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inux内核数据结构之链表

linux内核数据结构之链表

linux内核数据结构之链表
linux内核数据结构之链表

linux内核数据结构之链表

1、前言

最近写代码需用到链表结构,正好公共库有关于链表的。第一眼看时,觉得有点新鲜,和我之前见到的链表结构不一样,只有前驱和后继指针,而没有数据域。后来看代码注释发现该代码来自linux内核,在linux 源代码下include/Lish.h下。这个链表具备通用性,使用非常方便。只需要在结构定义一个链表结构就可以使用。

2、链表介绍

链表是非常基本的数据结构,根据链个数分为单链表、双链表,根据是否循环分为单向链表和循环链表。通常定义定义链表结构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指针域

}node, *list;

链表中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链表通常包含一个头结点,不存放数据,方便链表操作。单向循环链表结构如下图所示:

双向循环链表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样带数据域的链表降低了链表的通用性,不容易扩展。linux内核定义的链表结构不带数据域,只需要两个指针完成链表的操作。将链表节点加入数据结构,具备非常高的扩展性,通用性。链表结构定义如下所示: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 list_head *next, *prev;

};

链表结构如下所示:

需要用链表结构时,只需要在结构体中定义一个链表类型的数据即可。例如定义一个app_info链表,

1 typedef struct application_info

3uint32_t app_id;

4uint32_t up_flow;

5uint32_t down_flow;

6struct list_head app_info_head; //链表节点

7 }app_info;

定义一个app_info链表,app_info app_info_list;通过app_info_head进行链表操作。根据C语言指针操作,通过container_of和offsetof,可以根据app_info_head的地址找出app_info的起始地址,即一个完整ap_info结构的起始地址。可以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Anker/p/3472271.html。

3、linux内核链表实现

内核实现的是双向循环链表,提供了链表操作的基本功能。

(1)初始化链表头结点

#define LIST_HEAD_INIT(name) { &(name), &(name) }

#define LIST_HEAD(name) \

struct list_head name = LIST_HEAD_INIT(name)

static inline void INIT_LIST_HEAD(struct list_head *list)

{

list->next = list;

list->prev = list;

}

LIST_HEAD宏创建一个链表头结点,并用LIST_HEAD_INIT宏对头结点进行赋值,使得头结点的前驱和后继指向自己。

INIT_LIST_HEAD函数对链表进行初始化,使得前驱和后继指针指针指向头结点。

(2)插入节点

1static inline void __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2struct list_head *prev,

3struct list_head *next)

4 {

5next->prev = new;

6new->next = next;

7new->prev = prev;

8prev->next = new;

9 }

10

11static inline void 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12 {

13__list_add(new, head, head->next);

14 }

15

16static inline void list_add_tail(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17 {

18__list_add(new, head->prev, head);

插入节点分为从链表头部插入list_add和链表尾部插入list_add_tail,通过调用__list_add函数进行实现,head->next指向之一个节点,head->prev指向尾部节点。

(3)删除节点

1static inline void __list_del(struct list_head * prev, struct list_head * next)

2 {

3next->prev = prev;

4prev->next = next;

5 }

6

7static inline void list_del(struct list_head *entry)

8 {

9__list_del(entry->prev, entry->next);

10entry->next = LIST_POISON1;

11entry->prev = LIST_POISON2;

12 }

从链表中删除一个节点,需要改变该节点前驱节点的后继结点和后继结点的前驱节点。最后设置该节点的前驱节点和后继结点指向LIST_POSITION1和LIST_POSITION2两个特殊值,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不在链表中的节点项不可访问,对LIST_POSITION1和LIST_POSITION2的访问都将引起页故障

/*

* These are non-NULL pointers that will result in page faults

*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used to verify that nobody uses

* non-initialized list entries.

*/

#define LIST_POISON1 ((void *) 0x00100100 + POISON_POINTER_DELTA)

#define LIST_POISON2 ((void *) 0x00200200 + POISON_POINTER_DELTA)

(4)移动节点

1/**

2* list_move - delete from one list and add as another's head

3* @list: the entry to move

4* @head: the head that will precede our entry

5*/

6static inline void list_move(struct list_head *li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7 {

8__list_del(list->prev, list->next);

9list_add(list, head);

10 }

11

12/**

13* list_move_tail - delete from one list and add as another's tail

14* @list: the entry to move

15* @head: the head that will follow our entry

16*/

17static inline void list_move_tail(struct list_head *list,

18struct list_head *head)

20__list_del(list->prev, list->next);

21list_add_tail(list, head);

22 }

move将一个节点移动到头部或者尾部。

(5)判断链表

1/**

2* list_is_last - tests whether @list is the last entry in list @head

3* @list: the entry to test

4* @head: the head of the list

5*/

6static inline int list_is_last(const struct list_head *list,

7con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8 {

9return list->next == head;

10 }

11

12/**

13* list_empty - tests whether a list is empty

14* @head: the list to test.

15*/

16static inline int list_empty(con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17 {

18return head->next == head;

19 }

list_is_last函数判断节点是否为末尾节点,list_empty判断链表是否为空。(6)遍历链表

1/**

2* list_entry - get the struct for this entry

3* @ptr: the &struct list_head pointer.

4* @type: the type of the struct this is embedded in.

5* @member: the name of the list_struct within the struct.

6*/

7#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8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9

10/**

11* list_first_entry - get the first element from a list

12* @ptr: the list head to take the element from.

13* @type: the type of the struct this is embedded in.

14* @member: the name of the list_struct within the struct.

15*

16* Note, that list is expected to be not empty.

17*/

18#define list_fir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19list_entry((ptr)->next, type, member)

22* list_for_each - iterate over a list

23* @pos: the &struct list_head to use as a loop cursor.

