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陈春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其内涵的表述或理解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对阐述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概括出五种代表性观点,即动态论、系统论、过程论、多维论及可持续发展论,并对以上观点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内涵;拓展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0)01-0054-03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民经济成长的基础。然而,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理解农业现代化?在我们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备目标的同时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两个问题,如果对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把握不准,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只能成为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影。因而,梳理国内专家学者们对何谓“现代农业”及何谓“农业现代化”的各种各样的理解,对更好的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促进各地现代农业的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国内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

在我国,不同时期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工业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只要在农业中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就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就被理解为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引入,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有了发展,增加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内容。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具体表现为从不同的维度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动态论。这种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世界范畴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顾焕章,王培志,1997)。随着科技革命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农业的发达程度总是不断地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和要求也不断提高,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固定的现代化的标准和模式(柯炳生,2000)。正因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没有终极目标,只能有阶段目标,即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牛若峰,1999;王利民,傅金戈,刘玉祥,1999;郑有贵,2000;徐星明,杨万江,2000;梅方权,2001)。

2.系统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农业生产看成是由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组合成的综合系统,正是这三个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农业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才得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这三个系统的最优化(邓宏海,1981)。此外,这种观点进一步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管理、信息等因素在内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作用结果的表现,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要实现这一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要实现技术(含生态技术)措施的科学化、产品的商品化、社会的信息化,要由单纯从外部向农业投人新的工业物质,转为以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为主,采取一整套综合配套的现代措施,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功能(李果仁,1992;谢永良、任志祥,1999)。

【收稿日期】2008-11-18

【基金项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G3081542)资助

【作者简介】陈春霞(1976-),女,广东阳江人,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輩輲

3.过程论。这种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雷海章,1991;刘巽浩,1994;徐更生,1993)。农业现代化首先是一个经济、技术过程,最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产业化、现代化演变的过程(范晋明,1997)。作为一个过程,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此外,还应包括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不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方面、一个过程的现代化,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张仲威,1994;梁荣,2000)。郑有贵(2000)还认为,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宣杏云、王春法等(1998)在对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透视的基础上,扩展了单纯的“过程论”,提出农业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手段。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首先,它是从以直观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其次,它又是从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和商品农业大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手段,农业现代化是一国为适应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使其落后的农业生产部门尽快实现现代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或者说,是一国将其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的手段。因此,从根本上讲,农业现代化既是一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为加快这一转变过程所采取的种种政策措施的总和。

4.多维论。其核心内容是,农业现代化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本身,它有着更为宽泛的内容,学术界又称为广义农业现代化论。韩士元(1999)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仅包括农业部门生产关系的运动,还包括制约、支撑农业部门发展的社会经济内容,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素质水平等。黄国桢(2000)认为,农业现代化内涵包含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和农业主体现代化三大内容。农业产业现代化是作为物质生产部门的农业本身的现代化,它主要涉及发展模式、结构布局、物质装备、技术手段、经营管理五个方面。农业环境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外部社会环境的现代化,实质上是农村的现代化,它主要涉及空间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农业主体现代化是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即农民现代化,它主要涉及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也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应当包括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和农业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梁荣,2000)。就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而言,农业现代化应当包括农业企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信息化等。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科技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郑星、张泽荣、路兴涛,2003)。王延生(2004)还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三重含义的观点,他认为技术、结构与制度是界定现代农业的三个不同层面,高技术特征只是现代农业的表象,结构性规定从产业关联的深层揭示了现代农业的产业特质,而制度性内容则是现代农业的“软件”系统,是现代农业最为本质的特征。在当前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现代化应是人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以及组织系统的现代化(张琦,1990)。持广义农业现代化论的学者普遍将农民现代化看作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标志。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生产力现代化了的农业,因此农业现代化必然包—农民素质的现代化(高焕喜、王兴国、杨茂奎,1998)。甚至有一部分学者直截了当地认为,农括农业劳动者——

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徐更生,1993)。简小鹰(1996、2007)进一步强调,农业现代化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其自身的关系。此外,赵景阳,郭艳红,米庆华(2007)以广义农业现代化为视角,进一步提出了广义农业现代化的“三组成论”、“三目标论”和“三动力论”。

