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大学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

扬州大学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

扬州大学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
扬州大学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过程

现场调查一监测方案制订一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一运送保存一分析测试一数据处理一综合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吋、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1、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环境污染特点

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监测特点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

六、环境标准体系

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准分为国家准和地方准两级,其中环境监测方法祕准、环境准样品准、环境基础标准只有国家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且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1.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u采样。

2.第二类污染物,是指长远影响小于是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L1采样。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耑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耑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而: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而: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賈。这种断而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吋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没在排污区(口)T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而。

(4)削减断而:是指河流受纳废(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而,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采样点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再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根据水而的宽度监测断而垂线的设置

乖线上采样点的布设

水面下O. Hk 5m 处和河底以上约 O- 5m 处设一^点Gtfe 两个点〉 水面下0_ 3-0-5m 处和河底以上釣 O.5m 处、1/2处设一个点供三个点〉 q 采样点的设置 水污染源排放断面面积较小,可直接确定采样点。 1、 工业废水 (1) 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 己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LI 布设采样点。 2、 生活污水 对城市管网污水,采样点设在污水排放干管的不同位置和污水进入受纳水体的排放口。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 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放口及各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布设采样点。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1、 化学需氧量(COD ) 化学耑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卜,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 位)表示。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方法是重铬酸钾法。 在强酸溶液屮,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氧化水样屮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铭 酸钾以试铁乂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冋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 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a 计算化 学需氧

量。 2、 生化需氧量(BOD )

生化耑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硝化阶段在5~7d,甚至10d 以后才显著 进行,一般水质检验所测BOD 只包括含碳物质的粍氧M 和无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W:,因此五円培养法能减少硝化 阶段对耗氧fi 的影响。

3、 总有机碳(TOC )

TOC 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屮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以C 的mg/L 表示。

比BOD 、COD 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更能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的程度。

测定方法: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4、 挥发酚

沸点在230 °C 以下,能随着水蒸气蒸山的酚类为挥发酚。

水样保存:加酸(H3P04 pH<2),硫酸铜

预处理:氧化剂如C12加入硫酸亚铁还原;

硫化物加入硫酸铜,或酸化;

油类加NaOH 后有机溶剂萃取除去等。

蒸馏:分离挥发酚;消除色度、浑浊和金属离子等的干扰。

5、 总谣氧量(TOD ):总耑氧量(TOD )是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 需要的氧量,结果以氧气的nig/L 计。 TOD 〉COD 〉BOD TOD 〉TOC 〉BOD

富集与分离

(一) 气提、顶空和蒸馏法

水面下O. 3-0. 5m 设一个点 水深小于或等 于5m 水深5-10m 水深lO-5Om 水深 垂

线

酌情増加采样点臼个以上〉

气提、顶空和蒸馏法使用与测定仪挥发组分水样的预处理。采用叫水样屮通入惰性气体或加热的方法,将被测组分吹出或蒸馏分离出来,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二)萃取法

1、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基于不同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组分的分离和富集。

2、固相萃取(SPE)法

同相萃取法的萃取剂是同体,其萃取原理基于:水样屮欲测组分和共存干扰组分与同相萃取剂作用力强弱不同,使它们彼此分离。

(三)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溶剂加热或吹起等方法将欲测组分解吸,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四)离子交换法

该方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离子交换剂分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两大类,广泛应用的是有机离子交换剂,即离子交换树脂。

(五)共沉淀法

共沉淀是指溶液屮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屮,将共存的某些痕W: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共沉淀现象在常量分离和分析中是应避免的,但却是一种分离富集痕量组分的手段。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屮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屮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降尘:较粗的,考自身重力即可较快沉降到地面的颗粒物,粒径一般大于100UH1.

总悬浮颗粒物:粒径小于lOOtini的颗粒物。(滤膜捕集-重量法)

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方法

(一)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先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和居民混合区、交通稠密去、清洁区等,再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功能区设賈一定数S的采样点。

(二)网格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网格中心。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常采用这种布点方法。

(三)同心圆布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IL人污染源较集屮的地区。先找出污染群的中心,以此为圆心作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四)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卜:导风向明?的地区。以点源所在位置为顶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区域作出一个扇形区作为布点范围。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一)直接采样法包括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采气管采样和真空瓶采样。(当空气屮被测成分含量大,或者方法灵敏度高时)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包桮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空气中分颗粒物)、低温冷凝法(空气中沸点较低的气态污染物)等。(当被测成分不能满足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时)

1、溶液吸收法是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及某些气溶胶态污染物的常用方法。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吸收速率和气样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吸收速率取决于吸收液,根据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性能好的吸收液,主要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有机溶剂。

