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二版)chapter5习题解答2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二版)chapter5习题解答2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二版)chapter5习题解答2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二版)chapter5习题解答2

5.10 用16K×1位的DRAM芯片组成64K×8位存储器,要求:

(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一次。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

(1)组建存储器共需DRAM芯片数N=(64K*8)/(16K*1)=4*8(片)。

每8片组成16K×8位的存储区,A13~A0作为片内地址,用A15、A14经2:4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逻辑框图如下(图有误:应该每组8片,每片数据线为1根)

(2)设16K×8位存储芯片的阵列结构为128行×128列,刷新周期为2ms。因为刷新每行需0.5μS,则两次(行)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应小于:

为保证在每个1μS内都留出0.5μS给CPU访问内存,因此该DRAM适合采用分散式或异步式刷新方式,而不能采用集中式刷新方式。

●若采用分散刷新方式,则每个存储器读/写周期可视为1μS,前0.5μS用于读写,后

0.5μS用于刷新。相当于每1μS刷新一行,刷完一遍需要128×1μS=128μS,满足刷新周期小于2ms的要求;

●若采用异步刷新方式,则应保证两次刷新的时间间隔小于15.5μS。如每隔14个读写周期刷新一行,相当于每15μS刷新一行,刷完一遍需要128×15μS=1920μS,满足刷新周期小于2ms的要求;

需要补充的知识:

刷新周期:从上一次对整个存储器刷新结束到下一次对整个存储器全部刷新一遍为止的时间间隔。刷新周期通常可以是2ms,4ms或8ms。

DRAM一般是按行刷新,常用的刷新方式包括:

●集中式:正常读/写操作与刷新操作分开进行,刷新集中完成。

特点:存在一段停止读/写操作的死时间,适用于高速存储器。

(DRAM 共128行,刷新周期为2ms ,读/写/刷新时间均为0.5μS )

● 分散式:一个存储系统周期分成两个时间片,分时进行正常读/写操作和刷新操作。

特点:不存在停止读/写操作的死时间,但系统运行速度降低。

(DRAM 共128行,刷新周期为128μs ,tm =0.5μS 为读/写时间,tr =0.5μS 为刷新时间,

tc =1μS 为存储周期)

● 异步式:前两种方式的结合,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只需保证在刷新周期内对整

个存储器刷新一遍。

5.11若某系统有24条地址线,字长为8位,其最大寻址空间为多少?现用 SRAM2114(1K*4)存储芯片组成存储系统,试问采用线选译码时需要多少个2114存储芯片?

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224 *8bit=16M 字节

如果是采用全译码,需要SRAM2114(1K*4)存储芯片数目:

10

10

1681622/3223200014

M K ?=??=?≈?组片组片片

该题采用的是线选译码,一个SRAM2114(1K*4)存储器需要10根地址线,则可利用单独的高14位地址信号作为片选信号,故需要的SRAM2114(1K*4)存储芯片数目为14组*2个/组=28个。

5.12 在有16根地址总线的机系统中画出下列情况下存储器的地址译码和连接图。

(1)采用8K*1位存储芯片,形成64KB 存储器。

(2)采用8K*1位存储芯片,形成32KB存储器。

(3)采用4K*1位存储芯片,形成16KB存储器。

由于地址总线长度为16,故系统寻址空间为16

264K bit

?=?

88

(1)8K*1位存储芯片地址长度为13,64KB存储器需要8组,每组8个8K*1位存储

芯片,故总共需要16根地址总线,地址译码为: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 A8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共需8片8K*1位存储

芯片

红色为片选

第一片

地址范围

0000H~

1FFFH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二片

地址范围

2000H~

3FFFH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三片

地址范围

4000H~

5FFFH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四片

地址范围

6000H~

7FFFH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五片

地址范围

8000H~

9FFFH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六片

地址范围

0A000H~

0BFFFH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七片

地址范围

0C000H~

0DFFFH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八片

地址范围

0E000H~

0FFFFH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其连线图如下:

74LS138CS

EN

A

B C Q1Q2Q3Q4Q5Q6Q7

8K*1位存储芯片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数据总线D

A0~A128

7

2

1

...A15A14A13

(2)8K*1位存储芯片地址长度为13,32KB 存储器需要4组,每组8个8K*1位存储芯片故总共需要15根地址总线,地址译码为: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 A8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共需4片

8K*1位存储芯片 红色为片选 第一片 地址范围 0000H~ 1FFFH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二片 地址范围 2000H~

3FFFH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三片 地址范围

4000H~ 5FFFH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四片 地址范围

6000H~ 7FFFH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其连线图如下:

74LS138CS

EN

A

B C Q1Q2Q3Q4Q5Q6Q7

8K*1位存储芯片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数据总线D

A0~A124

3

2

1

A15A14A13

(3)4K*1位存储芯片地址长度为12,16KB 存储器需要4组,每组8个4K*1位存储芯片故总共需要14根地址总线,地址译码为: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 A8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共需4片

4K*1位存储芯片 红色为片选 第一片 地址范围 0000H~ 0FFFH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二片 地址范围 1000H~

1FFFH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三片 地址范围

2000H~ 2FFFH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四片 地址范围

3000H~ 3FFFH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其连线图如下: 方案一:

74LS138CS

EN A

B C Q0Q1Q2Q3Q4Q5Q6Q7

4K*1位存储芯片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数据总线D

A0~A114

3

2

1

A15A14

A13A12

方案二:

