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节诗句古诗屈原-端午节的诗句纪念屈原

端午节诗句古诗屈原-端午节的诗句纪念屈原

端午节诗句古诗屈原-端午节的诗句纪念屈原
端午节诗句古诗屈原-端午节的诗句纪念屈原

端午节诗句古诗屈原|端午节的诗句纪念屈原

导语: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诗句纪念屈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二、《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三、《祠南夕望》

杜甫(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四、《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题屈原祠》

(唐)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柌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六、《屈原庙》

(唐)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七、《春秋战国门.屈原》

(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八、《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导读:诗句大全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6、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1、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2、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13、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4、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15、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宋·吴文英《杏花天·重午》

16、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7、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9、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20、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21、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22、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Unit 3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1st period Teaching aims: Language focus: 1 To learn some new vocabulary. 2 To review and learn the simple past tense. Ability aims: 1 Learn to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2 Learn to ask Wh- / How questions to find out specific information. 3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Emotion aims: 1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2 To instruct the students to know more about festivals.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past events. 2 How to ask Wh- / How questions to find out specific information. Teaching aids: Cassette 6B, a cassette player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ss: Pre-task preparation: 1 Look and match: 1) Do you know these festival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tch the festivals. Chinese New Year Mid-autumn Festival Christmas Qingm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2) Which is not a Chinese festival? 3) Which festival is your favourite? Why? 2 Look and learn 1) What do people do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lear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dragon boat races, a rice dumpling 2 )Why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o elicit the topic: Qu Yuan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相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不过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持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逐步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篇一: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 > > > 端午节古诗词大全端午节古诗词大全端午节简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而阳历则每年都不同。例如2010年端午节是阳历6月16号。 查看更多>> 【篇二: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有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五月五日 北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朗诵精选10篇.doc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朗诵精选10 篇 端午节诗歌:篇 1 是谁打翻了桌面上的雄黄酒, 浇湿了整片大地。 白娘子的哭泣, 在山谷里回荡。 锅里, 喧腾一片。 棕儿不因沸水而散落, 只因心中那怀念而奉献, 粒粒谷香惹人垂涎。 庭外, 欢乐声一片。 孩童们不因耀阳而惆怅, 只因胸前那香囊而喜悦, 阵阵芳香耐人回味。 门前, 忙碌一片。 菖蒲,艾蒿不因炎热而低头, 只因盼望那游子而等待,

片片青绿述说乡愁。 湖面, 震声一片。 龙舟不因湿漉而停留, 只因追寻那伟大的人儿而奋进, 朵朵浪花激起了爱国的情怀。 端午节诗歌:篇 2 长河污秽横溢 国土被外敌蚕食 悲愤纵身一跳将身躯 化作一支利剑 直击苍穹激起一个民族的斗志 《离骚》《天问》《九歌》《怀沙》 似明矾撒向长河 澄清污秽的江水 滋养炎黄子孙爱家爱国的灵魂 一个勤劳坚韧不屈的民族 用这清澈 洗濯艾蒿两千年 蒸煮粽子两千年 酿造雄黄酒两千年

竞赛龙舟两千年 磨砺长剑两千年 两千年的求索 两千年的传承 沉淀出一个伟大的节日 这个节日生长出的图腾生生不息 这个节日生长出的梦想代代相传端午节诗歌:篇 3 去年端午节令人难忘 一帮文化艺术爱好者 来到了上海敏航农庄 要过一个特色的节日 王庄主为此亲自下厨 准备满满十大盆美味 粽子鸡蛋自然少不了 五月五是个悲壮日子 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 曹娥救父投向曹娥江 屈原不屈投向汨罗江 端午,端午 二千多年的不尽眼泪

早已汇成了涓涓细流 三个事件蕴含了气节 那是民族的崇高品格 支撑起国家坚实脊梁 后来这天成为了节日 端午,端午 生活在莺歌燕舞今天 我们拿什么来祭祀你 大家参观了农庄大棚 拍摄了缤纷花卉植物 河塘边完成祭祀仪式 文人们开始作诗对吟 书画家挥笔泼墨献技 尽情的抒发内心感受 同一题材,共祝安康 端午节诗歌:篇 4 循着粽叶飘香 掬一把幽情 和着那支千古如斯的招魂曲 把汩罗江畔的悲情再度点燃 一位长发行吟的诗人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至今的,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有关,以下是推荐的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欢迎阅读!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 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 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 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就这样流传下来。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 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

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身后400多年的事了。但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 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五日(选一)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月五日[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关于端午节忆屈原感想的日记

关于端午节忆屈原感想的日记 导读:本文关于端午节忆屈原感想的日记,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假如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中国人民正在为奥运加油,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屈原还有时间去投江吗? 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既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又与四川的小朋友们共同地流着泪,分担着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今天的我们更懂得了珍惜,爱老师、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据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王海鹰)6月19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这时候, 各大商家总会展开“粽子大战”,有人戏言,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民俗专家表示,应该为民众补上传统节日这一课,传统节日不能只剩下“吃”。其实,“端午节变身粽子节”的尴尬在中国其他传统节日中也存在。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传统节日好像只剩下了 “吃”的习俗还在流传。 山东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衰落。 据他介绍,端午最早是作为“恶日”来过的。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恶疠病疫多泛滥;且端午日时逢“重五”,也被认为不祥,于是民间形成了“躲午(五)”习俗,后来以讹传讹,遂成“端午”。魏晋时期,端午开始和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演变成一个重要节日张勃介绍,古代过端午,除了吃粽子,各地还有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系五色丝绳、缝荷包等习俗。 张勃认为,传统节日的很多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盼,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为民众补上传统节日这一课”。比如可以在七夕时教孩子们穿针引线,端午节教孩子们缝荷包等,使传统节日传递更多的文化含义。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

