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首词两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首词两测试题

新人教版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玉簪.(zān)水龙吟.(yín)

B.倩.影(qiàn) 鲈.鱼(lú) 佛狸祠.(sì)

C.巷陌.(mò) 揾.泪(wèn) 孙仲.谋(zhōng)

D.螺髻(jī) 堪脍.(kuài) 封狼居胥.(xū)

解析B项,“祠”应读“cí”;C项,“仲”应读“zhòng”;D项,“髻”应读“jì”。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秋仓皇断鸿舞榭歌台

B.锤练谗言脉搏金戈铁马

C.浩缈抱负登临脍炙人口

烽火斜阳红锦翠袖

解析B项,“练”应为“炼”;C项,“缈”应为“渺”;D项,“洲”应为“州”,“锦”应为“巾”。答案A

3.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求.田问舍(购买)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揾.英雄泪(擦拭,揩拭)

C.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千古风流

..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

D.元嘉草草

..(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

解析C项,第一个“风流”的意思是“英雄业绩”。

答案C

4.导学号50680012在古代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答案B

5.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项,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

6.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心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项,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一个人可以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吸引人的滋味……这就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

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清欢”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那样的自我放逐;也不同于杜甫的“”这样心事悲痛。

A.品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B.品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C.品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仔细体会或玩味。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是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的另一种超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叹,也流露了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意谓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以无情衬托有情,越见此情难以排遣。“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意为现实的失败,对于英雄来说,不过是偶然的挫折而已。这一句将格局拉高到英雄的暂时困顿,冲淡了失意的痛苦。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2)舞榭歌台,。

(3),尽西风,季鹰归未?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想当年,金戈铁马,。

(5)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6)凭谁问:,?

(7)把吴钩看了,,,。

(8)可惜流年,忧愁风雨,!倩何人唤

(4)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

里如虎(5)望中犹记佛狸祠下(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8)树犹如此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能力提升

一、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9~10题。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一种高尚、纯洁的人格操守。

,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

,词人借它们抒发了自己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和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二)导学号506800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1~12题。

清平乐

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此处意为巡视游赏。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祭肉。

?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云雾缭绕,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所以说“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是对“万事足”的补充说明,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温馨。

,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12.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图景中传达出的生活情趣。

解析词的下片书“所见”。主要塑造了儿童和老人两类人,描绘了他们的情态,展现了生活情趣。

参考答案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

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一老一少对比,一静一动结合,传达出美好的生活情趣。

二、语言运用

13.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

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解析原句的主干是“辛弃疾提出建议”,主语是“辛弃疾”,句式变换以后的主语是“建议”,这是必须明确的做题“方向”,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须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结构。

参考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

,并就漫画的题目《一肩担尽古今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解析画面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分成两块:太阳一块,人物一块。对漫画的题目可以从“勇于承担”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远处半轮缓缓下沉的太阳,倚在山树之间,一行曲折的足迹,近景是个弓背老者,担负着沉甸甸的行囊。《一肩担尽古今愁》是这幅漫画的题目。

(2)一肩担尽古今愁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但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负这样

或那样的行囊,这担子一旦承受了,就难以卸下,该是多么无奈和悲壮!而不自觉中还是毅然地挑起这一担子,就需要有齐天的气概!

附赠材料:

考试做题技巧

会学习,还要会考试

时间分配法:决定考场胜利的重要因素科学分配答题时间,是决定考场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有了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同学们紧张的心情就可以得到舒缓与放松,考试水平也就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下面,我们为同学们介绍一个应对的好办法时间分配法。

第一,考前分配好时间。从发试卷到正式开考前有几分钟的阅卷时间拿到试卷并填好卷头以后,要浏览整张试卷,

查看试卷的容量、试题的难易程度。然后,根据题目、题量、分值和难易程度分配做题时间,易题和少分题少用时间,难

题和多分题多用时间。

比如数学,按分值分配,选择题大约应安排在50~55分钟左右完成,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95分钟左右完成为宜。同学们平时做题时,可以先测试自己每一部分题目的做题时间,定下一个标准,然后考试时根据试卷题目情况,在原来的基

