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完整复习资料(小抄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完整复习资料(小抄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完整复习资料(小抄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完整复习资料(小抄版)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体系,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唯心主义则相反。唯物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其发展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能不能认识、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其中,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达到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自觉投身伟大的社会实践。第二,它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自觉地将自己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存在于人的感觉之外,但能为人的感觉所反映和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哲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立场,批判了唯心主义。第二,强调物质的可认识性,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把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共性或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从而对物质概念的机械片面理解。第四,把实践纳入物质观,实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主张无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张无运动的物质,它们的共同错误是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所有的事物在所有的时刻都在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二者是不同的。二者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人们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静止,在静止中把握运动,把变与不变辩证地统一起来。形而上学、绝对主义者夸大事物静止的一面,否认运动,结果导致僵化、不变、不动的观点。相对主义者则夸大事物运动的-面,否认静止,抹煞事物之间的界限和质的区别,结果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如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静止的存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形,是指如下两种状态:一是说相对特定参考系而言,事物未发生位置的移动;二是说事物处于细微的量变阶段。

认识静止具有重要的意义。静止是物质分化的前提,也是区分和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本质)。类型:物质生存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基本特征是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其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时对象性的活动,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一,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和中介,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体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第二,实践创造了人类世界并构成了自然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

的基础。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意识决定于物质。从起源上,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从本质上,它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从作用上,意识作用的发挥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意识决定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代表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原因:一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宇宙间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二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即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三是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新事物在本质上比旧事物优越

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往往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现实性与可能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可能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包含于事物之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将会变为现实的趋势;现实是指已经成为现在存在的客观实在。可能不等于现实,现实也不等于可能。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可能与现实相互依存,可能是未展开的现实,现实是已展开的可能;可能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掌握可能与现实关系的意义在于,一是要严格区分可能和现实的界限,把工作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二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把现实的可能变为现实;三是在实践中要有两种准备,争取好的可能,对坏的可能加以防范。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矛盾:

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属性(斗争性)、统一属性(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含义:(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斗争形式: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

(1)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同一的。

它们之间的对立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不能脱离特殊性而存在,一般寓于个别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又同普遍性联系着,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再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这个道理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是它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即特殊(个别)——普遍(一般)——特殊(个别)…。二是由于矛盾有其特殊性,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三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这一产物的具体表现。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与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是有区别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同一不是完全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另一方面,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矛盾双方的差别、对立与排斥,缺乏联系的两个方面构不成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要懂得斗争性贯穿矛盾始终,是绝对的。同一性是指事物的静止和稳定,是相对的。二是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和不可分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把保持稳定和寻求发展结合起来。

质量互变原理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凡物必有质,凡质必有物。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统一的,量变不一定事物的质变。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要掌握适度原则。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对立表现在,量变是事物数量和场所上的变化,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不显著、微小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其特点是显著性和突发性。二者的统一表现在,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巩固着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进事物变化发展。这也是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行和飞跃性的统一。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要求人们,要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结合起来。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点一滴地进行积累,要防微杜渐,避免坏事情的发生。另外,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质量互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前进性体现在(规律):前进行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在实践中不要贪图走直路,要有经受曲折、

挫折的准备。要反对否认事物发展的循环论和否认事物发展道路曲折性的直线论两种错误。

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一,它使我们懂得否定就包含在事物自身,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其二,否定意味着联系和发展,不是简单地宣布为无或绝对地坏。其三,要科学地看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国外的文化,对他们要既批判又继承,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学习这一观点就要懂得世界上的事物不能孤立存在,每一事物都同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学会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一种上升、前进的运动。这一观点要求人们要解放思想,用发展着的眼光对待一切,不断地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保持统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两点论”和“重点论”及其意义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方法论要求。“两点论”要求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否则只看到主要的就是“一点论”。“重点论”是在坚持“两点论”的基础上,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的意义,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看到主流,又不能忽略支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充满信心,及时消除负面或不安的因素,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结合起来。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体表现在:

第一,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上的变更。

第三,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形而上学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犯了片面性的毛病。第四,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的矛盾,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矛盾。这是二者的根本对立。

实践与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第一的原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及特点:

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特点: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出是消极地、被动得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的对立表现在,两者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其对事物的反映程度、特点、形式是不同的,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只有对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抽象才能形成理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只有发展、深化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忽视理性认识,唯理论则轻视感性认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分别犯了类似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1)反映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反映特性就是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和摹本,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表明了反映的客观性。2)能动的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学习这一观点就要懂得世界上的事物不能孤立存在,每一事物都同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要学会用整体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一种上升、前进的运动。这一观点要求人们要解放思想,用发展着的眼光对待一切,不断地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保持统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真理与价值

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没有阶级性。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小。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缪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质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时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表现在,首先,二者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其次,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每一个真理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事物及其规律近似正确的反映。而每一个相对真理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接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过程。另外,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统一问题上,要反对片面夸大真理绝对性的绝对主义和否认真理绝对性的相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坚持是因为它有绝对性的一面,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发展是因为它有相对性的一面,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客观条件不断发生转换,已取得的真理性认识

也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这是确定的、绝对的。第二,实践最终能检验出认识是否是真理,这也是绝对的、不变的。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它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实践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它要经过多次反复。即使已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是相对的近似的正确,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检验。

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的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具有三个特点:第一,评价是以客观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所以,在追求真理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价值问题。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性。价值是指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功能和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二者的一致表现在,凡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是使思想从以往的陈腐的过时的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思想与现实的实际相结合、相一致。实事求是,就是要求人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事物在变,人的思想不能拘守于原有的框框或从书本出发,必须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变化,敢于冲破精神枷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评判的标准。解放思想不是主观的胡思乱想,必须沿着实事求是的路线进行。再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与时俱进的过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意识的特点:

