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1

“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

创生和灵魂的感召。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没有教育信念的教师决不可能成为好的教育者。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才能推动人和鼓舞人,才能唤起别人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才能在别人的心中催生信念。因为只有基于信念,我们的言行才会有一种自然与真诚,才会有一种执着和投入,而不会是做作与矫饰、应付与敷衍。”

读着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让我接受着对心灵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智者聊天,他那谦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个诱惑,引领我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再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肖川教授在《名师不可仿》说到:不要简单的模仿名师,重要的是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和个性修养。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下的,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但他们的示范课的招式是不可简单模仿的。我们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生成教学的策略,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作为新教师,起初我是以取经的目的去拜读这本书。但在书的篇末,肖川教授说:“功夫在诗外”,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你教育的智慧。教育的

智慧只能从深厚的精神修养中内在地孕育和生长出来。看到这里,我并没有失望,我读到了“学问变化气质,知识滋养人生”;我知会了“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

原因”。

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

“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

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着这样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教育”需要“智慧与真情”,也只

有拥有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才能如阳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变成绿洲。

读着这样的语句,也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师的责任:

1、引领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

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肖川)读着这些话,恍若在懵懂中被人狠狠地敲了一下:教师可不能随意而为!教师责任重大!

事实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模仿”在小

学生身上是最容易发生的事,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或她们)对教师的崇拜程度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老师说的话是“圣旨”,老师写的字是“版本”,老师

的待人态度和原则是“榜样”,教师犹如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映射出孩子们的影子,

所以“教育”出怎样的孩子全在于教师的一念之间,教师在一定意义上引领着学生的

成长。

这就对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出了要求,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慎重再慎重,因为你的一切就是学生学习的蓝本,不仅是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正如肖川教授说的那样:是用轻蔑、无情打击和严厉惩罚摧毁他的自尊心、泯灭他的自信心,还是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和发现的快乐?

而作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肖川)所以,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如何引领好学生的健康成长。

2、让学生享受幸福

学生的幸福有来自同伴的帮助,有来自自身的成功,也有来自助人的快乐,但最大的幸福还是来自老师的赞誉。一声轻轻地问候,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那声音将挥之不去;一下温柔的抚摸,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温情,那余温将久久停留;一次真心的握手,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力量,那热力将传遍全身;一片热烈的掌声,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赞赏,那笑脸将溢满心间;一次促膝的长谈,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情,那话语将永留心底……这一切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

当学生觉得幸福时,就会觉得快乐,而“快乐是心灵的阳光。”(肖川)假如学

生的心中充满了阳光,他们就会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

不快乐的人,就有可能内心变得阴暗,就可能对人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就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是穷凶极恶之徒。”(肖川)所以,教师的责任之二就是如

何给予学生幸福,让学生享受这份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

环境,做到‘宽松、宽厚、宽容;温情、温暖、温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长、

成功、成人。’学校不同于军营,更不同于监狱,也不同于医院,要让学生在这里

感受到最美好的东西,给他们欣赏与鼓励、宽容与信任。”(肖川)

3、为家校沟通尽力

“在造就自主发展的人的努力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如何培养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表达对孩子的期许——既不过高,从而构成对孩子的压力,也不过低,从而致使孩子的成长动力不足;如何带给孩子高品质的日常生活经验;家长如何以身作则,等等,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就极其必要。”(肖川的《造就自主发展的人》)

当我读完《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后,最后一句话“培养学生学业求助的能力,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败切实地负起责任,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肖川)让我再次领悟到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所以说教师的责任之三

是如何让所有家长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

二、教师的素质:

1、三个层面的素质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个层面的素质:一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教育的

理想和信念;三是教育的智慧,包括批判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学机智等。其中文化底蕴是最重要、最难做到的,也是教师最为缺乏的。因为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内源性地生长出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换言之,才能有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生长的土壤,否则只是简单地从外界接受的一些东西,就会成为外在的、皮毛的东西。”(肖川)

