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古诗两首_语文S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7古诗两首_语文S版

《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绝、径、踪、逢、蓑、吠、苍、孤、笠、翁、独、屋、钓、寒、芙、蓉”等字;会写“吠、芙、蓉、绝、径、踪、孤、笠、苍、逢、蓑、翁、独、钓、寒”等生字;掌握“万径、蓑笠、芙蓉”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导学生猜谜语。

1.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看不见?

2.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吗?(教师板书:雪)

3.板书并齐读课题。

4.质疑: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

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两首。(江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

绝 jué径 jìng 踪zōng 逢 féng

孤 gū蓑suō吠fèi 苍cāng

翁wēng 独dú屋wū钓 diào

寒hán 芙蓉fúlóng 笠lì

(2)我会写

吠芙蓉绝径

踪孤笠苍逢

蓑翁独钓寒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5. 教师范读,学生拿起课本动情地朗读课文,开展朗读“夺旗”活动。

(三)品读古诗,读中感悟

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这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

◆品读《江雪》感悟诗情

1.扫清了文字障碍,我们首先学生轻声地自由读全诗,然后老师出示停顿,指导朗读。(出示音频)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把!

教师反馈:这首诗的作者是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

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细读《江雪》分析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诗句中读到怎样的画面呢?

1.出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周围的群山。

(2)绝:绝技,不存在。

(3)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

(4)踪:脚印。

(5)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2.出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2)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3)寒江:寒冷江面上。

3.(出示:寒江钓雪图)根据词语解析,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含义: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飞鸟的踪影,条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有一条小船上坐着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独自一人冒着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

1.同学们,诗与画是相通的,下这幅画画了有哪些事物,你从这幅画感觉到什么?

《江雪》这首诗分别画了屋子、柴门、白雪等;从这福画中可以感觉到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的孤寂。

2.同学们,在这千山万径一片雪,飞鸟爵迹的凄凉背景下,有一个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地垂钓,你能体会到这位渔翁的心情吗?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道出了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凄凉。

从描写环境方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凄凉。

3.“孤”字道出了在这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渔翁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体现出了,他独自一人的寂寞。

4. “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

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从人物描写上表现了人物的孤独寂寞。

5.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首诗,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意境探究,总结作者精神

1.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动情朗读,感受诗中的意境。(坚定的信心)

学生反馈:渔翁没有被贫困打到,没有被寒冷征服。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然而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它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描写的呢?

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

因为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通过教师深情的描述和提供写作背景,加深了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了解。)

◆品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感悟诗情

首先学生轻声地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出示停顿,指导朗读。(出示音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 苍山/远,

天寒/ 白屋/贫。

柴门/ 闻/犬吠,

风雪/ 夜/归人。

1.刘长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此首古诗?

教师反馈:刘长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两次被皇帝发放到又贫穷又偏远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