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脑疝的抢救

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脑疝的抢救

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脑疝的抢救
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脑疝的抢救

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脑疝的抢救

[摘要]通过对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1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的观察与处理,体会到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脑疝发生并非不治之症,近年来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创伤性脑疝是神经外科急诊之一,也是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脑疝的抢救在于对脑疝前期症状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脑疝发生时间越长,救治越困难,死亡率越高,延误救治是导致死亡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晚期脑疝超过半小时,即使抢

救成功也多植物生存或死亡,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降低死亡率,对于发生脑疝患者应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

[关键词]脑疝;抢救

脑疝是颅内病理性变化,如:损伤,肿瘤等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向压力较低部位转移的结果,其中以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最常见,是目前神经外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预防和处理高颅压是提高抢救的关键。通过对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疝的处理,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我科收治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女性,33岁,不慎被摩托车撞伤,当即昏迷不醒,呕吐,双侧瞳孔左:右=4.5:4.5mm,对光反射消失。患者经头颅ct确诊为1.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出血;2.蛛网膜下腔出血;3.中线结构少许右移;4.枕骨右侧骨折,枕部头皮血肿;5.双侧创伤性湿肺。

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9T11:36:35.6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作者:肖林刚[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是一种神经外科疾病,该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比较高。 道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永州 425300 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收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93例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标准的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对观察组进行内外减压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26例恢复良好,有8例中残,有6例重残,有4例死亡,有3例植物生存;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者20例,重残4例,死亡13例,中残4例,植物生存3例;两组患者死亡率和生存质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后并发生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将内外减压术相结合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具有很高的疗效,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是一种神经外科疾病,该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治疗要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的,减少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临床以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情况,都是采取去骨瓣减压、单纯血肿清除减压这种治疗方式,但是临床治疗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将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接收的93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将内外相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治疗效果,现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女18例,男性28例,年龄15~70岁,平均是(67.8±5.24)岁,其中有坠落致伤有7例,交通事故造成有35例,其他有4例;入院时患者进行GCS评分,27例是6~8分,19例是3~5分。观察组患者女性17例,男30例,年龄16~71岁,平均(68.4±5.37)岁,其中交通致伤、坠落、其他分别是:36、7、4.患者GCS评分,28例6~8分,19例3~5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要进行常规治疗,比如:吸氧、留置尿导管、脱水降压。 