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

第一章

1、边缘部分的两种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模式(C/S),对等方式(P2P)

2、路由器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在路由器中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主机和路由器的作用不同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向网络发送分组,从网络接收分组。

?路由器对分组进行存储转发,最后把分组交付目的主机。

3、分组交换

A、分组过程

1)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2)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3)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端在左边)。

4)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

5)最后还原成原来的报文

B、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

一个结点交换机。

?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

C、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D、分组交换带来的问题

?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4、计算时延

时延的定义: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块大小(bit)/信道带宽(bit/s)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在信道的传播速率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带宽

5、体系结构

1)TCP/IP体系结构:

从上往下: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2)5层的体系结构

从上往下: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3)OSI结构

从上往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6、网络协议组成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7、分层好处与缺点

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

有些功能会在不同层重复出现,因而产生了额外开销。

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

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的系统工程任务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8、几个概念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1、几个概念

?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

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2、几个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

置等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3、奈奎斯特定理

1)奈奎斯特定理

?1924 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了著名的奈奎斯特定理。他给出了在假定的理

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值。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

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4、例题详解:

2-07

解:因为极限值是20000码元/秒

而划分为16个不同的振幅,则一个码元对应于4个bit位

所以极限数据率是80000b/s

2-16(码分复用)

解:

我们设X(-1 +1 -3 +1 -1 -3 +1 +1)

A与X内交的结果是1

B与X内交的结果是-1

C与X内交的结果是0

D与X内交的结果是1

所以A,D发送的是1,B发送的是0,C没有发送数据

1、差错检测,冗余码计算

1)什么是差错检测

?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 可能会变成0 而0 也可能变成1。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BER (Bit Error

Rate)。

?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

施。

2)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CRC 的检错技术。

?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为组。假定每组k 个比特。

?假设待传送的一组数据M = 101001(现在k = 6)。我们在M 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错

检测用的n位冗余码一起发送。

3)冗余码的计算

?用二进制的模2 运算进行2n 乘M 的运算,这相当于在M 后面添加n 个0。

?得到的(k + n) 位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n + 1) 位的除数P,得出商是Q

而余数是R,余数R 比除数P 少1 位,即R 是n位。

举例:

?现在k = 6, M = 101001。

?设n = 3, 除数P = 1101,

?被除数是2nM = 101001000。

?模2 运算的结果是:商Q = 110101,

余数R = 001。

?把余数R 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M 的后面发送出去。发送的数据是:2nM + R

即:101001001,共(k + n) 位。

图示:

2、CSMA/CD协议

CS,MA,CD分别表示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

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因此,“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

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

?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

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

?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

2)CSMA/CD的重要特性

?使用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

工通信)。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3)争用期

?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2τ(两倍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τ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4)CSMA/CD原理

A、工作站发送数据时,先侦听信道是否有载波,如果有,则表示信道忙,继续侦

听,直至检测到空闲,并立即发送数据。

B、在发送数据过程中进行冲突检测,若在冲突窗口内未发生冲突,则表示数据发

送成功,否则立即停止发送,并采用二进制回退算法,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再重复

发送过程。

C、对于接受方,则根据数据包的校验和正确与否,物理地址是否为自己,来决定

是否将数据交给上层协议。

5)争用期的长度

?以太网取51.2 μs 为争用期的长度。

?对于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64 字节。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6)最短有效帧长

?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是在发送的前64 字节之内。

?由于一检测到冲突就立即中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一定小于64 字节。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64 字节,凡长度小于64 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

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3、网桥的优缺点

1)优点:

?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隔离碰撞域

?扩大了物理范围

?提高了可靠性

?可互连不同的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2)缺点

?增加了时延

?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引起广播风暴

4、VLAN——虚拟局域网

5、局域网的几种拓扑结构

6、数据链路层的信道的两种类型:

点对点通道,广播通道

7、数据链路和帧

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传送的是帧

8、习题

1)3-08

可得P=1001

计算得出:Q=101011,R=011

注意:在这里加法不进位,如1111+1010=0101,减法就按照加法的来

2)3-20

可以算出争用期为1*10^-5 s

所以最短帧长为:1*10^4bit

3)3-32

可以参看P95,这样就懂了,要仔细点。

第四章

1)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忘记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设备