吸收原理.?一、气体分子溶解于吸收液的物理作用,eg:水吸收空气中的氯化氢和甲醛

二、气体分子与吸收液发生化学反应,eg:四氯汞盐吸收二氧化硫基于络合反应吸收液选择原则是:1、

与被采集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2、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要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需求。3、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4、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最好能回收利用。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

测定空气中S02常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光谱法等。(四氯汞盐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实验室采用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1、原理:空气中的S02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基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S02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力577nm,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测定要点:洗液加入0.5mL氨基磺酸钠溶液,混匀,放置lOmin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

(二)氮氧化物的测定(原理细节及与S02测定有什么区别)

空气中NO、N02实验室常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采样与显色同时进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1、原理:用无水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吸收液采样,空气屮的N02被吸收转变为亚硝酸和硝酸。在无水乙酸存在的条件T,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气样屮N02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细节(不全):吸收液吸收空气屮的\02后,并不是全部地生成亚硝酸,还有一部分生成硝酸,计算结果时需要用Saltzman实验系数f进行换算。

颗粒物的测定

(一)总悬浮颗粒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中粒径小于100 um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国内外广泛采用滤膜捕集一重量法。原理为用采样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屮的悬浮颗粒物被阯留在滤膜上,根裾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实验室中采用滤膜校正法校正质量差。TSP(mg/m3) =m/qv, s . t

(二)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

可吸入颗粒物(PM10)主要是指透过人的咽喉进入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那部分颗粒物,具有d50 (质量中伉直径)=10 um和上截止点30 um的粒径范围,常用PM10符号表示。PM10与TSP测定方法的区别是要采用切割器将大颗粒物分离。

九、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污染指数(APT)是指将空气巾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制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标准气体配制

静态配气法

原理: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己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

缺点:(1)容器壁吸附、化学反应W题(2)配气不准、浓度随时间变化(3)不适合低浓度标准气体配制适用

于:活泼性较差且用量不大的标准气动态配气法

原理:使已知浓度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的进入混合器从而可以连续不断的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

优点:配制大量、低浓度标准气、长时间供气;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所需浓度的标准气;可配置多组分泥合气。

缺点:设备复杂,不适合配制髙浓度标准气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口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危险废物: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異有危险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特性:包括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包括U 服毒性,吸入毒性和皮肤 吸收毒性),以及其他毒性(包括生物蓄积性,刺激或过敏性,遗产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和传染性等)。

急性毒性:能引起小鼠(或大鼠)在48h|Aj 超过半数死亡的同体废物,用半数致死量评定毒性大小 易燃性:经摩擦或吸湿和自发的变化有着火倾向的固体废物

腐蚀性:PH< 2或^12-5

的固体废物,或者在55°C 以上对钢制品每年腐蚀深度大于0. 64cm 的固体废物。

反应性、放射性

浸山毒性:用规定的浸山方法进行浸取,所得的浸出液中一种或多种有害物质超过标准的固体废物。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力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 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土壤背景值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基础数据,是研宂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变化和进 行土壤质量评价的预测的重要依据。

采样点的布设方法

1、 对角线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2、 梅花形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而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

3、 棋盘式布点法

这种布点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

4、 蛇形布点法

这种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诀。

5、 放射状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

6、 网格布点法

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

噪声监测

1、 凡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不需要的声咅统称为噪声。

2、 分贝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 (或20),单位为dB

3、 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1)噪声的叠加声能量是可以进行代数相加的物理量度声压是不能直接进行代数相加的物理量度

1、Lpi =Lp2 时, L p =L P|+ 101g2 +3 (dB)

2、当1^关14)2时,求L P 可査表

101g Pl 2

+ A 101g(10,Pl 10

+10

或查曲线见图7~1一一分贝和的增值表

Lpl-Lp2 0 23456789 10 11

3.0 2. 5 2. 1 1.8 1.5 1.2 1. 0 0. 8 0. 6 0. 5 0. 4 0. 3

步骤:(1)先求14)1与14)2的差值:Lp,-Lp2l

(2)由所得得差值从表中查得増值AL

(3)由L P=L Pl+ △ L,求出合成声压级值例2,已知两个声压级分别为Lpi=90dB,Lp2=84dB,求合成声压级Lp;

