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新编》串讲

《文学理论新编》串讲

《文学理论新编》串讲
《文学理论新编》串讲

《文学理论新编》串讲

2006/5/8

张无为整理

于民族大学

▲教材变化很大:

1、原版在努力建构完整的体系(共6章: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发展论),实则难以为计;新版则依托文论选篇阐发精要,突出重点课题,是为明知:共分12章,每章至少选2个文论片段——

一、文学观念(序言):文学是什么,观念古今变化。

二三四、语言特点/审美本质/外部关系(本质论):文学语言地位和特点;//文学审美品质;// 文学与政治、社会、大众文化的关

系。

五六七、抒情/叙事/戏剧(作品论):三种文体或作品构成及其特点。

八、创作(创作论):创作的机制与奥秘。

九、十、接受/批评(鉴赏论):文本接受与阐释;// 批评模式和原则。

十一/二、风格/思潮(风格论):风格定义、种类、特点;// 创作方法。

十三、未来(发展论):面对网络等的展望。

2、原版是纯粹理论,讲究整体逻辑,名人话语是论据,但是,有牵强、陈旧感;新版则尽力让名家文本指涉相关课题,再进而连缀;选择就有倾向,且能共识、更当下,所以的确新。

▲学习难度

整体的理论和有逻辑的内容减少了,但是增加了文本阅读和分析内容(27篇,古今中外都有),不过,通过文本掌握要容易些,而且后面有阐释指导,阐释中所增内容不多。因此,应该更有信心学好。

在学习中要注意原文的关键语句(观点),在理解基础上掌握,还要做到能用自己的话语展开,即: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及其前因后果等逻辑关系。

善学者,能够把大书学小,能够把厚书读薄。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本章内容围绕文学观念展开(序言):文学是什么,观念古今变化。

▲文本阅读

一、《文心雕龙/原道》(文本于道。“道”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文学观?)

刘勰P5..《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文论著作;儒、道、佛思想并存;50篇中有5篇是总纲(《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辩骚》)。

它诞生原因有三:(P7)思想相对解放;玄学兴起;文学地位提高。

1、“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序志》)?道?尽管有争议(礼教为核心//道家之道//儒道合一//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比较合理(近代黄侃、刘永济P10

...)

教材人:是古老的“天道自然”,缘于远古先人的“自然崇拜”观,包括天文、地文和人文。

2、文学与自然:异质但同构。三层——(P13

...)

自然之道有自然美;

自然之道衍化为人工美;

“文”衍化为艺术美。

3、“原道说”对“言志说”有超越(.P8..).:

言志(尚书//尧典):表达志意,表达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思想感情,即“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从汉初起,占统治地位,后有“文以载道”。

二、《诗学//三章》(亚氏从哪些方面阐述“种差”?)

亚里士多德(前384—322)古希腊?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哲学家。柏拉图门生。《诗学》存26章,讨论古希腊的史诗、悲剧等文学和美学问题。其?模仿??净化?等奠定西方诗学、美学基础。

1、模仿:(亚氏文学“模仿”说与柏拉图的不同?)

一切艺术都是模仿(完善了赫拉克利、苏格、柏拉图)但与柏不同——

①艺术模仿同是缘于人的属性——快感,但评价不同:

柏拉图:诗人迎合人性中“卑劣的部分”(迷狂),被赶出理想国的。

亚里士认为,模仿是人的天性,由此产生诗;人在快感中获得知识。快感的音调、节奏感亦天性。——为诗存在合理性找依据。并强调美是

一种善,才引起快感。——艺术的目的兼顾快感和教益。

②诗的模仿的真实性理解不同:

柏拉图建立的三层世界图式:“理式”世界是本源,最真实;现实世界模仿“理式”;艺术世界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三层——唯心主义的。

亚里士:普遍与特殊统一,理在事中,所以现实是真实的,诗的模仿也是真实的。诗中世界是可能和必然的,更有哲学意味。且非机械模仿(按应有样子——理想),为现实主义开辟道路。

2、模仿的“种差”:是使“种”呈现出差别的物。即文学模仿作为“种”,其中是有多种差别的。

亚氏史诗、悲剧、喜剧和其它艺术都是模仿,但模仿有三差别:

①运用媒介不同:作家创作史诗用语言;画家、雕刻家用颜色、姿态;诗人、演员、歌唱用声音;管弦乐用音调、节奏;舞蹈用身体姿态的节奏。都有节奏。

②模仿的对象不同:文学模仿“行动中”的人,才有品格,才分出好坏人;悲剧模仿比今天好的人;喜剧相反。——皆模仿人;或好人或坏人。

③采取方式不同:同是语言模仿,一是用叙述手法;二是让人物出场(剧中人对话)。——是叙事学的先声。

▲相关问题

(一)文学是什么

1、文学四要素(P29):(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艾布拉姆斯:作品、生产者(艺术家)、世界、欣赏者——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但还不够,因为忽略了主体——人。

2、文学活动:(如何理解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多环节的精神活动。即4要素(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还包含了3过程(体验、创作、接受)。

因为文学是人的对象性活动,根本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只有包含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成为文学活动。

人在实践中成为人,有了人性心理,如从性欲到爱情(通过?人化?,有了精神品格);自然成为人的对象(在文学活动中体现了意识、心理等本质力量);物理对象成为情感对象;人从中是为了关照自己。

3、文学观念(5种)从四要素坐标中(解释概念)

①再现说:强调作品与世界对应。是西方传统2千年(有变化:镜子说、临摹说、别林斯基复制说,列宁毛泽东反映说/变辨证唯物。)18世纪末被浪漫主义

打破。

②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关系。即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抒情歌谣集》序言)。还有:柯尔律治、雪莱《为诗辩护》。

基本倾向:“发乎内”;诗存在与外在现实审视者心中,忠实于情感;呈现不平凡,强调想象力。(中国的“言志、缘情”功利性强)

③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即文学是工具、手段。以中国“文以载道即教化说”、西方“寓教于乐”是代表。

在中国占主导:孔子、荀子“合先王”、王充“劝善惩恶”、曹丕、杜甫、白居易、韩愈、清顾炎武“察民隐”——以儒家“礼义”为旨趣,“言志”“教化”双管齐下——古代文学观念特色。

西方:贺拉斯开先河,以教为目的;中世纪歌颂神明;文艺复兴、启蒙主义为人性解放;其中有古典主义为王权服务(波瓦洛:真、美也受王权?义理?规范。

实用说瑕瑜互现:有保守/变革之分,如毛泽东论文艺。

④独立说:文本高于一切,是“自足体”。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提出(受?为艺术而艺术?影响)(后有?新批评?、捷克和法国结构主义、德国文本主义批评,形成现代西方最大流派):文学就是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对普通语言的系统歪曲。”“文学就是艺术手法。”——文本语言的结构关系作为内部关系才是文学性(与生活、与读者借外部关系)

⑤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读者再创造。文本到审美对象才是真正作品,阅读之外没有文学。

“以意逆志”古老、瓦雷里、现象学、尤其英伽登(P39)

(二)文学理论

1、文学理论与文艺学的关系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文学学,但不顺口,故称文艺学(1949俄文译)。过去中西皆叫诗学(偏代全);20世纪文艺学分化——目前有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理论:基本概念、范畴、规律。它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联系,也有区别。

2、文学理论的品格

实践性:来源于创作实践(有关联),也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价值取向: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总结时总要依据一定哲学、政治、道德、美学,这就体现出价值取向。如:褒、贬。对本国传统与外国的要批判继承、有分析的借鉴。

人文性:以人为中心;不同于自然、其它社会科学,在推倒理论时面诗情画意的审美世界。提升人文精神。

(5/12、13七节)

第二章文学与语言

二三四章涉及文学三个维度(语言第一/审美第二/文化第三)。

文本语言是文学第一要素。其地位、特点是什么。

▲文本阅读

一、《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汪曾祺:当代作家,1939年上西南联大,沈从文影响,50年调北京编辑《北京文学》《民间文学》。其追求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最后的士大夫?)他主张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在小说、散文开风气。

