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摘要:客观地讲,苏北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工作是明显落后与苏南和苏中地区的。就是因为整个社会关注的严重不足,衍生了许多迫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以独立的学科督导形式加以解决,才能使这些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滞后的现状得以较快改善,才能使全省的小学科学教育整体上更上一个新的层面。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一、一些欠发达地区小学科学教育之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和浙江的小学科学教育还是走在前列的。但经济发展不均衡也带来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客观地讲,苏北地区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工作是明显落后与苏南和苏中地区的。主要是重视不够,这并不光说是领导的重视不够,而是整个社会重视不够。我们苏北的整个教育氛围过多地强调了应试教育(个人之见),而忽略了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特别是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因为整个社会关注的严重不够,衍生了许多迫待解决的问题。

譬如说目前的整个小学科学教育的网络结构还不完善。苏南地区不仅大市有专职的科学教研员和专业的教研机构,各个区县也有自己的专职的教研机构和教研员,有些学校还有自己的教研机构和专职的科学老师,有自己的科学教育网站。而苏北地区,从市到县区教研机构也有,教研员也有,但专职的很少,且活动没有正常化。

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1、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2、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

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二、当前音乐教育的弊端 1、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2、音乐课缺乏创新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管理专业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管理专业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管理及教育行政人员。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基层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教育统计与评价(3 学分) 2.教育管理学(3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律(2学分) 4.教育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4. 管理心理学(2学分) 5.学校管理学(2学分) 6.国外中小学教育(1学分) 7.基础教育督导(2学分) (四)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教育管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研究生教学管理方法

研究生教学管理方法 一、建立研究生教学管理规范 首先,摆正研究生教学管理的位置。明确好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对学校的相关规定与通知,做到上传下达,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其次,对研究生教学和管理文件实行系统整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使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可建 立的教学管理文件体系包括:教学类如课程教学安排(含教学大纲、 教师授课计划书、听课记录、课程试卷等)、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开题报告、科研情况等;管理类文件包括研究生推免工作章程、中期 考核办法、导师守则等。最后,制定教学工作安排。条理安排学期各 阶段事务,有条不紊展开工作,切实为师生服务,提升教学管理工作 的实效性。 二、增强学风管理 要严肃学风纪律,做好教学情况检查,完善考勤管理制度。可成立学 院研究生教学情况检查小组,由教学院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有:学 科带头人、各导师、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其中,教学院长重点负责 对教师上课实行听课检查和评价;学科带头人重点负责对本专业的教 师授课准备工作实行检查;导师重点负责对学生专业学习、科研活动 情况实行检查;辅导员重点负责对学生报到情况、学风等方面实行检查;教学秘书重点负责对学生上课情况实行检查,并对相关工作实行 协调和总结。任课教师增强上课点名制度,缺勤学生履行请假手续, 限制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的出现。 三、增强研究生专业兴趣培养、学术实践及交流 在研究生入学动机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培养其对专业的兴趣。研究生 扩招后,在绝绝大多数学生追求学术理想的趋势下,不乏存有学生为 逃避社会压力、获取高学历文凭等而读书的现象。所以,培养研究生 的专业兴趣,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试行)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试行) 一、总则 1、研究生课程每年分春、秋季两学期开课。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必修课程每年开一次;其它课程视选课人数(一般少于5人选修的课程缓开或停开)每年或隔年开一次。 2、研究生培养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学校开设的各类研究生课程均向研究生全面开放,各开课学院(所、中心)不得拒绝跨学院(所、中心)研究生选修课程的要求。具体按跨学院(所、中心)选修课程的管理规定办理。 3、研究生公共课程的开设、排课和考试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安排,学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的开设、排课和考试由开课单位自行组织安排并报研究生部培养办备案。各学院(所、中心)在排课时应征求任课教师意见,参照研究生部已经安排好的公共课排课表插空安排,并及时将课表在本学院(所、中心)的网页上公布。 4、研究生课程教材由任课教师提出拟选用教材,经所在学院(所、中心)审核同意后公共课报研究生部培养办,学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报所在学院(所、中心)组织定购。 5、我校研究生原则上只能在本校选修课程,因故需在其它学校选修课程者须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所、中心)同意,研究生部批准后才能实施。所需费用自理。 二、关于选课 1、研究生要依据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按照开课计划和规定的选课方式(具体见每学期选课通知),自已的学习兴趣和学位论文研究的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课。 2、新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登陆“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管理信息系统(MIS)”制定完毕个人教学计划(选定在学期间所学课程)。各类研究生只有按照规定的方式选定了课程,届时才能登载成绩,否则所学课程成绩无效。 3、脱产研究生每学期修课一般不超过8门(或20学分),在职研究生一般不得超过7门(或18学分)。 4、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允许研究生增选、退选或改选课程,过时不再变动。 5、选课的研究生应在每学期末或开学前一周登陆MIS查阅公共课程授课时间表,登陆开课单位网页或到开课单位研究生教学秘书处查阅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授课时间表,以便按时按地点听课,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6、按照各学科点培养方案要求,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应补修本科主干课(硕士生)或硕士生的学位课(博士生)3-5门,并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硕士研究生补修本科主干课程的选课手续到所在学院(所、中心)办理,其成绩和试卷交所在学院(所、中心)研究生教学秘书,由研究生教学秘书将成绩登载到MIS。博士研究生补修硕士学位课程者按照规定的选课方式选课并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取得合格成绩。 7、各类进修课程人员须经交纳课程进修费后才能办理选课手续。未办理选课手续的,不得参加听课,不得参加考试。 三、关于课程免修 1、对培养方案中所列基础和专业课程(不包括实验课),入学前已进修过或本人基础较好且自学能力较强者可提出免修申请,经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签字同意并报研究生部审批后实施,但必须按照规定的选课方式选课并参加在校研究生该门课程的同堂同卷考试。 2、随在校研究生同堂进修的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学位[1998]54号文“关于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方式选课后可免修所选课程,但必须参加