74LS138

CS

EN

A

B C Q0Q1Q2Q3Q4Q5Q6Q7

8K*1位存储芯片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AB RD WR

CS D

数据总线D

A0~A11

4

3

2

1

A15A14A13

A12

A12

5.13试为某8位计算机系统设计一个具有8KB ROM 和40KB RAM 的存储器。要求ROM 用EPROM 芯片2732组成,从0000H 地址开始;RAM 用S RAM 芯片6264组成,从4000H 地址开始。

查阅资料可知,2732容量为4K ×8(字选线12根),6264容量为8K ×8(字选线13根),因此本系统中所需芯片数目及各芯片地址范围应如下表所示: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 A8 A7 A6 A5 A4 A3 A2 A1 共需2片

2732构成系统ROM

红色为片选 第一片 地址范围 0000H~ 0FFFH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二片

地址范围

1000H~ 1FFFH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共需5片

6264构成系统RAM 红色为片选 第一片 地址范围 4000H~ 5FFFH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二片 地址范围 6000H~ 7FFFH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三片 地址范围 8000H~ 9FFFH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四片 地址范围 0A000H~ 0BFFFH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第五片

地址范围 0C000H~ 0DFFFFH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硬件连线方式之一如下图所示:

说明:

①8位微机系统地址线一般为16位。采用全译码方式时,系统的A 0~A 12直接与6264的13根地址线相连,系统的A 0~A 11直接与2732的12根地址线相连。片选信号由74LS138译码器产生,系统的A 15~A 13作为译码器的输入。

②各芯片的数据总线(D 0~D 7)直接与系统的数据总线相连。 ③各芯片的控制信号线(RD 、WR )直接与系统的控制信号线相连。

5.14试根据下图EPROM 的接口特性,设计一个EPROM 写入编程电路,并给出控制软件的流程。

A 14 CS 6 EN C 2

B 1 A 0

A 0-A 11 RD WR D 0-D 7

AB CS

2732

WR

D0-7

AB CS 2732

WR

D0-7

AB CS 6264

RD WR

D0-7

A 12 A 13 A 15 38译码器 A 0-A 12 RD WR

AB CS

6264

RD WR

D0-7

……

……

未用

1

2 1 5 ……

+12V

07

~O O 013~A A CE PGM

OE

VCC VPP GND

高位地址译码编程控制信号

07

~D D 07~A A RD

+5V

EPROM 写入编程电路设计如下图所示:

+12V

07

~O O 0

13~A A CE PGM

OE

VCC VPP GND

高位地址译码编程控制信号

07

~D D 07

~A A RD

+5V

控制模块

参照网上2764EPROM 工作方式如下:

其控制软件流程如下:

(1) 利用30W 紫外线灯在距芯片2cm 位置照射5分钟即可擦除EPROM 中的内容,

擦除后其内容均为“1”,读出内容为“FF ”;

(2) 处理器控制信号将OE 信号为电平”1”无效(写模式),PGM 信号为电平”0”有

效(编程控制模式),软件进入编程状态,对EPROM 存储器进行写入编程操作;同时高位地址译码信号C E 为电平”0”有效选中该片EPROM ;

(3) 对存储器对应0000H~3FFFH 地址的数据依次进行写入操作(其中高位地址为0、

低位地址013~A A 从0000H 到3FFFH 依次加1)写入的值为数据总线013~D D 对应的值。

(4) 存储器地址为3FFFH 时,写入操作完成,CPU 停止对EPROM 的编程状态,释

放对OE 信号和PGM 信号的控制。

注:EPROM 的型号是以27开头的,如27C020(8*256K)是一片2M Bits 容量的EPROM 芯片。EPROM 芯片在写入资料后,还要以不透光的贴纸或胶布把窗口封住,以免受到周围的紫外线照射而使资料受损。 EPROM 芯片在空白状态时(用紫外光线擦除后),内部的每一个存储单元的数据都为1(高电平)。

5.15试完成下面的RAM 系统扩充图。假设系统已占用0000~ 27FFH 段内存地址空间,并拟将后面的连续地址空间分配给该扩充RAM 。

系统

A11

A12 A13 A14 A15

A10

译码器输出 A15~A14 A13

A12

A11

A10~A0 地址空间 /Q0 00

0 0 0 0000000000~11111111111

0000H~07FFH /Q1 0 0 1 0800H~0FFFH /Q2 0 1 0 1000H~17FFH /Q3 0 1 1 1800H~1FFFH /Q4 1 0

2000H~27FFH /Q5 1 0 1 0 000000000~1111111111

2800H~2BFFH 1 2C00H~2FFFH

/Q6 1 1 0 /Q7

1

1

1

下面方案的问题:

1. 地址不连续,驱动设计可能会比较麻烦; 2. 地址重复,浪费系统地址空间;

3. 不容易理解,实际上使用可能会有问题;

5.16某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地址空间为A8000H~CFFFFH ,若采用单片容量为16K*1位的SRAM 芯片, (1)系统存储容量为多少?

(2)组成该存储系统共需该类芯片多少个? (3)整个系统应分为多少个芯片组?

