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及规定

福建省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及规定

福建省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及规定
福建省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及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二条在南平市城市规划区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均应按本规定执行。城市规划区用地分为新区开发及旧区改建。新区开发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地段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旧区指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进行各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居民集聚区。

第三条本规定尚未包括的内容,均以国家法律和福建省、南平市现行有关规定为准。

第四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属南平市城乡规划局。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

第五条南平市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

第六条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应编制分(片)区规划。

第七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编制相应的各专业系统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此规划应由业务隶属单位完成。

第八条城市土地的地块开发利用,均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视建设的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地块开发单位完成。

第九条城市重点地段、大型公建及周围地段,应单独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特别重要的地区,还应编制城市设计。

第十条城市规划和设计,必须使用南平市城乡规划局统一的地形图及高程、座标系统。第三章建筑间距控制与建筑退让

第十一条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第十二条至第十五条的规定。

第十二条多层及多层以下居住建筑的间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包括两建筑夹角≤30°)1.朝向为南北向(建筑走向与东西向夹角≤45°,下同)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旧区不小于0.8倍。2.朝向为东西向的(建筑走向与南北向夹角≤45°,下同)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8倍,在旧区不小于0.6倍,且最小间距不小于6米。

(二)垂直布置时的间距(90°≥两建筑夹角≥60°)在新区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6倍,旧区不小于0.5倍。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宽度必须小于或等于15米,若大于15米,其间距按平行的控制。

(三)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6米;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4米。同时须满足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山墙不得有任何形式的窗洞,若有卫生间、楼梯间或其它非重要房间在山墙开启窗洞,则其间距应适当增加。

第十三条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平行布置的间距1.南北向布置南侧为高层时,在新区不小于0.5倍,且最小间距为24米,旧区不小于0.4倍,且最小间距为18米。2、东西向布置时,在新区不小于0.35倍,且最小间距为18米,在旧区不小于0.3倍,且最小间距为15米。3、若北侧为高层居住建筑,其间距按南侧多,低层居住建筑控制,但最小值为13米。

(二)垂直的间距,在新区不小于0.25倍,在旧区不小于0.2倍,且最小值为13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9米,山墙有窗洞的,其间距不小于13米。

第十四条文、教、卫建筑之间的间距,须在同型布置方式时的居住建筑间距要求上,提高10--20%,同时须满足各专业规范要求。

第十五条非居住建筑(第十四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可在同型布置方式时的居住建筑间距的要求上,减少10--20%,同时须满足各专业规范要求。

第十六条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其后退道路红线应符合(表一)的控制指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在满足消防、交通要求的前提下,经南平市规划局核定,其后退距离可适当缩小。

(一)在旧区、中心区的商业街,按此规划控制有困难的。

(二)为了保持原有街道空间的延续性,在经批准规划中未按上述指标控制的道路上的建筑工程。

第十七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6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十八条主次干道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应符合(表一)的规定外,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4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6米(均自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第十九条沿河道两侧所建的建筑物,要退让城市防洪堤,除有关专业规定外,退让堤脚不得小于6米。位于江河桥头建筑物,在行洪区之外应增大退缩距离,一般不小于15米。

第二十条沿铁路两侧兴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沿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相邻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3米。

(二)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

(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沿公路两侧兴建建筑工程,除中心城区外,其建筑线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国道不小于20米;省道不小于15米;县道不小于10米;乡道不小于5米。

第二十二条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电力线路保护范围规定如下:

(一)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指导线边线向外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1.一般地区各级电压的架空电力线路,其每边向外侧延伸的距离:1--10千伏5米;10--110千伏10米;154--330千伏15米;2.中心城区和城镇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宽度可略小于上述规定,具体标准由南平市城乡规划局会同电力管理部门确定。

(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指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向外两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其每边向外侧延伸的距离应不小于0.75米。

第二十三条沿城市道路两侧的货运装卸泊位应后退道路规划红线3米设置,或设于建筑物底层。

第二十四条其它建筑规划设计要求

(一)沿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物底层层高不宜低于5米,临街一侧底层原则上应收进3至5米,作骑楼处理形成空廊。(二)建筑物临路外墙突出部分,包括外柱、门廊、踏步、台阶、花坛、一层阳台、采光井、橱窗等不得超出建筑红线;雨棚、挑檐以及二层以上挑出的阳台等,其挑出的宽度不得大于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距离1.0米,挑出高度不宜小于5米。沿江河和低洼地带受洪水威胁的地段以及其它重要地段的建筑物挑出宽度及高度由南平市城乡规划局确定。

(三)扩建、加建或改建建筑物,除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外,应有设计单位对原建筑物结

构安全鉴定书,设计时应考虑新旧部分建筑立面的协调。

(四)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跨越地界连接相邻建筑的空中人行廊道的,应满足交通和消防要求,并报南平市城乡规划局审批。

(五)建筑物的临街面一般不得修建围墙。确属保密、安全需要须建围墙的,须向南平市城乡规划局报批,原则上应为透空式围墙。

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技术规定

第二十五条居住小区规划标准

(一)新开发的居住用地,一般可按居住、住宅组团二级结构编制规划;旧城区以行政街为单位编制街区规划;旧城区及各镇中心区可按独立住宅组团结构编制规划。

(二)居住小区的用地规模为7公顷至25公顷,人口规模一般为4千至1.5万人;独立居住组团用地为1.5公顷至6公顷,人口规模一般为1千至3.5千人。

(三)居住小区的用地组成,按功能可分为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集中绿地)、其它用地。

具体指标见(表二)。

(四)居住用地按新建区、旧区划分及按用地面积的大小进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见(表三)及(表四)。

(五)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未达到下列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1.旧区1000平方米;2.新区2000平方米。建设用地未达到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因邻近用地已经完成城市建设,或因公用设施等限制确无法调整、合并,且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可视情调整。

(六)在市区建筑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技术标准及规定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面积总计原则上不得超过提供开放空间建筑面积的二倍。

