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Pedagogy

一、说明部分

(一)《教育学》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林永惠,路玉才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师范类本科专业学生

(三)《教育学》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学》课程是我校师范专业本专科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它对实现我校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对合格的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心理学》、《学科教育学》、《中小学学科教材教法》等共同构成了我校师范类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对教育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技能,明确教师的责任,初步具备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掌握教育规律,学习并尝试运用教育规律分析、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教育问题。

(四)《教育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30%)+考试(70%);具体的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二、教学大纲正文:

开篇导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对教师职业的介绍,让学生对教师职业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理解选择教师职业主要是为了促进人性的最优化发展,也是师范生未来职业倾向的首要选择。结合学习本门课程意义的介绍,为师范生进一步树立坚强而科学的教育观念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是教师职业选择的理由探讨,难点是《教育学》课程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阐述

主要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

一、当代优秀或先进教师典型事迹介绍;

二、课堂讨论与分享——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

三、学习《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优秀或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授课教师课根据自己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领域的教师进行介绍。

教学小结:

教师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中外教育史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式的教育家,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选择从事教育工作社会赋予师范生的光荣使命。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表述,理解教育和教育学的性质、体系、任务、历史发展,理解教育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在于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阐述,教育及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基础;教学难点在于教育活动构成要素的分析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研究

二、教育的要素分析

三、学校教育的演进

四、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研究

五、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三、近现代教育

四、二十世纪后期教育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三、当代教育学的研究状况

教学小结: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其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环境,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远古、古代、近现代、当代几个历史时期。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问。它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时期、创立时期、发展时期三个大的历史阶段。教育学的价值是通过对教育习俗的比较中凸现出来,主要体现在超越日

常教育经验、科学研究解释教育问题以及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上。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能说明教育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在于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生产力、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教育作用发挥的相对独立性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与学校文化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学小结:

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制约,反过来,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当代语境下,学校教育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致力于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促进文化的理解与宽容,推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的发展的概念,认识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理解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能分析如何根据个体发展的特点实施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在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影响个体发展的内外因素;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其条件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第三节教育的个人意义

一、教育将个体“沉睡”的潜能激活,并进行潜能的充分开发

二、教育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育基于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四、教育培养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显个体核心素质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教学小结:

教育要以对个体心理发展的认识为基础,教育活动要建立在认识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各种环境条件的适宜程度。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准确掌握教育目的的内涵及其层次结构,正确把握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正确领会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尝试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目标实现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结构,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教学难点在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分析,我国教育目的实现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和精神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一、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

二、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教学小结:

教育目的是社会把握教育活动的根本所在,也是教育活动展开的核心和根本依据,对教育功能的取舍有重大决定作用。对实际教育活动而言,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定向、调控和评价功能。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追求或实现某种价值的倾向性。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各级各类人才,是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精神实质。

第五章课程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

理解课程的内涵和类型,了解课程的表现形式,认识课程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课程设计结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般性要求,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研究状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的内涵、类型及其表现形式;教学难点在于“泰勒原理”的解析,新课改的研究。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材料分析法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内涵的几种界说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类型

第二节课程设计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

第三节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取向

二、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三、发展性课程评价

第五节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定义

二、课程资源的特点

三、课程资源的类型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小结: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类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当前,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的变革要求学校课程不断改革,而课程改革又势必会引起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革。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理解教师职业的地位、作用、劳动特点,理解合格教师基本素养的构成,理解师生关系的作用、意义、类型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当代学生发展特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师生关系的理解与构建;教学难点在于当代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

第一节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三、当代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认识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三、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教学小结:

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整体人,具有主体性的明显和发展特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合格教师不但要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还应当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专业化发展应当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尊师爱生、共同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第七章教学(上)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懂得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基础教育阶段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的概念、地位及其一般性任务;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及其运用;教学难点在于教学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一节教学的概念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地位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第二节教学规律

一、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规律

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

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

四、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

二、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四、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小结:

教学是教师在一定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教学也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直接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教学的教育性问题,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要求。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八章教学(下)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常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理解并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中小学常规教学方法的运用技巧,了解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运用,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教学难点在于新课改课堂教学研究。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法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

