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风文明建设方案

乡风文明建设方案

乡风文明建设方案
乡风文明建设方案

乡风文明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旗委、政府关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精神,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水平,我苏木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下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按照旗委、政府提出工作要求,落实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以文化培育人、以典型引导人,建设村规民约、特色文化、生活方式,突出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化下乡,文明创建。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领导

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2015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即党委书记担任本单位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主管领导带头抓,由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负责乡风文明建设的日常工作;专职人员具体抓,组织委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落实,村级要设立机构设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二)加强投入

设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专项经费,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强力推进环境整治,重点治理脏乱差现象。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推动创建工作和环卫体系。重点是治理“八乱”现象,即建筑的乱搭乱建、杂物的乱堆乱放、垃圾的乱倒乱扔、污水的乱排乱泼。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

(四)培育文明道德理念,树立移风易俗养成。以创建农村精神文明村镇、文明户为抓手,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大手拉小手等活动。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破除赌博、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发挥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用群众认可的方式、体现群众的意愿、制定群众共同维护和遵守的村规民约,有效维护公序良俗、公共道德和农村社会秩序。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稳步推进,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场所齐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乡风文明建设,是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精神载体,是落实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

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把乡风文明建设与村庄布点规划、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一同部署、一样投入、一起检查、一并验收。

2.突出重点,典型引路。坚持创新举措、讲求实效、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克服形式主义,培树文明村镇和文明户等先进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扩大。通过典型的引领,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3.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切实加大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对环境卫生整治、特色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提升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4.加强督查,考核激励。建立健全工作督查制度,使工作目标责任化、具体化,把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公共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文明村镇考核内容,同时,采取会议调度、现场督查、编发通报等方式,强力促进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5.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大力宣传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要求,大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方法、步骤,大力宣传新人物、新典型、新风尚,在广大农村营造一种“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浓厚氛围。

四、2018年工作计划

1、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要求,继续对乌申一合嘎查和好力保嘎查进行基础性实施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东王集镇委员会 根据县委宣传部的部署安排,近期我们东王集镇组织有关人员就乡风文明建设有关方面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动力。我县作为苏北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因此,当前,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工作一。 近十几年来,我们东王集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强化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公民道德素养普遍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乡(镇)、村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育人“德”为先,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实施“好人工程”行

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初步确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求发展已成为我县当前农村社会主流。我们东王集镇近几年来能够创新创优这方面工作,并取得显着成效。韩圩村早些年首创的“一碑四谱”公民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模式入选中宣部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十佳典型案例”、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百家优秀经验;该村近年又创立的“中华美德教育展览馆”和“三史”教育展览馆,对提高镇村两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合兴村的“三史一观”教育有效改善了乡风民风,被中宣部确定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研究课题,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元邦、伊东等村开展的未成年“八礼四仪”“三字经”教育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金点子方案等。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借助近几年省、市星级文体馆、站创建等,市、县领导联系和部门结对帮扶的机遇,东王集镇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全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镇21个行政村已有80%的村安装健身路径、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各类体育设施、晚间全民健身点发展到近70多个;60%以上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省、市两级建设标准;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村级全覆盖;每年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竞技、卫生、法律等各种活动达到数百场次。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树立良好乡风民风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文明办《关于报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的通知》要求,我乡积极组织力量,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对本辖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对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面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1、美化和标语广告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乡风文明为 着力点,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以建设文化广场为重点,完成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配套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全乡总计投资XXX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7652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XXX个,安装健身器材130余件,均已投入使用。同时,通过建设文化墙,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针政策、传统民俗文化、文明新风尚等内容,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新鲜的时代感带入农村,使文化墙寓教于乐,让墙体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新农民的一个阵地和窗口。除此之外,在全乡范围内对广告标牌、标语进行彻底清除,对全乡各村临街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净化村容,全乡共绘制文化墙1112平方米,粉刷墙面94730平方米,有效的整治了沿街商业广 告和标语,净化了人居生活环境。 2、村民中心建设。我乡从每个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各 村两委办公场所进行整合,高标准建设村民中心,夯实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健全规章制度,配置较为完善的活动室,使村民中心成为

