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推断题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推断题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推断题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推断题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推断题综合试题附详细答案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如图所示,两根光滑、平行且足够长的金属导轨倾斜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导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37θ=?,间距为d =0.2m ,且电阻不计。导轨的上端接有阻值为R =7Ω的定值电阻和理想电压表。空间中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大小为B =3T 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 =0.1kg 、接入电路有效电阻r =5Ω的导体棒垂直导轨放置,无初速释放,导体棒沿导轨下滑一段距离后做匀速运动,取g =10m/s 2,sin37°=0.6,求:

(1)导体棒匀速下滑的速度大小和导体棒匀速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 (2)导体棒下滑l =0.4m 过程中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 【答案】(1)20m/s 7V (2)0.02C 【解析】 【详解】

(1)设导体棒匀速运动时速度为v ,通过导体棒电流为I 。 由平衡条件

sin mg BId θ=①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

E =Bdv ②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

I R r

=

+③ 联立①②③得

v =20m/s ④

由欧姆定律得

U =IR ⑤

联立①⑤得

U =7V ⑥

(2)由电流定义式得

Q It =⑦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t

=

?⑧

B ld ?Φ=?⑨

由欧姆定律得

E

I R r

=

+⑩ 由⑦⑧⑨⑩得

Q =0.02C ?

2.如图所示,在倾角30o 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分别垂直斜面向上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两磁场宽度均为L 。一质量为m 、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框距磁场上边界L 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ab 边刚进入上侧磁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ab 边进入下侧磁场运动一段时间后也做匀速度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线框ab 边刚越过两磁场的分界线ff′时受到的安培力; (2)线框穿过上侧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和所用的时间t 。 【答案】(1)安培力大小2mg ,方向沿斜面向上(2)4732mgL Q = 7

2L

t g

= 【解析】 【详解】

(1)线框开始时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

1sin 302

mgL mv ?=

, 则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2sin30v g L gL =?=

线框ab 边进入磁场时产生的电动势E =BLv 线框中电流

E I R

=

ab 边受到的安培力

22B L v

F BIL R

==

线框匀速进入磁场,则有

22sin 30B L v

mg R

?= ab 边刚越过ff '时,cd 也同时越过了ee ',则线框上产生的电动势E '=2BLv 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变为

22422B L v

F BI L mg R

==''=

方向沿斜面向上

(2)设线框再次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为v ',则

224sin 30B L v mg R

?=

'

解得

4v v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2211

sin 30222

mg L mv mv Q ?'?+=+

解得4732

mgL

Q =

线框ab 边在上侧磁扬中运动的过程所用的时间1L t v

=

设线框ab 通过ff '后开始做匀速时到gg '的距离为0x ,由动量定理可知:

22sin 302mg t BLIt mv mv ?-='-

其中

()022BL L x I t R

-=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02432L x v t v

g

-=

-

线框ab 在下侧磁场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有

00

34x x t v v

='=

所以线框穿过上侧磁场所用的总时间为

123t t t t =++=

3.如图所示,足够长且电阻忽略不计的两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为α=30°绝缘斜面上,

导轨间距为l =0.5m 。沿导轨方向建立x 轴,虚线EF 与坐标原点O 在一直线上,空间存在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布为1

()00.60.8()0

T x B x T x -

+≥?(取磁感应强度B

垂直斜面向上为正)。现有一质量为10.3m =kg ,边长均为l =0.5m 的U 形框cdef 固定在导轨平面上,c 点(f 点)坐标为x =0。U 形框由金属棒de 和两绝缘棒cd 和ef 组成,棒de 电阻为10.2R =Ω。另有一质量为20.1=m kg ,长为l =0.5m ,电阻为20.2R =Ω的金属棒ab 在离EF 一定距离处获得一沿斜面向下的冲量I 后向下运动。已知金属棒和U 形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3μ=

。 (1)若金属棒ab 从某处释放,且I =0.4N·s ,求释放瞬间金属棒ab 上感应电流方向和电势差ab U ;

(2)若金属棒ab 从某处释放,同时U 形框解除固定,为使金属棒与U 形框碰撞前U 形框能保持静止,求冲量I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3)若金属棒ab 在x =-0.32m 处释放,且I =0.4N·

s ,同时U 形框解除固定,之后金属棒ab 运动到EF 处与U 形框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求金属棒cd 最终静止的坐标。

【答案】(1)感应电流方向从b 到a ;0.1V;(2)0.48N ?s ;(3)2.5m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棒获得冲量I 后,速度为

2

4m/s I

v m =

= 根据右手定则,感应电流方向从b 到a ; 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

1E B lv =

其中11B =T ;

金属棒ab 两端的电势差为

1212

0.1V ab B lv

U R R R =

=+

(2)由于ab 棒向下运动时,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因此在安培力作用下运动,ab 受到的安培力为

2212212

B l v F m a R R ==+

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由左手定则可知,cd 棒受到安培力方向沿轨道向上,大小为

21212

B B l v F R R =+安

其中21T B =;

因此获得冲量一瞬间,cd 棒受到的安培力最大,最容易发生滑动 为使线框静止,此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为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11cos sin m f m g m g μαα==

因此安培力的最大值为12sin m g θ; 可得最大冲量为

()12122

122sin 0.48m m g R R I B B l

α

+=

=N·s (3)当I =0.4N·

s 时,金属棒获得的初速度为04/v m s =,其重力沿斜面分力与摩擦力刚好相等,在安培力作用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而U 形框在碰撞前始终处于静止; 设到达EF 时速度为1v ,取沿斜面向下为正,由动量定理得

22212012

B l vt

m v m v R R -=-+ 其中0.32m vt x == 解得

12m/s v =

金属棒与U 形线框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得

()11122m v m m v =+

因此碰撞后U 形框速度为

20.5m/s v =

同理:其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只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当U 形框速度为v 时,其感应电流为

12

de ab B lv B lv

I R R -=

+

其中,de B ,ab B 分别为de 边和ab 边处的磁感应强度,电流方向顺时针,受到总的安培力为

()22

12

de ab de ab

B B l v

F B Il B Il R R -=-=

+

其中,,0.8cd ab B B kl k -== 由动量定理得

()241

2212

0k l vt m m v R R -=-++ 因此向下运动的距离为

()()1221224

2m m m v R R s k l ++=

=

此时cd 边的坐标为

x =2.5m

4.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直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导轨左侧连接一电容器,一金属棒垂直放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在整个装置中加上垂直于导轨平面的磁场,磁感应强度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0~t 0内在导体棒上施加外力使导体棒静止不动,t 0时刻撤去外力。已知电容器的电容为C ,两导轨间距为L ,导体棒到导轨左侧的距离为d ,导体棒的质量为m 。求: (1)电容器带电量的最大值; (2)导体棒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v m 。

【答案】(1)00CB Ld Q t =;(2)22022

()CB L d

v t m CB L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

B U Ld t =

电容器的带电量

00

CB t Q CU Ld

=

= (2)电容器放电后剩余的电量

Q CU ''=

U BLv '=

由动量定理得

i BI L t mv ∑?=

Q Q I t '-=?

