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IVOT学员说】Stanford MS——清华13级学长访谈实录

【PIVOT学员说】Stanford MS——清华13级学长访谈实录

【PIVOT学员说】Stanford MS——清华13级学长访谈实录
【PIVOT学员说】Stanford MS——清华13级学长访谈实录

【PIVOT学员说】Stanford MS——清华13级学长访谈实录

我觉得我真是在外靠朋友,出门遇贵人,首先感谢pivot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浦老师给了我方方面面特别好的帮助,也很感谢我的各位老师在科研上,在申请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感谢同学在我备考托福的时候给了我很大帮助,还有感谢我的女朋友,大三时候特别忙,也特别理解,还有我的家人,一直在默默地支持我,所以整个下来都特别幸运。

背景介绍:

Q学长

清华,汽车工程

GPA:90 rank:top 10

GRE: 321+3.5

TOEFL: 95(S 22)

录取结果:

Stanford Civil &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MS

Northwest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hD

UT-Aust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PhD

U-Michiga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hD

Purdu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hD

小P酱:在宇宙中心召唤学霸的Pivot小记者

学而无涯,梦想扬帆

小P酱:终于采访到清华学长啦,小P酱内心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呀~十分感谢学长给我们分享申请历程,那我们现在就整个申请过程聊聊吧!学长是什么时候决定出国的呢?

Q学长:

我决定出国是在大二暑假。但因为我的家人亲戚以及师兄、以前的高中同学出国的很少,所以身边留学的氛围并不高,所以我这方面信息也比较匮乏。当时向Pivot浦老师咨询,到后来的签约其实也就是标志着我决定出国,这基本上是同一个时间点。

出国主要是想追求一个更好的平台,希望能在国外工作,因为我觉得在国外的经历、学习对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哪怕最后回国,这些经历依然是十分宝贵的,所以我也是想为了自己以后发展多一条渠道,多一种选择。但是走留学这条路当时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很足,首先费用比较高,并且我也不知道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和浦老师聊的时候,他基本是略带保证地和我说去top 20的PhD没有问题,当时我也很震惊,觉得特别满意,所以就想那就去美国吧,再说PhD 也有奖学金,当然最后结果也确实比较圆满。

小P酱:浦老师真是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呀!那学长是如何选择申请的方向和学校呢?

Q学长:

我现在是汽车工程系,但是我想尽力想往学术去走吧,做一些基础的研究。我主要申请的还是机械方向,偏固体、工程计算,有一些学校申了CEE,其实CEE 和ME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有一些老师我比较感兴趣,我也愿意在院系上做一些调整。整个选校名单的考量,一是有没有我想跟的老师,二是项目的排名,

还有就是师兄的反馈。另外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是,我的托福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当时申请快到12月份了,第一批的UCLA和UT-Austin要开始申请了,但是当时托福还只有87,给我推荐信的老师也希望我尽快给他一个完整的选校名单,好让他准备写推荐信。所以我当时的名单里还有项目主要针对我比较低的托福成绩,所以选校主要考虑因素就是这四点。

奋起直追,良师伴行

小P酱:学长在选校上考虑得还是很全面的!下面请学长介绍一下自己的申请过程吧~

Q学长:

其实我感觉自己准备还是挺晚的,就比如学分绩、科研,这些我身边很多同学他们很早就开始重视了,有的人可能没有出国打算,也没有签任何机构,但是一直都把这些放在心上,但是我做准备和我打算出国几乎是同时开始的,所以虽然我签得早,但是后来我一直在追赶他们。我现在GPA是90,大三相对高一点,是92,排第三,总排名前10,托福最高分是99,口语19分,后来申请是拿95分,口语22分的托福。GRE是321,写作3.5,我觉得我的托福弱爆了。

科研的话,我是在决定申请也就是大二暑假全部同步展开的,第一段科研是在学校的一个实验室里,跟着一个刚回国的老师做关于柔性电子和三维自组装,做了大概一年多吧,最后在Advance Functional Materials和Science Advances 两个杂志上合作发表了两篇文章。这段科研对我的影响很大,首先是时间,因为时间决定了一个大的基数,耗时越多,经历得也会更多。我在那边做了一年多,这也是我第一份科研,所以说是一个我从入门开始慢慢到最后相对比较了解、比较熟悉科研的过程,这些都是在那个阶段完成的。第二的话,在我入门科研的初