解:(l)Lpi - Lp2=90-84 = 6dB

(2〉査表6dB-> AL =1.0dB

(3)Lp=Lpi+ A L=90+1.0=91dB

小结:1、两个声压级相等时,合成Lp = Lpl+3dB

2、两个声压级不等吋,总声压级不超过任一声压级3dB。(Lpl〉Lp2, Lp

3、两个声压级不等时,相差>10dB,增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仍等于Lpl

4、多声源叠加时,逐次两两叠加,与次序无关,叠加时,一般选择两个噪声级相近的依次进行

5、噪声控制:主要噪声源降下来,才能取得fe好的降噪效果。

(2)噪声的相减P351

A.从总的被测噪声级中减去背景或环境噪声级

B.确定由单独噪声源产生的噪声级。

Ll=Lc-AL

L1——机器本身噪声级,dB Lc——总噪声级,dB AL——增加值,dB

(四)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一、响度和响度级

响度是人环判别噪声由轻到响的强度概念,不仅取决于噪声的强度.还与它的频率和波形有关。

响度级=1000Hz纯音的声压级(dB)。

响度与响度级:都是对噪声的主观评价,但响度可以相加而响度级不能。

等效连续声级,符号“L eq”或“L aeq*T”。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闪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內的噪声的大小。

式屮:L P A——某时刻t的瞬时A声级(dB);

T——规定的测量时间(s)。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积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血近似公式计算: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K 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量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 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常用标准偏差表示。

灵敏度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含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回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 器的回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來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來度量灵敏度。

空白试验(比较各次试验中的参比和名称)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的试验。 其中I

U ——测定时间内 1.50 - 测S:时间闪

u ---- 测量时间内 为累积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 ,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 ,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 第十章

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伉。

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准确度

准确度是一个特定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铽值和重复测值的平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 符合程度的量度。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某一方法分析标准物质,据其结果确定准确度;第二种是“加标回收”法, 即在样品屮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以确定准确度,多次回收试验还可以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

加标回收率= 加标样品测量值-样品测量值 加标量

xl 00%

生物化学单元测验III扬州大学(附答案)

生物化学单元测验III 一、是非判断题(10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许多mRNA都是多顺反子转录产物。() 2.已发现一些RNA前体分子具有催化活性,可以准确地自我剪接,被称为核糖酶(ribozyme),或称核酶。() 3.原核生物中mRNA一般不需要转录后加工。() 4.RNA聚合酶对弱终止子的识别需要专一的终止因子(如蛋白)。()5.原核细胞启动子中RNA聚合酶牢固结合并打开DNA双链的部分称为Pribnow box。() 6.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所有的氨酰-tRNA都是首先进入核糖体的A部位。() 7.tRNA的个性即是其特有的三叶草结构。() 8.从DNA分子的三联体密码可以毫不怀疑的推断出某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但氨基酸序列并不能准确的推导出相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9.与核糖体蛋白相比,rRNA仅仅作为核糖体的结构骨架,在蛋白质合成中没有什么直接的作用。 10.多肽链的折叠发生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以后才开始。()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9分) 1、半保留复制 2、复制叉 3、Klenow片段 4、前导链 5、启动子 6、内含子

7、简并密码子(degenerate codon) 8、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 9、信号肽(signal peptide) 10、锌指(zine finger) 11、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 12、级联系统(Cascade system) 13、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 三、选择题(10分) 1.下列关于σ因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RNA聚合酶的亚基,起辨认转录起始点的作用 B.是DNA聚合酶的亚基,容许按5′→3′和3′→5′双向合成 C.是50S核蛋白体亚基,催化肽链生成 D.是30S核蛋白体亚基,促进mRNA与之结合 E.在30S亚基和50S亚基之间起搭桥作用,构成70S核蛋白体2.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催化转录的产物是: A.mRNA B.45S-rRNA C.5S-rRNA D.tRNA E.SnRNA 3.下列关于原核细胞转录终止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是随机进行的B.需要全酶的ρ亚基参加 C.如果基因的末端含G—C丰富的回文结构则不需要ρ亚基参加D.如果基因的末端含A—T丰富的片段则对转录终止最为有效E.需要ρ因子以外的ATP酶 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m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化学类专业及院校介绍

化学类专业及院校介绍 1.化学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 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就业方向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开设院校 [北京]清华大学[广东]中山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河南]郑州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江苏]苏州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湖南]湖南大学 [重庆]西南大学[山东]中国海洋大学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山东]青岛科技大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广州大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陕西]西北大学 [河北]河北大学[辽宁]辽宁大学 [安徽]安徽大学[四川]西南石油大学