最新音乐教育学

1:什么是音乐教育学? 是研究音乐教育全过程的学科。 是揭示音乐教育规律的各音乐教育分支学科的总称。 是由音乐学和教育学结合而成的学科。 揭示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 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系科重要的专业课程。 2:音乐教育学与音乐教学法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研究对象不同 研究任务不同 学科功能不同 理论高度不同 3:为什么要研究音乐教育学 从音乐学科教育发展的历史动态看 从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看 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看 4:简谈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学的发展过程 1903年清政府正式将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科目,设立“唱歌”和“乐歌”。 1904年清政府明文规定师范生要学习“教育学”,其内容包括“各科教授法”。 1917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五四”运动后,我国一些音乐教育家结合介绍国外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写出一批音乐教学理论和方法。如《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缪天瑞)。

80年代以来,教育受到重视,音乐教学法得到教育界的关注。出版了一批音乐教育研究 专著,如《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王克)。 5:研究音乐教育学的可行性是什么? 国外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近年来,在我国音乐教育形势发展的推动下,为建立和发展音乐学科教育学已经逐步形成一支音乐教育学科的研究力量。 6: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从广义上讲,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音乐活动都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 从狭义上讲,主要指按国家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一般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普通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普通大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师范院校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因此也必然涉及师范音乐教育。 7: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领域)? 音乐教育哲学(原理) 音乐教育史 比较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心理学 音乐教育社会论 音乐教学论