(七)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按人口规模和服务范围配套设置,具体指标见本规定第五章有关条款。商业性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居住用地内总建筑面积的15%。

(八)居住小区内应统一规划设置绿化管理站、自行车房、变电站(房)、垃圾集结点、公厕、液化气供应站、污水处理站(提升站)及社会停车场等市政公用设施。具体指标见(表五)。

(九)居住小区道路分级和红线宽度规定如下:(1)居住小区级道路:9米至15米;(2)住宅组团级道路;5米至9米;(3)住宅宅前小路:2.5米至3米。居住用地道路的组织与设计必须满足交通、消防、救护及管线敷设等需要。

(十)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米。

第二十六条居住用地规划编制内容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及说明书,即六图一书。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除包括六图一书外,还应增加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

第二十七条私人住房规划设计要求

(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旧城区私房原则上不得扩建(含加层,下同)。在城市干道两侧自道路红线起50米范围内,重点地区及近期建设地区的私房,只能原状维修,不得拆建、扩建。

(二)私人建房最多不超过3层,总高度不大于11米,私人宅基底上的容积率不超过2.4。

(三)私人建房不能骑压和影响邻居房屋的基础。建筑间距规定如下:(1)主朝向单方退缩间距,三层的不少于2米,三层以下的不少于1米;次朝向单方退缩间距,三层的不少于1米,二层以下的,不少于0.5米。以上最少退缩间距内不得外挑阳台、走廊或楼梯平台。

(2)新区的私人住房,主朝向间距不得小于9米,侧向间距不得小于4米。(3)不符合本条要

求的,只能原状拆建、维修或与邻屋协商获得同意后拆建。

第二十八条农民自建住房用地标准

(一)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村:每户四口人以下的,每户不超过60平方米;五至七口人的,每户不超过80平方米;八口人以上的,每户不超过100平方米。

(二)人均耕地超过一亩的村、丘陵地或不占用耕地的地区:每户四口人以下的,每户不超过80平方米;五至七口人的,每户不超过100平方米;八口人以上的,每户不超过120平方米。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技术标准

第二十九条&n bsp;城市公共设施可分为七类,即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娱体育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公安消防、政法设施、商业设施及邮电设施。

第三十条教育设施

(一)托儿所1.收1至3岁儿童,以适龄儿童占总人口的3.5%,其中50%入托计。每5000人左右需设一处,每处2至4班,每班容量25座,建筑面积6至8平方米/座,用地面积7至9平方米/座。一般每处规模为:建筑面积300至600平方米,用地面积600至800平方米。2.托儿所规模不宜超过4个班,一般不宜单独占地。

(二)幼儿园1.收3岁至6岁儿童占总人口的4%,其中60%入园计。每7000人左右需设一处,每处6至9班,每班容量30座,建筑面积9至10平方米/座,用地面积13至15平方米/座。一般每处规模为:建筑面积1700至2400平方米,用地面积2700至3800平方米。2.幼儿园应有室外游戏场。游戏场应日照充足,场地干燥。

(三)小学1.按80座/千人计算,1至1.5万人需设一处,每处规模为24座,每班容量45座。建筑面积3.5至4平方米/座,用地面积8至10平方米/座,一般每处规模为:建筑面积3200至4300平方米。用地面积8500至10500平方米。2.小学选址不应使学生上学穿越城市干道和铁路。学校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3.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太平间等场所毗邻。4、学校校门不宜开向城市干道或机动车流量大于300辆/小时的道路。5.学校内必须设200米环形跑道和60米直跑道。

(四)中学(含职业中学) 1.按70座/千人计算,每2至3.5万人设一处,每处规模为24至30班,每班容量50座,建筑面积5至6平方米/座,用地面积12至16平方米/座。一般每处规模为:建筑面积7000至8500平方米,用地面积12000至20000平方米。2.市区范围内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3.学校内必须设250至3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

(五)其他教育设施

中专、工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的设置不能以人口或土地的比率形式来确定,而应以教育部门的长远规划来确定,中专及工业学校的规模可参照中学上限执行。

第三十一条医疗卫生设施

(一)医院1.每100000人的城区设一所

400床的医院,建筑面积45至55平方米/床,用地面积65至70平方米/床。一般每所医院规模为:建筑面积18000至25000平方米,用地面积20000至30000平方米。2、医院宜设于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无污染的地方。

(二)卫生站1.每4000至6000人设一处,附设100至200人次门诊部,千人指标为:建筑面积40至42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80至90平方米/千人。一般每处规模为:建筑面积1200至2100平方米,用地面积2400至4500平方米。2.居住小区内的卫生站每5000人左右设一处,一般每处建设规模为30至50平方米,可与居委会集中布置。

第三十二条文娱体育设施

(一)文化馆1.供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进行各种科技、文化和娱乐活动,每40000至60000人设一处。千人指标为:建筑面积35至40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70至80平方米/千人。一般每处规模:建筑面积1000至2000平方米,用地面积2000至4000平方米。2.选址应在交通方便和人口集中的地方,宜邻近公园绿地。

(二)青少年之家1.每40000至60000人设一处。千人指标为:建筑面积20至35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40至65平方米/千人。一般每处规模: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2.宜结合居住小区绿地设置。3.独立地段居住组团应设一处。

(三)文化活动室1.供老人和少年儿童活动,每5000人左右设一处,建筑规模为10至20平方米/千人,一般每处建筑规模50至100平方米。2.可结合室外运动场地布置,附近有文化馆的可不设。

(四)电影院1.每50000人设一处,每千人25至30座,建筑面积4.5至5.5平方米/座,用地面积6.0至7.5平方米/座。一般每处规模为:建筑面积2000至3000平方米,用地面积4000至5000平方米。2.电影院选址宜位于公共设施较集中的地段,且应交通便捷,便于人流疏散,宜与文化馆相邻。

(五)图书馆1.全市设一处大型图书馆,按5至10座/万册藏书设阅览室。2.每城区设一处区级图书馆,按10座/万册藏书设阅览室。3.宜选择环境安静、场地干燥的位置。

