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士自然地理学真题汇总

博士自然地理学真题汇总

博士自然地理学真题汇总
博士自然地理学真题汇总

2007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

一、简答题

1.水分循环

2.生态系统结构

3.

二、

中国科学院2006年10月自然地理学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梅雨

2、基流

3、物候谱

4、山海经

5、光合潜力

6、焚风效应

7、超渗透流

8、雅丹地貌

9、土地分异

10、地理大发现

二、问答题

1、土壤侵蚀

2、尺度转换的概念和地理学意义

3、地理学发展方向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影响

南京大学2003自然地理学

1、就“地球表层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做简要说明 15

2、气象部门报的某地气温与该地下垫面特征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15

3、中国北方中纬地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 15

4、水域对局部地方小气候调节作用的原因机制及其幅度值估计 15

5、举例说明不同岩性分布区或不同年降水量分布区河网密度的差别 15

6、转述天津附近或上海附近海平面变化动态的有关报道及评述 15

7、关于“湖泊换水周期与补给系数”术语及其数值高低的意义和价值 15

8、介绍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15

9、简述生态系统平衡调节的主要途径 15

10、举例说明湿地生态的基本特点 15

华东师大自然地理研究生试题(99-03)

1998年试卷(其中划线部分要解释)

1.简述大气的结构,并阐明其各层次的主要特点。(20%)

2.海岸据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海岸带可以包括哪几部分?(20%)

3.试述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0%)

4.以欧亚大陆为例阐述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20%)

5.指出中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和特征。(20%)(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

国地理》)

1999年

一)简述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20分)

二)河流水位与河流流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意义何在?(15分)

三)潜水也承压水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5分)

四)海岸带的动力作用是指什么?它们与海岸地貌有什么关系?(15分)

五)生态系统指什么?由几个基本成分组成?各基本成分各有什么功能?(15分)

六)简述陆地自然地带的水平分布图式及该图式的成因简析(20分)

2000年

一简答题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原来简述

(二)水循环及地表水量平衡简述

(三)河口三角洲及其成因简述

(注意:答题时,对下划线概念先行回答)

二问答题

(一)台风(热带气旋)的成因及其对中国东南气候特征的贡献

(二)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着重东南亚与中亚两大区)

2001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太阴历水分循环枯水径流土壤河漫滩

岩石圈季风反气旋风化壳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每题4分)

1. 简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2. 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 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湖泊是怎样分类的,并各举一例说明(用我国的湖泊)

4.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

5. 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 何为垂直带谱?为何随着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垂直带谱的带幅减小,带谱结构趋于简单?(10分)

2. 海岸带的主要动力有三种?以它们为主,能形成何种海岸地貌?(各举一例)?并论述该种动力对所列举的海岸地貌的作用(15分)

3. 河川径流形成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停蓄阶段;2.漫流阶

段;3.河槽集流阶段。试从这三个典型阶段,论述流域内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及其机制。

4. 试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影响长江三角洲与黄河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差异,并简论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当今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问题。(20分)

2002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分水岭大气环流气旋生物群落氯度土壤的剖面构造枯水径流

水量平衡太阳历溯源侵蚀

二简答题(50分)

1. 潮汐有哪三种类型?(6分)

2. 什么叫径流模数?其单位是什么?(8分)

3. 波浪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哪四个要素?(8分)

4. 地下水的总矿化度与硬度是怎样定义的?(8分)

5. 根据组成海岸物质进行分类,海岸有哪几类,海岸带分成哪个部分?(8分)

6. 什么叫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不同纬度的雪线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论述题(20分)

我国最大的三角洲有哪三个?试以其中一个为例,论述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2003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科里奥利力板块构造学说大气活动中心温带气旋

河口三角洲等流速公式(薛齐公式)气候地貌叠置性

冰期与间冰期成土因素学说生态金字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自然土壤剖面构造及其基本特点

2、陆地生态系统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分布特点

3、海岸带的动力作用类型及其海岸地貌的关系

4、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及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

5、河流水位、流量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综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阐述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2、地形对气候、植物和土壤的影响作用

