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题

环境监测考研天津工业大奚旦立《环境监测》考研真

一、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河北大学2018年研] A.强制性

B.推荐性

C.指导性

D.随意性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目前中国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超标即违法。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如果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采用,也必须强制执行。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将地面水环境功能分为5类,我们居住区域的长江水体属于()水体。[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研]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地表水环境质景标准》(GB 3838—2002)适用于全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其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以及改善地表水质量和促进生产。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①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②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③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④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⑤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3对于某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口进行的监测属于()。[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研]

A.监视性监测

B.特定目的监测

C.研究性监测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①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是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工作。②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③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4环境监测包括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和()。[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A.危脸性检测

B.毒理检测

C.毒性检测

D.生态监测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监测包括:①化学检测,对污染物分析测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②物理检测,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的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③生物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④生态监测,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

5环境本底值的监测及研究属于环境监测中的()。[广西大学2012年研] A.研究性监测

C.咨询服务监测

D.仲裁监测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新的污染因子监测方法研究,痕量甚至超痕量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复杂样品、干扰严重样品的监测方法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6在环境监测的分类中,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都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012年研]

A.研究性监测

B.污染事故监测

C.例行监测

D.特例监测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是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问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7制定环境标准的目的是()。[扬州大学2015年研]

A.保护人群健康,防止污染

B.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和合理利用资源

C.促进经济发展

D.遏制经济的发展以保护环境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标准是标准中的一类,目的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环境标准是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8(多选)环境污染的特点为()。[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研、扬州大学2015年研]

A.时空分布性

B.污染因素具有综合效应

C.社会评价效应

D.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存在阈值关系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污染是各种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染还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具有社会性。其特点可归纳为:①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子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②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子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③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子强度)的关系。污染因子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④污染因子的综合效应。环境是一个复杂体系,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⑤环境污染的

社会评价。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问题有关。

二、填空题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______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河北大学2018年研]

【答案】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的管理、经济法规。“监测”一词的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因此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研]

【答案】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①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是指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②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和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是指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3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研]

【答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查看答案

【解析】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包括: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③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④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⑤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是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拥有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定权限的单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

4环境监测技术包括______技术、______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011年研]

【答案】采样;测试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其中测试技术又包括化学、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是一种最直接、也是反映环境综合质量的方法。

5______是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012年研]

【答案】环境优先污染物查看答案

【解析】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6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______,对人体健康______。[河北大学2013年研]

【答案】积累;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查看答案

【解析】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三、判断题

1工业废水应在企业车间的排放口采样。()[河北大学2018年研] 【答案】错误查看答案

【解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适用于排放污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

2GB 3838—2002与GB 3838—1998在执行上具有同等的效力。()[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研]

【答案】错误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技术、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标准通常几年修订一次。但每个标准的标准号通常是小变的,仅改变发布年份,新标准自然代替老标准。例如,GB 3838—2002代替GB 3838—1998。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多配套测定方法标准,便于执行。

3某一地表水体适用于水产养殖及鱼虾的产卵场,其水质应该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要求。()[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研]

【答案】错误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第3条规定,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①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②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③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④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⑤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执行时应首先考虑国家标准。()[扬州大学2014年研]

【答案】错误查看答案

【解析】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通常增加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或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所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四、名词解释

1总悬浮颗粒物[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研]

答: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0μm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总悬浮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物质,如:风扬起的灰尘、燃烧和工业烟尘。二次颗粒物是通过某些大气化学过程所产生的微粒,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2环境标准[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

答:环境标准是指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而依据环境、法规和政策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环境标准是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3环境优先污染物[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研]

答: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4基准[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

答: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只要不超出这些浓度值(阈值)才有可能使人们对环境的某种要求得到满足,生物才能保持某种程度的存活率、不致病率或正常生长繁衍。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标准的依据,但是并不具有法律效力。5优先监测[燕山大学2014、2011年研]

答:优先监测是指对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是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这一筛选

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而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6环境监测[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所有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的管理和经济法规。

五、简答题

1简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元素的原理。[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研] 答:将含待测元素的样品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故只要测得吸光度,就可以求出样品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

2环境优先污染物就是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它们一般具有哪些特点?[扬州大学2018年研]

答: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环境优先污染物具有如下特点: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具有潜在危险大、频率高残留多、监测方法成熟的特点,其中潜在危险大,包括难以降解,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

3简述环境监测与环境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1)环境监测与环境化学分析的联系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或能量)因子,如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的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其中化学监测中的实验室分析操作技术,需要运用到环境化学分析相关的知识。

(2)环境监测与环境化学分析的区别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化学分析是关于研究环境污染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4简述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研]

答: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其体系构成:

(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留有一定安全余量,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②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采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一般也称为污染物控制标准。

③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包括对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实验方法、检验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④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研制标准物质,形成标准样品。

⑤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性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量纲、单位,以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称为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制定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是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不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通常增加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或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