扬州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卷

揚州大學普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最新版) 第一卷 选择题 1.下列量子数组合(s m m l n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3,2,2,1 (B)21 ,1,0,3- (C)21 ,2,2,2 (D)2 1 ,0,1,2 2.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63][d Ar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s 区 (B)p 区 (C)d 区 (D)ds 区 3.氢原子的4s 径向分布函数图有 (A)4个峰 (B)2个峰 (C)3个峰 (D)1个峰 4.水的反常沸点主要原因是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5.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以不等性3sp 杂化方式成键的是 (A)2CS (B)3BF (C)4SiH (D)2OF 6.等性3sp 杂化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个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 (A)O H 2 (B)4CCl (C)3NH (D)3NCl 7.在下列微粒中,哪个不具有孤电子对? (A)O H 2 (B)3NH (C)+4NH (D)S H 2

8.将0.103-?dm mol 的KI 和0.153-?dm mol 的3AgNO 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溶胶, 使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NaCl (B)4MgSO (C)3AlCl (D)])([63CN Fe K 9.现有两种溶液,一为1.5g 尿素[22)(NH CO ]溶于200g O H 2中,另一为42.75g 未知物(非电解质)溶于1000g O H 2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结冰,则未知物 的摩尔质量为{已知M [22)(NH CO ]=60.051-?mol g } (A)3001-?mol g (B)3421-?mol g (C)2801-?mol g (D)4001-?mol g 10.胶体溶液中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 (A)电离作用 (B)选择性吸附作用 (C)水合离子现象 (D)溶剂化膜作用 11.下列参数中,哪个不属于状态函数? (A)温度T (B)压强P (C)热Q (D)焓H 12.已知反应)(2 1)()(2222g O l O H l O H +=的198-O ?-=?mol kJ H m r 反应)()(22g O H l O H =的10.44-O ?=?mol kJ H m r 则反应)()(2)(22222g O g O H l O H +=的为O ?m r H (A) -54 1-?mol kJ (B) -1081-?mol kJ (C) -1421-?mol kJ (D)1421-?mol kJ 13.在恒温条件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其平衡常数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难以判断 14.反应)()(2 1)()(22g CO g N g CO g NO += +的10.373-O ?-=?mol kJ H m r ,若要提高 )(g NO 和)(g 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最新扬州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最新扬州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 选择题 1.下列量子数组合(s m m l n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3,2,2,1 (B)2 1 ,1,0,3- (C)2 1 ,2,2,2 (D)2 1 ,0,1,2 2.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63][d Ar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s 区 (B)p 区 (C)d 区 (D)ds 区 3.氢原子的4s 径向分布函数图有 (A)4个峰 (B)2个峰 (C)3个峰 (D)1个峰 4.水的反常沸点主要原因是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5.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以不等性3sp 杂化方式成键的是 (A)2CS (B)3BF (C)4SiH (D)2OF 6.等性3sp 杂化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个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 (A)O H 2 (B)4CCl (C)3NH (D)3NCl 7.在下列微粒中,哪个不具有孤电子对? (A)O H 2 (B)3NH (C)+4NH (D)S H 2 8.将0.103-?dm mol 的KI 和0.153-?dm mol 的3AgNO 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溶胶, 使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NaCl (B)4MgSO (C)3AlCl (D)])([63CN Fe K 9.现有两种溶液,一为1.5g 尿素[22)(NH CO ]溶于200g O H 2中,另一为42.75g 未知物(非电解质)溶于1000g O H 2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结冰,则未知物 的摩尔质量为{已知M [22)(NH CO ]=60.051-?mol g } (A)3001-?mol g (B)3421-?mol g (C)2801-?mol g (D)4001-?mol g 10.胶体溶液中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 (A)电离作用 (B)选择性吸附作用 (C)水合离子现象 (D)溶剂化膜作用 11.下列参数中,哪个不属于状态函数? (A)温度T (B)压强P (C)热Q (D)焓H 12.已知反应)(2 1)()(2222g O l O H l O H +=的198-O ?-=?mol kJ H m r 反应)()(22g O H l O H =的10.44-O ?=?mol kJ H m r 则反应)()(2)(22222g O g O H l O H +=的为O ?m r H (A) -54 1-?mol kJ (B) -1081-?mol kJ (C) -1421-?mol kJ (D)1421-?mol kJ 13.在恒温条件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其平衡常数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难以判断 14.反应)()(2 1)()(22g CO g N g CO g NO += +的10.373-O ?-=?mol kJ H m r ,若要提高 )(g NO 和)(g 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15.已知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min 35.0-=k ,则此反应是 (A)零级反应 (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16.一个复杂反应的速度是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新版扬州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一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扬州大学资源与环境专硕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44)环境监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45)分析化学 (844)环境监测参考书目: 《环境监测》奚旦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45)分析化学参考书目: 《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damp,wet,dank,moist,humid都含“潮湿的”意思。damp指“轻度潮湿,使人感觉不舒服的”。wet指“含水分或其他液体的”、“湿的”。moist指“微湿的”、“湿润的”,常含“不十分干,此湿度是令人愉快的”意思。humid为正式用语,常表示“空气中湿度大的”。比较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形近词放在一起,加以区别来掌握单词的方法。记忆时把一组组,一对对的单词同时记忆,在记住单词拼写的同时,还掌握了词与词的区别和各自特殊的用法,于是将平时极易混淆的单词清楚区别开来。例如:attitude态度,看法;gratitude感激,感谢;latitude纬