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转发器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叫网桥或者桥接器

网络层使用的叫路由器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叫网关

3、一张图和一张表

详见P115表4-3和P114图4-6

4、IP地址的三个阶段

1)分类的IP地址

2)子网的划分

3)构成超网

5、IP地址与硬件地址: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

6、ARP协议

?不管网络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

使用硬件地址。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

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

?当主机A 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B 发送IP 数据报时,就先在其ARP 高速

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B 的IP 地址。如有,就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MAC 帧,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该MAC 帧发往此硬件地址。

7、IP数据报

1)格式

固定部分为20字节

标志(flag) 占3 位,目前只有后两位有意义。

标志字段的最低位是MF (More Fragment)。

MF = 1 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 = 0 表示最后一个分片。

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是DF (Don't Fragment) 。

只有当DF = 0 时才允许分片。

片偏移(13 位)指出: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

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

片偏移以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2)IP数据报的分片

8、划分子网

1)基本概念

?划分子网纯属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单位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从主机号借用若干个位作为子网号subnet-id,而主机号host-id 也就相应减少了若

干个位。

?凡是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个主机的IP 数据报,仍然是根据IP 数据报的目

的网络号net-id,先找到连接在本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

?然后此路由器在收到IP 数据报后,再按目的网络号net-id 和子网号subnet-id 找

到目的子网。

?最后就将IP 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2)子网掩码

?从一个IP 数据报的首部并无法判断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

网划分。

?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可以找出IP 地址中的子网部分。

知道一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就是把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即可得网络地址

9、默认路由

?路由器还可采用默认路由以减少路由表所占用的空间和搜索路由表所用的时间。

?这种转发方式在一个网络只有很少的对外连接时是很有用的。

?默认路由在主机发送IP 数据报时往往更能显示出它的好处。

?如果一个主机连接在一个小网络上,而这个网络只用一个路由器和因特网连接,那

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默认路由是非常合适的。

10、路由选择协议

1)几个概念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也叫做

域间路由选择(interdomain routing),

在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叫做

域内路由选择(intradomain routing)

2)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 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

?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 协议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

离记录。

2)RIP协议的三个要点和三个特点

要点

?和哪些路由器交换信息?(对象)

?交换什么信息?(内容)

?在什么时候交换信息?(时间)

特点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30 秒。

3)路由表的建立

?路由器在刚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此距离定义为1)。

?以后,每一个路由器也只和数目非常有限的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

?经过若干次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

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RIP 协议的收敛(convergence)过程较快,即在自治系统中所有的结点都得到正确的

路由选择信息的过程

4)距离向量算法

收到相邻路由器(其地址为X)的一个RIP 报文:

(1) 先修改此RIP 报文中的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X,并把所有的

“距离”字段的值加1。

(2) 对修改后的RIP 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重复以下步骤:

若项目中的目的网络不在路由表中,则把该项目加到路由表中。

否则

若下一跳字段给出的路由器地址是同样的,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

表中的项目。

否则

若收到项目中的距离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

否则,什么也不做。

(3) 若3 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路由

器,即将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

(4) 返回。

关注P149例子4-5

5)OSPF的概念

OSPF 协议的基本特点

?“开放”表明OSPF 协议不是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

?“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SPF

?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三个要点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

的部分信息。

?“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11、无分类编址CIDR

?CIDR 还使用“斜线记法”(slash notation),它又称为CIDR记法,即在IP 地址面加

上一个斜线“/”,然后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这个数值对应于三级编址中子网掩码中 1 的个数)。

?CIDR 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 地址组成“CIDR 地址块”。

1)CIDR地址块

?128.14.32.0/20 表示的地址块共有212 个地址(因为斜线后面的20 是网络前缀的

位数,所以这个地址的主机号是12 位)。

?这个地址块的起始地址是128.14.32.0。

?在不需要指出地址块的起始地址时,也可将这样的地址块简称为“/20 地址块”。

?128.14.32.0/20 地址块的最小地址:128.14.32.0

?128.14.32.0/20 地址块的最大地址:128.14.47.255

?全0 和全1 的主机号地址一般不使用。

2)CIDR 记法的其他形式

?10.0.0.0/10 可简写为10/10,也就是将点分十进制中低位连续的0 省略。

?10.0.0.0/10 相当于指出IP 地址10.0.0.0 的掩码是255.192.0.0,即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网络前缀的后面加一个星号* 的表示方法

