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2019-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

平检测

高二语文2020.0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自诞生之日起,就如朱自清所言,一直行进在“学习新语言,寻找新世界”的途中。这使它一方面背靠2000多年古典诗歌的伟大传统,一方面又始终呈现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少年气象。回顾当代新诗走过的70年历程,在实践与反思中的成长,它当之无愧是最贴近中国人心灵,也是最能体现时代气质和民族精神追求的文学形式之一。

新中国宣布成立之际,诗人都为站起来的中国和成为国家的主人感到自豪,并且以新中国主人的身份投入创作,把写诗当作参与新的生活与斗争的方式。这些动人的篇章,是一批热情拥抱新生活、建设新生活、赞美新生活的时代颂歌。郭小川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组诗,以鼓点一样的诗句呼吁“投入火热的斗争”,邵燕祥诗集《到远方去》体现了一代青年奔向“远方”、实现远大人生价值的梦想。以公刘诗集《边地短歌》、闻捷组诗《天山牧歌》为代表,一大批充满新生活情趣的诗篇,既见证了新生活的光明美好,也见证了新中国诗人的澄怀味象。他们用诗意的创作,象征了年轻共和国的蓬勃朝气。

改革开放以来,诗歌既受惠于也见证了蓬勃发展的时代,以对时代激情与梦想的表现,成为时代心史的忠实记录者。《相信未来》《致橡树》等无数名篇名句伴随着当时的诗歌朗诵会,成为一代人的动人记忆。这些被读者广泛传诵的诗作,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化见证,也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见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歌作为民族历史文化记忆和情感的信物,在凝聚民族文化共识和精神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诗歌中国”具有强大向心力,它的形成,本身也体现了当代中国诗歌创作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当代诗歌还在成长,它的特点不是说像古典诗歌那样,已经造就许多经典作品和伟大诗人,而在于显示了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它正走在通向经典、成就辉煌的途中。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在科技和媒介变革的时代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得到更加广泛的热爱和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诗人从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个人化写作中调整过来,在介入时代现实和运用新的写作与传播媒介方面,做出许多有益尝试。汶川地震的国难时刻有诗歌发出的万众一心之声,国计民生的社会话题有诗歌投去的关切目光,对地方经验和风情风俗的开掘让诗歌更具中国风采,对伟大复兴时代的瞩目与书写让诗歌更添时代分量。而在写作风格和技艺方面,今天的诗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丰富。

新诗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新不新而是好不好的问题;不是能否用“新语言”(即现代汉语)写诗,而是能否通过诗歌让现代汉语发出钻石般光芒的问题;不是能否涌现优秀诗人,而是群山之上能否有高峰崛起、能否有大诗人大作品出现的问题。当代诗坛不乏优秀诗人和诗篇,但足以体现一个时代精神品质和语言美学的杰出诗人和伟大诗篇依然缺乏。当代诗人需要深入理解我们口中和手中的语言,从它的根本特性出发,让诗歌和语言互动相生,自觉

探索现代汉语的美感和现代诗歌的形式秩序,以鲜明的汉语性体现对伟大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新诗”在新时代重新出发,我们有理由期待出现当代诗人以大时代的眼光、胸襟和艺术想象力,以更多贴近时代心灵、发掘汉语之美的优秀诗作,回答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召唤。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12.26,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之际的优秀诗篇,既见证了新生活的光明美好,也见证了新中国诗人的澄怀味象。

B.由于中国诗歌创作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诗歌中国”具有强大向心力,凝聚了民族文化共识和精神情感。

C.改革开放以来,诗歌成为时代心史的忠实记录者得益于它能见证蓬勃发展的时代,也能表现时代激情与梦想。

D.新诗发展到今天,当代诗坛不乏优秀的诗人和诗篇,众多诗人通过诗歌让现代汉语发出了钻石般光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诗作,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化见证,也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见证,《相信未来》《致橡树》就是明证。