扬州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揚州大學普通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最新版) 第一卷 选择题 1.下列量子数组合(s m m l n ,,,)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3,2,2,1 (B)21,1,0,3- (C)21,2,2,2 (D)2 1,0,1,2 2.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63][d Ar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s 区 (B)p 区 (C)d 区 (D)ds 区 3.氢原子的4s 径向分布函数图有 (A)4个峰 (B)2个峰 (C)3个峰 (D)1个峰 4.水的反常沸点主要原因是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5.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以不等性3sp 杂化方式成键的是 (A)2CS (B)3BF (C)4SiH (D)2OF 6.等性3sp 杂化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个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 (A)O H 2 (B)4CCl (C)3NH (D)3NCl 7.在下列微粒中,哪个不具有孤电子对? (A)O H 2 (B)3NH (C)+4NH (D)S H 2 8.将0.103-?dm mol 的KI 和0.153-?dm mol 的3AgNO 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溶胶, 使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NaCl (B)4MgSO (C)3AlCl (D)])([63CN Fe K 9.现有两种溶液,一为1.5g 尿素[22)(NH CO ]溶于200g O H 2中,另一为42.75g 未知物(非电解质)溶于1000g O H 2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结冰,则未知物 的摩尔质量为{已知M [22)(NH CO ]=60.051-?mol g } (A)3001-?mol g (B)3421-?mol g (C)2801-?mol g (D)4001-?mol g 10.胶体溶液中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 (A)电离作用 (B)选择性吸附作用 (C)水合离子现象 (D)溶剂化膜作用 11.下列参数中,哪个不属于状态函数? (A)温度T (B)压强P (C)热Q (D)焓H 12.已知反应)(2 1)()(2222g O l O H l O H +=的198-O ?-=?mol kJ H m r 反应)()(22g O H l O H =的10.44-O ?=?mol kJ H m r 则反应)()(2)(22222g O g O H l O H +=的为O ?m r H (A) -54 1-?mol kJ (B) -1081-?mol kJ (C) -1421-?mol kJ (D)1421-?mol kJ 13.在恒温条件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其平衡常数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难以判断 14.反应)()(2 1)()(22g CO g N g CO g NO +=+的10.373-O ?-=?mol kJ H m r ,若要提高 )(g NO 和)(g CO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15.已知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min 35.0-=k ,则此反应是 (A)零级反应 (B)一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16.一个复杂反应的速度是 (A)由最慢的一步基元反应决定 (B)由最快的一步基元反应决定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绪论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环境本底值的监测及研究属于环境监测中的()。[广西大学2012年研] A.研究性监测 B.监视性监测 C.咨询服务监测 D.仲裁监测 【答案】A 【解析】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新的污染因子监测方法研究,痕量甚至超痕量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复杂样品、干扰严重样品的监测方法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2.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综合的过程。[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A.推理 B.解析 C.加工

D.反馈 【答案】B 【解析】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在对监测信息进行解析、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作出正确的评价。 3.环境监测包括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和()。[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A.危脸性检测 B.毒理检测 C.毒性检测 D.生态监测 【答案】D 【解析】环境监测包括:①化学检测,对污染物分析测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②物理检测,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的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③生物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④生态监测,对区域种群、群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水划分为()类。[山东科

新版扬州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失业。而如今,他们大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面前,他们大概比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走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比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自己希望的学校。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 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希望各位能够一点点看完。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方法来面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5)化学(无机、有机)或(644)高等数学(农) (830)生态学

