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常见检验项目

医学常见检验项目

医学常见检验项目
医学常见检验项目

常见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4~10)×109/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5×109/L ,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9/L, 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9/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

30×109/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二、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值(0.05~0.03)×109/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05×109/L, 在白细胞分类中,由于所占百分率本已很低,所以低于此值临床意义不大,若怀疑有某种病变,则应作为其他检查和试验。

0.2×109/L,在白细胞分类中,若达到或超过此值,则应作计数盘手工计数,以获得正确数字。

0.3×109/L, 达到或超过此值,提示有过敏性疾病,药物反应或寄生虫感染。

三、血红蛋白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45g/L, 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B12和不饱和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

230g/L, Hb超过此值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2~92f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80fl,贫血病人若MCV低于此水平,则应作其他试验如血清铁、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以帮助诊断缺铁性贫血,若确诊则应给以铁剂治疗,并监测Hb。对于海洋性贫血,则应通过对HbA2及HbF定量分析后,亦可作出诊断结论。

100fl, 贫血病人高于此值时,还应测定血清HB12、叶酸和游离T4浓度,以便帮助诊断

五、血小板(PLT)

参考值(100~300)×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0×109/L, PLT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待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100×109/L, 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

浓缩物。

600×109/L, 高于此值属病理状态,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1000×109/L, 高于此值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

六、网织红细胞

参考值: 0.5%~1.5%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2.5%,高于此值提示有红细胞生成增多,若病人有异常高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积,则还应进行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以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七、红细胞比积(HCT)

参考值:成年男性42%~49%,成年女性37%~43%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14%, 低于此值,应立即输血,但必须考虑病人的临床状态,如有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则不应输血。

33%, 低于此值,应找出贫血原因,用红细胞各项参数判断属于何种类型的贫血,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学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有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或)叶酸浓度,治疗后再看HCT的变化。

男56%,女53%, 女性大于170g/L,男性大于180g/L时,应估计血浆容量,以确定有否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若为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则不必作放血治疗。

70%, HGT超过此值,无论是真性还是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均应立即施行放血治疗。

八、尿蛋白

参考值: 30~100mg/24h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150mg/24h为异常

500mg/24h,高于此水平的持续性蛋白尿是肾病的明显证据,在排除良性病因后,建议作肾脏活组织检查,以求确诊。

3000mg/24h,等于或高于此水平,并有浮肿和低白蛋白血症者,多可考虑作肾病综合症诊断,若孕妇又合并高血压,则可诊断为子痫前期,之后应密切注意胎儿情况,母体的凝血功能及有否痉挛。

8000mg/24h, 达到或高于此值,说明有大量的白蛋白丧失,在肾活检的基础上,应考虑行激素治疗,在紧急情况下,静脉输注白蛋白有利于缓解症状。

九、尿沉渣中白细胞

参考值:男性0~2/HPF;女性0~5/PHF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2/HpF, 0~2/HPF,若尿内无蛋白及RBC,即可排除泌尿系感染,若有临床证状,可作尿培养及药敏试验。

5/HpF, 在按正确方法留取的尿标本中,白细胞数高于此值时,必须留尿作培养及药敏试验。50/HpF,达到或高于此值,但又非大量血尿所引起,则常提示为细菌性感染,应进一步确诊并采取治疗措施。

十、尿沉淀中红细胞

参考值: 0~偶见/高倍视野(HPF)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3/HPF, 0~偶见/HPF为正常,若超过3个/HPF应反复做尿液分析并应注意红细胞的形态,必

要时作12小时Addis计数。

5/HPF,出现5/HPF的情况时,如红细胞形态正常提示应作尿培养和药敏试验(25%的患者可能有尿道炎),在男性还应仔细检查前列腺,另外可检查尿内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颗粒,以排除或确认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严重血尿

严重血尿且沉渣中有大量RBC,最可能的诊断是膀胱炎(约25%)和膀胱癌或肾癌(17%),通过尿培养,可看其是否有感染,若培养阳性,则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若培养阴性,则可行静脉内造影,方可显示肾,肾盂及输尿管中任何部位的损伤,同时也应触诊前列腺。

十一、凝血酶原时间(PT)

参考值: 假设对照值11.5秒,健康个体约为11~14秒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14.5秒, 测定超值过此时间,且已知有肝病的患者,至少有50%的可能性与凝血因子缺乏有关,应测定凝血因子水平,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项目。

16秒, 对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的病人,若测定值低于此值,则说明抗凝不足,应加大用药剂量。对即将进行大手术的病人,若PT测定值大于此值,则应考虑更改治疗方案。

30秒,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的病人,若PT测定值大于此值,提示治疗剂量过大,应考虑减低剂量。

十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参考值: 正常人接近对照值,但对照值取决于方法中使用的激活剂,这里假设对照值为:35~45秒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35秒, 若KPTT超过此值,则应测定病人的肝脏功能、凝血因子缺陷及循环抑制物,这些试验包括血清胆红素、白蛋白、PT、与正常人血浆混合后的KPTT及凝血因子分析。

45秒, 若病人使用肝素治疗,KPTT仍少于45秒,则应适当加大肝素剂量。

90秒, 若应用肝素治疗,已使KPTT大于100秒,则应将剂量减少,以避免自发性出血。

十三、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0~4.0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3g/L,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此水平,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1.0g/L,低于此值为DIC的诊断指标之一,另两项诊断指标为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同时可注意V因子和VIII因子均可有减少。

5.0g/L,高于此值常见于急性感染、大手术或创伤之后、肾病综合征、烧伤、心梗等,所以应做其他试验以求确诊。

十四、纤溶酶原

参考值:正常人混合血浆(NHPP)的80%~120%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NHPP的50%

低于此值则表明有纤溶酶原缺乏,若合并AT-III、V因子、VIII因子、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减少,则可诊断为DIC。

NHPP的75%

低于此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应作多种其他的辅助试验,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NHPP的135%