5.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人们意识到生存环境恶化的威胁,更注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种观点认为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发展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以区别于以往农业现代化等同于“石油农业”的倾向。代表性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设备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使农业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又能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由传统农业转化为开放式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王利民,傅金戈,刘玉祥等,1999);农业现代化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创造很高的综合生产力,同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资源的永续增殖和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牛若峰,1999);农业现代化就是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要摒弃西方发达国家曾走过的“石油农业”发展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黄国桢,2000);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輩輳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看,农业现代化还应加上生态环境的良性化(穆秋娣、丁欣荣,2000);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农业现代化过程应该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类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能在优美、健康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推进人类文明的过程(康芸、李晓鸣,2000)。

二、结论

纵观上述研究成果,其共同点都是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这对农业现代化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1)对农业现代化这一概念缺乏规范、统一的认识,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提出了某些片面的观点;(2)仅以发达国家既有现代化成果为参照系,忽视本国农业现代化的特色;(3)研究视角明显具有“城乡分离”的特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上述理论探索的基础上,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现代农业、怎样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这一表述将会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指导各地的现代农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顾焕章,王培志.论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及其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1997,(1).

[2]牛若峰.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问题,1999,(10).

[3]柯炳生.对推进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村经济,2000,(9).

[4]郑有贵.农业现代化内涵、指标体系及制度创新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5]徐星明,杨万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5).

[6]梅方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J].调研世界,1999,(11).

[7]邓宏海.关于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81,(11).

[8]李果仁.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进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4).

[9]谢永良,任志祥.农业现代化及其评价方法[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3).

[10]雷海章.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1]刘巽浩.21世纪的中国农业现代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4,(4).

[12]徐更生.持续农业及其对我国的挑战[J].世界经济,1993,(6).

[13]范晋明.农村现代化研究的几个理论支点[J].经济问题,1997,(3).

[14]张仲威.中国农业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4,(3).

[15]梁荣.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0,(2).

[16]郑有贵.农业现代化内涵、指标体系及制度创新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17]宣杏云,王春法.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透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18]韩士元.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J].天津社会科学,1999,(5).

[19]黄国桢.迈向新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内涵拓展[J].上海农学院学报,2000,(6).

[20]郑星,张泽荣,路兴涛.农业现代化要义[J].农业经济,2003,(3).

[21]王延生.农业现代化:一种多维度关联界定[J].广西社会科学,2004,(6).

[22]张琦.农业现代化浅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11).

[23]高焕喜,王兴国,杨茂奎.论农业现代化[J].山东社会科学,1998,(6).

[24]简小鹰.试论农业现代化中的社会文化特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6,(5).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人关系的演进[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5).

[25]简小鹰.论农业的社会环境——

—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1).

[26]赵景阳,郭艳红,米庆华.广义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研究——

—潍坊市农业现代化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1999,(6).

[27]王利民,傅金戈,刘玉祥.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与选择——

[28]牛若峰.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什么道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1,(1).

[29]穆秋娣,丁欣荣.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学术观点概述[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

[30]康芸,李晓鸣.试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0,(9).(责任编辑:X校对:Q)

輩輴

Re-thinking about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Based on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LIU Ming-guo

What is urbanization?It seems a simple question,but the author has a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it.In the au-thor's opinion,enhancing the urbanization level can not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 a sustainable way.The rea-sonable boundary of urbanization is that urbaniz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operation situation of our national economy,the urbanization in China has been overdevelope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View of Entropy Theory

YANG Su-qing&FAN Jian-zhong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y between thermodynamic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Over balance in economic system is not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because it leads to low efficiency and stagnation.Unbalance may enhance efficiency of social development,but over balance is also not good for economic stability.Unbalance is objectiv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e should keep it in a reasonable degree,which can increase efficiency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a long term,can promote economic stability in a long run and is helpfu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at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entropy theor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Essence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ve Forces

ZENG Guang

Productive forces are always in the state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During different periods,their formation scope and connotation are different.International productive forces,which are based on international labor division, come into being in the period in which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have stepped across the limits of country and na-tion.It is in essence an open force,international collective force and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

Meaning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ts Expansion

CHEN Chun-xia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in a state of dynamic change and how to express its meaning and how to under-stand it depends on the change of different times.The paper,based on the clue of time,gives us a review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s five features,including dynamic theory,system theory,process theory,multi-view theo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comment on the theorie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ystem in China

LIU Hong-xing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item in deepening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Since1978,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but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world finance,the main ideas about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of China should be to quicken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of state-owned banks,improv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better capital market structure,promote reform of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keep a look-out on financial crisis.

