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物联网解决方案

变电站物联网解决方案

变电站物联网解决方案
变电站物联网解决方案

变电站物联网

阅读提示

1. 本标准方案适用于变电站联网监控;

2. 对变电站子系统进行综合监控,并实现相关联动;

3. 采用数模结合的混合监控系统模型,前端采用网络摄像机及模拟

摄像机;

4. 可接入高清摄像机,满足变电站内部分设备高清监控的需求;

5. 可接入智能视频服务器,实现视频分析,变“被动监控”为“主

动监控”;

6. 满足各级电力调度中心对变电站的综合监控、高清监控、智能监

控的需求。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需求分析 (2)

第2章系统设计思想 (3)

2.1 设计思路 (3)

2.2 设计目标 (4)

2.3 设计依据 (4)

2.4 设计原则 (11)

2.5 设计意义 (12)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3.1 电力组织架构 (14)

3.2 监控系统结构 (1)

3.3 系统组成 (16)

3.3.1 站端系统 (16)

3.3.2 传输网络 (16)

3.3.3 主站系统 (16)

3.4 功能设计 (16)

3.5 系统特点 (18)

3.5.1 采用电力专用平台软件 (18)

第4章站端系统设计 (19)

4.1 站端概述 (19)

4.2 站端典型构架 (19)

4.3 站端处理单元 (20)

4.4 视频监控子系统 (22)

4.4.1 监控点分布 (22)

4.4.2 摄像机选型 (28)

4.4.3 监控点部署 (28)

4.4.5 智能视频分析 (30)

4.6 安全防范子系统 (33)

4.7 火灾报警子系统 (37)

4.8 门禁子系统 (38)

4.9 语音对讲子系统 (41)

4.10 智能控制子系统 (41)

4.11 S F6 泄漏报警子系统 (43)

4.12 传输子系统 (44)

4.12.1 网络交换机 (44)

4.12.2 光纤收发器 (45)

4.13 站端保障子系统 (46)

4.13.1 防雷 (46)

4.13.2 抗干扰 (47)

4.13.3 供电电源 (48)

4.13.4 组屏与布线 (48)

第5章传输网络设计 (50)

5.1 以太网方式 (50)

5.2 E1 专线方式 (51)

5.3 光纤直联方式 (51)

第6章主站系统设计 (53)

6.1 地区级主站 (53)

6.2 省级主站 (54)

6.3 硬件设备组成 (54)

6.3.1 服务器 (55)

6.3.2 客户端 (57)

6.3.3 存储设备 (57)

6.3.4 解码设备 (59)

6.3.5 大屏显示设备 (59)

6.3.6 网络交换机 (59)

6.3.7 防火墙 (61)

第7章平台软件设计 (64)

7.1.2 平台服务 (65)

7.1.3 业务逻辑子系统 (65)

7.1.4 应用系统 (65)

7.1.5 W eb Service 接口 (65)

7.2 平台特点 (66)

7.3 平台运行环境 (66)

7.3.1 操作系统 (66)

7.3.2 数据库 (66)

7.4 平台模块 (66)

7.4.1 中心管理模块 (67)

7.4.2 存储管理模块 (68)

7.4.3 存储模块 (68)

7.4.4 流媒体模块 (68)

7.4.5 报警模块 (68)

7.4.6 网管模块 (68)

7.4.7 云台代理模块 (69)

7.4.8 客户端 (69)

7.4.9 电视墙模块 (70)

7.4.10 设备接入模块 (70)

7.4.11 智能分析模块 (70)

7.4.12 平台级联模块 (71)

7.5 平台基本功能 (71)

7.5.1 视频监控 (71)

7.5.2 录像管理 (72)

7.5.3 存储管理 (72)

7.5.4 数据转发 (72)

7.5.5 语音功能 (73)

7.5.6 远程控制 (73)

7.5.7 报警管理 (74)

7.5.10 安全管理 (75)

7.5.11 系统管理 (75)

7.5.12 报表管理 (77)

7.5.13 W eb 配置及监控 (77)

7.6 平台扩展功能 (77)

7.6.1 环境监控 (77)

7.6.2 门禁管理 (78)

7.6.3 大屏控制 (78)

7.6.4 视频分析及智能后检索 (78)

7.6.5 与调度自动化系统联动 (79)

第1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变电站是电网的核心环节,担负着所在区域的供电任务。但变电站具有数目巨大,地域分布广且很多地处人烟稀少区域的特点,给维护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四遥”功能(遥控、遥信、遥测、遥调)的普及,少人或无人值守模式开始在电力系统得到大力推广,为电力部门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

少人或无人值守模式初期,针对无人变电站的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由变电站带电设备引发的火灾也屡见不鲜,防盗、防火成了变电站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调度中心为实时掌握变电站的现场运行情况,就引入了第五遥-遥视。早期的视频监控是“被动”监控,异常情况需值班人员实时监控才能发现,下属站点无法被同时兼顾,只能在案件追溯时调用视频资料;模拟摄像机由于技术的限制,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往往会出现看到有人偷东西但看不清人脸的情况。

随着无人值守模式的深入,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系统被陆续配置到了站内,但这些子系统大多独立运行,给维护管理带来了不便。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系统的整合是发展的必然。

xxx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整合了站端子系统,同时采用当前安防行业先进的高清技术、智能分析技术,集成化、高清化、智能化给传统的视频监控领域带来全新的运作模式。专业的电力平台软件通过网络可以对一个地区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变电站进行统一管理,满足集中管理模式的需求。软件还可实现多域管理,满足省市县多级综合监控的需求,为调度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监测、控制、管理手段,用户可利用电力系统现有的网络资源,在监控中心和办公计算机上实现对所辖前端变电站的监控,大大减轻日常巡视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及时发现危险隐患,保障安全生产,为无人值守模式提供了完备、可靠的保障。