首先,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社会意识的突出和本质特点,正是这一特点,表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它决定于社会存在。就是说,它根源于社会存在,当社会存在发展变化了,社会意识或快或慢地也将发生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有以下表现: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预见性。

二是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即经济发展程度高,社会意识不一定高;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意识某些领域可能发展得很快。三是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时期的社会意识总是继承了以前社会意识的成果。四是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五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4)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2)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有客观规律的,社会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此同时,也承认人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人的自觉活动包括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人的自觉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是统一的。首先,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把人的自觉活动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其次,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认识必然规律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它改造世界,人的思想和行动才有自由。对社会规律认识越深刻,自由就越大。另外,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批判“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两种错误的观点。“唯意志论”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个人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发展。“宿命论”则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纯粹的必然性决定的,人们在社会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从而把社会规律神秘化。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经济法概论学第一学期试题及答案(完整小抄,考试必备)

电大专科会计学第一学期《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法律是( C ) A.民法 B.经济法 C.宪法 D.行政法规 2.经济法律关系的首要要素是( A )。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D.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3.在债的法律关系中( A )。 A.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特定 B.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C.权利主体不特定,义务主体特定 D.权利主体不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4.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是( D )。 A.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B.是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机构 C.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 D.公司股东会的常设执行机构5.股份公司的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不得转让的时间为( A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6.我国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D )。 A.以外观设计专利本身为准 B.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C.以图片和照片为准 D.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7.政府采购应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 )。 A.公开招标方式 B.邀请招标方式 C.竞争性谈判方式 D.询价方式 8.不是税率基本形式的是( C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C.浮动税率 D.定额税率9.国务院设立的主管全国审计工作的机构是( B ) A.审计协会 B.审计署 C.审计长 D.审计委员会 10.设立仲裁委员会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负责登记的部门是( A) A.司法行政部门 B.检察院 C.当地政府 D.省法院 11.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是( A )。 A.做出之日 B.送达之日 C.批准之日 D.公开之日1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要形式是( A )。 A组织 B国家 C公民 D团体13.我国民法调整的对象是( C )。 A所有的财产关系B纵向的财产关系 C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D经济管理关系14.公司法的调整对象是( D)。A公司内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和财产经营关系 B公司外部的财产经营关系和生产协作关系C公司内、外部的财产经营关系和生产协作关系D公司内、外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和财产经营关系15.股份有限公私申请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即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 C )。 A5000万元 B4000万元 C3000万元 D2000万元16.发行公司债券必须报经国务院( B )。 A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B授权的部门审批 C财政部审批 D民政部审批17.知识产权是一种( B )。A有形财产权 B无形财产权 C物权 D债权18.消费者因经营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 C)要求赔偿。A广告经营者 B广告制作人 C经营者 D 发布广告的媒体19.我国目前的财政监督机关是( C )。 A立法机关 B政府财政机关 C审计机关D司法机关 20.仲裁庭不能形成统一意见时,做出裁决的依据是( B )。 A少数服从多数B首席仲裁员 C检察院 D法院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C )。A.所有的财产关系B.纵向的财产关系 C.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D.经济管理关系