24* @head: the head for your list.

25*/

26#define list_for_each(pos, head) \

27for (pos = (head)->next; prefetch(pos->next), pos != (head); \

28pos = pos->next)

宏list_entity获取链表的结构,包括数据域。list_first_entry获取链表第一个节点,包括数据源。list_for_each宏对链表节点进行遍历。

4、测试例子

编写一个简单使用链表的程序,从而掌握链表的使用。

自定义个类似的list结构如下所示:mylist.h

1 # define POISON_POINTER_DELTA 0

2

3#define LIST_POISON1 ((void *) 0x00100100 + POISON_POINTER_DELTA)

4#define LIST_POISON2 ((void *) 0x00200200 + POISON_POINTER_DELTA)

5

6//计算member在type中的位置

7#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type*)0)->member)

8//根据member的地址获取type的起始地址

9#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10const typeof(((type *)0)->member)*__mptr = (ptr); \

11(type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 member)); })

12

13//链表结构

14struct list_head

15 {

16struct list_head *prev;

17struct list_head *next;

18 };

19

20static inline void init_list_head(struct list_head *list)

21 {

22list->prev = list;

23list->next = list;

24 }

25

26static inline void __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27struct list_head *prev, struct list_head *next)

28 {

29prev->next = new;

30new->prev = prev;

31new->next = next;

32next->prev = new;

35//从头部添加

36static inline void 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 struct list_head *head)

37 {

38__list_add(new, head, head->next);

39 }

40//从尾部添加

41static inline void list_add_tail(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42 {

43__list_add(new, head->prev, head);

44 }

45

46static inline void __list_del(struct list_head *prev, struct list_head *next) 47 {

48prev->next = next;

49next->prev = prev;

50 }

51

52static inline void list_del(struct list_head *entry)

53 {

54__list_del(entry->prev, entry->next);

55entry->next = LIST_POISON1;

56entry->prev = LIST_POISON2;

57 }

58

59static inline void list_move(struct list_head *li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60 {

61__list_del(list->prev, list->next);

62list_add(list, head);

63 }

64

65static inline void list_move_tail(struct list_head *list,

66struct list_head *head)

67 {

68__list_del(list->prev, list->next);

69list_add_tail(list, head);

70 }

71#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72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73

74#define list_fir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75list_entry((ptr)->next, type, member)

76

77#define list_for_each(pos, head) \

78for (pos = (head)->next; pos != (head); pos = pos->next)

mylist.c如下所示:

1/**@brief 练习使用linux内核链表,功能包括:

2* 定义链表结构,创建链表、插入节点、删除节点、移动节点、遍历节点3*

4*@auther Anker @date 2013-12-15

5**/

6 #include

7 #include

8 #include

9 #include

10 #include "mylist.h"

11//定义app_info链表结构

12 typedef struct application_info

13 {

14uint32_t app_id;

15uint32_t up_flow;

16uint32_t down_flow;

17struct list_head app_info_node;//链表节点

18 }app_info;

19

20

21 app_info* get_app_info(uint32_t app_id, uint32_t up_flow, uint32_t down_flow)

22 {

23app_info *app = (app_info*)malloc(sizeof(app_info));

24if (app == NULL)

25{

26fprintf(stderr, "Failed to malloc memory, errno:%u, reason:%s\n",

27errno, strerror(errno));

28return NULL;

29}

30app->app_id = app_id;

31app->up_flow = up_flow;

32app->down_flow = down_flow;

33return app;

34 }

35static void for_each_app(con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36 {

37struct list_head *pos;

38app_info *app;

39//遍历链表

40list_for_each(pos, head)

41{

42app = list_entry(pos, app_info, app_info_node);

43printf("ap_id: %u\tup_flow: %u\tdown_flow: %u\n",

44app->app_id, app->up_flow, app->down_flow);

45

46}

47 }

48

49void destroy_app_list(struct list_head *head)

50 {

51struct list_head *pos = head->next;

52struct list_head *tmp = NULL;

53while (pos != head)

54{

55tmp = pos->next;

56list_del(pos);

57pos = tmp;

58}

59 }

60

61

62int main()

63 {

64//创建一个app_info

65app_info * app_info_list = (app_info*)malloc(sizeof(app_info)); 66app_info *app;

67if (app_info_list == NULL)

68{

69fprintf(stderr, "Failed to malloc memory, errno:%u, reason:%s\n", 70errno, strerror(errno));

71return -1;

72}

73//初始化链表头部

74struct list_head *head = &app_info_list->app_info_node;

75init_list_head(head);

76//插入三个app_info

77app = get_app_info(1001, 100, 200);

78list_add_tail(&app->app_info_node, head);

79app = get_app_info(1002, 80, 100);

80list_add_tail(&app->app_info_node, head);

81app = get_app_info(1003, 90, 120);

82list_add_tail(&app->app_info_node, head);

83printf("After insert three app_info: \n");

84for_each_app(head);

85//将第一个节点移到末尾

86printf("Move first node to tail:\n");

87list_move_tail(head->next, head);

88for_each_app(head);

89//删除最后一个节点

90printf("Delete the last node:\n");

91list_del(head->prev);

92for_each_app(head);

93destroy_app_list(head);

94free(app_info_list);

95return0;

96 }

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参考网址: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developerworks/cn/linux/kernel/l-chain/

offsetof与container_of宏[总结]

1、前言

今天在看代码时,遇到offsetof和container_of两个宏,觉得很有意思,功能很强大。offsetof是用来判断结构体中成员的偏移位置,container_of宏用来根据成员的地址来获取结构体的地址。两个宏设计的很巧妙,值得学习。linux内核中有着两个宏的定义,并在链表结构中得到应用。不得不提一下linux内核中的链表,设计的如此之妙,只需要两个指针就搞定了。后续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链表结构。