武汉音乐学院考研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试科目完整版

武汉音乐学院考研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 试科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试科目 《音乐教学法》 一、考试性质 《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为招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声乐教育、音乐教育学理论和音乐心理与治疗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科目。 二、考试基本内容 1、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 2、音乐课程标准包括的三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的组成部分; 3、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学段划分; 4、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结构框架; 5、音乐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方法; 6、音乐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的6个原则。 7、音乐教学程序的内涵及特征; 8、音乐教学程序中教的程序(备课的基本步骤、教学方案中的教学过程组成部分、说课方案设计的思路、一堂课通常的组成部分、常用的导入种类); 9、音乐教学程序中学的程序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所划分的四阶段; 10、音乐教学过程(内涵与特征、五个规律、音乐课的类型); 11、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模式的定义、音乐教学模式分几大类、音乐教学方法的定义、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12、音乐教案设计。 三、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四、参考书目: 1、《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尹爱青着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7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音乐教育学》 一、考试性质 《音乐教育学》课程是为招收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心理与治疗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科目。 二、考试基本内容 1、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体系与内容; 2、我国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3、音乐教育的本质与音乐教育的特征、理解音乐教育的3大效应功能; 4、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如何贯彻; 5、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思想、基本内容与方法; 6、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思想、主要内容与方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2-03-17 23:04:51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大研字[2008]3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第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两种。毕业后同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历学位教育研究生;仅取得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位教育研究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仍按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专业学位成立相应的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组织和协调与专业学位教育有关的活动,包括审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为学校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及有

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等。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处负责协调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各学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质生源的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审核等工作,同时抓好学风建设。研究生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监督、培养目标管理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凡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应严格履行职责,规范管理,做好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每年4-6月到相关学院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取得学习资格。逾期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各学院须于7月10日前将新生入学注册情况报研究生院,并认真做好研究生入学教育,落实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学院应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位专业学位新生。 第八条在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10月必须在所在学院注册。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学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办理注册手续。各学院应在每年10月底将

初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元互动弹唱教学研究与实践

初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元互动弹唱教学 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推进,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日趋关注的焦点。弹唱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技能,而学生对技能认知与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素养。新一轮音乐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探索、进行时,弹唱教学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将是其中一项最具价值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多元互动弹唱教学研究 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性、独断性、“领合式”或“填鸭式”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重大变化。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多元互动教学设想的提出与实践无疑顺应了当今高等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历史潮流,互动是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互动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而多元互动教学正是互动教学的升华。多元互动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在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掌握学习策略和转变学习方式等方面对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弹唱教学的现状

随着连年的教育扩招,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发展与挑战。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如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能力拓展,也是发展进程一直存在的困惑。弹唱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与必备课程,教授与学习的程度制约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能力拓展,甚至影响学生能否适应就业实践。现如今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弹唱课程,学生人数众多,课程需求大,教师教育压力大,不能满足技能问题中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弹唱专业作为新形势的产物,专业教材相对来说还比较少,教师教学容易出现片面性;教学内容上,往往是简单的几首曲子感受学习,脱离了实际应用;再之,学生钢琴基础能力差距较大,教学进程缓慢。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但重视程度不高,只作技能训练的部分,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加之对学生的实践考核形式单一。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单一教、学生单一接受”,角色互动与转换较少,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也没有给师生、生生教学情感交流的互动时间与空间。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元互动弹唱教学研究与实践 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指引下,首先,强调高等院校自弹自唱课程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变革,使高师自弹自唱课程主动适应地域中小学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福建医科大学从1981年开时招收研究生,至今经历了31年的发展历程,研究生数从开始招生时硕士研究生4名(1981年)、博士研究生2名(1991年),发展到目前在读全日制研究生共244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32名,硕士研究生1923名,七年制本硕研究生289名,分别隶属于12所学院,分布于上街校区、台江校区,涉及省内外38所培养单位。 二、近几年主要的工作实践 几年来,研究生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加强党建工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首先在于完善基层组织设置,理顺组织关系。2006年9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做了较大的调整并不断规范,突出了将党支部建在学院、建在班级的工作思路,同时兼顾“专业相近、地域相邻、方便工作”的原则,采取三种方式设置党支部。一是将支部建在学院,党员数量相对较少的学院按学院设立党支部,每一个支部负责本学院的工作,每个年级设党小组;二是将支部建在年级,党员数量较多的学院按年级设立党支部,每个支部负责本年级的工作;三是按培养单位地域分布分别建立党支部。通过这些举措,研究生党支部数量由原有的博士3个、硕士3个发展到现有的34个党支部,优化了组织设置,形成了纵横工作网络,扩大了组织覆盖面,充分实现了研究生党组织在班级、学院各个层面的全面辐射,为研究生党组织发挥其核心作用提供了有效保障。 2、重视学术活动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形式和内容,可以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和氛围,研究生是高校学生中学历层次最高、与学科发展最紧密的群体、是与最新科技成果和文化前沿接触的学习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应当引领校园科技文化潮流,成为高品位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为广大研究

