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上次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平复,二次战争硝烟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时人始料不及的。这次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什么不同?给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和影响?此外,在此期间,除英法侵略者外,还有哪个国家觊觎中国的领土?国家危亡时刻,中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围绕着阐述清楚些问题的目的,开始这节课的讲授。通过这节课的讲述,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鸦片战争的扩大和延续这一含义能够深入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恶目的和行径,清朝统治者面对外来侵略时的软弱无能,艺术宝库——圆明园被洗劫焚毁,大片领土沦丧,主权进一步丧失。同时,在风雨飘摇的时刻,农民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更是雪上加霜,使清政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境地。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在讲授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思考两次鸦片战争有什么不同?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等问题。教师给予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总是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隐藏其后。而一个国家战争的失败往往意味着更大权益的丧失。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讲授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指出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二)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素材准备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战争虽然结束,由此遗留的问题却依然存在,正如同学们看到的课文题目——第二次鸦片战争,这说明两次战争之间必然存在一些联系。这些联系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今天的课堂中寻找答案。

(讲授新课)

(板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圆明园的熊熊大火,曾经烧痛了多少中国人的心,这座文化艺术的宝库为什么会被付之一炬?这要从历史的追溯中寻找答案。时间退回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种种特权和利益,但是他们仍不满足,尤以英国为甚。英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拒绝,于是再次付诸武力。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炮轰广州城,再次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请同学们观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并听我讲解战争过程。

(板书)1.《天津条约》(1858年6月)

1858年5月,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口炮台,直逼天津。咸丰帝惊慌失措,急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不久,分别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教师问:为什么发动战争的是英法两国,而签订条约时却是四个国家呢?

学生答:美国和俄国也想攫取相同的权益。

教师总结:这可以和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相联系。在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中,有“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的条款,“最惠国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给予的权利,其享受范围主要是有关通商、航海、税收等方面。而中英不平等条约里,却只规定了缔约的英国能够片面享受特别权利,而且享受特权的范围又扩大到政治、主权等一切方面。这是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自此以后,只要任何国家在中国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就可以“一体均沾”。后来,其他列强也纷纷效法,只要是某一个国家从中国攫取了权益,其余的国家均可以“一体均沾”。所以当英法再次与中国签订条约时,其他国家便可以援引这一条款“利益共享”。

(板书)2.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英法侵略者不满足于从《天津条约》中所得的特权,借口到北京换约受到阻碍,于1860年再次出兵,攻陷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郊,咸丰皇帝仓皇逃奔热河。英法侵略者占领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尤其是对皇家园林——圆明园大肆抢掠之后纵火焚毁,不仅使中国,还使世界艺术宝库损失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教师问:两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异同点呢?

学生答:相同的是均有英国参与,而不同的是第一次是英国发动侵略的,这一次是英法组成联军进行的。

教师总结:相同点: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源是相同的,均是西方列强想要从中国攫取权益;两次战争的发动者虽然不同,但是每当战争结束时,别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会蜂拥而至,要求相同的待遇。

不同点:首先,原因不同。第一次战争的爆发是由于虎门销烟这一导火线,而第二次则是由于英国不满足于第一次战争所获得的权益,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其次,结果和影响不同。这次战争使外国势力深入到长江各口岸和中国内陆地区,更方便了他们的侵略。京城的攻陷和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的颜面扫地。一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加深;另一方面,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加剧了列强嚣张的气焰,使得他们以后更加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

(板书)二、沙俄趁火打劫

同学们请阅览书中的表格“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再观看我放映的“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通过分析这些图表,大家就会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利用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暇顾及北部

边防之机,采取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板书)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清政府在遭受外部侵略,疲于应付的时候,国内农民运动的烽烟也熊熊燃烧起来。鸦片战争后,出生于广东花县农建的洪秀全创设了“拜上帝教”。他通过传教的方式,联络贫苦民众,于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从广西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于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政权。

1860年,太平军进逼上海。清朝地方官员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由美国人华尔招募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此后,太平军与洋枪队多次交锋,均以胜利告终。1862年,浙江慈溪一战,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洋枪队势力遭受重创和瓦解。

(课堂总结)两次战争的接踵而至、不平等条约的先后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物质损失、人员伤亡和民族伤害。中国人民对西方列强有着刻骨的仇恨,同时也对处处妥协和无所作为的清政府感到痛心和气愤。两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酝酿已久的情绪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是最主要的表现。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间接刺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而农民运动又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的反抗和斗争精神。

