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新人教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新人教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新人教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至102页主题图和例1、例2。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眼睛观察得到,只能*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为单位的秤。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秤一秤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估计物体的质量。

教法: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

学法: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硬币、黄豆、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预设:斤,公斤、克、千克)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教学例1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出示课件:101页例1

(1)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

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3)展示交流

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3.教学例2

计量比较中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1)理解“净含量”

出示课件:课本102页例2。

明白“净含量”是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1千克有多重呢?

1袋盐的质量是500克。

2袋盐的质量是1000克,也可以说是1千克。

(3)克和千克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会认读秤: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秤的物品有多重。

(5)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

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三、智能应用

1.课本第103页做一做

第1题,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找一找,并掂一掂。

第2题,分组活动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2.课本第103页你知道吗?

生活中的秤,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秤?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

3.练习二十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

1千克=1000克。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做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做单位。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04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估计生活中物品的质量,能够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法:启发探讨。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空。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千克”可以用符号()表示。

(2)填上适当的数或单位。

一筐苹果重20()一个乒乓球约重()

一只鸭子约重2() 5只鸭子大约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1)读题

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怎样解答

先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

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

5个中等个儿的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20÷5=4(千克)

2.解答正确吗?

(1)你有什么办法检验吗?

分组讨论

(2)交流方法。

用秤称一下,看是不是有4个或5个重1千克的苹果。

(3)学生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二十第9题

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板书设计

解决实际问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5=4(千克)

答: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大约重4千克。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练习二十

教学内容:课本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5~8、10~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物品质量估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答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千克=()克 3000克=()千克 4千克=()克 5000克=()千克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1)先说这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第7题

(1)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2)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4.练习二十第8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

学生独立找,并写下来。

集体订正。

(3)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5.练习二十第10题

(1)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6.练习二十第11题

学生看图回答。

7.练习二十第12题。

填写合适的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8.练习二十第13题

学生调查并做好记录。

三、拓展练习

1.练习二十第14题

学生自己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2.练习二十思考题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

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中。

3.练习二十你知道吗?

读一读。

四、自我评价

这个单元学到怎样?学生交流。

课后小记: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三、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一)教案北师大版

确定位置(一) 科目数学年级四年级(上)授课教师 主题单元六、方向与位置课题 1.确定位置(一)教 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重点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 学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 主要教法 与学法 联系实际法 知识连接你知道吗—地球仪上的横线和竖线。 教案连接探索发现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掏宝游戏,看看谁能掏到宝,好吗?教师说出 游戏规则后提问:我们班第5个同学在哪里坐着? 情境创设 教案连接探索发现

二、探究学习 1.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 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 2.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3.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 a)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b)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c)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5.数对学习 1)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置? 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 三、实际运用 帮助学生认清第几组和第几排(第一个) 通过游戏,理解数对。并掌握书写方法。 教案连接探索发现

说一说,填一填。 1.小敏的位置是(,),小华的位置是(, )。 2.(1,4 )表示的位置是第组第个, (4,3)表示的位置是第组第个。 3.用同样的方式,说说我们班同学的位置。 让学生理解这种表示方法,并能正确的找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数对表示法。 会看图,能找到数对的位置。 板书设计: 1.确定位置(一) 第几组第几(排)个 第3组第5个表示:(3,5) 第5组第3个表示:(5,3) 教案连接探索发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 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 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 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 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 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 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集体备课(表格式)-部编版

第八单元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妖、矩”等生字,规范书写“介、绍”等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赏析精彩片段,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赏析精彩片段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作者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情谈话,引入新课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一段视频。激 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的。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宝葫芦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 2.你了解作者吗?谁能来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张天翼 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感受。 三、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介绍、妖怪、规矩、向日葵、瘦小、罢了、真棒 2.开火车式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 “绍”字“召”的“刀”取斜势,“口”形扁,呈倒梯形。 “乖”字撇短横长,竖为悬针竖,两侧对称。 “溜”字左窄右宽,“氵”要成弧形排列。 “葵”字“艹”扁而略宽,下部横撇、捺舒展到位。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 这些生字新词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合作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几位同学分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想象画面,给文章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他叫王葆,和我们一样是少先队员。小时候,他奶奶就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宝葫芦能让人的愿望成真,所以王葆也想拥有一个宝葫芦的有趣故事。) 请你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文章分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 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秤。 学前准备: 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要求) ~ 提问: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单位? 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如果有学生说出克和千克就说真了不起,那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2.探究新知、形成能力 (1)交流汇报。

