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强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 2009年05月25日星期一 21:46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方法mfcu: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fcu,k:设计要求强度值 fcu,min: 同一验收批强度最小值 1、非统计法:mfcu≥1.15fuc,k fcu,min≥0.95 fcu,k 2、统计方法: mfcu-λ 1 Sfcu≥0.9 fcu,k fcu,min≥λ 2 fcu,k Sfcu=每组试验值的方差 (N=10-14: λ 1=1.7 λ 2 =0.9) (N=15-25: λ 1=1.65 λ 2 =0.85) (N=25组以上: λ 1=1.6 λ 2 =0.8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

混凝土强度评定验收记录表最新版

混凝土强度评定验收记录表最新版

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程名称:山西山阴二期2×350MW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工程编号:F5912S-XBJS-001

评 定 计 法 定 / / / / / 评定方法 统计方法(二) 非统计方法 m? cu -λ 1 ×S ?cu λ 2 ×? cu,k 1.15 ?cu,k 0.95?cu,k / / 17.20 14.25 评定 公式m?cu-λ1×S?cu ≥? cu,k ?cu,min≥λ2? cu,k m?cu≥λ3?cu,k?cu,min≥λ 结果/ / 合格合格 强的格定数试件 组数 10 ~ 14 15 ~ 19 ≥ 20 砼 强 度 合 格 判 定 依 据 非 统 计 方 法 m?cu≥λ3?cu,k λ1 1.15 1.05 0.95 ?cu,min≥λ4?cu,k 统 计 方 法 (二 m? cu -λ 1 ×S ?cu≥?λ20.90 0.85 ?cu,min≥λ2?cu,k

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程名称:山西山阴二期2×350MW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工程编号:F5912S-XBJS-002

BY-013 40 BY-024 39.1 BY-035 40.1 BY-046 39.3 BY-014 39.8 BY-025 38.9 BY-036 40.1 BY-047 39.7 BY-015 40 BY-026 39 BY-037 39.2 BY-048 40.1 BY-0 16 39.9 BY-0 27 39.9 BY-0 38 40 BY-0 49 40.2 计 标准值(MPa ) ?cu,k 标准差(MPa) S ?cu 试块组数 n 平均强度值 m ?cu 最小强度 值(MPa ?cu,min 统方 评定 / / / / / 计 法 定 35 0.71 48 39.59 37.4

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表

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表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通过试验得出的,我国最新标准C60强度以下的采用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标准尺寸试件。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以fcu表示。[1]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立方体极限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用fcu表示。 依照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例如,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是指30MPa≤fcu<35MPa 影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因素主要与水泥等级和水灰比、骨料、龄期、养护温度和湿度等有关。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

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 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一般来说,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水灰比不变时,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所以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工程开工时,首先由技术负责人现场确定粗骨料,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高。 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控制与不同的工程部位相适应;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中,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在3%以内,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强度评定验收记录表最新版

程名称:山西山阴二期2×350MW低热值煤发电供热工程编号:F5912S-XBJS-001单位工程名称2#间冷塔施工单位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强度等级C15 W/ F/ 养护方法标养 统计日期2013年07月01日~07月28日结构部位基础工程(环基垫层) 混凝土试块强度代表值(MPa) 报告编号强度值报告编号强度值报告编号强度值报告编号强度值报告编号强度值BY-001 17.3 BY-002 17 BY-003 17.4 BY-004 17.1 BY-005 17.2 以下无 统计标准值(MPa) ?cu,k 标准差(MPa) S?cu 试块组数 n 平均强度值 m?cu 最小强度值(MPa) ?cu,min 非统计方 法评定 15 0.18 5 17.2 17 统计方法 评定 / / / / / 评定方法 统计方法(二) 非统计方法 m? cu -λ 1 ×S ?cu λ 2 ×? cu,k 1.15?cu,k 0.95?cu,k / / 17.20 14.25 评定公式m?cu-λ1×S?cu≥?cu,k?cu,min≥λ2?cu,k m?cu≥λ3?cu,k?cu,min≥λ4?cu,k 结果/ / 合格合格 砼强度的合格判定系数试件组数10~14 15~19 ≥20 砼强度 合格判 定依据 非统计 方法 m?cu≥λ3?cu,k λ1 1.15 1.05 0.95 ?cu,min≥λ4?cu,k 统计方 法(二) m? cu -λ 1 ×S ?cu ≥?cu,k λ20.90 0.85 ?cu,min≥λ2?cu,k 依据标准GB/T 50107-2010 会签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核统计日期