关于端午节的经典古诗句(最新)

【篇一】关于端午节的经典古诗句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7、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5、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6、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7、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2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篇二】关于端午节的经典古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打印)

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五”或“端阳”。是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受到全国各地普遍的重视。 “端”是开始的意思。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五”字讳,由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因古人又常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又可称“端阳”。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大臣,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据说就是这一缘故。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龙舟竞渡是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都要举行隆重竞渡仪式。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挈幼,先到屈子庙朝拜,还抬着龙头祭庙,然后才挂灯下水。竞赛以鸣炮为号,一声炮响,船似箭发,雪浪摇空,彩旗飘舞,万人喝彩。 我国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很早就传入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南洋一带侨居的华侨,每到端午,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赛龙舟”活动。近年来更在欧美各国及澳大利亚得到开展。香港从1976年起还每年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使其变成了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比赛项目。 五月五日纪念屈原,抗日战争初期,文艺界曾一致决定这一天为“诗人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诗人,拥有自己这样隆重的节日,更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历经2000多年,受到全国百姓如此隆重的祭奠。屈原,不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世界和平理事会1953年还把大诗人屈原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描写端午的诗词(30篇)

描写端午的诗词(30篇) 1、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4、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7、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9、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0、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

关于端午的古诗

关于端午的古诗 篇一: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篇二: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篇三: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篇四: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苏轼《屈原塔》

篇五: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篇六: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篇七: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唐·殷尧藩《七律·端午》 篇八: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篇九: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南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篇十: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篇十一: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唐·李隆基《端午》 篇十二: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唐·卢肇《竞渡诗》 篇十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篇十四: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汇总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汇总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 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因为自身性 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 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后来以前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 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 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 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 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 已有端午节存有,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 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关于屈原的小故事 一个夏天下午,屈原刚刚读完书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着,满 脸都带着开心的笑容。他一边踢着路边的小石头,一边低头欣赏着脚 上那双他妈妈刚给他做好的新鞋子:崭新的布料,鲜艳的颜色,还有 那根雪白的系鞋带,漂亮极了。 他正追着滚动的小石子,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米粒痕迹。他抬头顺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见一位老婆婆背着一袋米艰难地向

前走着,米袋上有一个小窟窿,米正顺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 高喊:“老婆婆,请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婆婆连忙停下脚步, 回过头来。老婆婆看见大米持续往外漏,焦急地说:“糟糕啦!这怎么办?”他跑过来,看到婆婆焦急的样子,眉头皱了一皱。他忽然低下头,看见那根白白的系鞋带,灵机一动,对着婆婆兴奋地说:“婆婆,你 别焦急,我有办法了!”话音刚落,他便毫不犹豫地把那系鞋带卸了下来,这时婆婆明白了,她说:“多漂亮的系鞋带,真可惜阿!”小屈原 再不等婆婆再说什么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着,然后用系鞋带 绑紧扎紧,米不再向外漏了。他看了看婆婆那被岁月洗刷过得脸,对 婆婆说:“你累了,我帮你背米回家吧,你来带路,好吗?”说着就从 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着走着就来到婆婆家了,原 来婆婆是一位守着边疆的战士的母亲,婆婆连声给他道谢。小屈原就说:“你的儿子为国效力,我帮你是应该的。你就当我是干儿子吧!” 小屈原已经把出来的目的——玩,抛到老远了。他又低头看看自 己那双少了一根系鞋带的新鞋,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关于清明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的古诗词讲解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二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三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本文是关于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2、《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3、《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4、《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5、《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7、《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8、《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9、《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0、《齐天乐》 宋·杨无咎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导读:第一篇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 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据说就是这一缘故。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第二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

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唐代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欣赏

唐代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欣赏 2010-06-10 19:30 [查查吧]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08666294.html, 点击: 次 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过秦楼客中端午 年代:【元】作者:【朱唏颜】 水碧纱厨,月圆纨扇,悄悄午窗曾共。祛愁楚艾,照眼安榴,节物把人传送。无奈长昼如年,莺趁吟情,蝶迷乡梦。怅归期多误,暮云凝望,乱愁如葑。谁念我、闷对骚经,慵寻遗谱,冷落赴湘琴弄。醒魂正渴,筒碧初乾,买健听人呼*。不似归来故园, 同宴清都端午 年代:【元】作者:【梁寅】 带恨湘江水。无柰远、楚云天际千里。灵均一去,芳荪翠减,香篱青死。龙舟鼍鼓声沸。叹旧俗、空夸水戏。乐少年、越女吴姬,□□王孙公子。曾记南浦芙蓉,东湖杨柳,斜日歌吹。彩舟载酒,纶巾挥扇,胜友同醉。而今白头蓬卷。但谙惯、独醒滋味。 好只把、兰佩荷衣,从今料理。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