1、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因为相互依附,——到本体论高度(是中国化的)。

2、文化性: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书面文化/民间或口头文化),他更喜欢后者(是文学语言的重要依托,是生成文学语言的母体);尤其是口语(因为书面语因翻译而欧化)。但他并没偏废书面文化传统。故才接下来强调——

3、暗示性:即“言外之意”,

4、流动性:语言不是加起来的,是内在地运行着(行文)——文气。必须注意话语之间的关系。

二、《艺术作为手法》(1916年)

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俄国形式主义代表。1914年写《词的再生》标志俄国形式主义思潮开始。本篇1916年完成,是宣言和纲领(受索绪尔语言?内部规律?启发)。

俄国形式主义:从1916年到30年代,彼得堡(莫斯科)学派(有重要诗人是座上客);部分因政治原因形成?布拉格学派?;部分又因纳粹赴美国,促进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语义学等。认为,文学本质在于形式,把作品看成纯艺术现象;采用类乎语言学的方法的文学理论;真正做到把语言科学化。

1、引出“奇特化”论点

①先认为:波捷勃尼亚(形象是艺术的根本,艺术即形象思维。)观点——是歪曲。否定形象思维的决定作用。又引述库利科夫斯基把抒情诗、建筑和音乐分列出来——是没有形象的艺术。“艺术首先是象征的创造者。”为象征主义理论所用。所以人们误以为形象思维仍是诗歌主要特点。

——由此:形象是不变的;/诗歌形象都是借用的;/安排形象更重

要;/回忆起的形象更多。所以,形象思维不是联系文学的纽带。

②根据斯宾塞“节约创造力规律”认为,风格的优点是用最少的词构成最多的思想。所以,对诗歌语言应该在节约/耗费规律范围内讨论,而不是用类比【区别诗歌语言(借代)与散文语言(隐喻)】——P60——并不最重要。

③依据感觉的规律(动作习惯了就成为无意识或自动),据此,如何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是个问题。艺术的目的就是提高感觉(而不是识别事物),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奇特化(陌生化)的手法(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最终引出论点。

2、列举托尔斯泰创作,证明陌生化某些特点。(P64)可见,奇特化是多样的,有形象的地方就有奇特化,文学语言就是奇特化(不断的)。我国亦有,尤其是诗歌方面(最后讲)

3、陌生化原则(P72):

①艺术为视象,要加强印象;

②作品客体与主体感知的对应;

③强调媒介的特殊意义。

此外,关于有作家对方言的偏爱

最后,提到散文与诗歌的节奏问题。

▲相关问题

(一)语言是文学第一要素(语言工具论和语言本体论的内涵)

以前,语言是“工具、媒介、载体”。(高尔基:?语言是文学主要工具,是构成文学的材料。?无论怎么重要也是工具,处于从属地位。)(的确,思想的结果要借助语言,但没看到,思想的过程也依靠语言——没有看到语言的特殊性,将文学语言与其它语言混淆了)。

索绪尔区分出“语言”和“言语”才发生变化。如:结构主义强调语言是独立体系,是语言说我;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维特根斯坦:“想象一种语言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渐渐进入本体论。

本体论者:语言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文学语言就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语言也是文学的家。——夸大了语言特殊性,忽略了文学语言也是建立在日常生活基础上的。

准确的是巴赫金:语言有“全语体性”(各种语言体式在作品中实现了交汇,既是交际和表达的手段,又有了新质、新维度。即语言本身也是被加工的对象——构筑成的艺术形象。)

所以,文学语言既是手段,又是对象和客体(与日常语言不同)。——语言的美学功能被提到主要地位。

(二)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巴赫金)

1、单义(日常语言)和互义性:(实质是话语内涵,即审美附加意义)

作为语言现象,互义性表现:一、多义性;二、不仅从某话语本身还要从全部话语中获得。——这是从外边特征上。把语言与作家审美体验联系,可见深层特征——

2、外指性(指向外在现实)与内指性(指向作品本身):(是合理与合情问题)

文学的真(人、事)不是生活的真,各有各的逻辑,发生“形变”(与生活失去直接关系),不必或不能用生活逻辑解释(如:花儿为我开/月是故乡明)

3、外部语言(经过修饰,语法规范的)与内部语言:

苏联语言学家鲁利亚:内部语言是主观心理意蕴与外部语言表现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二特点:(P83)功能上的述谓性(与言语者的情感、愿望等表达相关,动词、形容词比例大);形态上的凝缩性(蕴涵密集,因为可以无完整的语法形态或关联词,只有中心词语。“冲口而出”“天然无饰”。如?大道入青天……黄河之水……”《秋夜》开头……

(以诗歌或散文为例说明诗歌是陌生化程度高的语言)

(1)因为诗歌更符合“节约创造力规律”——用最少的词构成最多的思想。所以,对诗歌语言应该在节约/耗费规律范围内讨论;

(2)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对诗歌更重要——艺术的目的就是提高感觉,而不是识别事物,从而在手法上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困难和时间;

(3)因为日常语言是单义的,文学语言是内指语言,有互义性,是内指的,(4)陌生化表现:

①重要的在于拓展意境:?红杏枝头……?

②主谓、动宾不规则搭配:?以太阳的名义……??托起希望?

③修饰、被修饰的弹性组合:?在星星的弹孔中……??我死在我的身后?

④独特的比喻、象征等?人们低下头像一个个粗大的问号?

⑤意象平行或组合?鸡声……??我站在这里……?

⑥褒贬反用:?遭到表扬?。

(5)陌生化原则(艺术为视象,要加强印象;作品客体与主体感知的对应;强调媒介的特殊意义。)对最能体现审美本质的诗歌更必要》

(三)超越语言(评价中西方超越语言方案并评价)

1、言不尽意(言与意的矛盾)的痛苦,古已有之。因语言只能表达普遍的,尤其审美体验牵涉到本能、直觉、无意识等幽深是心理领域。

2、超越语言的方案:

自动写作:(超现实主义、布勒东)基于“自由联想”排除意识影响,容易莫名其妙——极端。

意生言外(P88):刘勰在《隐秀》中最早提出“文外之重旨”“义主文外”,方法是在文字之外建构艺术空间,使意义藏于其中。后味外旨,……

现在看,就是把语言与感觉、想象同一化,把语言二功能的“指称”的弱化(因为它不能作用于感官),利用“表现”功能就成。入写“愁”形象化。

(以口语/方言为例,说明其利弊):

口语/方言是书面语的母体,写作追求也是为了奇特化,其效果的确能超越规范,鲜活质朴,所以才有作家进行这方面操作。

但是它也有弊端:接受范围更小,生活气息仅对于理解口语/发言的;口语/方言是生成文学语言的母体,但不是其本身,所以只是依托,文学语言必须对它们加工。

第三章文学与审美

文学的审美品质是第二维度,也是最本质的特征。是最难也最重要。

▲文本阅读

一、《判断力批判//论美的艺术》

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美学奠基人,1781年完成《纯粹理性批判》1788年《践理性批判》和1790年《判断力批判》——批判哲学体系;德古典主义美学经席勒、谢林,到黑格尔达到顶峰。不仅直接推动了浪漫主义运动,且19—20世纪各流派美学思想都与他有联系。《论优美感和崇高感》《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按他原构想,批判哲学由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两部分构成,愉快与不愉快的感情不属于先验哲学研究的范围。在《实践理性批判》后,康德才发现,再有美学和目的论,体系才完整:?在我们认识能力的秩序中,在知性和理性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环节的判断力,是否也有自己的先天原则;这些先天原则是构成的还仅仅是调节性的(因而表明没有任何自己的领地),并且它是否会把规则先天地赋予作为认识能力和欲求能力之间的中介环节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正如同知性对认识能力、理性对欲求能力先天地制定规则那样):这些正是目前的这个判断力的批判所要讨论的。?《判断力批判》是被逼出的。这里的?判断力?是从给予的特殊出发去为之寻求某种普遍意义的?反思的判断力?,它把目的安臵于自然之中,使自然界的一切偶然似乎都被一个更高的知性统一起来给我们。康德强调,判断力的目的不是用来规定自然界而是判断力为自身立法,是一种?无目的合目的性?。

判断力的第一种形态是审美判断,即表象与诸认识能力的(想象力与知性)合目的性协调,审美判断及其愉快的普遍性不是客观知识的普遍性,而是客体与人所共有的诸认识能力在形式上发生合目的普遍性。

判断力的第二种形态是目的论判断,它把审美判断所提供出来的合目的性形式的概念通过与艺术品的类比而向自然质料上推广运用,以帮助知性认识向理性的更高统一性上升。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对此有简明的概括:?审美形式上的合目的性使我们‘准备’去形成一个关于终极的概念,这一概念加入合目的性的原则,使其完整并将其运用于自然;正是无概念的反思自身使我们‘准备’去形成一个关于反思的概念。?