(六)运动场1.每50000人设一处,包括200米跑道、小型足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千人指标为:建筑面积6至8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200至300平方米/千人。一般每处规模为:建筑面积300至400平方米,用地面积10000至12000平方米。

(七)游泳池1.每50000人设一处,内设50米×25米游泳池1至3个。千人指标为:建筑面积6至8平方米/千人,用地面积40至60平方米/千人。一般每处规模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用地面积200至300平方米。2.可与运动场结合布置,宜设在人口规模较大的住宅区和工业生活区内。

第三十三条行政管理设施

(一)居民委员会1.每3000人左右设一处,每千人建筑规模为10平方米,一般每处建筑规模为30至50平方米。2.位置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宜与文化活动站合并布置。

(二)房屋管理所1.新建居住区每50000人设一处,包括办公和设备用房,建筑规模每千人不少于8平方米,一般每处建筑规模不少于400平方米。2.每个独立的居住小区或独立的居住组团应设一处。

(三)市政管理部门新建居住区每50000人设一处,包括环卫管理150平方米和绿化管理点120平方米、水及电气管理点300至400平方米。每千人建筑规模6平方米,一般每处建筑规模300平方米。

(四)街道办事处每行政街设一处,每千人建筑规模10平方米。一般每处建筑规模300至500平方米。

(五)工商所每30000至100000人设一处,每处建筑面积300至500平方米,宜与其他公共建筑合建。

(六)税务所每个行政街道设一处,每处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宜设于其他公共建筑内。

第三十四条公安消防政法设施

(一)公安派出所1.每行政街设一处,每千人建筑规模8至10平方米,一般每处建筑规模300平方米。2.宜独立占地,应有专用停车场地。

(二)消防站按专业规划要求拟定位置。每千人建筑规模10平方米,一般每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

(三)巡警队选址应在各区内均匀分布,保障交通顺畅,并与城市干道相临。

(四)交通中队应在各区内均匀分布,且至少与一条城市干道相临。

(五)民事法庭每个街道办事处设一处,每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宜与街道办事处合建。

第三十五条商业设施

(一)综合市场1.每30000至50000人设一处,服务半径500至800米,每处用地3000至5000平方米。2.市场宜设于底层楼面,并配建公厕、垃圾集结点及停车场。3.在设计布局市场时应将其噪声和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4.市场内应设市场管理所,每处办公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二)肉菜市场1.每10000至20000人设一处,服务半径为300米,每处用地面积1500至3000平方米。2.凡设综合市场的居住小区不重复设置肉菜市场。

(三)书店及报刊门市部1.每20000人设一处,每处建筑面积200至300平方米。2.宜设于人流集中地区,庆附设在其他建筑物内,不单独划地建设。

(四)商业服务网点1.商业服务设施应与市级中心、市级次中心、片区中心、组团中心及小区中心结合布置。2.市级中心、市级次中心及片区中心,应包括若干数量大型超市、百货商店、餐馆、酒店;镇级中心应至少设一处中型超市或百货商店以及若干餐饮店;小区中心至少设一处小型超市或小百货店及小餐饮店。3.餐饮店宜集中布置,不得设于多层住宅底层。4.餐饮业应合理布局,对噪声、烟气等应设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第三十六条邮电设施

(一)每600至800米半径范围内设一处独立的光纤综合接入点。

(二)电信系统应能满足终期容量:住宅楼,每个住户终期电话按1--2对线设置;办公和商业楼,每个开间终期电话线按2--4对线设置。

(三)住宅小区200至600户应集中设置信报箱群(间)。

(四)住宅小区600户以上应单设信报箱间或信报箱亭。

第六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管理

第三十七条工业规划布局要求

(一)工业用地主要布置多层轻工厂房,同时还需布置为本地块厂区服务的小商店和为城镇配套的公建及市政公用设施。在厂区还应布置公共绿地和为厂区配套的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文体活动俱乐部等公共福利设施。

(二)工业区的规划应做到环境洁净、优美、交通便捷。建筑物的设计和总图布置要符合国家现行公布的消防、卫生等规定。建筑物造型新颖、色彩丰富协调。厂区前应留有足够的绿化用地和停御车场地。

第三十八条仓库及堆场设置要求

(一)仓库和堆场的设置,必须按总体规划要求,按使用性质、物资流向、运输方式和安全防护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二)危险品仓库布置在城镇的边缘地段。

(三)仓库区内应有相应的停车和装卸场地,不得占用街道、公路停车或装卸货场。

(四)上述规定仅用于兴建标准厂房的工业区、高科技等特殊专业厂房的用地规划标准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多层标准厂房建筑间距要求,参照第十六条。

第七章道路、交通及管线规划

第四十条道路规划

(一)城市道路红线宽度1.主干道:24米至40米。2.次干道:18米至24米。3.支路:15米至18米。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按道路红线控制)1.主干道:30米至50米。2.次干道:20米至30米。3.一般道路:15米至20米。4.行车转弯最小半径:居住用地为12米,工业、仓储用地为16米。

(三)在三块板断面或中央设置隔离带的城市干道上,应根据交通需要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或相距500米左右可设置人行横道。

(四)沿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其后退道路红线应符合表(一)控制的指标。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人流集散和绿化、敷设市政管线用地,不得作为它用。靠近城市主、次干道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交通组织的需要,同时修建人行天桥或地道以及汽车专用道、立交桥等设施,具体规划要求由南平市城乡规划局确定。

(五)国道或省道与建设组团之间应通过辅助车道联系,并用绿化带隔离。辅助车道间隔不少于200米。

第四十一条交通规划

(一)在城市干道上严格控制开设行车路口。大型公共建筑和有大量车辆出入的单位确需开设车辆出入口的,应尽量在次要道路或专用附道上开设,并征得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同意报南平市城乡规划局批准。