自考00896-电子商务概论自考笔记+自考小抄+自考串讲自考必过笔记

教材名称: 00896电子商务概论[2010年版] 作者:程大为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目录 电子商务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第一节电子商务的概念 第二节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电子商务分类 第五节电子商务的影响 第二章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Web技术 第二节电子商务支付技术 第三节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第三章 EDI与电子商务 第一节 EDI概述 第二节 EDI标准 第三节 EDI的工作方式 第四节 EDI与电子商务 第四章电子商务系统 第一节电子商务系统概述 第二节电子商务系统组成 第三节电子商务系统框架结构 第五章电子商务流程 第一节电子商务流程概述 第二节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 第三节电子商务的具体流程 第四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流程重组 第六章电子商务模式 第一节电子商务模式概述 第二节电子商务细分模式 第三节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第四节电子商务赢利模式 第七章电子商务战略 第一节电子商务战略概述 第二节企业电子商务战略 第三节电子商务战略的分析工具 第八章电子商务生产 第一节电子商务产品 第二节电子商务的生产模式 第三节电子商务生产的管理 第九章电子商务市场 第一节电子商务市场结构 第二节电子商务市场战略 第三节电子商务定价 第十章网络营销 第一节网络营销概述 第二节网络营销的内容和职能 第三节网络营销战略 第十一章电子商务的客户关系 第一节网上消费者及其购买行为 第二节客户关系管理 第三节数据挖掘技术 第十二章电子商务采购 第一节电子商务采购概述 第二节电子商务采购模式 第十三章电子商务物流 第一节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第二节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目标和基本技术 第三节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概论》 (00896)复习要点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第一节电子商务的定义 1.包含电子和商务两个方面。 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是现代电子技术和商务活动结合的产物。2.国际组织对电子商务的解释。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是信息经济时代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的解释: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讯作 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 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 宣传、购买和结算。 世界贸易组织的定义:通过电子渠道而 进行的生产、分配、市场营销、货物和 服务的销售、配送。 第二节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 一、由Internet及相关技术决定的电子 商务的特点。 1.TCP/IP协议:采取分组交换通信的方 式,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 间要交换的数据被划分成大小相同的数 据组,每个数据组被放在一个“电子信 封”中,即“信息包”中。每个信息包 发送的顺序与收讫的顺序不一定相同, 但接收方会进行整理,以确保收的数据 在总体上与发送的数据完全相同。 2.ISDN:即是综合业务数字网。它是一 种公用电信网络,向用户广泛提供所需 要的服务,这一过程是由数字交换和数 字传输通路来实现。在ISDN基础上产生 的B-ISDN,即宽带综合业务网,是一种 全新的网络。 3.WWW:它是Internet的工具。WWW的 文件是以文本方式编写的,含有与许多 相关文件的接口,用鼠标选择文件中的 某些词汇或图形,就可以打开相关文件。 4.数字化:就是把电子商务重点额各种 信息包括商品、资金以及交易手续等信 息转变成数字,装成信息包,在不同计 算机之间发送和接受,从而完成电子商 务交易的全过程。(如音像产品)或者部 分过程(如家具等实物产品)。数字化有 内容丰富、速度快、信息准确的特点。 数字化是电子商务的根本特点,他决定 了或衍生了电子商务的其他特点。 5.网络外部性:是指网络的价值随着拥 有成员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电子商务系统有不同的结构,其中典型 的是框架结构,它是由三个层次和两个 支柱构成的。三个层次中,最基础的底 层是网络层,中间是信息发布、传输层, 上层是一般业务层。一般业务层包括CA 认证.两个支柱是指政策法律和技术标 准。三个层次之上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 务应用系统。 二、有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决定的电子商 务的特点。 1.集成性:是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 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 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信息等要素 集中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 的系统。 电子商务的集成性是电子商务系统结构 的其他特点如协调性、可拓展性等的基 础,没有集成性,也就不会有这些特点。 2.协调性:是指电子商务中客户、供应 商、生产商、银行、海关、税务等各部 门的多单位之间的协调一致。简言之, 协调性是指电子商务主体间的协调一 致。 3.可拓展性:是指用户访问量超过设计 限度时,电子商务系统结构能够及时、 自动地扩大容量,继续接受用户访问。 要是电子商务正常运行,就必须确保其 具有可拓展性。 三、由交易过程决定的电子商务特点 1.普遍性:是指电子商务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再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交易活 动。 2.虚拟性:是指在Internet上完成的 交易。(1)交易物品在网上模拟展示;(2) 交易过程的某些环节被虚拟化。 电子商务的虚拟性是它的数字化特点在 市场层面的表现。虚拟化也是电子商务 的主要特点。 3.交互性: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 主体之间实时地双向沟通。交互性是电 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互区别的重要方 面. 四、有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决定电子商务 的特点。 市场主体是指企业、消费者和政府。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传统商务中企业的 经营目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目 标是价值最大化。它与传统商务的差别: 一是企业不仅追求现期利润目标,而且 更追求长远的利润目标;二是不仅追求 利润目标,而且追求社会价值。电子商 务市场的主体,决定了电子商务有以下 特点: 1.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指电子商务主 体间平等、公平、公开的竞争。它包括 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电子商务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 之间创造了充分的、公平的竞争机会。 2.低成本。低成本是指消耗的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的减少。具体表现在:(1) 网络上信息传递的成本低于信件、电话、 电报、传真的成本。减少重复的数据录 入也降低成本。(2)取消了中介机构,减 少了交易的有关环节。(3)网络营销避 免了传统商务中作广告、发宣传品等大 量费用。(4)买卖双方及时沟通信息, 使无库存生产和无库存管理成为可能, 从而使库存成本降为零。(5)传统的贸 易平台是地面店铺,而电子商务平台只 是办公室或者网吧。 3.消费者的顾客价值高。消费者顾客价 值高是指消费者从拥有和使用产品或服 务中所获得的价值与为取得该产品或服 务所支出的成本之差。(1)从网上商店 来看,消费者选择多。(2)从消费者来 看,适应消费者的特点。(3)从生产流 通全过程看,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按照 自己的意愿生产和提供某种产品。(4) 节省时间。(5)价格低。 第三节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1.电子商务的产生原因: 第一、信息网络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 的物质基础;第二、国际经贸的迅速发 展要求商务手段和工具上的变革;第三、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促进了电子商务 的发展。 2.电子商务的产生有两个标志:一是 Internet技术在商业活动各个环节包括 营销、采购、配送、付款等得到全面应 用,而不仅仅是应用到商务的某一项活 动;二是Internet上的商务活动已经在 企业、政府乃至个人中间展开,而不仅 仅是用得起费用昂贵的VANS增值网的大 公司。电子商务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 的。 3.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四节电子商务的分类 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B2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就是通过网上商店 (电子商店)实现网上在线商品零售和 为消费者提供所需服务的商务活动。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是指在Internet 上采购商 与供应商谈判、订货、签约、接受发票 和付款以及索赔处理、商品发送管理和 运输跟踪等 所有活动。功能:供应商管理、库存管 理、销售管理、交易文档管理、支付管 理。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非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它是在开放 的网络中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伙伴,并 与伙伴进行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面交易行 为;第二种是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活 动,特点的企业间买卖双方既可以利用 大众公用网络进行从定购到结算的全面 交易行为,也可以利用企业间专门建立 的网络完成买卖双方交易。 (3)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B2G)。 政府作为电子商务参与主体,主要表现 在政府采购上。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 机构、事业单位、团队组织,使用财政 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目录内的或 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 务的行为。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 方式。 2.按照交易对象分类: (1)有形商品电子商务(又称非完全电子 商务),是指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类商 品。这类商品的交易过程中所包含的信 息流和资金流可以完全实现网上传输, 买方通过网络发布商品广告、供货信息 及咨询信息,买方通过网络选择欲购商 品并向卖方发送订单,买卖双方在网上 签订购物合同后又可以在网上完成货款 支付。但交易的有形商品必须由卖方通 过某种运输方式送达买方指定地点。电 子商务由于“三流”(信息流、资金流、 物流)不能完全在网上传输,所有有形 商品交易又称为非完全电子商务。 (2)无形商品电子商务(又称完全电子商 务),是指软件、电影、音乐、电子读物、 信息服务等可以数字化的商品。与有形 商品网上交易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通 过网络将商品直接送到购买者手中,也 就是说无形商品电子商务完全可以在网 络上实现,因而这类电子商务又称为完 全电子商务。 3.按照使用网络类型分类: (1)EDI商务:是指将商务或行政事务按 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 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 电子传输方法。EDI主要应用与企业与企 业、企业与批发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 间的批发业务。但是,由于EDI必须租 用EDI网络上的专线,即通过购买增值 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服务 才能实现,费用较高,阻碍了中小企业 使用EDI。 (2)Internet商务:互联网是一种组织松 散、国际合作的互联网络。该网络通过 自主遵守计算的协议和过程,支持主机 对主机的通讯。具体来说,互联网就是 让一大批电脑采用一种叫TCP/IP的协议 来及时交换信息。互联网上网就国际现 代商业的最新形式。它以计算机、通讯、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 网络,在网上实现营销、购物服务。 (3)Intranet商务:Intranet是在 Interne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 网,或称内联网。它在原有的局域网上 附加一些特定的软件,将局域网与互联 网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虚拟 网络。与Internet之间的最主要区别在 于:intranet内的敏感或享有产权的信 息收到企业防火墙安全网点的保护,它 只允许有授权者介入内部web网点,外 部人员只有在许可条件下才可以进入企 业的intranet。 4.按照网络接入方式分类: (1)网站电子商务(Web Commerce):这 是基于world wide web的电子商务,用 户端需要个人电脑才能应用。 (2)移动电子商务(Mobile Commerce): 这是基于移动通讯网络和Internet的集 成而产生的移动式电子商务。主要特点 是“移动”接入和应用。包括:银行业 务、交易、订票、购物、娱乐、无线医 疗、移动应用服务商(MASP)。 (3)语音电子商务(Voice Commerce): 这是基于语音通讯网络与Internet的集 成而产生的语音式电子商务。其主要特