[3]当判断力以其自然合目的性的概念使从自然规律过渡到自由的最终目的成为可能时,它就在知性的先天性构成原则(认识能力)和理性的先天构成性原则(欲求能力)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判断力批判》却处处与前两大批判响应,批判哲学因此才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对此前欧洲二哲学体系的调和:

理性主义(莱布尼茨)与经验主义(英/洛克、休谟)区别——

①在认识论上:

主张先验理性是世界、知识的基础;强调感性经验,白板说,理性提高。

②方法论上:

因果是先天理性范畴,一切由天定;因果是经验发现的连续性。

——康德想用主观唯心主义调和二者,基于传统知、情、意,三部分别解决:认识、审美、道德如何可能的问题。情感是其中介,阐发在什么情况下感觉到美(美学)、完善(目的论)。

为调和——洛克强调功利,与感官、欲望/鲍姆嘉通强调美是低级的认识活动。

康德认为:应把审美与概念分开,审美功能是判断力不是感官(非经验主义);审美判断对象是心灵愉悦,而?完善?是审目的判断对象(非理性主义);美感是是由事物形式主观合目的性引起的无功利的普遍传达的快感。(保留快感但以形式快感代替质料快感,剔除功利性;)(又对合目的性用主观取代客观的观念)

其?美的艺术?观是美学的逻辑延伸,也受到新古典主义(理性/规则/形式)、浪漫主义影响(自由/天才/想象)。

解读:

1、一般艺术界定:

①艺术与自然不同:因为艺术须自由/有目的;

②艺术(能)与科学(知)不同:知道却不能熟练地做才是艺术;

③艺术与手艺不同:自由/被雇佣;快适、游戏/辛苦、获酬。但艺术需要工具、媒介(有某种机械作用)

——艺术:是要借助于技能,但根本上是自由的、有目的创造出的令人快适的产品。

2、美的艺术:(“机械的”“快适的”“美的”艺术的各自特点)

美存在但难科学化,只能判断;然而又需必要的科技知识能力;

①机械艺术:为单纯实用目的‘

审美(感性的)艺术:以情感愉快为目的(包括:快适的/美的艺术)——②快适的艺术(目的是使愉快伴随单纯感觉的表象;是单纯以享受为目的,即消遣、游

戏。)

③美的艺术(目的是使愉快伴随作为认识方式的表象;是合目的性的,即虽无目的,但又促进、培养个人能力。其愉快不只是感觉的享受,必须出于反思的享受,所以以反思判断力(非感官)为准绳。)

其合目的性表现:像摆脱有意规范,像是自然的;是有意的又不显得有意;复合规则又不刻板。只有在被意识到它是艺术又像自然时才美。

它是在单纯评判中使人喜欢的:其传达不靠概念,也非感官。

3、美的艺术是天才(天赋、禀赋)的艺术:

①原因是——各种艺术都预设些规则,但美又不允许依据规则(概念)推倒,只能从自然中获得启发才可能创造出来。

②天才有哪些特点:

有独创才能;有典范性,可效仿;

神秘性,他自己难谈出经验和奥秘;天才属于美而与科学无关,自然通过他颁布艺术规则。

二、《沧浪诗话//诗辩》

严羽(?)南宋偏安时期,终身隐居但忧国,?重气轻生无所惜?。推崇盛唐,也含国运。

全书分六部分(诗体、诗法、诗评、考证、附录)。是继《诗品》、《与李生论诗书》(司空图)又强调?审美性?的。最大特色是?以禅喻诗?,独特在于揭示诗与禅本质的相通(非境、法相似)。。把江西诗派放在千年诗历史上,针对诗的散文化、议论说理、用典等形成的流弊进行彻底清理的。

文本分析:

1、入门要正,标准要高(找最精妙、最根本的顿捂之门);

2、在意五法:体裁、格调、风貌、意境、音节;

3、风格有九;技巧有三;极致是入神。

4、诗道在妙悟:选择最上乘、第一义即佛理真谛。(汉、魏晋、盛唐做到)。诗与书、理的关系:吟咏性情,贵在兴趣,镜花水月,言有尽意无穷。——重点。

(“妙悟”与“才学、议论、文字”的关系也相当于西方审美与概念的关系,试析。)“妙悟”是严羽所阐述的核心范畴;

“兴趣”是审美特质、审美情感本体,是妙悟基础;

“镜花水月”是兴趣的表现,即通过妙悟实现的理想意境特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法盛唐”是对何谓妙悟,如何妙悟的落脚点。

——

①妙悟的本质:基于兴趣的“兴致”(非?文字、才学、议论?),是审美主体独特生命体验。类似直觉(不用知识、逻辑就把握某本质——通过最朴素方式达到最玄妙境界。)。

②诗有“别裁”(才能或材料)“别趣”(理趣/属性)“非关书、理”:不是学问的卖弄,不是道理的图解。

“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不是吟咏性情,因为这样不能“词理意兴,无迹可求”,而审美活动的特点就是:非概念的直觉性,非分析的浑整性。

所以妙悟为当行,是不二法门。追求“正法眼”、“第一义”,要“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写诗是审美创造,要以艺术直觉为主,必须去感悟生活(不是认识生活)。

③诗歌理想目标:“入神”(别裁/别趣达到的)——极致。出神入化,变化莫测,其妙难言。有神来之笔,有神来之篇。虚实相生的形象,形象中不尽的情韵,无雕饰痕迹,鲜明又含蓄,空灵而蕴涵的效果。李杜是也。

④如何有妙悟能力:“识”(冲破世俗迷障,领略佛理的永恒本质的能力)是妙悟的另一种解释,是审美判断力、鉴赏力。从“参读”并悟透上乘作品开始。

⑤妙悟的类型:“优游不迫”(优美);“沉着痛快”(壮美)。

⑥妙悟的来源:禅宗话语,也有庄子(坐忘)、钟嵘(直寻)、司空图(诗味)影响。

5、批评当下尤其江西诗派弊端。

西方审美与概念、科学:如:康德用知/情/意三心理机能对应科学认知/审美/道德实践,辨析了审美与认识、道德活动的关系,把“美的艺术”与纯粹自然、科学、工艺相区别,强调艺术以情感为审美根基,创作中必须自由/天才/独创性/想象力

▲相关问题

(一)中西文学的审美化历史

审美是伴随文学产生,但理论上的自觉是后来,其标志是:重视用情感、想象、形式、虚构……要素区分文章类型(文学与非文学)并建构出批评理论。中国在3—6世纪的魏晋;西方是16—18世纪启蒙和浪漫主义。

1、中国审美化史

①文字作品古代称“文、文章”。其本义是花纹、图案(文质彬彬:

指各类语言文本要求)。文学是指文字典籍之学问。如:孔子按专长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汉代对“文”的批评多从伦理人格上(班固/王逸评楚辞),属于道德批评。

南朝宋文帝设“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史学),已经接近现在“文学理论”意义;“文”也靠近“文学作品”。