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鲜血液,才能跟上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才能跟上学生的需求,才不至于落伍,不至于被学生所淘汰。

2、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育无疑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肖川)在我们的家长中间流传着这样

的话“老师总是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原本人都有喜好,偏爱好学生也很正常啊,谁不喜欢好的事物呢?又如肖川教授所言:“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

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这说明我们教师并不完美,

也不是完人,只是在追求完美而已。

但是,尽管如此,教师还是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机会或成功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生(后进生),更应给予机会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老师的关爱之情。我想这也是老师的素质之一。

在肖川教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第一篇章《教育的方向》中,我读到了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我们的责任,读到了教师该拥有的素质,同时也读出教授对教师的理解,比如:“对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却关注不够。”“更多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使他们有职业的稳定感、安全感,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物

消磨了高远的追求。”“只有教师本身有幸福感、有内在的尊严、能感受到生命的价

值和乐趣时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更好地投入工作。”(肖川)是啊,教师也

是一个自然人,也有着常人一样的心理,但理解是最大的内驱力,我想这也能成为教师的又一素质吧。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3

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快乐是心灵的阳光。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有可能内心变得阴暗,就可能对人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就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是穷凶极恶之徒。

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比他们学到了什么更有意义的。“问题不

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当然,这离不开对具体学习内容的

学习。但这个过程是不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是不是有一个精神充实的过程,是不是能经历精神的历险和理智的挑战,决定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能不能发展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当我们教师有不断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才可能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再次,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地、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这就需要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天平上来考量,思考别人思考过的问题;就需要学会有效地自我表达——能够充分地、体面地表达自我,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体语言的表达,也包括我们的待人接物、穿着打扮,甚至一切的创造性的活动都是一种自我表达;就需要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当你作出选择和决定时,你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可靠的、足够的信息。作为民主社会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是造就独立的而不是仰人鼻息、依附于人的,有尊严而不是自轻自贱的人的重要方面。

第四,基础教育为了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还应该包括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如:“民主能够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

有力,自胜者强”,“s(里程)是t(时间)和v(速度)的乘积”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的基本经验。至于人类的核心价值,我比较推崇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的工作,没有明确的、代

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价值的追求,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一点,将教育区别于单纯的规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强调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仍然是必要的,只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应该成为完整的人的全副心身高度投入并充满主动性、创造性和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将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目标追求。

最后,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亲密

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图像,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统一的生活哲学;学会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珍爱万物,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不暴殄天物,不人为物役。

一言以蔽之,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4

这学期,我读了肖川教授写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在一年来又重新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多看书,看一些经典的书。

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

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

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

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这一节道出了教师的心声。

当社会各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1、教师的编制过紧,2、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

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

等待的心情。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7、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想想以前,曾经是“沙发上的土豆”,连电视都懒得看,何况是书?偶尔约朋友

打打乒乓球,唱唱歌,在其他老师的眼里竟成了奢侈之事。想想学生的书包是轻了,可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却提高了。常为找不到更好的路子而焦虑万分;为期末即将而来的成绩抽查而失眠;再想想一天到晚在学校里忙得团团转,回到家里却还是一脑的空虚,想想一次评估后,老师们轮流休病假,再想想那些个“恨铁不成钢”的孩子们,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精神禁锢下,我们的老师的心理压力会是多大?

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

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愿所有的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撒播真情,让生命之花得到醇美的滋养,开得更迷人更灿烂!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5

这学期,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400字。此书

是肖川博士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

全书"教师的解放"这一篇,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

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

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

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

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

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

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以后我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6

一本真知卓见的好书,一个敢于说出真话的学者,精彩处太多,选择几处谈谈收获。

也许是由于奥运会正在进行,也许由于自身体质不太好,所以对这一篇更加关注,每次升旗仪式只要时间稍长一点我们的医务室就会被送满晕倒的学生,而这些学生问题在什么地方,营养不会缺,只会过剩或不均衡,最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而实际上体育的价远远不仅与促进身体发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存着的狂热与痴迷,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投入生活,是心灵丰满和生活圆融。所以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重视体育运动,我们自己也应该投入健身活动。