2、offsetof宏

使用offsetof宏需要包含stddef.h头文件,实例可以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reference/cstddef/offsetof/。

offsetof宏的定义如下: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type*)0)->member)

巧妙之处在于将地址0强制转换为type类型的指针,从而定位到member在结构体中偏移位置。编译器认为0是一个有效的地址,从而认为0是type指针的起始地址。

3、container_of宏

使用container_of宏需要包含linux/kernel.h头文件,container_of宏的定义如下所示: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container_of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通过typeof定义一个member指针类型的指针变量__mptr,(即__mptr是指向member类型的指针),并将__mptr赋值为ptr。

第二部分: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通过offsetof宏计算出member在type中的偏移,然后用member的实际地址__mptr减去偏移,得到type的起始地址,即指向type类型的指针。

第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将统一转换为member类型指针。

4、测试程序

1 #include

2 #include

3

4#define NAME_STR_LEN 32

5

6#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type*)0)->member)

7

8#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 \

9const typeof( ((type *)0)->member ) *__mptr = (ptr); \

10(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11

12 typedef struct student_info

13 {

14int id;

15char name[NAME_STR_LEN];

16int age;

17 }student_info;

18

19

20int main()

21 {

22size_t off_set = 0;

23off_set = offsetof(student_info, id);

24printf("id offset: %u\n",off_set);

25off_set = offsetof(student_info, name);

26printf("name offset: %u\n",off_set);

27off_set = offsetof(student_info, age);

28printf("age offset: %u\n",off_set);

29student_info *stu = (student_info *)malloc(sizeof(student_info)); 30stu->age = 10;

31student_info *ptr = container_of(&(stu->age), student_info, age); 32printf("age:%d\n", ptr->age);

33printf("stu address:%p\n", stu);

34printf("ptr address:%p\n", ptr);

35return0;

36 }

测试结果:

5、参考网址

数据结构—链表应用能力测评

任务: 编写一个能向表尾插入结点,并输出链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小程序

#ifndef _LINKLIST #define _LINKLIST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 struct node { int data ; struct node *next ; }; typedef struct node *PLIST; typedef struct node NODE; /*创建链表,并初始化链表元素*/ PLIST createList_link() { PLIST head ,tail ,temp; int elem = -1; head = new NODE; //初始化头结点 if( head == NULL) { cout<<"分配空间失败,链表创建失败"<next = NULL; tail = head ; while(1) { cin >> elem ; if(elem == 0 ) break ; temp = new NODE ; if(temp == NULL) { cout<<"分配空间失败,链表创建失败"<data = elem ; temp->next = NULL ; tail->next = temp ; tail = temp; } return head ;

} void printList_link(PLIST head ) { /*在此处完成任务,输出head为表头的单链表数据元素*/ //begin PLIST p =new NODE; p=head->next; while(p){ printf("%d ",p->data); p=p->next; } //end } void insertDataTail(PLIST head , int insData ) { /*在此处完成任务,在head为表头的单链表表尾插入数据元素insData*/ //begin PLIST p; p=head->next; while(p->next!=NULL){ p=p->next; } PLIST q = new NODE; //初始化结点 p->next=q; q->data=insData; q->next=NULL; //end } #endif

Linux内核通用链表 linuxlist.h阅读

Linux内核通用链表 阅读 2008-10-23 22:43 #ifndef _LINUX_LIST_H #define _LINUX_LIST_H //宏定义,不做过多解释,就是检查是否包含了linux/list.h #ifdef __KERNEL__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 These are non-NULL pointers that will result in page faults *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used to verify that nobody uses * non-initialized list entries. */ 这些非空的指针会导致页错误,在正常环境下,用来验证无人使用为初始化的链表节点,入口.也有解释说能引起中断,或者关于这个地址的处理内核处理的很简单,要么打印日志信息报错,要么直接不处理. #define LIST_POISON1 ((void *) 0x00100100) #define LIST_POISON2 ((void *) 0x00200200) /* * Simple doubly linked list implementation. * * Some of the internal functions ("__xxx") are useful when * manipulating whole lists rather than single entries, as * sometimes we already know the next/prev entries and we can * generate better code by using them directly rather than * using the generic single-entry routines. */ entry似乎应该翻译成表或者节点。 简单的双向链表实现:一些内部函数在熟练操作整个链表比单个入口更有用,当我们已经知道next/prev入口,通过使用直接它们比使用一般的单入口程序产生更好的代码。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 list_head *next, *prev; };

数据结构 单链表详解

数据结构的概念: 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操作; 数据的数值:=====》数据===》数值型数据整形浮点数ASCII 非数值型数据图片声音视频字符 =====》数据元素=====》基本项组成(字段,域,属性)的记录。 数据的结构: 逻辑结构 ----》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 ----》顺序结构 ----》链式结构 ----》非线性结构(树,二叉树,图) ----》顺序结构 ----》链式结构 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 -----》链式存储 -----》索引存储 -----》哈希存储==散列存储 数据的操作: 增 删 改 查 DS ====》数据结构===》DS = (D,R); 数据结构中算法: 1、定义:有穷规则的有序集合。 2、特性: 有穷性 确定性