如00001010 00*,在星号* 之前是网络前缀,而星号* 表示IP 地址中的主机

号,可以是任意值。

12、题目详解

1)4-09

(1)对应的是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但也可以是A或者B的,意思是主机号由最后8位决定,而寻找网络由前面的24位决定

(2)该子网掩码的最后3位为0,即决定主机的,一共有8中选择,但是111和000不能使用,所以可以连接6个主机

(3)子网掩码一样,但是子网数目不同

(4)因为是255.255.240.0,所以最后12位为0,排除掉全0全1的情况,可以连接的主机位2^12-2=4094个

(5)有效,但不推荐这样使用

(6)转换为二进制为11000010 00101111 00010100 10000001,转换为十进制

即为194.47.20.129,其为C类地址

(7)有,对于小网络,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路由表

2)4-31

解:由题目可知,前缀为前12位,所以第一个字节肯定是不变的

观察第二个字节0x32,二进制表示是00100000,

因为前缀是前12位,那么对于第二个字节来说,高四位不变

在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1)的符合,所以只有1是匹配的

(本题目设计到知识点无分类编址CIDR)

3)4-37

解:

(1)因为分到的地址块的前缀有26位,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划分成4个子网,即还

需要2位,所以子网的前缀有28位

(2)前缀28位,还剩4位,所以每个子网有16个地址

(3)(4)一起回答

第一个子网:

地址块为132.23.12.64/28

最小地址:132.23.12.01000001=132.23.12.65/28

最大地址:132.23.12.01001110=132.23.12.78/28

第二个子网:

地址块:132.23.12.80/28

最小地址:132.23.12.01010001=132.23.12.81/28

最大地址:132.23.12.01011110=132.23.12.94/28

第三个子网:

地址块:132.23.12.96/28

最小地址:132.23.12.01100001=132.23.12.97/28

最大地址:132.23.12.01101110=132.23.12.110/28

第四个子网:

地址块:132.23.12.112/28

最小地址:132.23.12.01110001=132.23.12.113/28

最大地址:132.23.12.01111110=132.23.12.126/28

4)4-41

解:

路由表更新:(更新为最短的就OK)

新的路由表如下:

N1 7 A 未收到任何关于A的,故不改变

N2 5 C 相同的下一条,故更新为4+1=5

N3 9 C 新的,加进来

N6 5 C 更短,更新

N8 4 E 一样,不改变

N9 4 F 距离比原来的还大,不改变

第五章

1、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实际上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

?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又称为端到端的通信。

?运输层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复用和分用。应用层不同进程的报文通过不同的端

口向下交到运输层,再往下就共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2、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1)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2) 传输控制协议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对方的运输层在收到UDP 报文后,不需

要给出任何确认。虽然UDP 不提供可靠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UDP 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TCP 不提供广播或多播服务。由于TCP 要提供可靠

的、面向连接的运输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的开销。这不仅使协议数据单元的首部增大很多,还要占用许多的处理机资源。

3、端口的概念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运输层使用协议端口号(protocol port number),或通常简

称为端口(port)。

?虽然通信的终点是应用进程,但我们可以把端口想象是通信的终点,因为我们只要

把要传送的报文交到目的主机的某一个合适的目的端口,剩下的工作(即最后交付目的进程)就由TCP 来完成。

?常用端口号

FTP:21

TELNET:23

SMTP:25

DNS:53

TFTP:69

HTTP:80

SNMP:161

SNMP(trap):162

4、UDP的主要特点:

?UDP 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UDP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不使用拥塞控制。

?UDP 是面向报文的。UDP 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通信的要求。

?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UDP 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 个字节。

5、TCP的特点

?TCP 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每一条TCP 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endpoint),每一条TCP 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