(二)新建、改建建筑物时,必须同时建设停车场(库),其规定如下:1.公共建筑物、高层楼宇,总建筑面积8%的面积建设停车场(库)。2.多层住宅,按每户4平方米计建筑面积建设停车场(库)。3.工业、仓储建筑必须同时建设自用及外来车辆的停车场(库)。4.特殊地段的建筑物,由南平市城乡规划局确定停车场(库)的标准。

(三)道路两旁饭店、旅馆、商店门前大型商场、集市、交通换乘点附近,应设置“港湾式”规范化的停车场、停车道。停车场(道)不得占用绿化用地,其面积按每停车位25至30平方米计。

(四)停车形式宜采用垂直式。垂直式停放,汽车横向间距不少于0.7米。通道处汽车纵向间距不小于车长的1.1倍,非通道处汽车纵向间距不小于1米。停车场应留有适当的通道和出入口(当停放车辆多于50辆时,出入口不宜少于两个)。停车场出入口,应视野开阔,并设置明显标志。

(五)道路(含以道路中心线为界的城镇道路)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设计要求:地块内的道路与城镇道路相接口应符合总体规划要求,且相接口距干道交叉口的距离不得小于70米,相接口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200米以上。

(六)公路客运站,应当设在市中心区以外,并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站场有方便的线路相衔接。

(七)各类交通设施,应适应人流与车流集散需要。在中心城区内,公共站点应统一规划布点,主次干道设公共站点时,应设置港湾式停靠站。

(八)港口岸线按照深水用、浅水用的原则进行建设,合理设置公用的生活码头。

(九)客运码头,应适当设置人流集散广场、停车场、公共交通站场等设施。客运码头位于城市道路交通繁忙地带的,应设置人行地道或天桥。

(十)货运港区,应当按码头泊位、船型、货种及货物吞吐量、装卸工艺、堆存和集散条件确定其范围。危险品和对城市环境有严重污染的货物码头,按城市规划要求和安全防护规定另设专用码头。

第四十二条管线规划

(一)各种管线应在规划的道路范围内或规划的管线走廊范围内埋设或架设。中心城区设置的各种管线,原则上应埋在地下,管线的走向应与道路中线平行,横过道路的线段应尽量

与道路中线垂直。

(二)各种管线的敷设,除交叉处外不得上下重叠。交叉敷设时,管线间交叉的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25米;无保护措施的直埋电力、电讯线缆与各种管线交叉净距不得小于0.5米。

(三)各种地下管线的相互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按照国家标准。

(四)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道路和管线的安全要求、交叉情况而定。管顶与行车路面垂直距离一般不得少于0.7米。

(五)电力、电讯管缆应敷设在人行道或分车带内。同一路上相同电压的线路,应组合同沟敷设或合杆架设;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的线路应尽可能合沟、合杆敷(架)设,电力电缆与电讯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讯电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

(六)架空电力线缆不得跨越建筑物,与各种易燃、易爆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水平防火安全间距不得少于其杆塔高度的1.5倍。在高压电力线缆的走廊范围内,不得兴建任何建筑物。

(七)总用电量在10000kva以上(含10000kva)的应单独或在建筑物内建开闭所;10000kva 以下的配建变电室,一般要求设在建筑物内,开闭所在配电室层高应满足4.5米,建筑面积70至120平方米。

(八)电信容量在600门以上时,应在建筑物内设6平方米以上交接箱间,一般设在地面一层或二层,超过4000门以上的需设置横块局。电信光接箱间不宜与配电室相邻,应分开一定距离设置。

(九)管道供气调压站(柜)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水平净距要求:1.与一般建筑物、构筑物(多层以下建筑物)净距不小于6米,与重要公共建筑或高层建筑物的水平净距不小于25米。2.与规划道路红线净距不小于5米。

(十)中心区以人民路、三元路为界,北片为截流式合流制,南片为雨污分流制。新区开发都必须实行雨污分流制。

第八章园林绿地管理指标

第四十三条城区园林绿地分为:

(一)公共绿地:指公园、居住区公共绿地、街道广场绿地、防护林带等。

(二)专用绿地:指工厂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和其他单位专用的绿地。

(三)园林生产绿地:包括苗圃、果园等。

第四十四条古树名木不得砍伐。建筑物与树冠的边沿距离不少于5米。已成林的地带一般不得布置建筑物。

第四十五条加强中心区一重山绿化规划,更新树种,以种植阔叶树为主,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第四十六条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筑用地内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

第四十七条&n bsp;在新区进行成片建设,其绿地面积不得小于用地面积30%,在旧区进行成片改造,其绿地面积不得小于用地面积25%。在符合绿地指标前提下,可不在每块建筑基地内平均分布。

第四十八条为搞好屋面绿化,可将屋面绿化面积(每块面积不得小于100平方米)折算成地面绿地面积。其折算公式如下:

f=m×n

式中:f--地面绿地面积,m--屋面地栽绿化面积,n--有效系数(见表六)。

第四十九条位于旧区内的建筑基地,确实难达到规定绿地指标的,经南平市城乡规划

局同意,不足绿地面积,按有关规定办理异地绿化。

第五十条居住区内公共绿地,根据不同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小区级的、小游园和组团级的组团绿地,居住区级公园最小规模不宜少于1.0公顷。见(表七)。

公共绿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至少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2.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少于70%。3.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少于8米,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第九章建筑与城市环境控制

第五十一条在南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工程,应符合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空间环境的要求。

第五十二条各类建设工程在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时,应绘制周边相邻地段30m--50m范围内的现状地物地貌,并研究与相邻空间环境协调以及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连接,方案图均需报南平市城乡规划局审批。

第五十三条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建筑和高层建筑,在立面上安装各种空调及其它建筑设备时,必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筑物屋顶需要设置水箱、冷却塔、电梯间等设备用房时,应进行建筑形式处理,不得直接外露。建筑物临城市道路的窗、阳台、走廊等不得设置防盗网,临城市道路的住宅阳台应予封闭。