(1)该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地址空间为A8000H~CFFFFH ,系统存储容量为:

(D0000H-A8000H)8bit=28000H*8bit=160KB

(2)单片容量为16K*1为的SRAM 芯片的存储容量为16Kbit=2KB

组成该存储系统共需该类芯片160KB/2KB=80个 (3)题目未给出该系统的数据位宽为多少,此处设为8bit 位宽 则每组芯片组需要8个单片容量为16K*1为的SRAM 芯片 所有整个系统应分为80/8=10个芯片组。

5.17 由一个具有8个存储体的低位多体交叉存储体中,如果处理器的访存地址为以下八进制值。求该存储器比单体存储器的平均访问速度提高多少(忽略初启时的延时)?

(1)10018,10028,10038,…,11008 (2)10028,10048,10068,…,12008 (3)10038,10068,10118,…,13008

此处题目有误,10018应为

8

1001,依次类推

低位多体交叉存储体包含8个存储体,故处理器每次可同时访问相邻8个地址的数据(1)访存地址为相邻地址,故存储器比单体存储器的平均访问速度提高8倍;

(2)访存地址为间隔2个地址,故存储器比单体存储器的平均访问速度提高4倍;(3)访存地址为间隔3个地址,但访存地址转换为十进制数为3、6、9、12、15、18、21、24、27,分别除8的余数为3、6、1、4、7、2、5、0、3,故存储器比单体存储器的平均访问速度提高8倍。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为什么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答:气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电子和离子,它们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各自的极板运动,带正电荷的粒子向负极板运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板运动。电子与离子相比,它的质量更小,半径更小,自由行程更大,迁移率更大,因此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它更容易被加速,因此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大于离子的运动速度。更容易累积到足够多的动能,因此电子碰撞中性分子并使之电离的概率要比离子大得多。所以,在气体放电过程中,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产生的。 (2)带电粒子是由哪些物理过程产生的,为什么带电粒子产生需要能量 ? 答: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电离产生的,根据电离发生的位置,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根据电离获得能量的形式不同,空间电离又分为光电离、热电离和碰撞电离,表面电离分为正离 子碰撞阴极表面电离、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和强场发射。原子或分子呈中性状态,要使原子核外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约束而成为自由电子,必须施加一定的外加能量,使基态的原 子或分子中结合最松弛的那个电子电离出来所需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 (3)为什么SF6气体的电气强度高? 答:主要因为SF6气体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容易俘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气体中自由电 子的数目变少了,而电子又是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因此气体中碰撞电离的能力变得很弱,因而削弱了放电发展过程。 1-2 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 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它只适用于低气压、短气隙的情况。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它考虑了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在初始阶段,气体放电以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的形式出现,但当电子崩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某一初始电子的头部集聚到足够数量的空间电荷,就会引起新的强烈电离和二次电子崩,这种强烈的电离和二次电子崩是由于空间电荷使局部电场大大增强以及发生空间光电离的结果,这时放电即转入新的流注阶段。 1-3 在一极间距离为1cm 的均匀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 答:e αd=e11=59874。 1-5 试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P15皮 克公式 1-6 气体介质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有何特点?其冲击电气强度通常用哪些方式表示? 答:在持续电压(直流、工频交流)作用下,气体间隙在某一确定的电压下发生击穿。而在 冲击电压作用下,气体间隙的击穿就没有这种某一个确定的击穿电压,间隙的击穿不仅与电 cm ,1m ,/5.58)1.03 .0(1*1*30)3.01(30/39)13.0(1*1*30)3.01(301.01导线半径空气相对密度光滑导线导线表面粗糙系数--=-=+=+==+=+===r m cm kV r m E cm kV r m E m c m c δδδδδ

新编基础物理学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9习题二 2-1.两质量分别为m和M (M m)的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m上,使两物体一起向右运动,如题图2-1所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若水平力F作用在M上, 使两物体一起向左运动,则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解:以m、M整体为研究对象, F 以m为研究对象,如解图2-1 有 (m M )a…①(a),有 F Mm ma…② 由①、②两式,得相互作用力大小 l MF F Mm . “ m M 若F作用在M上,以m为研究对象,如题图2-1 (b)有 F Mm ma 由①、③两式,得相互作用力大小解图2-1 F Mm 讦发生变化。 m M 2-2.在一条跨过轻滑轮的细绳的两端各系一物体,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2,在M2上再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如题图2-2所示,若M1=M2= 4m,求m和M2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若M1=5m, M2=3m,则m与M2之间的作用力是否发生变化? M1和 解:受力图如解图2-2,分别以M1、M2和m为研究对象,有题图2-2 又T1T2,则当M1 当M1 T1 M1g M1a (M2 m)g T2 (M 2 m)a mg F M 2m ma C O F M 2m 2M 〔mg m M1 M2 M 2 4m 时 解图2-2 F M2m8mg 5m, M 2 3m 时 F M 2m10mg 9 发生变化。 题图2-1

2-3?质量为M的气球以加速度v匀加速上升,突然一只质量为m的小鸟飞到气球上,并停留在气球上。若气球仍能向上加速,求气球的加速度减少了多少? r 解:设f为空气对气球的浮力,取向上为正。 分别由解图2-3(a)、(b)可得 f M g Ma mag a a a1 m M 2-4.如题图2-4所示,人的质量为60kg,底板的质量为在底板上静 止不动,则必须以多大的力拉住绳子? 解:设底板和人的质量分别为M , m,以向上为正方向, (a)、(b)所示,分别以底板、人为研究对象,则有 T| T2 F Mg 0 T3 F ' mg 0 F为人对底板的压力, F '为底板对人的弹力。有 F F 又因为 f (M m) g (M m)a1 由此解得 a i Ma mg m M ?0 (a) ⑹ 解图2-3 则 T 2 T 3 也严 245N 40 kg。人若想站 受力图如解图2-4 解图2-12

