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工作者的文化意识

心理学工作者的文化意识

心理学工作者的文化意识
心理学工作者的文化意识

心理学工作者的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从事心理学工作除了必备的坚实的心理学专业素养,良好的从业道德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之外,面对越来越高速发展的社会和多元的生活,心理学工作者本身的多元文化素质要求也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毕竟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政治,历史,经济等等的多层次复合体中,心理学也越来越难以在一个现实社会的框架下从一个相对单一的生物,认知,心理或者社会因素来解释个体或者是团体的异常行为及其形成原因。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势必要求后继的心理学工作者理解对于个体行为产生的这些背景。

心理学家关于多元化教育、培训、研究、实践和结构性变迁指导方针反映了不断发展的心理学研究,社会范围的变迁以及不断出现的关于某些特殊个体或者群体的不同要求的资料,这些特殊个体或群体因他们的民族种族遗传及其社会群体的身份和地位在心理学领域一直被边沿化或直接被忽视。

和其他人一样,心理学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并形成的固有认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的有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纬度的身份标识包括民族和种族的认同的形成,性别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经济的经验以及其他的一些身份标识为度造就了一个特定心理学家对于自身与他人的见解。心理学家在与他人交往时持有的特定的态度和观念,这些态度和观念帮助他们形成对他人的见解,这种理解部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经验所决定的,的确,跨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研究一直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多元文化的人”,所有的两个人之间的交往都是跨文化的交往,并且我们所有的生活经验都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文化观念所铸就的。心理学家需要知道文化的不用试如何决定观念的形成的。例如,在评价一个自主的,专注于成就和成功,决心达到自身的目标,看重合理决策的人时理解美国主流文化的特点也许是很重要的。相反,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个体也许会强调与他们的相互依赖,希望和他人的和谐相处,遵从社会规范并把个人目标放在集体目标之下,对某个别倾向的偏爱造就了对相同和相反的倾向的态度。在对不同的倾向做界定时,因无意识的或自动的做出的不当界定时这种偏爱就尤其需要警惕。社会分类的讨论把所有人类交往都放在了文化背景之下,并鼓励了解所有影响到我们接受他人的因素,这些假定要求心理学家成为平衡多元化的一个部分,因此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和跨文化一是,知识和技巧。Fiske认为无意识的偏见可以用动机,信息和合理的心态来加以控制,根据以上的研究,心理学家需要从个体和职业的角度来探讨自己的世界观,信仰,价值和态度。他们需要检讨自己对自身群体相同点的潜在偏爱,并且需要认识到一旦印象形成,这些印象就常会抵制不确定。另外,心理学家需要了解自己对增进多元化交流方法的假设及不同方法存在的潜在问题,心理学家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文化的,民族,种族遗产的理解能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

桥梁,在建立相互理解时不需要刻意强调,但也不能忽视这些因素。

综上所述,心理学家需要搞清楚自己的态度并且努力增进他们与其他种族民族的成员的接触,建立对他人的信心并提高自己对他人的宽容。由于压抑内在联想的企图会产生反作用,企图压抑会引发更多的使用分类思维,心理学家需要清楚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态度。但有证据表明,不断地努力压抑会改善无意偏见。这些发现表明心理学家改变自己态度和偏见的努力能够防止这种他读有害的他影响自己与不同种族民族的学生,被试和服务对象的关系。在这个框架下,心理学家需要对那些不同于自己种族的世界观和看问题的视角有更多知识和理解,心理学家也需要了解在文化省收到哦阿德不公正的评价的“另类”群体成员的芥蒂。这包括了经历(有时经常发生)了明显的偏见和被歧视,意识到在文化阶层中自己的群体被不正确的评价,与种族民族公式化思维相符合的发现某人的威胁性行为,以及因消极的言论和结果带来的不确定。

心理学家需要增加自己根据普通心理学理论和不同文化、种族的观点和理论相结合的多元文化知识,如混血儿心理学,黑种人心理学,土著美国人模型。另外,心理学家需要有美国各主要文化群体的不同历史经验的知识。与主流的文化群体发生关系的历史经历包括奴隶制,亚裔集中营,美国印第安人大屠杀以及对主要拉丁亚裔群体早期居住的西南地区家园的殖民化,这些经历都导致了社会政治的变迁并对世界观产生影响。心理学家也许还需要了解和移民或者难民地位有关的心理和性的问题。

传统心理学家主义到的是行为生物意义上的维度而不是历史,社会政治纬度。一些人担心探讨文化差异会带来歧视,如前面提到的一样,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研究表明在学位教育和实习教育中,有越来越多的计划强调把文化的多样性融入到课堂中。这种融入的理论是教育中多元化的,文化特殊的知识能有效的培养更能胜任工作的研究者,教育者,临床医生和其他应用工作者,同时也是符合多元文化的具体要求。

回顾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成就不仅在于它对世界范围内具有异质文化的地区和种族进行了系统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更重要的是它的许多研究成果使得心理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被冠之为人类行为普遍法则的心理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正因为如此,跨文化心理学才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为心理学家普遍热衷的新的研究领域。所以,在做相关的研究时心理学工作者很难在没有相关的多元文化作为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取得什么重大的胜利。

记得前几个周在三区听一个亚洲心理学会的教授的学术报告,很有趣,其中相当一部分时间他是在向我们论证社会认同以及历史认同感在当代史怎么样影

响我们的自我价值观的确立,怎么样潜移默化的制约着我们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研究人员的判断和工作。在我看来,所谓的历史认同感还是社会认同都是建立在长时间的文化积淀中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研究能完全的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也没有完全不受自身文化认同感制约的判断。他还说了,21世纪中国的心理学或者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出路在于探讨如何将自己的社会认同和历史认同更好更完美的与西方心理学结合,做到兼收并蓄,仅仅是跟在西方学者的后面终究是没有什么出路的,我们得很好的利用我们自身的条件。这就是说,心理工作者在做研究还是工作时首先要深入的了解了历史,社会的真相,才能更好地为他人而工作,为社会而服务。这一切就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深厚文化底蕴。

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做跨文化研究心理学方面。跨文化心理学是20 世纪60 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门崭新学科,那时大多跨文化研究描述心理现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常是从单一维度比较两个国家。心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命运受到各种文化因素和力量的制约、限制或促进、激励,不存在不关注文化而独立发展的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始终同时注意关注人类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异同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异同两个方面,由此寻求人类心理的异同规律及其合理的文化根源解释。因而进行跨文化研究是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设计一个跨文化研究前,首先要明确跨文化中的“文化”所指代的意义。有的学者认为文化是行为的定势,有的则认为文化是一种象征性的系统。但是值得提出的是有研究者则把文化看成一个过程,认为文化是两个主要成分程序的交互过程:共同文化的创造(文化活动)和共同意义的创造(文

化解析) 。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内容对文化下不同定义,不论他们的定义涉及多么的广泛,他们都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事实,即文化的定义反映了文化与心理结构、过程和社会行为这些不同的概念形成之间的联系。由此,跨文化研究可以理解为跨越某一特定的文化圈子中的人类心理而同另一文化圈子的人类心理进行对比研究,至少是参照研究。就空间而言,需要形成一种民族———国家的范畴。在处理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时,涉及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就是多元文化这一基础所决定的。

经过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何止与心理健康工作者,甚至于从事任何部门行业的工作,我们都免不了要和别人进行人际互动,就如上面所说的一样,任何两个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都是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其中涉及价值观,人际吸引,历史和社会的综合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元文化知识的宽度与厚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多元文化的参考仅仅是给了我们众多途径中的一个解决思路,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也许还有更多的隐含因素还不为我们所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