对照组:根据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首先要做一个骨瓣切口,并开颅,将患者脑组织中血肿的、坏死的组织清除,之后根据硬膜减张的方式进行缝合,去骨瓣之后根据常规方式关颅。 实验组:进行内外减压结合治疗,首先做一个标准的大骨瓣切口,将骨瓣去掉,露出硬脑膜;如果硬脑膜张力比较大,可进行额极硬脑膜小切口处理,对额极脑组织进行电凝,并将其吸出,切除一部分额极,清除一些额角释解脊液来实现减压的作用,避免硬脑膜后脑组织出现膨出情况。之后打开硬脑膜,将脑组织中坏死或是血肿部分清除。之后根据手术入路,比如患者脑组织暴露良好,从小脑裂缝进行切口,恢复疝脑组织;之后对硬膜进行减张缝合,管壁脑颅,去除骨瓣。等手术完成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比如:抗酸剂、抗生素。 1.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学分析 患者术后48h进行颅脑CT检查,两组影响学显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 发表时间:2015-03-25T14:34:05.7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1期供稿作者:高小华陈焕新杨雄[导读]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高小华陈焕新杨雄(甘肃省徽县人民医院 742300)【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护理要点,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均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 急,病情严重,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并发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安全转运【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35-01 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头部所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患者昏迷6h以上或者清醒后再次昏迷的为重型颅脑损伤[2]。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原则为紧急抢救、清创、抗感染以及手术治疗。为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73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4.8)岁;初步抢救时间为30-125min,平均抢救时间为(52.1±22.7)min;受伤原因,车祸致伤89例,高处坠落摔伤71例,重物撞击致伤24例,其他原因致伤26例;颅脑损伤类型,硬膜下血肿67例,硬膜外血肿51例,脑挫伤32例,脑干损伤31例,脑疝29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昏迷计分法,本组210例患者的昏迷评分为3-9分,平均分为(5.3±2.8)分。 1.2诊断标准 患者深度昏迷,且连续昏迷6h以上或清醒后再次昏迷,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1.3方法 本组210例患者在转运手术室或后续治疗之前均经急诊初步抢救。 1.3.1院前急救准备根据120预警终端系统提示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基本信息,通知急诊医生准备好监护仪、气管插管盘、呼吸机等相关的急救器械。 1.3.2院内急救措施患者进入抢救室之后,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通气,避免出现严重脑缺氧情况,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分泌物,予以吸氧支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如果出现呼吸衰竭的征象,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治疗和器械辅助通气。迅速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观察有无内出血状况,及时清创包扎出血伤口,对骨折部位予以固定。待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通过声音、疼痛等多种刺激方式,观察患者的反应能力,判断是否出现意识障碍。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过程初步判断患者的脑损伤类型,若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况,常为硬膜外血肿,若昏迷程度持续性加深,常为急性颅内压升高或脑疝,若患者虽深度昏迷,但对外界刺激有轻微反应迹象,常提示患者病情出现好转。 1.3.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等症状,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判断属于哪种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损伤范围大,出血过多,会直接干扰其呼吸系统的正常循环,严重者会发生休克。为发现休克的早期迹象,需要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和意识状态,如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焦虑不安、尿量减少等症状,则提示有休克的可能,应当及时对症处理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如果患者已出现休克的明显体征,需要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扩容,采用代血浆进行输血治疗。针对颅内高压症状,对血压稳定者给予脱水剂及利尿剂治疗。为预防中枢性高热,避免脑血管的扩张增加脑部代谢,需要做好脑温监测工作,及时采取必要的高热治疗措施。部分患者伴随应激性溃疡症状,多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所致,其致死率高达50%,因此,针对应激性溃疡的高发期(伤后3-7d),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恶心、腹胀、喉痒、肠鸣音增强等迹象,一旦确诊,需要立即采用止血药物和制酸药物治疗。 