●板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

2.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二、沙俄趁火打劫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1860年10月,_______闯进北京西郊_______,大肆抢劫、破坏,最后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四年里,俄国乘机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侵占________平方公里。英国则通过《_______》,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3.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恭亲王、担任议和大臣,自己逃往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1854年B.1856年C.1860年D.1858年

2.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B.《爱浑条约》C.《天津条约》D.《黄埔条约》

3.“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爱珲条约》D.《黄埔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咸丰皇帝B.同治皇帝C.道光皇帝D.光绪皇帝

三、双项选择题

1.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A.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清政府不准英国输人鸦片

C.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D.中国人民开始禁烟运动

2.1854年,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鸦片贸易合法化C.增加沿海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

3.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

A.马神甫事件B.亚罗号事件C.保护侨民D.马嘉理事件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2.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五、填图题

填图要求:A地是____________年中俄《___________》,俄割占共_______平方公里。B、C地是________年,中俄《________》,俄割占共________平方公里。D地是_________年,中俄《_____________》,俄割占共________平方公里。

总之沙俄是侵吞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参考答案

一、1.英法联军圆明园 2.150万北京条约 3.奕訢承德

二、1.B 2.C 3.B 4.A

三、1.AC 2.CD 3.AB

四、1.第二次鸦片战争。2.中国分别同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另外还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和沙俄签订了《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

五、1858 《爱珲条约》约60万 1860 《北京条约》约40万 1864 《勘分西北界约记》 44万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功能关系—传送带模型的构建》 华容一中胡昌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规律 2、理解掌握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功能分析方法及过程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产生内能的原因及计算。 三、教学难点 模型的迁移运用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高考动向: 我们研究过运动学的问题,也研究过功与能的有关问题,这两类问题在高考中都很难绕过一个基本模型——传送带。近几年有关传送带考题也是频频出现。传送带问题的考查一般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受力和运动分析,二是功能分析。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第二类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复习引入里的有关问题。 问题情境 如图所示,传送带随轮以恒定的速率1v 顺时针转动(01>v ),物体从左端以速度2v 滑上传送带,从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试分析下列问题: 情况 答案 问题 12v v < 12v v > 12v v = 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 物体将会在传送带上怎样运动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研究下面的三个问题: 探究1:一水平传送带两轮之间距离为10m ,以1v =4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已知某质量为1kg 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小物体轻轻的无初速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设传送带速率不受影响,求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g 取10m/s2) (1)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W f ; (2)系统产生的内能Q ; (3)物体对传送带做的功W F 。 2v 1v v 2 v 1 v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习题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B)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扩大鸦片战争中获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 2.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A) A.亚罗号事件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领土争端 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都城的古都。该地在近代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通过(A)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 学完本课后,小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他的主要依据是( C ) A.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B.英国都是战争的元凶 C.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5.中国近代外国军队中首次入侵北京的(B)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国军队 D.日本军队

6.“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C )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7.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8.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A) A.侵略国以扩大侵略权益为目的 B.侵略国仍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 C.侵略国继续割占中国领土 D.侵略国仍强迫清政府增加赔款数额 9.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全境 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的“九龙半岛”在近代被割占是通过(B)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益最大的是(D) A.英国抢走了圆明园无数价值连城的珠宝 B.日本得到2亿两白银的赔款

习题课评讲教学设计

理科综合练习八习题评讲(教学设计) 隆昌一中李仁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针对学生在本次周考中错误率较高的题,通过评讲帮助学生完善知识。 2、针对周考中反映出的学生能力方面的问题,通过评讲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评讲,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完善基本功。 2、通过学生讨论、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通过变式训练、我来出题等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本次练习中的第9、13、26(3)①、27(2)(4)题所对应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的自我思考。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选择题的错误率: 活动一、同学浏览自己的答题卷,教师简介本次考试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不足。活动二、高错误率题解析