3、试论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并举例说明

上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研究生试题(99到2003)

1999年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题3分)

1、地球自转偏向力;

2、温室效应;

3、厄尔尼诺;

4、板块运动;

5、平流层;

6、锋;

7、谢才(薛齐)定律;8、承压水;9、生物群落;10、种群逻辑斯谛增长

二回答下列问题(70分)

1、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其在太阳系的位置对地球表层环境的意义(20分)

2、地球变暖的原因,产生的环境影响及人类的对策(15分)

3、长江洪水的环境原因(15分)

4、分析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原因(20分)2000年

一简答题(每题3分)

1、自然地理研究对象的基本范围

2、绘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空气流动方向

3、为什么日本列岛----台湾一线多发火山地震?

4、指出什么样地貌部位是地带性景观,什么样地貌部位是隐域性景观

(图略,因为画不出来)

5、地理环境的稳定性的基本机制,及其与系统结构的关系

6、相、限区、地方

7、温室效应

8、辐射干燥指数及指示意义

二论述题

1、论地球表层三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海陆梯度干湿地带性)的形成机制、区别和联系(20分)

2、论土地分级、土地分类与土地评价的区别与联系(16)

3、论城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环境的特点及形成机制(20分)

4、论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20分)

2001年

1、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论述地球自然环境优越性的基本原因(5分)

2、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的区别和联系(8分)

3、为什么地球不产生从赤道到极地的大气环流?(4分)

4、登山运动员为什么既要戴太阳镜又要穿防寒服?(4分)

5、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8分)

6、喜马拉雅山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7、高山对降水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

8、地球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4分)

9、长江洪水致灾的人为原因(5分)

10、贵州贫困的环境原因(4分)

11、美国和前苏联滥开草原的生态后果(4分)

12、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生态问题(4分)

13、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主要生态问题(8分)

14、我国广东、甘肃等省份扶贫中将原地居民大量异地安置,这有什么生态根据?(4分)

15、气象站测蒸发时为什么蒸发皿测定值与实际环境的蒸发量差距甚大(3分)

16、沿海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产生怎样的环境效应?(4分)

17、洪积扇、冲积扇、三角洲的成因和沉积岩相有什么不同?(6分)

18、为什么有的泉水自然涌出,有的泉水则出现喷射?(4分)

19、地球陆地生物历史有4亿多年,为什么没有形成厚厚的生物残体层(3分)

20、为什么从热带到寒带土壤依次是红壤—黄壤—棕壤—灰化土,从土壤的元素迁移加以解释。(6分)

21、划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空气流动方向。(4分)

2002年

一、论述下列各题(每题6分)

1、迄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有生命,试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运动及自身行星物理性质说明这种优越环境产生的机制

2、分析1998年长江洪水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试述寒潮、梅雨和台风形成的原因

4、绿化有哪些环境效应?

5、为什么近几十年来地球越来越暖?它将给农业生产、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从不同地区、地带分析)

6、垂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在形成原因上有何区别?

7、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应该重点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8、简述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简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口北岸堆积,南岸冲刷,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为什么我国西南部和日本、台湾等太平洋岛弧多地震发生?(2分)

3、气温随高度降低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为什么要保护臭氧层?(2分)

5、今年发达工业国家在波恩协议中将国家的森林面积也折算成对温室效应治理的份额,这有什么根据?(2分)

6、为什么晴天的气温变化比阴天变化大?(2分)

7、积满冰雪的高山上,为什么有人的皮肤会被太阳光晒破?(2分)

8、为什么气象站蒸发皿测的蒸发量并不是地表环境耗散到大气中的真实水汽数量?(2分)

9、为什么有的泉水自然溢出,有的泉水是喷出的,有的泉水可以煮熟鸡蛋,有的泉水却是冰凉的?(2分)

10、我国为什么在有的地区进行生态移民(将自然环境很差地区的居民迁出)?(2分)

11、降水随高度升高而增加,到一定高度又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是什么原因?(4分)

12、潮汐形成的原因?(4分)

13、为什么要对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区进行严格的自然保护?(4分)

14、简述贵州贫困地区的地质地貌原因?(4分)