第五十四条城市主、次干道两旁的建筑物,其锅炉房及烟囱、泵房、电房、厨房、污水处理池、垃圾转运站等附属设施不得临街布置。对于烟尘、噪声及有害气体等污染防治设施距离,应按有关规定在本用地范围内解体。水塔、烟囱等高耸构筑物,其周边建筑物应在安全保护间距之外。

第五十五条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应按有关专业规范,提供方便残疾人使用的通道及设施。

第五十六条普通住宅建筑建设要求如下:

(一)应符合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规定和规范。

(二)七层及九层中高层住宅(不包括底层的杂物间或停车库),应设置电梯或电梯井。

(三)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应设置电梯。

(四)安置房建设按照国家、省、市颁布的房屋拆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在南平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在下列范围设置公共厕所,并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规定:

(一)广场、车站、码头、大型公共建筑内部及附近。

(二)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库)、体育场(馆)内部及附近。

(三)市区旧居民区改造,原有的公共厕所必须按原有规模,结合改造重建。

(四)新建住宅区,应按(表五)要求设置公共厕所。

第五十八条凡在南平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道路、公路干线两侧广场、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城市雕塑,除应符合本规定的有关要求外,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符合《福建省城市雕塑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二)建设城市雕塑,建设单位须将拟建雕塑的题材、体量、建设地点、雕塑模型、环境设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报南平市城乡规划局审查。在公共绿地内建设城市雕塑,须先征得园林部门同意后,再报南平市城乡规划局审查,核发“一书两证”后方可建设。

属于重要的政治性、历史性题材的城市雕塑,由南平市城乡规划局报南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

(三)城市雕塑的设计,须由持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的设计人员承担,未持有设计资格证书的,不得承担城市雕塑设计工作。

(四)城市雕塑设计方案一经批准后,不得擅自修改。擅自建设城市雕塑属违法建设。城市雕塑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须报南平市城乡规划局组织验收。

关联法规:地方法规(1)条

第五十九条设置房外广告、标语牌画廊、橱窗、牌匾等,应与周围景观协调,整洁美观,保证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建筑物在进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广告等设置的位置、形式、灯光照明等,并应在方案图中示出,报南平市城乡规划局审批。

(二)在已有建筑物设置广告的,不得破坏原有建筑造型,不得产生视觉污染。

第六十条各项建设工程,除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应设置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下简称转运站)。转运站的位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环保、卫生规划的要求。其规模应根据各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或按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确定。

(一)设置在建筑物内的转运站,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要求,应设置在交通方便,较为隐蔽的地方。其建筑装修应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

(二)单独设置的大、中型转运站,绿地率不低于用地面积的25%,应与周围建筑物形成绿化隔离带,且退让用地边界距离不小于6米。

(三)转运站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采用封闭式的建筑型式,并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各类高层建筑应符合城市景观、消防、防火、环保、交通、人防等方面专业规范的要求,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各类高层建筑设计方案、文件编制要求(见表八)。

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二条本规定是实施《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具体技术标准及规定,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按《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三条本规定实施前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仍按原规定执行,已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的地区的建设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规定的酌情实施。

第六十四条南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市属各县(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六十五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南平市人民政府

1999年6月23日。

(表一)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控制指标

40>l≥24 24>l≥18 18>l≥15

h

高层建筑4 3 2

60米>h≥24米

高层建筑5 4 3

h≥60米

h

高层建筑3 2 1.5

60米>h≥24米

高层建筑4 3 2

h≥60米

注:高层退线指主体部分,裙房按多、低层建筑控制(裙房<24米)

(表二)居住小区用地控制指标

(表三)新建区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

far d far d far d

高层4.0 28% 3.6 26%

高层 5.0 32% 4.3 30%

(表四)旧区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

far d far d far d

高层 4.5 33% 4.0 30%

高层 6.0 40% 5.0 35%

注:far为建筑容积率;d为建筑密度。

(表五)居住区市政公用设施配建指标

3000-5000人设1处

径300-500米.同时1000人

左右需设置垃圾池,服务

300米,可附设在肉菜市场及人

流量较大的其它的公共设施内

注:1.本表适用于人口规模4至6万人的新建居住区,超过此限的居住区,需设置注有*的项目。2.旧城改造公共建筑的配置,可参考本表结合改造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实完善。

(表六)绿地系数折算表

(表七)

(公顷)

面雕塑.儿童设施有一定功能

和铺装地面等划分

简易儿童设施

(表八)

用地规划技术指标,建筑经济指

标.结构造型设计.消防.人防.环

保.给水排水.电气.电讯.空调通

风等及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施的布置

位置.距离.消防登高面的布置及

建筑物内消防出入口与室外消防

通道的联系方式等.

彩色渲染图级,室内外出入口位置.尺寸等

建筑单体或群体彩色渲染图,重要

的或大型建筑必须制作模型.

括配套设施用房或1:200

天津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标准(试行)

天津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标准 (试行) 2019年4月12日

目录 目录 (2) 1总则 (1) 2术语 (2) 管理篇 (4) 1规划管理 (5) 1.1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5) 1.2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市区两级事权 (5) 2技术文件 (5) 2.1一般规定 (5) 2.2规划选址(条件)申请书 (6) 2.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类)设计方案 (7) 2.4建设工程(建筑部分)规划放线测量技术报告 (8) 3规划受理权责 (9) 3.1一般规定 (9) 3.2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的核提 (9) 3.3建筑工程规划许可 (9) 技术篇 (11) 1基本规定 (12) 2总平面规划设计 (13) 2.1一般规定 (13) 2.2规划布局 (13) 2.3基地出入口 (14) 2.4内部道路和交通组织 (15) 2.5空中连廊或地下通道 (15) 2.6停车场(库) (15) 2.7地下空间利用 (16) 2.8竖向设计 (16) 2.9绿地、开敞空间和景观设计 (16) 2.10围墙和雕塑 (17) 2.11场地防护 (17) 3建筑平面和形态 (18) 3.1建筑平面 (18) 3.2建筑层高 (18) 3.3建筑高度 (18) 3.4建筑层数 (19) 3.5建筑形体 (19) 3.6建筑立面 (20)