对未怀孕的妇女来说,高于此值提示有炎症,可作其他试验来助诊。

十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参考值:<10m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0mg/L 属正常范围

10~40mg/L此水平范围,可见于深静脉血栓,若怀疑DIC,可于24小时内复查。

>40mg/L怀疑DIC时,当FDP超过此值,其他出凝血试验也将出现异常,如血小板减少(<100×109/L);低纤维蛋白原(<1g/L)、PT、APT-T、凝血酶凝结果间延长,外周血可见畸形红细胞,当血小板计数仅呈中等程度降低时,即可见出血时间延长。

十六、红细胞沉降率(ESR)

参考值

(魏氏法)

男性女性

50岁以上 0-20 0-30mm/h

50岁以下 0-15 0-20mm/h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mm/h 若血凝很慢,且有症状,则应作有关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检查

30mm/h:成年人若并无贫血而高于此值,可用于诊断风湿病。若病人无症状,无法解释ESR 升高原因,应于一个月后复查。有关节症状的女性,高于此值时,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要大于骨关节炎。

50mm/h:若患者并无贫血而达此水平时,可能患有某些恶性疾病,应给病人作胶原病、深部感染、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有关的试验及检查。

80mm/h:若患者并无贫血ESR达此水平时,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100mm/h:若患者并无贫血而达此水平时,对已知患者有癌症的病人,应检查其肿瘤是否已发生转移,若无已知疾病,则应作血清蛋白电泳,以确定其有无多发性骨髓病。

十七、钾

参考值:3.5~5.3mmol/L

3.0 mmol/L

此值低于参考范围下限,若测定值低于此值,可能会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和(或)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

5.8 m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首先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若测定值高于此值,应借助其他试验查找高钾原因,并考虑是否有肾小球疾病。

7.5 mmol/L

高于此值的任何钾浓度都与心律失常有关,故必须给予合适治疗。(首先也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

十八、钠

参考值:135-145mmol/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15m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和厌食,在110mmol/L时,病人极易发生抽搐、半昏迷和昏迷,故在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确定其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

133mmol/L

此值稍低于参考范围下限,测定值低于此值时,应考虑多种可能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等。

150m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应认真考虑多种可能引起高钠的原因。

十九、氯化物

参考值:96~110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90mmol/L

低于此水平,应考虑低氯血症的多种原因.

120mmol/L

高于此水平,应考虑多种高氯血症的原因,并同时可作多种辅助诊断试验如血清Na、K、Ca、HCT等。

二十、阴离子隙(AG)

参考值:8~16mmol/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mmol/L

低于此水平的值均在参考值下限以下,所以各种能引起AG下降的原因均应加以考虑,如在低白蛋白血症中未测定的阴离子渡度偏低,在M-蛋白血症中未测定的阳离子浓度增加等。20mmol/L

高于此水平的值,属明显增高,应认真查找引起增高的根本原因,以确定到底是哪一部分未测定的阴离子浓度增加。

30mmol/L

高于此值属特别异常,而且往往是由同一种有机物、药物或毒物中的阴离子增高所引起.

二十一、二氧化碳分压(PCO2)

参考值

4.7~6.0kPa(35~45mmHg)

4.7kPa

低于此值而PH>7.5,提示为呼吸性碱中毒。

6.0kPa

高于此值且PH<7.35,表明为呼吸性酸中毒。

6.7kPa

高于此值,表明换气衰竭,应予以合适的介入治疗。

9.3kPa

高于此值,尤其是急性升高,多可引起昏迷。

二十二、钙

参考值

2.25~2.65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1.75mmol/L

血钙浓度低于此值,可引起手足抽搐,肌强直等严重情况,故应根据白蛋白浓度情况,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2.74mmol/L

当测定值大于此值时,应及时确定引起血钙升高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所以要作其他试验,予以证实或排除。

3.37mmol/L

血钙浓度超过此值,可引起中毒而出现高血钙性昏迷,故应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

二十三、离子钙

参考值

1.13~1.32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37mmol/L

离子钙水平低于此值,常出现腕掌痉挛、手足抽搐、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可致心脏停止跳动,必须立即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3.3mmol/L

测定值在此水平,将导致严重的和持续的心律功能不良,以及血液动力的不稳定

二十四、磷

参考值0.96~1.62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48mmol/L

等于及低于此值,往往与溶血性贫血有关,应考虑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0.81mmol/L

此值在参考范围下限以下,低于此值且有高血钙情况时,支持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诊断。1.62mmol/L

此值为参考范围上限,高于此值应考虑无机磷可能升高的多种原因,尤其应考虑是否有肾功能不全。

二十五、镁

参考值0.6~1.2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0.60m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时,常有虚弱、易怒、痉挛、震颤等症状,若有上述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镁降低,则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1.00mmol/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如果低镁被认为是临床症状的起因,则测定值高于此值时,应被排除,而应考虑其他病因。

2.5mmol/L

等于或高于此值,已超过参考范围上限,应给予必要治疗,另外,还应检查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

二十六、铁

参考值9.0~30.0umol/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8.0u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多与缺铁性贫血有关,但作此诊断前,还需证明RBC为小细胞低血色素性且伴有总铁结合力(TIBC)的升高。如果TIBC升高不明显,则血清转铁蛋白降低也有利于此种诊断。

39.4umol/L

等于或高于此水平,可涉及多种疾病,如血色素沉着病,由海洋性贫血,VB6缺乏性贫血等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性贫血、急性肝损伤等。因此应作多种相应的试验以求确诊,并进行治疗。

71.6umol/L

由于摄入量过多,造成血中水平等于或超过此值时,必须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二十七、葡萄糖

参考值3.61~6.11mmol/L

决定水平, 临床意义及措施:

2.8mmol/L

禁食后12小时血糖测定值低于此值,则为低血糖症,可出现焦虑、出汗、颤抖和虚弱等症状,若反应发生较慢,且以易怒、嗜睡、头痛为主要症状,则应作其他试验,以查找原因。7mmol/L