关于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关于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摘要:作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承载者,基层研究生培养单位肩负着对研究生培养的多项任务,要负责科研学术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要实施教学的多重任务,因此只有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令其高效的工作是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上还存在着很多困难,作为管理者需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指责,明确工作重点,优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够进一步将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进而提高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教学管理;研究生培养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着研究生教育的新格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再继续承载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而研究生的基层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且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能够从传统的思想和管理模式,开辟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更加有序的开展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也成为了每一个基层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的职能范畴 目前多数高校都采用的是二级管理的模式,研究生学院即为一级管理,主要是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进行设计,同时还要设定制定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同时还要能够与研究生学院的其他部门保持横向的联系和沟通,对工作上的宏观调控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制定,以达到教学管理的目标;而二级管理则主要是指研究生学院的各个基层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能够坚决执行学校对于研究生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宏观政策,同时还要能够综合考虑学院的实际工作需要,对各项拟定的工作计划及部门间的工作进行协调,要保障学生的教育质量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并且积极探索与学院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时要负责对学院研究生日常管理、教育以及毕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生基层管理部门就是要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复试、导师管理、专业培养、教学安排、科研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撰写和答辩、就业指导等具体工作,进而保证校、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研究生的基层管理单位在这些工作中的自主权利,也更加有利于调动各个学院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对研究生的管理效率,进一步激发基层办学、教育和管理活力。 二、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的工作难点和重点 (一)建立并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并健全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机制,能够大大的提高管理绩效。因为管理过程的状态以及最终的结果都是由管理机制所决定的,而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也多数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也是基层管理单位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 1、建立结构分明、层次明确的管理团队。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单位是学院,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秦洪正 小学生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可塑性强,培养范围广,小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课改的传达应用,德育教育贯穿小学教学始终,渗透于教学各个方面,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审美与情操的学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有美的旋律、感染心灵的词句、丰富的内涵,更有利于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品质道德的力量。小学生的年龄在7 ~ 12 岁之间, 正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生理素质看, 7 ~12 岁的儿童, 正是大脑机能发育的最佳阶段, 良好的刺激有利于脑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 也是儿童的骨骼和大小肌肉群迅速发育时期。骨骼的弹性较成人大, 大肌肉群的发育先于小肌肉群, 儿童手部的腕骨和小肌肉发展较迟缓。这些特点决定了儿童动作的精确性和坚持性较差, 进行纯知识技巧训练, 容易疲劳。从心理上讲, 7 ~ 12 岁期间, 是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 也是儿童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发展、提高的时期, 他们活泼好动, 对外界事物敏感,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孩子们记忆力好, 正是学习知识和各科技能, 开发潜能的黄金年龄。将“乐”字引进音乐课的教学中, 在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 首先,日本的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参与 和兴趣的调动,通过多种手段加深儿童对音乐和相关事物的理解,并使其主动参与到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同时充分利用舞蹈、游戏、模仿、想象、描述、绘画、竞赛等多种手段,提高儿童的综合音乐素质和整体素质。这样,既可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也有助于儿童综合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理解、音乐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以使儿童对节奏和音高的认识形成一个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的音乐教学体系。第三,强调儿童个性的培养,启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例如,在发声和歌唱学习方面,强调的不是科学的发声,更不是灌输给儿童某种理想的标准,所强调的是每一个儿童的独有的声音特征,无论他的声音多么嘶哑或暗淡,都会得到老师的鼓励,这里所强调的是人世间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初探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初探 摘要:音乐教育学是一门正在建立和发展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就世界范围来看,亦属于新的研究课题,其涉及的诸多基本理论和事件尚有得人们不断探究。本文仅就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研究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是他赖以形成、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前提。根据大量史料证明,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现象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有关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也由来已久。 一、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国内外对此论述亦不多见。这门学科的产生及一切有关研究的着眼点,都离不开其本源的条件————音乐教育现象。只有对音乐教育现象全面、整体的涵括,认识和把握其规律,方有可能准确、科学地揭示出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探讨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从音乐教育现象开始。 音乐教育学会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本世纪放初具规模,目前人处于建立、积蓄、和发展的阶段。本世纪,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空前迅猛的发展,当代科学呈现出了既高度分裂、有高度综合的两大突出特点:一方面,各门科学相继分化出许多新的科学。仅以教育科学为例,在普通教育教学为母体的基础上,目前就已经不断分化出愈来愈多的门类和分支,形成了诸多具体门类和微观研究领域的分科教育学。另一方面,各门科学学科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呈现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何不用领域相互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其结果是大量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额不断出现。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与高度发展,教育科学和音乐学的理论的日趋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音乐文化在现代人类和社会生活中特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年轻一代的全面发展,形成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逐使人们愈加关注和重视音乐教育。在长期、大量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由于人们对音乐教育规律的认识的日益加深,是人们不仅注重从音乐教学理论上研究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将其积累的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升华为各具体教学科目的教学方法,而且愈来愈家注重从宏观上对音乐教育原理和教学规律方面、对音乐教育育人之路的全部问题从宏观上对音乐教育原理和教学规律方面、对音乐教育育人之路的全部问题和全部过程做全面的研究。 在当代社会,音乐教育从所涉及的返回来看,不仅关系到学校音乐教育,并构成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有机组合部分和一门必不可少的内容和措施;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不仅诸多门专业音乐教育科目中也早已突破了传统音乐教育以唱歌为主的狭窄、单一的内容,而包涵了歌曲、器乐、创作、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研究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学生版)