二、班级授课制

三、分组教学制

四、道尔顿制

五、特朗普制

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备课

二、上课

三、作业设计

四、学习辅导

五、学业评价

六、教学反思

第三节教学方法

一、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走向

一、由“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由“教材”到“课程资源”)

二、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三、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

四、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

教学小结: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阶段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原则的指引。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准备,是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有效达成的有力保障。

第九章德育

教学目标和要求:

理解德育的内涵、意义,了解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容,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并会运用德育实践的相关原则、途径和方法,了解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发展的现状及其改革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德育的内涵、目标和基本内容,德育过程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教学难点在于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它是一门要运用到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科。 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思想简介: 1、古代中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2、古代西方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二)主要特点 二、独立和成熟阶段(近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近代西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第斯多惠 2、近代中国 代表人物: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 (二)主要特点 三、发展与繁荣阶段(现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现代西方 代表人物:杜威、布鲁纳、根·舍因

2、前苏联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 3、现代中国 代表人物: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二)主要特点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学考试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目的 3、形成性评价 4. 课程设计 5、学校教育: 6、发现学习: 7、教育目的: 8、课程目标: 9、绝对评价法: 10、教育自传: 11、人性化教育: 12、读书指导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意义。 2、简述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3、简述校本研究的特点。 4、简述新课程的教学观。 5.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6、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7、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有哪些? 8、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9、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10、简述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11、简述读书指导法的内涵、意义和注意事项。 12、简述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含义与方式。 13、简述课堂人种志研究的特点。 14、简述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15、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结合实际论述一个好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4、结合实际,谈谈教学实践中如何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5、结合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6、试论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角色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7、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谈谈新时期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8、试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教育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 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 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 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一般来讲,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具体来讲,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预期结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4.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课程机构的编制,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及解决课程的标准问题。 5、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7、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含有方向性的总体目标和最高目标,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和方针,它所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 8、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广义为课程总目标,狭义为分科课程目标,各领域、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是指从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角度所规定的人才培养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分科目标)。9、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客观标准),再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到达目标的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10、教育自传:当教师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这种谈论教育的方式有些像叙述自己的“自传”。我们把它叫做“教育自传” 11、人性化教育:是建立在人本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育应以人为中心,重视教育的人性需要,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格,重视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性化教育是以尊重人格和学生的主体性存在为前提的教育,是使人获得健全人格,使人性得到完满实现的教育。 12、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亦称阅读和围绕阅读材料进行的活动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意义。 (1)通过学校教育制造政治舆论,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或政治路线与方针, 为某种政治活动的需要做思想准备。 (2)通过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选择与分配,使原有的社会政 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是实现学校教育政治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3)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及各种政治人才。其一,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 才。其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2.简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中职幼儿教育学教学计划

xxx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幼儿教育学》教学计划 xxx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三个班得幼儿教育学教学工作,三个班学生共有100多人,全专业都就是女生,在教育教学上有一定得优势。但就读我校得学生初中基础较差,全专业得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得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着“明确目得性、突出学习性、强调实效性”得原则,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深化“学习促发展”,“学习升实力”得意识,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得问题,着眼一日活动中保教质量得把握,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性,体现“学习有主线,学习有实施,学习有突破,学习有成效”得工作思路,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真正促进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能力得提高,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事业。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计划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得战略思想,贯彻国家得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把坚定正确得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以人类社会得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发展;根据幼儿及学生得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课程,注意教学要求与课业负担适当;从我县实际出发,注意县城与各乡镇得不同特点,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学情分析 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得学生经过一年得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得学习方法,但在知识得掌握上,尤其就是对幼儿园得基本情况得了解少之又少,她们对学前教育得基本理论与方法只有较为零散得印象,缺乏系统得理论知识。 在技能得掌握上,她们得分析与思考能力有待加强,对幼儿园常见得教学设计、组织更就是着重强化;幼儿一日生活管理流程等缺乏清晰得认识,没有动手实践得经验,需要加强相应得模拟课堂,教学设计等技能操作训练。 四、本课程教学得主要任务与要求: (一)教学得主要任务:1、通过系统得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得产生、发展历史,使学生对幼儿教育得本质、价值,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得地位及其相互作用得原理有一个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学 课程名称(英文):Preschool Pedagogy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 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多选): ■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国际素养□信息素养□领导力素养 课程代码: 周学时:4 总学时:72 学分: 4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史、学前心理学 开设专业:学前教育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功能、目标与内容、课程与教学、幼儿与教师以及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管理、家园合作等问题,基本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同时,该课程将着重阐释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方法、原则等,力图体现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了解幼儿教育的实质,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以此奠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专业知识方面: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熟悉国家的幼教方针、政策、法规和幼儿园保教工作主要内容;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方面: ?掌握设计幼儿园教学、游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的基本技能; ?具备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沟通的基本技能。 3.专业情感方面: ?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 ?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4.综合素养方面: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能合理分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具备搜集、查阅、整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