解得

22022

()CB L d v t m CB L =+()

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内有两条足够长的不计电阻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宽度为L ,导轨上端连有阻值为R 的电阻;在垂直于导轨边界ab 上方轨道空间内有垂直于导轨向上的均匀变化的匀强磁场B 1。边界ab 下方导轨空间内有垂直于导轨向下的匀强磁场B 2。电阻也为R 、质量为m 的导体棒MN 垂直于导轨放置,磁场B 1随时间均匀减小,且边界ab 上方轨道平面内磁通量变化率大小为k ,MN 静止且受到导轨的摩擦力为零;撤去磁场B 2,MN 从静止开始在较短的时间t 内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x 。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磁场B 2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求导体棒MN 与导轨之间动摩擦因数;

(3)若再撤去B 1,恢复B 2,MN 从静止开始运动,求其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

【答案】(1)2sin Rmg kL

θ

;(2)22tan cos x gt θθ-;(3)4224442sin k x mR g t θ

【解析】 【分析】 【详解】

(1)当磁场B 1随时间均匀减小,设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为E ,感应电流为I ,则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k t

=

=?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

I R R

=

+ MN 静止且受到导轨的摩擦力为零,受力平衡

2sin mg B IL θ=

解得

22sin Rmg B kL

θ

=

(2)撤去磁场B 2,设MN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导体棒MN 与导轨

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

212

x at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sin cos mg mg ma θμθ-=

解得

22tan cos x

gt μθθ

=-

(3)若再撤去B 1,恢复B 2,设MN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m ,最大动能为E km ,稳定时

sin cos mg mg F θμθ=+安

导体切割磁感线

2m E B Lv '=

通过回路的感应电流

2E I R

''=

安培力为

222m

22B L v F B I L R

='=

安 最大动能

2km m 12

E mv =

联立方程解得

42

km

24442sin k x E mR g t θ

=

6.如图所示,粗糙斜面的倾角37θ?=,斜面上直径0.4m D =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着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图中只画出了磁场区域,未标明磁场方向),一个匝数为100n =的刚性正方形线框abcd ,边长为0.5m ,通过松弛的柔软导线与一个额定功率2W P =的小灯泡L 相连,圆形磁场的一条直径恰好过线框bc 边,已知线框质量2kg m =,总电阻02R =Ω,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灯泡及柔软导线质量不计,从0t =时刻起,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2

1(T)B t π

=-

的规律变化,开始时线框静止在斜面上,T 在线框运动

前,灯泡始终正常发光,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

10m/s g =,

370.6sin ?=, 370.8cos ?=.

(1)求线框静止时,回路中的电流I ;

(2)求在线框保持不动的时间内,小灯泡产生的热量Q ;

(3)若线框刚好开始运动时即保持磁场不再变化,求线框从开始运动到bc 边离开磁场的

过程中通过小灯泡的电荷量q .(柔软导线及小灯泡对线框运动的影响可忽略,且斜面足够长)

【答案】(1)1A (2)2.83J (3)0.16C 【解析】 【详解】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2

14V 22B D E n n t t π?Φ???==??= ?????

设小灯泡电阻为R ,由

2

20E P I R R R R ??== ?+??

可得

2R =Ω

解得

2A 1A 2

P I R =

== (2)设线框保持不动的时间为t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2sin 1cos mg n t ID mg θμθπ?

?=-+ ???

解得

0.45t s π=

产生的热量为

2.J 83Q Pt ==

(3)线框刚好开始运动时

210.45T 0.1T B ππ??

=-?= ???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

00

0B

n

s

E t I R R R R -?==

++

根据电荷量的计算公式可得

0.16C nBS

q I t R R =??=

=+

7.如图所示,宽度L =0.5 m 的光滑金属框架MNPQ 固定于水平面内,并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 =0.4 T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框架的电阻非均匀分布.将质量m =0.1 kg ,电阻可忽略的金属棒ab 放置在框架上,并与框架接触良好.以P 为坐标原点,PQ 方向为

x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金属棒从0x 1?m =

处以0v 2?m /s =的初速度,沿x 轴负方向做2a 2?m /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中金属棒仅受安培力作用.求:

(1)金属棒ab 运动0.5 m ,框架产生的焦耳热Q ;

(2)框架中aNPb 部分的电阻R 随金属棒ab 的位置x 变化的函数关系;

(3)为求金属棒ab 沿x 轴负方向运动0.4 s 过程中通过ab 的电荷量q ,某同学解法为:先算出经过0.4 s 金属棒的运动距离x ,以及0.4 s 时回路内的电阻R ,然后代入BLx

q R R

?Φ==求解.指出该同学解法的错误之处,并用正确的方法解出结果. 【答案】(1)0.1 J (2)R 0.4x =(3)0.4C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属棒仅受安培力作用,其大小

0.120.2?F ma N ?===

金属棒运动0.5 m ,框架中产生的焦耳热等于克服安培力做的功

所以0.20.50.1?

Q Fx J ===?. (2)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为

F BIL =

E BLv I R R ==所以22B L R

F ma v

== 由于棒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002()v v a x x =--所以222000.420.522()222210.40.12

B L R v a x x x x ma --?==-?-=?(3)错误之处是把0.4 s 时回路内的电阻R 代入BLx

q R

进行计算.

正确的解法是q It = 因为F BIL ma ==

所以ma 0.12

q t 0.40.4?C BL 0.40.5

???=

== 【点睛】

电磁感应中的功能关系是通过安培力做功量度外界的能量转化成电能.找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物理规律一步一步实现的.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如果计算的是过程量,我们要看这个量有没有发生改变.