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纠纷调解、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村民中心便民服务项目“全覆盖”,并筹划对村民中心标牌进行统一制作安装。 3、乡规民约建设。乡规民约建设是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我乡充分发动村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全乡XXX 个村均成立村民代表会、红白理事会等,讨论撰写文明节俭婚丧事宜承诺书,并成立民调会充分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 4、农村志愿者组织建设。我乡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作用,按照各村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帮扶志愿者等志愿组织,实现了包片、包村、包户,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户,广泛开展了志愿服务,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因病、因残、因祸导致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重点。并利用义务巡逻队建立巡逻微信群,实现群防群治的同时,加强应急处置,弘扬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村风。 5、家风家训建设。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宣传教育,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全乡开展寻找任丘好人活动,征集文明事迹,弘扬文明新风。 6、《功德榜》、《功德录》建设。在乡机关和有条件的村设立了功德榜、功德录,大力宣传善行义举,纪录好人功德,弘扬核心价值,让好人好事得到弘扬,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提升我乡村民整体文明素质。

以乡风文明为基石,树立新时代农村新风尚--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

以乡风文明为基石,树立新时代农村新风尚--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农村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培育,提升农民职业荣誉感,增强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深化乡村公民道德建设,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引导群众爱国爱党、向上向善、邻里守望、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广泛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将“农民梦”“农村梦”深深融入、根植于中国梦。 一、挖掘传承乡土优秀文化,弘扬新时代文明乡风 要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加强对农耕文明、传统村落内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遵循农村的多样性,因村制宜、各美其美,对重点村、古村落,突出特色化、精细化、品位化,使历史文化村落更具古貌、古韵。积极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村镇,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打造一批文化价值突出、地域特色浓郁的传统村庄院落。建设一批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和文化体验式博物馆。 要把乡村文化“传”出去。将民间文化特色、内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展览展示室等,支持特色文化街区、美食文化广场建设。结合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功能提升,支持各村建设民间展藏室、非遗传习室、农

民书画室、村史馆等。 要将乡村文化“用”起来。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研发、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嫁接联姻等办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面向市场的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依托考古遗址、特色城镇、传统村落等,扶持建设“乡村舞台”“文化集市”“农家乐”等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点,支持乡镇、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展示展演、民俗体验等产业,让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 要将乡村文化“保”下去。申报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公布命名一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以及传承基地。加大对非遗保护基地、代表性传承人的资助和保护力度。实施非遗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记录、非遗人群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重点项目,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展现新时代农村新面貌 要补上农民公共文化大“营养”。以农村基层和群众为重点,持续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戏曲进乡村、特色广场文化演出、农民歌手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实施“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宁夏行、“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和“传递书香·见证成长”等主题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要搭起农村公共文化亮“舞台”。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一系列惠民文化工程的建设,补齐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全达标。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开展乡镇影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较明显的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围绕“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利用各镇综合文化站、基层“道德讲堂”、文化墙、宣传栏等载体,面向农村群众宣讲阐释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贴一批农民看得懂、接地气的公益广告和图说核心价值观的画报,开展60多场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更具体化、形象化、系统化。 围绕村镇文明创建,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广泛开展培育、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建设,长效抓志愿服务工作,弘扬文明风尚。深入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五个一”道德模范系列宣传,传递好人好报、德行善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围绕文化阵地建设,满足农村文化生活需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文化站等场所和设施实现共享利用。注重培育文化特色村,开展“濡水情”民俗文化系列展演,乡村人气得到集聚,文化底蕴得到彰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0年)》,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在乡风民风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良风气和不良习俗,努力打造文明幸福的新农村。重点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进环境卫生洁美工作。开展环境卫生洁美行动,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共同维护家园洁净、美丽。一是持续开展家园环境整治;二是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三是提升村庄洁美程度,实现村庄“细节美”。 二、加强婚丧礼俗整治工作。针对农村婚丧礼俗活动中存在的大操大办、封建迷信以及扰民现象,大力开展婚丧礼俗整治行动,破除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一是杜绝婚丧大操大办现象;二是倡导理性人情消费;三是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四是推行生态殡葬改革。 三、注重家风家训工作。积极推进家风家训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在全社会推动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共识,以好家风好家训促进好乡风好民风。一是征集提炼家风家训;二是宣传展示家风家训;三是传承弘扬家风家训。 四、加强乡村文明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升自我、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系列基层文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措施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措施 文明社会是我们正在建设的,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做好此工作。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措施,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今年以来,***乡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营造浓厚氛围,提供有力思想舆论保障和精神文化力量。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各村相继组织召开移风易俗动员大会,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摒弃陋习,净化思想认识。利用横幅、广播村村响、电子显示屏、宣传单页等方式广泛宣传,使“移风易俗”思想精神宣传到村、到户、到人。 二是规范管理制度。各村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对“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争当贫困户”都有相应的惩处条款,制约陋习发生。同时成立村红白喜事理事会10个,把村“两委”成员纳为理事会成员,并制定了详细的理事会工作制度。 三是定期开展抽查。利用振风超市每月评比活动契机,每月抽查5户贫困户和10户非贫困户室内外卫生,包括村组整体卫生,并把抽查情况进行通报,积极引导村民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通过走访对群众反映出来的“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争当贫困户”现象一律进行核查,情况属实则对违规户进行罚款与教育。 四是设立乡风文明“红黑榜”。部分村创造性地在公告栏上设立乡风文明“红黑榜”,主要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

