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报告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报告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报告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报告

当前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

提要:当今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越来越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而税收作为一种调整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对于政府来说,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除了税收,还有公共支出和公共管制,罗伯特·J·兰普曼(Lanpman, Robert J.)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所作的词条“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中认为:“税收制度对于富人向穷人的收入再分配只起轻微的作用,而政府开支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则要明显得多。”①根据罗伯特的观点,税收在“劫富”方面有效,但在“济贫”方面却效用不大。税收调节收入的机制有本身的作用条件,还有涉及到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平衡问题,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税收作为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税收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税收政策

引言: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这个大前提下,个人由于所掌握的生产要素和信息的不同及市场供求的变化,会导致人们在收入和财产分配中出现差异,而这种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了日益扩大的趋势,如果长期存在这种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的严重不均,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一问题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换句话说,市场无法实现社会公平。这就需要国家对国民收入的进行再分配来宏观调控这种显失公平的状况。国家利用税收,通过对税种、税基和税率的选择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因而,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理所应当地承担起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任。

一、税收调节机制理论

(一)税收调节的内涵和作用条件

税收调节机制是指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对个人收入的形成、分配、财富积累与转让等实施全面调节的制度。税收调节科划分为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属于直接调节的税种是所得税与财产税,属于间接调节的是商品税。②比如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中,就是对高收入者多征税,保护低收入者,不收或者少收税,这样从收入的源头入手,自然缩小了收入的差距。还有其他一些税种,都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只是在收入的不同过程缩小差距,比如房产税、车船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在商品税中,对某些特殊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课税,比如

对奢侈品征税高额消费税。

虽然税收对收入差距具有调节作用,但这种作用需要符合条件的环境。首先,税收政策实施会产生预期效果必须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大环境下。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收入完全按照国家计划,根本不需要税收调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个人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这时税收才承担了调节的作用。如果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就会存在大量不合法收入,税收对此难以进行调节,更不用说是否有作用。另外,做到更容易监控高收入者必须使个人收入货币化和经济活动信用化,这都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二是需要健全税种、实施符合经济发展的起征点和实行比较适度的超额累进税率。要想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就应该建立上述条件,否则税收很难起到有效作用,甚至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

(二)税收调节收入的可行性

1.在个人收入的形成环节。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使高收入者多交税低收入者少交税,调节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的形成环节是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环节,因为这是源头环节,在收入合法且货币化的情况下最容易税务机关监控和征收,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前阶段中,可支配收入是个人财富积累的主要来源。所以征收个人所得税是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

2.在个人收入的分配环节,通过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消费税,除个人所得税外起补充调节的作用。个人收入由于消费行为的实施进行了再次的分配,对高收入群体的高消费行为进行额度较高的征税,就间接减少了高收入阶层的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同时还能引导高收入群体把收入从消费转向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3.在个人财富的累积环节,征收财产税。财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纳税能力的强弱。财产多的人多纳税,财产少的人少纳或者不纳税,以及针对不同的财产累计级别设定不同的财产税税率,更大程度地调节差距。

4.在个人财产的转让环节,征收遗产和赠与税。遗产税就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在国外优势也称“死亡税”。③赠与税以赠送的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赠与人或受赠人课征的税。课以上述两种税,可以削弱财富在高收入者手中代代转移,在再分配环节显示公平。

(三)税收调节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首先,要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就应该保证税收公平。它是指国家征税时,应使纳税人负担的税收与其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其中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其次,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也应该坚持效率原则,它要求征税所带来的超额负担最小和额

外收益最大。②但是公平和效率问题在实际中是无法做到完全兼顾的,二者是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公平要求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达到税后收入趋于平等,这就有一个让多收入者少赚取收入的驱动,结果不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公平却是实现效率的基础,如果税收不能做到公平的话,就会使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造成混乱的经济环境,进而反过来影响效率。所以,必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税收调节的作用。

二、简要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从1978年改革至今,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截止到2007年,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全年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但收入差距也日益拉大,2003年我国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0.46,已经超过了“警戒线”,2005年非官方统计的基尼系数已到达了0.496,说明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表1)。

第二,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大。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的XX省达到8840元,而最后的XX省仅为4010元;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的XX 达到18645元,而最后的XX省仅为8057元。④

第三,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大(表2)三个方面。

1997—2006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收入及差距

表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

表2 2004-2005行业工资差距情况表单位: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过大,如果任凭其发展就会出现所谓的“马太效应”,即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状况,导致两极分化,这样社会变得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三、当前我国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

(一)调节收入的税收政策现状

第一,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增强。自《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实施以来,特别是1994年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以来的10多年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高速增长。据国家税

务总局统计,1994—200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年平均增长48%,是同一时期增长最快的税种。1980年个人所得税仅征16万元,2001年收入增至996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2003年个人所得税达到1417.2亿元,200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更增加到1737.1亿元(表3)。个人所得税的快速增长表明,个人所得税为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做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为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表3 1994-2004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

及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二,在流转税方面的消费税起到了调节作用。特别是对非生活必须品中一些高档、奢侈的消费品,在《消费税暂行条例中》中,烟、酒、化妆品、贵重首饰等都属于消费税的征收X围。这类产品属于高收入者多消费的部分,对其征税,符合高收入高负税的原则,充分调节了收入差距。

第三,其他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政策

比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牌照税等,还有对公益性的捐赠给予扣除的优惠,这些都在不同的方面利于收入差距的调节。

(二)我国目前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税收调节的成果,初步显示出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但是,现如今收入差距依然很大,说明我国税收的这种功能还很微弱。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第一,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强度不足。

我国的税制结构仍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直接税比重相对较小。从2003年《税务研究》上的数据显示,2002年、2003年、2004年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税收总额与水胡搜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85%、56.26%和58.35%。这些数据清楚滴表明,我国的税制结构仍是以间接税为主体,所得税等直接税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与发达国家直接税超过60%有较大差距。②

第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有关税种还很不健全。

我国目前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是个人所得税,而现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的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障税都还没建立,还有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和财产税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负担过重且不适应收入形式的变化。

据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管理司统计数据,200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80%来源于工薪阶层,占人口8.7%;个人储蓄占储蓄总额60%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到纳税总额的10%,这一结果显示,高收入者个人成为少纳税的对象。

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往往缓慢与收入形势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滞后性,这一现象的后果更加重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四、完善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的设想

第一、加强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力度。

我国财政收入中存在着许多非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最终承担在居民个人的身上就是各种收费,这些收费的对象同时也是税收的对象,而费没有像税一样的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一些多且乱的收费往往还会拉大收入差距,削弱税收的调节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力度,必须严格确定收费的规X性和合法性。

第二、健全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的税制结构。

一个国家到底以直接税为主体,还是以间接税为主体,要从该国的生产力水平、宏观经济形势出发。对于我国来说,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逐步增强,但是调节收入差距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像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同时完善财产

税与消费税。

第二,完善和规X个人所得税。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缴扣方法和纳税单位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笔者着强调重在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调整在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地位。针对我国的情况,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对收入形势变化的敏感度,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同时通过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扩大税基来加强对高收入者收入的调节。

结束语: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应该看到,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也不是万能的,从根本上讲,居民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其原因是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税收只能起到事后调节的作用,它并不能重新改变收入分配的格局。问题的关键是要完善和规X初次分配。所以,我们在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时,也要客观地分析税收调节的不足,结合其他方法和手段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经济科学1996年版。

②XXX:《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经济科学2006年版。

③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第5版。

④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2006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