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此值,可考虑糖尿病的诊断,但应加作糖耐量试验。

10mmol/L

饭后1小时测得此值或高于此值,则可高度怀疑为糖尿病。

二十八、血尿素(Urea)

参考值3.6~7.1mmol/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3.0mmol/L

低于此值常见于血液释放过多或肝功能不全

7.1mmol/L

此值为正常上限,高于此值应考虑能引起尿素升高的多种可能原因,如肾功能不全、高蛋白饮食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此时测定血清肌酐有助于正确评价肾脏功能。

14.2mmol/L

高于此值常见于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应选择其他有力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

二十九、尿酸(UA)

参考值男性120~420umol/L 女性90~360umol/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10umol/L

此值在参考下限附近,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应采取多种诊断措施,以鉴别各种疾病。

480u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等于或高于此水平时,应采取各种诊断措施,鉴别各种疾病。640umol/L

等于或高于此值,具有形成肾结石或痛风的高度危险,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三十、肌酐(Cr)

参考值44~133umol/L

40umol/L

在婴幼儿超过此值,应考虑肾功不全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进一步作肾脏功能的检查和评价。141umol/L

成人值若超过此水平,应考虑进一步进行其他肾功能检查试验,如肌酐清除率试验。

530umol/L

高于此水平,几乎肯定有肾功能受损,所以此值具有重要的诊断及评估意义,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三十一、总蛋白TP

参考值60~80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5g/L

低于此值往往与水肿有关,应考虑给以相应治疗,同时可作更全面的检查如尿蛋白、肾及肝脏功能等。

60g/L

此为参考范围下限,等于或低于此值时,多种可引起总蛋白偏低的原因均应考虑,并可选择上面的一些试验项目,作进一步检查。

80g/L

高于此值已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能引起总蛋白升高的各种原因均应加以考虑,还可通过血清蛋白电泳等项目作进一步检查。

三十二、白蛋白(Alb)

参考值35~55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20g/L

低于此值,一般在肝病病人提示严重预后不良。还应测定尿蛋白,以查明有无过多的蛋白丢失。

35g/L

此亦为参考值下降,凡低于此值时,各种引起白蛋白降低的因素均应列入考虑范围,如肾病、肝功不全、严重的营养不良、急、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57g/L

在此值以上的,应考虑脱水的可能性,并进行红细胞比积测定,以检查其是否增高。

三十三、胆固醇

参考值2.84~5.17mmol/L

1.81mmol/L

低于此值常提示有严重肝功不全,应考虑适当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若已知存在肝病,则低于此值提示预后不良。

5.18mmol/L

此为75%的成年男子血中胆固醇值,测定值高于此水平,提示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度危险,故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采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

5.70mmol/L

此为90%的成年男子血中胆固醇水平,高于此值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若病人不接受低胆固醇饮食,则应采用药物治疗。>6.47 mmol/L :高胆固醇血症

7.26mmol/L

高于此值会由于患动脉粥样硬化而预后严重,必须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

三十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男1.16~1.42mmol

女1.29~1.55mmo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91mmol/L(男) 1.03mmol/L(女)

低于此值提示易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

1.42mmol/L(男) 1.68mmol/L(女)

高于此水平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很小。

三十五、甘油三酯(TG)

参考值0.56~1.70mmol/L(此值因年龄和性别有所差别)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45mmol/L

此值正常下限附近,低于此值多与营养不良有关,应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69mmol/L

年轻男性此值接近参考范围上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应给予病人提供合适的预防建议。

>2.26 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

4.52mmol/L

高于此水平常预示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应给予适当治疗,如控制饮食和用降脂药物等。

三十六、胆红素(TBIL)

参考值1.7~18.4umol/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24umol/L

此水平在参考值范围以上,若测定值超过此水平,各种可能引起TBIL增高的原因均应考虑,包括肝功能不全、肝外阻塞、溶血、Gilbert综合征(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此时进行ALT、AST凝血酶原时间和ALP测定,可帮助确认或排除肝脏疾病

43umol/L

测定值高于此水平往往出现黄疸,当出现黄疸,但TBIL测定值又在此水平以下的,则提示应根据这一情况查找原因。

340umol/L

婴胆红素超过这一水平,往往与脑损伤(核黄疸)有关,治疗时应根据临床及其他实验结果考虑换血。

三十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5~40U/L(37℃)

20U/L

此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值可排除许多与ALT升高有关的病种,而考虑其他诊断。此值可以作为病人自身的ALT的对照,与过去和(或)将来的值进行比较。

60U/L

高于此值时,对可引起ALT增高的各种疾病均应考虑,并应进行其他检查以求确诊。

300U/L

高于此值通常与急性肝细胞损伤有关,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性休克等,而酒精性肝炎的ALT往往低于此值,其他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肌炎等也都往往低于此值。

三十八、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参考值8~40U/L(37℃)

20U/L

此为排除值,低于此水平时可排除多种与AST增高有关的疾病。因此应考虑其他的诊断。这个参考范围内的值还可作为病人自身对照,可与过去和(或)将来的测定值进行比较。

60U/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当AST测定值超过此水平时,多种与AST增高有关的疾病均应加以考虑,如肝细胞损伤、心肌梗塞、肌肉与骨骼疾患,肝后胆道阻塞等,此时同时测定ALT、ALP、TBIL、CK等鉴别是肝脏疾病还是心肌疾患有重要意义。

300U/L

高于此值通常为急性肝细胞损伤,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而一般酒精性肝炎、心肌梗塞、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测定值均在此水平以下。

三十九、碱性磷酸酶(ALP)

参考值成人40~160U/L(37℃)儿童50~400U/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60U/L

此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水平时可以排除许多与ALP升高有关的病种,而考虑其它的诊断。此值可作为病人自身ALP的对照值,可与过去和(或)将来的值进行比。