期能有这么一个年轻的老师,他自己本身功底很扎实,因为刚回国,带的学生不是特别多,所以能和我们频繁地交流,给我们一些直接、充分的指导。并且他个人治学、做研究特别严谨,对我们的要求也不低,能在入门初期受到这么一个老师的训练,我觉得特别幸运。第三的话,在他那儿我也略微有了一些成果,也应该是对我的一个鼓励,给了我科研信心。在他那边我还接触到了不同的科研方法,比如做实验或者做计算,也慢慢确定了自己具体想做哪个方面的工作,自己更加prefer哪种科研方法,这些都是在整个过程中慢慢自己体会到的。

大三我去了UT-Austin一个老师的实验室做暑研,现在准备发表文章。

小P酱:应该说这位年轻老师是学长的科研启蒙老师了,那在申请留学方面学长和Pivot有什么样的互动呢?

Q学长:

我和Pivot浦老师一直都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而且我们聊的也有粗有细,我就挑几个点说吧,肯定不能涵盖全部。

第一点就是,如果说那位年轻老师是我的科研启蒙老师,浦老师肯定是我在申请留学方面的一个启蒙老师。因为我身边圈子里出国的人很少,所以氛围不是很浓,我对这方面的了解又特别少,所以通过浦老师我才知道什么是留学,申请注重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实际上是怎么去操作的,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学校排名和录取难度存在差异,这些一系列的申请的常识或者说是技术性问题都是他告诉我的,所以说他是我申请的一个启蒙老师。

第二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套磁方面,比如申请暑研、在Boston和California的面套以及最后的申请套磁他也给了我很多建议,我觉得浦老师对老师信息掌握能力特别强。据我了解,现在有很多别的咨询机构,他们可能很多都是英语系毕业

就出来工作,对本行业的了解程度其实不是很深,但是浦老师是清华校友,是精仪系的师兄,所以他对整个机械大方向、一些导师还有行业趋势都把握得特别准。他会根据他的经验、以前的学生给他的反馈等等,来确定这个老师是否招生,然后把老师推荐给我,让我去联系,这个准确性非常高,让我成功联系上老师,并且拿到这个学校的offer。我拿到的第一个PhD offer的教授是浦老师给我推荐的,前面有学生拿了他的offer但是去了别的学校,所以浦老师推断这个老师肯定还会再招学生,后续我就一直和这个老师联系,最后我顺利拿到该校第一批博士offer。该校的PhD offer也不是很好拿,数量比较少,而且她在我这个方向算是全美甚至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所以这个offer特别宝贵。后来我认识了第一批录取的其他清华同学,发现也是pivot的学员。所以在申请套磁联系老师方面,我觉得浦老师是让我最印象深刻的第二点。

然后第三点,我的托福特别低,当时从暑研回来的大四上学期,手上的托福分数只有77分,浦老师告诉我77分是肯定没法申请的,会成为一块极大的短板,GRE也不算高,写作只有2.5,很差很差,当时自己压力特别大。真正开始努力学英语是在国庆回家后加上返校的那段时间,两个多月。但其实十月份到十二月份是申请准备的关键期,12月15是大部分学校的deadline,但是期间我这一直在刷托福,而关于网申的一些信息包括整理一些资料,比如网申需要哪些信息,哪些学校需要寄送材料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都是由浦老师提供给我的。浦老师还专门给我成立了一个申请小组,任何细节问题都能随时咨询老师,所以也特别方便。这整一个过程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直接体现在了我托福的提分上面,如果我当时自己去DIY,去搞懂这个网申怎么填,就得到处去问,绝对没有时间把托福提上来。虽然最后没有到100,但是如果全都是我自己去做的话,我觉得到

90都有困难。所以说,这个方面也是Pivot对我帮助特别大的一个地方,帮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知己知彼,迎接挑战

小P酱:我们也很荣幸能参与学长的申请,帮助学长解决申请过程中的难题。除此以外,还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Q学长:

就申请而言它有几个很关键的因素嘛,比如推荐信啊、英语成绩啊、GPA啊、科研啊,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说最大的问题肯定是这几个方面缺失了某一样,或者说某样成为短板。比如说我觉得我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托福,当然这是对斯坦福、MIT这种要求100的学校来说,其他学校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困难。我就举几个相对来说还比较大的困难吧,因为小困难太多了。第一个就是竞争对手。清华有一个钱学森力学班,他们其实是我最大的一批对手。因为第一,他们出国的人比例特别大;第二,他们专业性比我更强。因为我是汽车系的,但计算固体是比较理论的,说要从事力学或者数学方向的人去做会比较有优势,所以说学科上是我一个比较大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我也选修了一些课程,就比如弹性力学,然后会加修数学课程,比如数理方程就是解决一些偏微分的问题。所以说有他们的存在、还有我自身学科的一些不足可能是我申请当中的一个困难。