1.2 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电力部门对变电站辅助系统的建设也趋于智能化。根据我们对电力系统现状的调研及对智能变电站的理解,需求分析如下:

●利用现有电力综合数据网,构架综合监控系统,调度中心实现对下属变

电站的统一、集中管理。

●对变电站内重要设备、生产区域及周界环境实现远程监控,按需对站内

重要区域进行防火、防盗的布防/撤防,并能制定计划任务。

●对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进行整合,

实现综合管理功能,各系统根据预设规则进行联动。

●高清化、智能化的产品将被应用,百万像素的高清已成为电力视频监控

系统的发展趋势,智能分析软件的应用将视频监控变“被动”为“主动”。

●对变电站内的视音频数据、环境量数据、报警信息等进行实时采集,并

传输至上级调度中心。

●变电站信息需进入电力系统的MIS 网络,供生技、安监、保卫等其他部

门利用,有效利用带宽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调度中心、MIS 用户可远程对现场进行视频监控,并能够随时对录像资

料进行检索、回放和下载,从而掌握现场运行情况。

●平台软件具备电子地图的功能,通过多层电子地图导航、树形结构等方

式,可对所辖变电站的监控点进行视频监控、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变电站门禁读卡器处安装语音对讲设备,当巡检人员忘带门禁卡时,可

呼叫中心值班人员,身份确认无误后,可通过平台软件远程开启门禁。

●通过平台软件,调度中心可远程控制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

●当变电站某区域发生报警时,能进行以下联动:报警信息上传调度中心、

调用关联摄像机的预置位、启动报警录像、平台软件自动弹出视频窗口。

●采取分布式存储方式,变电站存储所有视频录像并保留30 天,调度中心

存储报警联动录像。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可与变电站SCADA 系统进

行互联,获取远动信息进行联动,实现电网调度和维护的可视化。

第2章系统设计思想

2.1 设计思路

1)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采用开放标准的电力

专用平台软件xxx;

2) 根据各省电力公司的组织架构,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按省级主站、地区

级主站、站端系统三级构建;

3) 省级、地区级主站间通过级联服务器实现多级互联,各级主站具有管辖

各自区域内资源的管理权限,省级主站可以访问地区级主站资源;

4) 利用站端处理单元(RPU)对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

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进行整合并进行统一管理;

5) 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系统需从视频的采集、压缩编码、存储到显示各

个环节都支持高清,实现了真正的高清;

6) 为了及时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系统中需引入智能分析技术;

7)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省级主站、地区主站和站端系统的所有设备均采用

统一命名和统一编码;

8) 系统通信利用现有电力综合数据网,综合数据网划分独立VPN 用于承载

省级、地区级主站间的视频监控业务,并与其它业务实现隔离,站端信

息需进入电力系统的MIS 网;

9) 监控中心、MIS 用户均可对现场进行监控,并能够随时对资料进行检索

和查阅,从而掌握现场运行情况;

10) 用户通过C/S、B/S 方式模式对现场进行监控,C/S 方式功能强大,需

要安装软件;B/S 方式操作方便,直接采用浏览器访问;

11) 平台软件按照业务需求对监控资源进行逻辑划分,按照用户等级进行授

权,并根据不同授权获得相应信息,而无需额外建设投资。

我们将建立一套适应电力系统整体需求的现代化综合监控系统,对运行、业务、设备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以下目标:

1) 集中统一管理所属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系统;

2) 集中统一管理所属变电站的环境监测系统;

3) 集中统一管理所属变电站的安全防范、火灾报警系统;

4) 通过站端智能视频服务器对重要区域的视频进行智能分析;

5) 通过站端处理单元及平台软件,各子系统之间可以设置相关的联动;

6) 通过平台软件可远程控制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

2.3 设计依据

●《MPEG4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ISO/IEC14496-2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ITU-T H.264

●《音频编解码标准》ITU-T G.711

●《远动终端设备》GB/T13729-2002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DL/T860

●《循环式远动规约》DL 451-91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GB/T6995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T 980-19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89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必须是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便支持今后不断更新和升级的需要,从而保护投资。同时本方案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 可靠性系统可靠性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

发挥有效的

作用。本方案从系统设计理念到系统架构的设计,再到产品选型,都将持续秉承系统可靠性原则,均采用成熟的技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较强的容错能力、良好的恢复能力及防雷抗强电干扰能力。同时系统的使用不能影响站内被监控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先进性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系统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一方面能反映

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包括先进的传输技术、图像编码压缩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存储技术、控制技术,另一方面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设备选型与技术发展相吻合,能保障系统的技术寿命及后期升级的可延续性。

●扩展性系统应充分考虑扩展性,采用标准化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技术

的国际、国内

和行业标准,确保系统之间的透明性和互通互联,并充分考虑与其它系统的连接;在设计和设备选型时,科学预测未来扩容需求,进行余量设计,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扩容、升级。系统加入新建变电站时,只需配置站端系统设备、建立和上级调度的连接,在管理平台做相应配置即可,软硬件无须做大的改动。

● 易管理性、易维护性系统采用全中文、图形化软件实现整个监控系统管

理与维护,人机对话界面

清晰、简洁、友好,操控简便、灵活,便于监控和配置;采用稳定易用的硬件和软件,完全不需借助任何专用维护工具,既降低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费用,又节省了日常频繁地维护费用。

●安全性综合考虑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在站端采用完善的

安全措施以保

障站端设备的物理安全和应用安全,在站端与监控中心之间必须保障通信安全,采取可靠手段杜绝对站端设备的非法访问、入侵或攻击行为。数据采取站端分布存储、监控中心集中存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的访问采用严格的用户权限控制,并做好异常快速应急响应和日志记录。