础上调整。看到哪一部分有较难的题目,可适当多匀一点时

间。

第二,每个题目有一个时间标准。如果遇到一道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等到后面有了思路或答完卷之后再回头来做。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不能控制时间而影响答后面题目

况。同时,要注意虽然每个题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也不要每题都看否则会弄得自己很紧张

第三,考试最后的15分钟。不管还有多少题目没有完成,考试的最后15分钟一定要先将答题卡涂好,避免答题无效。

答题六注意:规范答题不丢分

提高考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减少或避免不规范答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具体来说考场答题要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考前做好准备工作。做题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认真检查答题卡页数和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与本人的姓名、准考证上的号是否相符等。此外,还要准确填写答题卡的相关信息,正确粘贴条形码,注意不能超出框外。

第二,使用规定的笔作答。答选择题时,考生必须用2B 型铅笔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将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点涂黑

第三,答题不要超出规定范围。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包括画表及作辅助线)。在各题目指定答题区域外的地方,或超越试卷上标出的边界作答,或者自己编题号,其答案都是无效的。

第四,若题中有图,答题前应规划好“布局”,合理安排空间。例如几何题,图形多在左边。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从图下方开始写起,书写规范字迹清晰,避免“箭头”“地图”等出现。

第五,答题卡千万别折叠。考生答题时,要注意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能折叠、弄皱和损坏答题卡,以免影响计算机扫描

第六,书写要整洁。有的学生的答案“布局”很乱,还用箭头标注下一句的位置,加上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情况,阅卷老师很难辨认,甚至对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产生怀疑,由此分数也将大受影响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同步练习题.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稼轩(xuān) 揾泪(wèn) 舞榭(xiè) 迄今(qì) B . 岑寂(cén) 菜羹(gēng) 巷陌(mò) 屹然(yì) C . 螺髻(jì) 鲈鱼(lú) 金戈(gé) 敛财(liǎn) D . 脍炙人口(kuài) 汜河(sì) 嘉许(jiā) 粗犷(guǎ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流年雄才大略苍皇哗众取宠 B . 愤概谋取利益频繁发号施令 C . 南渡徒然虚度祭祀矫揉造作 D . 理睬惊慌失措合谐鸦雀无声 3.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 . 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 .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 无人会,登临意(理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 .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 A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 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第一句,用叙述的语句交代出登临的季节、地域的辽阔,第二句写水国景象,长天空阔,无际无涯,水天相接,秋意无边。 B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写山,既写了山的形也为山传了神。“玉簪螺髻”是用拟人的手法写山形的,“献愁供恨”是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的“神情”的。 C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之句,写登楼眺望时的环境。照应题目,点明地点、人物,并进一步交代登楼的时间。 D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四句写诗人登楼的种种表现,抒发他爱国忠心无人理解的苦闷。 7. 下面对《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两首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两首 一、语言表达专练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随天去秋无际. 际:边际 B .鲈鱼堪脍. 脍:把鱼、肉切细 C .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 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 解析:选D “饭”是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 .?????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 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 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 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 ????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 解析:选A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 “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3.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 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 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解析:选B B 项,应是“赞扬当年刘寄奴北伐的英雄气概”。 4.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 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首词两测试题

新人教版 高 中 语 文 测 试 卷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玉簪.(zān)水龙吟.(yín) B.倩.影(qiàn) 鲈.鱼(lú) 佛狸祠.(sì) C.巷陌.(mò) 揾.泪(wèn) 孙仲.谋(zhōng) D.螺髻(jī) 堪脍.(kuài) 封狼居胥.(xū) 解析B项,“祠”应读“cí”;C项,“仲”应读“zhòng”;D项,“髻”应读“jì”。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秋仓皇断鸿舞榭歌台 B.锤练谗言脉搏金戈铁马 C.浩缈抱负登临脍炙人口 烽火斜阳红锦翠袖 解析B项,“练”应为“炼”;C项,“缈”应为“渺”;D项,“洲”应为“州”,“锦”应为“巾”。答案A 3.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求.田问舍(购买)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揾.英雄泪(擦拭,揩拭) C.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千古风流 ..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 D.元嘉草草 ..(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 解析C项,第一个“风流”的意思是“英雄业绩”。 答案C 4.导学号50680012在古代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答案B 5.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第6课:答案