德等方面,通过村民民主评议,将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等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在红榜上进行张榜宣传,发挥先进典范示范引领作用;把各种生活陋习、违法违规和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行为在黑榜上进行曝光,以舆论压力促进乡风文明培养和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关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通过走访座谈、分析研究、全面思考,对当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就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作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问题;措施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农业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本质要求,也是维护全党工作大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分析研究、全面思考,对当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一些群众还存在封建落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因此加强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1 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乡风文明”建设主要也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它既有物质文明层面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又有精神文明层面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还有政治文明层面的“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 2 乡风文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 由于缺乏有力的组织和有效的机制,农村文化活动无法实施起来。在农村农村普遍存在着缺乏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设备不齐全的现在,因此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乡镇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有些农民自发组织的业余文艺演出队得不到经费保障,更缺乏科学筹划和专业指导。 2.2 农民缺少业余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 虽然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得不到保证,农村文化生活整体上“投入少、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显得单调而贫乏。 2.3 农村社会风气缺乏强有力的正确引导 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有“恨人富,愿人穷”现象。特别是部分青年农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思想、守法经营的美德比上一辈有所弱化。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少数地方存在“读书无用”的观念。 3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及时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

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1.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 乡风即乡村社会风尚或乡村社会风气,主要反映农村和农民的精神风貌。乡风是特定乡村内人们的观念、爱好、礼节、风俗、习惯、传统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乡风有进步和落后、文明和野蛮之分。乡风的形成发展取决于该乡村社区的历史传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教化等因素,它一旦形成,就会对该社区内人们的全部行为产生直接影响。透视乡风,人们往往可以感知当地百姓的思想修养、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乡风往往与民俗紧密相连。乡风总是在传承与培育中兴起,在克服与保留中形成。改革开放以来,乡风总体上是健康、文明、和谐、有序、向上的。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意识渐浓,参与市场经济建设蔚然成风;民主法制观念加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蔚然成风;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增长,参与文体活动蔚然成风。这种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好风气,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新的文明乡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和环境的原因,中国传统农村文化在农民身上的心理积淀非常厚重,一些落后的乡风民俗、陈规陋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农村仍有较大市场,比如有的农村盛行“赌博打牌、封建迷信、大操大办”之风,有的农村出现“不信科学信巫神,不盖学堂盖庙堂,不办文化修祖坟”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新时期广大农村居民应该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尽快接受和吸收新的、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农民从利益阶层可以分为农民、农工、农商、农民企业主。这些分化为不同的从业群体和利益阶层的农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均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主体和调控对象。从客体看,文明乡风是一种有别于城市文化,也有别于以往农村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是一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目标相适应具有先进品格的村庄文化,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成就的外在体现,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从内容看,相对于一般的乡风村俗,乡风文明有它明确的规定性,包括整体的道德理念、良好的精神面貌、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生活风尚等方面。 2.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没有城市文明,就更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汇报 合川区委宣传部 2018年4月2日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区委宣传部牵头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行动,承担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区委宣传部成立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课题组,抽调了3名同志具体承担调研任务,组织召开了3次调研工作会议,本着找准问题、厘清原因、精准施策的原则,讨论制定了调研提纲。先后去到太和镇晒经村、渭沱镇白湾村、古楼镇摇金村和南津街街道白鹿山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了村委班子座谈会、村民院坝会、宣传委员座谈会和部分文化管理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共5次,个别访谈21人次。调研组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用、乡村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村民的需求、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乡村民俗文化宗族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移风易俗与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乡村文化能人与文化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16个问题进行调研,着力找准乡村文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乡村文化设施配置滞后,“建、管、用”体系不完善。