三、结合图回答问题

(由于图没法画上来,就只好把问题告诉大家了,自个猜题吧。反正类似嘛)

1、指明下面四种图形层属于以下哪种气候类型(6分)

A 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雨林D 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2、绘A—B和C—D的剖面线(自定垂直、水平比例尺)(4分)

3、指出下图是哪种河流的径流过程线(6分)

A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

B 新疆冰雪补给河流 C福建沿海丘陵地区河流

2003年

一、解释下列名词的科学含义(每题5分,共40分)

1、 PRED,LULC

2、季风,焚风

3、黄土,黄壤

4、三角洲,洪积扇

5、风化作用,风蚀作用

6、海岸带,冻土带

7、板块构造学说,侵蚀循环说

8、洪堡,道库恰耶夫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8分,共40分)

1、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如何正确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3、自然区划的原则

4、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5、影响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三、判别下列论断并分析其科学含义(每题10分,共20分)

1、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2、垂直地带性就是在基带位置矗立起来的纬度地带性

四、阅读并分析下列各图的含义(每题10分,共20分)

(由于图没法画上来,就只好把问题告诉大家了,自个猜题吧。反正类似嘛)

1、图1显示的是全球降水与蒸发纬度的变化(据R.Mather),试分析其科学含义

2、图2是自然生态系统生物量金字塔(左)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量倒金字塔(右)的对比,试分析其科学含义

五、论述下列各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近年来,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频繁,试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整治的途径

2、试由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反馈的角度,论述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陕西师大自然地理

2001中国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台盖层

2、行星风带

3、沼泽

4、产业布局

5、集约化经营

二、简答

1、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2、我国东部森林成土过程有那些特点

3、我国有色金属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全国综合农业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三、论述

1、试用板块学说论述我国地势西高东底的成因

2、论证今后我国石油开采业的战略部署

3、论证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优势和劣势条件是什么

陕师大2004自然地理

1、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注意举例画图。

2、对土壤的形成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3、什么是径流,径流的几个特征阶段

4、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

2003年一名词解释

大气环流洪积扇土壤结构沙漠化植物群落定振波俯冲型板块干洁空气雪线潜水

二简答

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 简述地貌的成因。

4 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论述

1 试述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

2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承压水雅丹林德曼效率准平原 3S ENSO 生物圈种群土地流量干燥度泥石流非地带性牛轭湖

二简答题

1、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

2、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4、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

5、简述风蚀作用的过程

6、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三综述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2、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水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

2004年

名词: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

简答:1.气候变化

2.基本地貌类型

3.水量平衡

4.成土学说

5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论述:1.试述地带性学说

2.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

2005年

名词:1.矿物 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 3.季风 4.河流 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对流层8.土壤9.(忘了)10.(忘了)

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自然区划原则

3.土壤的物质组成

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5.影响地貌形成因素

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联系

北师大自然地理

1999年

一、解释下列名称(每题5分,共30分)

1.新构造运动2.内海3. 大陆架4.牛轭湖5.生态幅度6.土壤相对年龄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分)。

三、试简述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15分)。

四、什么是土壤?土壤资源具有哪些的特点? (15分)。

五、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试运用人—地关系原理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简述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25分)

2000年

一、简答(10分)

1、世界气候计划(WCP)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写出两种以上遥感气象观测手段的名称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二、解释下列术语(30分)

梅雨酸雨气候系统臭氧洞季风积温

三、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的形

成机制(20)

四、说明我国冻害发生的天气特征及冻害的主要分布

区域(20)

五、试述米兰柯维奇理论的主要内容,举出两种以上

支持该理论的自然证据(20分)

99年北师大地貌学

一、名词解释

1、河漫滩

2、终碛堤

3、湖蚀陇

4、沿岸流

5、石环

二、举出两种能够比较明确说明古温度条件的地貌类型,并举例具体说明。

三、请写出恢复古海岸线的几个地貌标志,这些海岸地貌的意义是什么?