【反问】 【投影】【过渡】 【投影】 【展示】【投影】 【分析】【小结】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的位置(选修4、P23)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氯水的漂白性源于HClO而不是氯气?请你设计实验方 案加以验证。 基本化学实验考查还有其他方式吗? 【扩展训练】(2015年新课标II卷改编)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B.用图2所示装置实验均可得到白色沉淀。 C.用图3所示装置可验证非金属性:S > C > Si D.用图4装置实验可立即观察到产生气泡 【13题】考查电解质溶液酸碱性判断、PH计算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 较及守恒关系。 【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及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3)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及应用。 【审题】关键词:常温、浓度均为0.1mol/L 体积? A.①和④混合后,二者发生反应,由于未告知混合前各溶液体积,无法 确定谁过量,所以无法判断溶液酸碱性,A错。B.②和③的溶液等体积 的混合后,溶质只有NH4Cl,结合其水解方程式可判断B正确;C.由于 一水合氨是弱碱,只能部分电离,0.1mol/L氨水电离出的c(OH-)<0.1mol/L , 其PH<13,故将其稀释10倍,PH<11C错;①和④的溶液等体积的混合,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但是c(CH3COOH)< c(CH3COO-),D 错。 判断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和比较离子浓度大小、书写守恒关系的方法。 假如你是命题人,在C选项题干不变的前提下,你还可以变化哪些考查方 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 汇总方案, 再发言。 学生思考回 答 学生核对学 案中相应考 点 学生思考并 作答 学生填写学

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语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复习语法一般过去时( )和一般将来时( ) 二、教学目标: 1、复习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两种时态时并能熟练运用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能够用简短的语段表达自己的思想,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A: : a: ? ’s …. ? ’s …. … ? …. ’s ? ’s …. b: ’s ? ’s … ? ? ?

c: ’s ? ’s ’s ? . 设计意图:由老师与学生的自由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英语氛围,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开口说话,并从老师的爱好是拍照过渡,为下一个环节作了较好的铺垫。 B: , a: T: . ’s , ?( 只出示照片上的人物,点击声音键,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出示完整的图片。) S: ? ’s …. ’s …, I . ? (多猜几次,然后出现事情的真实画面) T: ? S: ’s . b: ? .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听音,猜事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教师精心创设的英语情境,他们可以用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或一般疑问句来猜一猜图中的人物正在干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原本枯燥的句型复习具有了较强的趣味性。

C: T: ? ? ? a. 出示照片:冯书记(女)早晨跑步 T: ? S: / ? . b. 出示照片:蒋老师(男)星期六上网 T: ? S: ? c. 出示照片:学生们放学后打乒乓 T: ? S: . 设计意图:先出现人物的半身照,只给学生提供部分信息,即只能确认人物性别、单复数以及表示一般现在时的时间,通过这些信息沟的设置,让学生产生想问、想知道的愿望,自然而然地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型猜图中的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可能做什么事。 D: a: (一般过去时) (1)T: ? ? I . . ?

视频课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t the Farm 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三小学 李云霞 教材分析: 1.学习的单词是:horses, cows, hens和sheep。教材通过Mr MacDonald给Sarah介绍农场的情景呈现了单词的词形和意义。2.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单词horses, cow, hen和sheep 及其复数形式;能够运用句型Are these…?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They are…讨论农场动物。 3.部分时可是当关注学生对于名词单复数的理解以及What’s this ?that? It’s a …和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单词horses, cows, hens和sheep以及句型Are these…?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They are…讨论农场动物。难点是复数形式的句子These和Those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交互式白板一体机 操作软件:教学白板 操作工具:交互式白板设备所配白板笔 教学步骤: 1.Warm up: 看视频听歌曲Old Macdonald.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animals? Today, Sarah goes to a farm. This is Old Macdonald’s farm. He likes to sing songs with his animals. Let’s listen to their song. 2.Lead In 展示农场图片,并用聚光灯展示农场的主人,问问题:Who’s that man? His name is Old Macdonald. He is very happy. He has many animals in the farm. Look at his farm and tell me what can you see on his farm? 3.Presentation 使用聚光灯找出牛,引出cow这个单词,领读,讲解发音规则。 造句This is a cow, It is so big.链接到复数,呈现复数。领读。并使用句型These are cows.使用相同方法呈现其他生单词。The horse is so nice. The sheep is very cute. The hen is so small. 呈现词卡,开火车读。 4.Drill ●连线,通过白板工具画笔,让学生在屏幕上给小动物们找名字。 ●听声音,排队。午饭时间到了,小动物们要去吃饭了,让我们 给给小动物们排排队吧! ●猜猜看,是什么动物。用一张图片盖住小动物,让学生使用Are these…?提问,提问的学生可以上讲台用手拍自己的答案,链接出肯定答案,Yes,they are. 和否定答案No, they aren’t. ●打开课本,跟读。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 李翠红 2017/10/2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李翠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 3、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4、通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教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利于学生身临其境 [学习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结合资料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自主学习P8-9页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侵略者 2、教师引导: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基础训练 1.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3.下图为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俄国割占东北领土 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5.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

A.红巾军B.太平军 C.义和团D.洋枪队 6.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能力提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 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 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 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 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 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 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

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基础练习分析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