、用户登陆 作为教师用户在输入用户名,密码后,选择用户类型为“学生”可登陆系统。其中,登陆的页面如图所示。 图 2、学籍信息 学生个人信息维护 学生用户登陆系统后,可以在此功能下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详细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学习工作经历信息、入学成绩信息、学籍信息等都在维护范围内。分别如图、图、图、图、图、图所示。 注意事项: ①*号为必填项,请将信息填写完整,再进行保存操作。页签切换,数据不会丢失。" 蓝色"为可改字段(不需审核),"粉色"为可改字段(需要审核)。 ②当修改完需要审核的字段并保存之后,需要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您的修改才能生效。

图 图

图 图修改密码 用户可以在此功能下修改自己的登陆密码,如图所示。 图学生转导师申请 在学习期间,可能会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学生需要转换导师。如图所示。系统提供了申请转导师、查看审核详情、打印申请表、撤销申请等功能。

图点击【新申请】按钮,将会弹出如图所示的窗口。 导师的选择可以有多个,而且可以通过点击【导师排序】按钮,在打开的子窗口(如图)中输入排序数字可实现排序。在选择好更换导师、填写过更换原因,点击【保存】后,一个转导师申请就基本完成。 在申请完成后,如果需要转导师申请表,可以点击“打印”,系统将自动生成出来。 可以点击“查看审核详情”实时查看自己转导师申请的审核情况。 如果转导师申请存在问题,在管理员尚未审核前,您可以点击“撤销”链接,取消本次申请。如果管理员已经审核通过,申请将无法撤销。 图图打印学籍卡系统提供了打印本人学籍登记表的功能。如图所示。点击【生成学籍卡】按钮,系统将生成WORD格式的《学籍登记表》。