对一)。

?TCP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TCP 提供全双工通信。

?面向字节流。

6、停止等待协议

可靠通信的实现

?使用上述的确认和重传机制,我们就可以在不可靠的传输网络上实现可靠的通信。

?这种可靠传输协议常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表明重传的请求是自动进行的。接收方不需要请求发送方重传某个出错的分

组。

7、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既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

收,也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

?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地在TCP 连接上实现流量控制。

?TCP 为每一个连接设有一个持续计时器。

?只要TCP 连接的一方收到对方的零窗口通知,就启动持续计时器。

?若持续计时器设置的时间到期,就发送一个零窗口探测报文段(仅携带1 字节的数

据),而对方就在确认这个探测报文段时给出了现在的窗口值。

?若窗口仍然是零,则收到这个报文段的一方就重新设置持续计时器。

?若窗口不是零,则死锁的僵局就可以打破了。

8、拥塞控制

1)一般原理

?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

性能就要变坏——产生拥塞(congestion)。

?出现资源拥塞的条件:

对资源需求的总和> 可用资源(5-7)

?若网络中有许多资源同时产生拥塞,网络的性能就要明显变坏,整个网络的吞吐量

将随输入负荷的增大而下降。

2)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关系

?拥塞控制所要做的都有一个前提,就是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

?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到所有的主机、所有的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

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

?流量控制往往指在给定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

?流量控制所要做的就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3)慢开始算法的原理

?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设置拥塞窗口cwnd = 1,即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

段MSS 的数值。

?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加倍,即增加一个MSS 的数值。

?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使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

加合理。

4)设置慢开始门限状态变量ssthresh

?慢开始门限ssthresh 的用法如下:

?当cwnd < ssthresh 时,使用慢开始算法。

?当cwnd > ssthresh 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当cwnd = ssthresh 时,既可使用慢开始算法,也可使用拥塞避免算法。

?拥塞避免算法的思路是让拥塞窗口cwnd 缓慢地增大,即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RTT

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 加1,而不是加倍,使拥塞窗口cwnd 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

5)当网络出现拥塞时

?无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在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其根据就

是没有按时收到确认),就要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 设置为出现拥塞时的发送方窗口值的一半(但不能小于2)。

?然后把拥塞窗口cwnd 重新设置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迅速减少主机发送到网络中的分组数,使得发生拥塞的路由器

有足够时间把队列中积压的分组处理完毕。

6)乘法减小

?“乘法减小“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一次超时(即出现

一次网络拥塞),就把慢开始门限值ssthresh 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0.5。

?当网络频繁出现拥塞时,ssthresh 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

组数。

7)加法增大

?“加法增大”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在收到对所有报文段的确认后(即经过一个

往返时间),就把拥塞窗口cwnd增加一个MSS 大小,使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8)发送方窗口的上限值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应当取为接收方窗口rwnd 和拥塞窗口cwnd 这两个

变量中较小的一个,即应按以下公式确定:

发送窗口的上限值= Min [rwnd, cwnd] (5-8)

?当rwnd < cwnd 时,是接收方的接收能力限制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当cwnd < rwnd 时,则是网络的拥塞限制发送窗口的最大值。

9、三次握手

1)A 的TCP 向B 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 = 1,并选择序号seq = x,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

2)B 的TCP 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则发回确认。B 在确认报文段中应使SYN = 1,使ACK = 1,其确认号ack = x + 1,自己选择的序号seq = y。

3)A 收到此报文段后向B 给出确认,其ACK = 1,确认号ack = y + 1。A 的TCP 通知上层应用进程,连接已经建立。B 的TCP 收到主机A 的确认后,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TCP 连接已经建立。

10、习题

1)5-11

答:IP数据报只能找到目的主机但是无法找到目的进程,UDP提供了队应用进程的复用和奋勇功能,以及对数据部分的差错检验。

2)5-23

答:

(1)第一个报文的序号是70,第二个是100,所以第一个是70~99,30个字节

(2)100

(3)数据时100~179,一共是80个字节

(4)70,因为第一个报文丢失了,接收端仍然需要收到,所以发送70

3)5-38

解:

因为ssthresh初始值为8

所以开始时1,2,4,8

然后加法增大到12,即9,10,11,12

出现拥塞,ssthresth变为6,cnd变为1,

则接下来的是1,2,4,6,7,8,9

所以前15次为1,2,4,8,9,10,11,12,1,2,4,6,7,8,9

第六章

1、什么是DNS

?许多应用层软件经常直接使用域名系统DNS (Domain Name System),但计算机的用

户只是间接而不是直接使用域名系统。

?因特网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作为主机的名字,并使用分布式的域名系统DNS。

?名字到IP 地址的解析是由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程序完成的。域名服务器程序在专设

的结点上运行,运行该程序的机器称为域名服务器。

2、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因特网采用了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

?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

名。

?域名的结构由标号序列组成,各标号之间用点隔开:

…. 三级域名. 二级域名. 顶级域名

?各标号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

3、DNS访问,也就是域名的访问过程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

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 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 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

本地域名服务器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 地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

4、URL的格式

没有大小写之分

5、电子邮件及其过程

1)概述

?电子邮件(e-mail)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多的和最受用户欢迎的一种应用。

?电子邮件把邮件发送到收件人使用的邮件服务器,并放在其中的收件人邮箱中,收

件人可随时上网到自己使用的邮件服务器进行读取。

2)过程图解

3)格式

收件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4)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计算机网络 期末 知识点 总结

目录 第一章 (2)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3) 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3)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4) OSI七层模型和TCP/IP 。 (4) 第二章 (4) 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4) 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其含义。 (5) 奈氏准则 (5) 香农公式 (5)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6)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6)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6) 第三章 (7) 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7)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7) 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8)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8) 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8)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9) 第四章 (9)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的优缺点(区别)。 (9)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 (10) 分类IP地址的分类标准。 (10) 子网IP地址的原理及划分和表示方法。 (10) 子网掩码的概念,A、B、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计算,子网地址的计算。 (10) CIDR地址的概念及CIDR地址块。 (11) IP数据报的基本构成。 (11) RIP、OSPF、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12) 第五章 (12) 运输层的作用。 (12) TCP/IP体系的运输层的两个协议的名称及特点。 (12)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12) TCP的流量控制。 (13) 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 (13)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13) 第六章 (13)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 (13)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及顶级域名的构成情况。 (14) 中国的顶级域名及二级域名的设置情况。 (14)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及所使用的协议。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尤为珍贵;信息即为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计算机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书本、去做为一个信息的载体。为了保护好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 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 AN)。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 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计算机网络由一组结点和链络组成。网络中的结点有两类:转接

结点和访问结点。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属于转接结点,它们在网络中转接和交换传送信息。主计算机和终端等是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 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进入大学以来,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我们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觉得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

1、简述WWW、HTML、HTTP、URL之间的联系。 答:①WWW:(P248)即万维网,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英文简称web。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到另一个站点”),从而主动的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 ②HTML:(P258)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它消 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屏障。HTML并不是应用层的协议,它只是万维网浏览器使用的一种语言。 ③HTTP:(P251)即超文本传送协议,是面向事物的应用层协议,该协议定义了 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它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 ④URL:(P250)即统一资源定位符,它是用来表示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 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URL给资源的位置提供一种抽象的识别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给资源定位。只要能够对资源定位,系统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各种操作,如存取、更新、替换和查找其属性。 综上所述,WWW是一种计算机网络,HTML是制作WWW页面的标准语言,HTTP 是WWW可靠地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URL是对WWW中的资源进行统一的定位的方法。 2、简述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联网的异同。 答:①中继器:(书上没找到,百度的)属于物理层设备,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中继器是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的网络设备,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 ②网桥:(P95)属于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 发和过滤。用于隔绝冲突,但是不能隔绝广播。是通过内部的接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来工作的(现已很少用)。 ③路由器:(P166)属于网络层设备,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 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从路由器某个输入端口收到分组,按照分组要去的目的地(即目的网络),把该分组从路由器的某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给下一条路由器。下一条路由器也按照这种方法处理分组,直到该分组到达终点为止。路由器的转发分组正是网络层的主要工作。 ④网关:(书上没找到,百度的)属于应用层设备,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 或: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依靠转发表来转发帧,减少负载。 路由器和网关的区别是,路由器对LAN而言是内部的,而网关指向LAN的外部。 网关能将异种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联设备。 路由器在网络层,网关在应用层。 3、简述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P67 答:数据链路层是介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构成帧发送到链路上,以及把接收到的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上交给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ISO七层结构的OSI/RM: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4.服务,功能,协议:“服务”是对相邻上层而言的,属于本层的外观表现,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功能”则是本层内部的活动,是为了实现对外服务而从事的内部活动。协议是对等实体之间。 5.两大子网: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2222221.通信子网任务:1)连通结点2)逐点数据传输3)确定传输路径4)监测通信过程 组成:通信子网物理上由若干个结点和连接结点的传输介质组成。 通信子网的协议,包括两大类,一类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的若干协议;另一类则是各种局域网包括工业控制局域网以及现场总线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体会心得