师:昨天王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教师投影出示上述物品的质量标注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2)认识秤 # 师:刚才我们说的一袋茶叶400克,一袋面粉25千克等等,都是看包装袋上的说明知道的?那除了看说明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秤(课件一起展示),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3)认识天平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王老师带来一架天平,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教师出示天平(同时投影出示模型)在实验室用的多,一般称较轻的物体质量,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每一架天平都配有一套砝码,称物品时把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有时还可调节游码) (4)认识“克” 师: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师先示范),说说感觉怎样?(很轻) ? 师:请你猜猜这个硬币大约几克? 生:…………. 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 师:那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好吗? 再次感受。学生活动:每个同学拿一个1角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回形针、瓜子、开

北京市北京四中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检测(有答案解析)

北京市北京四中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检测(有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一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1000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千克,1亿枚硬币大约重()吨。 A. 6 B. 60 C. 600 D. 6000 2.如下图,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多少克?() A. 30 B. 60 C. 100 3.下面()大约是1千克。 A. 2只鸡蛋 B. 5袋大米 C. 6个苹果 D. 10个1元硬币 4.4千克的棉花和4000克的铁相比较,()。 A. 棉花重 B. 铁重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5.亲爱的同学,你认为自己的体重接近30()。 A. 克 B. 吨 C. 厘米 D. 千克6.甲、乙两人各买了一袋同样的大米,净质量都是50千克±0.5千克,那么他俩实际买到的大米质量最多相差()。 A. 1.5千克 B. 1千克 C. 0.5千克 D. 0千克7.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和5个苹果差不多重的是()。 A. 一颗草莓 B. 一个菠萝 C. 一匹马 8.○=500克,□=1千克500克,则□+○=() A. 200克 B. 2千克 C. 500克 9.妈妈买1000克草莓,分给小明和小丽各一半,小明分到了()。 A. 500千克 B. 50克 C. 500克 10.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重。 A. 铁 B. 棉花 C. 一样重 D. 不一定11.我的书包重()千克。 A. 4 B. 14 C. 40 12.5个苹果约重()。

A. 20克 B. 2千克 C. 200千克 二、填空题 13.把3千克、3060克、3400克和3002克这四个质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横线上填上“千克(kg)”,或“克(g)”。 4________ 20________ 1________ 15.在横线上填上“>”“<”或“=”。 36千克________360克 700克________1千克 9千克________9000克 2600克________3千克 16.将5千克80克、5.008千克、5800克、58千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最前面的是________,排在第三位的是________. 17.2000克+3000克=________克 9000克-8000克=________克 5千克+4千克=________千克 5千克=________克 ________千克=4000克 200克+300克=________克 900克-200克=________克 9000克=________千克 6千克+3千克=________千克 18.1袋红糖重500克,2袋红糖重________克,正好是________千克。 19.在横线上填上“>”或“<” 5300千克 ________5300克 8千克 ________9000克 1千克 ________530克 62千克 ________6200克 1千克 ________800克 350克 ________10克 20.一小桶酱油重2千克,3小桶酱油重________千克。 一盒牛奶重500克,________盒牛奶重1千克。 三、解答题 21.一个玻璃瓶自身重250克,往瓶里倒入5杯水后,连瓶称正好1千克,平均每杯水重多少? 22.下面是宏达超市部分商品的价格表。 (1)李阿姨买了2千克软面包和1千克蛋卷,一共要花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答出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单元内容二年级学科数学 1、学习克与千克 2、解决问题 主备人 初备 时间 定稿 时间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单元目标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 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单元重点2、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单元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盘秤、苹果等 课时划分2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年级初备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法渗透教学准备 二学科数学课型新受课主备人 讨论时间定稿时间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克和千克》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2、在生活中,常见的秤有哪些?你还知道人们常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吗? 1斤=10两1斤=500克2斤=1千克 二、动手感知,快乐教学 1、认识感知1克 下面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我知道“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1克有多重?(出示课件) (1)掂一掂: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掂一掂什么感觉(非常轻)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八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案