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表

抗压强度检测 1.1 一般规定 1.1.1 钻芯法可用于确定检测批或单个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也可用于钻芯修正方法修正间接强度检测方法得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 1.1.2 抗压芯样试件宜使用直径为100mm的芯样,且其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但其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1.2 芯样试件试验和抗压强度值计算 1.2.1 芯样试件应在自然干燥状态下进行抗压试验。当结构工作条件比较潮湿,需要确定潮湿状态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芯样试件宜在20℃±5℃的清水中浸泡40h~48h,从水中取出后应去除表面水渍,并立即进行试验。 1.2.2 芯样试件抗压试验的操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中对立方体试件抗压试验的规定。

1 检测批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应计算推定区间,推定区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cu,cor,m——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fcu,cor,i——单个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值(MPa),精确至0.1MPa; fcu,e1——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上限值(MPa),精确至0.1MPa; fcu,e2——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下限值(MPa),精确至0.1MPa; k1,k2——推定区间上限值系数和下限值系数,按本规程附录A查得; scu——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样本的标准差(MPa),精确至0.01MPa。 2 fcu,e1和fcu,e2所构成推定区间的置信度宜为0.90;当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时,推定区间的置信度可为0.85。fcu,e1与fcu,e2之间的差值不宜大于5.0MPa和0.10fcu,cor,m两者的较大值。 3 fcu,e1与fcu,e2之间的差值大于5.0MPa和0.10fcu,cor,m两者的较大值时,可适当增加样本容量,或重新划分检测批,直至满足本条第2款的规定。 4 当不具备本条第3款条件时,不宜进行批量推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and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on strength GB50107-2010 2010-05-31发布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https://www.doczj.com/doc/704429080.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大学 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技术研究院 贵州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 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混凝土、砂浆抗压强度计算表

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表说明 1、混凝土强度验收批应符合下列规定(GB50204-92): 混凝土强度按单位工程同一验收批评定,但单位工程仅有一组试块,其强度不应低于1.15f cu,k,当单位工程试块数量在2~9组时,按非统计方法评定;单位工程试块数量在10组及其以上时,按统计方法进行评定。 2、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GB50204-92):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对现浇混凝土结构: 1)每一层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同一单位工程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上述规定留置试件。 3判定标准: m fcu-λ1S fcu≥0.9 f cu,k f cu,min≥λ2 f cu,k m fcu≥1.15f cu,k f cu,min≥0.95 f cu,k 统计方法非统计方法

m 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N/mm2); f cu,k——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f cu,min——同一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最小值(N/mm2); S fc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N/mm2)。 如S fcu的计算值小于0.06 f cu,k时,则取S fcu=0.06 f cu,k 混凝土强度合格判定系数 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S fcu按下列式计算: 式中f 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强度值(N/mm2); n——一个验收混凝土试件组数。 当检验结果能满足上两式要求的,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合格,当不满足上述规定的,则该批混凝土强度判为不合格。 由不合格批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或构件应进行鉴定,对不合格的结构或构件必须及时处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行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条例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二、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三、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第3.0.3条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折算为标准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对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0.95; 二、对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取1.05。 第3.0.4条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应考虑本标准第四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01 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2010—05—31 发布2010—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59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07—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 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GB_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 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注:预拌混凝土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上述规定取样。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抽样检验。 第3.0.2条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说明:本内容摘自《GB_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 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 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表格(1).