四、冰期及间冰期河流纵刨面的特征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

2、土壤有机质

3、NPP和Biomass

4、植物区系和植被

5、梯度风

6、气沙风

二、简答

1、洪积扇的形态和结构

2、大气活动中心

3、准平原发育的过程

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成因5、风积地貌及特征6、河流补给的类型及特点7、台风的形成

三、论述

1、成土因素及过程

2、气候变化的原因

3山区植物地理及植被生态特征

4、全球变暖及其影响(社会、经济)

东北师范大学04、05年的地理学概论考题

05年:

一、概念

湿润系数盐化过程径流系数侵蚀阶地生物适应

形式文化区扇形模式人地相关论

二、简答

1 说明柯本气候分类中温暖夏干气候的特点与分布

2 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

3 指出北太平洋洋流系统的构成

4 阐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5 简述气候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6 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7 论述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主要动力

8 分析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9 简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04年:

一、概念

节理降水变率径流摸数群落演替行为空间

地理物象人地相关论首位城市法则

二、

1 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

2 简述柯本气候分类中的基本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3 简述华北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4 简述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5 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6 简述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7 分析影响旅游决策的行为的主要因素

8 简述世界性三大宗教的分布状况

9 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构成的差异和原因

10 论述现代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浙大2004年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专业试题

填空题

与2003年的基本上一样,

问答题

没有影响风向和强度的四种主要因素,

换成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兰州大学自然地理

2000年

一.解释下列概念(30分)

日的距离及其意义臭氧层及其意义成冰作用夷平面腐殖质及其作用生态位

二.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

三.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

四.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

2001年

一.解释下列概念(20分)

回归年山谷风断头河转红壤生物群落

二.阐释下列现象(30分)

1.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2.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

3.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

4.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

5.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三.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20分)

题目:地带性规律

四.写一篇科学论文(30分)

自然地理学 小论文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关于地球形成于演化 普晓磊水资132 2013012277 摘要: 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有许多假说,如碰撞说、潮汐说、大爆炸宇宙说等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假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星云说又跃居统治地位。国内外的许多天文学家对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不仅进行了一般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还定量地、较详细论述了行星的形成过程,他们都认为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是原始星云演化的结果。中国天文学家戴文赛认为,在50亿年之前,宇宙中有一个比太阳大几倍的大星云。这个大星云一方面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另外在星云内部出现许多湍涡流。于是大星云逐渐碎裂为许多小星云,其中之一就是太阳系前身,称之为“原始星云”,也叫“太阳星云”。由于原始星云是在湍涡流中形成的,因此它一开始就不停地旋转。 关键词: 地球行星形成演化 正文: 地球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约在30—40亿年前,地球已经开始出现最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后来逐渐进化,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生物。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公里,比极半径长21公里。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The Earth formed as part of the birth of the Solar System: what eventually became the solar system initially existed as a large, rotating cloud of dust, rocks, and gas. It was composed of hydrogen and helium produced in the Big Bang, as well as heavier elements ejected by supernovas. Then, as one theory suggests, about 4.6 billion years ago a nearby star was destroyed in a supernova and the explosion sent a shock wave through the solar nebula, causing it to gain angular momentum. As the cloud began to accelerate its rotation, gravity and inertia flattened it into a protoplanetary disk oriented perpendicularly to its axis of rotation. Most of the mass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began to heat up, but small perturbations due to collisions and the angular momentum of other large debris created the means by which protoplanets began to form. The infall of material, increase in rotational speed and the crush of gravity created an enormous amount of kinetic heat at the center. Its inability to transfer that energy away through any other process at a rate capable of relieving the build-up resulted in the disk's center heating up. Ultimately, nuclear fusion of hydrogen into helium began, and eventually, after contraction, a T Tauri star ignited to create the Sun.