200U/L

此水平高于成人参考值范围上限,高于此值时,应考虑能引起ALP升高的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如肝脏病变、胆管结石、肿瘤等引起肝外胆汗积郁、成骨细胞瘤、肿瘤等。为进一步鉴别肝胆或骨骼病变,可进行血中r-GT测定。

400U/L

此为儿童参考值范围的上限值,高于此值时,多种可引起ALP升高的病变均应列入考虑范围,但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应同时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

四十、淀粉酶(amy)

参考值60~80 somogyi unites

50 Som U

低于此值应考虑有广泛的胰腺损害或明显的胰腺功能不全,若已确认为胰腺病变,则amy 低于此值往往提示有严重的预后。

120Som U

此值在参考值范围之内,若低于此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排除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另外一些疾病,如消化道穿孔、大量酒精摄入,唾液腺体疾病(流行性腮腺炎)、严重肾病、胆结石等可在此值以上。

200Som U

此水平超过参考值上限、若超过此值,同时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也支持的话,可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四十一、谷胺酰转移酶(GGT)

参考值0~50U/L(37℃)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20U/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值可排除部分与GGT升高有关的疾病。此值并可作为病人以前或将来的对照值。

60U/L

高于此值应考虑GGT升高的各种可能情况,测定值在60~150U/L范围内,且ALP在正常范围的病人,很可能在测定前有服药和饮酒的情况。

150U/L

高于此值常有肝胆管疾病,应采取各种确诊措施,并进行积极治疗。

四十二、肌酸激酶(CK)

参考值男24~195U/L 女24~170U/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00U/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低于此值则可排除许多种与CK升高有关的疾病,同时此值也可作为病人的对照,用于与以后的CK测定值比较。

240U/L

急性心肌梗塞后1~2天内,可高于此水平,其他有关诊断试验,如CK-MB,可帮助确诊。1800U/L

当测定值高于此水平时,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高于患单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包括横纹肌

炎,震颤性谵妄、癫痫等。此时应及时进行其他项目的检验以便确诊。`

四十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参考值0~24U/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25U/L

高于此值,且有持续性临床表现(胸痛、心电图显示特异性改变等),提示为急性心肌梗塞,应及时进行治疗。

90U/L

高于此值多由于非心肌性CK-MB释放,如恶性肿瘤,应采取其他有关诊断方法,予以确诊。四十四、乳酸脱氢酶(LDH)

参考值100~240U/L(L→P)

170U/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等于或低于此值可排除许多与LDH升高有关的疾病,而考虑其他的诊断。此值还可作为病人自身的对照,用来与以前或将来的测定值作比较。

300U/L

高于此水平时,应考虑到可能引起LDH升高的各种疾病,如心肌梗塞、肝病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因此,应作其他各种试验,以作出明确诊断。血清溶血可使测定值增高,应予以注意。

500U/L

高于此值,常见于巨幼细胞性溶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转移癌和肝昏迷等,此时应作其他多种检测来作出正确诊断。

四十五、动脉血PH值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7.30

测定值若低于此值,且PCO2>5.3kPa,PO2<8.0kPa,表示有呼吸衰竭,病人应入ICU病房,并进行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

7.35

低于此值为酸中毒,在单纯酸碱失调中,呼吸性酸中毒常为PCO2>6.0kPa,代谢性酸中毒则H2CO3<20mmol/L

7.45

高于此值为碱中毒,在单纯性碱失衡中,呼吸性碱中毒为PCO2>4.7kPa,代谢性碱中毒则为H2CO3>26mmol/L

四十六、血清叶酸

参考值5~34nmol/L(叶酸有很强的方法依赖性,各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所使用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参考值)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3nmol/L

低于此值的病人常是巨幼细胞性贫血,而血清B12水平也常见减低,所以应给以适当治疗。9nmol/L

测定值高于3nmol/L,但低于此水平,则仍处于不理想范围,若仍怀疑有叶酸缺乏症,可测定红细胞叶酸含量,若红细胞叶酸含量低于227nmol/L,可肯定有叶酸缺乏。

四十七、溶菌酶

参考值4~13mg/L

20mg/L

在慢性肠炎的鉴别诊断中,高于此值多倾向于节段性回肠炎,低于此值则多为溃疡性结肠炎。40mg/L

在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中,高于此水平多见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若溶菌酶浓度低于参考范围的上限,则常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四十八、糖化血红蛋白(GHB)

参考值5.6%~7.6% (总血红蛋白)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0%

低于此值表示糖尿病病人血糖已得到很好控制,高于此值则表示血糖得到了一定控制。16%

高于此值表示血糖未能得到很好控制,仍存在有高血糖症,应予以相应治疗。

四十九、血红素结合蛋白

参考值0.25~1.80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25g/L

低于此值表明有多种可能原因(如输血反应、溶血性贫血、寄生虫所致的血管内溶血)造成的溶血发生,应预先考虑到多种后果。

2.00g/L

高于此值常与感染和炎症有关,应采取相应的诊疗手段。

五十、α-胎儿球蛋白(AFP)

参考值0~25u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25ug/L

当发生睾丸癌时,血清AFP常超过25ug/L

1000ug/L

60%以上的肝细胞癌或睾丸的非精原细胞的生殖细胞瘤患者AFP超过此值,而一般肝疾患如肝炎、肝硬化等,仅30%以下的病人超过此值。所以,当水平在鉴别两类肝病中有决定性作用,另当胎儿有神经管缺陷时,母体血清AFP更高于此值。

五十一、癌胚抗原(CEA)

参考值<2.5ug/L(CEA值随测不定期条件不同有很大变异)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2.5ug/L

对原来CEA增高的肿瘤病人来说,测定值低于此水平,提示预后良好,应对此类病人进行连续监测

10.0ug/L

如果能排除非肿瘤性增高的因素(如肝病、急性胰腺炎、局部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则当测定值超过此值时,提示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此时应进行胃肠道肿瘤的其他检查。20.0ug/L

在无严重肝病的情况下,病人CEA值超过此水平,强烈提示原有恶性肿瘤有所复发,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五十二、C-反应蛋白(CRP)

参考值<12mg/L

20mg/L

测定值高于此水平,则提示病人有严重的细菌感染、活动性风湿及恶性肿瘤等,应立即给予诊断及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五十三、类风湿因子(RF)

参考值阴性(1:20以下)胶乳凝集法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80

达到或高于此滴度为RF阳性,此时多种可引起RF阳性的原因均应考虑,如自身免疫病人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中的麻风、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支气管炎等,并应做其他试验加以确诊。

五十四、免疫球蛋白G(IgG)

参考值680~1445mg/dL(免疫比浊法)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600mg/dL

低于此值多与免疫缺陷病有关.