电大经济法概论考试要点,小抄

单选题 1.法的本质是 C A.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工具B.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手段 C.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2.经济法的主旨思想是D A.行政权力本位B.个体权力本位 C.企业利益本位D.社会责任本位 3.下列行为中不能代理的是 D A.提起诉讼B.签订买卖合同 C.行使追认权D.专场演出 4.李某因长期不向借款人要求还款,导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李某因此丧失了 C A.债权B.所有权C.胜诉权D.起诉权5.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财产按顺序首先清偿 B A.所欠银行贷款B.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C.所欠税款D.其他债务 6.依据公司股本来源和性质,公司可分为 C A.本国公司、外国公司、跨国公司 B.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 C.国有公司、集体所有制公司、私营公司、混合公司 D.人合公司、资合公司、资合兼人合公司 7.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 B A.半年内不得转让B.1年内不得转让 C.2年内不得转让D.3年内不得转让 8.我国合同法对要约生效时间的规定是 B A.发信主义B.受信主义C.投邮主义D.实践主义9.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不得使用的图形有 A A.我国的八一军旗B.太阳C.熊猫D.黄山迎客松10.合同保全的两种方法是 C A.代位权和抗辩权B.代位权和请求权 C.代位权和撤消权D.代位权和人身权 11.法的渊源指的是 B A.作为法律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C.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关系 D.各种法律法规的相互联系性 12.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 C A.宪法B.经济法C.民法D.行政法规13.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代理活动为 B A.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进行的代理行为 B.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C.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D.代理人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 14.冯某和赵某分别出资2万元和4万元开设一个个体餐厅,因经营不善造成亏损,3年累计共欠债8万元。对该债务,双方应承担A A.无限、按份责任B.无限、连带责任 C.有限、按份责任D.有限、连带责任15.在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C A.承担有限责任B.承担有限连带责任 C.承担无限连带责任D.承担按份比例责任16.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最高人数是 D A.20人B.30人C.40人D.50人17.要约和要约邀请的根本区别是 D A.是否以做广告为目的B.是否以报价为目的 C.是否以电视广告为目的D.是否以缔约为目的 18.合同法规定,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 B A.采用格式条款B.采用非格式条款 C.比照两种条款的区别D.找出两种条款的共同点 19.赔偿损失是违约责任中最普遍适用的补救方式, A A.具有补偿性也具有惩罚性B.都是由当事人约定的 C.是任意的D.都是法定的 20.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 C ,自核准之日起计算。 A.20年B.15年C.10年D.8年 多选题 1.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BD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B.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体系D.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BCDE 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 C.内部组织D.一定条件下的公民个人E.国家 3.下列事件中,BCDE 为民法所调整。 A.工商局吊销了某公司的营业执照B.税务局多收某个体户200元税款 C.出租车司机多收某乘客30元车费D.公司甲与公民乙签订一份加工合同 E.公民甲将公民乙打伤,乙花去医疗费3000元 4.财产所有权的客体物应具有的特征包括CDE A.必须购买得到B.必须具有价值C.必须具有使用价值D.必须存在于人身之外E.必须为人力所能支配 5.个人独资企业具有下列特征ACDE A.投资者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投资权利的自然人 B.投资者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连带责任 C.投资者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D.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 E.个人独资企业的组织机构简单,经营管理方式灵活 6.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可以是AB A.总经理B.董事长C.监事D.最大的股东 7.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ABCDE A.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B.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C.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D.有公司名称和符合要求的组织机构 E.有公司住所 8.公司提取法定公积金的目的在于ABC A.弥补公司亏损B.扩大生产经营 C.增加公司资本D.增加职工福利E.偿还所欠外债9.法定解决合同的条件有ABCD A.不可抗力B.履行期届满前,当事人一方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C.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债务,经催告后的合理期间内仍未履行D.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10.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ABCDE A.标的B.质量和数量C.价款或者报酬 D.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E.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11.法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由以下层次构成ABC A.法律规范B.法律部门 C.法律体系D.法律文件E.法律程序 1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主要包括ABC A.有形财物B.无形财富 C.经济行为D.经济利益 E.经济关系 13.法人成立应当具备的条件是BCDE A.要有民事行为能力B.依法成立 C.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D.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E.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4.发生债的根据有ABCDE A.侵权行为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D.合同E.其他根据 15.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是ABCDE A.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者B.有书面合伙协议企业章程C.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D.有合伙企业的名称E.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16.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特征包括ABCDE A.募股集资的封闭型B.公司资本的不等额性C.股东数额的限制性D.股份转让受到严格限制 E.组织机构比较简单 17.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特征包括ABCDE A.募股集资的公开性B.股东数额的广泛性 C.股份的等额性D.股份可自由转让性 E.设立要求相对严格 18.《公司法》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包括ABCD A.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 B.一次足额缴纳出资额,不能分期缴付出资 C.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公司 D.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 E.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个有限责任公司19.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是ABC A.当事人一方有先为给付B.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C.后给付义务方没有提供担保D.当事人有后给付义务 E.后给付义务人履行能力明显提高 20.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生产或销售AB 必须使用注册商A.感冒清胶囊B.香烟C.食品D.柑橘型饮料E.服装 判断题 法律是公平的,它既属于统治阶级,也属于被统治阶级。X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是社会的基础法。X 3.无权代理行为经本人追认后,本人一般不能反悔。√ 4.企业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X 5.合伙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X 6.按照公司财产责任形式,公司可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资合兼人合公司。X 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册外,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8.电视中的广告就是要约。X 9.我国合同法把违约责任规定为无过错责任。X 10.仿冒他人商品包装装潢是一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11.企业组织的经济义务就是对消费者、用户的义务。X 12.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所有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X