——随着“文”内涵的分化,“文学”的外延在缩小。

②魏晋时实现“文”的自觉:

出现论述文体的专著(P118《文赋》《文心雕龙》《诗品》);

文、笔分开(文:内容抒情为主,句子骈偶为主,行文押韵——从文章中独立出来);

思索“文”的审美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三萧”(统/绎/子显)中如《文选/序》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沈约对“文”的声律要求;钟嵘“滋味说”。

文学作为现代意义的“文学作品”是后来西方输入才流行的。

③之后,审美研究不断丰富、深化,大体脉络是——

唐殷潘“兴象说”/皎然“诗境”/司空图“诗味”;

宋严羽禅喻; //明公安“性灵”/李贽“童心”;

清王夫之“情景”/叶燮“理事情”王世祯“神韵”;

近现西方影响,王国维“境界”/鲁迅推崇浪漫主义主张“无用之用”/朱光潜/钱钟书/宗白华……

2、西方审美化史:

亚氏“诗学”要求的与实用技艺没区别;“艺术”也包括其他实用工艺。长期影响西方。《诗学》到贺拉斯、布瓦洛《诗艺》都重理性(轻情感)、重规范(轻灵感)、实用是目的(娱乐是手段)。

文艺复兴开始突破模仿论,注意主体的想象、虚构、理想……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情感与想象力

16世纪“美的艺术”逐渐从广义中分离(1747年法国的巴托《论美的艺术的界限》首次把诗/画/塑/乐/舞/建/修辞称?美的艺术?是现代外延,但用模仿论解释,所以内涵与科学没分开。

鲍姆嘉通/康德/黑格尔:

鲍氏美学是“感性学”,为审美活动确立心理基础。

//康德用知/情/意三心理机能对应科学认知/审美/道德实践,辨析了审美与认识、道德活动的关系,把?美的艺术?与纯粹自然、科学、工艺相区别,强调艺术以情感为审美根基,创作中必须自由/天才/独创性/想象力;//——界定、描述了西方现代艺术,

是浪漫主义理论资源,又通过浪漫主义实践成为现实。

黑格尔“理念感性显现”“艺术是典型的审美活动”,强调心灵化(反模仿),论述了抒情诗/戏剧诗/史诗/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现代艺术分类体系。

19世纪,文学专指审美为目的的作品。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与康德一致。

(二)审美性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1、文学反映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

是价值关系(人在长期的文化劳动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世界对人类的各种意义与价值。包括实用的/认识的/道德的/政治的/宗教的/审美的价值等)之一。

如:松树、月亮、家庭的亲情/爱情,社会交往……

审美的与其它之间的关系:辨证统一。一方面,它与非审美价值的获得有矛盾;/另一方面,它与之又共存。——审美价值有溶解和综合(其他价值)的特性。所以,实际是文学不排斥非审美的,而且以独特方式凝聚各种信息。

处理关系:不要走向唯美主义;/又不赞成单一的认识论观点(片面强调某非审美。

2、文学作品的审美性(怎样溶解和综合各个非审美生活内容和信息,怎样有魅力)。作为艺术特质的审美,它离不开各生活内容,但不是他们的简单组合。

①审美特质像“格式塔质”:是超越各个组成成分的整体质。不是题材/语言,是象外之象/言外之音。西方的“诗意”“文学性”。(音乐/绘画)

②格式塔质“审美场”:是物质/能量的结合(非单纯一方面),是从整体关系中生成的新质。在有无之间/虚实之间。是康德认为“不是把表象通过知性联系着客体来认识,而是通过想象力(也许与知性结合着)而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

③克罗齐把审美整体质称为“直觉品”,这种整合功能是“混化”(概念被混化已经不是概念/人物口中的格言不再有概念功能,而是表现其特性)。

④审美场是不断流动变化的感应,生成于文本与作家心灵文本与读者心灵的相互作用。

⑤我国的气/神/韵境/味等范畴的概念(P124)。

(三)文学审美主体的审美把握

1、审美价值在审美把握中产生:

文学活动的两方面是审美对象的特性与审美主体的把握。主体是决定因素,但客观事物的属性也有作用(色彩、线条、比例、音色。黄金分割),但必须与心灵相关。没有纯粹的客观美。心灵化是关键。

2、审美主体的审美机制:(P126)

首先是文学审美是自由和谐的内在体验,各个心理机能(感知、回忆、联想想象、理智)处于自由状态,而且互通、有一致性——以情感为中心的所有心理机制都被调动起来(非审美是单纯的,如道德/责任;科学/理性)。所以,审美是自由在瞬间的实现,是苦难人生的节日。

审美的自由不仅是体验的自由(与手工艺区别),而且是行为的自由(与科学区别);是高尚的精神追求,不是被迫的谋生手段;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审美是个体心灵健康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条件。因为审美中(瞬间),人的全部心灵(以情感为中心)的门窗都被打开,人性的残缺得到修复,现实的冷漠获得温暖。

第四章文学与文化

文学的审美品质是第三个维度,是外部关系。

▲文本阅读

一、《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鲁迅(1881—1936)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学运动奠基人。青年时受进化论、超人哲学、托博爱思想影响。02—09年赴日,07《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09年与弟合译《域外小说集》。

1918—26:《狂人日记》(小说二集);散文(诗)集;论文集《坟》;杂文《热风/华盖/续编》。

1927年1月去中山大学,10月上海,左联等。历史小说集,杂文集《而已/三闲/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只风月谈/花边文学/且界亭杂文(二编/末编)/集外集(拾遗)》;主编;古典文学方面:编《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

(一)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1、冲突是常态:文艺与革命有一致性(不满);

文艺与政治的冲突实际是与政治家的冲突——政治家总是维持现状;文艺家却不断追求向前。

2、辨证的:政治制约文艺,文艺也对抗政治;

3、文艺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应像萨义德说的:特立独行,有独立精神;

4、文艺要用审美的方式,无用之用(不是宣传,不能追随政治,需要沉淀,保持距离。)

(二)文艺与社会的关系

1、必须介入社会,为人生(不能逃避)

2、体察,感同身受。

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的讲话》

毛泽东(1893—1976)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共、解放军、共和国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一师,1935年1月领导核心,1945七大?思想?。诗人、书法家。

(一)文艺与社会生活:

1、离不开生活,源于生活;

2、反作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六更);

3、到群众中去先学习工农兵;

4、过去的文学是流,继承和借鉴不能替代创造。

(二)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对列宁有发展,中国化(P155)

1、人民本位——思想核心:为人民服务是逻辑起点也是焦点;

2、二者关系是辨证的:

童先生:毛泽东在帮助作家预测读者的期待视野(P146)

①读者有两个群体(工农兵/少数能欣赏?阳春白雪?的)

②期待视野由低级到高级

③作家对工农兵一适应,二提高,把二者结合起来。

(三)其它:文艺与功利(人民利益)、写光明与黑暗、团结……

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鲁迅怎样论述的?毛泽东与之有什么不同?为何?

//:1、冲突是常态:文艺与革命有一致性(不满);

文艺与政治的冲突实际是与政治家的冲突——政治家总是维持现状;文艺家却不断追求向前。

2、辨证的:政治制约文艺,文艺也对抗政治;

3、文艺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应像萨义德说的:特立独行,有独立精神;

4、文艺要用审美的方式,无用之用(不是宣传,不能追随政治,需要沉淀,保持距离。)://

毛泽东:作为政治革命家,从“人民本位”:政治决定文艺,文艺自觉为政治;

政治标准第一;

有时代要求和作用。

三、《文化工业再思考》1963年

阿多诺(1903—1969):德国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20年代喜欢表现主义音乐,有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印记;30年代研究胡塞尔。1938去美国研究流行音乐;1949年回西德,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长)。

文化工业的内涵,阿多诺的批判适应大众文化,现实吗?