1700mg/dL

此水平明显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多怀疑有IgG型骨髓瘤,此时应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电泳来协助诊断。

5000mg/dL

高于此值应高度怀疑患有IgG型单克隆性γ球蛋白病(如IgG型多发性骨髓病)

五十五、免疫球蛋白A(IgA)

参考值70~460mg/dl(免疫比浊法)(成年人)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0mg/dL

低于此值与免疫缺陷或IgG、IgM型单克隆γ球蛋白病有关

470mg/dL

此值高于参考值上限,高于此值可怀疑是否有IgG型γ球蛋白病,为此还应做别外的一些试验,如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电泳等。

1000mg/dL

高于此值则高度怀疑为IgA型γ球蛋白病,如IgG型多发性骨髓瘤。

五十六、免疫球蛋白M(IgM)

参考值

40~250mg/dL(免疫比浊法)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0mg/dL

低于此值多与免疫缺陷病有关

300mg/dL

此值超出参考范围上限,高于此值可怀疑有IgM型单克隆γ球蛋白病(如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五十七、免疫球蛋白E(IgE)

参考值成人0~380KIU/L

1~2岁儿童0~12KIU/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2KIU/L

1~2岁儿童低于此水平表示无严重过敏的危险性。

60KIU/L

1~2岁儿童高于此水平,提示发生严重过敏的危险性较高。400KIU/L

成人高于此水平,提示有过敏性疾病,如IgE型骨髓病。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01讲血常规检查(一)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分值少内容多 有难度真功夫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一、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 /L 儿童:(4.2-5.2)×1012/L 成人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医学检验指标意义

检验科下设九个工作室,分别是静脉采血室、体液检验室、常规化验室、血库、 生化室、微生物实验室、血液病诊断室、血液流变学、免疫室。这九个工作室工作性质各不相同。 静脉采血室:担当着全科门诊静脉采血任务。比如血常规静脉标本、快速心肌酶、沉、所有生化标本、部分细菌室标本、凝血检查标本、流变学标本、全部免疫标本。微量血常规标本、微量元素标本由常规化验室担任。 体液检验室:主要检验尿常规、尿分析、精子分析、阴道分泌物分析、脑积液、胸腹水、大便常规、精液常规等。 常规化验室:主要检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ABO血型、RH血型、血沉、快速心肌酶、急诊糖、胆碱酯酶等。 血库:主要对输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型复查、正反定性、不规则抗体检验、交叉配血、并担任着供应全县各医疗机构血液、血浆工作。 生化室:主要检验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电解质、胰腺、免疫球蛋白、血脂、血糖、D二聚体、C反应蛋白、浆膜腔积液、24小时尿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等工作。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检验肺炎支、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肥达氏、外斐氏、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痰液查找结核杆菌等。 血液病室:主要检验凝血四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和各种造血疾病、血癌等。 流变学室:主要检验中风预报、微量元素。 免疫室:主要检验甲状腺疾病、性腺疾病、肿瘤、院感、过敏原、手足口病等。 静脉采血室四类管常规化验室的EDTA-K2抗凝管、中风类的肝素抗凝管、血液病室的枸橼酸钠抗凝管,生化免疫室的促凝管。 常规化验室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急诊项目就是快速心肌酶、BNP、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梗于心衰的鉴别诊断指标。 由于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所有要注意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血液病室:临床使用抗凝药物很常见,尤其是华法林,需要定期查凝血INR,正常值为0.8-1.5,口服抗凝剂时1.8-2.5. 生化室:免疫球蛋白A缺乏易出现呼吸道反复感染。IGM缺乏易引起格兰阴性菌感染, D二具体在术前和术后数值很重要,同时对静脉栓塞的诊断意义重大,在三级医院已成为常规项目。 免疫学概念:A识别阶段:巨噬细胞识别抗原,将抗原信息传给T辅助细胞核相关淋巴细胞。B活化阶段:T、B细胞在接受抗原信息后B细胞经过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组信息后活化、增殖、分为效应细胞。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特异抗体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注意其中部分T、B细胞不参与免疫过程而作为记忆细胞,应对再次入侵抗原的应急反应。 肿瘤标志物类 1.肿瘤五项: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50、CA125、铁蛋白 2.肺癌五项:包括癌胚抗原、CA125、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3.肝胆癌五项:包括CA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50、CA125 4.胃胰肠癌五项:包括CA199、癌胚抗原、CA50、CA125、CA724 5.卵巢癌五项:包括癌胚抗原、CA50、CA125、CA724、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6.膀胱癌二项:包括癌胚抗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21—1 7.前列腺癌二项:包括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8.乳腺癌三项:包括CA153、癌胚抗原、CA125 甲状腺激素 1.甲三项:包括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 2.甲五项:包括三碘甲腺原安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安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 3.甲七项:包括三碘甲腺原安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安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 甲亢诊断T3高T4高TSH降低,即可诊断。T3正常,T4正常,TSH高就可诊断甲减。 免疫室项目临床意义与正常值 一、甲状腺素类 1、三碘甲腺原氨酸(T3) 临床意义:T3检测主要是对甲状腺亢进具有重要意义,如甲亢的早期发现,甲亢的疗效观察等。若T3偏高可排除甲低。下列因素可引起T3轻微升高,怀孕、口服避孕药和雌性激素、肝胆疾病、感染等。下列因素可以起T3轻微降低、肾病综合征、雄性激素、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疾病晚期等。 正常值:1.03nmol/L—2.74nmol/l 2.甲状腺素测定(T4) 临床意义:甲亢时T4会明显增高,甲低时T4会明显降低。T3甲状腺毒病人T4正常而T3升高。怀孕、口服避孕药和雄性激素、肝胆疾病、感染等会使T4异常升高。肾病综合征、雄性激素、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疾病晚期等会使T4异常降低。 正常值:66 nmol/L—169—nmol/L 3、促甲状腺激素(TSH) 临床意义:甲状腺亢进病人包括甲状腺炎、肿瘤、结肿TSH明显降低,甚至检测不到。但个别垂体瘤病人也有TSH和T3、T4同时升高的情况。原发性甲低病人的FSH通常升高,。但某些继发性甲低TSH也会正常或轻微升高。 正常值0.30uIU/ml—4.04 uIU/ml 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亢、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初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缺碘等。降低见于甲减、低T3综合征、粘液性水肿、晚期桥本甲状腺炎。个体应用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多巴胺等。 正常值:2.84pmol;/l—6.22 pmol;/l.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 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1012 女性:(~)×1012 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 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 减少: 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 疾病: 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生成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