自考电子商务概论总结小抄

▲第一章 一、由Internet及相关技术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二、由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三、由交易过程决定的电子商务特点 四、由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决定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的产生原因: 第一、信息网络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二、国际经贸的迅速发展要求商务手段和工具上的变革;第三、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分类 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 2.按照交易对象分类: 3.按照使用网络类型分类: 4.按照网络接入方式分类: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1)影响企业的运作方式。 (2)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 ★电子商务对经济规律的影响。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被边际收益递增规律代替。 (2)达维多定律 (3)梅特卡夫定律

▲第二章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电子商务支付技术安全协议: 一,SSL(握手协议,消息加密协议;商家欺诈); 二,SET(常用)。 ★Web2.0的主要技术: ①RSS(信息聚合技术);②Trackback(引用功能);③Ajax(与服务器异步通信); ④Tag。(标签,关键词分类技术) ★电子支付工具: ①电子钱夹(电子信用卡)。②电子支票③电子现金(电子钱包) ★安全认证技术: 智能卡;数字签名(非对称加密技术);数字凭证;CA认证;数字信封;数字时间戳。▲第三章 EDI ★EDI优势 一,降低成本。 二,减少错误。 三,减少库存。 四,改善客户服务。 ★传统EDI的局限性 一,环境问题 二,费用问题

三,安全问题。 ★EDI信息编码原则包括: 一,唯一性。 二,简明性。 三,稳定性。 四,可扩展性。 五,易识性。 六,自检能力。 ★由动作流程形成的ECI工作方式:一,生产EDI平面文件; 二,翻译生产EDI标准格式文件;三,通讯; 四,EDI文件的接受和处理。 ★由功能模型形成的ECI动作方式:一,点对点PTP方式; 二,增值网VAN方式; 三,MHS方式; ★电子商务是EDI发展的必然趋势:一,internet mail; 二,标准翻译; 三,web-EDI方式;

电子商务概论知识点总结

电子商务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就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织的解释:电子商务就是运用电子通讯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宣传、购买与结算。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定义:通过电子渠道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市场营销、货物与服务的销售、配送。 2、电子商务的特点 由Internet及相关技术决定的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 数字化(数字化就是电子商务的根本特点,它决定了或衍生了电子商务的其她特点。) 网络外部性 由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集成性 协调性 可拓展性 由交易过程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普遍性 虚拟性 交互性

由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公平竞争 低成本 消费者的顾客价值高 3.电子商务特点有哪些? 数字化、网络外部性、集成性、协调性、可拓展性、普遍性、虚拟性、交互性、公平竞争、低成本、消费者的顾客价值高。 4.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一就是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银行间电子资金转账(EFT)在专用网络上使用,标志着电子商务的出现; 二就是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电子数据交换(EDI)在企业内部使用,标志着电子商务的产生。 5、电子商务的分类 按照交易的主体分类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B2G) 按照交易对象分类 有形商品电子商务 无形商品电子商务 按照交易网络类型分类 EDI商务

经济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经济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A 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12分) 1、经济法律关系 2、股份有限公司 3、保险责任 4、内幕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经济法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哪些内容() A、市场主体 B、市场形式和要素 C、国家干预 D、附加部分 2、按照法律规定,公司可依据下列原因解散() A、股东大会决议 B、合并需要 C、清理财产 D、登记债权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有() A、投资人是自然人 B、投资人是法人 C、承担有限责任 D、公司财产不独立 4、根据规定,有以下情形的,合同无效() A、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 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C、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D、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5、下列哪些情形不得设立户外广告() A、没有经当地市政府批准的 B、利用交通安全设施的 C、影响市政公共设施的 D、损害市容市貌的 6、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公司概况 B、公司财务会计和报告 C、公司经营状况 D、公司董事持股状况 7、消费者的安全权包括() A、选择权 B、人身安全权 C、财产安全权 D、索赔权 8、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的义务有() A、听取意见 B、不作虚假宣传 C、出具凭证 D、公平交易 9、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方式有() A、商业贿赂 B、虚假广告 C、低价倾销 D、偷税漏税 10、根据法律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有() A、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 B、重大涉外案件 C、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 三、判断题(10分) 1、按照公司之间的关联程度,公司可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2、根据法律规定,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愈5年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 3、《企业破产法》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只有债权人可以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 4、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先清偿企业所欠税款。()