教育基本原理教学大纲新

《教育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教育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12106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时:57学时 学分:3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教育学本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教育基本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教育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解说。开课目的是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为后继课程打下教育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 1、从理性上认识与“教育是什么”和“什么是教育”有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 2、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了解主要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研究成果,培养教育研究意识和教育改革意识; 4、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等观念。 要求学习者能切实掌握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教育理论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自己身边教育工作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概念、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教学难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师与学生。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基础,又是《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主任》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的指导,《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等课程是《教育基本原理》的具体化和实践操作。《教育基本原理》侧重教育基本规律的阐说,而《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则侧重教育、教学具体规律的陈述,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原理与教育学(9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1.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3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教育学、教育原理的概念,了解中外教育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掌握一些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6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教育的概述 2.2教育的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认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性,了解学校的产生、发展与未来趋势。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的概念,教育发展,教育的本质。 第三章教育的基本要素(9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 3.2教育主体 3.3教育物资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间性和教育物资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良好教育交往的特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

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教育教学改革综述 颜育辉11化本2班1106000444 改革,顾名思义,变更,革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值得我们师范生研究的话题。 我认为“情境引导,问题探究”是个不错的教学方式,具有鲜明的创新色彩。所谓“情境引导,问题探究”就是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以问题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一、制定清晰的探究目标 探究目标决定了探究教学的活动走向,要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指向探究目标。探究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如果探究活动指向明确,具体目标就会不断被达成,学生就会从内心滋生出成就感,这将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促进探究教学的有效展开。 那么,如何确定探究目标呢?探究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特点。 首先,教师要根据探究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所处的位置,以及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来确定探究的具体目标。 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准备指的是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学习特点主要指的是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等。 例如,在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之后,我们可以提出“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探究活动。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对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反思,交流合作中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乐于分享他人观点,虚心接受他人指点、发现自己的缺点能及时纠正等。这一具体目标的制定,依据的是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准备。目标指向明确,使学生能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 二、围绕探究目标,设计探究问题 制定了清晰的探究目标以后如何才能将这些目标落实到化学课堂上呢? 思维始于问题,思维活动决定探究活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开始的,提出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问题的提出主要源自于教材本身,也可能源自日常生活,或来自社会中的某个热点问题或最新的科技成果,抑或是平常的问题赋予它新的视点。可以来自教师为实现探究内容的需要而精心准备的,甚至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或教师偶然发现的,等等。问题要为达成探究目标服务,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问题情境中来,并教给学生探究的方式和范围,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活动状态。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学情、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科学发展、社会中的热点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出问题之后,做适当引导,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境,亲自去体验探究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三、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 已经制定了清晰的探究目标,提出了探究问题,那么,如何去实施呢?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才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这基础上自由创造。 在开始施行探究式教学课堂的时候,我们按照探究步骤,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探究,要探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01001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课程学时:54 理论课学时:54 学 分:2.5 适用对象:2012级洛阳师范学院师范类本、专科学生 一、课程简介 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教育人、培养人的学科,以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个案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注重宏观内容和微观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对教育基本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教育实践层面的探究;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课程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所有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从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出发,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加强为人之师的师德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学会从教育学科的视角分析、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 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教育学的概念;了解教育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联系实际分析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价值 1.什么是教育学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教育学的学科意义