3.7建筑屋面 (20) 3.8建筑色彩 (20) 3.9建筑设施 (20) 4建筑退线 (21) 4.1城市道路红线等控制线退线 (21) 4.2建筑用地退线 (21) 5建筑间距和日照影响分析 (23) 5.1一般规定 (23) 5.2一般区域建筑间距 (23) 5.3试点区域建筑间距 (25) 5.4日照影响分析 (25) 6建筑面积计算 (27) 6.1地上建筑面积计算 (27) 6.2地下建筑面积计算 (27) 6.3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计算 (28) 7容积率、建筑密度与绿地率 (29) 7.1容积率奖励 (29) 7.2容积率计算 (30) 7.3建筑密度 (30) 7.4绿地率 (31) 8其他规定 (32) 8.1避免违规设计 (32) 8.2鼓励设计创新 (32) 8.3新技术推广应用 (33) 8.4合理分期实施 (33) 本标准用词说明 (34) 引用标准名录 (35)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年级专业:2012级园林(景观设计) 学号:201206194028 姓名:唐明明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正文共列出151条基本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编制(分十七项内容: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电力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城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城市规划管理。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根据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2、城市用地计算原则 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城市用地按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其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总体规划用地应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分区规划应采用1/5000或1/2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的图纸。 3、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规划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内容: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除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应包括九大类用地。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I~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m2/人),现有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应根据其现状人均建设用地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保障城乡规划 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参照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内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 城乡规划管理应以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为直接依据,城乡规划 尚未批准的或城乡规划未明确有关内容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规章、技术规范和本规定执行。 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本规定对有关城乡规划管理 事项未明确规定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行政管理权限合 理确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四条 城市用地分类执行住建部公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对用地性质按照以中类为主、大类与小类为辅的分类方 式进行规划管理。针对创新、创业型等新业态用地性质的确定, 规划部门可以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定进行适当创新性探索。 第五条 建设用地的规划性质与建筑容量应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控 制性详细规划未经审批的,应参考其规划成果。尚未编制控制性 详细规划的,应参照总体规划和编制研究成果合理确定。 第六条 建设用地的使用应遵循成片开发建设的原则,应尽量与周边用地 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实施,不宜零星插建。 原则上,老城区10亩以下新腾空地块用于“增绿增益”工程,不再用于开发项目。 第二节建筑容量 第七条建筑容量包括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3—

建筑容量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区位、用地性质、用地规模、建 筑高度等因素进行控制。 第八条 居住用地建筑容量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控制,旧 城区可适当降低。 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用地建筑容量控制,按有 关专业技术规范执行。 核心商务区、行政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等特定功能区块或 单独编制详细规划地段的建筑容量根据其特殊的规划建设要求控制。 工业用地建筑容量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 土资发〔2008〕24号)、《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6号)等相关规定进行控制。工业项目内仓储物流用地参照工业用地进行管理。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业项 目可根据其工艺需求按照建筑系数进行控制。 第三节地下空间管理 第九条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积极利用、合 理保护、公共设施优先的原则,鼓励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4—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2014―2015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南政办[2014]72号 【发布部门】南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6.12 【实施日期】2014.06.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5年)的 通知 (南政办〔2014〕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研究,现将《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6月12日

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5年)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5年)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改善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等城乡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制订本实施方案,实施期限为2014-2015年,部分实施内容适当展望至“十三五”。 一、交通提升工程 2014-2015年力争完成投资310亿元。至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网络更加衔接配套、技术装备更加先进实用、运输服务更加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28公里,普通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达1.47万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铁路通车里程197.3公里,其中高铁197.3公里,全市有四个县(市、区)通高铁,改造完成武夷山机场扩建工程,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180万人次,启动邵武市直升机场建设,积极推进武夷山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闽江航道整治建设,提升水路运输水平。 (一)铁路。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建成合福铁路南平段,加快建设南三龙铁路南平段,新开工建设衢州至宁德铁路,积极推进浦建龙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两年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97.3公里,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3个。 (二)公路。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86亿元。 1、高速公路。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23亿元。力争建成京台线建瓯至闽候南平段、邵武至光泽(江西省界)、延平至顺昌等3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建设顺昌至邵武高速公路。至2015年底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5公里,争取在2016年建成南平联络线。 2、国省干线公路。两年力争完成投资36亿元。大力推进交通拥堵路段和瓶颈路段改

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

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建环境整洁、市容优美、文明有序的现代化城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建成区、特定区域、其他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建制镇的城市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管理是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路灯照明、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养护和管理。 第四条加强城市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体制创新,形成管理重心下移、区县为主、权责明确、务实高效的管理体制; (二)坚持机制创新,形成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竞争有序、政府监管的运行机制; (三)坚持科学管理,形成科技引领、监督到位、履行职责、运转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各新闻媒体及各单位,应当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公众的教育,不断增强市民文明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环境。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优美城市环境的权利,负有维护城市整洁、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义务,对违反本规定的 行为有责任进行规劝、批评和检举。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管理标准与要求

第八条市容市貌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管理范围内无违法建设、无占路经营、无私开门脸、无乱吊乱挂和乱涂乱画。 (二)户外广告和商业牌匾的设置要符合设置规划和规范。 (三)建筑工地的围挡符合有关规定和规范。 (四)城市雕塑、时钟应保持完好整洁、功能正常。 (五)达到国家和本市对市容市貌的其他管理标准和要求。 第九条环境卫生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快速路、主干道路、各类桥梁(含人行天桥)、重点地区、次干道路、支路和居民区内的胡同里巷、楼群、甬路路面净、人行道净、绿地净、树穴净、排水口净;无乱堆乱放,无白色污染,无垃圾堆存,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无运输洒漏。其中,快速路、主干道路、立交桥和重点地区保持20小时,次干道路、支路和人行天桥、跨河桥梁保持16小时,里巷道路保持12小时以上清扫保洁作业,清扫保洁率达100%。 (二)集贸市场分行划市、管理有序,达到摊位净、地面净,无垃圾堆存,无摊贩乱摆乱卖,市场内外干净整洁。 (三)河道两岸无垃圾堆存、无杂草,水体清洁,无漂浮物。 (四)公共厕所配套设施齐全完备,内外干净、整洁、无异味,地面干燥、光洁、无污物。 (五)达到国家和本市对环境卫生的其他管理标准和要求。 第十条园林绿化管理应达到下列要求: (一)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化,乔灌木花草生长正常,植物品种丰富,树形整齐美观,无枯树死树,无裸露土地,无杂草垃圾,基本无病虫害。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