Translated by Zhang Zhi-qin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陈有进 一、农业现代化的确立 1、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2、现代化具体量化。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提议,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250美元)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十六大报告再次明确。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他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4、国家领导人对江苏的嘱托。2003年江泽民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与江苏代表一起共商国是。他嘱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苏有条件搞得更快一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江苏一定会拓展新优势,再创新业绩,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到江苏 视察工作时,希望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经过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5、江苏“两个率先”决定。2003年7月23日,江苏省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确立了本世纪初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6、农业现代化的确立。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科学判断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 方向,并强调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2008年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指出,我省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推

法律实务(律师入门法律实务)破解案源问题的十一种有效办法

破解案源问题的十一种有效方法 一、服务定位法 (一)法律服务与市场定位 1.我国律师职业定位的三次演变 我国律师职业的定位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次演变。 第一次是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通过,于198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律师暂行条例》,其中第一条第一句话就是:“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第十三条规定:律师执行职务的工作机构是法律顾问处。法律顾问处是事业单位,受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领导和业务监督。 第二次是1996年5月1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律师法》,第二条规定“律师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此《律师法》虽经2001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修改,2002年1月1日实施,但对律师的定位未作改动,仍然属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第三次是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十次会议再次对《律师法》进行修改,自2008年6月1日生效,其中第二条把律师的定位调整为“接受委托或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同时强化了律师职业职能,即:“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2.律师定位开始由“国家的法律工作者”转变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最后,定位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这三次演变说明: a.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b.法律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过程。 c.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必须符合与满足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 d.概括如下: (流程图1)律师——接受委托或指定——提供法律服务——实现职能——维权、维法、维护公平和正义; (流程图2)没有当事人委托——律师没有案源——没有法律服务行为——律师就没有任何价值,等于普通公民。 3.律师应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 《律师法》第二条规定,律师是指“接受委托或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4.律师应清楚自身的执业特点 律师如果没有当事人委托或没有相关部门指定,律师也就是无事可做,无案可办。说明:律师执业属于一种被动性的服务特点。 5.律师的服务必须面对市场 律师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构成服务业中的一种特殊服务行业,但必须遵循市场规则与价值规律。 6.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必须具备相应法律知识与服务技能,律师应明白法律服务的性质是: (1)属一种知识型服务,具有无形的特点; (2)法律服务过程同满足当事人需求的同时性; (3)律师对法律服务后的效果,不具有决定性。 7.基本方式 (1)律师定位→法律服务→第三产业; (2)法律服务→面对市场→满足当事人需求;

新律师如何拓展案源

新律师如何拓展案源 案源是新律师的“软肋”,也是新律师最为困惑的事情。作为新律师,他们 并不缺乏法律知识和执业激情,却缺乏案源。那么,新律师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拓展案源? 笔者作为执业近十年的青年律师认为,新律师,必须有案源;没有案源,就 等于自寻灭亡。所以,只有解决案源问题,才能使新律师健康地成长、有序地发展。 新律师由于刚刚执业,是律师界里的新人,没有执业经验,没有人脉关系, 没有资金投入,要想获得案源,难于上青天! 但是,不解决新律师的案源问题,再有激情的新律师也会流失、甚至夭折。 案源关乎新律师的生存与发展,案源关乎新律师的稳定与情绪,所以,我们不得 不研究,不得不考虑。 作为新律师怎样才能拓展市场、获得案源? 笔者认为,新律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客观地看待 自己,认真地分析情势,从点滴做起,从小案子做起,忍辱负重、持之以恒。 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新律师不能盲目地等案源、要案源、靠案源,要自己争取、主动出击、从零做起。 一、新律师要找对师傅跟对人。 新律师进入律师所必须找对师傅跟对人,不能我行我素、盲目乐观,要放下臭架子,主动跟进经验丰富、品行良好的老律师。多向他们请教问题,不懂就问,不能不懂装懂。多和他们在一起,尤其是和当事人谈案子时、开庭时或会见当事