经济法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经济法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 共30分) 1.经济法律事实中,客观上发生和存在的、与经济法主体主观意志和自觉行为无关的,但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是( ) A .合法行为 B .事件 C .事故 D .违法行为 2.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是( ) A .主体 B .客体 C .内容 D .法律 3.下列物或行为能够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 .枪支弹药 B .海洛因 C .太阳 D .自有黄金 4.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个人独资企业不得使用的名称有( )。 A .厂 B .中心 C .公司 D .工作室 5.甲出资5万元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甲聘请乙管理企业事务。同时规定,凡乙对外签订标的额超过1万元以上的合同,须经甲同意。某日,乙未经甲同意与善意第三人丙签订 了一份标的额2万元的买卖合同。下列关于该合同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合同有效,但如果给甲造成损害,由乙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B .该合同无效,如果给甲造成损失,由乙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 .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可请求人们法院予以撤销; D .该合同无效,经甲追认后 有效。 6.合伙人( )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A .不得 B .可以 C .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 D .合伙协议约定就可以 7.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得作为投资人出资方式的有( )。 A .土地使用权 B .其他财产权利 C .劳务 D .家庭共有财产 8.合伙人的债务清偿和合伙企业的关系中,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有( )。 A .合伙企业中某一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B .合伙人个人负有债务,其债权人不得代为行使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C .合伙人自有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所负债务的,该合伙人可以从其合伙企业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偿 D .合伙人自有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所负债务的,该合伙人可以从其合伙企业中的财产 份额用于清偿 9.李某为一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李某的下列 行为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B .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 C .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入伙 D .依法为本企业提供担保 10.下列有关普通合伙企业和合伙人进行债务清偿的表述中,不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是( )。

经济法概论平时作业答案

经济法概论平时作业答案 经济法概论第三次平时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C 6.A 7.C 8.A 9.C 10.A 11.A 12.D 13.D 14.A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 3.ABC 4.ABCD 5.ABCD 三、判断题 1.《产品质量法》所称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的产品。 错误。因为:《产品质量法》所称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的用于销售的产品,不包括初级产品和不动产。 2.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应予以表明。 正确。 3.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资料,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正确。 4.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可以不标明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 错误。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要标明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 5.使用不知道是他人盗窃等非法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的,不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正确。 四、简答题 1.简述经营者质量义务的主要内容? 答案见教材193页 2.简述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的解决途径? 答案见教材208页 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1)皮衣厂告张某的侵犯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皮衣厂告张某的侵权不成立。因为:张某的行为从表面上看造成了皮衣厂的销量减少,但是并不属于侵权行为,而是维护自己权益的合法行为,他有权利采

取社会监督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本质上来说,造成皮衣厂销量下降是因为其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张某的行为与皮衣厂销量下降并没有本质的因果关系;而且张某主观上并没有过错,不存在侵害他人权益的故意或者过失,这种行为是值得鼓励的行为。张某的行为不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所以侵权不成立。(2)皮衣厂是否承担产品责任?为什么? 答:皮衣厂应当承担产品责任。因为:皮衣厂对其生产的产品负有质量保证责任,当售出的产品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市,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因此应当承担产品责任。 案例分析2: 1.何谓假冒或仿冒行为,如何认定? 答:假冒或仿冒行为是使行为人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相混淆的,不正当地利用他人商业信誉或者商品声誉的行为。类型有:1.假冒注册商标;2.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3.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 4.伪造或者冒用商品标识。假冒或仿冒行为根据“假冒行为的特征”予以认定,其特征是: 1.混同行为涉及三方当事人—混同行为人、被混同人和消费者。2、被混同的客体主要是他人商业标记或外观、商标、名称、包装、装潢、企业的名称和姓名等; 3、行为目的是造成与其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的混淆; 4、行为后果会造成市场混淆。 2.乙厂的行为违背了我国那些法律法规的规定? 答:乙厂的行为违背《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的规定。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经济法概论复习重点

经济法概论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一定人数的股东所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公司全部资本分别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3.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4.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有挬于商业道德且违反法律规定的市场竞争行为。 5.工业产权是指人们依照法律对应用于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区内享有的专有权。 6.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 简答 1.经济法调整对象 经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即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具体来讲,包括五类:(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2)市场运行调控关系; (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分配调控关系;(5)涉外经济管理关系。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⑴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可以为1个或者50个以下股东,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⑵股东出资带到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①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万,采用法定(或称实收)资本制; 多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万,采用折中资本制; ②股东出资额和出资期限 股东出资首先必须满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要求,即不低于人民币3万元;其次,首期出资不仅不低于3万元且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剩余部分可在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在5年内缴足。 ③股东出资方式(货币出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注: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⑶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⑷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⑸有公司住所(了解确定住所的法律意义)。 3.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发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既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公民。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经济法概论(小抄)判断题