1.3.4安全转运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行CT头颅扫描,观察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和出血部位。转运过程中,要带好急救器械和药品,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头部,防止颠簸,如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其头部偏向一次,防止窒息。对烦躁无法配合CT检查者,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安定,待患者镇静后再行检查。经CT检查后,一旦确定手术方案,应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同时做好术前备血、皮试等准备工作,携带必要的急救物品,将患者送往手术室,与手术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急救过程中有无并发症和后续治疗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情况本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经急救后,有147例接受手术治疗,63例转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无1例死亡;急救过程中,有64例出现并发症,占30.5%,其中休克32例,颅内高压19例,中枢性高热10例,应激性溃疡3例,经必要的护理干预后,32例患者均好转。结果见表1。 表1 急救情况(n,%)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1.1 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 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 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 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 低颅内压。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道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定时吸痰,以 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时间≤15s,并避免剧咳。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严格无菌操作。酌情每2h一次翻身、拍背。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 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 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1.2 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 采用脱水疗法。静脉输入或口服各种高渗液体,提高血液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组织和脑脊 液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循环内转移;并通过在近端肾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 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因血液的高渗透压,抑制脉络丛分泌,减少脑脊液的产生,从而达到 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 塞米等。 (1)渗透性脱水:20%的甘露醇,剂量为1.5~2.0g/kg静脉滴注。甘露醇要在15~20min内 静脉点滴完毕,必要时加压推注,注意勿外渗。在注射后的10~20min即有降压作用,一般 持续4~6h。与呋塞米合用,可提高脱水作用。 (2)葡萄糖:常用10%、25%和50%葡萄糖溶液,可静脉滴注,其脱水效果不如甘露醇,但 有营养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3)利尿性脱水药:通过增加肾小球过滤,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钾离子等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使脑组织和全身脱水,降低颅内压。脱水效果不如渗透性脱水剂,且易引起水及电 解质平衡紊乱。 1.3 亚低温的护理应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的综合措施,使体温控制在肛温为32~34℃,可 以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减轻脑组织对创伤的反应。使用冰袋、冰帽做局部降温时,注意使用衬垫保护皮肤。冬眠期间翻身轻,防止体位性休克,配合冬眠低温使用肌肉松弛剂 和镇静剂时应观察呼吸。冬眠低温因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意眼的保护。 复温时可以用电热毯及提高室温等方法,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 0.1℃。 1.4 过度通气目前建议将PaCO2维持在30~35mmHg,是控制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机 制是通过脑小动脉收缩,来降低脑血流及脑血容量。一般为间断使用,不当的过度通气,会 引起脑缺血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性过度通气需行气管插管,必须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来进 行操作。 1.5 颅内压监护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死亡,故应对重症外伤后昏迷患 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护。颅内压15~20mmHg即为异常。若颅内压>40mmHg为严重高 颅压。监护期间要采取措施防止测压管脱落。伤口有脑积液外渗、监护仪显示高颅压报警、 患者意识出现变化等,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 手术后的护理 2.1 体位和气管插管的护理 1)体位

