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英文版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英文版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英文版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acroeconomics 英文版

初二英语教学大纲

学习教学大纲 学员: 总教学时间: 授课教师:教学大纲总述: ___________同学为初二学生,英语基础中等,考虑到该同学下学期为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经教研部教师商量之后故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份: 1、通过复习新概念一册的各知识点,理顺学生在中学课程当中已经学过的语法、语态等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形成对英语学习的一些良好习惯,同时巩固原先已经掌握的各知识点,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和提高打下良好的铺垫。(所花课时为10小时) 2、通过对新概念二册进行详细讲解,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以何同学目前的英语程度,相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使何同学能够顺利通过即将在一年后参加的中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新概念二册教材共有96课,但因为每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进度,本阶段暂定96小时) 一、复习阶段 使用教材:新概念一册 复习目的:让孩子基础打得更扎实,树立学习新二册的信心,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复习内容: 1、句型(疑问句、简单倒装句、祈使句、There be句型、) 2、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 时、过去完成时) 3、音标(48个国际音标) 4、语态(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分析) 5、从句(if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以上内容会根据何同学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讲解。以文章为主,让学生在短文中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二、新二册教学讲解部份 使用教材:《过目不忘新概念二上、下册》、新概念教程对新二的具体教学步骤: 1、词汇的讲解: 着重讲解词汇的发音、用法 2、看图说话: 让孩子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图片的大意,得出本课的主题

生理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学时】72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专业】护理专业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 【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 【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 【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 【各章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1、生理学的任务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 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类型: 必选课 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机体组成部分正常功能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研究机体多种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理论,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方向,为以后其它相关学科和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绪论 重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难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重点:1.掌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难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 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重点: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3.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第五章血液 重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难点:血液凝固、体内抗凝血作用、体外延缓或促进凝血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六章循环系统生理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一) 学分: 3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填写)如果有课内实验学时,在大纲后面接着编写一份(课内)实验大纲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中英语或预备级教程 适用专业:全校普通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大学外语教学部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课程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语音、语法、句法和结构等特征;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一些基本的人文、地理、习俗和经典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语言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五版

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七版) 说明: 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的教 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本专业生理课总学时105,其中理论课教学时数为90 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15 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章节。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内环境 稳态 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 熟悉要求: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 反射和反射弧

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液的组成 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 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 钠泵的生理意义; 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 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 1 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 阈电位的概念; 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 熟悉要求:

细胞膜的组成; 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 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 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三章血液(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熟悉要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了解要求: 血液凝固 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章血液循环(15 学时) 学习要求: 掌握要求:

教学大纲(中文和英文)[1]

天津大学《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以下正文:题头为加黑小四号宋体,内容为普通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课程代码:3123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 学时:32 学分: 2 学时分配:授课:20 上机:实验:12 实践:实践(周): 授课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更新时间:2011.9.5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从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出发,课程内容着重于材料的性质、应用和实验检验,对这三方面内容提出如下要求: (1)在材料性质方面:掌握材料的组成、性质及技术要求;了解材料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了解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 (2)在材料应用方面:根据工程要求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熟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了解材料使用方法的要点;学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通过建筑材料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基本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提高实践技能,能对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培养科学认真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三.教学内容(分章节说明,包括实验、实践内容) 绪论 建筑材料及其分类。建筑材料发展概况。建筑材料产品及其应用的技术标 准。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英语新课程标准 前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60 学分: 适应对象:继教院实验班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6. 姚泰等.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w. j. germann, c.l. stanfield, principles of human physiology, 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second edition. 2005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卓越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核心课程。动物生理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数、理、化、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来研究健康家畜在正常条件下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动物生理学的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际和生产实践,它的任务,一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牧业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最终任务是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及其规律必须认真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牢记,以达到基本概念清楚、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要求。同时动物生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畜牧生产实践及兽医临床实践中能够加以运用。 三、学时与学分 学时分配表 章次 教学内容 学时 1 绪论 6 2 化学信使与内分泌 8 3 神经系统 10 4

英语演讲教学大纲(英文版)-蒋莉华

Syllabus for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PS) Course Title: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 Code:06167014 Type of Course: Elective for MTI Business Interpreting Direction Credit Hour: 2 credits and 36 hours Instructor: Jiang Lihua Students: Postgraduates (Year 2011), MTI Business Interpreting Direction Exams: Classroom Presentation and Oral Examination Teaching Method: Lectures,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Prerequisite Courses: No Textbooks: Lucas, Stephen E. 2010: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References: 1. Davidson, J. 2008: The Complete Guide to Public Speaking,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2. Templeton, M. 2010: Public Speaking and Presentations Demystified, New York: McGraw Hill. I. Course Descriptions: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is designed to teach students the basis skills needed to prepare and deliver effective speeches within a variety of public settings and during group discussion. Emphasis is placed on research, preparation, delivery, and evaluation of informative, persuasive and special occasion public speaking. Students are trained in selecting and organizing ideas; adapting a message to a particular audience; supporting ideas clearly, vividly, and logically; and delivering an effective message with 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Classroom lecture and activities are supplemental to the textbook—they may or may not be the same. Stud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reading the textbook and for completing the practice study questions. The regular course meetings will consist of lectures and exercises; solo and group presentations to the class; critical group discussions of presentation topics and ideas. Throughout the course, attention will be focused on providing an atmospher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and constructive feedback.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ssist each other with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Course credit will be based on class participation (10%), classroom speaking assignments (20%) and a final oral exam (70%).

