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造瘘管word版

肾造瘘管word版

肾造瘘管word版
肾造瘘管word版

肾造瘘管

2.1.1 出血少量出血,不需特殊处理。出血量较多时需绝对卧床休息,反复冲洗并保持其通畅,给予止血药物,严重时需要暂时夹闭造瘘管待出血停止后再重新开放。

2.1.2 尿外渗肾造瘘后一般会有少量尿外渗,病人一般无症状,外渗较多时可能出现腰腹胀痛及发热等症状,预防主要方法时保持造瘘管通畅。

2.1.3 造瘘管堵塞多饮水和不定时挤压造瘘管是防止堵塞的好方法。

2.1.4 造瘘管脱出

2.1.5 感染:常由于造瘘管梗阻引起,需及时解除梗阻,并适当应用抗生素。

2.1.6 异物结石:长期留置造瘘管可能引起继发性结石,预防主要方法是多饮水和定期更换引流管。

肾造瘘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防止牵拉和滑脱,肾造瘘管在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易引起尿液外渗,引起感染。如果不慎脱落,应立即更换造瘘管后,再插入造瘘口内。

②正确处理堵管:原则上不冲洗,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洗时,则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每次注入量以5mL为宜,反复冲洗冲力不可过大。适时拔管或更换肾造瘘管:肾盂成型手术的肾造瘘管,一般术后保留2周,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观察1天,无明显憋胀感,可拔管[3]。对终身带管的患者,肾盂造瘘管在7d之内不能更换,术后3个月左右更换肾造瘘管,以后每隔2~4个月更换1次。

双J管

2.2.1 膀胱输尿管反流:预防主要方法是多饮水,不憋尿,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2.2.2 双J管上移:原因可能为双J管下端插入膀胱过少等。

2.2.3 双J管下移;原因可能为双J管肾端盂置入过少等。

2.2.4 膀胱刺激症状双J管一端置于膀胱内时由于对膀胱三角区对黏膜的刺激作用,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血尿。症状轻者一般不需处理或给予药物治疗。症状重者或给予药物治疗无效者根据病情拔出或更换双J管。

2.2.5 管壁周围结石形成置管时间过长,尿液内晶体附着形成结石。膀输尿管支架管(双J导管)的护理: 预防尿液返流,由于有双J导管的存在,在输尿管口抗返流机制消失,当膀胱内压力增高时,膀胱内部分尿液会通过双J导管返流至肾盂,可出现置管侧腰部胀痛。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任何因素,如预防便秘,避免卧位排尿,指导患者站立排尿,定时排空膀胱,注意引导小儿不要憋尿,避免尿潴留,以减少膀胱尿液返流胱造瘘管

2.3.1 出血少量出血,不需特殊处理。出血量较多时需行膀胱冲洗,反复冲洗并保持其通畅,给予止血药物。

2.3.2 尿外渗及感染。

2.3.3 造瘘管堵塞。

2.3.4 造瘘管脱出。

2.3.5 结石形成。

2.4 留置导尿管:

2.4.1 尿路机械性损伤。

2.4.2 尿道胀痛。

2.4.3 漏尿或溢尿。

2.4.4 尿管堵塞。

1 / 1

留置导尿管

4.1.1 预防感染和尿管堵塞: 保留导尿管时间较长者,尿液中可见较硬的结石样物质,有的附着在导管表面,易导致感染和管道堵塞。预防措施:①饮食指导:鼓励病员多饮水,无疾病限制者每天饮水量为1500~2000 mL,以增加尿量达到内冲洗尿管的作用;少喝或不喝浓茶减少尿液中的有形成分,预防尿路结石形成。②尿道口护理:在无菌原则下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擦拭 2 次。③正确放尿:当尿量最多达到尿袋容量的三分之二时就应该倾倒尿液,倾倒时尿袋的高度不能高于耻骨联合平面以预防尿液返流引起泌尿道逆行感染;尿潴留患者导尿后首次排尿量应少于600mL,夹尿管15~30min,慎防膀胱反应性充血出血,此后应开放尿管以引流尿液,以达到尿液引流通畅,防止尿液返留,改善肾功能的作用。④在无菌操作下定时更换尿袋。

2.4.5 尿路感染:注意体温变化及有无溢尿现象。定期做尿常规检查。

2.4.6 拔管困难。

膀胱造瘘管: ①皮肤护理:永久性膀胱造瘘者,须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每日清洗后外涂氧化锌软膏等皮肤保护剂,覆盖造瘘口的纱布经常更换,需保证其干燥、清洁和固定。

②更换造瘘管:每隔3~4 周在无菌条件下更换造瘘管1次。③正确拔管:拔管前先夹闭管道,观察能否自行排尿,如有排尿困难或切口处漏尿,则需延期拔管。拔管后有少量尿液漏出为暂时现象,3~5d可自愈。为了保证切口尽早愈合,拔管的同时从尿道置保留尿管引流尿液,待造瘘口愈合后再拔除保留尿管若既有膀胱造瘘管,又有留置导尿管,主张先拔除导尿管,再夹闭造瘘管,试行从尿道排尿,排尿通畅后再拔造瘘管。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