8.如图所示,宽L =2m 、足够长的金属导轨MN 和M′N′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在N 和N′之间连接一个R =2.0Ω的定值电阻,在AA′处放置一根与导轨垂直、质量m =0.8kg 、电阻r =2.0Ω的金属杆,杆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3

μ=

,导轨电阻不计,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B =1.0T 、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中.用轻绳通过定滑轮将电动小车与杆的中点相连,滑轮与杆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斜面,开始时小车位于滑轮正下方水平面上的P 处(小车可视为质点),滑轮离小车的高度H =4.0m .启动电动小车,使之沿PS 方向以v =5.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当杆滑到OO′位置时的加速度a =3.2m/s 2,AA′与OO′之间的距离d =1m ,求:

(1)该过程中,通过电阻R 的电量q ; (2)杆通过OO′时的速度大小; (3)杆在OO′时,轻绳的拉力大小;

(4)上述过程中,若拉力对杆所做的功为13J ,求电阻R 上的平均电功率. 【答案】(1)0.5C (2)3m/s (3)12.56N (4)2.0W 【解析】 【分析】 【详解】

(1)平均感应电动势BLd

E t t

?Φ=

=?? ?=BLd

q I t R r R r

?Φ=?=

++ 代入数据,可得:0.5q C =

(2)几何关系:

sin H

H d α

-=解得:sin 0.8α=0=53α 杆的速度等于小车速度沿绳方向的分量:1cos 3/v v m s α== (3)杆受的摩擦力cos 3f F mg N μθ==

杆受的安培力221

()

B L F BIL R r v 安==+代入数据,可得3F N =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sin =T f F mg F F ma θ---安 解得:12.56T F N =

(4)根据动能定理:211sin 2

f W W mgd F mv θ+--=

安 解出 2.4W J =-安,电路产生总的电热 2.4Q J =总 那么,R 上的电热 1.2R Q J = 此过程所用的时间cot 0.6H t s v α

== R 上的平均电功率 1.2

W 2.0W 0.6

R Q P t === 【点睛】

本题是一道电磁感应与力学、电学相结合的综合体,考查了求加速度、电阻产生的热量,分析清楚滑杆的运动过程,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E=BLv 、欧姆定律、安培力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平衡条件、能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求R 产生的热量时要注意,系统产生的总热量为R 与r 产生的热量之和.

9.如图所示,间距L =1m 的足够长的两不行金属导轨PQ 、MN 之间连接一个阻值为R =0.75Ω的定值电阻,一质量m =0.2kg 、长度L =1m 、阻值r =0.25Ω的金属棒ab 水平放置在导轨上,它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5。导轨不面的倾角37θ=?,导轨所 在的空间存在着垂直于导轨不面向上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 0.4T 的匀强磁场。现让金属棒b 由静止开始下滑,直到金属棒b 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此过程中通过定值电阻的电量为q =1.6 C 。已知运动过程中金属棒ab 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不计,sin370.6?=,

cos370.8?=,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

(1)金属棒ab 下滑的最大速度;

(2)金属棒ab 由静止释放后到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所用的时间;

(3)金属棒ab 由静止释放后到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1) 2.5/m v m s = (2) 2.85t s = (3) 0.975Q J = 【解析】 【详解】

(1)设金属棒ab 下滑的最大速度为m v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

()m BLv I R r =+

由平衡条件得

sin cos mg mg BIL θμθ=+

联立解得 2.5m/s m v =;

(2)金属棒ab 由静止开始下滑到恰好匀速运动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sin cos 0m mg mg BIL t mv θμθ--=-

q It =

联立解得 2.85t s =;

(3)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

BLx

q R r

=

+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

1sin cos 2

m mgx mg x mv Q θμθ=++g

联立解得0.975J Q =。

10.如图所示,一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电阻不计)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导轨足够长且间距为L ,左端接有阻值R 的电阻,一质量m 、长度L 的金属棒MN 放置在导轨上,棒的电阻为r ,整个装置置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棒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保持外力的功率为P 不变,经过时间t 导体棒最终做匀速运动.求:

(1)导体棒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少?

(2)t时间内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金属棒在功率不变的外力作用下,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此时受到的安培力与F二力平衡,由法拉第定律、欧姆定律和安培力公式推导出安培力与速度的关系式,再由平衡条件求解速度;

(2)t时间内,外力F做功为Pt,外力F和安培力对金属棒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出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即可得到焦耳热.

【详解】

(1)金属棒匀速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BLv

感应电流I=

金属棒所受的安培力 F安=BIL

联立以上三式得:F安=

外力的功率 P=Fv

匀速运动时,有F=F安

联立上面几式可得:v=

(2)根据动能定理:W F+W安=

其中 W F=Pt,Q=﹣W安

可得:Q=Pt﹣

答:

(1)金属棒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

(2)t时间内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是Pt﹣.

【点睛】

金属棒在运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把金属棒的动能转化为焦耳热,在此过程中金属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对棒进行受力分析、熟练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动能定理等正确解题.

11.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不计电阻的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上端接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两导轨之间的距离为d.矩形区域abdc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ab、cd之间的距离为L.在cd下方有一导体棒MN,导体棒MN与导轨

垂直,与cd 之间的距离为H ,导体棒的质量为m ,电阻为r .给导体棒一竖直向上的恒力,导体棒在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进入磁场区域后做减速运动.若导体棒到达ab 处的速度为v 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导体棒到达cd 处时速度的大小; (2)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加速度的大小;

(3)导体棒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和电阻R 产生的热量. 【答案】(1)2()F mg H

v m -=

(2)222()()B d F mg H F a g m R r m m

-=+ (3)

BLd q R r

=

+ 2

01[()()]2R R Q F mg H L mv R r =-+-+ 【解析】 【分析】 导体棒从开始到运动到cd 处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可求得导体棒到达cd 处时速度的大小; 求出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所受的安培力大小,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的大小;导体棒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根据电量与电流的关系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结合求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由能量守恒求电阻R 产生的热量; 【详解】

(1)根据动能定理:

21()2

F mg H mv -=

解得导体棒到达cd 处时速度的大小:

2()F mg H

v m

-=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 mg F F ma +-=

安培力:

A =F BId

E

I R r

=

+ E Bdv =

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加速度的大小:

222()()B d F mg H F

a g m R r m m

-=+-+

(3)导体棒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

q I t =?