颅脑损伤试题

姓名成绩 1、诊断颅底骨折通常依据是 A.头颅X线摄片 B.受伤机制 C.剧烈头痛伴呕吐 D.临床体征 E.意识障碍 【正确答案】:D 2、关于颅骨骨折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骨折线跨过硬脑膜中动脉沟时须防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B.运动区部位的凹陷性骨折禁忌手术复位 C.颅底骨折有脑脊液耳、鼻漏时禁患堵塞耳、鼻道 D.颅底骨折属内开放性颅脑损伤 E.颅盖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摄片 【正确答案】:B 3、关于头皮裂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伤口有脑组织外溢,须立即缝合头皮,变开放为闭合损伤 B.处理时着重检查有无颅骨和脑损伤 C.尽早清创缝合 D.清创时限放宽至24小时 E.即使伤口不大,出血也较多 【正确答案】:A 4、哪一种不是小脑幕裂孔疝常见的症状 A.意识障碍 B.一侧面神经麻痹 C.一侧动眼神经麻痹 D.剧烈头痛、呕吐 E.血压增高 【正确答案】:B 6、抢救幕上脑疝时应首选(成人) A.气管切开%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C.尽快行疝侧去骨瓣减压 D.快速行脑室穿刺外引流 E.以上全不是 【正确答案】:B 7、小脑幕裂孔疝与枕骨大孔疝根本区别是 A.剧烈头痛 B.频繁呕吐 C.意识障碍发生较早 D.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E.血压、脉搏、呼吸改变 【正确答案】:C 8、有一名30岁车祸头部受伤病人,深昏迷,刺激有去脑强直发作,CT未见脑内血肿及脑挫伤,环池未受压,诊断应是 A.脑震荡 B.脑挫伤 C.轴索损伤 D.脑干损伤 E.颅底骨折 【正确答案】:D 9、有一脑外伤病人,CT示右额颞顶新月状高密度影像,其诊断是 A.急性硬膜外血肿 B.急性硬膜下血肿 C.慢性硬膜下血肿 D.脑内血肿 E.高血压脑出血 【正确答案】:B 10、有一脑外伤病人,CT示右颞叶梭形高密度影象,脑室中线受压移位,其诊断是 A.脑挫伤 B.硬膜下血肿 C.硬膜外血肿 D.脑内血肿 E.高血压脑出血 【正确答案】:C 11、有一病人。确诊为脑挫裂伤,哪项不是诊断脑挫伤依据 A.脑脊液含红细胞 B.意识障碍超过30分钟 C.可表现局灶脑损伤体征 D.脑脊液鼻漏有额部点状高密度灶 【正确答案】:D 12、女性病人,入院3天,头部受伤后立即昏迷,10分钟后清醒,有呕吐,对受伤情况不能回忆,诊断是 A.脑震荡 B.脑挫裂伤 C.颅内血肿 D.脑干损伤 E.脑供血不全 【正确答案】:A 13、男,50岁,2小时前被木棒打击左侧头部,此后自述头痛明显,伴呕吐,1小时前出现意识不清。查体: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