2.5 设计意义

1)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省公司对直属变电站及地区级下属变

电站的集中管理,省公司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任意站端系统的情况,满足

全方位管理的需要;

2)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整合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和安全防范等子系统,

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提高了系统的高效性,降低了系统

的管理成本;

3)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作为现代电网安全生产运行不可缺少的辅助技术措

施,对变电站环境状况、设备运行状况、现场安全状况等实现实时监视,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安全生产和电网运行管理的水平;

4)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针对变电站少人或无人值守运行模式,可作为远方

操作监视以及设备巡视的辅助手段;

5)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可记录变电站设备检修工作或事故处理过程,通过

语言对讲功能可对设备检修或事故处理过程进行远程指导,并对事后分

析事故原因和事故处理过程提供图像资料;

6)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可作为培训平台,可收看及记录现场大型设备检修

的标准化作业,增强生产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并能将录像资

料进行保存,制成多媒体培训教材;

7)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能为各级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丰富的变电站动态实时

视频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直观信息;

8)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作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应用,领导和专业管

理人员在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中可直接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9)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可作为现场安全作业督查、控制的辅助手段;

10)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可作为对外交流参观、介绍公司装备情况的平台。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3.1 电力组织架构

电力系统的管理模式具有共性:省公司管理下属各地区局及超高压公司;各地区局管理下属县局/监控中心及重要区域的35/110/220kV 等级变电站,超高压公司管理下属500kV 及以上等级变电站;县局/监控中心管理下属35/110/220kV 等级变电站。各省电力公司的组织架构如下:

图表 1 省电力公司组织架构图

根据各省电力公司的组织架构,同时遵循《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确定的“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可按省级主站、地区级主站、站端系统三级构建。

3.2 监控系统结构

图表 2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拓扑图

3.3 系统组成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3.3.1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3.3.2 传输网络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综合数据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 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 网,供主站及MIS 网用户查看调用。

3.3.3 主站系统

主站系统分省级主站和地区级主站,各级主站的构架、功能基本一致。

1) 地区级主站地区级主站可管理地区下属变电站的所有设备,接收由所辖

变电站上报的环

境、告警等信息,满足地区级主站用户视频、环境信息查看、变电站设备控制的需求,同时也提供相关的视频、环境等信息给省级主站。

2) 省级主站省级主站可管理全省变电站的所有设备,接收由所辖地区级主

站上报的设备

和环境信息,满足省级主站用户视频、环境信息查看、变电站设备控制的需求。

3.4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

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综合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

主变运行状态,确定

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 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

行,自然条件等因素

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 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远程控制上级主站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变电站的任一摄像机

进行控制,实现

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高权限用户操作;对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的开启进行控制。

●系统联动

通过RPU 和平台软件可以对各子系统进行关联:当周界防御或火灾报警设备被触发时,有预置功能的摄像机还能自动转到预置点,按需设置联动录像功能;预设的报警能弹出窗口,并配合电子地图显示;当水浸监测到高液位时,应能自动开启排水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与电力SCADA 进行互联,操作时可以联动相应位置的摄像机,对整个操作工程进行全程管控。

●语音对讲在门禁刷卡处配置语音对讲设备,当巡检人员忘记带门禁卡

时,通过对讲设

备呼叫远方值班人员开启门禁,可以节省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录像回放

对监控视频进行实时存储,记录告警前后的现场情况,记录变电站内倒闸操作、事故检修过程;通过网络调用回放录像,提供事故发生时的资料,为事故分析和事故处理提供帮助,并为事故处理和标准化作业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配置维护能对站端处理单元进行校时、重新启动、修改参数、软件升

级、远程维护等

功能。站端处理单元及摄像机提供远程访问功能,管理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参数,提高的设备维护效率。

●B/S 方式访问

MIS 用户通过B/S(Brower/Server)方式访问站端系统,B/S 方式采用标准的HTTP 协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完全能融合在电力系统现有网络中。. 通过标准的IE 浏览器,领导和值班人员可根据不同的权限对站端系统进行配置及控制,操作界面全部为中文可视化界面,使用非常方便。

3.5 系统特点

3.5.1 采用电力专用平台软件

电力系统由于前端变电站数量庞大,一般都分布在多个地域,综合监控技术的采用又增加了数据处理量,单级系统的部署已不能满足要求,需采用多服务器分布部署甚至多级级联的方式来实现。

xxx电力专用平台软件xxx,是我们根据电力系统的行业特点开发而成。软件可以支持超大规模的部署,能满足电力系统多级综合监控的应用需求。软件采用模块化构建方式,可应需裁剪;采用Web Service 作为对外的服务接口协议,方便二次开发商集成;方便的增值业务集成;统一的平台内部协议;统一的部署和管理。

第4章站端系统设计

4.1 站端概述

站端系统以站端处理单元(RPU)为核心,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语音对讲、智能控制、SF6 泄漏报警等子系统均接入RPU。

4.2 站端典型构架

图表 3 混合模式站端系统拓扑图

混合模式站端系统中,模拟摄像机通过BNC 接入RPU,IP 摄像机通过以太网接入RPU,其他子系统通过4-20mA 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RS-485/232 串口、以太网接入RPU。RPU 接收子系统上传的视音频及报警信息,并进行处理、上传,工作人员可通过客户端向子系统发送一系列的控制指令。

有人值守变电站可采用B/S 客户端访问,通过IE 浏览器,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可在任意电脑上进行操作。

4.3 站端处理单元

目前的无人值守变电站内,虽然配置有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但大多分步、分批实施,系统各自独立运行。为了实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急需对各子系统进行集成。