一是现有文化阵地被挤占挪用严重,有的选址不当,作用发挥较差。个别镇文化站被社会服务中心占用;有的镇文化站挂有标识牌及活动室标识,但房间被挪作他用;有的文化站位置远离群众居住集中区,有的建在政府大楼内,开放效果不佳,利用率较差。二是大量文化阵地闲置,设施设备缺乏。很多村图书阅览室书籍种类不齐、数量不够,村民喜欢的时政类、农技类图书更新较慢。电子阅览室电脑被机关干部挪用,有电脑但未联网等。特别是村农家书屋,缺少专门人员指导阅读,作用发挥较差。三是村民需要的文化体育设施偏少。村民希望能在人口较密集的院落安装简易文体健身设施。 (二)村民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喜欢的“广播”通响率太低。由于农村普遍为留守老人、妇女或儿童,加上农村人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一般业余时间都只是在家看电视。加上居住分散,乡村电影放映不再受欢迎,有时一场电影只有十来人观看。但在访谈中了解到,喜欢听广播的村民占到留守村民的87%以上。而我区“村村响”普遍存在“故障高、成本高、维护难”等突出问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区“村村响”能运行喇叭只有2101组(2010年建设系统配备镇街前端喇叭30个,终端喇叭3567组),通响率下降到55%左右,其中狮滩镇、渭沱镇通响率为0,土场、大石、盐井、官渡等4个镇

乡风文明建设方案

营造文明环境建设文明新村 ――强湾移民新村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强湾移民新村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村民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强湾移民新村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树立乡风文明、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提高了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

益的关系,激励广大群众爱家乡、爱集体,为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二、常抓公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强湾移民新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积极采取秦腔折子戏演出、张贴标语、广播等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我们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并发放到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同时,强湾移民新村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强湾移民新村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村领导班子成员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四

新农村建设与乡风文明

摘要: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从机制、载体、建设阵地等多方面建设乡风文明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意义、存在问题、建设方法 正文: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术机构到媒体,从政府到农民,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术研究也达到高峰。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乡风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密切相关,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指农村社区的物质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整洁是指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建设。几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乡风文明建设成为构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精神支撑。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 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从长远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长期受到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对此,我们务必正视现实,在农村广泛进行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乡 风文明建设,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保证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农村改革深得人心,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乡风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的,因此,我们更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产生的利益矛盾,切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落实“六个一”活动促乡风文明建设活动方案

落实“六个一”活动促乡风文明建设活动方 案 民族团结教育月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活动方案 根据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文明委字[XX]6号文件,为了贯彻落实党发[XX]24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和地区的第5个扶贫周活动,唱响“三爱”、“和谐发展”这个主题,经地区发委研究决定成立开展城乡共建“六个一”活动组织机构,组织落实“六个一”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一、组织机构 成立地区发委开展城乡共建“六个一”活动领导小组,具体人员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地党发[XX]24号文件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主题,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文体活动为载体,扎扎实实开展城乡共建“六个一”活动,为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六个一”活动内容 (一)与对口扶贫村开展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共建活动,具体是:组织委部分党员和干部深入扶贫点与村党员、农民群众进行“三爱”教育;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富民措施;结合地区“五五普法”工作向广大农民宣传各级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制定精神文明工作规划和今年工作计划;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制定生产发展计划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措施、方案。 (二)到对口扶贫村小学开展1+1捐资助学活动。具体是动员全委干部职工向其浪村小学贫困生进行1+1的捐资活动,由委办到村小学进行贫困生调查摸底,确定需要资助的学生人数和基本情况,然后由委发委的每位领导和干部确定资肋对象,进行捐资助学,建立助学关系,扶持其完成学业,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 (三)给其浪村捐送一批图书或音像资料。购买一批种植红枣、核桃、蔬菜及农用技术图书或音像资料捐送给其浪村帮助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由行办到贫困村进行调查,确定所需图书的分类数量。 (四)与其浪村开展一次集中环境清洁工作。发改委团支部和其浪村团支部联合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和在校学生,在其浪村进行全系统的环境清洁工作,包括道路、医院