锅炉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100?+事故停用小时数 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 %100?+统计期间总时数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 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态, 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熔化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微处理器系统与嵌入式系统1—7章最全答案合集

“微处理器系统原理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一章习题解答 1.1 什么是程序存储式计算机? 程序存储式计算机指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工作的计算机。 存储程序原理又称“·诺依曼原理”,其核心思想包括: ●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启动后,能自动地按照程序指令的逻辑顺序逐条把指令从存储器中 读出来,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1.2 通用计算机的几个主要部件是什么? ●主机(CPU、主板、存); ●外设(硬盘/光驱、显示器/显卡、键盘/鼠标、声卡/音箱); 1.3 以集成电路级别而言,计算机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芯片、总线接口芯片 1.4 阐述摩尔定律。 每18个月,芯片的晶体管密度提高一倍,运算性能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1.5 讨论:摩尔定律有什么限制,可以使用哪些方式克服这些限制?摩尔定律还会持续多久?在摩尔定律之后电路将如何演化? 摩尔定律不能逾越的四个鸿沟:基本大小的限制、散热、电流泄露、热噪。具体问题如:晶体管体积继续缩小的物理极限,高主频导致的高温…… 解决办法:采用纳米材料、变相材料等取代硅、光学互联、3D、加速器技术、多核…… (为了降低功耗与制造成本,深度集成仍是目前半导体行业努力的方向,但这不可能永无止,因为工艺再先进也不可能将半导体做的比原子更小。用作绝缘材料的二氧化硅,已逼近极限,如继续缩小将导致漏电、散热等物理瓶颈,数量集成趋势终有终结的一天。一旦芯片上线条宽度达到纳米数量级时,相当于只有几个分子的大小,这种情况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发生质的变化,致使采用现行工艺的半导体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摩尔定律也就要走到它的尽头了。业界专家预计,芯片性能的增长速度将在今后几年趋缓,一般认为摩尔定律能再适用10年左右,其制约的因素一是技术,二是经济。)

编译原理(清华大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N=>D=> {0,1,2,3,4,5,6,7,8,9} N=>ND=>NDD L={a |a(0|1|3..|9)n且 n>=1} (0|1|3..|9)n且 n>=1 {ab,} a n b n n>=1 第6题. (1) <表达式> => <项> => <因子> => i (2) <表达式> => <项> => <因子> => (<表达式>) => (<项>) => (<因子>)=>(i) (3) <表达式> => <项> => <项>*<因子> => <因子>*<因子> =i*i (4) <表达式> => <表达式> + <项> => <项>+<项> => <项>*<因子>+<项> => <因子>*<因子>+<项> => <因子>*<因子>+<因子> = i*i+i (5) <表达式> => <表达式>+<项>=><项>+<项> => <因子>+<项>=i+<项> => i+<因子> => i+(<表达式>) => i+(<表达式>+<项>) => i+(<因子>+<因子>) => i+(i+i) (6) <表达式> => <表达式>+<项> => <项>+<项> => <因子>+<项> => i+<项> => i+<项>*<因子> => i+<因子>*<因子> = i+i*i 第7题

第9题 语法树 s s s* s s+a a a 推导: S=>SS*=>SS+S*=>aa+a* 11. 推导:E=>E+T=>E+T*F 语法树: E +T * 短语: T*F E+T*F 直接短语: T*F 句柄: T*F 12.

短语: 直接短语: 句柄: 13.(1)最左推导:S => ABS => aBS =>aSBBS => aBBS => abBS => abbS => abbAa => abbaa 最右推导:S => ABS => ABAa => ABaa => ASBBaa => ASBbaa => ASbbaa => Abbaa => a1b1b2a2a3 (2) 文法:S → ABS S → Aa S →ε A → a B → b (3) 短语:a1 , b1 , b2, a2 , , bb , aa , abbaa, 直接短语: a1 , b1 , b2, a2 , , 句柄:a1 14 (1) S → AB A → aAb | ε B → aBb | ε (2) S → 1S0 S → A A → 0A1 |ε 第四章 1. 1. 构造下列正规式相应的DFA (1)1(0|1)*101 NFA (2) 1(1010*|1(010)*1)*0 NFA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知识分享

第二章供求、供给、价格 1、为什么欲望不同于需求? 答: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和需要满足的愿望,其基本特点是无限性,即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没有限制条件,而需求受到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制约,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欲望不同于需求。 1、有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级服务的”。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层服务,主要是指在价格上给予工薪阶层方便,通过降低价格,提供经济实惠又保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有经济能力来购买产品。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产品为工薪阶层服务,旨在强调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却忽略了其购买欲望。所以,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出租车行业越发达,服务越好,价格越低,买汽车的人越少,为什么? 答: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出租车和汽车,皆可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服务,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是