基础练习: 1、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蓄意制造事端,发动战争。随后,法国以事件为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出兵中国。因这次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这“两个强盗”是英国、法国。 选择题: 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了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恶果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指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2、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一年以后 A、1842年 B、1895年 C、1858年 D、1901年 3、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混乱 B、国人反侵略的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的法律意识淡薄 4至7为练习册 4、近代史上,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的现象最早应发生在哪一年以后? A.1842 B.1844. C.1856 D.1858 5、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赔款、开埠三项条款都有的条例是 A.《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B.《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和《望厦新约》 6、近代诗人张维屏有诗句说:“十家九户闭柴荆,白昼巡街有鬼兵。八十老人谈异事,广州城里少人行。”此诗句中的“鬼兵”是指 A 英军 B 法军 C 俄军 D 英法联军 7、准许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出自下列哪个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册的四字词。 2、引导学生发现几种主要的四字词类型, 并学习分类积累四字词语。 3、能学习运用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四字词语 并学习分类积累四字词语。 2、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梳理全书的四字词语,通过复习,加强四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二、四字词语大集合 1、自主汇报:我收集的四字词语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整理本学期学过的四字词, 写在复习卡上。 让我来看看你们整理得怎么样?抽生汇报, 可以相互补充。 (预设点评:你收集得很完整! 透过这份抄写工整的复习卡,我能看到你课下所付出的努力! 整本书的四字词可不只这点哦,

它们正藏在书中期待你认真地去寻找呢! 2、对比复习:读教师整理的复习卡。 师:老师也整理了一份本期所学过的四字词语, 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四字词语大集合”。此时它正躺在每个桌子盒里呢,赶紧把它拿出来吧。自由读一读这份复习卡,读完后可以和自己整理的对比一下。 抽生说感受。师小结:孩子们,我挺为你们骄傲的!作为三年级 上册的孩子,你们逐渐拥有了自主复习的能力,有的孩子这次可能在课前收集整理的环节做得不好,老师送你们一个复习秘诀,希望以后能学着做学习的小主人。 (生读复习秘诀) 3、分组读复习卡,回顾一学期所学的四字词语。 三、四字词语大考场 师:四字词语们集合在一起,可是带着任务来的。它们想邀请我 们班的孩子进入“四字词语大考场”考一考你们,看哪些能干的孩子 能顺利过关! 1、我会写。听写书上生字表后要求掌握的四字词语,小组内接写,写完后组长批改,并汇报。 2、我会选。出示几个四字词语和相关的词义,让孩子根据词义选择填入哪个词。 3、我会发现。 PPT出示以下四组四字词语,让学生思考:你从 一本正经大惊失色沉默不语心花怒放 兴高采烈情不自禁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欣然怒放远近闻名黑白相间头重脚轻 先启发学生发现:第一排是描写人物神态的,第二排是描写人物 心情的,第三排是描写鲜花的,第四排是含反义词的四字词。再鼓励 学生分别口头补充这几类词语,最后师引读一遍。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docx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 65 页《认识分数》 学科数学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时数1 设计者彭锦荣所属学校晓阳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 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 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教材首先创设小猴分桃的 现实情境,根据 4 只小猴平均分 4 个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 几的问题,学生通过具体的感知及已有的经验,理解把 4 个桃看作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份表示这盘桃的 4 分之 1。教材又安排了“想一想”把 4 个桃平均分成 2 份,提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着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3~6 年级 B 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充分感知整体“1”的意义;明确用分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

几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内在联系;经历、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亲历构建分数“几 分之一”实际概念的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认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 或几份的数。 2.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对具体、形象事物兴趣浓厚,对生活充满亲切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 初始能力:1. 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具有初步小组讨论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信息素养: 1. 懂得简单的信息知识。 2.具有初步的对具体的信息获取、处理、加工、表达、评价等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法指导 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 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法建议 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 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碰撞习题课教学设计

《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教学设计 学校:泸源中学学科:物理主备人:梅周全备课组长:梅周全 集体备课:2015年 5 月 3 日教学:6 月 17 日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碰撞问题,其中核心内容是根据碰撞规律解决碰撞问题。根据核心内容的知识类型,教学应该按习题课课型设计并实施。 2.解析 (1)对核心内容的解析 本课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理解碰撞满足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根据运动规律解决碰撞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所以碰撞满足的规律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 (2)对有关解题方法的解析 让学生学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方法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回顾弹性碰撞满足的规律;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对结果进行升华并最终得出解决碰撞问题的方法。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课时目标: ①通过碰撞问题的知识回顾,加深对弹性碰撞和对心碰撞的理解。 ②通过对例题分析,归纳总结出解题方法并加以运用。 2.解析