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二2018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室间质量评价上报表 一、医院和实验室基本信息 1.实验室所在机构性质? A 公立(继续第2题,跳过第3题) B 私立 (跳过第2题,继续第3题) 2.若选公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 型? A 三甲综合B三甲专科 C 三乙综合 D 三乙专科 E 二甲综合 F 二甲专科 G 二乙综合H 二乙专科I 二级以下医 院J 其他 3.若选私立,则您实验室所在机构等级及类 型? A民营医院B独立实验室C体检中心 D门诊部E其他 4.实验室所在医院床位数? A 0-500 B 501-1000 C 1001-1500 D 1501-2000 E 2000以上 5.实验室所在医院是否有LIS(实验室信息系

统)和HIS(医院信息系统)? A有LIS和HIS B有LIS,无HIS C无LIS,有HIS D无LIS和HIS LIS系统厂商为:,该厂商联 系人,联系电话 HIS系统厂商为: 6.实验室所在医院日均门诊量?()人次 7.实验室建筑面积?m2 8.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总值? 万元 9.医院年业务额?万元/年;实验 室年业务额?万元/年 10.本实验室目前为止已开展检验项目总数 (不包括外送)项 其中:自动化仪器检测项目数? 项 手工检测项目数? 项 各专业检验项目数: 临检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生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

比% 免疫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微生物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基因扩增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其他项,占总业务额百分比% 本实验室外送项目项 11.科室人员组成 实验室负责人:性别年龄学 位 学历职称已任职时间年 实验室总人数 人员数比例(%) 职称正高职称 副高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及以下 学历博士 硕士 本科 大专及以下

常用检验项目医学决定水平

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仅供参考: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4~10)×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5×109/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3×109/L低于此值为白细胞减少症,应再作其他试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外周血涂片等,并应询问用药史。` 11×109/L高于此值为白细胞增多,此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分析病因和分型,如果需要应查找感染源。30×109/L高于此值,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二、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值(0.05~0.03)×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0.05×109/L在白细胞分类中,由于所占百分率本已很低,所以低于此值临床意义不大,若怀疑有某种病变,则应作为其他检查和试验。 0.2×109/L在白细胞分类中,若达到或超过此值,则应作计数盘手工计数,以获得正确数字。 0.3×109/L达到或超过此值,提示有过敏性疾病,药物反应或寄生虫感染。 三、血红蛋白 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45g/L低于此值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95g/L低于此值时,应确定贫血的原因,根据RBC的多项参数判断此属于何种类型,在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参数及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否下降的基础上,测定血清铁、B12和叶酸浓度,经治疗后观察Hb的变化。 男性180g/L 女性170g/L高于此值应作其他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清B12和不饱和B12结合力、氧分压等综合评估,对有症状的病人应予以放血治疗。 230g/LHb超过此值时,无论是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均必须立即施行放血治疗。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2~92f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80fl贫血病人若MCV低于此水平,则应作其他试验如血清铁、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以帮助诊断缺铁性贫血,若确诊则应给以铁剂治疗,并监测Hb。对于海洋性贫血,则应通过对HbA2及HbF定量分析后,亦可作出诊断结论。 100fl贫血病人高于此值时,还应测定血清HB12、叶酸和游离T4浓度,以便帮助诊断 五、血小板(PLT) 参考值(100~300)×109/L 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 10×109/LPLT计数低于此值,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待于或长于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若PLT低于此值,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600×109/L高于此值属病理状态,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美国旧金山医学检验项目正常范围表