本学期,我选择了一门大学城公共选修课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我是来到了信息学院是上课的,短短十来堂课的学习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计算机专业知识增长了,还认识了许多来自大学城里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更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我是来自纺院纺织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在纺院,我的专业是学习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这是一门融工艺设计和美学设计于一体的知识涉及面极广的专业。一直以来,通过对该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我认识到,要想在毕业后能从事与家纺行业相关的工作,我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对计算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毅然在自己的课程选项里勾了这门课程。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想从事与家纺设计相关的行业,那就更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我在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觉得很新鲜。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学好计算机。但随着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学习了家用纺织品设计以后。我们做CAD设计,学习了各种办公软件,可是在设计和办公过程中,当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于是我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以后如果关于计算机的选修课的,我一定要报名。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姜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渐渐明白了。

计算机网络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是: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P3 3、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P12 4、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四类。P17 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要特别区分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P18可出大题 6、网络协议的三要素。P25 7、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主要有两大类通信方式: 第二章 1、理解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P38 2、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其中码分复用可出大题。P47 3、了解ADSL的特点。P57 第三章 1、透明传输问题:字节填充和零比特填充。P73 2、差错检测问题:如何计算冗余码,可出大题。P68 3、掌握CSMA/CD协议。P79 4、了解MAC地址。P86 5、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分别用什么设备?P91要了解碰撞域的改变。 6、透明网桥转发表如何建立?通过自学习的方法。可出大题。P94 7、结点交换机的任务是? 第四章 1、了解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差异。P109 2、分类的IP地址:A、B、C类,可出大题。P113 3、地址解析协议ARP。P119 4、片偏移。P123 5、子网掩码。可出大题。如何计算网络地址,如何计算下一跳等,计算子网的主机数,如何划分子网等。P130 6、最长前缀匹配。P138 7、PING和tracert命令。P143 8、距离向量算法。可出大题P148 9、IP数据报的首部。 10、路由器的任务是。 11、无分类编址CIDR。地址块可出大题。 12、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划分子网和不划分子网都要会。可出大题。 第五章 1、TCP和UDP的优缺点。P182 2、了解端口号和套接字。P183 3、各类窗口的概念。 4、利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可出选择题。重点是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可出大题,甚至画图。 第六章 1、了解DNS、WWW、电子邮件。 如:读取邮件和发送邮件的协议名称。电子邮件的三个主要组成构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点个人总结

第一章概述 一、普遍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广播网络(一对所有,机器选择接收)、多播网络(一对多,)(2)点到点链接:单播(点对点,一对一) 越小,地理位臵局部化的网络倾向于使用广播床书模式,而大的网络通常使用点到点的传输模式。 二、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广域网由通信子网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和路由器(不包含主机)的集合构成了子网。 按传输媒介分:铜线、双绞线、光纤、无线链路 三、协议 概念: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规定对等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或者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三要素:(1)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3)定时关系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接口:在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接口定义了下层向上层提供哪些原语操作和服务 服务: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一组原语(操作),定义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不涉及如何实现。 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在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网络体系结构: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定义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四、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为了使用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链接,最后释放连接,传输数据保持原来的顺序。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如:文件传输、报文序列和字流节(远程登录)、数字化的语音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首先发送的报文会先到达(不排除延迟)。基于邮政系统模型。如:不可靠的数据报(电子垃圾邮件)、有确认的数据报(挂号信)、请求—应答(数据库查询) 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网络层(控制子网运行过程) 传输层(提供可靠端到端的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会话层(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最高层,包含各种协议) TCP/IP参考模型:主机至网络层(相当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互联网层(相当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相当于OSI的传输层) 应用层(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两模型的比较:OSI的核心:(1)服务;(2)接口;(3)协议 OSI的协议比TCP/IP有更好的隐蔽性,当技术发生变化的时候,OSI协议相对更加容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且OSI更具通用性。协议一定会符合TCP/IP模型,但TCP/IP不适合任何其他的协议栈。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但是传输层上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TCP/IP的网络层上只有一种模式(即无连接通信),但是在传输层上同时支持两种通信模式。 缺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5、互联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 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 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 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学习个人总结范文