《确定位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一节。本节课通过形式多样的题材(如“教室里找座位”“确定地图上城市的位置”等等),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其中既有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也有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法。这种呈现方式,一是为了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有趣的活动中理解坐标思想及其由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大量实际运用中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2)确定位置的方法,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 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2)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较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方式对物体定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体会生活中位置的确定离不开数据, 离不开数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3.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 2.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的设计是: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 3.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4.总结提炼; 5.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引入: 1.电影《海神号》中船被大浪掀翻,救援人员是如何准确的找出出事地点并进行救援的?2.中国神舟6号的安全返回,在茫茫草原中科学家是怎样找到返回仓的?它的位置如何确定的? 3.引入课题——确定位置。 教师活动: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影片和关注的神舟6号安全返回,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特别强调“两个数据”表示位置。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影片和神舟6号安全返回,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思考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确定一个地理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二)探索新知: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例1】一个乒乓球重多少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求出一个乒乓球的质量。 对比左图和右图发现:两图相差2个乒乓球,质量相差156-150=6(克),所以一个乒乓球的质量是6÷2=3(克)。 解答:156-150=6(克) 6÷2=3(克) 答:一个乒乓球的质量是3克。 【例2】8千克铁和8000克棉花相比较,( )。 A.一样重B.8千克铁重C.8000克棉花重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转化”法比较物体的质量。解答时可以把8千克转化为8000克比价,也可以把8000克转化为8千克比较,无论哪种转化,结果都是相等的,也就是一样重。 解答:A 【例3】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比较法、转化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解答时,先求出4头牛的质量,列式为500+500+500+500=2000(克),2000千克=2吨,吨<3吨,这样得出大象重,重3-2=1(吨)。 解答:500+500+500+500=2000(克)=2吨 3-2=1(吨) 答:大象重,重1吨。 【例4】5只小动物要同时过河,怎样乘船才安全呢?(用线连一连)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20千克+40千克+15千克=75千克,75千克=75千克,小猴、小猪和小狗乘小船。90千克+5千克=95千克,95千克<100千克,小鹿和小兔乘大船。

解答:小鹿和小兔乘大船。小猴、小猪和小狗乘小船。 【例5】问它们各重多少? (1)+ =5千克(2)+ =7(千克)(3)+=8千 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答关系式问题。鸡+鸭=5千克,鸡+鹅=7千克,可以得出:鸡+鸡+鸭+鹅=12千克,已知鸭+鹅=8千克,所以鸡+鸡=4千克,即鸡=2千克,然后再求互鸭和鹅的质量。 解答:鸡=2千克,所以鸭=3千克,鹅=5千克 【例6】一箱梨连箱重15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箱重8千克,箱子有多重?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质量的计算,解答此类问题常用的方法可以抓关键词的方法来解答,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关键理解“吃了一半”的意义。根据“一箱梨连箱重15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箱重8千克”可以得出,吃了的梨的质量是15-8=7(千克),所以梨的质量是7×2=14(千克),这样箱重15-14=1(千克)。解答:15-8=7(千克) 7×2=14(千克)15-14=1(千克) 答:箱子重1千克。 【例6】看图填一填。 苹果 12千克 ( ) 梨()千克()千克()千克千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图示法来解答与千克有关的倍数问题。解答时,先找到已知的一倍量苹果的质量,然后看梨的质量是苹果的3倍,从而求的答案。解答:12 12 12 48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八、垂线与平行线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在原有教材上有所变动,把四年级的角的度量和平行与相交两单元融合为一单元,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对直线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直线和线段,同时引入射线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在学生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又进行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通过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会用简单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或垂线,会用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度量角并且按要求画出对应的角的大小。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5、使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1、角的度量,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2、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 直线的距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以及用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 四、课时划分 共计14课时(含单元测评3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练习十五1课时 角的度量 1课时整理与练习 1课时 练习十三 1课时怎样滚得远 1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法 1课时单元测评 3课时

确定位置教案

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教材第45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自己探索出列、行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优越性(作用)。 2.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列、行的含义,会用行列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已知数对,要能准确地找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探索用数对表示物体的方法,及列、行以观察者的的位置来定顺序。 资源准备:“班班通”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学校又要召开家长会了,可你们的家长不知道你坐在班上的哪个位置,你回去后怎样告诉他们呢? 生:……

2.揭示课题 师:好了,看来,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方式确定自己的位置,其实,确定位置在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在数学中,有没有一种更简洁的方式来确定位置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列和行 师:其实在数学上确定位置是有规定的,规定竖排叫做列(板书:竖排叫作列),(请这一列的同学站起来,请这一列的同学举手,和他是一列的同学起立),像这样的一竖排就叫列;还规定横排叫做行(板书:横排叫做行),(请这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像这样的一横排就叫做行。 数学上又规定观察者的最左边的那一列为第一列,老师现在是观察者,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最左边是……那第一列是?(请第一列的同学站起来)依次往右数为第2列,第3列……(板书:从左往右的顺序)自己马上看看你是在第几列?(第4列的同学举手,你们这一列是?)也规定了观察者的最前面那一行为第一行,李老师是观察者,你们的第一行是?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2行,第3行(板书:从前往后的顺序)快看看自己在第几行。马上我要考考你们的反应能力,一定要听清楚列和行(第2行的同学起立;