E

I R r

=

+ ΔΔE t Φ

=

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

Δq R r Φ

=

+ 解得:

BLd

q R r

=

+ 根据动能定理:

2

A 01()()=2

F mg H L W mv -+-

电路中的总热量:

Q =W A

电阻R 中的热量:

R R

Q Q R r

=

+ 解得:

2

01[()()]2

R R Q F mg H L mv R r =

-+-+

12.如图所示,宽0.2m L =、长为2L 的矩形闭合线框abcd ,其电阻为4R =Ω,线框以速度10m/s v =垂直于磁场方向匀速通过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宽度为L ,磁感应强度

1T B =问:

(1)当bc 边进入磁场时,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多大? (2)bc 边进入磁场后,它所受到的磁场力是多大? (3)整个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答案】(1)2V (2)0.1N (3)0.04J

【解析】 【分析】

bc 边进入磁场时,bc 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样ad 边进入磁场时,ad 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详解】

(1)当bc 边进入磁场时,bc 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0.210V 2V E BLv ==??=

(2)bc 边进入磁场后,它所受到的磁场力即为安培力

2

10.2N 0.1N 4

B E F BIL B L R ==??=??=

(3)整个过程中,bc 边进入磁场和ad 边进入磁场过程都有感应电动势产生,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 两边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0.222s 0.04s 10

L t v ?===

产生热量:

220.540.04J 0.04J Q I Rt ==??=

答:(1)当bc 边进入磁场时,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2V ; (2)bc 边进入磁场后,它所受到的磁场力是0.1N ; (3)整个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热量是0.04J 。

13.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存在宽度均为0.2m L =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电场方向竖直向上,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0.5T B =.电场的下边界与磁场的上边界相距也为L .电荷量4

2.510C -=?q 、质量0.02kg m =的带正电小球(视为质点)通过长度为

3.5L 的绝缘轻杆与边长为L 、电阻0.01ΩR =的正方形线框相连,线框质量

0.08kg M =.开始时,线框下边与磁场的上边界重合,现将该装置由静止释放,当线框

下边刚离开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当小球刚要运动到电场的下边界时恰好返回.装置在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求:

(1)线框下边刚离开磁场时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线框从静止释放到线框上边匀速离开磁场所需要的时间; (3)经足够长时间后,小球能到达的最低点与电场上边界的距离; (4)整个运动过程中线框内产生的总热量.

【答案】(1)1m/s ;(2) 0.5s t =;(3)0.133m ; (4) 0.4J Q = 【解析】 【详解】

(1)设线框下边离开磁场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0v ,则有:

0E BLv =,E I R = ,220

A B L v F BIL R

==

根据平衡条件:

220

)A B L v F M m g R

==+(

可解得:

022

)1m/s M m Rg

v B L

+=

=( (2)由动量定理得:

0()()m m gt BILt M m v +-=+

其中:

2

2BL q It R

== 由以上两式代入数据解得:

0.5s t =

(3)从线框刚离开磁场区域到小球刚运动到电场的下边界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

0()(11502

.)()qEL m m g L M m v =+--++

解得:

3710N/C E =?

设经足够长时间后,线框最终不会再进入磁场,即运动的最高点是线框的上边与磁场的下

边界重合,小球做上下往复运动.

设小球运动的最低点到电场上边界的距离为x,从图中“1”位置到“2”位置由动能定理得:

M m g L x qEx

++-=

()(0.5)0

可得:

2

x==

m0.133m

15

(4)从开始状态到最终稳定后的最高点(线框的上边与磁场的下边界重合处)

由能量守恒得:

()2

=+g

Q M m g L

代入数值求得:

Q=

0.4J

1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间距L=0.2 m的足够长的金属导轨CD、EF,在C、E之间连接有阻值R=0.05 Ω的电阻。虚线M、N下方空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 T,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均为m=0.2 kg的物块a和金属杆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相连,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初始时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b悬于空中并恰好位于磁场边界MN上(未进入磁场)。现将b竖直向上举高h=0.2 m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b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0。已知运动过程中a、b均未触及滑轮,金属杆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杆及导轨的电阻不

计,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 (1)整个过程中电阻R 产生的热量; (2)金属杆b 刚进入磁场时的加速度大小; (3)物块a 最终的位置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1)0.2 J(2)2 m/s 2(3)0.5 m 【解析】 【详解】

(1)设细绳绷直前瞬间b 的速度为v 0,绷直后瞬间b 的速度为v ,蹦直瞬间细绳对b 的拉力的冲量大小为I ,则b 自由下落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 =

2

012

mv -0 细绳蹦直瞬间,对a 、b 根据动量定理分别有

I =mv -0 I =mv 0-mv

此后系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最终变成电阻R 产生的热量Q ,故有

Q =2×

12

mv 2 由以上各式解得

Q =0.2 J ;

(2)设b 刚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为F ,绳中拉力为T ,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有

F =BiL , i =

E R

, E =BLv ,

对a 、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有

mg -T =ma ,

T +F -mg =ma , 由以上各式得

a =2 m/s 2;

(3)联立上面各式可得

22

B L R

v =2ma 对一小段时间Δt ,有

高三物理试题及答案

高三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选项是正确的。) 1.图中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线AO 和BO 的A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 的拉力1F 和BO 的拉力2F 的大小是( ) A .θcos 1mg F = B.F 1=mgtg θ C.θ sin 2 mg F = D. θsin 2mg F = 2.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以O 端为轴的斜木板上,当其倾角θ逐渐增大,且物体尚未滑动之前的过程中() A .物体所受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B .物体所受重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C .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及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D .物体所受重力对O 轴的力矩逐渐增大 3.如图所示,水平恒力F 拉质量为m 的木块沿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长木板向右运动中,木板保持静止。若木板质量为M ,木块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2μ,则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A.F B.mg 1μ C.g M m )(2+μ D.mg mg 21μμ+ 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顶端装有定滑轮,用劲度系数k=100N/m 的轻质弹簧和细绳连接后分别与物体a 、b 连接起来,细绳跨过定滑轮,b 放在斜面后,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一切摩擦,若kg m a 1=则 弹簧的伸长量是() A.0cm B.10cm C.20cm D.30cm 5.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观察并计时,若第一节车厢从他身边经过历时2s ,全部列车用6s 过完,则车厢的节数是( ) A.3节 B.8节 C.9节 D.10节 6.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长度14m ,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g =10m/s 2 ,则汽车开始刹车的速度为( ) A .7m/s B .10 m/s C .14 m/s D .20 m/s 7.从空中同一点,以 s m v /100=的速度将a 球竖直上抛的同时将b 球以相同的速度大小水平 抛出,取2 /10s m g =,则两球先后落地的时间差为() A.1s B.2s C.4s D.无法确定

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发展历程

论电磁感应的发现历程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电磁感应的发现与发展,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 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惊人发现使当时整个科学界受到很大的震动,从此拉开了电磁联系的序幕,“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其他现象的零散的罗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纳在一个体系中。” 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现象后不久,各国各地的科学家们展开了对称性的思考:电和磁是一对和谐对称的自然现象,既然存在磁化和静电感应现象,那么磁体或电流也应能在附近导体中感应出电流来。于是,当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法国的安培、菲涅尔、阿拉果和英国的沃拉斯顿等都纷纷投身于探索磁与电的关系之中。 仅仅空有满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勇于突破思维的局限。安培曾做了很多实验,以期能实现“磁生电”,但他把分子电流理论看的