计算机网络学习个人总结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计算机网络学习个人总结范文篇一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选修课程的学习,作为一个涉及计算机网络不深的我来说收益匪浅。那么以下就是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计算机网络学习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值得记录的心得。 我在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觉得很新鲜。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想法,那就是学好计算机。随着接触电脑的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同时也产生许多不明白的地方。在报选修课的时候,看到有《计算机网络》这门课,我就毫不犹豫地选了。这正是我需要掌握的技术啊!掌握《计算机网络》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王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明白了以前不太懂的地方。比如,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白了域名是怎么回事。TCP/IP以前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在选修课里我明白了。还有网络安全等等。总之,我以前迷惑的地方明白了。明白的知识更加深入了。 选修网络课,让我对网络技术有了很大的认识,对我来说,是我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好的基础知识。 最后,在做博客和上传作业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通过选修课学到的知识,再加上向同学请教,还是非常顺利的解决了。

本学期已接近尾声,选修课程也业已结束,本次学习让使我对计算机有了更新的认识,更是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在此仅对本次学习略做总结并对为我们带课的王老师表示以真挚的谢意。谢谢您! 计算机网络学习个人总结范文篇二今天开始认真地查资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认真的一次,感慨很多,惊奇的发现了。以前脑海中的概念是网络很好,很方便,改善了生活,可以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可以这么说,网络对我来说是无所不能。可是经过这次上网查找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后,我突然发现网络太陌生了,很多很陌生的名词都不懂,如“云计算”、“NGN","IMS"、”IPV6“、"IPV4"、等等。却天天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虽然我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却只能算是计算机网络低级的学者 今天的收获: 云计算: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 云计算 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总16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计算机网络 1.TCP/IP的五层结构图: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2.请你详细地解释一下IP协议的定义,在哪个层上面主要有什么作用TCP与UDP呢 答: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简称,是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作用是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TCP是Transmi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缩写,在运输层,UDP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数据服务。 3.请问交换机和路由器各自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分别在哪个层次上面实现的 答:交换机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路由器最大的好处是控制能力强。 4.交换和路由的区别是什么VLAN有什么特点 交换是指转发和过滤帧,是交换机的工作,它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而路由是指网络线路当中非直连的链路,它是路由器的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交换和路由的区别很多。首先,交换是不需要IP的,而路由需要,因为IP就是第三层的协议,第二层需要的是MAC地址;再有,第二层的技术和第三层不一样,第二层可以做VLAN、端口捆绑等,第三层可以做NAT、ACL、QOS 等。 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英文缩写,它是一个纯二层的技术,它的特点有三:控制广播,安全,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什么是SNMP协议它有什么特点SNMP协议需要专门的连接么 答: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r Protocol)即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它为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底层网络管理的框架。SNMP的特点是:SNMP易于实现;SNMP 协议是开放的免费产品;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如今已经是信息时代,作为主流信息工具的网络越来越重要,因此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程。我个人对于电脑和网络是很感兴趣的,但由于学习的东西不多,经常是在玩游戏,真正运用到网络的技术性的东西实在少到可怜。象做博客,我只是会一般的做法,也能把它搞得与众不同,但我全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象代码之类的东西,我以前只是耳闻,半点也不懂。学了这门课程后,虽然懂的不是很多,但已经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了,简单得运用一些代码还是会的,这也就行了。我并不要求学得很精深,毕竟我将来并不是干这行的。而制作网页的知识,学了一点,也会做一些简单的网页了,其实我觉得这就够了,我还没有想做自己的网页发布到网上的念头。但我不是说不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反,我们学地越精深越好,我的观点只能代表我个人的想法,毕竟这个时代学得越多,活得更好的可能性就越大。只不过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学到你能承受的地步。如果精力旺盛,足够学一切技术,自然也没人反对。网络之中目前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做博客,时不时写些自己的感悟或者转载些别人的好文章,上传一些漂亮的图片和朋友们分享,这让人感觉到难得的愉悦。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有意思。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能够实