输入 输出 3、算法效率的衡量 时间复杂度计算===》算法中可执行依据的频度之和,记为:T(n)。 是时间的一种估计值不是准确值。 计算结果的分析:1 将最终结果的多项式中常数项去掉 2 只保留所有多项式中最高阶的项 3 最后的最高阶项要去掉其常数项 时间复杂度的量级关系: 常量阶====》对数阶===》线性阶===》线性对数阶====》平方阶===》立方阶===》指数阶 以上关系可以根据曲线图来判断算法对时间复杂度的要求 空间复杂度计算====》算法执行过程中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的量级,记为:D(n)。 计算方法是在运行过程中申请的动态内存的量级计算。 ///////////////////////////////////////////////////////////////////////////////////////////////// 线性表 顺序存储====》顺序表(数组) 链式存储====》单链表 特征:对于非空表,a0是表头没有前驱。 an-1 是表尾没有后继 ai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 基本操作:创建表=====》增加元素====》删除元素====》改变元素值====》查询元素 1、顺序表的操作 1.1 创建顺序表=====》定义个指定类型的数组====》int a[100] ={0};

Linux内核的等待队列

Linux内核的等待队列 Linux内核的等待队列是以双循环链表为基础数据结构,与进程调度机制紧密结合,能够用于实现核心的异步事件通知机制。在Linux2.4.21中,等待队列在源代码树include/linux/wait.h中,这是一个通过list_head连接的典型双循环链表,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链表中,有两种数据结构:等待队列头(wait_queue_head_t)和等待队列项(wait_queue_t)。等待队列头和等待队列项中都包含一个list_head类型的域作为"连接件"。由于我们只需要对队列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并不会修改其中的对象(等待队列项),因此,我们只需要提供一把保护整个基础设施和所有对象的锁,这把锁保存在等待队列头中,为wq_lock_t类型。在实现中,可以支持读写锁(rwlock)或自旋锁(spinlock)两种类型,通过一个宏定义来切换。如果使用读写锁,将wq_lock_t定义为rwlock_t类型;如果是自旋锁,将wq_lock_t 定义为spinlock_t类型。无论哪种情况,分别相应设置wq_read_lock、 wq_read_unlock、wq_read_lock_irqsave、wq_read_unlock_irqrestore、wq_write_lock_irq、wq_write_unlock、wq_write_lock_irqsave和 wq_write_unlock_irqrestore等宏。 等待队列头 struct __wait_queue_head { wq_lock_t lock; struct list_head task_list; }; typedef struct __wait_queue_head wait_queue_head_t; 前面已经说过,等待队列的主体是进程,这反映在每个等待队列项中,是一个任务结构指针(struct task_struct * task)。flags为该进程的等待标志,当前只支持互斥。 等待队列项 struct __wait_queue { unsigned int flags; #define WQ_FLAG_EXCLUSIVE 0x01 struct task_struct * task; struct list_head task_list;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单链表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单链表操作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单链表操作 针对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编写实现以下操作的算法函数。

实现要求: ⑴单链表建立函数create:先输入数据到一维数组A[M]中,然后根据一维 数组A[M]建立一个单循环链表,使链表中个元素的次序与A[M]中各元素的次序相同,要求该函数的时间复杂度为O(m); ⑵定位查找函数Locate:在所建立的单循环链表中查找并返回值为key的 第1个元素的结点指针;若找不到,则返回NULL; ⑶求出该链表中值最大和次大的元素值,要求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 最大和次大的元素值通过指针变量带回,函数不需要返回值; ⑷将链表中所有值比key(值key通过形参传入)小的结点作为值为key的结 点前驱,所有值比key大的结点作为值为key的结点后继,并尽量保持原有结点之间的顺序,要求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 ⑸设计一个菜单,具有上述处理要求和退出系统功能。 ⒈本人完成的工作: 一、定义结构体:LNode 二、编写以下函数: (1)建立单循环链表 (2)建立定位查找函数 (3)求出链表中最大和次大值 (4)将链表中的值和输入的Key比较,小的作为key前驱结点,大的作为key 的后继结点 三、设计具有上述处理要求和退出系统菜单 ⒉所采用的数据结构:单链表 数据结构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的结构体 { Data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指针域

}LNode; //结点的类型 ⒊所设计的函数 (1)Create(void) LNode *Create(void) //建立单循环链表,链表头结点head作为返回值{ int i,j,n,A[M]; //建立数组A【M】 LNode *head,*p,*move; head=(LNode*)malloc(sizeof(LNode)); //创建空单循环链表head->next=head; move=head; printf("请输入数组元素的个数:"); //输入数组 scanf("%d",&n); printf("请输入数组:"); for(i=0;idata=A[j]; p->next=move->next; move->next=p; move=move->next; } return head; //返回头指针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单链表

目录 1 选题背景 (2) 2 方案与论证 (3) 2.1 链表的概念和作用 (3) 2.3 算法的设计思想 (4) 2.4 相关图例 (5) 2.4.1 单链表的结点结构 (5) 2.4.2 算法流程图 (5) 3 实验结果 (6) 3.1 链表的建立 (6) 3.2 单链表的插入 (6) 3.3 单链表的输出 (7) 3.4 查找元素 (7) 3.5 单链表的删除 (8) 3.6 显示链表中的元素个数(计数) (9) 4 结果分析 (10) 4.1 单链表的结构 (10) 4.2 单链表的操作特点 (10) 4.2.1 顺链操作技术 (10) 4.2.2 指针保留技术 (10) 4.3 链表处理中的相关技术 (10) 5 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代码: (13)

1 选题背景 陈火旺院士把计算机60多年的发展成就概括为五个“一”:开辟一个新时代----信息时代,形成一个新产业----信息产业,产生一个新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创一种新的科研方法----计算方法,开辟一种新文化----计算机文化,这一概括深刻影响了计算机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数据结构和算法是计算机求解问题过程的两大基石。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P.Wegner指出,“在工业革命中其核心作用的是能量,而在计算机革命中其核心作用的是信息”。计算机科学就是“一种关于信息结构转换的科学”。信息结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基本课题,数据结构又是算法研究的基础。