4.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教育广义、狭义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特点;了解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形态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2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措施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形态 1.原始的教育形态 2.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3.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识记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等概念;理解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掌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及条件;分析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各自作用;教育的主导作用 第一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年代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结合实际分析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学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2、课程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幼儿教育学;为什么学 习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师和幼儿;幼儿园全 面发展教育;幼儿园环境,课程;幼儿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日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让学生构成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理论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 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3、课程任务 1、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她们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具备幼儿教师应具 备的职业素养; 2、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 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 实操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理论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使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园组织管理,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能运用在教学活动实践中。 三、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 1、教学中讲授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课程是结合教学方法上,注重实用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习题的操练,都尽可能地真实化,加强学生 的实际教学能力。 3、注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4、对学生的习题和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使学生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教育学概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幼儿教育的意义; 2.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第1页共4页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正式版1)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operating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4 学分:4 适用对象: 全校本(专)科计算机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二、课程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Dos、Windows和Unix或Linux) 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和维护。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新名词、术语及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掌握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维护。 课程基本要求: (1)熟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图形、系统调用等); (2)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功能、结构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4)具有初步的操作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历史 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4.操作系统的功能 5.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熟练掌握: 1、几种有代表性OS的特点。 2、OS五大管理功能。 3、从资源管理、进程管理、用户界面及结构等几个角度来定义 OS,从而得出什么是操作系统的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操作系统基本类型和、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第二章作业管理 内容: 1.作业的基本概念 2.作业的建立过程(重点SPOOLING系统). 3. 用户接口 4. 分时作业管理 熟练掌握: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年级专业: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教师:李玲玲 审批签字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 开设学期:3 开设单位:教育系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游戏的基本理论 2.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3.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4.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 5.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6.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施 (二)能力目标: 1.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 2.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

4.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游戏治疗的方法解决幼儿的某些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 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讲授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后续课程是《学前儿童学科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三、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实际操作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练习游戏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方式。

2020教育学(离线作业)答案

离线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 -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中班年度教育教学计划

中班年度教育教学计划 一、班级状况: 通过上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了解到我班幼儿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大部分幼儿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较有礼貌,能注意公共卫生,只有少数幼儿还怕羞、胆怯,不能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期望进入中班后会有所改变。 2、多数幼儿能关心同伴,爱护玩具,爱护花草树木,能在群众面前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群众的相处也较融洽。 3、智力发展方面能正确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及白天、黑夜,认识四季最明显的特征,各方面发展都较好,80%幼儿到达教育目标,只有个别年龄小的幼儿掌握不好。 4、在体质方面,多数幼儿身体素质较好,各种基本动作掌握较好。 二、管理班级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幼儿安全、卫生意识,提高幼儿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 2、继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日常礼貌用语,学习礼貌待人,尊重别人。 3、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利用本园的有利条件,将教学继续提高,确保幼儿一天正常的教学活动。

4、认真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教研学习,加强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保育方面:坚持每一天把教室的卫生时刻打扫干净,时刻观察幼儿面色变化,注意幼儿身体的温度,教育幼儿能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衣服,图书等物品。 三、教学工作计划: 1、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教学,取长补短,提高各自教学水平,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和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有目标地制作各科的教学教具,及充分地利用本园的有利条件,透过剪、撕、折,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潜力,手腕灵活性培养幼儿的观察潜力和想象潜力。 3、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一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透过体育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幼儿体质。举行亲子运动会。 4、每周一张贴好一周教学计划,预先备好课,课前做好教学工具准备。 5、开展培养幼儿动手潜力的科研课题及数学教研活动。 6、教学目标: ①语言----语言智能;理解有情节的儿歌资料,感受中国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学习阅读;按照情节发生顺序,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本科)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学前教育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起点)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初步知识。 该课程的学习还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首先,《学前教育原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这是由《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可以为《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学前教育原理》与《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等后续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学前教育原理》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基础,《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则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原理》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立场、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程和主要观点。为从事学前教育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有关学前教育同社会和儿童的发展、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衔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培养初步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能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反思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学前教育原理》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育见习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2.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初步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弄懂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观点及方法。 3.能够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 4.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面授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完整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幼教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和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幼儿园教育、保育等工作的新型幼儿教师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 (二)适应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托幼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教学、保育和组织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有关幼儿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关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需的音乐、美术、舞蹈、键盘、口语等幼儿老师基本功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的能力。 如:了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制能力,调控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键盘、口语、美术等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掌握保教技能、演示技能、操作技能、音乐技能、绘画技能、制作技能等。 3.有创新意识和立业创业能力。 4.逐步培养知识适用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德育课程(108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 (3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