1) 技术介绍站端处理单元(RPU)是站端视频处理单元(RVU)、远程控制

单元(RCU)

等站端控制设备的合称,是综合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实现视频、语音及环境信息实时处理、传输、存储等功能。RPU 的出现解决了站端多系统集成的问题,它可以通过4-20mA 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RS-485/232 串口或以太网与各子系统连接,对各种数据进行汇集,处理成数字信号,并可以提供向上的接口供站端监控工作站以及地区级、省级主站访问、管理。

xxx XXX 系列多功能RPU,结合了IT 领域多项最新技术(如视音频压缩/解压缩、大容量硬盘记录/检索、TCP/IP 网络等技术),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是针对电力行业特点量身设计的RPU。它同时具备数字视音频录像机(DVR)和数字视音频服务器(DVS )的特性,既可本地独立工作,也可联网组成一个强大的安全监控网。

XXX 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 摄像机,还支持720P 高清摄像机的接入管理。同时能对不同厂家、不同协议、不同型号的子系统进行了整合,形成标准的数据接口,必要时进行联动处理。XXX 一体化的设计,可以保护现有投资,避免重复建设,今后可以增加RPU 数量以支持更多的监控点接入。

2) 主要功能

●采集变电站各监控对象的模拟视频、音频信号,经过压缩编码后存储在

本地并上传到监控中心,不同通道可设定不同的录像保存周期。

●可对变电站内IP 摄像机实现接入管理,并可存储录像在本地,不同通道

可设定不同的录像保存周期。

园区物联网项目建设策划方案

园区物联网项目建设方案

目录 农业园区物联网设计方案 (1) 一、建设背景 (5) 二、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6) 2.1需求分析 (6) 2.2建设目标 (7) 三、建设内容 (8) 1.设施农业物联网治理系统 8 1.1系统架构 (8) 1.2系统功能 (9) 四、人员培训和售后维修保养 (15) 4.1人员培训 (21) 4.2服务理念 (25) 4.3运维服务响应承诺 (25) 五、硬件及配套设施报价 (26) 六、项目进度打算 (30) 6.1第一时期方案设计 (30) 6.2第二时期建设完善 (30)

6.3第三时期总结完善 (30) 七、项目治理方案 (30) 7.1实施原则 (30) 7.2项目集成治理 (32) 7.3项目实施打算 (32) 7.4项目实施进度打算表 (34) 7.5人员配置打算 (34) 7.6质量治理打算 (36) 7.6.1质量保证 (36) 7.6.2质量操纵 (41) 7.7项目文档治理 (42) 7.7.1文档的分类和标识 (42) 7.7.2文档的治理 (43) 7.7.3文档的保密 (43) 7.7.4文档的评审 (43)

一、建设背景 物联网信息技术在2006年被评为以后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升级,是十年一次的产业机会。总体来讲,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新技术,物物相连,相互感知,若干年后,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有可能分配到一个确定地址,它的各种状态、参数可被感知。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开始在中国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牵引。 2010年国家公布了“十二五”进展规划纲要,其中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中明确提到: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在第五章“加快进展现代农业”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提出:加快进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升畜牧业进展水平。促进水产健康养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第三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中提出: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做大做强现

上海纳普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上海纳普工业物联网解 决方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上海纳普信息科技公司

目录 1.公司简介............................................................... 2.组网架构............................................................... .组网方案............................................................ .系统结构............................................................ .产品组成............................................................ 资源层.......................................................... 数据层.......................................................... 呈现层.......................................................... .用户准备............................................................ 3.产品介绍............................................................... .适配器(APRUS)..................................................... 功能介绍........................................................ 产品特点........................................................ .基础数据云服务系统(GARDS)......................................... 功能介绍........................................................ 产品特点........................................................ .柔性信息与数据集成系统(Fidis)..................................... PC端............................................................ APP端........................................................... 大屏端.......................................................... 产品特点........................................................ .大数据分析(INDASS)................................................ 4.方案优势............................................................... .中立的第三方........................................................ .可靠性.............................................................. .安全性.............................................................. .灵活性.............................................................. .整体性.............................................................. 5.系统功能............................................................... 远程设备监控.............................................................. 设备综合管理.............................................................. 报警及预警功能............................................................ 报表分析.................................................................. 操作记录统计.............................................................. 配件管理.................................................................. 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体检.................................................................. 权限管理................................................................. 业务管理.................................................................. 历史数据.................................................................. 6.成功案例...............................................................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XX 大学物联网方向建设方案 1. 背景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 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 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 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 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物联网概念是庞大和丰富的,其中涵盖了大量现有的专业门类和技术体系, 而在其系统集成和应用端,可以说物联网技术将能够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 家居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 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 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 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欧盟 2009 年 6 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 国际对话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十四点行动计划。 2009 年 8 月 7 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 讲话: 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 2009 年 11 月 3 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 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 IP 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 动机’”。2010 年两会期间,物联网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 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学习与掌握物联网的技术理论,发展方向及 其行业应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2010 年最新的教育部通知已将物联网、传感网作为战略性新兴 产业相关专业的重点,开始鼓励各高校申报相关专业。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9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方案完整版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方案 通信12k1 裴蕾 121903030117 一、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 ,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 IOT).通俗地讲 ,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 (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 (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电力物联网是实现电力系统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在一个电力物联网系统中,有两种站点,一种是监测中心(MonitoringCenter),另一种是监测站 (MonitoringStation).远动终端 RTU(RemoteTerminal Unit)工作在监测站,主要用于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 ,并把数据以规定格式通过串口发送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从各监测站收集监测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电力物联网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监测信息的组织与存储问题.解决数据存储与管理问题的数据库理论和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应用也非常广泛.以关系型为代表的三种经典 (层次、网状和关系型 )数据库[3]在商务和管理