跟踪训练一 一基础训练1A 2D 3A 4B 5.《稼轩长短句》南宋辛弃疾壮志难伸 二能力提高1D 2D 3.(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势又日益衰微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这就既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更表明了英雄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5.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6.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北伐。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侘胄方面来理解。7.想当年,到而今。借代。8.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9.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10.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跟踪训练二 1、A 2、C 3、B 4.(1)水随天去秋无际(2)断鸿声里红巾翠袖(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赢得仓皇北顾(4)金戈铁马二,能力提高1A 2D诗歌赏析:3.本词表达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重用的英雄内心的愤懑和矛盾,也表达了词人扫除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愿望。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解答此题要紧扣词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如“被白发欺人奈何”流露出年老而不得重用的无奈,“直下看山河”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表达了把光明洒向更广泛的人间的愿望。4.本词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于象征和大胆想象,构成了一幅瑰丽宏大、气势磅礴的超现实艺术境界,有力地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 解析分析词的浪漫主义手法,要依从词的内容和表达技巧。从词的内容看,这首词写到了神话中的嫦娥;从表达技巧看,使用了想象的手法。 5. 我喜欢孤傲中飘逸的李白,虽是“众鸟高飞尽”,也轻叹“青天有月来几时” 的光阴。 我喜欢激进中透出闲淡的辛弃疾,虽是“眼前万里江山”,也自吟“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翁媪;我喜欢飘逸中透出责任的李白,虽是“但愿长醉不复醒”,却也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 3.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稼轩(xuān)揾泪(wèn) 舞榭(xiè)迄今(qì) B.岑寂(cén) 菜羹(gēng) 巷陌(mò)屹然(yì) C.螺髻(jì)鲈鱼(lú) 金戈(gé)敛财(liǎn) D.脍炙人口(kuài)汜河(sì)嘉许(jiā) 粗犷(guǎng)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流年雄才大略苍皇哗众取宠 B.愤概谋取利益频繁发号施令 C.南渡徒然虚度祭祀矫揉造作 D.理睬惊慌失措合谐鸦雀无声 5.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 B.赢得仓皇北顾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尚能饭否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寒夜森森,是谁乘醉意朦胧在挑灯看剑?孤梦千回,是谁在梦里策马扬鞭?旌旗猎猎,是谁在千里之外能听见塞外翻弦?是你,孤旅漂泊的游子,壮志难酬的将军,失意落寞的词人。 南归之后的你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管,你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你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门;你是一个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八百年前的慷慨悲歌。 1.走近作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之时。 辛弃疾原来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但南宋小朝廷对他有诸多猜忌,而他仍怀着满腔热切希望,写了《美芹十论》上奏皇帝。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南宋朝廷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宋史本传》)为理由,不予理睬。报国无门,壮志难申,辛弃疾这时心中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 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遂成此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66岁了。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

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 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3.文化常识 【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东晋、孙吴、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是中国在六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吴钩】春秋时期吴地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例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楚天】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 辖。泛指南方。例如:楚天 ..千里清秋。 【元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 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例如:元嘉 ..草草。 1.字音识记 鲈鱼堪脍.()孙仲.谋()佛.狸祠() 遥岑.远目() 玉簪.() 螺髻.() 揾.泪() 倩.() 胥.() 2.一词多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达标测试

《辛弃疾词两首》达标测试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脍.炙(kuài) 玉簪.螺髻(zān) 遥岑.远目(cēn) B.巷.道(xiàng) 寻常巷.陌(xiàng) 封狼居胥.(xù) C.鲈.鱼(lú) 求田问舍.(shě) 揾.英雄泪(wèn) D.赢.得(yíng) 可堪.回首(kān) 舞榭.歌台(xiè)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求.田问舍(购买)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揾.英雄泪(擦拭,揩拭) C.风流 ..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 ..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千古风流 D.元嘉草草 ..(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脍. (把鱼、肉切细) 3.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4.对词的上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怀古,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B.“舞榭”两句用语双关,揭示了历史规律,充满了沧桑感。 C.“斜阳”三句用对偶手法写眼前景象,怀古中感慨万分。 D.“想当年”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借代、比喻和夸张。 5.对词的下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 B.“四十三年”三句写诗人痛彻的回忆,自宋文帝战败,诗人从北方抗金南归,已历四十三年,仍牢记扬州连天的战火。 C.“可堪”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立的行宫? D.“凭谁问”三句写春秋时期廉颇的故事。廉颇最终虽因年老没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是有人探问,而自己谁来过问?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 【基础检测】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该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怜悯与安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下面各题。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几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季鹰”这一典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几句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各题。 (1)上阕写了孙权和刘裕?写这两个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可堪回首”一句写得好,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量提升】 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面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字用得精妙,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面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面各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突然又说“却道天凉好个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面各题。 念奴娇 辛弃疾 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洒垆身世,惋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1)“药笼功名,酒垆身世,惋惜蒙头雪”,句中用了几个典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1)上片中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这一结尾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曾提出具体而有远见的抗金北伐备战方案。同时做了大量细致的抗金北伐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题