人时,要不离左右,不可偷懒、不计报酬。 以谦虚好学的低姿态,向比自己年龄大、执业时间比自己长、学历比自己高的律师学习,不比待遇、不比吃穿,就比进步、就比法律,如果有老律师愿意带,新律师可以大大缩短学习的时间,为以后办案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律师要把自己“卖”出去。 新律师必须激情万丈、精神饱满,时刻把自己推销出去,多参加培训,多接 触成功律师,察其言、观其行,不断总结、不断领悟,像成功律师一样思考,像 成功律师一样行动。 新律师要多参加法律研讨,多听、多想、争取机会多说,不要狂妄自大、盛 气凌人,姿态越低,收获越大。 新律师要学会推销自己,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新律师要学会推销自己,不要错过每一个机会,只有把自己推销出去,才能为以后的成功埋下伏笔。 新律师推销自己要掌握分寸、注意场合、讲究打扮、顾及形象,在推销中包 装自己,在包装中展示自己。 三、新律师要有把握案源的能力。 实践中,并不是新律师没有机会接触案源;相反,一些律师和律师所给了新 律师很多接触案源的机会,比如:咨询、代书、谈判和立案等,但是由于新律师 心理素质不不过,导致很多案源与新律师擦肩而过,所以,新律师不是没有案源,而是没有把握案源的能力。 可是,把握案源的能力并不是天生俱来的,能否获取当事人的信赖?能否获取案源?却是一门大学问,也使新律师的入门课。

拓展训练项目大全(做方案必用)

序号课程 内容 项目目标项目介绍 高空项 目 挑战自我 【高空抓杠】本项目要比高空断桥的难度大,再次让学 员对自己进行挑战,从而挖掘自己的潜力, 对自己有新的认可。 理解风险与机遇的关系; 鼓励学员勇于接受挑战; 理解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学习在压力下 保持镇定; 鼓励学员不断进取,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学员依次攀爬上一根高约8米的圆柱,奋力向前跃出,双手抓住面前的一根单杠。 【高空断桥】增强自信,帮助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鼓 励学员勇于接受挑战; 鼓励学员勇敢面对困境;学习如何在压力 下保持冷静;学习如何设身处地地理解和 体谅他人; 学习如何激励他人;理解如何设定合理的 工作目的。、所有成员将爬上一个8米高的断桥,从一端跳到另一端并返回。 【缅甸桥】项目介绍: 项目类型: 高空拓展运动项目 项目规则: 学员依次爬上八米左右的缅甸 桥,沿着桥上的竹竿向对岸走,在这个过 程中,不断越过没有竹竿的空白区域。 项目意义: 突破个人得失观。面对机会是 否能勇于出击。 培训目标:1.克服恐惧,勇往直前,认识 自我,战胜自我。 2. 认识面对困难的互助精神,培养团队意 识。 3.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工作。 4.对每一个人而言,真正挑战的对象是自 己而不是别人或其他客观因素! 5.更进一步的是,要明白当挑战来临的时 候,心态比技能更重要!

【速降】项目介绍: 每位学员在绳索的专业器材的保护下,从 20米的高处独自下降到地面。 项目目标: 自我控制的能力; 体会战胜困难的喜悦; 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根据目标调整行动计划; 行动是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 挑战自我与合作 高空项 目 【合力桥】项目介绍: 项目类型:团队挑战项目项目简介:两人 一组,队员正确佩戴好安全装备,依次通 过设在8米高空的不同形式的桥(共3块), 每块板下方由4人控制绳索以保证吊板平 衡。上方两人相互配合踩过每一块吊板, 最终共同到达成功彼岸。 【天梯】理解在完成工作时意志力的重要性,鼓励 参与者每两人一组,不借助任何工具攀登有4-5学员锲而不舍,不断进取;学习在团队中如 何创造高昂的士气;培养责任意识; 了解个人的优势和不足,学习通过合作来 取长补短,达成目标; 理解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 关系;理解信任在建立团队和达 成目标中的重要性;理解团队压力对个人 行为的影响。 根间隔成的梯子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中央党校教授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刘艳梅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在这一讲当中我主要讲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第一部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什么是农业现代化;第二部分,是什么原因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第三个方面,怎么样去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一)农业发展阶段和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个部门,先于工业,然后农业发展了,才有了工业和服务业,那农业发展阶段大体上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的,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生产力水平很低,基本上满足人类的生存状况,到了传统的农业阶段又分为古代和近代的农业阶段,传统农业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以畜chù力和人力为主的农业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的工业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这也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个概念。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化的生产资料,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去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的农业有三个要素,即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法,这些现代的要素融入了进去,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了现代农业,这是农业的现代化,“化”是事物性质的一个转变,而农业现代化是要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这样一个过程。 (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特征 农业现代化很多核心特征,如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科技化、规模化,在这儿我就把核心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 第一个方面,产业化。农业的产业化,有学者提出来说,农业的产业化其实是要打造农业的第六产业,什么是农业第六产业?1+2+3=6,1×2×3=6,一产、二产、三产,把农工商的产业链打通,这是农业的现代化。国外称为“农业的一体化”,从田野到餐桌一体化,这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好处很多,它可以让小农户更多地去参与社会化的一个大生产