替代关系。 对于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对其需求增加,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下降。当出租车行业发达,价格低廉,服务良好时,人们会增加对出租车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对汽车的购买需求。 4、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为什么? 答: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他们是相互补充的,旅游业与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就是一种互补关系。两种互补品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动,当旅游业发展,价格降低,消费者而对其互补的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的需求就增加,从而带动其发展。 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汽车市场的需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总体上来说会扩大对汽车市场的需求。首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汽车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其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汽车价格下架昂,对汽车的购买需求增多。再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影响发展中国家,购买汽车会成为人们的偏好与心理欲望。最后,加入世贸组织,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有所预期,这种预期也影响了购车的意愿和需求。综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会扩大汽车市场的需求。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 理论部分: —、填空题: 安全部分: 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4.生产现场禁火区内进行动火作业,应同时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5.工作延期手续只能办理一次。如需再延期,应重新签发(工作票),并注明(原因)。 8.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10.工作票不准任意涂改。涂改后上面应由(签发人或工作许可人)签名或盖章,否则此工作票应无效。 11.许可进行工作前,应将一张工作票发给(工作负责人),另一张保存在(工作许可人处)。 12.全部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退出工作地点,工作负责人和运 行班长或值长应在工作票上(签字注销)。注销的工作票应送交 所属单位的领导。工作票注销后应保存(三个月)。 13.工作如不能按计划期限完成,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延期手续)。 14.在没有脚手架或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

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栓在牢固的构件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15. 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16.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钳工部分: 1、内径千分尺测量范围很有限,为扩大范围可采用(加接长杆)的方法。 2、水平仪的读数方法有(相对)读数法和(绝对)读数法。 3、工艺基准按其作用可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 4、测量方法的总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5、划线作业可分两种即(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6、锉刀的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 7、锉刀分(普通锉);(特种锉);(什锦锉) 三类。 8、通过锉削,使一个零件能放入另一个零件的孔或槽内,且松紧合乎要求,这项操作叫(锉配)。 9、钻孔时,工件固定不动,钻头要同时完成两个运动、。 11、麻花钻头主要由几部分构成(柄部);(颈部);(工作部分)。 12、用丝锥加工内螺纹称为(攻丝)用板牙套制外螺纹称为(套

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2版) 第3章答案

“微处理器系统原理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第三章习题解答 3.1处理器有哪些功能?说明实现这些功能各需要哪些部件,并画出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图。 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存储、数据的运算和控制等功能。其有5个主要功能:①指令控制②操作控制③时间控制④数据加工⑤中断处理。其中,数据加工由ALU 、移位器和寄存器等数据通路部件完成,其他功能由控制器实现。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图如下: 寄存器组 控制器 整数单元 浮点单元 数据通路 处理器数据传送 到内存数据来自内存数据传送到内存指令来自内存 3.2处理器内部有哪些基本操作?这些基本操作各包含哪些微操作? 处理器基本操作有: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取指令:当程序已在存储器中时,首先根据程序入口地址取出一条程序,为此要发出指令地址及控制信号。 分析指令:对当前取得的指令进行分析,指出它要求什么操作,并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命令。 执行指令:根据分析指令时产生的“操作命令”形成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序列,通过运算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备的执行,实现每条指令的功能,其中包括对运算结果的处理以及下条指令地址的形成。 3.3什么是冯·诺伊曼计算机结构的主要技术瓶颈?如何克服? 冯·诺伊曼计算机结构的主要技术瓶颈是数据传输和指令串行执行。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克服:采用哈佛体系结构、存储器分层结构、高速缓存和虚拟存储器、指令流水线、超标量等方法。

3.5指令系统的设计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哪些性能? 指令系统是指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其决定了一台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和基本功能。指令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大类指令。:1)数据传送类指令。(2)运算类指令 包括算术运算指令和逻辑运算指令。(3)程序控制类指令 主要用于控制程序的流向。 (4)输入/输出类指令 简称I/O 指令,这类指令用于主机与外设之间交换信息。 因而,其设计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如下性能: 数据传送、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程序控制、输入/输出。另外,其还会影响到运算速度以及兼容等。 3.9某时钟速率为2.5GHz 的流水式处理器执行一个有150万条指令的程序。流水线有5段,并以每时钟周期1条的速率发射指令。不考虑分支指令和乱序执行带来的性能损失。 a)同样执行这个程序,该处理器比非流水式处理器可能加速多少? b)此流水式处理器是吞吐量是多少(以MIPS 为单位)? a.=51p T nm S T m n =≈+-串流水 速度几乎是非流水线结构的5倍。 b.2500M IPS p n T T =≈流水 3.10一个时钟频率为2.5 GHz 的非流水式处理器,其平均CPI 是4。此处理器的升级版本引入了5级流水。然而,由于如锁存延迟这样的流水线内部延迟,使新版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必须降低到2 GHz 。 (1) 对一典型程序,新版所实现的加速比是多少? (2) 新、旧两版处理器的MIPS 各是多少? (1)对于一个有N 条指令的程序来说: 非流水式处理器的总执行时间s N N T 990 106.1)105.2/()4(-?=??= 5级流水处理器的总执行时间s N N T 991 10)4(2)102/()15(-?+=?-+= 加速比=42.310 +=N N T T ,N 很大时加速比≈3.2 (2)非流水式处理器CPI=4,则其执行速度=2500MHz/4=625MIPS 。 5级流水处理器CPI=1,则其执行速度=2000 MHz /1=2000 MIPS 。 3.11随机逻辑体系结构的处理器的特点是什么?详细说明各部件的作用。 随机逻辑的特点是指令集设计与硬件的逻辑设计紧密相关,通过针对特定指令集进行