2 方案与论证 2.1 链表的概念和作用 链表是一种链式存储结构,链表属于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也是常用的动态存储方法。链表中的数据是以结点来表示的,每个结点的构成:元素(数据元素的映象) + 指针(指示后继元素存储位置),元素就是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指针就是连接每个结点的地址数据。 以“结点的序列”表示线性表称作线性链表(单链表) 单链表是链式存取的结构,为找第 i 个数据元素,必须先找到第 i-1 个数据元素。 因此,查找第 i 个数据元素的基本操作为:移动指针,比较 j 和 i 单链表 1、链接存储方法 链接方式存储的线性表简称为链表(Linked List)。 链表的具体存储表示为: ① 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来存放线性表的结点(这组存储单元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② 链表中结点的逻辑次序和物理次序不一定相同。为了能正确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在存储每个结点值的同时,还必须存储指示其后继结点的地址(或位置)信息(称为指针(pointer)或链(link)) 注意: 链式存储是最常用的存储方式之一,它不仅可用来表示线性表,而且可用来表示各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 2、链表的结点结构 ┌───┬───┐ │data │next │ └───┴───┘ data域--存放结点值的数据域 next域--存放结点的直接后继的地址(位置)的指针域(链域) 注意: ①链表通过每个结点的链域将线性表的n个结点按其逻辑顺序链接在一起的。 ②每个结点只有一个链域的链表称为单链表(Single Linked List)。

Linux测验题100道

吉林工商学院 Linux红帽认证模拟(2015年6月版) 说明:均为多选题,每题一分,共一百分。可以翻书或在Linux实验环境中验证。 竞赛时间100分钟。 一、执行 su 命令后,$PATH变量被重置,一般可以通过修改/etc/login.defs中的_______ 值来改变 1 PATH 2 ENV_PATH 3 ENV_SUPATH 4 SU 二、在/etc/fstab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信息 : 1 文件系统名 2 文件系统类型 3 文件系统大小 4 文件系统在系统中被fsck检查的顺序 三、为了能够使用 ls 程序列出目录的内容,并能够使用 cd 进入该目录,操作者需要有 _____ 该目录的权限 1 读 2 写 3 执行 4 递归 四、常用的输入输出重定向符号有: 1 > 2 < 3 >> 4 << 五、Linux系统中的设备的类型包括: 1 块设备 2 字符设备

精选文库 4 缓冲设备 六、Linux系统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 1 普通用户的系统安全 2 文件系统的安全 3 进程安全 4 文件内容安全 七、在/etc/passwd文件中保存的其它特殊帐户缺省情况下包括: 1 syslog 2 ftp 3 mail 4 lp 八、bash环境中,常用的逻辑运算符有: 1 -a 2 -o 3 ! 4 != 九、为运行一个写好的shell程序,我们可以使用下列方法: 1 改变程序的属性 2 启动shell后,在外壳下运行 3 加入初使行#!/bin/sh 4 使用命令替换方式 十、使用chmod命令修改文件权限时,可以使用的有关用户的选项参数有: 1 g 2 u 3 o 4 a 十一、bash环境中,常用的字符串运算符有: 1 = 2 !=

如何安装Linux内核源代码

如何获取Linux内核源代码 下载Linux内核当然要去官方网站了,网站提供了两种文件下载,一种是完整的Linux 内核,另一种是内核增量补丁,它们都是tar归档压缩包。除非你有特别的原因需要使用旧版本的Linux内核,否则你应该总是升级到最新版本。 使用Git 由Linus领头的内核开发队伍从几年前就开始使用Git版本控制系统管理Linux内核了(参考阅读:什么是Git?),而Git项目本身也是由Linus创建的,它和传统的CVS不一样,Git是分布式的,因此它的用法和工作流程很多开发人员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但我强烈建议使用Git下载和管理Linux内核源代码。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Git命令获取Linus内核代码树的最新“推送”版本: $ git clone git://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pub/scm/linux/kernel/git/torvalds/linux-2.6.git 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将你的代码树与Linus的代码树最新状态同步: $ git pull 安装内核源代码 内核包有GNU zip(gzip)和bzip2格式。Bzip2是默认和首选格式,因为它的压缩比通常比gzip更好,bzip2格式的Linux内核包一般采用linux-x.y.z.tar.bz2形式的文件名,这里的x.y.z是内核源代码的具体版本号,下载到源代码包后,解压和抽取就很简单了,如果你下载的是bzip2包,运行: $ tar xvjf linux-x.y.z.tar.bz2 如果你下载的是gzip包,则运行: $ tar xvzf linux-x.y.z.tar.gz 无论执行上面哪一个命令,最后都会将源代码解压和抽取到linux-x.y.z目录下,如果你使用Git下载和管理内核源代码,你不需要下载tar包,只需要运行git clone命令,它就会自动下载和解压。 内核源代码通常都会安装到/usr/src/linux下,但在开发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这个源代码树,因为针对你的C库编译的内核版本通常也链接到这里的。 应用补丁

数据结构(C语言)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名称:实验一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线性表两类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 实验内容 从键盘读入若干个整数,建一个整数单链表,并完成下列操作: (1)打印该链表; (2)在链表中插入一个结点,结点的数据域从键盘读入,打印该链表; (3)在链表中删除一个结点,被删结点的位置从键盘读入,打印该链表; (4)在链表中做查找:从键盘读入要查找的整数,将该整数在链表中的位置打印出来,若要查找的整数不在链表中,返回一个信息。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单链表存储结构定义为: struct Node; typedef struct Node * pnode; struct Node { int info; pnode link; }; typedef struct Node * LinkList; (二)总体设计 程序由主函数、创建单链表函数、链表长度函数、链表打印函数、插入正整数函数、删除函数、查询函数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int main(void) //主函数 { printf("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实验:\n"); struct list *pnode; pnode = creat(); //创建 print(pnode); //输出 insert(pnode); //插入 print(pnode); //输出 _delete(pnode); //删除 print(pnode); //输出 _located(pnode); //查找 print(pnode); //输出 return 0 ; } (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 Function1: struct list *creat()//创建链表;