B.文章用诗人在介入时代现实和运用新的写作与传播媒介方面的有益尝试,有力佐证了当代诗歌显示出在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活力。

C.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D.文章通过对当代新诗70年的回望,梳理总结了新诗在实践与反思中的成长之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充满活力、朝气蓬勃,这源于2000多年古典诗歌的伟大传统。

B.新诗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行进在“学习新语言,寻找新世界”的途中,今天的诗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丰富。

C.当代诗人对伟大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可以从语言的根本特性出发,让诗歌和语言互动相生。

D.当代诗人要回答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召唤就必须以大时代的眼光、胸襟和艺术想象力,贴近时代心灵、发掘汉语之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互联网+” 时代,互联网的开放、平等、透明推动了未来学校教育从“自上而下”的部署转变为“自上而下”的创造行动,使得教育数据曾被压抑的巨大潜力爆发出来,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课堂智慧生成路径。在教学情境的协助下教学数据被赋予丰富的教育内涵转变为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再经思维共同体的认知加工演变为鲜活的教学知识,这些知识在教学应用中逐渐升华为教与学的智慧,推动了以数据智慧为主导的智慧课堂的发展,这便形成了课堂智慧化变革的取向。

(选自《未来课堂的智慧取向》)材料二:

2018年11月11日,在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主题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谈到了未来智慧课堂的发展。

教育大数据技术应用深度广度将进一步加强。当前整个信息化架构呈现新的变化,“云+端”是以前我们倡导的结构,但是未来是“云+边缘”,即逐渐形成边缘汇集的小个体。我们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学习服务,随着进程的深入,大数据的应用会越深越广。

未来智慧课堂发展趋势特征更加明确。第一,规模化的技术带来的是降维打击式的课堂变革和教育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将降低价值,技术带来的是智慧化、AI化、数据驱动化。第二,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AI)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趋于饱和和理性应用。目前大家都对移动终端的使用比较敏感,甚至担心学生会沉迷,但是整体上全球的趋势是移动终端的使用趋于越来越理性。第三,以线上“移动终端+5G+AI+大数据”支持下的小班、一对一教学场景模式,将有可能代替面对面学习模式。回归到学习场景,学习场景越具体,效率越高,越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所以将来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教师和人工智能辅助两者协同进行课堂的讲授。

(选自方海光《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智慧课堂该如何深度建设》)材料三:

“互联网+”时代,以人为本、崇尚创新的互联网思维与智能的互联网技术为每一个教师自下而上的实施课堂变革提供了新境界,智慧课堂的实践先行者已经吹响了号角。然而,立足当下的所谓的智慧课堂,在数据通往智慧的路途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智慧教学系统不能得以常态化的应用,面临着理念的、技术的、资金的、政策的等多方阻力,使得教学数据难以常态化的产出,偶然性的、零散性的或者精心设计好的数据在真实性上大打折扣,并不具备多大教学应用的价值;其次,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尚未出台,还需要一个很长的研发过程,这就会造成当前的教学评测工具以及教育大数据分析技术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评价模型与标准,造成已有的智慧课堂所产生的数据将大多是结构混乱、标准不统一的“坏数据”,难以生成大数据并加以分析,教学应用的价值有限;第三,对于当前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师并未做好思想准备来迎接这些动态生成的数据,去深刻地思考这些数据背后的教学含义、问题与趋势,去深入地加工这些数据使其演变成为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教学知识,去影响自己的教学决策而改变教学行为生成教学智慧。用数据智慧重构未来课堂,任重而道远。

(选自《未来课堂智慧化变革的挑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教育数据曾被压抑的巨大潜力爆发出来。

B.从未来智慧课堂发展趋势来看,小班、一对一教学场景模式,将有可能代替面对面学习模式。

C.“云+端”、“云+边缘”都是信息化架构重要的结构形式,但是,未来“云+边缘”会是我们倡导的结构形式。

D.当前受理念的、技术的、资金的、政策的等多方阻力,教学数据不具备太大教学应用的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家对移动终端的使用会从敏感,甚至担心,逐渐趋于理性应用。