最新英文版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精品文档 1.In the United States real GDP is reported each quarter. a.These numbers are adjusted to make them measure at annual and seasonally adjusted rates. b.These numbers are adjusted to make them annual rates, but no adjustment for seasonal variations are made. c.These numbers are quarterly rates that have been seasonally adjuste d. d.These numbers are at quarterly rates and have not been seasonally adjusted. 2.The price of CD players increases dramatically, causing a 1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CPI. The price increase will most likely cause the GDP deflator to increase by a.more than 1 percent. b.less than 1 percent. c. 1 percent. d.It is impossible to make an informed guess without more information. 3.If increases in the prices of U.S. medical care cause the CPI to increase by 2 percent, the GDP deflator will likely increase by a.more than 2 percent. b. 2 percent. c.less than 2 percent. Assume that the closing price was also the average price at which each stock transaction took place. What was the total dollar volume of Gillette stock traded that day? a. $912,840,000 b. $91,284,000 c. $9,128,400 d. $912,840 7.Suppose that in a closed economy GDP is equal to 10,000, taxes are equal to 2,500 Consumption equals 6,500 and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equal 2,000. What are private saving, public saving, and national saving? a. 1500, 1000, 500 b. 1000, 500, 1500 c. 500, 1500, 1000 d. None of the above are correct. economic growth. d. All of the above are correct. 6.Use the following table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精品文档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价一、教学目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一)一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概要。 3.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 2.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读 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 3. 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写 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2. 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 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语音 1. 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 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 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词汇 1. 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 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语法 1. 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 2. 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二)二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 3. 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大学英语2级教学大纲(全新版)

《大学英语》二级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English Band 2) 一、简要说明: 参照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同时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 特制订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作为我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专升本学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用于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听力能力要求: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 目,语速为每分钟11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口语能力要求: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 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能力要求: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 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9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 写作能力要求: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 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9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2800个单词和800个词组,其中1000为积极词汇。要求学生能 够在认知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二)教学基本方法 1. 授课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精讲多练,讲析与操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融入各类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句型操练,背诵与默写;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2. 课内外相结合,讲习与讨论相结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文化内容和背景知识的介绍; 适 当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限时阅读,归纳总结等。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 2.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第二册 3. 《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 4. 《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第二册 五、学分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256学时,16学分。二级64学时,4学分。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原则上完成8个单元《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讲授内容,每单元6学时;完成18个单元《大学体验英语快速阅读教程》讲授内容,每单元0.5学时。另外4学时安排小测与期末复习。学时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曼昆-宏观经济经济学第九版-英文原版答案7

Answers to Textbook Questions and Problems CHAPTER 7 Unemployment and the Labor Market Questions for Review 1. The rates of job separation and job finding determine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The rate of job separation is the fraction of people who lose their job each month. The higher the rate of job separation, the higher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The rate of job finding is the fraction of unemployed people who find a job each month. The higher the rate of job finding, the lower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2.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is the unemployment caused by the time it takes to match workers and jobs. Finding an appropriate job takes time because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bout job candidates and job vacancies is not instantaneous. Because different jobs require different skills and pay different wages, unemployed workers may not accept the first job offer they receive. In contrast,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is the unemployment resulting from wage rigidity and job rationing. These workers are unemployed not because they are actively searching for a job that best suits their skills (as in the case of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but because at the prevailing real wage the quantity of labor supplied exceeds the quantity of labor demanded. If the wage does not adjust to clear the labor market, then these workers must wait for jobs to become available.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thus arises because firms fail to reduce wages despite an excess supply of labor. 3. The real wage may remain above the level that equilibrates labor supply and labor demand because of minimum wage laws, the monopoly power of unions, and efficiency wages. Minimum-wage laws cause wage rigidity when they prevent wages from falling to equilibrium levels. Although most workers are paid a wage above the minimum level, for some workers, especially the unskilled and inexperienced, the minimum wage raises their wage above the equilibrium level. It therefore reduces the quantity of their labor that firms demand, and creates an excess supply of workers, which increases unemployment. The monopoly power of unions causes wage rigidity because the wages of unionized workers are determined not by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but by collective bargaining between union leaders and firm management. The wage agreement often raises the wage above the equilibrium level and allows the firm to decide how many workers to employ. These high wages cause firms to hire fewer workers than at the market-clearing wage, so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increases. Efficiency-wage theories suggest that high wages make workers more productive. The influence of wages on worker efficiency may explain why firms do not cut wages despite an excess supply of labor. Even though a wage reduction decreases the firm’s wage bill, it may also lower worker productivity and therefore the firm’s profits. 4. Depending on how one looks at the data, most unemployment can appear to be either short term or long term. Most spells of unemployment are short; that is, most of those who became unemployed find jobs quickly. On the other hand, most weeks of unemployment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small number of long-term unemployed. By definition, the long-term unemployed do not find jobs quickly, so they appear on unemployment rolls for many weeks or months. 5. Europeans work fewer hours than Americans. On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higher income tax rates in Europe reduce the incentive to work. A second explanation is a larger underground economy in Europe as a result of more people attempting to evade the high tax rates. A third explanation is the greater importance of unions in Europe and their ability to bargain for reduced work hours. A final explanation is based on preferences, whereby Europeans value leisure more than Americans do, and therefore elect to work fewer hours.

生理学 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 学分:理论5+实验1.5 总学时:130 理论学时:80 实验学时:50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精神卫生 参考教材: 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姚泰主编. 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罗自强等主编. 机能实验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Kim E. Barrett. 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24th Ed,Lange Medical Publications,2012 5.John E. Hall.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W. B. Saunders Company, 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

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掌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熟悉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2)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肌肉收缩的原理。熟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细胞膜的结构,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3)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和血量正常值。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人类血型及输血原则。掌握红细胞的生理,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熟悉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过程的调节。 (4)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调节,各类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