民主是保障全体公民充分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政治制度,但民主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态度,他是为人处事的个性与风格,而这种个性和风格一般在0~20岁通过民主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氛围来严惩。所以民主的课堂很重要。我们教师要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均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当然还要有能力调控课堂,引导课堂的进程。再举一例,在学期末的各项评优活动中,教师能当堂唱票也是民主的体现。

肖教授列举的几条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条条真实,条条无奈。我们常常叫苦连天是否是教师已经不再崇高?在面对过多的课时,还有那么多的检查、考评之后,我们有多少真正静下心来备课,全心考虑学生收效的时间呢?难怪教师的职业倦怠慢慢成为了一个不再陌生的词语,难怪我们还没有下班两条腿已经不想再走了。

每篇都很精彩,但我真正想说的我觉得还是书中说得更好,所以不再多说,还是慢慢吸收滋润自己的心灵从而通过课堂滋润我们的学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7

最近,我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肖博士说: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

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拜读了这本书,无论

是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下面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

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

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

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

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

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

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8

方法和方向?一直以来,我从没有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思考过。只知道努力学会各种教书的方法,这也是我所缺少的;而所谓的方向,在我认为就是自己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仅此而已,朝着自己所预期的目标走下去。但是今天看来,在肖川眼中的方向,是指一些具有理想的高远的追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时,都可以说是满腔热血,踌躇满志地想做出一些成绩。可是为了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之前那些高远的理想。我们一直说要机遇,其实我总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坚持不懈的精神。

方向?让我再一次问自己,我的方向又在何方?我想,在我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1 “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 创生和灵魂的感召。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没有教育信念的教师决不可能成为好的教育者。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才能推动人和鼓舞人,才能唤起别人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才能在别人的心中催生信念。因为只有基于信念,我们的言行才会有一种自然与真诚,才会有一种执着和投入,而不会是做作与矫饰、应付与敷衍。” 读着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让我接受着对心灵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智者聊天,他那谦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个诱惑,引领我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再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肖川教授在《名师不可仿》说到:不要简单的模仿名师,重要的是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和个性修养。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下的,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但他们的示范课的招式是不可简单模仿的。我们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生成教学的策略,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作为新教师,起初我是以取经的目的去拜读这本书。但在书的篇末,肖川教授说:“功夫在诗外”,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你教育的智慧。教育的 智慧只能从深厚的精神修养中内在地孕育和生长出来。看到这里,我并没有失望,我读到了“学问变化气质,知识滋养人生”;我知会了“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 原因”。 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 “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 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着这样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教育”需要“智慧与真情”,也只 有拥有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才能如阳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变成绿洲。 读着这样的语句,也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师的责任: 1、引领学生的成长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 前段时间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感触颇深。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动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把一本三百多页的有关教育的书一口气看完,看完后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眼界得到开阔,如同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苦于文笔的羞涩和才学的疏浅,很难将看书时内心深处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跃然纸上。下面只能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 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 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了,评价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 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少惹点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 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道出了教师的心声 当社会各界积极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5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1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老师并不缺少爱心而缺少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老师以真实的感情保护学生,帮助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会使学生增强承受压力、耐受作者的才能,会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经成为我们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理论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教育方面的事实都充分证明,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那些虚假的东西,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必须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颗真心,以真情感染,鼓励我们的学生,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显着的进步。事实上,不仅在教学之