曹理_音乐学科教育学

导言 一、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对象 1.什么是音乐学科教育学 音乐学科教育学就是研究学校音乐学科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的一门科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揭示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从整体上阐明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学所共同适用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2.音乐学科教育学、音乐教学论、音乐教学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以音乐教学法的形式出现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宽窄之别:音乐学科教育学要研究音乐教育活动的整体特征,揭示其一般规律,它既要研究音乐教育活动中稳定的因素(如音乐教学),也要研究音乐教育中不稳定的因素(如社会与家庭音乐教育等);而音乐教学论重点研究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活动,揭示其局部的、特殊的规律。音乐学科教育学与音乐教学论之间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音乐教学法研究是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着重在教学法则的研究与方法的运用,它与音乐教学论的关系属于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作为教学论的一部分,其研究对象各有各的独立范围。音乐教学法研究的领域比较狭窄,大多停留在具体的经验介绍或信息的传播阶段。 3.音乐学科教育学发展历程简述 音乐(唱歌)教授法——音乐(唱歌)教学法——音乐教材教法——音乐学科教育学 二、音乐学科教育学的体系与内容 三、我国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发展与展望 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发端于19世纪末,以音乐教学法或教材教法形式出现。1879清政府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课程——1904清政府规定师范生要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授法”——1907年公立小学正式设置音乐课程,定名“乐歌”“唱歌”课——五四前后,各科教学法课程建设发展。蔡元培五育并重,美育救国等族长,推动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1922年壬戌学制,采纳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但是,我国一些师范院设置了艺术教育课程,当时对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当重视。——1939年,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教育部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 50年代,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唱歌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以及程式化的五段教学模式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一段的音乐学科教育研究偏重于个体教学经验的介绍或信息的传播,研究领域偏于狭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材教法研究定位二级学科,确定了学科教育研究的地位。1979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随后制定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为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打下基础。音乐研究的专著论文译著涌现出来,这些论著,不同程度上突破了以往教材教法研究范畴的局限,继承传统,借鉴外国,拓宽和深化了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内涵,着力探索音乐教育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理论队伍的建立,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和成果出版,音乐教育学不断发展。 第一章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社会功能 一、音乐教育的本质 1、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一种艺术教育,是实施 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什么是美育——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美感教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

武汉音乐学院考研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试科目

武汉音乐学院考研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试科 目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音乐教育专业各研究方向笔试科目 《音乐教学法》 一、考试性质 《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为招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声乐教育、音乐教育学理论和音乐心理与治疗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科目。 二、考试基本内容 1、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 2、音乐课程标准包括的三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的组成部分; 3、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的学段划分; 4、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结构框架; 5、音乐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方法; 6、音乐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的6个原则。 7、音乐教学程序的内涵及特征; 8、音乐教学程序中教的程序(备课的基本步骤、教学方案中的教学过程组成部分、说课方案设计的思路、一堂课通常的组成部分、常用的导入种类); 9、音乐教学程序中学的程序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所划分的四阶段; 10、音乐教学过程(内涵与特征、五个规律、音乐课的类型); 11、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模式的定义、音乐教学模式分几大类、音乐教学方法的定义、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12、音乐教案设计。 三、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四、参考书目: 1、《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尹爱青着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7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音乐教育学》 一、考试性质 《音乐教育学》课程是为招收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学理论、音乐心理与治疗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科目。 二、考试基本内容 1、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体系与内容; 2、我国音乐学科教育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3、音乐教育的本质与音乐教育的特征、理解音乐教育的3大效应功能; 4、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如何贯彻; 5、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思想、基本内容与方法; 6、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思想、主要内容与方法;

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双向互动建设-

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双向互动建设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研究生规模经过“跳跃性”增长,目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 生教育“数量大国”。根据发达国家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客观事实以及 我国的国情,当前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应将“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特 别是博士生规模,切实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的轨道上来”,作为 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然而目前研究 生自身特点给德育工作带来很多挑战。如何因地、因时制宜开展德育教育,为研究生综合 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思想基础是每一个研究生学生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生群体特点 研究生群体有着与本科生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其来源复杂,年龄多在22~40岁之间,人 生经历、婚姻状况、心理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一部分有工作经历的研 究生,他们在经济上已经独立,并建有家庭,这使得研究生班级的组织方式较本科生松散,故而不能完全套用本科生的教育管理模式。由于研究生年龄较大,心理发展大部分已处于 青年晚期或成年期,其个性发展基本或已经成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仍有一定的可 塑性。这种情况下,开展班级活动时人员不齐、热情不够、班级凝聚力不强是一种普遍现象。学生的班级意识逐渐淡薄,研究生毕业时还不知道自己所在班级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班级的建设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班级成员各方面 素质的提高。在个体层面上,研究生班级的成功建设有利于研究生个体素质及学院学生整 体素质的发展,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科研及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研究生班级的凝聚力, 促进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整体层面上,研究生班级建设能为研究生教育管理体 系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和依据。 二、研究生班级建制 由于研究生个体的差异及实际的学习情况,研究生班级的建立及班级概念的形成存在较大 的困难,研究生班级的建立方法是解决研究生班级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被普遍采用的研究生班级建立方法有横向与纵向两种。