自然地理学地壳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地壳的组成物质可从元素、矿物和岩石三方面来说明。在地壳中,各种元素化合为矿物,各种矿物集合为岩石。它们彼此相关又各有差异。 一、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 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或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很早便有人进行研究。F.W.克拉克等(1924年)最先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壳元素丰度的数据,后来又经许多学者的修改和补充。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中自然存在的九十多种化学元素,它们的相对平均含量(即克拉克值)是极不均匀的。若按元素含量的递减顺序排列(表2-1),最丰富的氧和硅便占地壳总重量的74%多,另六种较丰富的元素即铝、铁、钙、钠、钾和镁共占24%多,而其余几十种元素的总和则不足2%。这些微量的元素,其含量也十分悬殊,有些还是超微量的。表2-1 地壳中若干元素的克拉克值元素 元素O Si Al FeCaNaKMgTiHPMnSC 重量%46.60 27.72 8.13 5.00 3.63 2.83 2.592.09 0.44 0.14 0.12 0.10 0.05 0.03 (据B.马逊) 元素是组成地壳的物质基础。元素的丰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支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例如化学性质相似的碱金属元素,其中丰度较高的钾和钠在地壳中易形成各种独立矿物,而丰度低的铷和铯则难于达到饱和的浓度,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总是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由其他元素(主要是钾)组成的矿物当中。当然,元素的富集与分散除受丰度影响外,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性,如金和汞的丰度很低,它们也能形成独立的矿物。 二、矿物 自然界的矿物是由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或单质。矿物是构成岩石或地壳的基本单元。 (一)矿物的基本特点及其生成方式 天然矿物的绝大多数是化合物,仅极少数为单质。各种矿物的化学组成一般可用化学式表示,但其中或多或少都含有某些杂质(常是稀有分散元素),而化学式只能表示其主要组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Natural Geography (070501)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适应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Ecology 2、城市环境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 of Urban Environment (三)学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哲学Philosophy 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 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2)学位基础课: 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dern Natural Geology 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3)学位专业课:

城市水文环境Urban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rban Land Use and Planning 宏观生态学研究途径与方法Approaches and Means of Macro-ecology Studies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测量与地图学Measuring and Cartography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esigning and Explor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sing and Planning of Urban Land 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专题讲座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2、选修课程: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程序设计Programming 数据库结构原理Principles of Data Structure 网络基础应用Basic Applications of Network 第二外国语(日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实习 4、专业调查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采取自学(系统阅读参考文献)为主,课堂讲学为辅,着重组织范例讲解、答疑及专题调查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举行译文报告会,研究所结合所学语种全文翻译近期本专业外文文选一篇,并公开报告,由导师组作出评语。 第2学年第2学期举行研究生科研论文报告会,结合专业撰写论文,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给出评语。用4周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及教学实习。 定期举办研究生专题讲座,经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院校的学术活动,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六)成绩考核 采用闭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记百分制,分优(90-100

835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分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对自然地理研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转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地壳的物质组成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大地构造学说 10.火山与地震 11.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大气水分和降水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气候变化 6.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三)海洋与陆地水 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海水的运动 4.海平面变化

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河流,包括河流 7.湖泊与沼泽 8.地下水 9.冰川 (四)地貌 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冰川与冰缘地貌 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类型特征 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地球上的生物界 2.生物与环境 3.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 5.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自然区划 4.土地类型研究 5.人地关系研究 二、考试要求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考试试卷4及答案_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四答案 卷4套答案要点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1) 2002年自然地理学 一. 简答题(54) 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 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 简答题(67) 1. 中国的气候特征。9) 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9) 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6) 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9) 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4) 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9) 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8) 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9) 二. 论述题(33) 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18) 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 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自然地理学课程论文

目录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2、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2) 3、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理论 (3) 3.1 地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3) 3.2 地表自然过程的综合研究 (4) 4、地理学发展历史沿革 (4) 5、前沿领域与重点 (5) 5.1 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 (6) 5.2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7) 5.3 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 (8) 5.4 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 (9) 6、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10)

浅析自然地理学 摘要:结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简易梳理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方法,对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作出了些许探索,讨论了自然地理学前沿领域与重点,在此基础上对自然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历史沿革发展趋势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科学能不能成为一门有别于其他科学的独立科学,以及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它是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它所研究的对象和其他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之间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着的相互关系,而不取决于它所运用的方法。自然地理学是否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呢?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怎样看法呢?这却是常常引起事流的。 2、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出发,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3、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理论 科学发展水平的高度取决于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工作的 强化程度,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从当前的态势看,地理学基础理论的薄弱已成为国内外地理学家的共识,但争论却持续不断。近半个世纪以来,地理学理论争论此起彼伏,例外论之争、计量革命、理论革命等,几乎同时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持续至今,近来又兴起了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 3.1 地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在洪堡的比较地理学和道库恰也夫的自然地带学说的基础上,地理地带性学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地理地带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在全球各大陆及不同区域得到检验和应用,建立了区域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各种自然区划成为人类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1959 年完成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揭示