然后第二个困难,是困难也是我的优势,那就是我的推荐信还有指导我的这些老师。因为他们虽然目前不是行业内的大牛,在行业内的号召力不是很强,他们的推荐信可能不能称之为牛推,不会说他们的一封推荐信就把我送去哪儿,所以这可能是一个劣势。但是他们都是很active很活跃的一些年轻学者,业内对他们

十分认可,另外他们给我的推荐信是很strong的推荐,所以说年轻老师可能也会有这些优势。

还有一个小困难就是我的GPA可能不是特别突出,大一学习不重视成绩不是很高。GRE也基本是擦着线过的。当时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考托福当中去了,PS 都没有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去反复修改,这些都算是比较小的遗憾吧。

小P酱:学长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Q学长:

不正式地讲我觉得我最大的优势就是运气好(笑),等offer的时候我比较焦躁,但是后来各种好消息接踵而来,感觉自己特别惊喜,获得了这么好的结果特别幸运。这是不正式的回答吧,如果真的要理性地去分析的话,我感觉应该是我的motivation吧,比如我跟老师见面的时候,我事前做的准备以及见面时候的表达感觉都能让他留下一些好的印象。另外我有一个目标之后,挺愿意去付出的,我大三真的是特别忙,首先是刷GPA,然后搞科研,有空的时候还要看看英语。其实我在努力的时候,当时并不会觉得很苦,比如说我早上八、九点去实验室,做实验、做计算做到晚上十二点再回去,连续两三周一个月觉得也还好,。另外我会补修一些大家觉得不是很有必要的课,目的就是想缩短现有的差距,能追上一点是一点。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足,但是我感觉我挺愿意去弥补这些东西。

申请建议

小P酱:学长真是个上进有为的好青年!再给学弟学妹们一些申请建议吧~

Q学长:

其实刚做完申请的时候,真的是感慨万千,当然现在有的学弟学妹已经开始准备暑研了,一些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学弟学妹也会来找我,问我申请情况,我给他们的建议就是:

第一,英语一定要早点考出来,最好是大二暑假的时候或者大三的时候,否则到我这个时候就是特别尴尬、特别急促了。

第二,科研也是要好好做,尤其是申请PhD,但是关于发文章,尤其是一作的文章,是多因素促成的,其实没有一作关系也不大。我和老师交流过,老师觉得你参加过很好的工作,和优秀的学者共事过,也是一个不错的经历。就是说要有一作的文章,那当然特别有说服力,如果没有但是能参与一些高质量工作,到这个领域的顶尖水平,哪怕不是一作,你有参与然后你能说出自己的贡献,这也能说明你的能力。

第三点的话就是GPA。GPA能够决定申请的一个下限,一个高的GPA能够保证我们申请得不差。同时,如果在老师面前是几个差不多的applicants,老师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他可能会直接按照GPA来选择。GPA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因为这是一个三四年的积累,能看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耐心。

还有一点是早做准备,我大一大二花了很多时间在社工、体育上,现在觉得如果大一就决定要深造而不是直接工作的时候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无论是保研还是出国,尽早地去实验室看看都是有好处的,哪怕干不了实质性的工作,但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也许不一定要很早定下来出国,但是你做的准备都是共通的,比如进实验室,还有学英语。

最后是关于选择老师,我个人认为除非是很牛的导师,不然的话我还是建议去一些年轻的老师组里做科研。按照我的经验这些老师一般会给我们一些很直接的指

导,不会像一些大牛你人都见不到,最后跟你交流的都是博士生。在大牛组里交流的是博士生级别,但是去年轻的比较活跃的组里面,跟你交流的就是副教授级别,所以说去年轻老师组里面还是有好处的,他们会给你一些最直接的指导,推荐信也会比较strong,强推也有很好的效果。

小P酱:真的特别感谢Q学长给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申请经验,衷心希望学长今后的学习工作道路能一切顺利!

小P酱采访心得

Q学长非常健谈、乐于分享,几乎每个问题都能追溯到最细枝末节的地方,让小P酱也身临其境般感慨万千。“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正如学长所言,我们之所以不断进步,是能认识到并正视自己的不足,再为之不断努力,缩短与别人或者理想中的那个自己的差距。专业背景不够硬怎么办,多修相关课程多做科研;托福没过线怎么办,多复习多刷题;留学信息的掌握不够全面怎么办,多向Pivot老师咨询——让你的申请不再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