过分重要,完全被自己的理论囚禁起来了,以致尽管在一次实验中展现出了磁生电的迹象,但却没有引发他的正确认识。 1823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曾企图用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获得电流。他把一个线圈与电流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为了使磁铁不至于影响电流计中的小磁针,特意将电流计用长导线连后放在隔壁的房间里,他用磁棒在线圈中插入或拔出,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另一房间里去观察电流计是否偏转。由于感应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是瞬时的暂态效应,他当然观察不到指针的偏转,发现电磁感应的机会也失之交臂。 为了证明磁能生电,1820年至1831年期间,法拉第用实验的方法探索这一课题,最初也是像上述物理学家一样,利用通常的思想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但磁生电的迹象却始终未出现。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实验,因为他坚信自然力是统一的、和谐的,电和磁是彼此有关联的。 1825年,斯特詹发明了电磁铁,这给法拉第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1831年,法拉第终于在一次实验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次实验就是著名的法拉第圆环实验。 这一实验使法拉第豁然开朗:由磁感应电的现象是一种暂态效应。发现了这一秘密后,他设计了另外一些实验,并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经过近10年的思考与探索,法拉第克服了思维定势采用了新的实验方法,终于发现了电磁

高考物理电磁场归纳汇总(经典)

高考物理电磁场归纳汇总(经典)

————————————————————————————————作者:————————————————————————————————日期:

电场知识点总结 电荷 库仑定律 一、库仑定律:2212112==r Q Q K F F ①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 ②K 为静电力常量229/10×9=C m N K ③计算过程中电荷量取绝对值 ④无论两电荷是否相等:2112=F F . 电场 电场强度 二、电场强度:q F E =(单位:N/C ,V/m ) ①电场力qE F =;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2r Q k E =(Q 为产生电场的电荷); 对于匀强电场:d U E =; ②电场强度的方向: 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试探电荷用正电荷)与负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反 ③电场强度是电场本身的性质,与试探电荷无关 ④电场的叠加原理:按平行四边形定则 ⑤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电场分布 三、电场线 1.电场线的作用: ①.电场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 ②.对于匀强电场和单个电荷产生的电场,电场线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 ③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电场线的特点: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不相交,不闭合. 电势差 电势 知识点: 1.电势差B A AB AB q W U ??-== 2.电场力做功:)(B A AB AB q qU W ??-==

{(匀强电场)正功)(负功)电(qEd qEd W -= 3.电势:q W U AO AO A = =? 4. 电势能:?εq = (1)对于正电荷,电势越高,电势能越大 (2)对于负电荷,电势越低,电势能越大 5.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ε?-=电W (1)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减小 (2)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增加 静电平衡 等势面 知识点: 1.等势面 (1)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的时候,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跟电场线(电场强度方向)垂直 (3)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4)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 2.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特点: (1)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外表面 (3)电场线跟导体表面垂直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知识点: 1. 公式:d U E = Ed U = 说明:(1)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2)d 为电场中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3)电场线(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2.在匀强电场中:如果CD AB //且CD AB =则有CD AB U U = 3.由于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而在匀强电场中,电场线相互平行,所以等势面也相互平行 一、磁现象和磁场 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它的基本特性是: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2、磁现象的电本质:所有的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最新高考物理模拟题及答案(20210120165454)

18.静止在地面上的一小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位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0~s 1过程的图线是曲线, s 1~s 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关于物体上升 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过程(不计空气阻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 ) 14. 如图甲, 一物体沿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从顶端下滑到底端,若用 h 、s 、v 、a 分别表示物体下 降的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t 表示所用的时间,则在乙图画出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h s v a A .s 1~s 2过程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s 1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拉力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C .0~s 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 .0~s 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反向增大,最后保持不变且等于重力加速度 t t t o o o o A B C D 甲 乙 t 19. 如图所示,两颗质量不等卫星分别位于同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 若卫星均顺时针运 行,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 是 甲 15. 图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 N 、S 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 A 为 卫星 1 A. 两颗卫星的运动速度大小相等 交流电流表,线圈绕垂直于磁 场的水 i / A B. 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平轴 OO 沿逆时针方向匀速 10 2 转动, 2 t / 10 s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 O 交变电 2 C. 两颗卫星所受到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D. 卫星1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 2 地球 卫星 2 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 10 2 示,以 20. 如图所示, 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 A 球位于 B 球的正上方, 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以相同初 甲 乙 甲 下判断正确的是 A. 交 流电 的频 率是 100 H z B .电流 表的示数为 20 A 速度水平抛出, 它们最后落在水平面上同一点, 其中只有一个 小球带 电,不计空气阻力,下例判断正确的是 A E A .如果 A 球带电,则 A 球一定带负电 B C .0.02 s 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D .0.01s 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 B .如果 A 球带电,则 A 球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1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 m 用轻质弹簧连接的物块 A 、B 放在一倾角为 θ的光滑斜面上,系统 C .如果 B 球带电,则 B 球一定带负电 静止.现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 F 拉物块 A ,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物块 B 刚要离开固 D .如果 B 球带电,则 B 球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21. 如图所示, 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圆环,圆环与一弹性橡皮绳相连, 橡皮绳 定在斜面上的挡板 C 时,物块 A 运动的距离为 d ,瞬时速度 为 v ,已知 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 A 点,橡皮绳竖直时处于原长 h . 让圆环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 弹簧劲度系数为 k ,重力加速为 g ,则此时( ) A .物块 A 速度为零. 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 (橡皮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运动的距离 d=mgsin θ/2k

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5高考物理(北京卷)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 .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 .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 .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仪衰变的是 A .H O He N 1117842147+→+ B .He Th U 4 22349023892+→ C .n He H H 10423121+→+ D .e Pa Th 0 12349123490-+→ 15.周期为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A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20m/s B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10m/s C .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20m/s D .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10m/s 16.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己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 阳的距离,那么 A .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 .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17.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 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 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 图。则 A .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 .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 .轨迹l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 .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18.“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 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电磁感应的发现

中学高二年级选修3-2 册物理学科导学案(学生版) 课题:电磁感应的发现 【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检测性强)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历程。 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3.知道科学探究的的一般方法,了解相关的实验。 【学习重点】 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相关实验 【学习过程】(预热衔接、问题引领、自主学习、交流互助、学生展示、质疑探究、精彩点评) 一、复习: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阅读教材并回忆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回忆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3)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过程: 1.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2.电磁感应现象的分类。 阅读教材并回答: 法拉第发表的论文中,把电磁感应现象分为五类: ①、 ②、