参考书目: 635化学(无机、有机):《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董元彦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有机化学》(第二版)汪世新主编,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644高等数学(农):《高等数学》(第二版)蒋兴国、吴延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宗序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线性代数》(第二版)陈建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830生态学:《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有关英语的一些经验 大家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一共占40分,但如果把所有精力都花在阅读练习上,不注意其他题型的应试技巧,也是得不偿失的。建议大家抽出3个小时的时间,完整地做一套题。做完一套卷子之后,正确率是次要的,重点是发现自己的弱点,同时了解试卷结构并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做题节奏。对于真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一下子就扎进了哪个老师的长难句网课或者哪本阅读书当中。不是说辅助网课和书不好,而是说要有的放矢,先整体,后局部深入。 没有哪个做题顺序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可以自由决定。做真题一定要注意做题顺序,我是先从阅读开始,然后写完作文,最后再做完形填空。完形填空分值比较小,但是若较难的话则可能花费半小时时间,一开始做有可能打乱做题节奏。这是我最顺手的做题顺序,也有同学先写作文,再按顺序做题,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

扬州大学环境监测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过程 现场调查一监测方案制订一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一运送保存一分析测试一数据处理一综合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吋、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1、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环境污染特点 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监测特点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连续性。追溯性 六、环境标准体系 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准分为国家准和地方准两级,其中环境监测方法祕准、环境准样品准、环境基础标准只有国家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且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1.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u采样。 2.第二类污染物,是指长远影响小于是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L1采样。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耑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耑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而: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而: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賈。这种断而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吋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没在排污区(口)T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而。 (4)削减断而:是指河流受纳废(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而,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采样点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再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根据水而的宽度监测断而垂线的设置 乖线上采样点的布设

分析化学考研问答题及答案

三、大题 原子吸收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光源应当符合哪些条件?为什么空心阴极灯能发射半宽度很窄的谱线?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光源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⑴谱线宽度“窄”(锐性),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曲线的直线性。 ⑵谱线强度大、背景小,有利于提高信噪比,改善检出限。 ⑶稳定,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密度。 ⑷灯的寿命长。 空心阴极灯能发射半宽度很窄的谱线,这与灯本身的构造和灯的工作参数有关系。从构造上说,它是低压的,故压力变宽小。从工作条件方面,它的灯电流较低,故阴极强度和原子溅射也低,故热变宽和自吸变宽小。正是由于灯的压力变宽、热变宽和自吸变宽较小,致使等发射的谱线半宽度很窄。 2.简述背景吸收的产生及消除背景吸收的方法。 背景吸收是由分子吸收和光散射引起的。分子吸收指在原子化的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分子、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类等分子对辐射线的吸收。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常碰到的分子吸收有:碱金属卤化物在紫外区的强分子吸收;无机酸分子吸收;火焰气体或石墨炉保护气体(Ar)的分子吸收。分子吸收与共存元素的浓度、火焰温度和分析线(短波和长波)有关。光散射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固体微粒或液滴对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光起散射作用,使吸光度增加。 消除背景吸收的办法有:改用火焰(高温火焰);采用长波分析线;分离或转化共存物;扣除方法(用测量背景吸收的非吸收线扣除背景,用其他元素的吸收线扣除背景,用氘灯背景校正和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法)等。 3.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为什么火焰法(火焰原子化器)的绝对灵敏度比非火焰法(石墨原子化器)低? 火焰法是采用雾化进样。因此: ⑴试液的利用率低,大部分试液流失,只有小部分(约X%)喷雾液进入火焰参与原子化。 ⑵稀释倍数高,进入火焰的喷雾液被大量气体稀释,降低原子化浓度。 ⑶被测原子在原子化器中(火焰)停留时间短,不利于吸收。 4.什么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化学干扰?用哪些方法可消除此类干扰? 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原子化效率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化学干扰,影响化学干扰的因素很多,除与待测元素及共存元素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喷雾器、燃烧器、火焰类型、温度以及火焰部位有关。 为抑制化学干扰,可加入各种抑制剂,如释放剂、保护剂、缓冲剂等,或采用萃取等化学分离分离方法来消除干扰。 分离与富集 1.重要的萃取分离体系(根据萃取反应的类型)。 螯合物萃取体系, 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 溶剂化合物萃取体系, 简单分子萃取体系 配位滴定法 1.根据EDTA的酸效应曲线(即Ringbom曲线),可获得哪些主要信息? (1)由于H+离子存在使EDTA参加主反应的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EDTA的酸效应。 (2)单独滴定某种金属离子时允许的最低PH

扬子津校区噪声监测绘画噪声污染图项目计划书

扬子津校区噪声监测绘画噪声污染图计划书 监测方案 监测目的 1、对我校区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掌握噪声监测技术 2、完成课程设计,为以后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噪声数据分析及评价,掌握评估方法等监测中的技术 4、熟悉声级计的使用 5、学绘画噪声污染图 6、加强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监测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因而环境监测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理论知识立体化、监测技能实体化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本课程实习,以期达到以上目的。 监测对象 扬州大学扬子津东校区(白天): 其中餐厅、操场、教室等地方比较特殊,应在特定时间测定