自然地理学书本归纳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部分 一、化学成分与矿物 1.矿物的概念及自然界矿物形成的主要方式 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主要方式:气体凝华、液体或熔融直接结晶及固体再结晶作用。 二、岩浆岩 1.依据成因可以将岩石分为哪几类?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岩浆岩的概念及其分类 岩浆是来自地幔的高温熔融状物质,温度一般为800~1200℃,具有较强粘性,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部分挥发物。当其沿岩石圈断裂带上升侵入地壳时,冷凝结晶形成侵入岩;喷出地壳则迅速冷凝成火山岩或喷出岩。 按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3.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结构:①玻璃质结构:喷出熔岩因快速冷却不及而结晶形成的。 ②显晶质结构: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而形成的 ③斑晶:冷却速度先慢后快形成粗大晶体后形成细粒或微粒晶体即基质从而形成斑状结构。构造:①块状构造:因矿物排列无定向而形成。②斑杂构造: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粒度杂乱排序或分布不均匀而形成。③气孔构造:气体逸出后残留的。④杏仁状构造:喷出岩气孔被次生矿物填充而形成。

4.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依据化学和矿物组成: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 依据其结构、构造与产状:深成岩、浅层岩、喷出岩 三、沉积岩 1.沉积岩的概念、成因、特征、主要类型。 概念: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成因:原有沉积物不断被后续沉积物覆盖而与上层水分隔离,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中产生各种还原性气体,碳酸基矿物溶解为重碳酸盐,某些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还原成低价硫化物,软泥中水的矿物度增加,介质由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沉积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次生矿物,胶体脱水陈化为固体,碎屑经压缩,胶结作用固结为岩石。若埋藏很深,还产生压熔、交代与重结晶作用,使晶体变粗和晶体进一步压固。 基本特征:①沉积岩富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 ②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之分。 ③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原生构造结构。 主要类型:①碎屑岩类,主要指母岩分化碎屑搬运再堆积后胶结而成的岩石。 ②黏土岩类:具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组成,硬度低。 ③生物化学岩类:多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湖相沉积物。 四、变质岩 变质岩的概念及变质作用类型。 概念: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