1、通过碰撞问题的知识回顾,加深对弹性碰撞和对心碰撞的理解。就是指将题目的弹性正碰分开为弹性碰撞和对心碰撞,并回顾已学的对心碰撞的含义和弹性碰撞满足的规律,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2、通过对例题分析,归纳总结出解题方法并加以运用。就是指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解决此类碰撞问题的具体解题方法。然后教师通过学生的总结进行完善,再给出解决碰撞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并加以练习。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题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以下两个: (1)学生可能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对碰撞问题中的运动情景无法想象,因为在碰撞问题中一般至少存在两个物体,学生无法在脑海里模拟这一碰撞的情景,最终导致学生做题无从下手,要解决这一困难,就要要求学生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画运动情景图并注意弹性正碰、时间极短以及碰撞物体的质量关系等隐含的物理条件。 (2)学生可能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就是对解题逻辑不清,因为最终要求解的物理量可能要通过几个方程才能求解,学生对列方程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要解决这一困难,就要要求学生弄清楚要求解的物理量位于哪个运动过程,从该过程开始根据运动规律列方程,然后采用“倒推逻辑”的方法依次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 问题: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测得B运动的位移为4d/5。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的质量为A的质量的2倍,重力加速度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对该问题的解决,总结出解答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师生活动:如果学生不会,可从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问:1、“正碰”如何理解?“弹性碰撞”满足什么规律? 2、本题中碰撞过程具体属于哪种碰撞类型? 3、我们从“一动一静”弹性碰撞得出了5个结论,前三个结论是什么?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完美版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 (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

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 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 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结合练习册第2页第8题当堂完成)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二、南京条约 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 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 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 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 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B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扩大鸦片战争中获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 2.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A〕 A.亚罗号事件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领土争端 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都城的古都。该地在近代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通过(A)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 学完本课后,小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他的主要依据是( C ) A、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B、英国都是战争的元凶 C、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目的相同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5.中国近代外国军队中首次入侵北京的〔B〕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国军队 D.日本军队 6.〝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C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7.以下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8.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A〕 A.侵略国以扩大侵略权益为目的 B.侵略国仍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 C.侵略国继续割占中国领土 D.侵略国仍强迫清政府增加赔款数额 9.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其中的〝九龙半岛〞在近代被割占是通过(B)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益最大的是〔D〕 A.英国抢走了圆明园无数价值连城的珠宝 B.日本得到2亿两白银的赔款 C.英国割占了香港岛 D.俄国割占了我国大约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1.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D ) A.得到巨额赔款 B.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单元复习与习题课教学设计1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复习和习题课教学设计(2课时) 一、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基本安全措施,能识别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及含义 (2)进一步掌握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3)熟悉SO42-的检验原理 (4)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5)通过对摩尔质量概念的理解,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6)通过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7)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应用;(8)能进行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简单化学计算。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章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学会如何运用课本进行有效的复习; (2)通过习题训练,学会利用习题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与具体生活情景相结合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二、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本章的复习和习题课,作为高中化学第一章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整理进行总结和复习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本章第一节涉及到较多的实验方法,通常会在实验室上课,内容比较散,每节课学习一至两个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其中还穿插有一些离子检验和用化学方法除杂的问题,要真正达到掌握和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实验方法,就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对比其适用范围,了解这些操作应在何时、什么情景如何使用,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本章的教学目的,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情景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关实验问题。本章第二节是基本概念理论的教学,较为抽象,学生能在课堂上理解这些概念已属不易,但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在化学学习中不仅是重要的概念,还是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 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及其部分官员将领腐败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 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 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主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 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 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 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 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 O 难点分析:⑴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 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 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 线是难点 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 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

2019八年级上(部编版)历史课时《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练习卷语文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主要体现在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丧失 D.资源进一步被掠夺 【答案】C 2.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俄国得到的好处之一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其中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条约是 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答案】A 3.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忠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A.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答案】C 4.王兵在参加电视台“魅力竞猜”栏目中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如果王兵向你求助,你应该告诉他的答案是 A.英国B.法国 C.美国D.俄国 【答案】D 5.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6.2019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

并将当年参与__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______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A.德意B.俄奥C.英法D.美日 【答案】C 7.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B.反法联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答案】C 8.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与如图遗迹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9.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英国挑起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亚罗号事件” C.“马神甫事件”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10.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中国进入近代史阶段 C.侵略者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D.中国人民取得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