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学校,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只能是一时的,真的、实的、自然的,才会永远具有生命力。作为老师,我们对待学生要真;对待事业要真;对待社会、对待祖国都要有一颗无私的、纯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说真做,是最珍贵的财富。假如在教学中,你想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那么,请你先为学生奉献出一颗真心,因为教育需要真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2 拿出搁置了许久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翻阅此书,看到这样的一段话。“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更关注方法,而存在着无视方向的倾向。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无视学生学习策略和考虑策略的开展,更谈不上对于学生作为完好的人的成长的照顾;老师们对详细的方法更感兴趣,对于理论的学习比拟轻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我们老师的开展。假如我们总是只顾埋头赶路,我们怎么可以欣赏到天空的广袤和美丽?” 方法和方向?一直以来,我从没有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考虑过。只知道努力学会各种教书的方法,这也是我所缺少的;而所谓的方向,在我认为就是自己下一步工作的目的,仅此而已,朝着自己所预期的目的走下去。但是今天看来,在肖川眼中的方向,是指一些具有理想的高远的追求。我们每一位老师从踏上工作岗位时,都可以说是满腔热血,踌躇满志地想做出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多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最近,我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肖博士说: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拜读了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下面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塘下镇第四小学戴文晓 假期中,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此书是肖川博士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5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 新课程编写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和提升师生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使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所以说,人文修养、人文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必备素质。一句话,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师。”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开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

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局部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防止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开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响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正确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 体会(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良深。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一些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精选3篇) 一、教育的正确方向和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扌舌用什么内容和用什么途径、策略与手段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错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辕北辙,越来越远离真正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对于教育的方法选择、使用和创造。作为教育者你要培养一个怎样的未来的建设者呢?这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培养一个有创新,独立的,大胆自信,自由的人,你需要如何去引领?激发他的内在动力,用更多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带给他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快乐。读到这里使我想到, 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适合学生发展,适应未来国家需要的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决定的,不是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教师决定的。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如果我们只顾埋头赶路, 我们怎么可以欣赏到天空的广袤和美丽呢?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一个教师只有别人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他才会怎样做,而不会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它的发展前景就很难令人乐观。古人讲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强调的是精神的修养,心性的修养。否则,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变成照猫画虎、鹦鹉学舌、邯郸学步的笑柄。能否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能否创生有效的教育策略, 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艺,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决于我们的学识的积累、眼界、追求。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思考和方法的培养,有时在教育学生上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很容易被学生的表现所影响,对学生的错误缺乏足够的耐心,遇到问题没有积极的想办法,一味的指责抱怨学生,教育收效甚微。试想想如果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多些理解,包容,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

2022年《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2022年《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2022年《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

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 肖川教授对书的嗜爱也让我怦然心动,静静地阅读,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回顾自己有时因种种原因疏于阅读,无心体味读书的乐趣,悲哉!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一脉书香呢?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精选5 篇)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篇1】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告诉我,真爱将产生教育的巨大力量。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可再造,每一个学生的笑容都是唯一的,都是一朵与众不同的小花,每位学生的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现场直播。所以,作为教师,我会用公平和真爱帮助我的每一名学生好好播种自己的生活,让他们的校园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更多进步的足迹,让他们的人生更精彩。 教育的智慧来自于教师的公平和对所有学生的真爱。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了解学生最详细,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有句话说,真正的爱不是当时的感动,是永久的回忆。还有一首赞美教师的歌词写到,你永远在我心里。当学生在回忆起自己的老师的时候,如果一切都是温馨和美好,那该多好啊!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平等地去欣赏、去关爱。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宽厚和温暖的环境,还他们一个愉悦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公平心,爱心和高尚的师德。比如,换座是一个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可以采取横排竖排都换座,这会让学生觉得公平。在集体活动时,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给不同的学生。朗读比赛,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班会可以每次有不同的主持人。在举手回答问题,提高学生时,尽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先提问他们,并且要有按照排回答问题的习惯,照顾到每个学生。可以偏袒学生,一定是所谓的“差生”,绝不可以是所谓的“好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努力学好每一个科目,也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科目,让学生有事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

生,如果学生放弃自己,家长和老师也都放弃的话,学生一定苦不堪言。 作为教师,我不仅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会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去感悟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当两颗心真正有了心与心的交融时,真正的教育就开始了。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篇2】 暑假读了《教师的智慧》这本书,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深深地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员,江苏省教育学新教育研究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中英语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语写作课》、《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著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此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仔细想想