①行业排放标准

是针对特定行业生产工艺,产污、排污状况和污染控制技术评估、污染控制成本分析,并参考国外排放法规和典型污染源达标案例等综合情况后制定的污染排放控制标准。

②综合排放标准

适用于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所有领域。

5什么是环境监测,简述其特点?[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研]

答:(1)环境监测的概念和内容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内容包括由对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从确定环境实时质量到预测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就其对象、手段、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污染组分的复杂性等,其特点可归纳为:

①综合性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须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

②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样本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

③追溯性

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目的的确定、监测计划的制订、采样、样品运送和保存、实验室测定到数据处理等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联系的系统,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

6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近代环境监测有哪些要求?[西南科技大学2010年研]

答: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扩散性、活性或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和自然性的特点,所以环境监测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对象和手段的多样性,组分和变化的复杂性,因此近代环境监测的要求归纳起来如下:

(1)要建立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一般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优先,有可靠分析方法,并保证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2)要求尽量对环境样品实现快速测定,尽量现场检测,要求有较好的仪器设备或在线监测设备。

(3)给仪器分析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大。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要求环境分析检测满足连续性、追踪性的要求。

7环境污染有何特点?环境监测时应注意什么?[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

答:(1)环境污染的特点为:

①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点的污染浓度可相差数十倍。

②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物性质有关,因此,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

③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

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界限。所以,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

④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所组成的复杂体系,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⑤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问题有关。

(2)环境监测需要注意的问题

包括:

①要建立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一般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优先,有可靠分析方法,并保证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②要求尽量对环境样品实现快速测定,尽量现场检测,要求有较好的仪器设备或在线监测设备。

③给仪器分析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④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大。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所以要求环境分析检测满足连续性、追踪性的要求。

8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扬州大学2015年研]

答: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的原因如下:

(1)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环境基本状况、经济基础、产业分布、主要污染因子差异较大,有时一项标准很难覆盖和适应全国。

(2)制定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是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3)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等不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通常增加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或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4)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9环境监测中测定底质意义是什么?采样后如何进行样品的制备?分解样品常用的方法有哪些?[中国矿业大学(徐州)2010年研]

答:(1)环境监测中测定底质的意义

底质是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一般不包括工厂废水沉积物及废水处理厂污泥。通过底质监测,可以了解水体污染现状,追溯水环境的污染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影响,并为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害提供依据。

(2)底质样品的制备

制备过程为:

①脱水

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除去,不可直接在日光下暴晒或高温烘干。

②筛分

将脱水后的底质样品平铺于硬质白纸板上,用玻璃棒等压散(勿破坏自然粒径)。剔除砾石及动、植物残体等杂物,使其通过20目筛。筛下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用玛瑙研钵(或玛瑙碎样机)研磨至全部通过80~200目筛,装入棕色广口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3)底质样品的分解方法

底质样品的分解或浸取方法随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的不同而异,常用的分解或浸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或王水-氢氟酸-高氯酸)分解法

该方法也称全量分解法,其分解过程是称取一定量样品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硝酸(或王水)在低温电热板上加热分解有机质;取下稍冷,加适量氢氟酸煮沸;再取下冷却,加人适量高氯酸,继续加热并蒸发至近干。

②硝酸分解法

该方法能溶解出由于水解和悬浮物吸附而沉淀的大部分重金属,适用于了解底质受污染的状况。其分解过程是称取一定量样品于50mL硼硅材质的玻璃管中,加几粒沸石和适量浓硝酸,缓慢加热至沸腾并回流15min,取下冷却、定容,静置过夜,取上清液分析测定。

③水浸取法

称取适量样品,置于磨口锥形瓶中,加水,密封,放在振荡器上振荡4h,静置过夜,用滤纸过滤,滤液供分析测定。该方法适用于了解底质中重金属向水体释放情况的样品的分解。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分级和作用。[山东科技大学2015年研]

答:(1)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级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级所依据的是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可以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2)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

①按用途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适用。一般根据标准用途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等。依据用途进行分类时,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所包括含的内容相差很大。国家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因其指导性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一般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而地方环境标准仅包含了由其自身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②按适用范围分类

依照环境标准被实施的地域广度进行分类,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例如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制定实施的环境标准,因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而将其归为国家标准。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的环境标准因其实施范围仅限于本级行政区划内,而对其他地方的行政相对人并无约束力,将其称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较为特殊,因其并无明显的行政区划的限制,所以可在多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内适用。行业标准的应用建立在对相同或者相似行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控制上,从而形成抽象意义上的“适用范围”,将其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做并列的分类。

③按污染介质和被污染对象分类

此类划分方法是张梓太教授在由其主编的教材中提及的,然而张教授仅是采用列举方式指出了当前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依照介质或者被污染对象的种类不同而出现的环境标准,例如大气控制标准、水控制标准、噪声控制标准等。但是事物的发展不断变化和更新,污染物在不断翻新和变化。但是,此种列举式方式的缺陷明显。如果未来出现新的污染介质,界定此种新的污染介质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环境标准便会出现困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