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宣传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民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内容缺乏、形式单调、覆盖面窄、资料有限,有些固有的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已经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资金投入问题。各乡镇村由于资金紧张,对这方面的的资金投入就越发减少,造成了开展教育活动时没有必要的资金作为保障,使活动难以开展。=、组织领导问题。还存在有些农村领导干部尤其是村级领导对乡风民风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思想上缺乏重视,认识上缺乏远见,不重视、不作为,是制约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活动阵地问题。相当一部分村镇没有一个固定的或完善的村民业余文化活动阵地,导致活动无法开展,也就谈不上对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建设问题。一些乡镇、村在乡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奖励处罚制度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在乡风建设上难以形成规范性的制度性约束,制约了乡风建设的发展。对策:=、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俗话说,领导抓什么就成什么。领导重视不重视、抓不抓,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成效。为此,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一整套的领导组织体系,才能保证乡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卓有成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乡风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对此,各级财政和村屯必须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保证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强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各乡镇、村开展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二是存在着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起相关的教育和活动的组织开展。=、切实加强针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各方面素质,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加以认真的对待。并把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考核乡镇班子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精品文档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我市农村广大,怎样把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摆上位置,切合实际抓关键,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四项主要内容相合拍,相融入,充分发挥其“灵魂工程”的引领作用,是我们在理论上要思考、实践中要解答的时代课题。 一、注重把握现状,掌握民风民情,切实做到有的放矢推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侧重的是乡风,落脚在文明。如何结合我市实际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首要的就是要注重把握现状,掌握民风民情,这样才能明确思路,切实推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全市广大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总体上呈现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趋势。 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明显增强,求变、思富、创业成为时尚的主流。戴南、张郭两镇“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的百姓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的领头羊,成为苏中的一面旗帜。在其带动下,全市大批农民闯市场、创大业,创业热潮叠起。目前,民营经济

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农民创业成为骨干力量,全市农村劳动力已向非农产业转移达四分之三都是最好的说明。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增强,先锋典型引领的影响日益突出。爱民支书沈正彬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一心为民、爱家乡、爱集体、爱事业的先进事迹,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也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推崇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意识增强,社会主义的诚信、和睦、互助等文明新风进一步形成。广泛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和文明家庭。去年底,张郭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戴南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昭阳镇沙甸村、沙沟镇水金村等10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这些先进典型在全市面上 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丰富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增强,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新的提高。昭阳镇、垛田镇、临城镇组织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街头文化、广场文化,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周庄镇文化站立足自身优势,适应市场特点,走出了“以文养文”、“以副养文”发展群众文化的新路。 关心村务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意识增强,管理民主、互谅互解形成新的氛围。围绕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基层民主议事活