北京大学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自然综合体2变性极地大陆气团3综合剖面图4第一河源带 5景观的"省性" 6台湾暖流7土地评价8活跃生长期 9地域系统研究法10海洋空间资源11 垂直地带性12紫色盆地 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 例释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 2. 自然区划工作的生产实践应用(举例说明). 3.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差别与联系. 4. 青藏高原土壤植被的复合式分布规律. 5. 第四纪我国境内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6. 举例说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三、综合题(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论述"可持续发展论"的地理学原理. 2.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试论"人-地关系"之我见. 3. 试析1998年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的成因及今后的减灾对策. 4. 试析我国风景地貌的旅游价值(举例说明). 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地球表层2沉积物的主要类型3热量带 4水位与流量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6生态因素、生境与处境 二、简述题(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2. 新构造运动的地貌表现 3. 三角洲的类型及其特征 4. 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5. 土壤的基本特点、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势及其对农业分布的意义 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当今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状况及其历史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与耕地、粮食、土地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相互关系,现有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径等。 (2)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出发,研究世界自然区域系统划分方案,是地域分异研究进入全球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整体上进行自然与人文的综合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以及自然界对人为影响的反馈,也是地理学探讨和协调人地关系的必要途径。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要求在自然界平衡原理的指导下,揭示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物质能量基础。将区域单元作为资源与环境的整体,研究其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变化方向,加强诊断分析和预测预报。 (3)全新世环境演变:全新世地理环境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舞台,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环境动态,总结演变规律,区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空间上主要选择敏感地域,时间上选择特征时期开展研究。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看,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踪迹是研究的重点。从技术上看,不同类型的高分辨率古环境代用资料的分析与校准是古环境重建的关键。 (4)自然地理界面过程: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正在朝微观深化和宏观综合两个方向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坡地侵蚀发育过程与坡地的改良利用、水文循环过程与水量转化、土地退化过程及其逆转机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多界面过程的复杂耦合理论与模型等。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内自然地理学的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有:①区域地表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包括荒漠化发生机制与调控,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动态监测,江河源区环境退化机理及调控机制。湿地水陆作用过程与调控,湖泊及其集水域物质输移过程与耦合关系,华北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②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包括过去2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西北干旱区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西南季风区近2000年气候变化与资源效应,东亚地区湖泊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南极辐合带环境变化研究;③水循环与水资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循环过程与时空变化规律,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循环过程及其调控;④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包括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预测预警,沙尘暴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复杂地质地貌环境工程建设中重大灾害共生与演化规律及其防治,长江洪水的流域孕灾环境、致灾机理与防治对策;⑤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包括国土资源环境时空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理信息挖掘方法及目标特性参数数据库,全球叶绿素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遥感估算与测报,地理信息技术新产品研究及其产业化。 2.自然地理学在地理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地理课程不可能也不必要照搬自然地理学科学体系,关键是要完整地展示自然地理学的核心观念,使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有所认识,在了解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地球观念、自然观念、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即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地理观念的完整性远比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为重要。因此地理课程应适当选择与反映以下方面的内容: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地域性特征;②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以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的响应与反馈过程;③自然地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循环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各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地球 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 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 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P6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P15-16 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 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 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 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 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 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P27 ①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太阳辐射) ②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 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相态) ③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地貌) ④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能量流动) ⑤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异质性) ⑥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人类场所)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初试)

历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适用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070501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 它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1994 一名词解释: 1.构造行迹 2.层理构造 3.大陆坡 4.寒土 5.自然区划 二举例分析气候的形成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三地貌是如何形成和发育的 四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五试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和特点 六举例说明目前在土壤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996 一名词解释: 1.构造体系 2.地质构造 3.海蚀作用 4.大陆架 5.生态系统 二为读图题无法绘图抱歉 三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四以欧亚大陆为例,试述中纬度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五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六论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关系问题 1997 一填空 地质构造的基本构造类型有:_ _ _ _ 地下水按存储空隙的种类可分为:_ _ _

中国黄土的命名按时代可分为:_ _ _ 成土因素包括:_ _ _ _ 二名词解释: 1.大陆架 2.大陆度 3.生态系统 4.岩溶作用 5.生物的指示现象 三简答题 1.简述你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简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及其联系 四论述 1.举例分析气候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地貌发育的 3.举例说明我国目前在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999年 一、名词解释 焚风岩溶作用潜水与潜水面生态系统自然区划褐土 二、简答 1、简述水平构造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2、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3、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径流过程 4、据阶地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河流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你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论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000年 一、名词解释 暖锋湿润系数径流变率寒土冻土、灰化土潮流 二、简答 1、试述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 2、简述地下水安埋藏条件的分类 3、简述洪积扇的特点 4、简述我国东部寒湿带至热带森林地区的土壤类型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1]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 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 4. 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二、太阳和太阳系 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 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自然地理学题库