史上最全linux内核配置详解

对于每一个配置选项,用户可以回答"y"、"m"或"n"。其中"y"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进内核;"m"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成可加载模块,在需要时,可由系统或用户自行加入到内核中去;"n"表示内核不提供相应特性或驱动程序的支持。只有<>才能选择M 1. General setup(通用选项) [*]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设置界面中显示还在开发或者还没有完成的代码与驱动,最好选上,许多设备都需要它才能配置。 [ ]Cross-compiler tool prefix,交叉编译工具前缀,如果你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的话输入相关前缀。默认不使用。嵌入式linux更不需要。 [ ]Local version -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自定义版本,也就是uname -r可以看到的版本,可以自行修改,没多大意义。 [ ]Automatically append version information to the version string,自动生成版本信息。这个选项会自动探测你的内核并且生成相应的版本,使之不会和原先的重复。这需要Perl的支持。由于在编译的命令make-kpkg 中我们会加入- –append-to-version 选项来生成自定义版本,所以这里选N。 Kernel compression mode (LZMA),选择压缩方式。 [ ]Support for paging of anonymous memory (swap),交换分区支持,也就是虚拟内存支持,嵌入式不需要。 [*]System V IPC,为进程提供通信机制,这将使系统中各进程间有交换信息与保持同步的能力。有些程序只有在选Y的情况下才能运行,所以不用考虑,这里一定要选。 [*]POSIX Message Queues,这是POSIX的消息队列,它同样是一种IPC(进程间通讯)。建议你最好将它选上。 [*]BSD Process Accounting,允许进程访问内核,将账户信息写入文件中,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时间/创建者/内存占用等信息。可以选上,无所谓。 [*]BSD Process Accounting version 3 file format,选用的话统计信息将会以新的格式(V3)写入,注意这个格式和以前的v0/v1/v2 格式不兼容,选不选无所谓。 [ ]Export task/process statistics through netlink (EXPERIMENTAL),通过通用的网络输出工作/进程的相应数据,和BSD不同的是,这些数据在进程运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相关命令访问。和BSD类似,数据将在进程结束时送入用户空间。如果不清楚,选N(实验阶段功能,下同)。 [ ]Auditing support,审计功能,某些内核模块需要它(SELINUX),如果不知道,不用选。 [ ]RCU Subsystem,一个高性能的锁机制RCU 子系统,不懂不了解,按默认就行。 [ ]Kernel .config support,将.config配置信息保存在内核中,选上它及它的子项使得其它用户能从/proc/ config.gz中得到内核的配置,选上,重新配置内核时可以利用已有配置Enable access to .config through /proc/config.gz,上一项的子项,可以通过/proc/ config.gz访问.config配置,上一个选的话,建议选上。 (16)Kernel log buffer size (16 => 64KB, 17 => 128KB) ,内核日志缓存的大小,使用默认值即可。12 => 4 KB,13 => 8 KB,14 => 16 KB单处理器,15 => 32 KB多处理器,16 => 64 KB,17 => 128 KB。 [ ]Control Group support(有子项),使用默认即可,不清楚可以不选。 Example debug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调试例子 Namespace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命名空间 Device controller for cgroups,cgroups设备控制器

数据结构链表代码

#include typedef struct lnode{ int data; lnode *next; }lnode; void initlist(lnode *&head){ head=new lnode; head->next=NULL; }//带头结点空链表的判断条件 /*void initlistn(lnode *&head,int n){ initlist1(head); lnode *s; for(int i=0;i>s->data; s->next=head->next; head->next=s; } }//逆序*/ void initlistn(lnode *&head,int n){ initlist(head); lnode *p=head,*s; for(int i=0;i>s->data; s->next=NULL; p->next=s; p=s; } }//正序 void print(lnode *head){ lnode *p=head->next; while(p){ cout<data<<' '; p=p->next; } cout<next;j++;}

if(!p||j>i-1) return; lnode *s=new lnode; s->data=e; s->next=p->next; p->next=s; }//插入 void deletelist(lnode *&head,int i,int &e){ lnode *p=head; int j=0; while(p->next&&jnext;j++;} if(!p->next||j>i-1) return; lnode *q=p->next; e=q->data; p->next=q->next; }//删除 void main(void){ lnode *head; initlistn(head,10); print(head); inserlist(head,6,200); print(head); int e; deletelist(head,8,e); print(head); }

数据结构与算法问题分析与源代码之单链表

单链表 1 题目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链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包括:链表操作:初始化链表、输出链表、输出链表长度和释放链表链表元素操作:插入元素、删除元素、输出元素(注意元素的位置) 2 目标熟悉单链表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的实现 3 设计思想 链表由多个结点通过next 指针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每个几点包括一个数据域和一个指向下一个结点的next 指针。通过对指针的改写与结点的增减,我们可以实现单链表的插入、删除、输入、输出、求长等操作。 4 算法描述 (1 )初始化链表:输入元素个数n ,分配n 个结点空间,输入元素值,按元素顺序初始化next 指针,使之连接成串,尾指针赋值NULL 。 (2 )输出链表:从表头开始沿next 指针遍历各结点,每次访问结点输出结点数据值,直至next 为空。 (3 )输出链表长度:从表头开始沿next 指针遍历各结点,每次访问结点计数器加一,直至next 为空,返回计数器值。 (4 )释放链表:沿next 指针从前向后依次释放结点,直至next 指空。 (5 )插入元素:指针沿next 指向移动指定位,新分配一个空间并存入数据,其next 赋值为当前指针指向结点的next ,修改当前指针指向结点的next 指向新加结点。 (6 )删除元素:指针沿next 指向移动指定位,修改待删结点的前一结点的next 指针指向待删结点的下一结点,保存数值,释放删除结点。 (7 )输出元素:指针沿next 指向移动指定位,指针指向结点数据区,读出数值返回。 5 程序结构图 6源程序 #i nclude