新形势下对我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高等理科教育 2008年第2期(总第78期)新形势下对我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刘 菁 王文贵 (兰州大学 研究生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文章针对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改进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教学管理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一、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兰州大学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8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截至2007年5月,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人数为8014人,其中博士生1371人,硕士生6643人,分布在26个学院。预计到2010年在校研究生人数将达到10000人。兰州大学近几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增幅较大。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日渐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生培养的条件相对较差 与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相比,学校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的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办学规模发展较快的内在要求,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和影响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在研究生上课的教室比较陈旧,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实验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我校研究生的教学和学习需要。 (二)课程建设滞后 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1)课程内容陈旧、起点不高,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三个层次区分不明确,课程间彼此内容重复率高、研究生课程本科化,甚至有些专业课有名无实。[1]。(2)课程体系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随意性。其一是有些学科、专业点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思想,不是以培养目标所求的人才智能结构为出发点,因人设课或因课设人现象存在[2]。其二是大部分的专业课按二级学科设置,知识面受到一定局限,很难达到交叉学科知识对所从事的研究问题进行创新思维,不利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3)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尤其是扩招后在人数较多专业的课堂上,像本科生教学一样,老师讲的多,学生记的多,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充分发挥[3]。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形成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也不利于训练其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三)对教材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滞后的课程建设必然会导致对教材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生教学用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依 *收稿日期 2007-09-17 作者简介 刘菁(1975-)女,甘肃平凉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浅谈关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谈关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 论文摘要:本文从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以及研究生导师制度等三方面,探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途径。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增长,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加。以我院为例,1978年,我院仅招收9名硕士研究生,而目前,在读研究生已过千人。在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的同时。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也在持续进行。教育工作者力求寻求最佳的途径和方法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不能单纯的重视教学培养教育,这是一项涉及研究生招生、培养、导师制度等各个方面、所有环节的系统工程。下面,结合我的工作的经验,就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谈些粗浅的想法。 一、研究生招生工作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起点。在目前的研究生招生体制下。要从源头抓好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着重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1,控制生源质量 生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成品”的质量。因此。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生源的质量。而提高生源质量一般需要较大的报考人数作为保障,这对某些热门专业来说不成问题,但相对冷门的专业、新招生专业就很难了,这些专业往往报名

人数却很少,上线人数甚至达不到招生简章上公布的招生人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突出学科特色,以广泛吸纳优秀学生报考。其中,尤其要重视鼓励外校优秀生源报考,这一方面可以扩大考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学校之间的联系,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 2,改进录取办法 目前。我校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考生的最后成绩采用综合计分法,其中初试总成绩占60%复试总成绩占40%其中专业课笔试成绩占20%面试成绩占15%外语听力、口语成绩占5%。这种录取方式的优势在于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但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一些专业突出、学术上有一定潜力的“偏科”考生因为初试时的外语或政治成绩不达国家线不能进入复试,而有些“全科”考生虽然进入复试但专业方面却很平庸,二是由于复试成绩在综合计分中所占比例较低,有些靠着“背功”在初试阶段取得高分,但在复试中证实专业素质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却由于综合计分排名较高而被录取。 为改变这一状况,建议在保持综合计分法录取的前提下,对录取方式以下改革,第一,加强初试试卷的合理性、科学性,使之能真正考出考生综合素质水平和学术能力。通过这一层筛选把“死背书”的考生直接拦在复试门外。第二,适当加大复试成绩在综合计分中的比例。将录取的决定权更多的留给学校和导师。第三,规范复试评分标准。着重考察考生的学术潜力和科研素质。由于新的录取方式大大增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