等事务型的应用领域中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是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占用内存大 , 数据存取速度较慢 .而电力物联网系统不仅要维护和存储大量的实时数据 ,而且对数据及其处理具有严格的时限性 .在数据通信方面, 目前电力系统已颁布了一系列的电力通信协议 ,如 IEC60870-5、IEC60870-6等[4]. 但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 ,这些协议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二、系统概述? 传统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受传统理念和技术的影响,各个子系统都是孤立的,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用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无人值守智能变电站的使用,让远程、实时、多维、自动的智能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成为迫切需要。 变电站物联网监控与管理系统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的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变电站安全防范、事故报警和责任追溯等要求。 TIP3000智能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以物联网为核心技术,通过监测、预警和控制三种手段,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各子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集中管理和集成联动,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要求和变电站安全警卫的要求。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建设方案章鱼大数据

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章鱼大数据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开发建设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物联网行业现状 数字传感器的大量应用及移动设备的大面积普及,才会导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的极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结果,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2011年已经超过2300亿元,虽然和期望的“万亿规模产业”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不可小视。其中传感器设备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RFID产业规模190亿元,M2M终端数量也已超过2100万个。另一个方面,我国的物联网企业也呈现出聚集效应,例如北京中关村

已有物联网相关企业600余家,无锡国家示范区有608家,重庆、西安等城市也有近300家。从区域发展来看,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2009年以前,可能没有哪家企业说自己是物联网企业。一夜之间产生的上千家物联网企业,他们的核心能力、产品或服务价值定位、目标客户和盈利模式都是如何呢?首先来看这些物联网企业从哪里来。现在的物联网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前的公用企业转型,最典型的是电信运营商,他们有自己的基础设施,有客户资源,因此自然转型到物联网行业。除了电信运营商,一些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商、甚至是气象设施运营商,也都转型为物联网企业。第二类是传统IT企业,例如华为、神州数码,以及众多上市公司等。这一类公司也是在传统的优势积累基础上开拓物联网新业务。第三类是一些制造企业,包括传感设备制造企业,网络核心设备制造企业,还包括如家电等一批传统制造企业。这一类企业不能说没有大企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第二是嵌入式系统和智能装备,第三是软件与集成服务。 再来看我国物联网应用的领域。通过对多个部委和地区的物联网专项进行汇总,下图列出了目前提到最多,也是应用最成熟的八个领域。但是换个角度再看,不管是工业控制、供应链管理、精准农业,还是建筑自动化、远程抄表、ETC,其实都并不是新的技术领域,而是在物联网这个大概念下重新包装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总的来

工业设备物联网解决方案 菲利科

【菲利科】工业设备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 关于物联网,我们了解到的是,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硬件成本的下降,物联网(loT)目前已经成为当下热门。据IDC研究数据表明,尽管有66%的元器件厂商和67%的加工厂商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领域,但其中只有分别不到半数和半数左右的厂商能够真正开始试点,大多数企业仍然在这一领域摸索前行。 随着企业成本的持续增长,工业领域对于移动化的潜在需求,设备联网、产品物联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从工业和企业角度来说,产品物联网化将从运营、销售、售后等各方面帮助提升企业的效率,为工业或企业在行业的洗牌中占据一定优势。 但目前的工业企业即使认识到物联网是必然的趋势,却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物联网道路。 首先一个很大的阻碍就是技术难度和投入成本的问题,开发团队需要横跨多个领域的人才,而组建自身研发团队或外包开发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由于投入周期长,需要承担巨大时间成本,有可能错失业务转型和升级机会,难以在短时间内验证物联网化商业模式带来的益处。 在这一大背景下,菲利科选择从解决方案切入,致力于协助企业快速实现设备智能化升级,并打造设备管理一站式云平台。以设备接入、后台运营管理以及行业大数据,共同为企业和工业构建一整套的菲利科物联网服务。 适用企业: 各类规模的制造企业,以机械制造加工装配为主 以多品种小批量,多品种多批量为主的各种生产类型 研发和批产混合生产模式的制造企业 适应各类按库存、按订单生产的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模式寻求突破、创新,产品工艺复杂和状况多变的制造企业 适用行业 方案系统