#i nclude typedef struct LNode { int data; struct LNode *n ext; }LNode,*Li nkList; Lin kList Ini tList_Li nk(L in kList L) { L=(L in kList)malloc(sizeof(LNode)); L->data = 0; L->next = NULL; return L; } void Createlist(L in kList L) { int n; int i; int temp; LinkList T; printf(" 输入链表元素个数:"); scanf("%d",&n); L->data=n; printf(" 输入元素值:\n"); T=L; for (i=n;i>0;i--) { LinkList p=(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scanf("%d",&temp); p->next=T->next; p->data = temp; T->next=p; T=p; L->data++; } printf(" 成功建立链表"); } void DestroyList_Link(LinkList L) { LinkList p = L,q = L; while(p) { p = p->next; free(q);

linux-2.6.18移植

Linux-2.6.18移植 有了我们的交叉编译环境和我们先前学的内核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的内核移植了,我们所用的是博创的 S3C2410 。 关于 linux-2.6.18.tar.bz2 的下载网站先前我们说过,我们要先到该官方网站上去下载一个全新的内核。 [root@Binnary ~ ]# tar –jxvf linux-2.6.18.tar.bz2 [root@Binnary ~ ]# make mrproper 如果你是新下载的内核,那这一步就不用了。但如果你用的是别人移植好的内核,那最好在编译内核之前先清除一下中间文件,因为你们用来编译内核的交叉编译工具可能不同。 第一步:修改Makefile文件 将 改为 第二步:修改分区设置信息 我们要先在BootLoader中查看相应的分区信息 vivi>help 然后修改内核源码中的分区信息。分区信息文件在 a rch/arm/mach-s3c2410/common-smdk.c 将其中的

改为如下内容:

第三步:内核通过 BootLoader把数据写入NAND Flash,而vivi的ECC效验算法和内核的不同,内核的效验码是由NAND Flash控制器产生的,所以在此必须禁用NAND Flash ECC。所以我们就要修改 drivers/mtd/nand/s3c2410.c 这个文件。将 中的 chip->ecc.mode = NAND_ECC_SOFT ,改为如下 chip->ecc.mode = NAND_ECC_NONE。

只此一处。 第四步:下面是devfs的问题,因为2.6.12内核以后取消了devfs的配置选项,缺少了它内核会找不到mtdblock设备。所以我们需要修改 fs/Kconfig 文件,或者是从2.6.12的fs/Kconfig中拷贝下面几项到2.6.18的fs/Kconfig中去,我们采用修改的方法来完成。 修改 fs/Kconfig支持devfs 。 在Pseudo filesystems 主菜单的最后添加我们所要的内容。 第五步:文件系统的支持 Yaffs 文件系统 YAFFS文件系统简介 YAFFS,Yet Another Flash File System,是一种类似于JFFS/JFFS2的专门为Flash设计 的嵌入式文件系统。与JFFS相比,它减少了一些功能,因此速度更快、占用内存更少。 YAFFS和JFFS都提供了写均衡,垃圾收集等底层操作。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1)、JFFS是一种日志文件系统,通过日志机制保证文件系统的稳定性。YAFFS仅仅 借鉴了日志系统的思想,不提供日志机能,所以稳定性不如JAFFS,但是资源占用少。 (2)、JFFS中使用多级链表管理需要回收的脏块,并且使用系统生成伪随机变量决定 要回收的块,通过这种方法能提供较好的写均衡,在YAFFS中是从头到尾对块搜索, 所以在垃圾收集上JFFS的速度慢,但是能延长NAND的寿命。 (3)、JFFS支持文件压缩,适合存储容量较小的系统;YAFFS不支持压缩,更适合存 储容量大的系统。 YAFFS还带有NAND芯片驱动,并为嵌入式系统提供了直接访问文件系统的API,用 户可以不使用Linux中的MTD和VFS,直接对文件进行操作。NAND Flash大多采用 MTD+YAFFS的模式。MTD( Memory Technology Devices,内存技术设备)是对Flash 操作的接口,提供了一系列的标准函数,将硬件驱动设计和系统程序设计分开。 Yaffs 文件系统内核没有集成,可以对其主页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cgi-bin/viewcvs.cgi/#dirlist