杨敏毅《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洞察学生的心灵》讲座听后感

杨敏毅《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洞察学生 的心灵》讲座听后感 杨敏毅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洞察学生的心灵》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讲座中,杨敏毅教授以他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入研究的理论知识,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真情,深入探讨了如何洞察学生的心灵,并用智慧的方式进行教育。 杨敏毅教授在讲座中强调了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需要具备人文关怀和情感智慧。只有真正关心并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励他们的研究和成长。 讲座中,杨敏毅教授分享了许多真实而感人的教育案例。他通过这些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教师如何通过细心观察和倾听学生,洞察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强调了教师要具备言传身教的能力,用真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爱和关怀。

我在听完这次讲座后,深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更加注 重学生的心灵教育。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他们的成绩和知识,更要关 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只有跟随学生的步伐,了解他们的个性 和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潜能。 这次讲座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时刻保持谦逊和研 究的心态。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更 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同时,我们要具备情感智慧和真情投入,与 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让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智 慧与成长。 总之,杨敏毅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洞察学生的心灵》讲座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他的讲座不仅是对教育者的一次 鞭策和激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一次呼吁和引领。我希望能够在今 后的教育工作中,真正践行杨敏毅教授传递的智慧与真情,更好地 洞察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五篇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五篇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篇1 从刘铁芳先生写的序和肖川先生的自序中,都能看出肖川先生对于教育的执着和对于教育的理性思考。我从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评价这本书的话——“寓凝重、深邃、透彻的理性思考和浓情温暖的人文关怀,于或轻盈灵动、或细腻雅致、或明快练达的文字之中。同时,该书更有一种历经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之后的豁达、平实与质朴。宛若一位历经人间悲欢、遍尝人生艰辛与辉煌之后陡然看破红尘世故的老人,那样地平静、闲适,那样地厚重、深沉,那样地超然物外,那样地天高云阔、云淡风轻。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________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 我觉得我也有此同感,只是我没有这么好的文采来表达我内心的震撼,只能借此表达我的感受。我对“名师不可仿”这篇__印象教深,的确我们学校经常请名师来学校上示范课、作讲座。“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确值得学习,

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范文

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范文 读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范文 “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着这样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教育”需要“智慧与真情”,也只有拥有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才能如阳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变成绿洲。读着这样的语句,也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师的责任: 1、引领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肖川)读着这些话,恍若在懵懂中被人狠狠地敲了一下:教师可不能随意而为!教师责任重大! 事实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模仿”在小学生身上是最容易发生的事,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或她们)对教师的崇拜程度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老师说的话是“圣旨”,老师写的字是“版本”,老师的待人态度和原则是“榜样”,教师犹如一面明晃晃的镜子,映射出孩子们的影子,所以“教育”出怎样的孩子全在于教师的一念之间,教师在一定意义上引领着

学生的成长。 这就对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出了要求,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慎重再慎重,因为你的一切就是学生学习的蓝本,不仅是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正如肖川教授说的那样:是用轻蔑、无情打击和严厉惩罚摧毁他的自尊心、泯灭他的自信心,还是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功的体验和发现的快乐? 而作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肖川)所以,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如何引领好学生的健康成长。 2、让学生享受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命体验,幸福和悲伤、痛苦、失落一样,只是我们诸多生命体验的一种。有的幸福来源于别人给予你的;有的幸福是你给予自己的;有的`幸福来源于你给予别人的。那么,学生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学生的幸福有来自同伴的帮助,有来自自身的成功,也有来自助人的快乐,但最大的幸福还是来自老师的赞誉。一声轻轻地问候,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那声音将挥之不去;一下温柔的抚摸,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温情,那余温将久久停留;一次真心的握手,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力量,那热力将传遍全身;一片热烈的掌声,让孩子感受到你的赞赏,那笑脸将溢满心间;一次促膝的长谈,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情,那话语将永留心底……这一切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篇 一次和一个教师同学出去喝茶,发现同学带了本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就拿起来看,看着看着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实在,很对我们教师的心声。于是就借过来认真得去品味它,发现这是一本不亚于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经典教育学著作,它就像一把锁解开了我很多结。 一个教师需要理想、信念、智慧和真情。肖博士在书中这样来解释他的论点: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多么经典的论述,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沉浸在吸取知识,积累经验而增长智慧却忽略了理想、信念和真情。虽然我在教学中有真情的投入但如果我不去重视真情的投入可能我的课堂真的会成为没有激情没有活力的课堂,只剩表面而没有真实的东西在。我在看完之后除了感慨外留下的更多的是反思,如果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规划,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智慧、有真情的老师这个目标前进。而如果说感触最深的还是肖博士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 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我发现肖川教授的文笔优美、自然,含蕴丰富、耐人寻味。从书中能看出肖川先生对于教育的执着和对于教育的理性思考。 我从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评价这本书的话——“寓凝重、深邃、透彻的理性思考和浓情温暖的人文关怀,于或轻盈灵动、或细腻雅致、或明快练达的文字之中。同时,该书更有一种历经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之后的豁达、平实与质朴。 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________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