B.随着未来智慧课堂发展,将来的社会必将是一个教师和人工智能辅助两者协同进行课堂的讲授。

C.立足当下的智慧课堂,在数据通往智慧的路途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未来课堂变革前景不容乐观。

D.对于当前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师做好了思想准备,教学决策、教学行为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必将生成教学智慧。

6.面对智慧课堂发展,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结合材料三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转弯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待了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以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牛车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

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

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感觉无限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写到青树“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这表现出青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以及受父亲影响之深。

B.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C.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例如颜色的对比,牛车所载物品前后的对比,暗示了主人

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D.小说以“转弯”为题,一语双关,既指山路上指挥牛车转弯,也指青树在思想意识

上的转变,使得小说意蕴丰富。

8.小说中多次出现“爹,转弯了”这句话,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9.简要分析小说塑造“牛”这一形象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个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

..,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①,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②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

..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义宁元年十二月,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太宗谓左右曰:“贼

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

..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获贼兵精骑甚众,还令仁杲兄弟及贼帅翟长孙等领之。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贼徒

荷恩慑气,咸愿效死。时李密初附,高祖

..令密驰传迎太宗于豳州。密见太宗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悚叹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不如此,何以定祸乱乎?”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注】①峻坂:陡峭的山坡。②悬门:是古时候城门外层的闸门,平时悬起,敌人攻城时放下,以加固城门。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折.节下士折:降低

B.会.久雨粮尽会:恰逢

C.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间:隔阂

D.若不急蹑.,还走投城蹑:攻打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 进封秦王/

B.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 进封秦王/

C.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 进封秦王/

D.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 进封秦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卯,中国用天干地支纪年的一种方式,例如2020年是己亥年。

B.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关中。

C.轻骑,轻装的骑兵。骑,古时是一人一马的合称。

D.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世民18岁时就已胸藏韬略,颇有政治远见,在举事前就已为此储备人才资源。

起事时,他率兵攻城略地。

B.李世民请求率师入关,夺取永丰仓库,打开粮仓救济穷人,收服各路盗贼,准备进攻京城。高祖对此赞同。

C.起义军贾胡堡遇阻时,在策略选取上,李世民和他父亲所见略同。李世民亲率骑兵,成功实施中间分解战术。

D.李世民建立了卓越功勋。他既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非凡魄力,又有顺应时代要求的政治远见。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6分)

(2)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芳树丘迟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

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

轻蜂掇浮颖①,弱鸟隐深枝。

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

[注]①浮颖:浮起的颖果。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从体裁特征上来说是古体诗,是通过芳树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B.全诗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芳树”的外在形貌,展示了芳树的外在形象美。

C.最后一句是对芳树芳香长在、青春永驻的想象和展望,寄托了诗人的情怀。

D.全诗通过极言芳树美好,寄寓诗人自己不同凡响的抱负和坚贞不移的节操。16.请分析诗歌第五、六两句中“掇”“隐”两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其中“,”

两句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对比手法,把天姥山和五岳、赤城山相对比来展现天姥山高大巍峨的诗句是:“,。”

(3)《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掉诸侯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两句与此表达的意思相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牢记社会各界的关爱,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以

①他希望受资助的学生要不.负.众望

..

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敢于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勤于学习创造。

②中央“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颁布以后,很快形成“水波效应”,各级领

导干部轻车简从搞调研,沉到基层接地气,陈言务去

开短会,心系官兵办实事。

....

,地形复杂,高山大河分布,亦是足以左右整个关内形势的战略要地,

③并州表里山河

....

一直被视为异族进攻中原的跳板,中原抵御外侵的堡垒。

④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一架波音737-8飞机发生坠机空难,举世震惊。不少媒体

报道:波音飞机的安全性令人堪忧

....

⑤对于美国无端挑衅的“霸凌主义”行为,我外交部发言人坚决予以抨击,强烈指出

耻.。

其行为令人不

...

