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和无机盐代谢

水和无机盐代谢

水和无机盐代谢
水和无机盐代谢

一、体液概述

(一)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细胞内液(40%

1、体液(成人约占体重60%厂- 组织间液(15%

I细胞外液((20%

I 血浆(5%

2、影响体液含量的因素:年龄、体脂含量、性别等。

3 、体液的主要作用:

细胞内液: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正常进行及生理功能发挥的直接环境,它的容量、化学组成和

理化性质直接影响着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另外淋巴液、脑脊液、消化液、渗出液和漏出液也算细胞

外液的特殊部分。细胞外液是沟通组织细胞之间和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介质。

(二)体液的电解质分布特点

1 、体液各部分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平衡。即:细胞内液或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电荷量相

等,呈电中性。

2、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离子分布差异很大。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主要为N3,阴离子主要为CI-和HCO;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主要为Q阴离子主要为HPO T和蛋白质。

3、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相等。正常人体液的渗透浓度在280?310mOsm/L之间(mOsm毫渗透摩尔)。在此范围内为等渗,高于此范围为高渗,低于此范围为低渗。临床上常用的5%葡萄糖液渗透浓度为278mOsm/L 0.9%NaCL液渗透浓度为308mOsm/L均为等渗液体。

4、细胞外液中血浆和细胞间液两部分,二者总离子浓度和电解质含量都较为接近,主要差别在

于蛋白质含量不同,血浆蛋白含量大大高于细胞间液。这种差别对于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水的交换具有重要作用。

(三)体液的交换

1、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交换: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有毛细血管相隔,除蛋白质外,水和小分

子溶质均可自由通过。引起毛细血管内外水移动的因素,在血管内为毛细血管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在血管外为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管内外流体静水压差(血压-组织间液静水压)大于胶体渗透压差(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故水和可透过性物质自血浆流向组织间液;

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由于血管内外流体静水压差小于血浆有效胶渗压,故水和可透过性物质自组织间液流回血浆。

2、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以细胞膜相隔,水能自由透过,

葡萄糖、氨基酸、尿素、肌酐、CO、Q、CL及HCO等也能通过,蛋白质、K+、Na+、Ca2+、Mg+等则不

易通过。故细胞间液、细胞内液的化学组成、电解质含量相差很大。

决定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离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

二、水和无机盐的功用

(一)水的功用

1、调节体温

2、促进机体物质代谢

3、润滑作用

4、维持组织的形态与功能

5、运输作用

(二)无机盐的功用

1、维持体液的容量和渗透压

2、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3、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兴奋性)

4 、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三、水的代谢

(一)水的来源与去路

1、水的来源

(1 )饮水:约1200ml/day

(2)食物水:约1000ml/day

(3)代谢水(内生水):约300ml/day

2、水的去路

(1)呼吸蒸发:约350ml/day

(2)皮肤蒸发:约500ml/day

(3)粪便排出:约150ml/day

(4)肾脏排出:约1500ml/day

(二)排汗和排尿

1 、排汗

「非显性汗:量较恒定,主要为水

皮肤排汗方式

I显性出汗:量不定,是低渗溶液

2、排尿

(1 )肾是排水的最主要器官,对机体水平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尿量受饮水量和呼吸蒸发、皮肤蒸发、粪便排出水量的影响。

(3)每天尿量不能低于500ml,否则无法充分排泄代谢废产物。

(三)临床每日最低给水量:1500ml (尿量500ml,汗液500ml,肺呼出350ml,粪便排出150ml)。

四、钠、钾代谢

(一)钠

1 、含量与分布:体内钠总量为40-50mmol/kg, 其中约50%存在于细胞外液,40-45%存在于骨骼,其余10%左右存在于细胞内液。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 。

2 、摄入、吸收与排泄

摄入:主要来自饮食中的NaCL成人每日需要量约为5-9克。

吸收:摄入的NaCL经胃肠道几乎全部被吸收。

排泄:主要由肾排出,少量由汗及粪便排出。

肾脏排泄钠的特点是:多入多排,少入少排,不入不排。

(二)钾

1、含量与分布:体内含钾量为50-55%mmol/kg 体重。60kg 体重成人,其中98%存在于细胞内

(160mmol/kg 水),2%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血浆钾浓度为4.5mmol/L 。