Linux kernel内核升级全过程,教你一次成功

序言 由于开发环境需要在linux-2.6内核上进行,于是准备对我的虚拟机上的Linux系统升级。没想到这一弄就花了两天时间( 反复装系统,辛苦啊~~),总算把Linux系统从2.4.20-8内核成功升级到了2.6.18内核。 网上虽然有很多介绍Linux内核升级的文章,不过要么过时,下载链接失效;要么表达不清,不知所云;更可气的是很多 文章在转载过程中命令行都有错误。刚开始我就是在这些“攻略”的指点下来升级的,以致于浪费了很多时间。 现在,费尽周折,升级成功,心情很爽,趁性也来写个“升级攻略”吧!于是特意又在虚拟机上重新安装一个Linux系统 ,再来一次完美的升级,边升级边记录这些步骤,写成一篇Linux内核升级记实录(可不是回忆录啊!),和大家一起分享 ~~! 一、准备工作 首先说明,下面带#号的行都是要输入的命令行,且本文提到的所有命令行都在终端里输入。 启动Linux系统,并用根用户登录,进入终端模式下。 1、查看Linux内核版本 # uname -a 如果屏幕显示的是2.6.x,说明你的已经是2.6的内核,也用不着看下文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如果显示的是 2.4.x,那恭喜你,闯关通过,赶快进行下一步。 2、下载2.6内核源码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pub/linux/kernel/v2.6/linux-2.6.18.tar.bz2 3、下载内核升级工具 (1)下载module-init-tools-3.2.tar.bz2 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pub/linux/utils/kernel/module-init-tools/module-init-tools-3.2.tar.bz2 (2)下载mkinitrd-4.1.18-2.i386.rpm 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fedora/linux/3/i386/RPMS.core/mkinitrd-4.1.18-2.i386.rpm (3)下载lvm2-2.00.25-1.01.i386.rpm 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fedora/linux/3/i386/RPMS.core/lvm2-2.00.25-1.01.i386.rpm (4)下载device-mapper-1.00.19-2.i386.rpm 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fedora/linux/3/i386/RPMS.core/device-mapper-1.00.19-2.i386.rpm (2.6.18内核和这4个升级工具我都有备份,如果以上下载地址失效,请到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guestbook留下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数据结构双向链表实战应用(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nodes { char data; struct nodes *front; struct nodes *next; }*LinkList; int main(void) { int i=0; LinkList head_1=0,head_2=0; LinkList InitList(void);//创建不带头接点的双链表 void OutPutList(LinkList head); LinkList ChangeList(LinkList head,int m);//假如head指向abcde,如输入2,cdeab,如输入-2,则为deabc void FreeList(LinkList head); head_1=InitList(); OutPutList(head_1); printf("请输入想要移动的位数i\n"); scanf("%d",&i); head_2=ChangeList(head_1,i); OutPutList(head_2); FreeList(head_1); return 0;

} LinkList InitList(void) { int i=1; char ch;//判断是否还输入 LinkList head=0,r,t;//r指向新创建的结点,t指向r的前一个结点 head=(struct nodes *)malloc(sizeof(struct nodes)); if(!head) { printf("存储空间分配失败\n"); return 0; } head->front=head; head->next=head; head->data='a'; t=r=head; while(1) { r=(struct nodes *)malloc(sizeof(struct nodes)); if(!r) { printf("存储空间分配失败\n"); return 0; }

Linux文件系统相关数据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案例分析

文件系统相关数据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 一.详细关系: 1.进程要访问文件,就要首先与文件系统中要访问的文件建立连接,在进程数据结构task_struct中,有两个指针fs和files,一个指向fs_struct数据结构,是关于文件系统的信息;另一个指向files_struct数据结构,是关于已打开文件的信息。 2.fs_struct数据结构中有dentry结构指针,dentry结构中有inode结构指针。Dentry结构所代表的是逻辑意义上的文件,记录的是其逻辑上的属性,而inode 结构所代表的是物理意义上的文件,记录的是物理上的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的关系。Inode结构中定义union数据结构用于大致反应Linux内核目前所支持的各种文件系统。 2.1.dentry结构中有一个d_inode指针指向相应的inode结构,dentry结构代表的是逻辑意义上的文件,描述文件的逻辑属性,因此目录项在磁盘上并没有对应的映像;而inode结构代表的是物理意义上的文件,记录其物理属性,对与一个具体的文件系统,inode结构在磁盘上有对应的映像。由此可见,一个索引节点对象可能对应多个目录项对象。一个有效的dentry结构必定对应一个inode 结构,这是因为一个目录项要么代表一个文件,要么代表一个目录,而目录实际上也是文件。所以只要dentry结构是有效的,则其指针d_inode必定指向一个inode结构。反之则不成立,因为一个inode可以对应多个dentry结构,即一个文件可以有不止一个文件名或路径名。因为一个已经建立的文件可以被链接到其他文件名。所以inode结构中有一个i_dentry,凡是代表着同一个文件的所有目录项都通过其dentry结构体中的d_alias域挂入相应的inode结构体中的

Linux内核十个版本性能对比

【IT168 评论】从2008年1月底至今,Linux Kernel系统内核已经先后升级了十次,版本号也从2.6.24上升到2.6.33,并且下个版本2.6.34也已进入开发阶段。今天我们就看看过去两年内这十个版本在性能上有何差异。 测试平台是一套工作站系统,硬件配置包括AMD Opteron 2384 2.7GHz四核心处理器(“上海”)、泰安Thunder n3600B S2927主板(NVIDIA nForce 3600PRO 芯片组)、4GB DDR2 ECC Reg内存、希捷ST3300622AS 300GB硬盘、ATI FirePro V8700显卡,软件上采用Ubuntu 8.04.4 LTS 64位操作系统,组件有GNOME 2.22.3、https://www.doczj.com/doc/704951501.html, Server 1.4.0.90、GCC 4.2.4、EXT3。 Linux Kernel 2.6.24-2.6.33的每个版本都从Ubuntu PPA源上获取,而且均为64位版本。除了替换内核之外,系统其他设置均保持默认。 Apache Benchmark(静态网页服务):2.6.33成绩大幅提升,但事实最早的2.6.24版反而才是好的,之后八个版本都差得很多,最新版终于基本正常了。

PostgreSQL pgbench(每秒钟TPC-B交易数):2.6.30的成绩比上个版本骤然提升了多达770%,但之后2.6.32迅速下滑,最新的2.6.33却又完全不如2.6.30之前的六个版本了。

7-Zip Compression(文件压缩速度):不同版本有所波动,最新的2.6.33成了赢家,这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LZMA Compression(256MB文件压缩):十个版本几乎没什么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