⑥每次论争,朱光潜都是标榜出一种新的观念,这使得许多学术界朋友为之捏了一把

汗,不时有人给他以善意的劝告,但是他却处之坦然,不以为然

....

A.①②④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③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B.她总是从一个资深新闻人的角度,以她明晰简练的语言来传递给观众脉络清晰的事实和态度鲜明的观点。

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

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然而,长期以来,①。西方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中国文字是受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②。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着其独特的异彩之处:中国文字出现的历史当属世界领先。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因此我们认为:③。不仅如此,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刻画符号,也为研究中国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21.唐诗素描是以原诗为载体,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凝练的诗词扩展成浓酽的散文。请把下面的诗歌进行唐诗素描。(6分)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加缪(法)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

2.C

3.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A 5.A

6.(6分)

(1)加强智慧教学系统的建设,使教学数据得以常态化产出。

(2)制定并完善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

(3)教师要重视实践生成的动态数据,思考并利用其价值,生成教学教学智慧。

(每条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 B(3分)

8.(5分)参考答案:

(1)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使小说脉络清晰。(2分)

(2)更好地表现了青树和红苗对父亲的思念与告慰。(1分)

(3)深化了人要通过不断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去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小说主题。(2分)

9.(6分)参考答案:

(1)老牛像父亲一样老成持重、寡言少语,是父亲形象的象征;

(2)老牛和青树一样经历了由不适应没有父亲的生活到逐渐适应,是青树形象的一部分;

(3)老牛寄托着青树对父亲的思念,构成父亲与青树两代人情感的纽带,也是青树转弯的见证人。(共6分,每条2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10. D 11.C 12. A 13. C

14.(1)太宗从南园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6分,驰、引、舍、仗、走、句意各1分)(2)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4分,权、道、暇发、句意各1分)

(二)古诗鉴赏(9分)

15.B

16. 掇、隐分别是拾取、隐身的意思。轻盈的蜂儿来采取它那轻轻浮动的花蕊;柔弱的鸟儿更隐身在它那密叶深处的枝上。用“掇”“隐”刻画蜂与鸟的动态尤为传神,从而衬托出芳树之高大、美好、坚强、挺拔,十分鲜明。(6分)

(三)名句名篇(6分)

17.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3)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二制六合(6分)

三、语言运用(18分)

18. B 19. B

20. ①西方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②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③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6分)

21. 答案示例:

那个日子,又一次呈现,是心中不灭的记忆。今天,相思翻开了线装的日历……

清明,春天静静地在都城南庄美丽着。阳光像一件暖和的外套,披在百花的身上;几只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悠闲地穿来逛去。寻春的诗人,站在一扇浅绿的柴门前轻扣:门扉后,是一张少女的脸——凝睇掩笑,带着一丝淡淡的羞怯。她绯红的表情,犹如桃花的盛开;她翕动了一下唇角,却沉默着;她含情的目光,胜过了万语千言;她轻抬纤纤细手,柔柔摘下了一瓣沾在衣领上的桃花;她离去,款款的转身,比百花更娇媚!

诗人呆呆地望着、望着,所有的美好,都在她回眸的瞬间,乱成了温馨的呓语。

又是清明,又是都城南庄,又是花木扶疏。那扇柴扉,久扣之后,却仍然紧闭。去年开门的女孩,那朵一生不谢的桃花,梦中的新娘,去了哪里?她会找到她所期待的幸福吗?

诗人无比怅惘地伫立门前,看着墙上的桃花,依旧如少女粉红的脸,在春风中绽放。一只黄莺轻轻地叫了几声,它是不是知道少女的消息?