1、文化工业(原来叫大众文化——是流行艺术的当代形式)聚拢雅俗却毁雅灭俗,利用大众,又打磨大众媒体,算计大众;因为——

2、文化工业产品成为商品:文化工业各个文化形式都被投放了赤裸裸的赢利(盈利),从起初的间接到直接,是彻头彻尾的商品(过去,文

化虽然没完全适应人类,但还能够及时对抗),人类又一次被贬低。

3、文化工业整合消费者的路线是自上而下,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特征(此前是为剥削减少人的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是血腥统治;现在让大众各需要满足,而使用价值成空洞,即被交换价值取代。原因是:消费者与生产者拜物是同构的/使用价值如娱乐也有已经被支付的幻觉。)所以剥削被温情掩盖。

4、自上的“上”可以是“统治的意识形态”,其内容是政治/技术。(而?技术合理性就是统治本身的合理性?)(如:通过技术形式形成的新的统治形式——大众媒体,只为统治者负责,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政府把传媒当作宣传工具)

5、标准化:从技术上,文化工业开始就是扩散的,是机械复制的,没有“灵韵”(P159);文化工业有自己的本体论——严格的保守主义,僵化。“工业”即标准化,它无处不在;这又必然关联的是伪个性化P170。如:音乐、电影……。

6、文化工业是虚伪、欺骗的,所以是反启蒙的。对人没有任何益处,反而让人误以为现实美好;有意识形态钳制力,强化权威。

▲相关问题

(一)文学与生活:

1、原于生活,高于生活

物感说:(P172)人禀七情……“物”初是自然现象;后到社会现象。——刘勰强调俩“深入”(P173):心“随物以宛转”(尊重/把握生活);物“与心而徘徊”(心驾御物,使之为我所用)。

模仿说:初指巫师表演,后到哲学上再造/复制世界;(P174)歌德(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

反映论:原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种都是辨证的。

2、深入生活,占有生活:如何理解“深入生活和占有生活”,如史铁生:

(1)文艺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资源,必须深入特别是生活底层、去开掘;不能逃避生活,躲进象牙塔里。

(2)不是被迫,行政命令,而是主动去介入生活,成为主体需要,因为作家需要有独立精神。

(3)生活是广阔的,不仅工农兵生活是,任何生活都是特殊与一般的统一。而深入和占有生活“最好是经历过”(并不仅是亲身参与——所做,还有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去体察、体验,感同身受。在精神上与人民、时代、人生同呼吸。

(4)无论是参与生活还是体察,都必须进行审美转换,使作品高于生活。如史铁生……

(二)文学与政治

1、政治影响文学:二者同属于上层建筑,政治主导(是经济集中表现),所以影响文学,表现(P178):

(1)政党对文学影响:

(2)政策对文学:

(3)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

2、文学介入政治:

(1)从客观层面,文学通过政治倾向介入政治:作为一定阶级一员,有一定立场,尤其对政事件去评价(悲喜剧家/席勒的政治倾向)。

(2)从主观层面,文学作为工具对政治介入:德/本雅明:“政治审美化”(席特勒)“艺术政治化”(共产主义让作家用文学为武器)。

(3)文学远离政治:即文学自律(主动/被迫介入皆他律,容易不自主,且使文学成为宣传品)沈从文认为要保持距离(P180)。(如:阿多诺批评布莱希特/萨特?承诺性文学?P181),应该用微妙曲折方式。难。

(三)文学与大众文化

1、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

(1)高雅文学(经典/纯文学——有特定语境):作家个体独创、思考人与社会终极问题、有自律性、审美性和深度模式、并能培养读者道德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文学作品。

(2)通俗文学:非民间文学(人民口头文学:口头创作、口头流传,源于无文字的原始社会。有无自发性是与通俗文学的主要区别)。主要被市场催生、被现代大众媒介呼唤、迎合读者需要、按某种配方生产出的文学。最终是“商品性文学”:供人消费而非精神提升,少人性深度和拷问灵魂;少创造而多模仿。好的能向上/向善;坏的助欲/

2、通俗文化到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由通俗文化发展来的。

(1)通俗文化与民众有关:西方从16世纪开始(柏克:通俗文化在近代即1500—1800叫?非官方文化?与?普通民众?有关,因为与农民/手艺人关系密切)。(德/赫尔德:通俗文化出现于18世纪晚期)。——知识分子发现它是因为厌恶古典主义/配合民族解放运动。

通俗文化并不来自民众(农夫/手艺人),它是有市场导向的商品。只是部分地被民众依靠(他们更依赖乡村文化)。正因此,当时还有自然/朴素,没全商业化。

(2)19世纪末20初,大众文化出现(通俗文化完全商业化)并与通俗文化脱钩。基本表现是媚俗(“忌屎”P186:就是流行的/商业性的文艺形式,

如:庸情小说/杂志图/画报/流行歌/踢踏舞/好莱坞……——是通过机械的/配方制作的;表现的是伪感觉/代经验;随时尚变而有宗;它只为钱。是?说谎的特定美学形式?,按市场规律运作/流行社会。)

(3)近代的通俗文化与普通民族相干。成媚俗艺术后,从乡村进城,现代大众文化流行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趣味相关(中产阶级趣味是当今大多数人有的),享乐主义成了信条。

(4)大众文化最发达的是美国:①最早都市化,从而大众化,只需要享乐;②科技发达,传播方式;③文化传统/底蕴;④后工业社会的倾销,即文化帝国主义渗透逻辑。

(5)上60年代,伯明翰学派介入大众文化研究,使通俗文化作为通常的表述,重新取代大众文化,还原其中性,所以其特性被遮蔽了些,因此,许多学者(阿多诺)才批判。

《互联网数据库》实践考核复习资料

《互联网数据库》实践考核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数据库治理技术的进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治理时期、文件系统时期和数据库系统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时期。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治理 D.数据项治理 2.层次模型不能直截了当表示() A.1:1关系 B.1:m关系 C.m:n关系 D.1:1和1:m关系 3.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是(B) A.一个属性对应于若干实体 B. 一个实体能够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C.一个属性包含有若干实体 D.一个实体仅能够由一个属性来刻画 4.域的概念是() A.属性的储备空间 B.属性的取值范畴 C.属性的物理空间 D.属性的复杂程度 5.在一个关系中如果有如此一个属性存在,它的值能唯独地标识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称那个属性为() A.关键字 B.数据项 C.主属性 D.主属性值 6.关系数据库治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排序、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 D.显示、打印、制表 7.在关系代数的专门关系运算中,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属性的操作称为( )

A.选择 B.投影 C.连接 D.扫描 8.下面关于运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一种运算差不多上将一定的运算符作用于一定的运算对象上,得到预期的运算结果 B.任何一种运算差不多上将一定的运算对象作用于一定的运算符上,得到预期的运算结果 C.任何一种运算差不多上将一定的运算对象作用于一定的运算方法上,得到预期的运算结果 D.任何一种运算差不多上将一定的运算方法作用于一定的运算对象上,得到预期的运算结果 9.作为域关系演算的谓词变元的差不多对象的是( ) A.域变量的重量 B.即元组变量在域变量上的逻辑映射 C.元组变量 D.元组变量的重量,即域变量 10.SQL语言具有( )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操纵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操纵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11.检索学生姓名及其所选修的课程号和成绩.正确的SELECT语句是( ) A.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F ROM SWHERE SN=”王华”) B. 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SN=”王华” C. 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SELECT AGE WHERE SN=”王华”) D. SELECT SN,AGE,SEX FROM S WHERE AGE>王华. AGE 12.SQL语言中,外模式对应于( ) A.视图和部分差不多表 B.差不多表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重点考点