新编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_---乡集镇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_***乡集镇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乡集镇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XX年6月一、集镇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据全乡村镇规划,集镇区规划范围四至界限为:西至金泉村六组居民点,东到金泉村一组居民点,南到金泉村五组居民点,北至公路排碱沟,集镇规划控制用地89.3公顷,其中规划用地为45公顷,其余用地为乡镇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设施用地。目前初步形成“一带、二轴、二区”的集镇布局结构。 一带:是指集镇外围种植的经济林田园风光带。 二轴:是指贯穿东西向道路的集镇发展轴和贯穿南北向道路的文化、商业发展轴。 二区:是指以集镇区为核心的行政、办公、居住区与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的商业区。 目前建成区内主要建成有集商贸、休闲、娱乐、健身、集会为一体的东乡文化活动广场9970平方米(主要配套设施有太阳能路灯20盏,假山1座,旗坛1座,篮球场2个,健身器材12套,垃圾箱8个;柳树、刺梅、胡杨等风景树350余棵。);文化广场南侧建成有楼聚式三层小康住宅楼一栋,总建筑面积2976.9平方米;广场东西两侧建成有“上宅下店”楼聚式新居90套;乡中心小学、卫生院、供电所、水管所、信用社、汽车站、邮政所、派出所、幼儿园、集中供热公司等为农服务网点初步形成;坐落农技服务中心、移动通讯网点及各类商业门点近200余个。同时集镇3.6公里主干道的铺油罩面,3000平方米人行道硬化,1.2公里排污主管线、3.1公里供暖主管线、

32公里自来水供水主管线架设相继完成(但分支管线入户率低)。 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集镇各项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但总体来看,我乡集镇建设与其他乡镇相比还比较落后,集镇整体面貌不统一,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没有实质性转变,集镇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集镇规模小,难以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集镇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目前乡集镇常驻人口在800人以下,因此很难产生聚集效应。 2、集镇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商业铺面业主门前“三包”责任的落实不到位。二是对住户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法律意识淡薄。 3、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在:(1)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商贸区混杂,镇容镇貌改观不大。(2)开发建设方式落后,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3)缺乏一支过硬的集镇“物业管理”队伍。集镇管理人员不足、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4)由于集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集镇在人才、项目引进,产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集镇功能的提高。 4、集镇建设初期修建的部分商业门店建设质量低,大部分已经成为危旧房,但业主经济收入低无力改造,极大地影响集镇面貌。 5、乱搭乱建现象时有发生。乱搭乱建不仅违反了《城乡规划法》,还存在安全隐患、侵占他人权益、扰乱城市风貌等危害性,因此依法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城乡贫富悬殊是我国当前一大待决难题,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因此,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我国到本世纪末要进入小康社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只顾物质的丰富而不顾精神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房的前进步伐。 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从长远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镇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镇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镇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人口占80%,农村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农村文化的涵盖面广,意义重大,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深化农村改革,构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现,当前我镇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xxxx县文广局关于“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的要求,为了解本镇文化建设情况,xxxx文化站组织有关人员就镇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基层单位情况汇报,走访了部分人员。通过调研,我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镇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xxxx镇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注重组织领导,乡镇文化建设大环境逐渐改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理念转变更新,关

注程度有所增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行政管理的力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镇级都有班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有专职文化站长和专职文化专干,村级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镇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二)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镇文化阵地仍有基础。201X年开始,县图书馆给我镇9个村(社区)和文化站提供了图书和书架。为此,全镇现有文体活动室有10个,图书室10个,文化广场地、室外舞台、室内外健身器材等设施比较齐全,群众活动经常。 (三)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蹈,有的爱腰鼓、有的爱军鼓等,在镇主办的各类文艺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广场舞被受群众喜爱。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增强,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镇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健身器材,缺少器乐、音响设施;除新上的图书室外,原有多是陈年旧书,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只是摆放了一台计算机而已,形同虚设。 (二)群众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活动匮乏。主要原因是文化支出不够,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投入资金搞文化基

乡风文明行动实施意见

关于广泛组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 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安排部署,加快提升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县文明委决定,在全县广泛组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部署,着重围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生活方式、乡村道德、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个方面,以文明镇村(社区)、文明户、文明集市、文明街巷和好婆婆、好媳妇等群众性文明和谐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二、工作目标 自2011年起到2015年底,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农村环境

面貌更加优美、村风民俗更加文明、道德素质更加提高、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广大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县级以上文明村逐年增加,到2012年底,全县50%以上的村要达到县级文明村的标准;到2015年底,实现活动全覆盖,村村有新貌,70%以上的村庄达到县级文明村的标准。 三、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充分尊重农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合群众切身利益,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为农民多办好事实事,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应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四是坚持创新载体,加强引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保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旺盛生机和活力。 四、主要任务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三大建设”行动: (一)人居环境优化建设行动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村庄发展规划,加快农村道路、水利、环卫、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投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