③、 ④、 ⑤、 学生活动:自主完成。 3.感应电流:由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讨论交流,设计实验,如何利用提供的器材产生感应电流?(画出设计草图) (2)观察演示实验,认识感应电流。 4.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意义。 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电磁感应发现的意义: (1)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把能转化为能。 (2)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发明了,解决了电能远距离传输中的能量大量损耗的问题。 (3)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制造了,反过来把能转化为能,比如生活中的、、。 【课堂总结】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实验与现象来说明(证实)磁现象与电现象有联系? 2、如何让磁生成电? 3、生活中电磁有关的现象? 【当堂训练】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A.安培B.赫兹C.法拉第D.麦克斯韦 【例2】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奥斯特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安培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法拉第_,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的科学家是_库仑_。 【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B) 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作业】思考: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高考物理电磁综合压轴大题汇编

2016年高考押题 1.(18分)在竖直平面内,以虚线为界分布着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中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E;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虚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θ=45°,一带负电粒子从O 水平射入匀强磁场,已知带负电粒子电荷量为q, 点以速度v 质量为m,(粒子重力忽略不计)。 (1)带电粒子从O点开始到第1次通过虚线时所用的时间; (2)带电粒子第3次通过虚线时,粒子距O点的距离; (3)粒子从O点开始到第4次通过虚线时,所用的时间。 1.(18分)解:如图所示: (1)根据题意可得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2πm T =……………………………………(2分) Bq 因为θ=45°,根据几何关系,带电粒子从O运动到A为3/4圆周……(1分)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

3π2m t Bq = ………………………………………………………………………………………(1分) (2)由qvB=m 2 v r ………………………………………………………(2分) 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为:0 mv r Bq = ,…………………………(1分) 带电粒子从O 运动到A 为3/4圆周,解得0 OA x Bq ==…………………(1分) 带电粒子从第2次通过虚线到第31 4圆周,OA AC x x = 所以粒子距O 点的距离0 OC x Bq ==………………………………(1 分) (3)粒子从A 点进入电场,受到电场力F=qE ,则在电场中从A 到B 匀减速,再从B 到A 匀加速进入磁场。在电场中加速度大小为: qE a m = ……………………(1分) 从A 到B 的时间与从B 到A 的时间相等。00 AB v mv t a qE == ………………………(1分) 带 电粒子从A 到C : 342T m t Bq π==……………………………………………………(1分) 带电粒子从C 点再次进入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X=v 0t 4……………………………………………………………(1分) 2 412 Y at = …………………………………………………………(1分) 由几何关系得:Y=X ……………………………………………………………(1分) 得 42mv t qE = …………………………………………………………………………(1分)

高考物理模拟题及答案

高二物理(选修1-1)第一章电场电流质量检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方法都可以使物体带电。无论那种方法都不能_________电荷,也不能__________电荷,只能使电荷在物体上或物体间发生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_________,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3.带电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叫____________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____________发生的。 4.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____________来决定,与放入电场的电荷无关。由于电场强度由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因此电场强度是______________量。 5.避雷针利用_________________原理来避电: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6.某电容器上标有“220V 300μF”,300μF=____F=_____pF。 7.某电池电动势为1.5V,如果不考虑它内部的电阻,当把它的两极与150Ω的电阻连在一起时,16秒内有______C的电荷定向移动通过电阻的横截面,相当于_______个电子通过该截面。 8.将一段电阻丝浸入1L水中,通以0.5A的电流,经过5分钟使水温升高1.5℃,则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V,电阻丝的阻值为_______Ω。 二、选择题 9.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那一个 A.6.2×10-19C B.6.4×10-19C C.6.6×10-19C D.6.8×10-19C 10.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F,若它们的带电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距离减少为原来的1/2,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A.F/2 B.F C.4F D.16F 11.如左下图所示是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图,A是电场中的一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左B.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右 C.负点电荷在A点受力向右 D.正点电荷受力沿电场线方向减小

2018年全国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 4 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 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A.a、b的电荷同号, 16 9 k= B.a、b的电荷异号, 16 9 k= C.a、b的电荷同号, 64 27 k= D.a、b的电荷异号, 64 27 k=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 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 ' 等于

高考物理电磁大题(含答案)

高考电磁大题(含答案) 1.(09年全国卷Ⅰ)26(21分)如图,在x 轴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x y 平面向外。P 是y 轴上距原点为h 的一点,N 0为x 轴上距原点为a 的一点。A 是一块平行于x 轴的挡板,与x 轴的距离为,A 的中点在y 轴上,长度略小于。带点 粒子与挡板碰撞前后,x 方向的分速度不变,y 方向的分速度反向、大小不变。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0)的粒子从P 点瞄准N 0点入射,最后又通过P 点。不计重力。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 解析: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第一次射出磁场的点为' O N ,与板碰撞后再次进入磁场的位置为1N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有 qB mv R = …⑴ 粒子速率不变,每次进入磁场与射出磁场位置间距离1x 保持不变有 =1x θsin 2R N N O O =' …⑵ 粒子射出磁场与下一次进入磁场位置间的距离2x 始终不变,与1N N O ' 相等.由图可以看出a x =2……⑶ 设粒子最终离开磁场时,与档板相碰n 次(n=0、1、2、3…).若粒子能回到P 点,由对称性,出射点的x 坐标应为-a,即()a nx x n 2121=-+……⑷ 由⑶⑷两式得a n n x 1 2 1++= ……⑸ 若粒子与挡板发生碰撞,有4 21a x x >-……⑹ 联立⑶⑷⑹得n<3………⑺ 联立⑴⑵⑸得 a n n m qB v 1 2 sin 2++?= θ………⑻ 把2 2 sin h a h += θ代入⑻中得

0,2 2=+=n mh h a qBa v o …………⑼ 1,432 21=+=n mh h a qBa v …………⑾ 2,322 22=+=n mh h a qBa v …………⑿ 2.(09年全国卷Ⅱ)25.(18分)如图,在宽度分别为1l 和2l 的两个毗邻的条形区域分别有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电场方向与电、磁场分界线平行向右。一带正电荷的粒子以速率v 从磁场区域上边界的P 点斜射入磁场,然后以垂直于电、磁场分界线的方向进入电场,最后从电场边界上的Q 点射出。已知PQ 垂直于电场方向,粒子轨迹与电、磁场分界线的交点到PQ 的距离为d 。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及粒子在磁场与电场中运动时间之比。 答案:221122212arcsin()2l d dl dl l d ++ 解析: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由于粒子在分界线处的速度与分界线垂直,圆心O 应在分界线上,OP 长度即为粒子运动的圆弧的半径R.由几何关系得 22 12)(d R l R -+=………① 设粒子的质量和所带正电荷分别为m 和q,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② 设P '为虚线与分界线的交点,α='∠P PO ,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v R t α =1……③ 式中有R l 1 sin = α………④粒子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其初速度为v,方向垂直于电场.设粒子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qE =…………⑤ 由运动学公式有2 2 1at d = ……⑥ 22vt l =………⑦R v m qvB 2 =