编写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 目录 第一节术语 (3) 第二节建筑高度 (5) 第三节建筑间距 (8) 第四节建筑退让间距 (11) 第五节建筑工程外部附属设施 (16) 第六节居住建筑天井 (19) 第七节骑楼 (21) 第八节建筑场地竖向设计 (25) 附录本标准与准则用词说明 (30)

第一节术语 1.1 建筑工程 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以及原状维修工程。 1.2 城市居民自住建筑工程 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居民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兴建的仅供自己居住的建筑工程。 1.3 建筑场地 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用地。 1.4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 1.4.1 指一定地块内建筑工程规划建设的总建筑面积,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建筑面 积的总和。具体计算方法应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执行。 1.4.2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可以分为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和自然计算的 总建筑面积。 1.5 容积率 指一定地块内,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与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1.5.1 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包括: (1)地面以上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上的架空层、避难层、屋顶梯间和电梯机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2)以下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1.5.2 净建设用地面积是指扣除宽度为1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城市河涌等用地面积的 建设用地面积。 1.6 建筑密度 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7 规划户数 指一定地块内居住建筑所规划的居住人口户数。 1.8 建筑层数 指建筑层高2.2米以上的建筑自然层数(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南京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南京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农村地区建设行为的规划管理工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农村建设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南京市农村地区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集体土地上各项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各直属分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农村地区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高淳县和溧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农村地区建设活动的规划管理。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合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地区规划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各项建设活动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其中,工业企业应进入规划批准的工业园区统一建设;新建村民住宅应在规划布点村庄集中建设。 第五条各区、县人民政府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根据农村地区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划管理机构,保障规划管理经费的落实。 第六条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与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城乡规划的落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建设。 第七条下列建设项目应申请办理规划意见: (一)涉及农用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的; (二)现状集体建设用地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办理规划意见的。 第八条申请办理规划意见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向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交申请报告、村(社区)委员会意见、拟选用地的现势地形图(或地籍图)和其他指定图件,并填写申请表。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上级规划管理部门办理。其中,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的,镇人民政府应出具初审意见。 规划管理部门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城乡规划要求提出审查意见。审查同意的,核发规划意见。规划意见的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地址、初步用地范围、用地规模、有效期和规划条件。 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规划意见后,方可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第九条规划意见有效期为12个月。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有效期内取得国土部门的用地规划审查意见。逾期未取得的,该规划意见自行失效。 第十条乡镇企业、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及集中新建农村村民住宅等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向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规划条件(办理规划意见时已领取规划条件的除外),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后办理。其中,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的,镇人民政府应提出初审意见。 申请规划条件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批复文件; (二)使用集体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拟建用地的现势地形图(或地籍图)。 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规划条件之后方可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规划方案设计。 规划条件的有效期为12个月,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有效期内申报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查。逾期未申报的,该规划条件自行失效。

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及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关联资料:宪法法律共1部 第二条 在南平市城市规划区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均应按本规定执行。城市规划区用地分为新区开发及旧区改建。新区开发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地段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旧区指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进行各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居民集聚区。 第三条 本规定尚未包括的内容,均以国家法律和福建省、南平市现行有关规定为准。 第四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南平市城乡规划局。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第五条 南平市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四个层次。 第六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应编制分(片)区规划。 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编制相应的各专业系统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此规划应由业务隶属单位完成。 第八条 城市土地的地块开发利用,均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视建设的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地块开发单位完成。 第九条 城市重点地段、大型公建及周围地段,应单独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特别重要的地区,还应编制城市设计。 第十条 城市规划和设计,必须使用南平市城乡规划局统一的地形图及高程、座标系统。第三章 建筑间距控制与建筑退让 第十一条 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第十二条至第十五条的规定。 第十二条 多层及多层以下居住建筑的间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包括两建筑夹角≤30°)1.朝向为南北向(建筑走向与东西向夹角≤45°,下同)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旧区不小于0.8倍。2.朝向为东西向的(建筑走向与南北向夹角≤45°,下同)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8倍,在旧区不小于0.6倍,且最小间距不小于6米。

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凡在市、镇城市规划区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 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2.2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500平方米,旧城区为4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1000平方米,旧城区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2000平方米,旧城区为1500平方米; (四)高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3000平方米,旧城区为2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3规定。 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

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 2.4 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2.5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5的控制。但只要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的要求,经审批后可以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文本 (公示稿) 南平市人民政府 2013-9-25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发展定位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市域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8) 第五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0) 第六章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14) 第七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8) 第八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九章市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4) 第十章市域世界遗产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 第十一章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协调规划 (30) 第十二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规划 (33) 第十三章延平城区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6) 第十四章延平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与空间管制 (37) 第十五章延平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39) 第十六章延平城区工业与物流业布局规划 (44) 第十七章延平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46) 第十八章延平城区公共设施发展规划 (50) 第十九章延平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54) 第二十章延平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7) 第二十一章延平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9) 第二十二章延平城区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规划 (60) 第二十三章延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65)