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化的战略部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历史性、国际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 理方法和理念来管理农业。 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经济结构、经营管理、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现代化。其追求目标是:在优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加工增值率,实现农区产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电子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包括培育优良品种,使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用现代方法去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及各环节上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采用现

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从2000年9月起,总局党委组成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专题组,分成7组到9个分局和部分农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垦区各方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分别在北京与哈尔滨两地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顾委专家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权 威性。 2000年11月6日,《规划》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这次论证会得到了省政府和农业部、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开发银行的关怀和支持。出席论证会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研究员卢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学科评议委员李里特,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于新华,水利部松辽委副总工程师、规划研究室主任李金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教授杨志福,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外经贸部WTO农业谈判组组长程国强,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 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信乃诠等专家和学者。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律师如何开拓案源

案源两个字,对于律师来说就像光棍眼里的美女,饿狗眼里的肉骨头,那简直是挡不住的诱惑。即便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律师,也会以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的姿态,杀向每一个案源可能存在的地方。做了一年的律师,看到同行之间为了争夺案源而血拼,反目成仇,互相攻击,甚至不惜放弃人格尊严,向法官向一些掌握案源的实权人物卑躬屈膝,出卖肉体或者是灵魂。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能干的律师,没有案源也是死路一条啊。 我不是一个有案源的律师,我要是案源多的话也就没时间坐在这里敲键盘了。我老是在琢磨如何开拓案源,就像初恋的时候琢磨如何泡妞一般。有时也尝试着做了一点试验,在跟其他的实习律师交流的时候,他们觉得我的做法虽然还没有产生很大的效果,但是应该有一定的参照作用。在这里拿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请大家修正。大家要是有什么绝招的话,千万要跟我说说啊。 我觉得,对于一个实习律师来说,案源就是市场,案源的开拓其实就是市场营销。市场的推广,第一个要件就是产品的质量。咱们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你的产品必须不是假冒伪劣,你得有点东西。除了法律职业资格,你还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你还有什么特长?一个新开发的产品要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话,那就不要谈推广了。一个新产品,要有自己的卖点,你的卖点是什么?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卖点的话,趁着这一年的实习期间,赶紧准备准备。起码得让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有比一般人较为突出的优势。 跟产品营销的一个区别在于,产品可以说是新出来的产品,越是新的越受欢迎。律师还是老的好,任何一个当事人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拿给一个刚刚入行的新丁练刀。所以,一个刚刚入行的律师,除了在言行和装扮方面要显得成熟老练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当有些客户向你打听你从业多久,有没有办理这种案件的经验时,打死你也不能说实话!!!!!自信一点,你就是老律师,你做这行有十几年了!!!这种的案子你做过无数了!!!!如果阁下看上去永远是那么年轻的话,我只能对你深表同情,并建议你蓄起胡须或者穿深色的服装。爱漂亮的mm,牺牲一点青春吧。 现在进入推广阶段,也就是广告营销。--传销也可以玩玩,给当事人介绍费那是不能放在桌面讨论的,大家心中有数,不必明说了。 在琢磨市场营销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一句古话,这是我很信奉的一个真理: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我们做一个市场,应当“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律师业务的市场总是处于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别人的蛋糕也许你暂时没有实力去抢夺,但是你可以培育自己的市场,把自己的市场慢慢做大。 实习律师的生活是很清苦的,有律师的表面风光却没有律师的实质。别看在法庭上侃侃而谈人五人六,背着人家却在啃方便面吃3块钱的盒饭,为了节省一块钱的公交车钱,宁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地步行几公里......实习律师需要钱啊。于是,有些实习律师就有点想不开了。张口闭口就是钞票,见到一个撞上来的当事人情不自禁当头一刀,砍得人家血肉模糊。老实说,对于这种同行,我是很喜欢的,因为他把客户杀了,下回这个客户就有可能是我的了。他赚到了一点钱,但是他失去了一个市场。尤其是缺少人力资源的新手,要把每一个自己的当事人作为以后的案源增长点,当这些点不断的增多,由他们构织的市场网络也就形成了。做市场犹如钓鱼。实习律师不是姜太公,不撒鱼饵是没有鱼儿上钩的。所谓的鱼饵,我认为就是免费的法律咨询或者法律援助。当然,这种免费不是无限的,要看当事人是不是鱼。我很愿意参加所里安排的上街咨询活动。往那里一坐,说说几个案子,发发名片。每当我发出一张名片,我就知道我的机会又多了一分。