2016 年急危重症抢救预案

目录 呼吸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2) 重症出血性脑卒中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3) 脑疝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4) 癫痫大发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5) 癫痫持续状态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7) 大面积脑梗死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8) 呼吸肌麻痹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9) 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0) 急性脑膜炎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2) 重型颅脑损伤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3) 惊厥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4) 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5) 躁动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7) 患者精神症状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18)

呼吸心脏骤停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呼吸心脏骤停时,快速评估病情,轻拍呼唤患者,判断有无反应,若无反应按心肺复苏术进行心肺复苏。 2、立即呼叫医生,准备急救车、急救器材。 3、持续心电监护,如有室颤,应尽快进行电除颤。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对症治疗。 5、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评价复苏效果。 6、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7、做好基础护理及抢救记录。 【抢救流程】 ↓ ↓ ↓

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 【应急预案】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症状。 2、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迅速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通知医生。 3、遵医嘱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和抗组织胺药物(如异丙嗪等),扩充血容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措施。 5、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末梢循环、尿量等。 6、做好基础护理,不得随意搬动患者,注意保暖。 7、保留可疑致敏物,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详细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抢救流程】 ↓ ↓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及急诊抢救流程 (一)适用范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二)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病人应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纠正休克:快速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 必要时输血,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4.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5.预防颅内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 严禁阻塞, 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 6.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药, 应由专人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7.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

炎。 8.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 9.术前准备:头部备皮、合血、选用合理抗菌素皮试。 10.非手术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12.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同时协助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 发表时间:2016-05-25T14:51:54.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丁俊杰[导读]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各种钝器砸伤及自然灾害等对头部造成的伤害,使头颅和脑组织遭到损伤。 丁俊杰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进行现场和院前急救,入院后进行手术救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救治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均平稳转运至医院进行了进一步治疗,经过及时抢救和手术治疗后,治愈36例,轻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仅5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现场与院前急救以及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现场与院前急救;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06-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各种钝器砸伤及自然灾害等对头部造成的伤害,使头颅和脑组织遭到损伤。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其中伤情比较严重的分类,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1]。该类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若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致死致残的现象。本次主要任务是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与效果,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现场和院前急救以及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救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颅CT诊断并按GCS分型确定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GCS评分6~8分者46例,3~5分者14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52岁,平均年龄为(45.2±4.6)岁,17例为交通事故;13 例为高处坠落;14例为失足跌倒,16例为工伤事故。 1.2 治疗方法 接到120指挥中心指令后,以最快的时间抵达现场,抵达现场后要以“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固定,后搬运”为抢救原则。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患者病史,明确危及生命的主要部位,对危重部位做出迅速准确的处理。清除口腔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吸氧。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颅脑损伤合并出血休克者应立刻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补液,扩容抗休克;颅高压伴脑疝者应快速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压;骨折或外伤出血者给予骨折固定、止血包扎;躁动者予以适当的镇静镇痛药;肢体脊柱骨折者给予固定制动,包括小夹板,颈托等以防止二次损伤。转运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意识及瞳孔变化,并与医院取得联系,讲明患者的情况,以便提前准备好各项抢救设备和人员。到达医院后进行CT及X线检查,若患者有手术指标应该立即送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对于没有手术指标的患者应该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期间应动态CT复查,并加强监护,病情出现恶化表现时尽早手术治疗。 2.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均平稳转运至医院进行了进一步治疗,经过及时抢救和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治愈36例,轻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仅5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 3.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除了常规的颅脑损伤症状以外还会出现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2],及时准确的院前急救,能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肺、脑的复苏成功赢得时间,同时也为急诊手术做好了各项准备,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手术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通过及时手术有效去除颅内血肿。现场及院前急救、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一个链式关系,必须加强各个环节,从而更加有效地为对患者进行抢救。在此过程中现场及院前急救表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理,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时间和机会,大大降低其致死、致残率。现场及院前急救首先应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快速输液、输血。其次要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包括瞳孔、血压、脉搏、意识、呼吸、颅内高压体征及四肢活动的变化。另外要争取每分钟的时间,当本院没有相应的治疗条件时应该及时帮助患者联系更加专业的医院,争取早期溶栓机会。途中应进行脉搏、呼吸、血压监测,并固定患者头部,避免头部摆动。当患者到达医院,CT显示当颅内血肿进行性扩大造成明显占位效应使病情迅速恶化时应该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没有手术指标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治疗期间应动态 CT复查,并加强监护,病情出现恶化表现时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情况比较危机的患者来不及进行CT及X 线检查时可以行钻孔探查术,钻孔探查同时必须做好开颅探查的准备。钻孔侧的选择遵循瞳孔扩大侧,刺激伸直肢体的对侧的原则。本次研究通过对60例患者给予院前疏通气道、吸氧、心肺复苏、抗休克、降低颅内压、固定骨折、控制出血等急救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均平稳转运至医院进行了进一步治疗,且经过及时抢救和进一步手术治疗后,治愈36例,轻中残9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仅5例患者死于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现场与院前急救以及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红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8(35):28-30. [2]史桃顺.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169-1170.