Clinical Laboratories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Medical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 94143 Copyright [c] 2002 to 2,00 Regents of California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 Age = beginning age for this reference range. * Start Date = effective start date for the given reference range. Report Generated ####### Test Code Test Name Start Age* Se x Normal Range Units Start Date* 17KETO 17KETO 17KETO 17KETO 17KETO 17KETO 17OHS 17OHS 17OHS 17OHS 5HIAA 5HIAA 5HIAA 5HIAA A1AT A1AT A1G A1G A2G A2G A2G A2G A2G A2G A2G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KETOSTEROIDS 17 OH CORTICOIDS, UR 17 OH CORTICOIDS, UR 17 OH CORTICOIDS, UR 17 OH CORTICOIDS, UR 5 HIAA, QUANTITATIVE 5 HIAA, QUANTITATIVE 5 HIAA, QUANTITATIVE 5 HIAA, QUANTITATIVE ALPHA 1 ANTITRYPSIN ALPHA 1 ANTITRYPSIN ALPHA 1 GLOBULIN ALPHA 1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ALPHA 2 GLOBULIN 2.00 Years 18.00 Years 101.00 Years 2.00 Years 18.00 Years 101.00 Years 2.00 Years 18.00 Years 2.00 Years 18.00 Years 2.00 Years 10.00 Years 2.00 Years 10.00 Years 0.00 Days 0.00 Days 0.00 Days 0.00 Days 0.00 Days 1 Months 1.00 Years 4.00 Years 18.00 Years 0.00 Days 1 Months 1.00 Years 4.00 Years 18.00 Years F F F M M M F 0.8-8.1 5-15 5-15 0.8-8.1 7-20 7-20 1.1-7.5 3-10 1.1-7.5 4-11 <8.0 <6.0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 mg/dL mg/dL g/dL g/dL g/dL g/dL g/dL g/dL g/dL g/dL g/dL 11/4/1997 11/4/1997 11/4/1997 11/4/1997 11/4/1997 11/4/1997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F M M F F Original Original Original M M F M F M F F F F F M M M M M <8.0 <6.0 79-207 79-207 0.1-0.3 0.1-0.3 0.2-0.6 0.3-0.7 0.5-1.1 0.4-1.0 0.4-1.2 0.2-0.6 0.3-0.7 0.5-1.1 0.4-1.0 0.4-1.2 8/20/2002 8/20/2002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11/4/1998 A2G A2G A2G AAP g/dL g/dL g/dL

2017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湖南临床检验中心

2017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 备注:2017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的建立是基于2016年全国多省临床检验中心同步开展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室间质评结果,其中最低质量规范基于第25百分位数(或第75百分位数),适当质量规范基于第50百分位数,最佳质量规范基于第75百分位数(或第25百分位数) 质量指标 初步质量规范 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最低适当最佳最低适当最佳率(%)σ率(%)σ率(%)σ率(%)σ率(%)σ率(%)σ 标本类型错误率0.0657 4.70.0209 5.00.0036 5.50.1196 4.50.0252 5.00 6.0标本容器错误率0.0400 4.90.0151 5.10.0032 5.50.0749 4.70.0171 5.10 6.0标本采集量错误率0.0896 4.60.0334 4.90.0117 5.20.1702 4.40.0518 4.80 6.0抗凝标本凝集率0.2326 4.30.1004 4.60.0360 4.90.3081 4.20.1033 4.60.0164 5.1检验报告不正确率0.0244 5.00 6.00 6.00.0857 4.60.0046 5.40 6.0危急值通报率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危急值通报及时率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血培养污染率 2.3041 3.50.9091 3.90 6.0 2.7778 3.40 6.00 6.0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37.6190 1.259.0164 1.783.3333 2.531.5436 1.049.9206 1.572.4885 2.1室内质控项目CV不合格率8.3333 2.9 2.4390 3.50 6.013.3333 2.6 5.0000 3.10 6.0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83.0303 2.5100 6.0100 6.082.2785 2.4100 6.0100 6.0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4.5455 3.2 1.5385 3.70 6.07.6923 2.9 2.6316 3.40 6.0实验室间比对率00 4.7809020.00000.700 2.5000014.78260.5 质量指标 初步质量规范(周转时间) 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最低适当最佳最低适当最佳急诊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生化302415301510 自动化免疫302515301510 三大常规302011251510 凝血302015301510 常规(住院)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生化906040605030 自动化免疫906040605530 三大常规755330603020 凝血806030604030 急诊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生化604730604530 自动化免疫806035626030 三大常规302015302012 凝血463128403025 常规(住院)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生化1691208118012070 自动化免疫24015311021012090 三大常规684229603030 凝血12060461006039 报表打印时间:2018-01-031/1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为了方便朋友们查询医院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特此整理如下:(如有与下列正常值有差异者,请以所在医院的正常值为准)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 11.00-61.00 u/l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53.00-140.00 u/l 临床意义: (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 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 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

常见医学检验指标

―H S B : SJE 书际商口用水艮急性》炎〒 尊.障 ft 见干过>钛水、S 性肾炎及廉》症; ■ ire 见干it 申莓等.Kit 见于讓 車壽暮—I 示凰 i —TO 玮wiirif 祷第書sjgw 蒸墓 劉 等 ! 「佑性赛示?^?病芨肾性?尿 : ^TRtOWOlB <?*?Afi*SHri 11??鲁及藩曲 fcftfi 示血尿.血&畫SSL ft 于B 炎.霄结石.KttllU 廉》損伤&霜等 i 雨牲損示血尿.鳧年《<「腎箱"(湍; 石.及康》孙伤壽 一,尿常规