SG-029 混凝土(弯拉)强度合格评定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品种及标 号配合比(重量 比) 塌落度 (cm) 养护 条件 同批混 凝土代 表 数量 (m3) 结 构 部 位水水泥砂石子 外 加 剂 试件组数 n= 合格判定系数 1 =

3= 2 = 4=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最小值 fcu ,min = 前一检验期强 度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强 度标准差 验收批各组试 件弯拉强度: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mf cu = Mpa f cuk*0.7 弯 拉 强 度 试 弯 拉 强 度 试 标 准 差 未 知 mf cu = Mpa f cu,k+1*sf cu 非 统 计 方 法 mf cu = Mpa 3*f cu,k =

= mf cu f cuk*0.7 f cu,min= Mpa f cuk-0.7 = f cu,min f cuk0.7 件 大 于 10 组 件 小 于 10 组 统 计 方 法 = mf cu f cu,k+1*sf cu f cu,min= Mpa 2*f cu,k= f cu,min 2*f cu,k mf cu 3*f cu,k f cu,min= Mpa 4*f cu,k= f cu,min 4*f cu,k 验收评定结论: 根据《混泥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的“非统计方法进行评定”或“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进行评定”达到合格标准 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审核人:(签 字) 评定 人: (签 监理 工程 师: (注

(签字) 月日年月日字) 年月 日 册方 章) 年月 日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四川省建设厅监监制

混凝土强度评定新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GB/T50107-2010为国家标准,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GBJ107-87同时废止。 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一、总则 1.0.1 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1.0.3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混凝土由水泥、骨料和水按一定配合比,经搅拌、成型、养护等工艺硬化而成的工程材料。 2.1.2 龄期自加水搅拌开始,混凝土所经历的时间,按天或小时计。 2.1.3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表征其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本标准中的混凝土强度是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1.4 合格性评定根据一定规则对混凝土强度合格与否所做的判定。 2.1.5 检验批由符合规定条件的混凝土组成,用于合格性评定的混凝土总体。 2.1.6 检验期为确定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而规定的统计时段。 2.1.7 样本容量代表检验批的用于合格评定的混凝土试件组数。 2.2 符号 m fcu------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 cu,min--------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S fcu--------标准差未知评定方法中,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 σ0------标准差已知评定方法中,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 λ1,λ2,λ3,λ4-----合格评定系数 f 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 n----样本容量 三、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m2计)表示。 3.0.2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用标准方法在28天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概率为5%。

要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啊.

要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啊,强度等级不同,量也不同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 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 .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 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 2 3.2 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P.O 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 1 1.9 2 3.41 0.54 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 1 1.67 3.09 0.51 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 1 1.63 2.90 0.50 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 1 1.2 2 2.61 0.45 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 1 1.87 3.48 0.54 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 1 1.68 3.1 2 0.51