互联网数据库 第一章绪论 1.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量小,易扩充 3 数据独立性高 4 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 5 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2.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盒完整性约束三个要素构成a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征b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征c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简介 3.关系数据语言分为三类:a关系代数语言如ISBL b 关系演算语言分为元祖关系演算语言APLHA QUEL和域关系演算语言QBE c 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SQL 关系模型中三种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关系代数用到的运算符: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算术比较符逻辑运算符 关系的三种类型基本类型(基本表)查询表和视图表 基本表是实际存在的表,是实际储存数据的逻辑表示 查询表是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视图表则是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的区别:关系数据库只有表这一种数据结构,非关系数据库有其他数据库结构和其他操作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五部分组成R(U,D,DOM,F) R关系名U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 为属性组U 中属性所来自的域DOM 为属性向域的映像集合 F 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SQL的特点1综合统一2 高度非过程化 3 面向集合的操纵方式 4 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 种使用方式 5 语言简洁,易学易 用。 连接查询:查询同时涉及到两个 以上的表,包括等值连接自然 连接非等值连接自身连接外 连接复合条件连接查询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关系分解的三个定义:1 分解具 有无损连接性 2 保持函数依赖 3 既要具有无损连接性又要保 持函数依赖 BCNF 关系模式具有的性质:1 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 于每个候选码 2 所有主属性都 完全函数依赖于每个不包含它的 候选码 3 没有任何属性完全函 数依赖于非码的任何一组属性。 第五章数据库保护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功能:1 数据库恢复 2 并发控制 3 安全 性保护 4 完整性保护 审计是一种事后监视的措施, 跟踪数据库的访问活动,以发现 数据库的非法访问以达到安全防 范的目的。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 确性一致性相容性。 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的功 能:1定义功能 2 检查功能 3 如果发现用户的数据请求使数据 违背了完整性约束,则采取一定 动作来保证数据完整性。 封锁就是事物T可以向系统发出 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于 是事物T对这个数据对象就有一 定控制,分为排他锁和共享锁 第六章数据库设计 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项数据描 述的集合,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 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 果。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 个部分。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 成单位。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为一个给定 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 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阶段:1 需求分析 阶段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3 逻 辑结构设计阶段 4 物理设计阶 段 5 实施阶段 6 运行和维护阶 段 需求分析的任务:通过详细调查 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 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 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 新系统的功能,调查的重点是数 据和处理,通过调查,收集和分 析,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 求 1 信息要求 2 处理要求 3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概念结构的特点:1能真实充分 的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之间 的联系 2 易于理解 3 易于修改 4 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 数据模型转换 第七章基于web数据库技术概 述 ACTIVEX的优点:1 是一种分 布式对象技术,能保护开发者以 往的投资 2 是一种开放技术,包 容了现有标准又提供第三方开发 接口 缺点:1控件体积大,不利于下 载 2 兼容性差,只支持 windows 脚本是一种能够完成某些特殊功 能的小程序段,不被编译,逐行 被解释 第八章JDBC 基于java的数据 库连接 JDBC 基本功能:1 建立与数据 库的连接 2 发送sql语句3 处 理结果 第九章ASP与ADO数据库连接 ASP的特点1 使用简单脚本语 言开发简单 2 源程序无需编译 链接,可直接执行,运行于各种 操作环境 3 代码的执行与浏览 器无关,更好的兼容性 4 ASP源 程序不会传到浏览器,保护知识 产权 5 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 来产生客户端的脚本。 ASP有5个内置对象,可以被asp 脚本直接使用 1REQUEST 2 RESPONSE 3 SERVER 4 SESSION 5 APPLICA TION ADO重要的接口Connection Error Command Parameter RecordSet Field 第十章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第十一章数据库新技术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 支持模块化设计和软件重用的实 际可行的编程方法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技 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相结 合的产物,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 封装和可拓展性 面向对象数据库语言主要包括对 象定义语言和对象操纵语言,对 象操纵语言中一个重要子集是对 象查询语言。Oodb一般应具备 下列功能:1类的定义与操纵 2 操作/方法的定义 3 对象的操纵 一个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数据库系 统满足的条件:1支持一核心的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 支持传统 数据库系统所有的数据库特征。 Oodb的特点:1扩充数据类型2 支持复杂对象 3 支持继承的概 念 4 提供通用的规则系统。 并行数据库系统是在并行机上 运行的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数据 库系统 并行数据库系统的目标 1 高性 能 2 高可用性3 可扩充性 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技术与数 据库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 数据库。 多媒体的建模方法:1 扩充关系 模型 2 语义模型 3 面向对象模 型 知识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人工 智能技术结合的产物。 第十二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组数据组成, 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 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结点 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可以执行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串讲资料Word文档

=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串讲资料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首先应该了解数据管理发展的历程,并理解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及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的两层映像,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重点、难点】 (一)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数据模型的概念和分类,尤其是关系数据模型 (三)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整体概念。 【考核知识点】 (一)数据库技术是随着数据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数据处理的的核心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 (二)数据管理技术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三)人工管理阶段: 数据不保存、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进行管理、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数据不共享。 (四)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已经多样化、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缺点有:数据共享性差,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程序缺乏独立性 (五)数据库管理阶段: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 5、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软件学科。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即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即关系数据库系统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即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学科的研究范围: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理论。 (六)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七)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八)根据模型应用目的分为:⑴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⑵数据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九)数据模型三个要素:

#《互联网数据库》串讲资料

《互联网数据库》串讲笔记 §1 1.数据库技术是随着数据管理地需要而产生地.数据处理地地核心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指地是对数据地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 2.数据管理技术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3.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进行管理、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数据不共享 4.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已经多样化、数据地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缺点有:数据共享性差,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程序缺乏独立性 5.数据库管理阶段: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统一地数据管理和控制:数据地安全性保护、数据地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 <5)数据地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DB:数据库

计算机网络管理串讲笔记(珍藏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管理串讲笔记(珍藏版)完整版 第1章网络管理概论 1.1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点]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需求及网络管理的目标。 [选择]在TCP/IP网络中有一个简单的管理工具,用它来发送探测报文,可以确定通信目标的联通性及传输时延。这个管理工具是Ping 程序。 [选择]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是ISO。 [选择]OSI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型定义管理对象。 1.2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本节要点]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层次结构、配置和网络管理软件的结构;管理站和代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与作用;网络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的特点;委托代理的概念。 [填空]用户通过网络管理接口与管理专用软件交互作用,监视和控制网络资源。 [填空]网络管理软件包括用户接口、管理专用软件和管理支持软件。[简述]网络管理中被管理的硬件资源: (1)物理介质和联网设备: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联网设备。很多LAN产品,如集线器、中继器等,也包含协议适配器、交换机等

通信设备。 (2)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机、打印机和存储设备以及其他计算机外围设备。 (3)网络互联设备:如网桥、路由器、网关等。 [选择]在网络管理站中最下层是操作系统和硬件。 [选择]非标准设备需要通过委托代理来管理。 [简述]各种网络管理框架的共同特点: (1)管理功能分为管理站(Manager)和代理(Agent)两部分。 (2)为存储管理信息提供数据库支持,例如关系数据库或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3)提供用户接口和用户视图(View)功能,例如GUI和管理信息浏览器。 (4)提供基本的管理操作,例如获取管理信息。 [简述]集中式网络管理和分布式网络管理的区别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在集中式网络管理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担当管理站的网络控制主机,它负责对整个网络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网络控制主机定期向网络中其它结点发送查询信息,与之进行相关信息交换。而分布式网络管理中,分布式管理系统代替了单独的网络控制主机。集中式的优点是网络管理系统结构较简单,容易实现,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网络资源,优化网络性能。缺点是可扩展性差,对于大型网络力不从心。分布式的优点是网络管理的响应时间更快,性能更好。缺点是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互联网数据库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互联网数据库试题 课程代码:009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SQL语句中,属于数据控制的语句是() 、DROP、DELETE、ALTER 、REVOKE 、UPDATE、DELETE、INSERT 、DROP、ALTER 2.在关系数据库中,规范化理论的引入是为了() A.解决插入、删除、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 B.提高查询速度 C.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JDBC异常类JDBC接口类 JDBC类JDBC控制类 4.设有关系W(工号,姓名,工种,定额),将其规范化到第三范式,则下列选项 中 正 确 的 是 (

