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李春峰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李春峰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李春峰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李春峰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景星镇小学李春峰(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激发自主探究的学

习动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要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

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

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

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

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

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科学、合

理的“导学案”是先决条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抓手。要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学会,学生必须有一条学习的主线,必须有一个“教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而这个“教辅”不应该是知识的堆砌,不应该是“题海”,更不该使学生“增负”,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主线,

学法的阶梯,因此研究小学数学“导学案”编制模式具有研究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导学案的编制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

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

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的教学方式。

通过导学案与课堂教学反馈调控关系的研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调控者,应根据教学

目标,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对象,灵活运用,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对教学过

程进行适时动态调控。

有效地使用课堂调控技巧,能使课堂教学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最终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

的。

信息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控教学;及时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了解情况,迅速调整教学。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程序之中,才能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导学案”的模式,形成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

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探索

与实践适合数学教学内容与各种课型特征的学案设计与课堂基本操作,构建以学生主体实践

活动为基础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学案引

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探索

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最大程度的优化数

学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研究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策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1、探求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数学课堂教与学关系的研究。

①.导学案与教案、教科书关系的研究。

②.学案与课堂教学反馈调控关系的研究。2、以导学

案为载体的课堂反馈调控策略。

①.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目标对数学课堂的调控。

②.导学案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的研究。

③.以学案为载体的信息反馈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数学课堂的调控策略。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一方面主要调查学生对教师讲课、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参与、兴趣等方

面进行一些情况了解,为后续“导学案”设计模式、确定原则等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实施

研究中不断调查了解,进行分析,调整“导学案”样式中的一些条款。

行动研究法:主要对小学数学“导学案”样式进行不断的实践、调整、修改,再实

践、调整、修改,逐步完善。

经验总结法:针对研究过程中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4月——2014年8月

1、问卷调查分析;

2、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

1、小学数学“导学案”实施研究;

2、意见反馈及调整。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

1、归纳总结;

2、撰写实践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导学案在数学中课堂中的运用,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建立以导学案为载

体,以课堂反馈调控为核心的数学课堂教与学关

系;探索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反馈调控策略。实现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优化组合,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大优化,切实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指导上,走近学生,指导学法,使自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1、本组推出至少一节研究课。

2、每位成员至少撰写一篇论文。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整理两篇课例或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