第二十四章延平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8) 第二十五章延平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72) 第二十六章延平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9) 第二十九章延平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82) 第三十章延平城区近中期建设规划 (84) 第三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88) 第三十二章附则 (89) 附表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9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规划局发表日期:2015-02-18 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坐标系应当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系应当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 第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要求。 第二编规划编制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 第六条本规定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八条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九条规划成果文件应当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具体的格式规范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十条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一条总体规划是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功能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一般由辖区规划和城区或者镇区规划组成。 编制总体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第十二条编制总体规划前,应当首先进行下列专题研究: (一)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即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调控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的落实情况; (二)城市发展定位,即根据城市区位、资源环境状况、现状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政策要求,科学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方向、途径和功、 (三)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即根据现状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以及构成;

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1 总则 1.1为统一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规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以及《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特制定本编制规程。 1.2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对分区内各街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及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详细控制规定。重点是对分区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深化和落实,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法定文件(文本和图则)。 1.3天津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1.4本规定未包含的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的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3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构成 3.1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包括按制定程序批准的文本和图则两部分。在编制文本和图则时,应编制规划说明书,作为制定文本和图则的基础技术支撑和解释性技术说明。 3.2文本和图则的构成 3.2.1文本 文本是指需经法定程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条文,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 3.2.2图则 图则是指需经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文件批复(盖章)生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控制总图及其附表。 3.3规划说明书的构成 3.3.1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包括关于规划情况的技术性研究和说明,以及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背景和过程的解释性文字。 4 文本和图则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 4.1文本 必须用法定文件的问题阐述以下内容: 4.1.1总则 4.1.2土地利用性质 以“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参见表1)的方式阐明对各类不同性质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具体控制要求。 ⑴土地利用性质分为“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性质”(在表1的“用地性质”栏中表达)和“可相容的土地利用性质”(在表1的“土地利用相容性”栏中表达)。 ⑵“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中规定性地块控制指标必须包括的项目有: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项目及其规模以及土地利用相容性规定。“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必须附在“图表”右侧,而且表中的“用地性质”和“土地利用相容性”的名称和代码应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的有关规定。 ⑶如有重点地块,可在“备注”栏中附加控制重点,或以条文方式提出其他特殊控制要求以及增加指导性控制指标。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表1(示例) ①控制指标均采用统一单位(如示例所示),容积率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其余数字取整数; ②控制指标的计算方法按照术语及符号的规定执行; ③公共配套设施必须标明项目名称和规模控制要求;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版)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用地和建筑分册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17年

目录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2) 2.2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 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0)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13) 3.1 建筑间距 (13) 3.2 建筑退界 (18) 3.3 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2) 3.4 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5) 3.5 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6) 第四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0) 第五章附则 (34) 附录一名词解释 (35) 附录二计算规则 (39)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1) 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42) 附录五成都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44) 附录六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46) 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形态分区图 (50) 附图二:成都市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范围示意图 (51) 附图三:成都市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范围示意图 (52) 附图四:成都市中心城区“四边”控制要素示意图 (50)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 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第 1.0.3 条根据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特点划定不同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时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 1.0.4 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设计为重要手段,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精细化管理。在城市重点地区强调以城市设计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 1.0.5 条已编制片区城市设计且已将容积率指标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片区(环城生态区除外),应按照本规定要求,结合片区实际优化完善片区城市设计,并将主要规划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管理。环城生态区按原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 1.0.6 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及要求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天津市城市管理考核办法

天津市城市管理考核办法 市市容园林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天津市城市管理工作,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建设美丽天津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的新期待,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增强城市管理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效能,依据《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2010年市人民政府令第26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 第三条城市管理考核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天津和全国最整洁城市的目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每寸土地有人管、每件设施都管好、每个细节管到位的要求,努力实现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细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二章城市管理考核监督 第四条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实施意见和属地管理原则,城市管理考核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建成区,区县人民政府所在街镇以及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实施城市管理的其他区域。 第五条在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市和区县两级城市管理考核办公室。市城市管理考核办公室负责制定城市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组织指导各区县及市级职能部门实施考核;各区县城市管理考核办公室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管理工作逐级进行考核。 第六条城市管理考核对象包括: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市容园林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港口局、市市政公路局、市水务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国土房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工商局、市路灯管理处等单位。 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对驻区单位、部队、院校等城市管理工作实施考

核监督。 第七条城市管理考核内容包括: (一)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管理、市容市貌、环境秩序、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城市照明、道路桥梁、综合执法、网格化责任落实、数字化监督指挥、建设施工、社区环境、信访投诉办理、对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的城市管理其他事项等方面的维护、监督管理。 (二)市市容园林部门:城市市容市貌、城市照明、市级公园、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 (三)市公安部门:道路交通秩序、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和设备设施维护管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养犬管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 (四)市民政部门: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丧葬祭奠和社区环境方面的监督管理。 (五)市交通港口部门:公交场站、机场、铁路客运站和港口客运码头以及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的车容车貌监督管理。 (六)市市政公路部门:市管城市道路、公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 (七)市水务部门:市管城市排水河道及市管城市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八)市建设交通部门:施工工地运输撒漏、工地围档等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方面的监督管理。 (九)市国土房管部门:旧楼区提升改造后长效管理的监督指导,住宅增设门窗、拆窗改门或扩大原有门窗尺寸等危害房屋安全的执法管理,居民区物业管理、房屋拆迁扬尘管理。 (十)市综合执法部门:对履行相对集中处罚权规定的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十一)市工商部门:利用住宅门、窗、庭院从事无须行政许可审批的无照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 (十二)市城投集团:在建工程及未办理移交手续设施的养护管理。

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为了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凡在市、镇城市规划区内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 2.1 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 2.2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不含私房改造): (一)低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500平方米,旧城区为400平方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1000平方米,旧城区为800平方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新城区为2000平方米,旧城区为1500平方米; (四)高层公共建筑:新城区为3000平方米,旧城区为2000平方米。 建筑基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3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3规定。 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

2、商住楼为地上1层或1-2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其它部分为住宅的楼房建筑 2.4 凡须改变绿地、道路广场、体育、市政、工业、仓储等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3《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2.5 城市各类建筑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上限按表2.5的控制。但只要满足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的要求,经审批后可以突破容积率控制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