)(工号,姓名),W2(工种,定额) (工号,定额),W2(姓名,工种) (工号,工种,定额),W2(工号,姓名) (工号,姓名,工种),W2(工种,定额) 5.下列关于AS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是一种动态网页编程语言是服务器端脚本环境 是跨平台的的源程序会传递到客户端执行 6.能真正实现平台无关性的Web数据库技术是() 7.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流图表达的是() A.数据和数据结构的关系 B.数据和算法的关系 C.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 D.数据和通信的关系 8.在CGI程序中,若使用POST方法,则用来确定参数长度的环境变量是 ()

9.构成Web超链网状结构的数据文件主要是() A.以INDEX编码的二进制程序文档 B.以INDEX编码的HTML文本文档 C.以HTML编码的ASCI II文本文档 D.以HTML编码的二进制程序文档 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 A.屏蔽和可重用性 B.封装和可扩展性 C.封装和模块化特性 D.屏蔽和过程划分特性 11.下列关于关系数据库中型和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关系模式是值,关系是型 B.关系模式是型,关系的逻辑表达式是值 C.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值 D.关系模式的逻辑表达式是型,关系是值 的体系结构是() A.两层B/S结构 B.两层C/S结构 C.三层B/S结构 D.三层C/S结构 的是() 13.下列对DDBMS的分类中,错误 .. A.全局控制集中的DDBMS B.全局控制部分分散的DDBMS C.全局控制分散的DDBMS D.局部控制分散的DDBMS Sybase开发工具的是() 14.下列不属于 ... ++ Designer 15.若事务T对数据R已加X锁,则其他事务对数据R() A.只能加X锁 B.不能加任何锁

互联网数据库网上作业客观题答案

一、单选题: 1.数据模型是()。 A.现实世界数据内容的抽象 B.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C.现实世界数据库结构的抽象 D.现实世界数据库物理存储的抽象 2.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在体系结构上通常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是()。 A.树型结构和网状结构的并用 B.有多种接口,提供树型结构到网状结构的映射功能 C.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并提供两级印象功能 D.采用关系模型 3.范式是指()。 A.规范化的等式 B.规范化的关系 C.规范化的数学表达式 D.规范化的抽象表达式 4.SQL语言中,模式对应于()。 A.视图和部分基本表 B.基本表 C.存储文件 D.物理磁盘 5.SQL语言中,内模式对应于()。 A.视图和部分基本表 B.基本表

C.存储文件 D.物理磁盘 6.所谓2NF,就是()。 A.不允许关系模式的属性之间有函数依赖Y→X,X是码的真子集,Y是非主属性 B.不允许关系模式的属性之间有函数依赖X→Y,X是码的真子集,Y是非主属性 C.允许关系模式的属性之间有函数依赖Y→X,X是码的真子集,Y是非主属性 D.允许关系模式的属性之间有函数依赖X→Y,X是码的真子集,Y是非主属性 7.所谓静态元组约束,就是()。 A.规定组成一个行的各个元组之间的约束关系 B.规定组成一个元组的各个之间的约束关系 C.规定组成一个列的各个元组之间的约束关系 D.规定组成一个元组的各个行之间的约束关系 8.在数据字典中,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的是()。 A.数据结构 B.数据逻辑 C.数据存储方式 D.数据记录 9.在传输表单数据时,跟在httpheader后有一专门的数据段,这个数据段包含在表单中输入的查询参数,它一起被发送给Web服务器,这种传递方法是()。 A.GET方法 B.POST方法 C.PUT方法 D.REP方法

互联网数据库

一、选择题 在关系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如下哪项实现的() A、实体完整性规则 B、参照完整性规则 C、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D、值域 数据库技术人工管理阶段的时间段是() A、60年代中期以前 B、50年代中期以前 C、从70年代至90年代 D、90年代以后 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其每一属性都是() A、互不相关的 B、互相关联的 C 、长度可变的D、不可分解的 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它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URL正确的含义是() A、网络协议 B、统一资源定位器 C、Internet节点 D、网络资源 在两段协议中,事务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 A、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 B、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并行阶段 C、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收缩阶段 D、第二阶段是释放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两层映象的作用是提高() A、数据的一致性 B、数据的独立性 C、数据的完整性 D、操作的可行性 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 A、元组值不允许空 B、属性值不允许空 C、主码值不允许空 D、外码值不允许空如果关系R中有3个属性4个元组,关系S中有5个属性3个元组,则R×S的属性个数和元组个数分别是() A、8和7 B、8和12 C、15和7 D、15和12 ADO中可更新记录且能看到其他用户更新记录集的游标称为() A、动态游标 B、关键集游标 C、静态游标 D、向前浏览游标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需要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设有关系W(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将其规范化到第三范式正确的答案是() A、W1(学号,姓名),W2(课程名,成绩) B、W1(学号,姓名,课程名),W2(姓名,成绩) C、W1(学号,姓名,成绩),W2(课程名,成绩) D、W1(学号,姓名),W2(学号,课程名,成绩) 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是( ) A、一个属性对应于若干个实体 B、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C、一个属性包含若干个实体 D、一个实体仅可以由一个属性来刻画 以下关于外码和相应的主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外码并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 B、外码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相同 C、外码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而且唯一 D、外码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但不一定唯一 用来记录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的是() A、后援副本 B、日志文件 C、数据库 D、缓冲区

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四大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它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特点是: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其特点是: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2.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特点:1、数据不保存。 2、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3、这一时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是不共享的。 5、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当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要变化。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数据共享性差, 冗余度大—文件是面向应用的。 4、数据独立性差—是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合,文件之间是孤立的,不能反映事物间联系。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数据的管理者:DBMS 数据面向的对象:现实世界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高 数据的独立性: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结构化:整体结构化 数据控制能力: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5、概念模型: 基本概念: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即: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UNIT 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 (1)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 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 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三要素。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 E-R图 实体:矩形框表示 属性: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 联系: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记录): 表中的一行 属性(字段):表中的一列,给每一个属性名称即属性名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分量为最小单位,不可分 主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

数据库及其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数据库及其应用串讲笔记(珍藏版)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一节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填空]数据管理技术与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人工管理方式、文件系统方式和数据库系统方式等三个阶段。 [简答]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 (3)数据冗余小。 (4)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5)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使用方便的用户接口。 (6)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简答]简述数据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作用。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是数据库系统努力追求的目标。数据独立性有两层含义,如果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不影响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用户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这样我们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在整体逻辑结构改变时,不影响用户的逻辑结构及应用程序,那么我们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逻辑数据独立性”。 [选择]数据库的基本术语: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实际上是指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后的整个计算机系统。 [简答]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记为OS之间,是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接口,为用户提供了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和各种数据控制。 [填空]DBM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主要有关系型、层次型、网状型和面向对象型等。 第二节数据描述[填空]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选择、填空]二元联系的三种类型: (1)一对一联系(简记为1 : 1) 对于不同型实体集A和B,如果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只与B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则称A和B两实体为1 : 1联系。例如,一夫一妻制社会中,“丈夫”与“妻子”两实体集之间为1 : 1联系。 (2)—对多联系(简记为1 :n) 如果实体集A中至少有一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多于一个的实体有联系(可以是零个、一个或多个),则称A对B为1 : n联系。例如,“母亲”和“子女” 两实体间为1 : n联系。

互联网数据库历年试题(含部分答案)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互联网数据库试题 课程代码:009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中,用于描述系统静态特性的是() A.数据操作 B.数据结构 C.数据完整性约束 D.数据参照 2.如果关系模式R属于1NF,并且不存在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则R一定属于 ()A.2NF B.3NF C.BCNF D.4NF 3.下列不属于 ...数据仓库特征的是() A.面向主题的 B.集成的 C.实时更新的 D.时变的 4.在视图上不能 ..授予的操作权限是() A.INSERT B.INDEX C.DELETE D.SELECT 5.在下列SQL语句中,属于数据控制的语句是() A.DELETE,ALTER B.UPDATE,INSERT C.GRANT,REVOKE D.CREATE,DROP 6.下列属于小型数据库系统的是() A. Foxpro B. Oracle C. Informix D. Sybase 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是() A.、 ?、Ⅱ和σ 、- ?、Ⅱ和σ B.、 、? C.、 ?×、Ⅱ和σ 、- ?×、Ⅱ和σ D.、 、? 8.CGI程序执行后,输出结果的格式是() A.ASCII编码 B.HTML C.XML D.二进制 9.已知关系R和S如下,属性A为R的主码、S的外码,属性C为S的主码,则S中违反参照完整性约束的元组是() 第 1 页