自然地理学习题库 绪论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当代地球科学关注那些前沿领域? 2、试述现代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3、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事件和过程可以区分为哪几种事件尺度?为什么自然地理学注重研究中间尺度的事件和过程?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它有哪些主要的分科? 5、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所要回答的问题。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简要回答太阳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2、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3、列举出四个关于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球体的简明例证,埃拉托色尼是怎样测量地球的圆周长度的?提出地球的形状是个椭球体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球体的证据什么? 4、通过地球两极横切地球所得的剖面是什么样的几何形状?什么叫地球的扁平率?用什么样的分式可近似地来表达这一扁平率?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6、什么叫大圆?怎么可以得到一个大圆?什么叫小圆?列出大圆的六种特征,大圆有何重要的实用意义? 7、什么叫经线?地球仪上的经线是怎么组成的?列举出经线的一些特点。 8、什么是纬线?纬线是怎样构成的?列举出纬线的一些特征。 9、经度的定义是什么?经度通常是怎样表示的?试举例。什么是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子午线是在何处?在赤道上经度是1度的长度是多少?在纬度60度处是多长?在极地处又是多长?10、纬度的定义是什么?怎样表示纬度?试举例。纬度1度的长度是多少?从赤道到两极纬度的长度是变更的吗?变化有多大?为什么? 11、什么是地球自转?什么是根据太阳而来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 12、试描述和解释傅科摆实验。这一实验证明什么?你能否根据傅科摆来测定你所在的纬度?为什么? 13、什么是地球公转?有哪两种方法可以计算一年的长度和起点?我们的历法系统是用哪一种方法?这种历法的一年有多少日?为什么这种理发必须定期校正才能与我们现在的历法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14、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15、地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什么是近日点?什么是远日点?它们是在哪一天?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地间的距离各为多少?这种距离上的差异对季节有什么影响? 、试描述地轴与地球轨道相倾斜的情况。什么是倾角?这种角度全年中是否有变化?16. 17、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 18、地球内圈分为哪几层?简述各层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和矿物组成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19、简述地球表层系统中六大圈层的基本性质与功能,以河流为例,说明地球表层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如何形成地球表层系统。 20、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简述陆地和海底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21、试比较地球与火星、金星、水星、月球和外层行星的表面环境。地球的表面环境在哪些方面

中国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考研)

中国地理名词解释 中国矿藏资源 大冶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 大红山铁矿(白云鄂博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攀枝花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晚期铁矿床。 宁乡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浅海沉积铁矿,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北方以宣龙式铁矿为代表,南方以宁乡式铁矿为代表。 綦江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海陆交互相和湖相沉积铁矿,以菱铁矿为主。 鞍山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以鞍山铁矿为代表。 石碌式铁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富铁矿类型。 中国地貌与地质构造 红层地貌:是指中生代白垩纪—早第三纪,在几乎遍及全国的大小不同、数量众多的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所堆积的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所构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马兰黄土:中国第四纪黄土分期名称之一(华北晚更新世黄土,典型的风力堆积物),标准剖面地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川北山坡上,因附近清水河右岸有马兰阶地而命名。 雅丹地貌: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暴露地表的为岩性较硬的砾岩、砂砾岩时,受断裂、垂直节理及流水切割等作用,形成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粤北仁化盆地的丹霞山最为发育,故有此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黄土地貌: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风沙地貌: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中国近海 平原海岸:在沿海冲积平原和潟(xi)湖平原地区发育的海岸。 台湾暖流:黑潮暖流在台湾东北海域分出的一个分支,沿台湾岛向北流向东海北部。 黑潮:北太平洋亚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即日本暖流。由北赤道海流在菲律宾海域北转,主流沿台湾东岸、琉球群岛西侧流向日本东岸,在40°N附近再折向东去成为北太平洋暖流。 三角洲平原海岸: 淤泥质平原海岸: 生物海岸: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如湿地沼泽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热带、亚热带沿海由红树林群落与沼泽湿地相伴而形成的海岸,是热带、亚热带一种特殊类型的沿海湿地和生物繁殖、栖息地。 珊瑚礁海岸: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礁石海岸。 大陆岛:是大陆地块延伸至海中并出露水面的岛屿,其地质特征与相邻的大陆基本相似。 冲积岛:主要是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主要分布在台湾的四周。 珊瑚岛:由造礁珊瑚虫的骨骸所构成的生物碳酸盐岛屿。 东海沿岸流:沿浙江和福建东岸流动的沿岸流。 黄海暖流: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以南,有一支沿西北方向进入南黄海的流动,海洋学上统称黄海暖流,是黑潮的一个分支。 中国气候 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蒙古高压:出现在蒙古—西伯利亚的半永久性冷高压,是极地高压带的一部分,在海陆热力差异作用下形成,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