2、摄入、吸收与排泄

摄入:天然食物。成人每日需要量为2.5 克。

吸收:从食物中摄入的钾约90%短时间内在肠道被吸收。

排泄:80%-90%的钾主要由肾脏排出,其次由粪排出。

肾脏排泄钾的特点是:多入多排,少入少排,不入也排。

3、体内钾的代谢特点

细胞内外钾的分布极不均匀:细胞内液K+浓度为158mmol/L,细胞外液K+浓度为5mmol/L,红

细胞K浓度为105mmol/L。

K+进细胞非常缓慢,因K+进细胞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Ns+/K+-ATP酶作用,15小时才能达到平衡,所以临床补瓦要慢,不允许静脉推注,且尽量口服,一次补K+的总量也要少,而且要遵守“见尿补钾”的原则,以防补K+过程中造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肌兴奋性。

K +的平衡受物质代谢的影响:糖原合成、蛋白质合成时K进入细胞内,反之,糖原分解、蛋

白质分解时释放入细胞外。

K+的平衡受血浆H f浓度的影响:

当血浆H浓度增高时,则引起血浆中H+移至细胞内,而细胞内k+同时移至血浆中,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泌M加强而泌K+减弱。所以,当酸中毒时,可引起高血钾;反之,碱中毒时,则引起低血钾。五、水盐代谢的调节

(一)渴感的作用

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升高T口渴中枢兴奋T渴感产生T饮水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血管紧张素n增多

(二)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

晶渗压升高T渗透压感受器疼痛、情绪紧张

ADH f ADH f 循环血量减少T容量感受器动脉血压下降T压力感受器

ADH能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增加。

(三)醛固酮(ALD)的作用

循环血量减少

致密斑Na+负荷改变一: 肾素分泌fT RAAS激活T ALDf 肾交感神经兴奋

血K+ f> Na+J T ALDT

ALD作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重吸收f、CI-、H20重吸收f, K+、H+排出f。

六、脱水(水盐代谢紊乱常见类型)

(一)定义:由于水和钠的丢失,而引起体液(特别是细胞外液)的减少,称为脱水。(二)分类:根据水和钠二者丢失的比例不同,可以将脱水分为:

1 、高渗性脱水:丢失水> 丢失钠,又称缺水性脱水。

2、低渗性脱水:丢失钠> 丢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

3、等渗性脱水:水、钠成比例丢失,又称混合性脱水。

-、概述

(一)钙磷在体内的含量、分布和生理功能:

钙(700?1400g) 磷(400 ?800g)

骨骼及牙齿99.3% 85.7%

体液及骨外软组织

细胞外液0.1% 0.3%

细胞内液0.6% 14.0%

(二)生理功能

1、钙

(1)构成骨盐。

(2 )降低神经、骨骼肌兴奋性。

(3)加强心肌收缩力。

(4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5 )是许多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

(6)参与凝血。

(7 )第二信使

2、磷

(1)构成骨盐。

(2 )是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3)在物质代谢中以其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参与反应。

(4)参与体内能量的生成、贮存和利用。

(5)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

(6)参与缓冲体系构成。

(三)吸收

1、主要部位:小肠上段(主动吸收)。

2、影响吸收的因素:

(1)激素:1,25-(OH)2D3、甲状旁腺素促吸收。

(2)食物中钙:磷=1 : 1?2时吸收最好。草酸、植酸、过量磷酸、过量

FA皆抑制其吸收。(3)肠道酸性环境有利于吸收。

(4)机体需要量大,则吸收率相对高。随年龄增加吸收率降低。

二、血钙和血磷

(一)血钙:指血浆中的钙或血清钙。含量成人为9?11mg/dl (2.25

?2.75mmol/L ),平均含量为2.45mol/L ;儿童为10?12mg/d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