连锁店面拓展的几个方式方法

连锁店面拓展的几个方式方法 连锁店的竞争优势在于规模化发展,形成统一的采购,销售,服务,人员教育等等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就经营的成本控制优势化,利润的最大化创作出了条件。同时也对经营管理,拓展的规划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连锁店面的发展拓展通常有几种方式 1直营店 筹建方式自有资金 优势可以较好的按管理经营的规范进行,经营管控可以得到执行落实 劣势因为终端建立的巨大投入,拓展速度慢,很难在短期内享受规模化的利益盈利方式主营业务的日常经营 2加盟店 筹建方式通过招商模式,运用整店输出的方法建立 优势拓展速度快,可按照规划的方式执行,风险小 劣势营运管控投入力度大,终端依赖强,后续经营策划要配套,巡回督导要及时盈利方式产品材料,加盟费,管理费 3合作店 筹建方式通过合作招商和市场推广,进行评估考核,在匹配品牌发展要求的情况下,以产品项目,辅以店务的方式,进行授权经营的一种方式 优势产品项目推广速度快,对潜在客户的深度开发打基础 劣势前期无法对品牌推广和品牌影响力提供帮助 盈利方式前期以产品材料和管理费为主,后期以授权经营的品牌维护费或加盟费4代管店

筹建方式对市场已有的经营店面,以全权代为管理经营,在经营期间以加盟店对待有两种情况A新店,投资人方式出现。B,托管店 优势无需投入就可以自主经营管控的终端店面 劣势产权和经营权的分割,代管期限的设定, 盈利方式主营业务的日常经营,管理费 5员工合伙(股份)店 筹建方式公司和员工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的 优势部分投入就可建立的直营店,连接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利益,在经营和人员稳定方面都有利 劣势风险经营期员工的心态,店面财务的公开性 盈利方式同直营店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刻。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在建过初就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2O世纪5O年代初至5O年代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时,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和目标。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构想。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由此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改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出发,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第二阶段:2O世纪6O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行第一次调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提出以农业为基础,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指出,经过2O年到25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被中断。 第三阶段:20世纪7O年代末8O年代。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扩充,增加了农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以及小城镇建设等。8O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农业现代化实验区和示范点,更加丰富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实践。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刻。跨人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加入唧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学界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何谓现代化(Modernization)?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把现代化作为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不是单一因素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多因素的综合变化。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就是从使用人力、畜力转变为使用非生物动力,即从使用手工工具到使用机器作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它是一种分工专业化、技术密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认识和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必须联系农业现代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特征。 1.历史性。农业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它是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在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逐渐萌芽。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农业生产手段逐步向机械作业转化。19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生产力发展,以电力和钢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浪潮,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新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如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学、生物工程的蓬勃兴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新能源和新装备。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又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从而加速了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2.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尽管农业现代化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作为最主要衡量指标,但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国家,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农业现代化建设选择以石油为原料和动力的化学化和机械化;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侧重于种子、化肥和水利。从时间上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现代化以“石油农业”为基点,而80年代以后则更注重生物技术的应用,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继承性。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科学和技术都有其继承性,农业现代化也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进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和提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科学劳动部分地是以前人劳动积累的利用为条件。在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农业环境和生物特性的变化往往是以数百年计。即使如此,农业技术在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就包含着去其糟粕、展其精华的过样。因此,一方面,农业技术或经验较长时期地保持相对稳定,在稳定中又逐步发展,这就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而经久不衰;另一方面。它又随着生产实践的推进和需要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前进。 概括而言,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发展农用工业,增加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使农业成为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产业。