原来,有些花,不采,就是一辈子的错过!诗人拿出笔,神色黯然又蘸满深情地在门扉上题下了一阙心伤的浪漫。

(6分,直译只得2分,拓展再得2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有文采再得2分)

四、作文(略)

【参考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起义。经常降低自己身份,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胡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起义的军队。恰逢雨下了很久,起义军的粮食已经用尽,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来谋划以后的起义。太宗说:“本来我们举兵起义,是要来拯救苍生的,应当先进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到小小的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起义的人很快将解体。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自我保全?”八月已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前往霍邑。太宗从南园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隋军放下悬门,老生拉着绳子想把悬门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杀,于是平定了霍邑。

义军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义军。太宗请求让起义军入关,攻下永丰仓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军京师,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义宁元年十二月,太宗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都。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军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

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太宗)出动伏兵攻打段达,段达大败。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担任元帅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您)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为什么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俘获贼军的精锐骑兵很多,仍旧让薛仁杲兄弟以及贼将翟长孙等人统领。太宗和他们游猎驰射,没有一点隔阂。贼人又感恩又害怕,都愿意拼死效力。当时李密刚归附,高祖派李密从驿路急驰到豳州迎接太宗。李密见太宗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恐叹服,私下对殷开山说:“真是位英主。不这样,怎能平定祸乱呢?”

2018高二英语期末考试题

2018高二英语期末考试题 Ⅰ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然后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Friends and Buddies This program is planned for teenagers who have special needs with the goal of meeting within a community with other peers(同龄人). The purpose of the program is that it will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friendships. Gym, Swim, Surprise Guest, and Pizza are included. Ages 12-18, numbers of members are limited. Contact: Gloria Bass. This progra m is held 2 Fridays per month. Fees: $65/$85 Club Saturday Swim This program is available to anyone aged 5-14 who is challenged by mental, physical, or emotional trouble. The program will be held each Saturday afternoon, 12:00-12:30 pm or 12:30-1:00 pm. Fees: $136/$260 Sibshops (Ages 10-13) Sibshops is a program for siblings(兄弟姊妹) of children with challenges. It includes group activities and talk treatment ways with the focus on improving sibling relationships and whole family happiness. Location: Hope Church, Wilton CT. Wednesday: 4:00-5:00 p m. Fees: $50/$65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芒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63分) 一、科技说明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1、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 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菜肴熟稔(rěn) 孤苦伶仃风流蕴藉(jiè) B.流苏蓬蒿(hāo) 锱铢必较白云出岫(yòu) C.峨眉岑寂(cén) 萍水相逢陨首以报(yǔn) D.婵娟庇佑(pì) 食不裹腹穷乡僻壤(p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媒体评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此前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为“以国家治理机制、治理能力为中心”。 ②面对数据搜索能力强大的互联网,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身信息的绝对安全,更不要说隐私观念的中国用户了。 ③DNA考古在学界已基本得到。早在1981年,科学家就对马王堆汉墓古尸进行了核酸分离与鉴定,并发表了有关古DNA的研究报告。 A.基调淡漠认可 B.论调淡薄认定 C.论调淡漠认定 D.基调淡

薄认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国力增强,中国正在重构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有人目无全牛,仅从周边的局部争端就得出中国外交陷入困境的结论,这是不客观的。 B.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用浅近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一部普及传统文化的优秀著作。 C. 最近,央视推出了原创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主持人曾宝仪身材娇小,谈吐伶俐,反应机敏,八面玲珑,很受观众喜爱。 D. 12月28日,云南省大理发生森林火灾。虽然地方政府及时组织扑救,但大面积森林被毁,过火区域赤地千里,损失惨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安山寺景区内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千年银杏树两棵(雌雄异株),优质天然地下喷泉两处。 B.当地村民描述说,伤人的动物全身棕黄色,有一米多长,七八十厘米高,细腿、走路弓着腰,许多特征都与狼相似。 C.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D.“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艺术的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意象,意象美学是中国古代注重抽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B.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学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最重要的理论范式。 C.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都认为“意象”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来自于英美诗歌创作。D.诞生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哲学背景下的意象美学是中华民族本土美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介绍了“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地位、作用,对意象美学的认识、建构过程。B.第二段介绍意象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背景、构成特点,与西方实体论哲学、美学的不同。