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正确的)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146经一次α衰变后成为N 14 7 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 C .温度升高能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 .核反应方程应遵循质子数和中子数守恒 14.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F 作用于 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拉力F 是恒力 B .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 C .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不变 D .铁架台对地面的摩擦力始终为零 15.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 . 甲的运行周期小于乙的周期 C .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D .甲有可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16.如图,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以一定的速率从a 点对准圆心射人一圆形 匀强磁场,恰好从b 点射出.若增大粒子射入磁场的速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粒子带正电 B .从bc 间射出 C .从ab 间射出 D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不变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 正确,只选一项且正确得3分) 17.对悬挂在空中密闭的气球从早晨到中午过程(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描 述中正确的是 A .气球内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 B .气球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不变、压强减小 C .气球内的气体压强增大,所以单位体积内的分子增加,单位面积的碰撞频率增加 D .气球内的气体虽然分子数不变,但分子对器壁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碰撞时的作用力增大 18.如图所示,小船自A 点渡河,到达正对岸B 点,下 列措施可能满足要求的是 A .航行方向不变,船速变大 B .航行方向不变,船速变小 C .船速不变,减小船与上游河岸的夹角a D .船速不变,增大船与上游河岸的夹角a 19.为保证用户电压稳定在220V ,变电所需适时进行调压,图甲为调压变压器示意图.保持输入电压 F α B A

教科版必修(3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word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物理学案(008) 班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______ _ 完成时间: (学案A 等级要求:书写规范,全部完成,有用红笔订正,正确率80%以上) 课题: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课型:新授课 单元5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法拉第和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 而引起的 2、 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目标1:法拉第和电磁感应现象 自主学习 1、丹麦物理学家 偶然发现,接通电流时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忽然 。 奥斯特实验发现了 ,说明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它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电和磁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为此后一系列电磁规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2、电能产生磁,那磁能不能生电,开始思考并研究这个问题的物理学家是 3、电磁感应现象 如果螺线管中有电流,电流计的指针就会 实验发现当 磁铁时,电流计的指针会偏 转说明,此时螺线管内有 5、磁通量用Φ表示,Φ= ,其中B 表示 ,S 表示 。磁通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6、产生电流的原因:通过闭合回路的 发生改变。 我能做 1、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分别是( )

A.安培和法拉第 B.奥斯特和法拉第 C.库仑和法拉第 D. 奥斯特和麦克斯韦 2、如图所示,矩形区域abcd内有匀强磁场,闭合线圈由位置1通过这个磁场运动到位置2.线圈在运动过程的哪几个阶段有感应电流,哪几个阶段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目标2: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自主学习 1、在下面的电路图里,闭合开关的时候,灯泡会亮,是由的 原因,普通的1号干电池的电动势是。 2、电动势,描述, 称为电动势。电动势的符号是,它的单位与电压的单位同样是 ,符号是。 3、 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计会偏转,是在充当电 源的。 这个电源的电动势和一般的干电池电源不一样,是由于 通过螺线管的 的改变,感应产生的,我们称 为。 (简单的理解就是螺线管在这里充当电源) 我能做: 1、安培于1821年时用类似于图的通电线圈进行过探求感应电流的实验,但没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他失败的原因是() A.他的实验电路有问题 B.他的仪器连接有问题 C.他只关注到稳定时的情形 D.他没有留意磁铁插入或拔出的瞬间情形

近十年年高考物理电磁感应压轴题

θ v 0 y M a B 电磁感应 2006年全国理综 (北京卷) 24.(20分)磁流体推进船的动力来源于电流与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图1是平静海面上某 实验船的示意图,磁流体推进器由磁体、电极和矩形通道(简称通道)组成。 如图2所示,通道尺寸a =2.0m ,b =0.15m 、c =0.10m 。工作时,在通道内沿z 轴正方 向加B =8.0T 的匀强磁场;沿x 轴正方向加匀强电场,使两金属板间的电压U =99.6V ;海水沿y 轴正方向流过通道。已知海水的电阻率ρ=0.22Ω·m 。 (1)船静止时,求电源接通瞬间推进器对海水推力的大小和方向; (2)船以v s =5.0m /s 的速度匀速前进。若以船为参照物,海水以5.0m /s 的速率涌入进 水口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小球进水口的截面积,在通道内海水速率增加到v d =8.0m /s 。求此时两金属板间的感应电动势U 感。 (3)船行驶时,通道中海水两侧的电压U /=U -U 感计算,海水受到电磁力的80%可以 转化为对船的推力。当船以v s =5.0m /s 的船速度匀速前进时,求海水推力的功率。 解析24.(20分) (1)根据安培力公式,推力F 1=I 1Bb ,其中I 1= R U ,R =ρac b 则F t = 8.796==B p U Bb R U ac N 对海水推力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向右) (2)U 感=Bu 感b=9.6 V (3)根据欧姆定律,I 2= 600)('4=-=pb ac b Bv U R U A 安培推力F 2=I 2Bb =720 N

推力的功率P =Fv s =80%F 2v s =2 880 W 2006年全国物理试题(江苏卷) 19.(17分)如图所示,顶角θ=45°,的金属导轨 MON 固定在水平面内,导轨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根与ON 垂直的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v 0沿导轨MON 向左滑动,导体棒的质量为m ,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匀为r 。导体棒与导轨接触点的a 和b ,导体棒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良好接触。t =0时,导体棒位于顶角O 处,求: (1)t 时刻流过导体棒的电流强度I 和电流方向。 (2)导体棒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外力F 的表达式。 (3)导体棒在0~t 时间内产生的焦耳热Q 。 (4)若在t 0时刻将外力F 撤去,导体棒最终在导轨上静止时的坐标x 。 19.(1)0到t 时间内,导体棒的位移 x =t t 时刻,导体棒的长度 l =x 导体棒的电动势 E =Bl v 0 回路总电阻 R =(2x +2x )r 电流强度 022E I R r ==(+) 电流方向 b →a (2) F =BlI =22 02 22E I R r ==(+) (3)解法一 t 时刻导体的电功率 P =I 2R = 23 02 22E I R r ==(+) ∵P ∝t ∴ Q =2P t =232 02 2(22E I R r ==+) 解法二 t 时刻导体棒的电功率 P =I 2R 由于I 恒定 R /=v 0rt ∝t