物联网运维系统由智能硬件接口设备、智能应用系统云平台套件以及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组成,通过智能采控终端采集设备,将各种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存储、整理、分析,通过智能应用系统实现时时在线监控、记录、查询、统计、分析、修改、报警等操作,实现远程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技术优势 可靠性 ①云服务拥有全球异地容灾备份机制,确保全天24小时服务。 ②具有亿万级别的高并发处理能力和毫秒级的个性化触发能力。 安全性 ①菲利科采用“公有云”+“私有云”模式,将设备运行数据与商业数据分离,涉及商业机密的数据将存在本地服务器或私有云端,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②智能数据采控终端与基础数据、云服务平台数据交互,采用对称加密技术、云服务平台与应用系统,确保整个方案数据交互的安全性。 灵活性 ①菲利科提供的FIAP(柔性物联网应用平台)系统,可对数据灵活展现,通常复杂的、个性的需求都能直接通过配置而非开发方式实现。 ②智能数据采控终端是可编程模块,可支持同时接入多类型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可自行编程定义,随着用户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可自己配置新功能,不受供应商限制。 中立的第三方 ①菲利科是专注于工业领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 ②对客户的业务、数据不构成任何风险与影响,保持中立第三方位置。 ③菲利科的每一个客户都有自己的专用系统。 系统价值 方案价值 实现产品服务智能化 通过工业物联网运维系统,使原有产品和服务实现了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时时掌控设备信息、客户信息,实现了高效的设备、厂家、代理商、客户、人员一体化管理流程。 提升行业竞争优势 更加有利于客户对产品使用。实现客户对产品的智能化使用、智能化管控。提高了客户工作效率,降低了客户非智能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成本风险。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20130325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目前,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经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的培养,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应届毕业生。但由于缺乏个性的教育模式、行业实际技能培养环境的脱节、不太健全的人才培养跟踪机制等问题,造成了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西普科技认为有必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进行全程的管理及定制,在理论教学阶段,通过配套的实验平台改革相关的理论教学模式,利用配套实验动手实践模式扎实理论基础;在课程设计、短学期阶段基于社会岗位需求抽象出公共技能要求,通过企业提供配套的行业实际项目案例,融合知识点教学及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能力培养;在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阶段,通过校企合作设置的真实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及职业素养。 基于此思路,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计算机学科实验室解决方案及实训服务提供商,成立十年来先后为上百所高校的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及物联网实验室等专业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提供了网络协议、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多类实验教学设备、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人才联合培养计划。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0家单位在使用西普科技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西普科技在与各大高校不断探讨的基础上,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提出了一套物联网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学生专业培养各环节的实践需求,并着力于建设校企联合的师资力量。针对不同高校需求,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进行了个性化的应用推广。 1建设框架 西普科技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参照《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等行业标准,从物联网体系架构的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及应用层等多个层次来搭建,并通过典型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场景及项目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提高,从而实现专业实验教学的由点及面、理论到应用、涵盖原理验证/综合应用/自主设计及创新的多层次实验体系。 基于实验资源中心的统一规划、模块化建设思路可满足学校的分期建设及个性化培养方案定制,工业级设备及真实项目案例及源码开放可兼顾高校的科研需求;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可开展各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及课题开发。

电力行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电力行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华山 标旗用电管理系统概述 标旗用电管理系统包括电能量遥测子系统、配电监测子系统、负荷管理子系统,是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面向电能量数据自动采集、远传和存储、预处理、统计分析,以支持电力市场条件下用户对运营考核、电量、电费结算的要求,并提供线损分析、用电检查、防窃电分析、负荷控制、设备运行监测等应用和管理,还可以融入配电/用电GIS图形技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现代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手段。 ■ 系统特点 数据传输采用无线/移动通信物联网M2M无线通讯方式和无线DDN组网方式,具有安全可靠免维护的特点。 数据采集通讯规约开放,适用于国内外主要厂家通讯规约: 支持DL/T645-1997协议、IDL-535 93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等等。 终端采用美国TI公司的工业现场专用通讯模块,通信链路可靠,能快速识别虚连接,保证数据100%完整性。 可同时完成子站、主站和各级管理中心的数据同步。 终端具有遥信接口:采集并向远方发送状态信息。 支持PKI体系的数字签名与验证。 时间戳服务:与一个可信赖时间权威网络对时精度可达100ms。 基于https://www.doczj.com/doc/71796346.html,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特定操作系统、中间件、硬件,可部署到各种操作平台:如Unix、Windows NT/2000 Linux等操作系统。

具有简洁高效的用户使用界面。 支持Oracle、Sybase、DB2、SQL Server等多种大型数据平台。 支持不少于5000个厂站,50000个计量点的系统规模。 ■ 系统组网 ■电能量遥测子系统 本系统由系统主站、通信网络、用电管理终端组成。终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将各个计量点数据通过物联网M2M主动上传,配合系统进行负荷曲线监视和分析,并自动监视用户的用电情况,主动上报异常事件的提示信息,供用电检查人员判断用户是否可能有窃电行为。本系统为电保证电网安全,改善电网运行特征,提高电力工程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 ■ 系统功能 电量、用电信息自动采集 用电信息统计 防窃电检查分析功能: 报表管理 异常报警:系统界面(声音,弹出窗口等)报警模块、短消息报警模块、Email报警模块 线损分析(提供U2T、I2T即铜损、铁损数据) 电网运行状态分析 用户用电档案配置管理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建设解决方案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主要用途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能够满足高校农林专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专业开设的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RFID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物联网标准与中间件技术、无线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智慧农业应用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需要,并为学生或教师的物联网创新应用项目开发提供平台。 使学生通过该实验室的平台,能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物联网农业应用系统的开发、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物联网行业的人才供给实践、实训的平台。 二、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设计方案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是以光载无线交换机为核心的物联网信息平台构建WiFi无线局域网,覆盖实验室及其周边区域;加上实验室的有线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从而建立融合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的物联网关键部分—网络层,农业大棚及各种传感器、嵌入式设备通过WiFi-ZigBee网关、WiFi设备服务器(串口通信RS232或RS485转WiFi无线网络)无线接入物联网工程信息平台,构成全面涵盖物联网三个层次(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的一个统一的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平台。同时,其它内置WiFi模块的各种手持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也能无线接入该实验平台,成为物联网实验设备的一部分;师生教学、科研实践开发的其它感知模块,通过与标准的WiFi设备服务器连接,也能轻易接入该实验平台,完成测试、验证。 本实验室专门为农林专业高校设计,可以实现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内模拟的农业大棚内的农业生产环境数据采集、环境控制、人员物资管理、视频监控等功能,以及对农业大棚的远程控制。同时,我们提供该实验室系统的设计原理图,开放足够多的端口和丰富、完善的接口数据以及二次开发包,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去学习和研究。 2.1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拓扑图: 如图1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验室以光载无线交换机及其配套设备远端射频单元通过单模光纤链路分布无线信号;结合农业大棚及大棚内多种传感器、控制设备PLC、Wifi-ZigBee 网关、WiFi设备服务器、实验平台服务器及系统软件,精准控制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使