克和千克教案人教版新人教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人教版新人教版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 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 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1 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00至102页主题图和例1、例2。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 眼睛观察得到,只能*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

北京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克,1000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千克,1亿枚硬币大约重()吨。 A. 6 B. 60 C. 600 D. 6000 2.4千克的棉花和4000克的铁相比较,()。 A. 棉花重 B. 铁重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3.1吨钢材与1000克棉花相比() A. 钢材重 B. 钢材轻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4.()最接近1千克. A. 一根跳绳的长度 B. 汽车的载重量 C. 两包盐的重量 5.100颗黄豆重约25克,照这样推算,1亿颗黄豆重约()。 A. 250千克 B. 2500千克 C. 25000千克 D. 250000千克6.○=500克,□=1千克500克,则□+○=() A. 200克 B. 2千克 C. 500克 7.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相比较,() A. 铁重 B. 棉花重 C. 它们一样重 8.1千克油和1千克水比较()。 A. 油重 B. 水重 C. 同样重 9.1枚1元的硬币约重()。 A. 1克 B. 100克 C. 6克 10.李红体重35千克,妈妈体重50千克,李红比妈妈轻()。 A. 25千克 B. 15克 C. 15千克 11.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重。 A. 铁 B. 棉花 C. 一样重 D. 不一定1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相比,()重. A. 铁 B. 棉花 C. 一样 二、填空题 13.妈妈买4袋食盐,每袋500克,4袋食盐共重________千克. 1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6892________6982 1千克铁________1千克棉花 35÷7________31÷6 4004________4400 4800g________4kg800g 9×6________72-28 15.比较大小。 1010________1200 308________199 3千克________3000克 80克________2千克1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重200________ 一只重80________ 17.把下面各数量用“>”连接起来。 6千克80克 6.8千克 6108克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本单元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还有一个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和语文园地八。3篇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画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 2 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 画画的场景,使学生了解四种 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 冬眠的习性,是一首科普儿 歌。 1.认识33个生字、2个偏旁和1个多音 字;会写14个生字和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 明显的信息。 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没有全文注音的课 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 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 乌鸦喝水 2 根据寓言改编,讲述了一只口渴的乌鸦“找水喝—喝不到水—想办法—喝到水”的故事。 小蜗牛 2 讲述一只可爱的小蜗牛三次去小树林玩的故事,介绍了四季的特征和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是一篇科普童话。 口语交际 1 小兔运南瓜。1.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积极参加讨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方

案,并能说出理由。 语文园地八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 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 起读。 1.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 写新年贺卡。 3.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 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 写。 4.背诵《风》。 5.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 的乐趣。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1.正确认读“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正确规范书写“竹、牙”等5个生字 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4.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识字、写字,掌握“横折弯钩”这个笔画的写法。 2.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难点 1.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识记。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设计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容: 本单元的主要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与抽象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北仓小学每年都举行春季或秋季运动会,看这是以前老师所教班级在开幕式上的方队,请看屏幕。(多媒体)。你能说说小强所占的位置吗? 二、行与列的学习 1、小强在整个队伍中站在什么位置?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小强的位置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2、行与列的含义 小强的位置一定,却有不同的说法,一一解释很不方便,怎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简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的“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要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单元难点: 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结合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良好基础。 (2)通过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①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②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③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学习重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 估计物体的质量。 学习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自主学习 (1)教学例1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出示课件:101页例1 ①认识、感知1克 1克有多重呢?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②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 将硬币发给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载心里,可以吗?开始吧。 ③展示交流 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找一找,掂一掂,你找到了什么?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概念。本单元的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熟悉知识;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要依靠触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概念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中要多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质量概念的建立。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方,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质量的机会,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概念。 3.在建立质量要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童话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课文。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和“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方法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等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其中,《风娃娃》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提示讲故事。《狐假虎威》课后习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两类词语,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纸船和风筝》一课再次提出学习“默读课文”的要求,旨在巩固默读的方法,促进阅读理解。 “语文园地”包含字词、句子、阅读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和默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体验朗读。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狐假虎威2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 虎,不仅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 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的故事。 1.认识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 字,会写31个字,会写33个词 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 阅读,读懂课文。 3.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 4.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试着做到不出 声。 5.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应该怎样与人 相处。 狐狸分奶酪 2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为了分一块奶酪拌嘴,狐狸帮他俩分奶酪,结果自己把奶酪全部吃掉了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 2 课文讲的是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它们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重新和好的故事。 风娃娃 1 故事里的风娃娃想为大家做好事,就到处用力吹,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