ICU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一例关于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9-16 地点:ICU病房 参加人员:ICU全体护士主持人:杨传香 病史汇报 患者沈祖明,男,50,籍贯重庆,工人,汉族,因“因被发现呼之不应1+小时”于2015-08-21 14:05入院。入院前约1+小时前患者被人发现躺在电梯井底层,呼之不应,全身多处出血、畸形,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含少许咖啡色样物质,非喷射状,无抽搐及二便失禁。遂由同事送入我院急诊。与家属商议后收入ICU进一步抢救治疗。患者入科时查体:T;测不出℃,P120次/分,R26次/分,BP100/33mmHg (去甲肾上腺素1.5ug./kg/min),SaO2 94%,经口气管插管,距门齿22cm,呈深昏迷状,左侧瞳孔直径约3mm,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颞部可见多处头皮挫裂伤,伴活动性出血,纱布部分侵湿,右侧上眼睑明显肿胀、青紫,双耳可见少许活动性出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对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律齐,腹软,无肌紧张。右侧髂部、大腿肿胀、青紫,扪及波动感,四肢冰凉,可见多处擦挫伤,无明显畸形。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无传染病史,无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预防接种史,系统回顾无特殊病史。个人史:出生于原籍,常住本地,无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疫区居住史,吸烟史多年,每日20支左右,饮酒史多年,量较少,每次1两左右,否认性病及冶游史。婚姻、生育史:已婚,适龄结婚,育有1儿。家族史:父亲已去世,具体死因不详,母亲健在,子女健康,无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诊断: 一、严重多发伤:1、特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1.1急性脑疝;1.2右侧颞叶巨大脑血肿;1.2.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脑挫裂伤;1.3蛛网膜下腔出血;1.4.右侧颞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1.5右侧顶骨粉碎性骨折;1.6蝶骨多发骨折;1.7颅底骨折;2、右肺挫伤;3、右侧第1、2、3、4肋骨及左侧第3肋骨后支线性骨折;4、骨盆多发骨折伴盆壁血肿形成;5、右侧及左上腹腹膜后血肿;6、右耳裂伤;7、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擦挫伤;二、失血性休克;三、心肌挫伤;四、急性肾损伤;五、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六、低蛋白血症。 辅助检查: CT:1.右侧颞叶巨大脑血肿,出血约48ml,血肿明显占位。2.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脑挫裂伤。3.蛛网膜下腔出血。4.右侧颞骨粉碎性骨折,并向内凹陷,右侧顶骨粉碎性骨折,蝶骨多发骨折。5.双侧筛窦、上颌窦、蝶窦炎症或出血。6.右肺挫伤。7.右侧第1、2、3、4肋骨及左侧第3肋骨后支线性骨折,双侧多根肋骨双边骨折,骨折可能,建议病情好转后复查。8.骨盆多发骨折,伴盆壁血肿形成,右侧腹膜后血肿。9.颈椎未见确切骨折,C5、6颈髓密度稍增高,复查除外挫伤。 病情变化 8-21日14:40请骨科急会诊后行骨盆外支架固定,请胸外科会诊后给予胸部护板外固定,请神经外科会诊后21日下午16:35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清创缝合术。术中出血约800ml,予输血输液对症处理。于20时12分左右由手术室送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 月我科收治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 效果。结果:经过综合的临床护理,实验组53例患者中,50例治愈,治愈率为94.3%,对 照组53例患者中,38例治愈,治愈率为71.6%,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接受系统的综合性护理,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护理;影响因素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随着交通道路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占全身 部位损伤总数的20%,死残率则居全身第一位,约30%-50%[1]。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神 经科常见的危重症,此类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因此对其治疗的重视程度一直极高[2]。重型颅脑损伤是格拉斯评分在3-8分的病人,主要包括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等病人[3]。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病重情急、重、复杂且昏迷时间长、发病率高、 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护理复杂等特点,因此细致、及时而准确的综合临床护理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和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106例患者,采取早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5例,其中男72例,女29例。年龄2-14岁的患者6例,15-40岁的患者69例,40岁以上的患者30例。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应激性溃疡的患者4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2例,死亡1例;并发肠道感染的患者1例,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及其它的患者 3例,死亡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外伤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抗休克等常规治疗,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时刻注意患者意识的改变及瞳孔变化,发现异 常及时处理。 2 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 根据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时动态的抓住病情变化,科学的分析病情,制定正确 的治疗方法,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2.11 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颅内继发伤的反应,以呼吸变化最为多变和敏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监护仪连续监护。 2.12 意识状态 意识分为清醒、嗜睡、朦胧、浅昏迷和深昏迷。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的最客观 的指标之一。意识障碍的程度常代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4]。在护理中借助答话情况,呼吸反应,对疼痛的刺激反应,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来了解病人的障碍程度。对出现躁动不安的患 者应,加强观察,躁动不安是一种急性期常见表现,首先考虑因素是脑水肿。其次是颅外因 素如呼吸道不通畅引起的缺氧,尿潴留引起的膀胱过度充盈等。护理中应仔细检查躁动原因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观察及护理