五,生化检测

Bi輕城且写亦厢斟巫幣即範 }$再转耳at SGPT'i DJ閱札 LT 的溜裔魄令曲如珊.昌张 T-BBL □?J IB S EJ E t-BlL 弗巾貫flfS.叶《, fl*肛flhW奩垃 MSSK凱iHW事楷庚 屆評知里曙詆.知<1辆椒播■諄-JH由柯H 外BIJitfflS- ffiA拓.赣注儿衬aft播报. 車建亘|0*1童 血*H帰门虹0Q1N flf肓R韭um ffin 麻c吐?只垢?匝哥"K*职缶野礼.間由, 克,^51趨禅.率存尊-?令菽拄甲植即KtlG 血话曲¥L I$,WA.血證J(畀msft三.0诫慮 眾肯辭闕出ft” ? 幅” snwwffn^xfli. nsnwft^ 揩佚斧试>症?老few歳.丢4亦 (T曲ff 晦.峪甑阳亦養等? 站.W&5小丄血歳如厳料常工星*■超前 .鱼L ?―曲心)-11血—?百更丁①押?10伽网痢怖沖亢叩 媒》出《.甲龄岚. U'L m'L 闖尸亍“蔬豐呼餐隔曲冷性 帀耐CMC Tnol/L _ 魁酗话”斷價迪I:曲 帚■"'⑧甬十詬乍{焉白血務H舜带te*和頁Fift 的诲flu罚斬. CHd IG ^200 d-rspiTi^ mn II I I L 原亍奔、.时善 ■ 赢tp*晦n R? < fi±Aems%fet!!)壮室婪壮氏 我常J?戲址?MCL-C nSEE no I t 童义-讨购=亍诵低碾收H:罠-慢打,』惦 巾靠诃.耶応.R上虢展皆*5f:ftT:「r【* 抽 事#出?如訐十ft昱jR秋¥册M 许斗 aUT姑学裁伽込冥.1. 士ffft/tA. 肿如世话捷fiHOL—匚蛟EI- K 11力 if >4 5 ■in- 忙妲常?卜鄴. 附:J.理札Pi岳沁g应的. 3看iWflBft,莎MJ蛊卄抽二屬止託 歸君?JH#此、It园帝*陪理丰和亦催年玄、 S*I/f.lW. IV营Afe; 虚O饉凶酣 LDLE AMS 阖HL H&kUP tflftfvt肚的剎帀对>?> £S总辫的诈S習畸嵩群 '2.B4-5.tO'堰歩星旳I*贰样84t;的王皙诫目|a)?. FrtElJlL 'iliifcQ-220 ■ I曾毎圈汀烫tlttHUt.詹石担K聲盘. ZL 产*附搞(rt?s甞WBfnjrtar JE苟咖W帼) 二tez规舍车也coi-cp; 4i.o^Mja i澤晕,見和筑ins中S莉4輾11*[也?的ml% 1匕益ft并.fi画性?申?和耳程Hfi中■砧 世G 检验项目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不同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成人体重(kg)×40(ml) 10~14岁体重(kg)×[50~80(ml)] 8~9岁体重(kg)×[70~100(ml)] 4~7岁体重(kg)×[90~110(ml)] 2~3岁体重(kg)×[100~110(ml)] 1~2岁体重(kg)×[120~160(ml)] 肌酐清除率计算 肥胖中度:=SW+SW×(0.31~0.30) 重度:=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BSA(m2) 正常值: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 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BSA=0.0061H+0.0128W-0.1529 新 30公斤以上:(W-30)*0.02+1.05 30公斤以下:W*0.035+0.1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993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96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4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血培养污染率= ×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医学检验合作协议

*********医院 医学检验项目合作协议书 甲方:*************医院 乙方: 为了给甲方的患者提供更优质、便捷、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甲乙双方秉着平等、协作、多赢的原则,就委托医学检验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送检范围甲方将其院内暂未能开展的部分医学检验项目标本,委托乙方检验。 二.乙方资质乙方确保其资质(含机构、人员及检验项目等)、检验方法、检验项目时间、检验操作、检验仪器、试剂耗材、标本的运输保存处置等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检验结果真实准确、符合质控相关要求。如乙方出现上述问题造成甲方损失,全由乙方全部承担。即由甲方直接在应付款中扣出(下同)。 三.标本采集合作的医学检验项目由甲方医师严格按照相关医学指征为患者开具检验申请,甲方按照****省二级甲等医院标准统一收费。患者凭检验申请在甲方缴费后,在甲方院内指定科室采集标本。 四.业务衔接甲方将符合采样要求及妥善保存的标本交给已方,双方实行签字交接。乙方负责上门到检验科收取标本,每日至少收取标本壹次(含节假日),血气分析项目实时收取标本。乙方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标本检验工作,并将检验结果及时返回检验科,危急值必须实时报告。甲方对检验结果如有疑问,甲方检验科可及时通知乙方复核检验结果,复核不另收费。 五.质量抽检为监控乙方检验质量,甲方可在送乙方的标本中随机抽取部分标本(不超过总量3%)自行送第三方检验机构作对照,该类标本检验费由乙方负责。(ABO-Rh新生儿溶血症筛查、血气分析等乙方转送三甲医院检测的标本不列入抽检对照范围。) 六.财务结算乙方完成检验后,按月凭检验明细及发票到甲方检验科、医务科逐一核实签字,经业务院长、院长逐级审签后,由甲方财务科划账。周家坝分院

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 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1~0.08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淋巴 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4.5~5.5)×10*12;女性:(3.5~5.0)×10*12;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医学检验项目表

检验项目表 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ALT 5-40U/L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谷草转氨酶AST 8-40U/L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总胆红质TBIL 0.1-1.1,mg/dl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直接胆红质DBIL 0.0-0.4mg/d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 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间接胆红质IBIL 0.1-0.7mg/dl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总蛋白TP 6.0-8.0mg/dl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白蛋白ALB 3.5-5.5g/dl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

疾病更为明显。 碱性磷酸酶ALP 20-110U/L 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转肽酶GGT 8-50U/L 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胆汁酸TBA <10umol/L 增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药物引起肝 损害时。 铁TRON 40-160u/L 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肝炎,Vtb缺乏症。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肝硬化,长期失血,铁吸收障碍。 肌酐CRE 0.5-1.1mg/dl 增高: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尿酸URIC 2.5-7.7mg/dl 增高: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很理想 已打印汇总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为我所用!!!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小单元细目要点 (1)红细胞计数 (2)血红蛋白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4)血小板计数

)RBC一、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10 新生儿:(6.0-7.012/L 10)婴儿:(5.2-7.0 ×12/L 10 4.2-5.2)×: 儿童(成12/L 人12(男:4.0-5.5) 10/L× (女:3.5-5.0 10×/L 12) 1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10 /L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2。× 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 2.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 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与贫血/红细胞数量(RBC 3.血红蛋白(Hb) )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比红细胞数量(RBCRBC及Hb减少。血红蛋白(Hb贫血——即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90 g/L;轻度贫血, Hb量在> 90g/L;量在61~中度贫血, Hb ;31~60g/L 重度贫血,Hb量在;量<30g/L 极重度贫血,Hb →→→6090→ 30 ”。具体指“”至”,“”具体指“至备注:此处老师说的区间“ 306031-606090 61-902 三、白细胞计数(WB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