2020年10大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每个人都知道物联网,但它的一个子集——工业物联网,在整个制造业和工业流程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并一直在提高运营效率。事实上,它已经让大多数公司的生产力、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得到显著改善。 什么是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IIOT)或工业互联网汇集了出色的机器、高级分析和工作人员。它利用嵌入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机器的力量,它还使用了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来增强工业和制造流程。 工业物联网是由众多连网设备组成的网络,从而形成了一个可以收集、监测、分析和提供有价值数据的系统,这些数据可用于更快、更准确地推动业务决策。连网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使公司能够更快地发现效率低下和问题的原因所在。此外,除了支持商业智能工作之外,它还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制造业中的工业物联网在质量控制、可持续和绿色实践、供应链可追溯和整体供应链效率方面都具有巨大潜力。工业环境中的工业物联网,是诸如预测性维护、增强现场服务、能源管理和资产跟踪等流程的关键。 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1、预测性维护

预测性维护是避免制造和生产线停机的有效解决方案。借助智能传感器,现在可以持续监测机器,并在系统完全停机之前检测到关键问题。 可以计算和实施性能改进,这就是为什么维护工程师可以在不影响日常任务的情况下有效分析数据,并计划定期维护的原因所在。 2、智能机器人 人机界面设计概念可以帮助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并可以提高生产力。可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以执行复杂的任务,并且如果将其嵌入高端传感器,它还可以进行实时分析。 智能机器人技术还可确保生产线上工具和材料的顺利搬运。由于其精确的准确性和效率,许多支持工业物联网的工厂正在开发智能机器人系统。 3、智能物流管理 据羿戓信息所了解,物流是许多行业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该领域需要不断改进以支持其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原因。工业物联网中的智能传感器是许多复杂物流业务和高效货物管理的完美解决方案。

变电站物联网解决方案

变电站物联网 解 决 方 案

阅读提示 1. 本标准方案适用于变电站联网监控; 2. 对变电站子系统进行综合监控,并实现相关联动; 3. 采用数模结合的混合监控系统模型,前端采用网络摄像机及模拟 摄像机; 4. 可接入高清摄像机,满足变电站内部分设备高清监控的需求; 5. 可接入智能视频服务器,实现视频分析,变“被动监控”为“主 动监控”; 6. 满足各级电力调度中心对变电站的综合监控、高清监控、智能监 控的需求。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需求分析 (2) 第2章系统设计思想 (3) 2.1 设计思路 (3) 2.2 设计目标 (4) 2.3 设计依据 (4) 2.4 设计原则 (11) 2.5 设计意义 (12)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3.1 电力组织架构 (14) 3.2 监控系统结构 (1) 3.3 系统组成 (16) 3.3.1 站端系统 (16) 3.3.2 传输网络 (16) 3.3.3 主站系统 (16) 3.4 功能设计 (16) 3.5 系统特点 (18) 3.5.1 采用电力专用平台软件 (18) 第4章站端系统设计 (19) 4.1 站端概述 (19) 4.2 站端典型构架 (19) 4.3 站端处理单元 (20) 4.4 视频监控子系统 (22) 4.4.1 监控点分布 (22) 4.4.2 摄像机选型 (28) 4.4.3 监控点部署 (28) 4.4.5 智能视频分析 (30)

4.6 安全防范子系统 (33) 4.7 火灾报警子系统 (37) 4.8 门禁子系统 (38) 4.9 语音对讲子系统 (41) 4.10 智能控制子系统 (41) 4.11 S F6 泄漏报警子系统 (43) 4.12 传输子系统 (44) 4.12.1 网络交换机 (44) 4.12.2 光纤收发器 (45) 4.13 站端保障子系统 (46) 4.13.1 防雷 (46) 4.13.2 抗干扰 (47) 4.13.3 供电电源 (48) 4.13.4 组屏与布线 (48) 第5章传输网络设计 (50) 5.1 以太网方式 (50) 5.2 E1 专线方式 (51) 5.3 光纤直联方式 (51) 第6章主站系统设计 (53) 6.1 地区级主站 (53) 6.2 省级主站 (54) 6.3 硬件设备组成 (54) 6.3.1 服务器 (55) 6.3.2 客户端 (57) 6.3.3 存储设备 (57) 6.3.4 解码设备 (59) 6.3.5 大屏显示设备 (59) 6.3.6 网络交换机 (59) 6.3.7 防火墙 (61) 第7章平台软件设计 (64)

智慧建筑(园区)物联网解决方案白皮书

XXXXX智慧建筑(园区)物联网解决方案白皮书 一、物联网、智能建筑国内发展现状与瓶颈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的目的就是把网络技术运用于万物,组成“物联网”,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对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控制,以精细和动态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从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在物联网概念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以后,大家发现,物联网并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上万亿的末端“智能物件”和各种应用子系统早已经存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建设物联网不可以对过去的建设成就推倒重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把新建的和已有的智能物件和子系统链接起来,实现应用的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和“管控营一体化”,为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和谐社会服务,要做到这一点,物联网网关、路由器和平台软件及中间件软件将作为核心和灵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并不是说发展传感器等末端不重要,在大集成工程中,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反过来会对末端设备和传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把各种传感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通过无线信息的收发,便于通讯和监管,不用数据线,成本低,使用便利。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对概念的涵义进行了扩展,该报告中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在这份报告所提到的物联网中,除RFID技术外,更多的新技术,例如:传感器、纳米、嵌入式芯片等技术被广泛应用。 2009年初,美国已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世界其它国家、公司、团体都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相关的技术、应用、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也开始加速推动物联网的进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目前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也被采纳。2009年下半年以来,物联网概念火遍中国,中央、地方、企业都从各自角度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谋划和进入物联网—2009年10月,科技部同意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建立国家(无锡)传感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加快引进国际领先的传感信息技术,推进国内传感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物联网的产业价值链中,有着众多的参与者,传感器企业、RFID 芯片企业、RFID 读卡器企业是最早被关注的,各种传感器不断翻新;还有各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海尔已经让其冰箱上网了,交通管理系统根据行车的速度和位置随时发布各条道路的交通状况,广告公司利用物联网随时更新其户内和户外电子广告内容,联邦快递可以在每个物流环节更新其递送物品的位置,供其内部管理人员和客户的查询。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关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技术积累等。 物联网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以及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识别物体,采集、捕获信息。感知层要突破的方向是具备更敏感、更全面的感知能力,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完备的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国移动在物联网的实践与创新是把移动通信能力向下与感知层结合起来,通过在机器内部嵌入GSM/TD通信模块,以无线通信等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即M2M应用。目前中国移动在M2M领域已形成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并已面向政府、行业和家庭开展多样化的物联网应用实践。 物联网创新实验系统可实现多种物联网构架,面向各大高校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及创新和竞赛,提供了众多实验例程,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物联网的构成及实际应用。