税务稽查案源管理

第三章税务稽查案源管理 本章主要阐述税务稽查案件管辖的划分、税务稽查选案的基本方法、税收案件检举等案源管理等有关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稽查人员应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税务稽查对象的管辖,正确地运用选案方法,依法、合理、准确、有序地确定税务稽查对象。 税务稽查案源管理的工作流程: 图3-1 税务稽查案源管理流程图

第一节税务稽查管辖 税务稽查管辖是指税务稽查在涉税案件检查职责和权限方面的划分,即具体的涉税案件应由哪一级、哪一个税务机关查处。只有当某一税收案件属于某一税务机关的管辖围时,该税务机关才能实施稽查。 一、税务稽查管辖的原则 税务稽查管辖是保证税务稽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正确确定管辖制度,对于明确稽查局的职责,有序地实施税务稽查,防止稽查局越权稽查,及时、正确地查处税收行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税务稽查管辖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 属地管理原则是指涉税案件的查处一般由被查对象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负责。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有利于稽查局就地查处涉税案件,节约税务稽查成本,有利于日常税收征管与税务稽查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纳税人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 (二)分税制管理原则 目前,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根据收入归属将税收管辖权划分给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税务稽查的管辖也必须按照税收管辖权的划分权限和围等原则,分别由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

务局承担。 (三)统筹协调原则 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税制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税收活动的特殊性。涉及增值税的税收案件、骗取出口退税案件、利用关联企业转移利润逃避纳税义务的案件往往涉及不同地区,这就要求在案件查处中,必须坚持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的原则,协同涉案地区的税务稽查局联合作战,才能保证涉税案件的顺利查处。因此,在涉税案件管辖中规定,对重大偷税、骗税案件,重大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案件,以及涉及到被查对象主管税务机关人员的案件等,应由涉案地区的上级税务机关组织查处;对发票案件应由案发地税务机关组织查处等。 二、税务稽查管辖的种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税务稽查管辖的种类主要有职能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和移送管辖五种。 (一)职能管辖 职能管辖是指不同的税务机关依据各自不同的职权,对实施稽查所作的分工,是税务机关根据各自的职能确定的对稽查事项的管辖权。由于我国实施的是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因此,在税收征管实际中,常存在国税、地税同时管辖同一纳税人不同税种的情况,此时应按各自的职能划分管辖权。 根据《稽查工作规程》的规定,各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别负责所辖税收的税务稽查工作。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要求,我部研究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 2016年11月14日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产业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条件 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设健康中国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融合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为“十三五”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1.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奠定了产业融合的坚实基础。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45万吨,棉油糖、肉蛋奶、果蔬茶、水产品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取得新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6%和63%。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2.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了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规模水平提高,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近20万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超过1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7∶1提高到约2.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创新步伐加快,初步构建起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框架,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了一批成熟适用技术。产业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地区苹果加工、沿海和长江流域水产品加工等

市场拓展方式和操作方案

市场拓展方式和操作方案 ●操作的具体流程 ●选址—铺货 首先我们要考察20个较为繁华的地区如公寓、商业中心等,经分析从其中精选10个地点,投放机器。后期调试准备投入使用!(约耗时7天) ●前期宣传 权威卫生部门的许可认证(粘贴在机器秒显著位置) ●促销活动 1). 进行产品的演示与讲解 2). 选取2~3个发单员进行现场宣传单派发,并对于较有兴趣的客户留取联系方便后期跟踪。 3). 纯水现场试饮,演示机现场演示。针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解答。 ●具体活动安排(针对小区) 第一期:免费用水,2元打满。 1.方式:消费者自备容器取水,容器不可过大,以5升为限。若有桶装水需打满 可收取2元每桶水费。需用桶可与第二期活动匹配 2.目的:为了让消费者品尝到放心安全的矿化水,为后期推广做铺垫,提升品牌 的人气。 3.时间限制:3~5天