‘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 暑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宋君老师的《享受智慧的教育》。这本书分为教育篇、教学篇、管理篇、教研篇、其他共五个篇章。 初读这本书,就被书中的教育故事吸引,渐渐的被宋老师的教育情怀所感动!书中对教育的感悟,对课堂问题的把控,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有这样一个教育故事:开学第一课,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面前有一座大山,你怎样才能翻过这座大山?同学们有的说一步一步爬上去,有的说绕过去,有的说把山挖开! 宋老师说“同学们,学习数学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辛苦,但是我们再往上爬的时候,就会发现数学的美丽!同时,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有很多的解决方法,学习数学同样需要思考,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动脑筋、勤奋的人。” 我们的教育过程也是一种爬山的过程,期间也有蜿蜒曲折,也能欣赏不经意的小桥流水,每个人“爬山”的经历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在努力的前进着,并且心存善念,心存感激,心存欣喜。相信一定能到“会当凌绝顶”的那一刻!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八篇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八篇 智慧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 最近有幸拜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阅读肖川美文,我只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树立一根方向性的标杆,用真爱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教师,我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作者有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篇1 他在书中写道:'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 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 让我无由的在头脑中激荡起对教育的新思考,对自身的反省与评判。肖川教授用自由的体和通俗易懂的字,言说着人性化教育所应有的理性智慧与率性真情。他从'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义'、'教学的智 慧'、'教师的解放'、'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等九个主题述说着一种对教育,对教师, 对教育中生命个体的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你一旦走进他的字领域,你就难以抗拒那种于内心的字力量,你拒绝不了肖川先生的儒雅的睿智、你很乐意去追随他行云流水般真挚的教育情怀和真实的教学趣味。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 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处不折射出作者对于教育、对 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真的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书中的每一个字,无不在表达着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我最欣赏'开放的堂'这一,我一直苦苦的思索着究竟什么样的堂才是开放的堂?几多困惑,几多迷惘!肖川先生给出了精准的答案。

他说,开放的堂首先是民主的堂,开放的堂宽容并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开放的堂是学生有着情绪上安全感的堂;开放的堂重视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他特别强调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开放的堂不囿于教师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而展开,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它关注的中心不是教师预订的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真实的收获。在堂中,只有学生是作为完整的人——有着广阔的精神生活背景,全身心的投入堂生活——教学才有助于完整的的成长;开放的堂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注重对自我认识活动的监控。这些观念的提出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最终明白了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在某一问题上,能够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的舞台,那即使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在所不惜。 我要特别情调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满意的回答,这应该是允许的。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更没有认识全知全能的,教师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重要保护者,也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这是我在肖川教授的字中所捕捉到的信息,尽管我早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但却不能标准的诉诸于笔底。 从对肖川教授的字解读中,我不由得向往起民主的、开放的堂。我愿意成为一名具有宽容、民主精神和尊重儿童的优秀老师,我向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