辛弃疾词两首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解析】选D。“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楚天千里清秋 ..②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 B.①故国神游,多情 ..自古伤离别 ..应笑我②多情 C.①赢得 ..青楼薄倖名 ..仓皇北顾②赢得 D.①千古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人物②风流 【解析】选B。A项,“清秋”都指凄清的秋季。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3.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 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 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 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 【解析】选A。结合背景可知作者一直处于忧国忧民的心态中,始终有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4.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选C。“力不从心”不当。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用典表现自己社会责任感(不会归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讽刺刘义隆草率北伐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hónɡ)水龙吟.(yín) 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 B.拍遍.(piàn) 倩.何人(qìnɡ) 鲈鱼堪脍.(ɡuì) 季鹰归未.(wèi) C.元嘉.(jiā) 永遇乐.(lè) 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mò) D.仓皇.(huánɡ) 佛狸祠.(cí) 神鸦社鼓.(ɡǔ) 尚能饭否.(fǒu) 解析:选B。B.“遍”“脍”读音错,分别读“biàn”“kuài”。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求.田问舍(购买)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揾.英雄泪(擦拭,揩拭) C.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千古风流 ..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 D.元嘉草草 ..(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 解析:选C。C项,第一个“风流”的意思是“英雄业绩”。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解析:选C。“雪”是借喻,比方浪花。 4.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语序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选B。A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清平乐 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此处意为巡察游赏。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共享祭社神的祭肉。 5.“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万事从今足”的意思是闲居生活的满足。“连云松竹”,云雾缭绕,掩盖着生长茂密、郁郁葱葱的松、竹,环境美丽、生活舒适和谐,所以说“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是对“万事足”的补充说明,字里行间透露诞生活的甜蜜温馨。 答案:表现在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和谐,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6.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图景中传达出的生活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词的下片书“所见”。主要塑造了儿童和老人两类人,描绘了他们的情态,呈现了生活情趣。 答案: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一老一少对比,一静一动结合,传达出奇特的生活情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西江月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7.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景,选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意象,构成了一幅自然风光图。从整首词来看,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4: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知识检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答案D 解析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2。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答案C 解析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答案B 解析B项使用比喻。A项用“烽火”代指“战争”。C项用“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D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4。为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只填序号。 辛弃疾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________________。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①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②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③便再不染政④亦政亦文⑤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 答案⑤③②④① 5.请在横线处补写出合适的语句.要求: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答案(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杜牧晚立枫林 6。辛弃疾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凭着矢志不移的斗志,卓越的文学才华,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词作.假设辛弃疾被评选为“感动中国的历史人物",请你为他写一则颁奖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披着千年的铠甲,他从寂寞中走来。800多年前他投身沙场,最终却以文为业。一首首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是他留下的人生写照。他是威震八方的爱国将领,心系国家安危、百姓安乐;他是震撼宋朝文坛的“词中之龙",刚柔并济;他还是有雄才伟略的政治精英,《美芹十论》留名千古.高楼危处,他的叹息声与拍栏声还在回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写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很多。如曹操的《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也写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词人对大好河山沦陷的痛心。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word无答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4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word无答案)一、选择题 (★) 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稼轩(xuān)舞榭(xiè)玉簪(zān)揾英雄泪(wēn) B.遥岑(cén)烽火(féng)巷陌(mò)封狼居胥(xū) C.螺髻(jì)鲈鱼(Iú)寄奴(jì)金戈铁马(yī) D.堪脍(kuài)元嘉(jiā)仓皇(cāng)求田问舍(shè)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佛狸赢得栏杆拍遍神雅社鼓 B.天际寻觅犹愁风雨献愁供恨 C.吴钩揾泪红巾翠袖邪阳草树 D.登临飞鸿千里清秋气吞万里 (★★) 3 .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求田问舍(寻找)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神鸦社鼓(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倩何人唤取(请,托) D.元嘉草草(草率,轻率)休说鲈鱼堪脍(美味) (★★) 4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赢得仓皇北顾B.遥岑远目C.竹杖芒鞋轻胜马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私营企业的发展,往往会遭遇这样一些瓶颈:管理上突不破宗法观念,容不下现代管理模式;经济上缺乏远见,稍有发展,便求田问舍;用人上任人唯亲,引不进有活力的人才。 B.《唐山大地震》一剧,对于金戈铁马、人流滚滚、惊天动地的营救场面没有过多渲染,而是把主要笔墨集中在了对灾难面前人性、亲情的揭示上。 C.不少网友认为已然“廉颇老矣”的轰-6,如今,经过升级改造,各种性能堪与世界上先进的轰炸机相媲美,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保卫祖国的战略值班任务。 D.现在,个人信息泄密渠道很多,尤其是个人电脑,一旦受到病毒攻击,那么所有信息就会付诸东流,从而暴露无遗。 (★★)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典故的一项是()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7 . 古诗词中的一些句子,常有语序倒置现象。下面是针对一些词句的倒置语序进行的调整,其中调整不当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 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把吴钩看了,拍遍栏杆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孙仲谋无觅英雄处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 8 . 对下列词句中运用的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提醒南宋王朝统治者江山危机,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 9 . 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辛弃疾词两首》同步练测