第二期:买水桶送水活动 1.方式:购买一个水桶15元,免费送水5~7天。水量限制为3~4桶 2.目的:使消费者接受并使用纯水。提升水的使用量。 3.时间限制:5~7天 第三期:打折活动 1.方式:以每桶水6—8折的价格售水 2.目的:刺激消费,以打折的方式进行产品的占有率提升 3.时间限制:7~10天 第四期:会员活动 1.方式:包月制以45元一个月限15桶为标准。平均为3元/桶 以35元一个月限10桶为标准。平均为3.5元/桶 2.目的:更多优惠政策,扩大消费群 3.时间限制:本活动所开展的会员为终身制,开展时限为1~1.5月 第五期:买水赠水桶活动 1.方式:以60元月限15桶为标准赠一只水桶 以45元月限10桶为标准赠一只水桶 2.目的:增强竞争力度,进一步开发新的客户群 3.限制时间:10-15天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胡鞍钢: 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粮食消费量大,农业供养人口能力不足,这是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如何以占世界10%左右的耕地、6.5%的水资源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长期以来都是现代中国面临的头号发展难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农业发展与转型本质上是农业现代化,特殊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既是“中国总道路”的具体道路之一,又是中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已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1]本文考察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过程、特点和前进方向,以期展望中国农业发展的明天。 一、农业初步转型发展期(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与转型的历史起点。这一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是第一农村人口大国,也是第一贫困人口大国。毛泽东对中国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相当深刻,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和古

代没有多大区别,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2]这表明,中国是十分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和欠发达国家。 1952年中国农村总人口比重为87.5%,农业劳动力比重为88.0%。当时农村人口几乎都是绝对贫困人口。实际上,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据安格斯?麦迪森的计算,如果按1987年不变价格计算的话,1952年中国农业增加值仅相当于1933年的92.3%,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1933年的94.8%。这表明,1952年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及1933年的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低于1936年的水平,全国农业生产比1936年下降了25%,其中粮食下降了22.1%,棉花下降了48%。[3] 历史上,中国还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饥荒大国。 1946年和1947年南方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生产明显恢复,但按不变价格(1987年价格)计算,1952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仅相当于1933年的93%,农业增加值相当于92.3%。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新型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 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目前,国科大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 国的117个研究所组成的“大学校”。迄今,国科大已经培养出了9.97万 名毕业研究生,其中博士4.71万名。 国科大拥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和一流的科研实践条件为研究生培养 提供了宏大的科研实践平台;拥有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继承发扬中国 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精神,践行“唯真、求是、协力、 创新”的院风,国科大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研能 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 的社会责任感。国科大通过课程教学、学者报告、科研实践、社会实践、 校园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科大依托中科院广阔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以及众多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和合作关系,近年来与丹麦科教部及全国8所高校联合创建了“中丹学院”。 面向未来,国科大将秉持“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不懈奋斗。 培养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坐落在历史名城长沙。主要研究领域和 方向:区域农业格局与生态系统过程、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系统调控、作物耐 逆境分子生态机理及品种选育、流域环境健康控制理论与技术、农业功能微生 物作用机理与调控五个研究方向。 现有职工218人,其中研究员25名、副研究员45名,拥有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工程硕士点,有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20名。每年自主招收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26名。设有三个研究中心,拥有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中心,设有四个野外台站,其中3个为国家重点台站,3个CERN站。近年来,研究所正朝着区域特色鲜明且有国际影响的农业研究机构行列迈进。201 届研究生就业推荐表 姓名: 培养单位: 学位: 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制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要使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农业科技进步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此,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让传统农业的发展乘上现代科技的东风,通过统筹利用现代前沿科技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以及妥善处理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央指导精神现代化农业的创新互联网+农业 农业创新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概念,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应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和支持,亦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统筹利用其他领域的现代科技,以更科学的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反过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内涵 我国在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农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科学技术又是强国的根本。所以科学技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上两个发展阶段中传统农业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模式,即农作物的种子给人吃,作物的根茎叶等喂养牲畜,人畜的粪便还田有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传统农业就是在这种重复循环中缓慢发展。而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整合利用工业发展的成果,打破原有的循环模式。从石油中提炼的化肥,现代化学工业研制出的农药、除草剂,工业文明的发展带动大机械的产生代替人力畜力都促使农业产量大增,效益大增。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现代农业向前发展,不断扩大农业的科学范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我国农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很少,随着各地的工业开发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和私人违章建设,非农用土地不断增加,大量耕地被征用占用,使人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尽管土地效益比较低,但对于多数农民来讲土地是他们生活的最后保障,即便出外务工也不会轻易放弃土地。这种状况使土地资源很难向优势农户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较低 有的地方生产的农产品,优良品种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科技含量高、劳动投入少、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仍然不多,低值的“大路货”产品所占的比例仍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