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1.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硬件系统有计算机、通信设备、连接设备及辅助设备组成,如图1.6.4所示。硬件系统中设备的组合形式决定了计算机网络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网络中常用的硬件设备。⑴服务器服务器是一台速度快,存储量大的计算机,它是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网络资源管理和用户服务。服务器可分为文件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是一台专用或多用途的计算机。在互联网中,服务器之间互通信息,相互提供服务,每台服务器的地位是同等的。服务器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以保证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⑵工作站工作站是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它是用户向服务器申请服务的终端设备。用户可以在工作站上处理日常工作,并随时向服务器索取各种信息及数据,请求服务器提供各种服务(如传输文件,打印文件等等)。⑶网卡网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它是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直接或间接传输介质互相通信的接口,它插在计算机的扩展槽中。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服务器还是工作站都应安装网卡。网卡的作用是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相连接,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通信线路能够传送的电子信号或电磁信号。网卡是物理通信的瓶颈,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将

计算机考试总结

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②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③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⑴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式网络 ⑵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⒊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⒋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 ⑴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状、环状、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⑵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及特点: ①星状由中心结点控制全网通信,任何两结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结点,结构简单便于管理,中心结点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 ②环状结点通过点对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环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线路故障都可能造成网络瘫痪。 ③树状结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相邻及同层结点之间不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交换量小。 ④网状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系统可靠性高,结构复杂。 ⒌分组交换的特点:限制数据的最大长度,源结点将一个长报文分成多个分组,由目的结点将多个分组按顺序重新组织成报文。分组长度短,传输出错时易发现,重发时间较少,有利于提高存储转发结点的存储空间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的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的网络。 4.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5.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高度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 6.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接入网)技术 1.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称为网络协议。 2.网络协议的3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 3.OSI参考模型有几层,每层结构的特点、作用? 物理层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bit)数据链路层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功能:在通信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其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 传输层参考模型的第四层。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 会话层参考模型的第五层。功能: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参考模型的第六层。功能: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的主要特点:①其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3个阶段;②面向连接的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个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的主要特点:①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地址,各个分组在系统中是独立传送的;②其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等3个阶段;③在无连接服务的数据分组过程中,目的结点接受的分组可能出现混乱、重复与丢失现象;④无连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好,但是其通信协议相对简单,通信效率比较高。 TCP/IP参考模型各层名称及主要功能 主机-网络层是该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它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受IP数据报 互联层是该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可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

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 第一章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 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对等方式(P2P) 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 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选) 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 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 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 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 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 五、(简答)时延:时延的4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 准或约定称为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 七、 5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transport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network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 物理层(physical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第二章物理层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 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 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 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 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特 点:所有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TDM:时分复用,复用方法: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TDM 帧划分为N个时隙。每一个用户在一个TDM帧中占用一个固定时隙。特点:所有用户在不 同的时间占用整个频带宽度。 1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试题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Internet最早起源于(A )。 A.ARPAnet B.MILnet C.以太网D.环状网 2、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B )。 A.传输层以上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 3、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校验是(B )的主要功能。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4、以下哪个是正确的MAC地址(B )? A.00-01-AA-08 B.00-01-AA-08-0D-80 C.1031 D.192.2.0.1 5、一般说来对于通信量大的吉比特以太网,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应该选用(C )。 A.双绞线B.微波C.光纤D.同轴电缆 6、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是(D )。 A.半双工通信B.单工通信C.数据报D.全双工通信 7、在IP数据报头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头部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度字段。其中(C ) A.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 B.头部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C.头部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D.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 8、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C )。A.报文、帧、比特B.分组、报文、比特C.分组、帧、比特 D.数据报、帧、比特 9、在Internet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的(A )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全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