基于中心集控式物联网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设计

基于中心集控式物联网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设计 发表时间:2016-10-09T15:10:50.8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3期作者:周泰源[导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传感器、无线传输设备的造价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而不断下降,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本文详细叙述了中心集控式物联网技术在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并对其中的网络架构、生产安全等细节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心集控式物联网智能变电站改造 1 概述 物联网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阶段,其核心思想为构建一个根据需要将设备接入互联网的庞大系统。物联网已经在消费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正处于逐步发展中。随着电网的复杂性日趋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握已经逐渐成为了设备快速维修、运维方式和策略的制订的关键。此外,电网企业仍处于发展期,人员、管理架构等较为庞杂,如果能将关键信息快速置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掌控中,则可以形成安全生产的合力。 近年来投产的变电站基本已经实现了集中式和数字化监控,EVENT LOG、SER等监控系统也得到普及,虽然已经逐步实现数字化,但信息化在其中的比例仍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在可见的未来中,存在足够的信息化提升空间。 2 基于中心集控式物联网架构 在工业级的生产应用中,中心集控式物联网的架构主要由三层组成,分别为感知层、通信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以传感器为基础,将设备的状态、环境的参数等进行采集,并转化为物联网系统可以计算的数字格式,并上送至其它层级或者设备;通信层为设备间、层级间的通信中枢,通过通信终端模块和路由器等,实现设备和参数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应用层是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分析和应用程序,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自动计算和在线诊断,并将处理结果分配到相应权限和需要的用户中,同时,该层级也是控制命令的生成层。 3 变电站物联网技术 电力系统物联网是实现电力系统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网络。电力物联网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监测信息的组织与存储问题。解决数据存储与管理问题的数据库理论和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应用也非常广泛.以关系型为代表的三种经典 (层次、网状和关系型 )数据库在商务和管理等事务型的应用领域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占用内存大,数据存取速度较慢。而电力物联网系统不仅要维护和存储大量的实时数据 ,而且对数据及其处理具有严格的时限性。在数据通信方面,目前电力系统已颁布了一系列的电力通信协议,如 IEC60870-5、IEC60870-6等。 在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颁发了一系列关于智能变电站的文件,如《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_383-2009)、《110kV ~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_393-2009)、《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_394-2009)等。为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提供了依据[1]。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中心集控式物联网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化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中心集控式物联网智能变电站信息化部分结构图如图1所示,基于中心集控式物联网的智能变电站应以应用层、通信层、感知层为基本架构,在感知层中,一次设备状态,如断路器的分合闸及动作参数等量,都以传感器的方式转换为数据,并通过IEC61850协议进行通信[2]。依次类推至环境参数、电量信息、站用电系统等。 当感知层获取数据后,为了保证传输通道的高速性和实时性,应当以分布式的方式进行传输,即若干片区的设备,共享同一个设备级路由器。设备级路由器的设置以地理区域为划分,将某一面积的设备归入到本设备级路由器中,固定由其进行数据传输。全站设置主备两台站级通信路由器,并且设置备份服务器,将数据以FTP协议进行在线存储[3]。 应用层通过站级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通信协议为HTTPS,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应用层应当为分布式的,如网页版的应用页面、手机版应用程序等。为了保证闭环管理,数据应当加以层级之分,不同部门、不同工种应有所差异化,以简化使用者对数据的检索工作量,提高效率。 4 原有非智能变电站的物联网改造方案 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变电站均不是智能变电站,因此,对其进行改造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安全生产优先的原则。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改造方案: 4.1 一次设备备用辅助节点利用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新型智慧智能方案】

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于社区建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推动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并给予了建设工程提供基础。而同时在物联网的加持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可谓是更“智能”。下面,我们就通过智慧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一、行业背景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2014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智慧社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与支撑平台、基础设施与建筑环境、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小区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主题社区、建设运营模式、保障体系建设等。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二、方案概述 “智慧社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实现“以智慧政务提高办事效率,以智慧民生改善人民生活,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的目标。 三、方案架构 该“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网络通讯技术融入社区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从家庭无线宽带覆盖、家居安防、家居智能、家庭娱乐、到小区智能化为一体的理想生活。以信息化为驱动,推动社区生态转型,旨在通过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和开发建设模式创新,综合运用信息科学和技术、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社区范围内外资源潜力,建设生态高效、信息发达、经济繁荣新型现代化社区。 “智慧社区”要建设一个中心、构建三个体系、服务三个对象。一个中心: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三个体系: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智慧小区管理体系、智慧家庭安防体系;三个对象:政府、企业、居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