经济法概论 --判断题 第一章 1、法律是公平的,它既属于统计阶级,也属于被统治阶级。× 2、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3、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历史的范畴。√ 4、法是统治阶级全部意志的体现。× 5、企业组织的经济义务就是对消费者、用户的义务。×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是社会的基础法。× 第二章 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所有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精神病人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可以放弃的。× 4、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5、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诉讼时效期间暂停计算。× 6、无权代理行为经本人追认后,本人一般不能反悔。√ 7、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即归于消灭。× 8、在财产所有权的四项权能中,占有权是最根本的权利。× 9、财产所有权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 10、在债的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11、侵权行为是产生债的最大量、最主要的法律事实。× 12、法律的规定或行政命令是债的终止的最基本、最正常的原因。× 第三章 1、企业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2、企业的首要权利是企业的资产处置权。× 3、国有企业是国家和政府管理的企业。× 4、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必须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5、国有企业监事会的核心工作是监督企业的经营决策。× 6、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必须是首先清偿所欠税款。× 7、合伙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 8、合伙企业的成立日期就是合伙合同的签订日期。× 9、外资企业就是外国企业。× 10、破产财产就是破产企业的财产。× 11、破产清算组对破产企业职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12、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可以结案。√ 第四章 1、公司最一般的特征是法定性、法人性和组织性。√ 2、按照公司财产责任形式,公司可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资合兼人合公司。× 3、公司法调整的是所有公司内、外部的组织管理关系和财产经营关系。× 4、董事会是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公司内部常设机构。× 5、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做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6、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是股东会的常设执行机关。×