第二学期高二英语期末考试题

梅州中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2006.7) 高二英语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 说明: 1. 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用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 2 . 每小题选岀的答案后,请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答案不能答在 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学生可只交答题卷。 一、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结束后,你将试卷上的答案写到答题卷上。 第一节:听对话或独白(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每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 读两遍。 请听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1至3题。 1. What 'the possible relatio nship betwee 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 nt. B. Classmates. C. Headmaster and teacher. 2. What has Bill don e? A. he 'done some wash ing. B. He ' touched the wet paint. C. He's draw n someth ing. 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floor? B. The workme n has forgotte n to pain t it. A. It ' just bee n pain ted. C. Bill has just walked across it.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 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 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 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 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 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 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 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 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 人 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 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

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 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 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 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 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 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 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 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 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 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 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 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 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 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 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 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 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 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 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 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 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 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 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 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万人。

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圆梦教育中心高二年级上学期考试试卷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Dave wanted to study till ________ midnight, but sleepiness got_____ best of him. A. 不填; the B. 不填; 不填 C. the; the D. the; 不填 22. At times, worrying is a normal________ to a difficult event or situation—a loved one being_______ in an accident, for example. A. response; injured B. reaction; wounded C. reply; hurt D. reflection; died 23. If I hadn’t stood under the ladder to catch you when yo u fell, you_______ now. A. wouldn’t be smiling B. couldn’t have smiled C. didn’t smile D. won’t smile 24. ________ the Internet is bridg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it may also be breaking some homes or will cause other family problems. A. When B. If C. While D. As 25. _______ today, he would get there by Saturday. A. If he leaves B. Was he leaving C. Would he leave D. Were he to leave 26. After he retired from office, Rogers _______ painting for a while, but soon lost interest. A. saved up B. kept up C. took up D. drew up 27. When he was young, he used to ________ hard at his lessons. A. devote to working B. devote himself to work C. be devoted to work D. be devoted to working 28. At assembly, our monitor made a speech, swearing to try our best to study well______ us students. A. in memory of B. on behalf of C. in honor of D. in favor of 29. They swear they will push ahead with the experiment whatever _____they might meet with. A. disadvantages B. shortcomings C. troubles D. hardships 30. He told me how he had given me shelter and protection, without which I ______of hunger. A. would be died B. would have died C. would die D. will die 31. ________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 Arnold decided to ask his boss for advice. A. Faced B. Having faced C. To face D. Facing 32.Though you may hate some customs in other countries, ______ , you must remember “Do in Rome as Rome does”. A. likewise B. therefore C. otherwise D. anyway 33. What the leader referred to in the report was really something _______. A. worthy of considering B. worth to be considered C. worthy to be considered D. worth being considered 34. Generally speaking, ______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s, the drug has no side effect. A. when taking B. when taken C. when to take D. when to be taken 35. If the weather had been better, we could have had a picnic. But it ______ all day. A. rained B. rains C. has rained D. is raining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广州市岭南中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三试卷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模拟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 分) 《红楼》景语 李书磊 ①《红楼梦》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所以就会有许多人不 习惯,因不习惯而不喜欢、而拒绝。清代人周永保致友人的一封信就代表了这种心态。信中说:“最可厌者,莫如近世之《红楼梦》,蝇呜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味同嚼蜡。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亦大可怪也。”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十二字准确地表述了不喜《红楼》的原因,事实上这十二个字也传神地总结了《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因素:重平常细节和内在心理,与传统小说的传奇风格相去远矣。看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是一种冒险,它对习见的传统是一种挑战,对读者的趣味也是一种新的训练和培养;灵活而开放的读者能够接受这种培养,迟钝且顽固的读者却常常拒绝,因而也就失去了获得新的审美满足的机会。这种人可以称之谓“趣味的落伍者”。 ②但是,《红楼梦》难道真的是天外来客吗?其实,如果我们在《红楼》中细心查考,我们 就会发现《红楼梦》与《水浒》、《三国演义》所代表的叙事传统相联系、相承袭的蛛丝马迹。一个重要的迹象就是《红楼》的景语。 ③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 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 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在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大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④《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 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红楼梦》与传统古典小说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传统小说重视的是传奇情节,而《红楼梦》所重视的是日常情节。传奇情节要求曲折性和起伏性,而日常情节则包含着更多、更复杂、更丰富的内容,它不是以故事的机巧吸引人,而以生活细节本有的魅力打动人。《红楼梦》的创造体现在这里而不是别处。这种创造是伟大的,也是有限的。《红楼》景语是《红楼》的胎记,显露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的进化痕迹。 ⑤由此我们更清晰地懂得了对《红楼梦》的接受史。清代的士大夫能够很快接受《红楼梦》 是可以理解的:《红楼》虽然逼得他们不得不向上一跳,却没有剥夺他们的立足点。1.下列不属于周永保拒绝《红楼梦》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 ?《红楼梦》包含着新的艺术因素,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 B .《红楼梦》在语言上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 C.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的现象非常可怪。 D .周永保是迟钝而顽固的读者,是审美趣味的落伍者。 2?下列理解和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几部小说中。 B .传统小说的作者渴求情节而忽略情绪,读者也存在着这样的阅读心理。