监测网点布置: 利用网格测量法和定点测量法: 26 27 28 29 30 25 24 23 22 21 16 17 18 19 20 15 14 13 12 11 6 7 8 9 10 5 4 3 2 1 将扬子津东校区用网格划分为30个等大的区域网格,但为了实习监测任务能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有质的完成数据获取记录,在30个网格中经过我们的组员对整个区域现场测定,优化了监测点位。

(按小于5dB的区域合并,大于5dB划分开的规则进行优化)具体如下:

采样时间与频率 时间: 2012/10/30 上午:10: 00——11:55 下午:13:30——17:30 2012/10/31 上午:8: 30——11:55 下午:13:30——17:30 (具体安排见数据处理部分)频率:每个点分时段监测,每五秒记录一个数据,记录100个数据,一天测一次,共两天 监测方法 取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00个数据。读数的同时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条件。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的干扰),五级以上大风则应停止测量。测量过程中,一人手持仪器测量,另一人记录瞬时声级,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测量时噪声仪距任意建筑物不得小于1m,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注:校门口必须布点,且由于其交通车辆的干扰,声级变化较大 特别注意: 1.测量时天气应在无雨雪,无雷电情况下进行,风速应在5m/s

奚旦立《环境监测》(第4版)配套题库-土壤质量监测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土壤水的描述,错误的是()。[广西大学2012年研] A.土壤水是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的总称 B.土壤水专指土壤中存在的纯水 D.土壤水包括纯水极其所含溶质 C.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 【答案】B 【解析】土壤水溶液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土壤溶液中的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农田灌溉,若地下水位接近地面,则也是土壤溶液中水的来源之一。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以下类别中项目最多的是()。[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研] A.无机盐 B.重金属 C.农药 D.悬浮物 【答案】B 【解析】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监测重金属类、农药类及pH共11个项目,为规定必测项目。其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项目类别最多,包括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的含量。

3.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时,常选用的预处理方法是()。[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研] A.消解法 B.振荡提取法 C.超声波提取法 D.索式提取法 【答案】A 【解析】酸分解法又称消解法,是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常选用的方法。分解土壤样品常用的混合酸消解体系有: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硝酸—硫酸—高氯酸、硝酸—硫酸—磷酸等。 4.(多选)土壤的基本性质为()。[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研] A.吸附性 B.酸碱性 C.氧化还原性 D.缓冲性 【答案】ABC 【解析】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①吸附性。土壤的吸附性能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②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③氧化还原性。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扬大农学专业: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和答案 蛋白质化学 一.名词解释 1.基本氨基酸: 2.α-碳原子:直接与氨基和羧基相连的碳原子。 3.两性电解质:同时带有可解离为负电荷和正电荷基团的电解质。 4.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溶液为某一pH值时,氨基酸分子中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正好相等,净电荷为0。这一pH值即为氨基酸的等电点,简称pI 5.肽(peptide):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6.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 7.二肽(dipeptide):两个氨基酸残基通过一个肽键连接而成的肽。 8.多肽(polypeptide):含十个氨基酸残基以上的肽。 9.氨基酸残基(residue):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在形成肽链时丢失了一分子水,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已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酰)。 10.二硫键(disulfide bond):肽链之间或肽链内部的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氧化后形成的共价相互作用力,有较高的强度。 11.离子键(ionic bond):又称盐键,是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 12.配位键(dative bond):由两个原子之间提供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共价键。 13.氢键(hydrogen bond):多肽链中的氮原子或氧原子的故对电子与氢原子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14.范德华力(V an der waal,s):一种普遍存在的作用力,是原子、基团或分子之间比较弱的、非特异性的作用力。 15.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 bond):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避开水分子而相互靠近聚集的作用力。 16.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7.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旋或折叠,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 18.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球状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相互配置二形成特定的构象。 19.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生物体内由几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彼此形成的一个功能性的聚集体。 20.构型(configuration):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 构象(conformation):相同构型的化合物中,与原子相连接的各个碳原子或取代基团在单键旋转时形成的相对空间排布。 21.超二级结构: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的基础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α螺旋,β 折叠等)在三维折叠中相互靠近,彼此利用,在局部形成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结构域:在较大的蛋白质分子里,多肽的三维折叠常常形成两个或多个松散连结的近似球状的,相对独立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三维实体。 22.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蛋白质分子中既含有酸性有含有碱性的可解离基团,因此是两性电