电子商务概论小抄笔记

《电子商务概论》 1.包含电子和商务两个方面。 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是现代电子技术和商务活动结合的产物。 2.国际组织对电子商务的解释。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是信息经济时代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的解释:电子商务是运用电子通讯作为手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购买和结算。 世界贸易组织的定义:通过电子渠道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市场营销、货物和服务的销售、配送。 一、由Internet及相关技术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1.TCP/IP协议:采取分组交换通信的方式,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要交换的数据被划分成大小相同的数据组,每个数据组被放在一个“电子信封”中,即“信息包”中。每个信息包发送的顺序与收讫的顺序不一定相同,但接收方会进行整理,以确保收的数据在总体上与发送的数据完全相同。2.ISDN:即是综合业务数字网。它是一种公用电信网络,向用户广泛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这一过程是由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通路来实现。在ISDN基础上产生的B-ISDN,即宽带综合业务网,是一种全新的网络。 3.WWW:它是Internet的工具。WWW的文件是以文本方式编写的,含有与许多相关文件的接口,用鼠标选择文件中的某些词汇或图形,就可以打开相关文件。4.数字化:就是把电子商务重点额各种信息包括商品、资金以及交易手续等信息转变成数字,装成信息包,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发送和接受,从而完成电子商务交易的全过程。(如音像产品)或者部分过程(如家具等实物产品)。数字化有内容丰富、速度快、信息准确的特点。数字化是电子商务的根本特点,他决定了或衍生了电子商务的其他特点。 5.网络外部性:是指网络的价值随着拥有成员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电子商务系统有不同的结构,其中典型的是框架结构,它是由三个层次和两个支柱构成的。三个层次中,最基础的底层是网络层,中间是信息发布、传输层,上层是一般业务层。一般业务层包括CA 认证.两个支柱是指政策法律和技术标准。三个层次之上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二、有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决定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1.集成性:是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信息等要素集中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 电子商务的集成性是电子商务系统结构的其他特点如协调性、可拓展性等的基础,没有集成性,也就不会有这些特点。2.协调性:是指电子商务中客户、供应商、生产商、银行、海关、税务等各部门的多单位之间的协调一致。简言之,协调性是指电子商务主体间的协调一致。 3.可拓展性:是指用户访问量超过设计限度时,电子商务系统结构能够及时、自动地扩大容量,继续接受用户访问。要是电子商务正常运行,就必须确保其具有可拓展性。 三、由交易过程决定的电子商务特点1.普遍性:是指电子商务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再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交易活 动。 2.虚拟性:是指在Internet上完成的 交易。(1)交易物品在网上模拟展示;(2) 交易过程的某些环节被虚拟化。 电子商务的虚拟性是它的数字化特点在 市场层面的表现。虚拟化也是电子商务 的主要特点。 3.交互性: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 主体之间实时地双向沟通。交互性是电 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互区别的重要方 面. 四、有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决定电子商务 的特点。 市场主体是指企业、消费者和政府。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传统商务中企业的 经营目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目 标是价值最大化。它与传统商务的差别: 一是企业不仅追求现期利润目标,而且 更追求长远的利润目标;二是不仅追求 利润目标,而且追求社会价值。电子商 务市场的主体,决定了电子商务有以下 特点: 1.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指电子商务主 体间平等、公平、公开的竞争。它包括 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电子商务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 之间创造了充分的、公平的竞争机会。 2.低成本。低成本是指消耗的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的减少。具体表现在:(1) 网络上信息传递的成本低于信件、电话、 电报、传真的成本。减少重复的数据录 入也降低成本。(2)取消了中介机构,减 少了交易的有关环节。(3)网络营销避 免了传统商务中作广告、发宣传品等大 量费用。(4)买卖双方及时沟通信息, 使无库存生产和无库存管理成为可能, 从而使库存成本降为零。(5)传统的贸 易平台是地面店铺,而电子商务平台只 是办公室或者网吧。 3.消费者的顾客价值高。消费者顾客价 值高是指消费者从拥有和使用产品或服 务中所获得的价值与为取得该产品或服 务所支出的成本之差。(1)从网上商店 来看,消费者选择多。(2)从消费者来 看,适应消费者的特点。(3)从生产流 通全过程看,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按照 自己的意愿生产和提供某种产品。(4) 节省时间。(5)价格低。 第三节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 1.电子商务的产生原因: 第一、信息网络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 的物质基础;第二、国际经贸的迅速发 展要求商务手段和工具上的变革;第三、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促进了电子商务 的发展。 2.电子商务的产生有两个标志:一是 Internet技术在商业活动各个环节包括 营销、采购、配送、付款等得到全面应 用,而不仅仅是应用到商务的某一项活 动;二是Internet上的商务活动已经在 企业、政府乃至个人中间展开,而不仅 仅是用得起费用昂贵的VANS增值网的大 公司。电子商务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 的。 3.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四节电子商务的分类 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B2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就是通过网上商店 (电子商店)实现网上在线商品零售和 为消费者提供所需服务的商务活动。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是指在Internet 上采购商 与供应商谈判、订货、签约、接受发票 和付款以及索赔处理、商品发送管理和 运输跟踪等 所有活动。功能:供应商管理、库存管 理、销售管理、交易文档管理、支付管 理。 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非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它是在开放 的网络中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伙伴,并 与伙伴进行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面交易行 为;第二种是特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活 动,特点的企业间买卖双方既可以利用 大众公用网络进行从定购到结算的全面 交易行为,也可以利用企业间专门建立 的网络完成买卖双方交易。 (3)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B2G)。 政府作为电子商务参与主体,主要表现 在政府采购上。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 机构、事业单位、团队组织,使用财政 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目录内的或 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 务的行为。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 方式。 2.按照交易对象分类: (1)有形商品电子商务(又称非完全电子 商务),是指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类商 品。这类商品的交易过程中所包含的信 息流和资金流可以完全实现网上传输, 买方通过网络发布商品广告、供货信息 及咨询信息,买方通过网络选择欲购商 品并向卖方发送订单,买卖双方在网上 签订购物合同后又可以在网上完成货款 支付。但交易的有形商品必须由卖方通 过某种运输方式送达买方指定地点。电 子商务由于“三流”(信息流、资金流、 物流)不能完全在网上传输,所有有形 商品交易又称为非完全电子商务。 (2)无形商品电子商务(又称完全电子商 务),是指软件、电影、音乐、电子读物、 信息服务等可以数字化的商品。与有形 商品网上交易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通 过网络将商品直接送到购买者手中,也 就是说无形商品电子商务完全可以在网 络上实现,因而这类电子商务又称为完 全电子商务。 3.按照使用网络类型分类: (1)EDI商务:是指将商务或行政事务按 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 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 电子传输方法。EDI主要应用与企业与企 业、企业与批发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 间的批发业务。但是,由于EDI必须租 用EDI网络上的专线,即通过购买增值 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服务 才能实现,费用较高,阻碍了中小企业 使用EDI。 (2)Internet商务:互联网是一种组织松 散、国际合作的互联网络。该网络通过 自主遵守计算的协议和过程,支持主机 对主机的通讯。具体来说,互联网就是 让一大批电脑采用一种叫TCP/IP的协议 来及时交换信息。互联网上网就国际现 代商业的最新形式。它以计算机、通讯、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 网络,在网上实现营销、购物服务。 (3)Intranet商务:Intranet是在 Interne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 网,或称内联网。它在原有的局域网上 附加一些特定的软件,将局域网与互联 网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虚拟 网络。与Internet之间的最主要区别在 于:intranet内的敏感或享有产权的信 息收到企业防火墙安全网点的保护,它 只允许有授权者介入内部web网点,外 部人员只有在许可条件下才可以进入企 业的intranet。 4.按照网络接入方式分类: (1)网站电子商务(Web Commerce):这 是基于world wide web的电子商务,用 户端需要个人电脑才能应用。 (2)移动电子商务(Mobile Commerce): 这是基于移动通讯网络和Internet的集 成而产生的移动式电子商务。主要特点 是“移动”接入和应用。包括:银行业 务、交易、订票、购物、娱乐、无线医 疗、移动应用服务商(MASP)。 (3)语音电子商务(Voice Commerce): 这是基于语音通讯网络与Internet的集 成而产生的语音式电子商务。其主要特 点是“语音”接入和应用。包括:语音 可扩展标识语言技术(VXML)、语音识别 技术(SR)、文字转语音技术(TTS)。 第五节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1)影响企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对企 业生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个性化和定 制上。个性化/定制是指生产厂家按照消 费者的需求生产商品。 (2)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电子商务对企 业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它使用企业组 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2.电子商务对经济规律的影响。电子商 务对经济规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反应传统经济的某些规律消失或变 形;二是出现反映信息经济的新的规律。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被边际收益递增 规律代替。收益递增在工业经济中是指 在一定规模下收益递增,因此它应该叫 做规模收益递增规律。 (2)达维多定律。达维多定律认为:任何 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淘汰自己的产 品。 (3)梅特卡夫定律。该定律认为网络的价 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 3.电子商务消极影响,表现在电子商务 流程的各个环节。例如: (1)虚假广告。(2)出售用户信息。 原因:既有计算机技术上的问题,也有 犯罪主体的主观原因,同时也与社会法 律环境有密切关系。 对策:从国家角度说,必须加强和完善 相关立法;从个人角度,应注意网络安 全,使用防火墙等消除电子商务消极影 响。 第二章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Web技术 1.Web技术的发展。 Web已经发展到 2.0版本阶段。Web2.0 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 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 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 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 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加丰富、 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 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 趋势。 Web1.0和Web2.0的区别,具体说: ●在模式上,是单纯的由“读”向 “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 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 迈进; ●在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 向“发表、记录信息”发展;在工具上, 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 读器等内容发展; ●在运行机制上,是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转变; ●在作者上,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 全部普通用户发展; ●在应用上,有初级的“滑稽”的应 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 2.Web1.0和web2.0的主要技术 (1)Web1.0的主要技术: Web是建立在客户机模型上的,以超文本 标识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为基础,能够面向用户界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