6 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倩.影靛.青腈.纶青春靓.丽 B.岑.寂涔.涔参.差莘.莘学子 C.市侩.芦荟.刽.子脍.炙人口 D.瘟.神温.暖愠.怒揾.英雄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栏竿溘然长逝瘦骨伶仃化干戈为玉帛 B.仓皇寻常巷陌气喘吁吁牵一发而动全 身 C.赢得舞谢歌台惩一儆百心有灵犀一点 通 D.蛊惑毕恭毕敬振聋发聩文武之道,一 张一驰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楚天 ..千里清秋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为楚天。 B.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群的孤雁。 作者以“断鸿”自比,显出悲凉之意。 C.尽西风,季鹰 ..归未季鹰:作者用季鹰归去的典故表达自己也将弃官归隐的心思。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树犹如此:作者用此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 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 阡陌.之中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C.无人会.,登临意/我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D.休说鲈鱼堪.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 5.判断句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早岁/那知世/事艰 C.小楼一夜听/春雨 D.暮霭/沉沉楚/天阔 6.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 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②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③封狼居胥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①刘裕②周瑜③霍去病④张翰 B.①周瑜②刘裕③霍去病④张翰 C.①周瑜②刘裕③张翰④霍去病 D.①刘裕②周瑜③张翰④霍去病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C.赢得 ..仓皇北顾 D.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8.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9.下面诗句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舞榭歌台,。 (2)四十三年,,。 (3)凭谁问:,? (4)想当年,金戈铁马,。二、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7课《辛弃疾词两首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精品同步试题)

《辛弃疾词两首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必修4 一、课文阅读训练 (一)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答:()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三)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作者往往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字词,表达十分丰富的内容。阅读时须处处留意,字字咀嚼,才能有所得。 2.《扬州慢》(包括小序)写景很有特色,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心态等各个角度,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描绘了金兵劫后扬州凋蔽、残破的图景,抒发了悲怆之情。试将这样的词语找出来,按下面类别摘录: ①写视觉形象的: ②写听觉形象的: ③直抒胸意的: (四)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写法。作者不言情,而情在景中。阅读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景”,然后再进一步弄清从“景”中传达出来的“情”。对下面两句话所表现的“景”与“情”怎样理解才正确?试挑选正确的答案。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B.清凉的C.凄冷的D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