扬州大学普通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揚州大學普通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卷(最新版) 第一卷 选择题 1.下列量子数组合( n, l , m, m s)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3,2,2,1 1 1 1 (B) 3,0, 1, (C) 2,2,2, ( D) 2,1,0, 2 2 2 2.某元素 +3 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Ar ]3d 6,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A) s 区(B) p 区(C) d 区(D) ds 区3.氢原子的 4 s 径向分布函数图有 (A)4 个峰(B)2 个峰(C)3 个峰(D)1 个峰4.水的反常沸点主要原因是 (A) 离子键(B) 共价键(C) 配位键(D) 氢键5.下列物质中,中心原子以不等性sp3杂化方式成键的是 (A) CS2(B) BF3(C) SiH 4(D) OF2 6.等性 sp3杂化可以用来描述下列哪个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 (A) H 2 O (B) CCl 4(C) NH 3(D) NCl 3 7.在下列微粒中,哪个不具有孤电子对? (A) H 2O (B) NH 3(C) NH 4(D) H 2S 8.将 0.10 mol dm 3的 KI 和 0.15 mol dm 3的 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溶胶,使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 (A) NaCl (B) MgSO 4 (C) AlCl 3 (D) K3 [ Fe(CN )6 ] 9.现有两种溶液,一为 1.5g 尿素 [ CO ( NH 2 ) 2 ] 溶于 200g H 2 O 中,另一为 42.75g 未知物(非电解质)溶于1000gH 2 O 中。这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结冰,则未知物 的摩尔质量为{已知M [ CO (NH 2 )2 ]=60. 05 g mol 1 } (A)300 g mol 1 (B)342 g mol 1 (C)280 g mol 1 (D)400 g mol 1 10.胶体溶液中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 (A) 电离作用(B) 选择性吸附作用(C) 水合离子现象(D) 溶剂化膜作用11.下列参数中,哪个不属于状态函数? (A) 温度 T (B) 压强 P (C)热Q (D)焓H 12.已知反应 H 2 O2 (l ) H 2 O (l ) 1 O2 (g ) 的r H m98kJ mol 1 2 反应 H 2O(l ) H 2 O( g) 的r H m44.0kJ mol 1 则反应2H 2O2 (l ) 2H 2 O (g ) O 2 ( g) 的r H m 为 (A) -54 kJ mol 1(B) -108 kJ mol 1(C) -142 kJ mol 1 (D)142 kJ mol 1 13.在恒温条件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其平衡常数 (A) 不变(B) 减小(C) 增大(D) 难以判断 14.反应NO ( g) CO (g) 1 N 2 2 (g) CO2 ( g) 的r H m 373.0kJ mol 1 ,若要提高 NO( g) 和CO( g) 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 (A) 高温低压(B) 高温高压(C) 低温高压(D) 低温低压15.已知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 0.35 min 1,则此反应是 (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16.一个复杂反应的速度是

新版扬州大学化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直到这几年的学习,出于自身对专业课的兴趣越来 越浓厚,想要继续深入系统的学习,而我们本科对专业课的学习知识一点皮毛,是远远不够的! 怀着专业的热爱,我毅然决定考研,在大三上册就开始准备复习。充满信 心地去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是做好它的前提,最开始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方向。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查资料、看考研经验分享、问学长学姐,虽 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所以无所畏惧! 对于考研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一年的考研时间,我想,对于这个词, 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我以为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 的不易! 正如很多研友的分享所说,考研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又咬牙坚持着,那 些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迎来他们的曙光。 文章可能有点长,末尾我也加了一些真题和资料的下载方式,大家放心阅 读即可。 扬州大学化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30)无机化学或(631)分析化学或(632)有机化学或(664)高分 子化学与物理

(825)物理化学(理) 参考书目为: 1、《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有机化学》(第二版)王积涛,张宝申、王永梅、胡青眉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4、《高分子材料基础》张留成、瞿雄伟、丁会利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5、《高分子化学》(第三版)浙江大学,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6、《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7、《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候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6年 先说说真题阅读的做法… 第一遍,做十年真题【剩下的近三年的卷子考试前2个月再做】,因为真题要反复做,所以前几遍都是把自己的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第一遍也就是让自己熟悉下真题的感觉,虐虐自己知道英语真题的大概难度,只做阅读理解,新题型完形填空啥的也不要忙着做,做完看看答案,错了几个在草稿纸上记下来就好了,也不需要研究哪里错了为什么会错…第一遍很快吧因为不需要仔细研究,14份的试卷,一天一份的话,半个月能做完吧,偷个懒一个月肯定能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