基础工程第二版习题解答

习 题 【2-1】如图2-31所示地质土性和独立基础尺寸的资料,使用承载力公式计算持力层的承载力。若地下水位稳定由0.7m 下降1m ,降至1.7m 处,问承载力有何变化? 图2-31 习题2-1图 解:由图2-31可知: 基底处取土的浮重度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由020=k ?,查表2-6可得 所以,持力层的承载力为 若地下水下降1m 至1.7m ,则 基底以上土的重度为 3/2.17m kN m =γ 基底处土的重度为 3/0.18m kN m =γ 此时,持力层的承载力为 【2-2】某砖墙承重房屋,采用素混凝土(C10)条形基础,基础顶面处砌体宽度0b =490mm , 传到设计地面的荷载F k =220kN/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144kPa ,试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b 。 (1)按地基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假定基础埋深为d=1.2m ,不考虑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即f a =f ak =144kPa

m d f F b G a k 83.12 .120144220=?-=-≥γ,取b=1.9m 初步选定条形基础的宽度为1.9m 。 地基承载力验算: 满足 无筋扩展基础尚需对基础的宽高比进行验算(其具体验算方法详见第三章),最后还需进行基础剖面设计。 (2)按台阶宽高比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 初步选定基础的高度为H=300mm 基础采用C10素混凝土砌筑,基础的平均压力为kPa p k 8.139= 查表3-2,得允许宽高比0.12==H b tg α,则 不满足要求 取H=0.8m 此时地面离基础顶面为 1.2-0.8=0.4m>0.1m ,满足要求。 【2-3】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地基土情况如图2-32所示,已知条形基础宽度b =1.65m ,上部结构荷载F k =220kN/m ,试验算地基承载力。

2019锅炉考试题及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过热蒸汽温度超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度数)称为过热度。 2.水冷壁的传热过程是:烟气对管外壁(辐射换热),管外壁向管内壁(导热),管内壁 与汽水之间进行(对流放热)。 3.锅炉受热面外表面积灰或结渣,会使管内介质与烟气热交换时的热量(减弱),因为灰渣的 (导热系数)小。 4.锅炉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5.冲洗水位计时应站在水位计的(侧面),打开阀门时应(缓慢小心)。 6.“虚假水位”现象是由于(负荷突变)造成(压力变化)引起锅水状态发生改变而引起 的。 7.强化锅炉燃烧时,应先增加(风)量,然后增加(燃料)量。 8.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调节系统,把(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作为 反馈信号进行粗调,然后把(汽包水位)作为主信号进行校正。 9.循环倍率是指进入到水冷壁管的(循环水量)和在水冷壁中产生的(蒸气量)之比值。 10.锅炉排污分为(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两种。 二、选择题 1.锅炉吹灰前,应将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A)降低;(B)适当提高;(C)维持;(D)必须减小。答案:B 2.()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 (A)停炉前;(B)熄火后;(C)锅炉停止上水后;(D)锅炉正常运行时。答案:C 3.锅炉正常停炉一般是指()。 (A)计划检修停炉;(B)非计划检修停炉;(C)因事故停炉;(D)节日检修。答 案:A 4.当机组突然甩负荷时,汽包水位变化趋势是()。 (A)下降;(B)先下降后上升;(C)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答案:B 5.在锅炉三冲量给水自动调节系统中,()是主信号。 (A)汽包水位;(B)给水流量;(C)蒸汽流量;(D)给水压力。答案:A

高电压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 1.碰撞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 1.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 3.电子被吸附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 6 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质点)消失。 1—2 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 γ(eαs-1)=1 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这样,即便去掉外界游离因素,仍有引起碰撞游离所需的起始有效电子,从而能使放电达到自持阶段。 1—3 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都认为放电始于起始有效电子通过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但对之后放电发展到自持放电阶段过程的解释是不同的。汤生放电理论认为通过正离子撞击阴极,不断从阴极金属表面逸出自由电子来弥补引起电子碰撞游离所需的有效电子。而流注放电理论则认为形成电子崩后,由于正、负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导致正、负空间电荷的复合,复合过程所释放的光能又引起光游离,光游离结果所得到的自由电子又引起新的碰撞游离,形成新的电子崩且汇合到最初电子崩中构成流注通道,而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可自己维持。因此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放电达到自持阶段过程的解释不同,或自持放电的条件不同。 汤生放电理论适合于解释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而流注理论适合于大气压下,非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

锅炉第二章题库答案

第二章燃料与燃烧计算 一、名词解释 1、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2、高位发热量: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包括燃料燃烧时所生成的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3、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中扣除全部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后的发热量。 4、标准煤:规定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29308kJ/kg的煤。 6、煤的挥发分:失去水分的干燥煤样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煤中的有机物分 解而析出的气态物质的百分数含量。 7、油的闪点: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短暂的闪光时对应的油温。 、不完全燃烧:指燃料的燃烧产物中还含有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烧。 10、理论空气量:1kg收到基燃料完全燃烧,而又无过剩氧存在时所需的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12、理论烟气量:供给燃料以理论空气量,燃料达到完全燃烧,烟气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 硫、水蒸气及氮气四中气体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 13、烟气焓:1kg固体、液体燃料或标准状态下1m3气体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在等压下从0℃加热 到某一温度所需的热量。 二、填空 1、煤的元素分析法测定煤的组成成分有碳、氢、氧、氮、硫、灰分、水分,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硫是有害成分。 2、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表征灰的熔融特性的四个特征温度为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煤的炭化程度越深,其挥发分含量越少,着火温度越高,点火与燃烧就越困难。