666? 临床护理 ? 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3]。 4.4 手术当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告知及预防 行下腰椎内固定的患者应教会患者从坐位到立位的正确方法不合适的方法可使内固定与骨界面松动,应坐有腰部支撑并有座椅扶手的椅子,患者站立时先将臀部移至椅面的前沿,双臂用力推椅子扶手同时双下肢肌肉用力而不是向前弯曲脊柱。椅子的准备及正确的方法都要在入院前妥善安排。 4.5 如何制定康复计划 在入院前即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术前身体状况,及术后期望达到的目标。和所需要的时间,根据个体不同情况制定一个术前锻炼和术后康复大纲,入院前大体评估患者的脊柱肌肉力量和耐力,大多数中老年人都有肌力和耐力的问题。对肌力和耐力较弱的患者,在入院前进行适当的锻炼。通过如此的沟通、评估与护理指导,患者在入院前会对自己病情和愈后有了新的了解,患者知道病情的康复要有一个过程,不仅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有关,更和患者自已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努力康复锻炼有关。要让患者知道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的过程,要积极面对。 4.6 完全自理的成年患者应知道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需要依靠别人的照顾,患者在入院前就应该知道术后4~6周将会是低能量的变化,要让患者知道术后各种日常活动的限制并提前适应。对于独自生活的患者,应提前安排人员在患者需要护理期间提供专人护理,以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以上嘱患者入院前妥善安排,以免影响患者出院后病情康复。 5 讨 论 5.1 强调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也包括院前护理及出院后的护理,围手术期是指患者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这一段时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建立,优质护理的实施,手术前的准备及术后的康复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内和住院期间,扩大护理可操作的范围,开展院前护理变得更加重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治疗不再是单单挽救生命,更多的是解决身体的各种不适,同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工作压力使住院成为一种限制,使他们感觉到更多的不自由,减少住院的时间的要求显得更为的强烈。而院前护理无疑是可以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5.2 强化院前护理,使更多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方法提前完成,让患者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和适应这一变化。从而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能尽快的改变机体的适应状态,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减少了院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机会,节省患者的费用,加快病床的周转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4]。 5.3 我们的方法值得推广 我们的方法没有太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2~3d,减少患者化费5%~10%,无论从各方面看都应得到认可,并希望在临床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L epcz,ck M,Raleigh E,Rowley C.Timing of preperative patient teaching[J].J Adv Nurs,1990,15(3):300. [2] G reen https://www.doczj.com/doc/704180700.html,c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compliance with the apeutic and preventive regimes: the recent evidence[J].In Haynes B,Tayler D,and Sackett D(eds).Compiiance in health care. Baltimore and Lond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9:157. [3] 胡有谷,党耕盯,唐天泗.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 [4] 许凤娥,董三芹,陈旭.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院前护理[J].护理实践 与研究,2011,8(20):60-61. 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此类患者多伴有复合伤,具有病情变化快、伤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有良好的自身素质,熟练的专业技术,优质的服务,高度的责任心,要做到医护之间密切合作。同时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和理解,以避免某些纠纷发生,使危重患者早脱离危险,尽早康复。现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首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鉴别昏迷发生的原因,脑外伤患者入院时多数合并复合伤病情危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休克、气胸等危重情况。因此,必须首先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学会昏迷的鉴别诊断,分清意识障碍的原因。如当患者由神志恍惚转为昏迷,或四肢抽搐、内翻,则表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师。瞳孔应20~30min观察1次,若双侧瞳孔不等大,或一侧散大,表明有脑疝形成,应紧急处理,迅速滴注20%甘露醇降颅压,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此外还要排除酒精中毒、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昏迷。 2 对呼吸道的观察及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并保持头偏向一侧,如有义齿需及时取出,以防止误吸。患者抽搐时一般不用安定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及咳嗽反射,导致掩盖病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必要时早行气管切开,发现患者痰多时要及时吸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敏捷。昏迷程度深,伴有肺部感染者15min吸痰一次,每次要彻底,每隔2~3h翻身扣背一次。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吸痰前可给5~6L/分的氧气吸入,以提高血中氧饱和度。患者呼吸好转,皮肤黏膜紫绀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多,神智清醒等证明给氧合理[1]。吸痰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加重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观察及护理 马长虹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此类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等方面进行观察及护理,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防止感染加重或继发感染,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等方面进行观察及护理,可使危重患者脱离危险,尽早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29-0666-02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脑损伤; 护理进展 1病情观察 1.1意识 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吸、给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1],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应用冬眠疗法[2]。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护士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或排除是否用过镇静剂;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反射),提示病情好转。 1.2瞳孔 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一侧瞳孔进行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