第 2 页 R S A.{c 1,d 1,a 1} B.{c 2,d 4,null} c.{c 3,d l ,a 3} D.{c 4,d 3,a 2} 10.已知有关系模式R(sno ,sname ,age),其中sno 表示学生的学号,类型为Char(8),前4位表示入学年份。查询所有2003年入学的学生姓名(sname),正确的SQL 语句是( ) A.SELECT sname FROM R WHERE sno=′2003%′ B.SELECT sname FROM R WHERE sno LIKE ′2003%′ C.SELECT sname FROM R WHERE sno=′2003_′ D.SELECT sname FROM R WHERE sno LIKE ′2003_′ 11.在JDBC 中,指向所有驱动程序的入口点并且是可移植的接口的类是( ) A.DriverManager 类 B.DeviceManager 类 C.SQL 类 D.Exception 类 12.ASP 的内置对象中,供所有用户共享的对象是( ) A.Session 对象 B.System 对象 C.Request 对象 D.Application 对象 13.在WWW 上访问和传送网页的协议是( ) A.FTP B.HTML C.HTTP D.XML 14.在Sybase 开发工具中,用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CASE 工具是( ) A.Power J B.Power ++ C.PowerBuilder D.Power Designer 15.E-R 模型设计属于数据库的( ) A.概念设计 B.逻辑设计 C.物理设计 D.程序设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

数据挖掘复习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必考知识点: 信息增益算法/ ID3决策树(计算) (详细见教材) 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预测类标号(计算) FP-TREE(问答) (详细见教材) 数据仓库的设计(详见第二章)(问答) (见PPT) 数值规约Equi-depth、equi-width、v-optimal、maxdiff(问答) (详细见教材) BUC (这个也要考,但不记得怎么考的了) 后向传播神经网络(名词解释) K-平均,K-中心点,DBSCAN 解析特征化(这个也要考) 总论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趣(非平凡的、隐含的、先前未知、潜在有用)模式,这些数据可以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存储中。 挖掘流程: (1)学习应用域(2)目标数据创建集(3)数据清洗和预处理(4)数据规约和转换(5)选择数据挖掘函数(总结、分类、回归、关联、分类)(6)选择挖掘算法(7)找寻兴趣度模式(8)模式评估和知识展示(9)使用挖掘的知识 概念/类描述:一种数据泛化形式,用汇总的、简洁的和精确的方法描述各个类和概念,通过(1)数据特征化:目标类数据的一般特性或特征的汇总;(2)数据区分:将目标类数据的一般特性与一个或多个可比较类进行比较;(3)数据特征化和比较来得到。 关联分析:发现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展示属性-值频繁地在给定数据集中一起出现的条件,通常要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 分类:找出能够描述和区分数据类或概念的模型,以便能够使用模型预测类标号未知的对象类,导出的模型是基于训练集的分析。导出模型的算法:决策树、神经网络、贝叶斯、(遗传、粗糙集、模糊集)。 预测:建立连续值函数模型,预测空缺的或不知道的数值数据集。 孤立点:与数据的一般行为或模型不一致的数据对象。 聚类:分析数据对象,而不考虑已知的类标记。训练数据中不提供类标记,对象根据最大化类内的相似性和最小化类间的原则进行聚类或分组,从而产生类标号。 第二章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时变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支持管理部门的决策过程。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源收集信息,存放在一个一致的模式下,并且通常驻留在单个站点。数据仓库通过数据清理、变换、继承、装入和定期刷新过程来构造。面向主题:排除无用数据,提供特定主题的简明视图。集成的:多个异构数据源。时变的:从历史角度提供信息,隐含时间信息。非易失的:和操作数据的分离,只提供初始装入和访问。 联机事务处理OLTP:主要任务是执行联机事务和查询处理。 联系分析处理OLAP:数据仓库系统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方面为用户或‘知识工人’提供服务。这种系统可以用不同的格式和组织提供数据。OLAP是一种分析技术,具有汇总、合并和聚集功能,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信息的能力。

2020年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习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互联网数据库》习题及答案(卷一) 选择题练习 1.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D A.元组值不允许为空B.属性值不允许为空 C.外码值不允许为空D.主属性值不允许为空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D A.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和DBMSB.独立于计算机硬件,依赖于DBMS C.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独立于DBMSD.独立于计算机硬件和DBMS 3.E-R模型设计属于数据库的A A.概念设计B.逻辑设计 C.物理设计D.程序设计 4.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两层映象的作用是提高D A.数据的一致性B.操作的可行性 C.数据的完整性D.数据的独立性 5.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中,用于描述系统静态特性的是B A.数据操作B.数据结构 C.数据完整性约束D.数据参照 6.下列关于关系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列名不能相同B.列是同质的 C.列的顺序无关紧要D.不同列不能有相同的域 7.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称为C A.外模式B.内模式

C.模式D.存储模式 8.数据模型用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在常用的数据模型中不包括C A.关系模型B.层次模型 C.链状模型D.网状模型 9.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D A.实体-联系模型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D.关系模型 10.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维护任务的是C A.建立数据库和装载数据B.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C.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D.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11.下列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12.规定职工工资调整不得低于其原来工资,这种约束属于B A.静态列级约束B.动态列级约束 C.静态元组约束D.动态元组约束 13.在数据库技术中,未提交的随后又被撤消的数据称为D A.错误数据B.冗余数据 C.过期数据D.脏数据 14.对数据库模式进行规范化处理,是在数据库设计的C

1互联网数据库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D) A.关系模型B.运算模型 C.网状模型D.层次模型 2.在CGI程序中,若使用GET方法传递参数,用来传递查询条件的环境变量是(A)A.QUERY-STRING B.CONDITION-STRING C.CONTENT-STRING D.ENV-STRING 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 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 4.在SQL语言中,与X BETWEEN 10 AND 20等价的表达式是(D) A.X>10 AND X<20 B.X>=10 AND X<20 C.X>10 AND X<=20 D.X>=10 AND X<=20 5.某个E-R图中有5个实体型,2个1∶n联系和2个m∶n联系,则该E-R图转换的关系模式个数至少是(B) A.5个B.7个 C.8个D.9个 6.若关系模式R(V,F)中的每一个决定属性集都包含候选码,则R属于(C) A.2NF B.3NF C.BCNF D.4NF 7.若事务T对数据R已加X锁,则其他事务对数据R(D) A.可以加S锁不能加X锁B.不能加S锁可以加X锁 C.可以加S锁也可以加X锁D.不能加任何锁 8.在目前的并行数据库体系结构中,可扩充性最高的是(C) A.SM B.SD C.SN D.SK 9.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是指数据库的(A) A.完整性B.安全性 C.并发性D.一致性 10.下列不属于事务的特性的是(C) A.隔离性B.一致性 C.完整性D.原子性 11.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这种情况属于(C) A.事务故障B.系统故障 C.介质故障D.运行故障 12.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常用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A) A.概念模型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D.物理模型 1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D) A.建立E-R图 B.把数据送入数据库 C.建立数据流图和需求说明书 D.将E-R图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14.JDBC包含多个类,其中Java. sql. Connection类属于(B) A.Java JDBC类B.Java JDBC接口类 C.Java JDBC异常类D.Java JDBC控制类 15.ASP中默认的脚本语言是(B) A.JavaScript B.VBScript C.Java D.V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