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表

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表 抗压强度,就是30MPA,也就是30N/mm2 但这是设计值,实际值一般都比这个高 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没有屈服点,也就没有屈服强度.只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标准。 1 混凝土标号与强度等级 长期以来,我国混凝土按抗压强度分级,并采用“标号”表征。1987年GBJ107-87标准改以“强度等级”表达。DL/T5057-19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82-1998《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等,均以“强度等级”表达,因而新标准也以“强度等级”表达以便统一称谓。水工混凝土除要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指标外,还要满足抗渗、抗冻和极限拉伸值指标。不少大型水电站工程中重要部位混凝土,常以表示混凝土耐久性的抗冻融指标或极限拉伸值指标为主要控制性指标。 过去用“标号”描述强度分级时,是以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数值冠以中文“号”字来表达,如200号、300号等。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以混凝土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加上其强度标准值来表达。如C20、C30等。 水工混凝土仅以强度来划分等级是不够的。水工混凝土的等级划分,应是以多指标等级来表征。如设计提出了4项指标C9020、W0.8、F150、εp0.85×10-4,即90 d抗压强度为20 MPa、抗渗能力达到0.8 MPa下不渗水、抗冻融能力达到150次冻融循环、极限拉伸值达到0.85×10-4。作为这一等级的水工混凝土这4项指标应并列提出,用任一项指标来表征都是不合适的。作为水电站枢纽工程,也有部分厂房和其它结构物工程,设计只提出抗压强度指标时,则以强度来划分等级,如其龄期亦为28 d,则以C20、C30表示。 2 混凝土强度及其标准值符号的改变 在以标号表达混凝土强度分级的原有体系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R”来表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统一由符号“f”表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fcu”。其中,“cu”是立方体的意思。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达,其中“k”是标准值的意思,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fcu,k=20N/mm2(MPa),即立方体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普遍采用90d或180d龄期,故在C符号后加龄期下角标,如C9015,C9020指9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20MPa的水工混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_50107—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01 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2010—05—31 发布 2010—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59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07—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 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2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https://www.doczj.com/doc/704429080.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1总则 (1) 2术语和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2) 3基本规定 (4) 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 (5) 4.1混凝土的取样 (5) 4.2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5) 4.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 (6) 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7) 5.1统计方法评定 (7) 5.2非统计方法评定 (9) 5.3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评定 (9) 本标准用词说明 (10) 引用标准名录 (11) 附:条文说明 (13) 3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公式

混凝土强度评定计算公式 答: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用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又分一、二,但一、二适用的条件不同,一、适用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二、适用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 一、方差已知的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1.2 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3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m?cu≥?cu,k+0.7σ0 (5.1.2—1) ?cu,min≥?cu,k-0.7σ0 (5.1.2—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cu,min≥0.85?cu,k (5.1.2—4)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列要求:?cu,min≥0.90?cu,k (5.1.2—5) 二、方差未知的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1.3 当样本容量不少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要求: m?cu≥?cu,k+λ1●S?cu (5.1.3—1) ?cu,min≥λ2●?cu,k (5.1.3—2) 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标淮差S?cu 计算值小于2.5N/mm2时,应取 2.5N/mm2。 λ1、λ2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表5.1.3选。三、非统计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淮》GB/T50107―2010中规定公式进行评定。 5.2.2 当样本容量小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要求: m?cu≥+λ3●?cu,k (5.2.2—1) ?cu,min≥λ4●?cu,k (5.2.2—2) λ4取0.95。混凝土强度等级<C60,λ3取1.15,≥C60,λ3取1.10。

混凝土强度评定手工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手工计算方法 混凝土强度评定一般是按相同强度相同分部来评定的:例如:基础垫层,基础,主体,地面等。如果主体中有两种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则必须分开评定:像一层至二层柱为C25,二层以上为C20。则必须按C25和C20强度分别进行评定。评定时一般分两种情况: 一、非统计方法:施工工程较小,混凝土试块总数不足10组时,评定其强度只能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这时验收批的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符号含义见最后面)Mfcu≥1.15fcu,k fcu,min≥0.95fcu,k 例如有六组混凝土试块强度,设计强度为C20,其每组的平均值为:23.10、22.2、24.1、20.7、19.1、21.2。 经计算:Mfcu=21.73(平均值) 判定强度:Mfcu≥1.15 fcu,k 21.73<1.15×20 不符合 fcu,min≥0.95 fcu,k 19.1>0.95×20 符合 该批混凝土虽然平均强度大于C20的标准强度,但不符合大于或等于标准强度的1.15倍;虽第二公式试块最小值大于标准强度的0.95倍。但这批试块还认为不合格。因此也认为该批试块所代表的结构混凝土也不合格。对于一般人来说认为不合理,想不通。但按规范判定就这么严格。原因是说明我们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管理差,保证率低。因此我们做试块要尽量多些,代表性强些,并应保证每组试块强度都比标准强度高出15%左右,这样保证性就可靠了。 二、统计方法: 应由不小于10组相同分部相同强度的试块代表一验收批,其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Mfcu -λ1Sfcu≥0.9 fcu,k fcu,min≥λ2 fcu,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