2018-2019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今夏人们对于《延禧攻略》的持续关注,再次将国人对清宫剧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在纷繁庞杂的电视剧剧本当中,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在电视荧屏、视频网站大放异彩。从80 后、90 后荧屏集体记忆的《还珠格格》,到越发注重描绘大清后宫女人真实情感的《甄嬛传》,大清后宫男男女女们的卿卿我我、尔虞我诈、血雨腥风可谓“玩转”当下影视圈,很多追剧的观众无时无刻不在为某位妃子或是小宫女的多舛命运而操碎了心,或许这也是“泛娱乐化”给予国人的某种心理慰藉。 为什么大清帝王及其后宫如此备受电视剧制片人、观众的青睐?尽管清宫剧尤其是大清后宫争斗剧发展至今,每每都会有新的“人设”出现,进而激发观众们的猎奇心理,虽不可避免地有些固有的情节套路,“一男多女”“一女多男”等情感模式,但始终无法动摇观众对于清宫剧的喜爱之情,这当然还有其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原因。 清朝是离当代中国最近的一个封建帝王时代,自1911 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其统治后,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大清王朝较完整地延续了中华文明的源流、文化传统与生存方式,与观众在心灵上的距离感并不算太大,容易产生亲近感。诚如学者林风云所言,“清朝与当代中国这种可感的几乎可以碰触的承继性的内在理路和连贯逻辑,从时间性上保证了民族性延续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更进一步说,对清朝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文化上的认同,同样彰显了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的一种回望与求知欲。 然而相较于《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清宫剧,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后,不仅失去了此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钩心斗角,借此影射当下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帆《清宫剧热,历史感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大清宫廷为背景、帝王及其后宫女性为人物设定的清宫争斗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 B.不管是《还珠格格》、《甄嬛传》,还是《延禧攻略》都能给予国人某种心理慰藉。