2020高三模拟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三模拟高考物理试题 1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空间段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27颗中轨道地球卫星、3颗其他卫星.其中有一颗中轨道地球卫星的周期为16小时,则该卫星与静止轨道卫星相比 A .轨道半径小 B .角速度小 C .线速度小 D .向心加速度小 15.用频率为v 的单色光照射阴极K 时,能发生光电效应,改变光电管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U 0为遏止电压.已知电子的带电荷量为e ,普朗克常量为h ,则阴极K 的极限频率为 A .0 eU v h + B .0eU v h - C . 0eU h D .v 16.物块在1N 合外力作用下沿x 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示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的二次方的关系图线,则关于该物块有关物理量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质量为1kg B .初速度为2m /s C .初动量为2kg ?m /s D .加速度为0.5m /s 2 17.如图所示,D 点为固定斜面AC 的中点,在A 点先后分别以初速度v 01和v 02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结果小球分别落在斜面上的D 点和C 点.空气阻力不计.设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落到D 点和C 点前瞬间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2,落到D 点和C 点前瞬间的速度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1θ和2θ,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 1212t t = B .01021 2v v = C . 122v v = D .12tan tan 2 θθ= 18.如图所示,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 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其右边有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的宽度为L ,线框的ab 边与磁场的左边界相距为L ,且与磁场边界平行.线框在某一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向右运动,当ab 边进入磁场时线框恰好开始做匀速运动.根据题中信息,下列物理量可以求出 的是 A .外力的大小 B .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C .通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D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框某横截面的电荷量 19.如图所示,竖直墙壁与光滑水平地面交于B 点,质量为m 1的光滑半圆柱体O 1紧靠竖直墙壁置于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2的均匀小球O 2用长度等于AB 两点间距离的细线悬挂于竖直墙壁上的A 点,小球O 2静置于半圆柱体O 1上,当半圆柱体质量不变而半径不同时,细线与竖直墙壁的夹角B 就会跟着发生改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各接触面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60θ ?=时,半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123 m g g + B .当60θ ?=时,小球对半圆柱体的压力 23 2 m g C .改变圆柱体的半径,圆柱体对竖直墙壁的最大压力为21 2 m g D .圆柱体的半径增大时,对地面的压力保持不变 20.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方向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平行,ab 3.电子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高中物理1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教案教科版

1.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要点导学] 1、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来发现。例如摩擦生热则表明了机械运动与热运动是互相联系的,奥斯特之所以能够发现电流产生磁场,就是因为他相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转化的。 2、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奥斯特的发现是必然中的偶然。发现中子的历史过程(在选修3-5中学习)也说明了这一点。小居里夫妇首先发现这种不带电的未知射线,他们误认为这是能量很高的射线,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就与小居里夫妇擦肩而过了。当查德威克遇到这种未知射线时,查德威克很快就想到这种不带电的射线可能是高速运动的中子流,因为查德威克的老师卢瑟神福早已预言中子的存在,所以查德威克的头脑是一个有准备的头脑,查德威克就首先发现了中子,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比记住奥斯特实验重要得多。 3、法拉第就是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他坚信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利用磁场应该可以产生电流。信念是一种力量,但信念不能代替事实。探索“磁生电”的道路非常艰苦,法拉第为此寻找了10年之久,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4、法拉第为什么走了10年弯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原来自然界的联系不是简单的联系,自然界的对称不是简单的对称,“磁生电”不象“电生磁”那样简单,“磁生电”必须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法拉第的弯路应该使我们对自然界的联系和对称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范例精析] 例1奥斯特的实验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途径,法拉第认识到必须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利用磁场产生电流。法拉第当时归纳出五种情形,请说出这五种情形各是什么。 解析法拉第把能引起感应电流的实验现象归纳为五类: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它们都与变化和运动有关。 拓展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也曾将恒定电流或磁铁放在导体线圈的附近,希望在线圈中看到被“感应”出来的电流,可是这种努力均无收获。因为“磁生电”是在变化或运动中产生的物理现象。 例2 自然界的确存在对称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F=Gm1m2/r2和电荷间的库仑力F=kq1q2/r2就是一个对称美的例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传递的,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则是通过引力场传递的。点电荷q的在相距为r处的电场强度是E=kq/r2,那么质点m在相距为r 处的引力场强度是多少呢?如果两质点间距离变小,引力一定做正功,两质点的引力势能一定减少。如果两电荷间距离变小,库仑力一定做正功吗?两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减少吗?请简述理由。

高考物理电磁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物理电磁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物理的学习不是呆板的,而是灵活的,如果一味地埋头苦学而不知道去思考总结,那么结果往往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以下是电磁学和交变电流方面的重要结论。 1.若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电荷,因相互作用而平衡,其电性及电荷量的定性分布为“两同夹一异,两大夹一小”。 2.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连线中点的电势等于这两点的电势的平均值。在任意方向上电势差与距离成正比。 3.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大,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小。 4.电容器充电后和电源断开,仅改变板间的距离时,场强不变。 5.两电流相互平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6.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仅受洛伦兹力时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粒子的速率、半径无关,仅与粒子的质量、电荷和磁感应强度有关。 7.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做圆周运动 (1)速度偏转角等于扫过的圆心角。 (2)几个出射方向 ①粒子从某一直线边界射入磁场后又从该边界飞出时,

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②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必沿径向射出——对称性。 ③刚好穿出磁场边界的条件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轨 迹与边界相切。 (3)运动的时间:轨迹对应的圆心角越大,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就越长,与粒子速度的大小无关。 8.速度选择器模型:带电粒子以速度v射入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区域时,当电场力和磁场力方向相反且满足v=E/B时,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被选择)与带电粒子的带电量大小、正负无关,但改变v、B、E中的任意一个量时,粒子将发生偏转。 9.回旋加速器 (1)为了使粒子在加速器中不断被加速,加速电场的周期必须等于回旋周期。 (2)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等于D形盒的半径。 (3)在粒子的质量、电量确定的情况下,粒子所能达到的最大动能只与D形盒的半径和磁感应强度有关,与加速器的电压无关(电压只决定了回旋次数)。 (4)将带电粒子:在两盒之间的运动首尾相连起来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每经过电场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