5、煤的成分分析基准常用的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6、理论水蒸气体积,包括燃料中氢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燃料中水分受热蒸发形成的 水蒸气、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三部分。 7、随同理论空气量V k 0带进烟气中的水蒸气体积为V k0 m3/kg。 8、烟气成分一般用烟气中某种气体的所占干烟气总体积的体积百分数含量来表示。 9、完全燃烧方程式为(1+β)RO2+O2=21 ,它表明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烟气中含氧量与三原子气体量之间的关系,当α=1时,其式变为(1+β)RO2max=21 。 14、算α的两个近似公式分别为、。两式的使用条件是CO=0 、干烟气含有的氮气接近79%(N2=79%/N ar可忽略) 、β很小。 三、选择 1、在下列煤的成分中,能用干燥无灰基表示的成分有。(1)(2)(3)(5) (1)碳(2)氧(3)挥发分(4)灰分(5)固定碳 2、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大小与煤中下列成分有关。(1)(2)(4)(5)(6) (1)C ar (2)O ar (3)N ar (4)H ar (5)S ar (6)M ar 3、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高位发热量。(2) (1)升高(2)降低(3)不变 4、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干燥基碳的百分含量。(3) (1)升高(2)降低(3)不变 5、下列各煤种中,对锅炉的安全工作危害最大的是。 (3) A、Q net,ar =31320kJ/kg,S ar=% B、Q net,ar =29310kJ/kg,S ar=% C、Q net,ar =25435kJ/kg,S ar=% 6、煤的元素分析成分中收到基碳是。(4) (1)固定碳(2)焦碳(3)碳化物中的碳 (4)由固定碳和碳化物中的碳组成 7、理论空气量的大小是由元素所决定的。(1)(5)(4)(6)(1)C(2)M(3)A(4)O(5)H(6)S(7)N

锅炉原理试题库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 %100?+事故停用小时数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100?+统计期间总时数 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 态,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流动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 1. 理论空气量: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2.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和理论空气量之比。 3. 理论烟气量:当实际参加燃烧的湿空气中的干空气量等于理论空气量,且1kg 的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量称为理论烟气量。 4. 实际烟气量:供给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且使1kg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烟气量。 5. 理论空气、烟气焓:在定压条件下,将1kg 燃料所需的空气量或所产生的烟气 量从0加热到t℃时所需要的热量。 6. 锅炉有效利用热:指水和蒸汽流经各受热面时吸收的热量。 7. 正平衡法:直接确定输入锅炉的热量和锅炉的有效利用热,然后利用锅炉热效 率定义式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8. 反平衡法:通过确定锅炉的各项热损失,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基础物理学第二版习题解答

基础物理学第二版习题 解答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习题二 2-1.两质量分别为m 和M ()M m ≠的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水平力F 作用在物体m 上,使两物体一起向右 运动,如题图2-1所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若水平力F 作用在M 上,使两物体一起向左运动,则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发生 变化 解:以m 、M 整体为研究对象, 有 ()F m M a =+…① 以m 为研究对象,如解图2-1(a ),有 Mm F F ma -=…② 由①、②两式,得相互作用力大小 若F 作用在M 上,以m 为研究对象,如题图2-1(b ) 有 Mm F ma =…………③ 由①、③两式,得相互作用力大小 Mm mF F m M = + 发生变化。 2-2. 在一条跨过轻滑轮的细绳的两端各系一物体,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 ,在M 2上再放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如题图2-2所 示,若M 1=M 2= 4m ,求m 和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若M 1=5m , M 2=3m ,则m 与M 2之间的作用力是否发生变化 解: 受力图如解图2-2,分别以M 1、M 2和m 为研究对象,有 111T M g M a -= 又 12T T =,则 2 M m F = 1122M mg M M m ++ 当124M M m ==时 当125,3M m M m ==时 2 109 M m mg F =,发生变化。 2-3.质量为M 的气球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上升,突然一只质量为m 的小鸟飞到气球上,并停留在气球上。若气球仍能向上加速,求气球的加速 度减少了多少 题图2- 题图2-解图2-解图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 2-1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有什么关系?答: 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v、进给量f、背吃刀量a p(切削xx)。 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的关系是: 切削层公称厚度:hD fsin r切削层公称宽度:bD a p/sin r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D fap2-2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几个基本角度?试画图标出这些基本角度。 答: 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7个基本角度: 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副前角、副后角和刃倾角,这些基本角度如下图所示(其中副前角、副后角不做要求)。 2-3试述刀具标注角度和工作角度的区别。为什么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不能过大? 答: 刀具标注角度是在静态情况下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而刀具工作角度是在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中(考虑了刀具安装误差和进给运动影响等因素)确定的刀具角度。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过大会使切削速度、基面变化过大,导致刀具实际工作前角和工作后角变化过大,可能会使刀具工作后角变为负值,不能正常切削加工(P23)。 2-4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答: (P24) (1)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3)高耐热性; (4)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 (5)良好的工艺性。 2-5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几类?如何选用? 答: (P26)常用的硬质合金有三类: P类(我国钨钴钛类YT),主要用于切削钢等长屑材料;K类(我国钨钴类YG),主要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M类(我国通用类YW),可以加工铸铁、有色金属和钢及难加工材料。 2-6怎样划分切削变形区?第一变形区有哪些变形特点? 答: 切削形成过程分为三个变形区。第一变形区切削层金属与工件分离的剪切滑移区域,第二变形区前刀面与切屑底部的摩擦区域;第三变形区刀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区域。 第一变形区的变形特点主要是: 金属的晶粒在刀具前刀面推挤作用下沿滑移线剪切滑移,晶粒伸长,晶格位错,剪切应力达到了材料的屈服极限。 2-7什么是积屑瘤?它对加工过程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积屑瘤的产生?答:

第二章习题答案

162 第2章习题 1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路易斯酸,哪些是路易斯碱? BH 4-, PH 3, BeCl 2, CO 2, CO , Hg(NO 3)2, SnCl 2 解答:路易斯酸:BeCl 2,PH 3,CO 2,CO ,Hg(NO 3)2,SnCl 2 路易斯碱:PH 3,CO ,SnCl 2 2 写出下列物种的共轭酸和共轭碱: NH 3, NH 2-, H 2O , HI , HSO 4- 解答: 共轭酸 共轭碱 共轭酸 共轭碱 NH 3 NH 4+ NH 2- NH 2- NH 3 NH 2- H 2O H 3O + OH - HI H 2I + I - HSO 4- H 2SO 4 SO 42- 3 下列各对中哪一个酸性较强? 并说明理由。 (a) [Fe(H 2O)6]3+和[Fe(H 2O)6]2+ (b) [Al(H 2O)6]3+和[Ga(H 2O)6]3+ (c) Si(OH)4和Ge(OH)4 (d) HClO 3和HClO 4 (e) H 2CrO 4和HMnO 4 (f) H 3PO 4和H 2SO 4 解答:(a) [Fe(H 2O)6]3+和[Fe(H 2O)6]2+ 路易斯酸性:前者,中心离子电荷高、半径小,吸引电子能力大; 质子酸性:前者,中心离子电荷高,对O 的极化能力大,H +易离解; (b) [Al(H 2O)6]3+和[Ga(H 2O)6]3+、(c) Si(OH)4和Ge(OH)4 路易斯酸性:均为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d 轨道能量低; 质子酸性:均为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对O 的极化能力大,H +易离解; (d) HClO 3和HClO 4、(e) H 2CrO 4和HMnO 4和(f) H 3PO 4和H 2SO 4 路易斯酸性和质子酸性均为后者,中心原子氧化数高、半径小,非羟基氧原子多。 4 应用Pauling 规则, (1) 判断H 3PO 4(pK a =2.12)、H 3PO 3(pK a =1.80)和H 3PO 2(pK a =2.0)的结构; (2) 粗略估计H 3PO 4、H 2PO 4-和HPO 42-的pK a 值。 解答:(1) 根据pK a 值判断,应有相同非羟基氧原子。 H 3PO 4: H 3PO 3: H 3PO 2: (2) H 3PO 4:一个非羟基氧原子,pK a 值约为2。根据多元酸分级电离常数之间的关系,K a 1:K a 2: K a 3≈1:10-5:10-10。所以,H 2PO 4-:pK a 约为7;HPO 42-:pK a 约为12。 5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路易斯酸和碱,并指出哪些是配位反应,哪些是取代反应,哪些是复分解反应? 解答:(1) FeCl 3+Cl -=[FeCl 4]- (2) I 2+I -=I 3- 酸 碱 (配位) 酸 碱 (配位) (3) KH + H 2O = KOH + H 2 (4) [MnF 6]2-+2SbF 5=2[SbF 6]-+MnF 4 碱 酸 (复分解) 碱 酸 (取代) (5) Al 3+(aq)+6F -(aq)=[AlF 6]3-(aq) (6) HS -+H 2O =S 2-+H 3O + 酸 碱 (配位) 酸 碱 (配位) (7) BrF 3+F -=[BrF 4]- (8) (CH 3)2CO + I 2 =(CH 3)2COI 2 酸 碱 (配位) 酸 碱 (配位) 6 根据弱硬酸碱原理,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易溶于水? P H HO HO P OH HO HO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版习题答案课后习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版习题答案课后习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1章数据库概述 1.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组成。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两个阶段。 3.与文件管理相比,数据库管理有哪些优点 答:将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成在一起,具有较少的数据冗余,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4.在数据库管理方式中,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存储位置以及存储结构保存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从数据到物理存储位置的转换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动完成的。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场所。 6.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访问数据文件吗 答:不能。 7.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 答:数据独立性指的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带来的好处是当表达现实世界信息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不影响应用程序;物理独立性带来的好处是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组织结构,从而也不影响应用程序。 8.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系统管理员。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于存储介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应用程序指以数据库数据为核心的应用程序。 第2章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1.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数据模型要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第二是数据模型要容易被人们理解;第三是数据模型要能够很方便地在计算机上实现。 由于用一种模型同时很好地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在目前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数据库系统中就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和应用目的,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将这些模型分为概念层数据模型和组织层数据模型两大类,以方便对信息的描述。 2.概念层数据模型和组织层数据模型分别是针对什么进行的抽象 答:概念层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形成信息世界模型,组织层数据模型是对信息世界进行抽象和转换,形成具体的DBMS支持的数据组织模型。 3.实体之间的联系有哪几种请为每一种联系举出一个例子。 答: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例如:系和正系主任是一对一联系(假设一个系只有一名正系主任),系和教师是一对多联系(假设一名教师只在一个系工作),教师和课程是多对多联系(假设一名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名教师讲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