(完整word版)高二英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英语 单项选择(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The film _______ him _______ what he had seen in China. A. reminded; to B. remembered; of C. recalled; with D. reminded; of 2. I sight of an empty seat at the back of the bus and went directly there. A. lost B caught C. looked D. took 3. He asked us to him ______ carrying through their plan. A. assist; with B. help; to C. assist; in D. help; with 4. His report was so exciting that it was interrupted by applause(掌声). A. constantly B. constant C. seldom D. never 5. _______ in a friendly way, their quarrel came to an end. A. Being settled B. Settled C. Settling D. Having settled 6. A driver should __ the road when . A. concentrate on; drive B. concentrate in; driving C. concentrate to; drove D. concentrate on; driving 7. We must work hard to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A. take B. acquire C. catch D. hold 8. Tom kept quiet about the accident ________ lose his job. A. so not as to B. so as not to C. so as to not D. not so as to 9. Not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 ________ what heat was. A. man did know B. did man knew C. didn't man know D. did man know 10. The stone bridge __ _ last year is very beautiful. A. built B. was built C. being built D .to be built 11.The poor man , ________,ran out of the dark cave. A. tiring and frightened B. tired and frightened C. tired and frightening D. tiring and frightening 12. Don’t be discouraged. ______ things as they are and you will enjoy every day of your life. A. Taking B. To take C. Take D. Taken 13. These articles are written in simple language, _____ makes it easy to read. A. that B. this C. which D. it 14. After the war, a new school building was put up __________there used to be a theatre. A. that B. where C. which D. when 15. Tom’s mother kept telling him that he should work harder, but ______ didn’t help. A. he B. which C. she D. it 16. Along with the letter was his promise _______ he would visit me this coming Christmas.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whether 17. Victor apologized for __________ to inform me of the change in the plan.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附详细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教学质量监控本试题卷共6页,四部分,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墙垣.(yuán)折.射(zhé)镣.铐(liáo)悲天悯.人(mǐn) B.恫.吓(dònɡ)崛.起(jué)萌蘖.(niè)纵横捭阖.(hé) C.犁铧.(huá)白芨.(jī)渣滓.(zǐ)佶.屈聱牙(jié) D.攒.射(cuán)桎梏.(kù)濒.临(bīn)桀骜.锋利(ào)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看到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被时光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 和的春风,还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B.镜头推进,接着迅速仰拍,在镜头中略显夸张的高大的典狱长在演讲台上信口开河,其 颐指气使、指高气扬的神态显露无遗。 C.王洛宾说:“如果你的歌是从一千首民歌中提炼出来的,那么它肯定是精华。”融汇贯通, 厚积薄发,这是他恪守的创作原则。 D.一个知识增长到如此程度,以至感到自己直言不讳的人,可能会迫不急待地想要倾诉自 己的想法和评价、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1月14日欧盟举行了成员国外长和国防部长联席会议,届时 ..会议达成一项安全和防务计划,提出安全和防务领域三大优先事项。 B.东京都新知事小池百合子,这个堪称日本权力最大的女子,现在捅了一个马蜂窝 ...——让世人看到东京都政府马虎而无序的一面。 C.前天,王先生进超市购完物品后,发现放在存包柜里的东西已不胫而走 ....。警方提醒,节前类似案件较多,市民购物需加强防范。 D.老李与老郑都是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两人同租一地,算是相敬如宾 ....多年的老邻居了,现在却为一点琐事吵嘴,还招来警察调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何湾镇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围绕以“清线、美边、打造亮点”为中心,深入开展 环境治理工作,致力打造文明生态镇。 B.教育部定下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多元的现代化外语测评,同时 进一步推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 C.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它的使用,不仅能降低流通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 资效率,增强经济交易活动的透明度。 D.G20杭州峰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东道主的好客与包容,展示了中国的博大文化与发 展成就,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诗句。(4分) 春天的树林,▲ , ▲。 夏天的树林,是一场热闹的歌会,蝉儿欢快地浅唱高歌。 秋天的树林,是一间充实的宝库,果儿激动地摇曳盼收。 冬天的树林,是一个欢乐的广场,雪儿尽情地追逐嬉戏。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范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国强 题号 第Ⅰ卷第Ⅱ卷 总分来源:]一二三四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①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性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 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文艺创作者责任意识的缺失。 ②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 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 成势头,迎合与趋从的态势正在蔓延。不少人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 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成惊世之作。其实电脑网络抓去了你的眼球,也抓走了你的认识和判断力,使你的眼界不宽,胸怀狭窄;没有创意,毫无生机。 这种剪接、拼凑成的“创作”,是丝毫没有生命力和美学价值的。 ③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趋从当成 立身的准则,结果是投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 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某些 第1页共16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