意识障碍[2],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生命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2颅内压的监护 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1891年Quincke首创用腰穿来直接测量颅内压,直到1960年Lund2berg创用了持续ICP记录,目前颅内压监测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将颅内压用记录器描记下来,对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正常成人平卧时ICP(20cmH20(1cmH20=叭098kPa)出现ICP增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3]。特别在颅脑手术后,结合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h达高峰。因此,术后3d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2]。李珍兰等[4]主张伤后或术后连续监护ICP的同时监测脑灌注压(CPP),认为同时监测ICP和CPP,不但能了解颅内压,同时还能了解脑的血流量和脑组织的含氧量。监护一般约1周左右。在ICP、CPP的监护下采取有效的降颅压措施,可避免滥用脱水剂而引起的并发症。通过观察ICP、CPP发现,ICP<20cm H20、CPP>95cm H20的病人预后良好;ICP>82cmH20、CPP<68cmH20者预后较差。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预案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预案 一颅脑损伤的分类 开放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1)头皮损伤:①头皮挫伤②头皮下血肿 (2)颅骨骨折:①颅盖骨折②颅底骨折 (3)脑损伤:①脑震荡②脑挫裂伤③弥漫性脑损伤④颅内血肿 二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深昏迷,昏迷时间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 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偏瘫、失语或四肢瘫。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显著改变。 此型主要有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严重的脏器损伤、休克等。 伤后已有明显脑疝,包括双瞳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三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现场急救的原则:重点了解病情,系统而简要地检查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进一步诊治和复苏。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充足给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意识障碍、频繁呕吐而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口腔及呼吸道积存大量食物残渣分泌物和血块,致使呼吸道堵塞或发生误吸而引起窒息。首先清除病人口腔内异物,若病人牙关紧闭,要用开口器或木棍撬开下颌,放置牙垫再清理口腔。病人因昏迷肌肉松弛,舌后坠导致咽后部阻塞时,可用双手放在病人两侧下颌角处将下颌托起,也可改变体位,使其侧卧或侧俯卧位。深昏迷病人可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也可用舌钳将舌拉出口外,效果更好。情况无改善时,可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当病人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 减少出血,妥善包扎伤口,防止感染。如有血管断裂出血时,可用血管钳夹闭或结扎控制出血。如为大量渗血,可剃掉周围毛发,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注意勿使酒精流入伤口,不冲洗,不用任何外用药。外露的脑组织周围用纱布卷保护,以防受压,外加干纱布适当包扎。若伤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基本止血后均需用消毒敷料覆盖伤口再稍加压包扎。同时应用抗生素及TAT1500u以预防感染。 抗休克。对出现循环障碍、低血压、休克者迅速循环复苏。凡出现休克征象如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低于80mmHg以下时应协助医生查明有无颅外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如多发性骨折、内脏破裂等。使病人平卧,尽量不搬动病人,保暖,给氧2-4L/min,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可用平衡盐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液代用品及血液等,使血压升至正常水平,成人收缩压稳定在120mmHg勿低于90mmHg保持平均动脉压在80mmHg以上,才能维持有效脑灌注压。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病情许可时,抬高床头15-30 o以利静脉回流,若病人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或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即为脑疝的典型表现,立即快速静脉输入脱水降压药20%甘露醇250-400ml 及速尿20-40mg,留置导尿以了解脱水降压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及急诊抢救流程 (一)适用范围: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二)目的: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脑疝病人应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20%甘露醇125ml或速尿20-40mg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 3.纠正休克:快速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 必要时输血,同时保持平卧,注意保暖。 4.体位:术前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有脑脊液鼻漏者,需半卧位,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以便引流,防止脑脊液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5.预防颅内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及应用抗生素,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噎和咳嗽, 严禁阻塞, 用水冲洗耳、鼻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必要时进行低温冬眠疗法。 6.躁动病人谨慎使用镇静药, 应由专人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7.加强基础护理,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 8.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三大常规检查。 9.术前准备:头部备皮、合血、选用合理抗菌素皮试。 10.非手术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11.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12.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同时协助转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