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交换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据交换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据交换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数据交换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建设背景 (3)

1.2应用场景 (3)

1.3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4)

第二章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5)

2.1必要性分析 (5)

2.2可行性分析 (5)

2.3效益分析 (5)

第三章建设目标、思路及原则 (6)

3.1建设目标 (6)

3.2建设思路 (6)

3.3建设原则 (6)

第四章总体设计 (7)

4.1系统总体结构 (7)

4.2系统逻辑结构 (7)

4.3系统物理结构 (8)

第五章数据交换平台功能设计 (9)

5.1交换中心管理系统 (9)

5.2接入管理系统 (10)

5.3交换前置子系统 (12)

5.4交换桥接子系统 (13)

5.5运行监控平台 (14)

5.6系统管理 (15)

第六章交换平台安全设计 (17)

6.1威胁与风险分析 (17)

6.2安全需求分析 (17)

6.3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设计 (18)

6.4数字证书认证 (19)

6.5数据交换过程的安全保障 (19)

第七章数据交换中间件选型 (20)

7.1数据交换中间件技术要求 (20)

第一章概述

1.1 建设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可见,电子政务建设仍然是今后几年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市电子政务建设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初完成了全市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和全市公文交换系统建设,系统采用集中建设的模式,实现了×个市直单位的网上行政办公和区县的公文传输。

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条块分割、架构不统一。比如,以前所建的系统,大多数都是属于局部单位的、分散建设的和只有部分功能的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发挥整体的作用。但这些已存在的业务系统通过多年的积累已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去挖掘和利用这些系统中的数据为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服务。

为了改变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分散状态,充分利用和挖掘已存在系统中的数据,使电子政务建设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从现在开始做好有关规划工作,也要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国内数据交换平台已经日趋成熟,数据交换平台的实现为解决电子政务领域的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提供的很好的解决方案。

1.2 应用场景

?场景一: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与其它单位的信息交换

由于各单位信息化进程不同,特别是一些垂直管理单位已经建立起了自己专门的网上办公系统,这些单位如果要接收市公文,都必须通过手工录入,无法进行信息的自动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结合简单的接口开发,能使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与已有业务系统之间实现信息的自动对接和交换,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场景三:基础信息库

基础信息库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企业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基础信息库、

地理基础信息库。这些基础信息是政府重要的信息资源,

但这些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独立存储,信息不全,也不具备权威性;比如,人口信息在公安、社保、计生、民政等系统中都存在不同类型的人口基础信息,要把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和清洗,形成全面、权威的数据信息,为全市各单位使用,但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中,各自保存的属性和各式都不同,对信息的汇总、收集、比对、清洗是一项任务巨大的工作,不可能通过人工完成,必须借助计算机实现。这也可充分发挥数据交换平台的作用。

?场景四:领导决策支持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理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有科学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需要有科学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但现阶段大量的数据分散在各个单位业务系统中,各自通过纸质进行报送,一方面这些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不同单位数据之间无法产生内在的联系,不利于正确的决策。要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自动从各单位系统中采集数据,然后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比如房地产,涉及国土、税务、房管、银行、运输、电力等。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可很好的从不同系统中采集信息,使开发者不需要关心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问题,只需要解决与决策有关的业务问题。

?场景N:……

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数据交换平台的利用会越来越多,好比是经济发展需要修建高速公路一样……

1.3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全国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建设实施要求》(国信办[2005]10号)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框架技术指南》(国办秘函[2004]79号)

《政务信息交换体系》(GB/T 21062-2007)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办[2006]2号)

第二章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通常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体系结构来构建自身的信息系统,虽然为各自业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各信息系统数据独立存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使得各业务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共享,严重制约着政府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协作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如何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跨平台数据访问也成为信息化建设道路上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2.2 可行性分析

从当前现状来看,市政府几个职能部门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网上办公体系,网络及硬件环境已经部署,各业务系统也已经投入使用,各业务数据对其他系统也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在技术上,当前市场已经涌现很多实现数据交换的平台产品,形成先进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技术体系,能为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提供很好的技术架构。

2.3 效益分析

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建立可以打破当前的“信息孤岛”现象,建立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平台,形成政府综合信息库。同时,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单一安全通道,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也确保了各自数据信息的安全。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当前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可以为以后新的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标准,一旦标准形成,审批、监察等业务都可以直接利用共享的基础信息库数据,从而减少了数据采集的资本投入,也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章建设目标、思路及原则

3.1 建设目标

核心目标是全市建设数据交换平台,作为今后数据交换的支撑,将来在平台上不断的扩展应用。

本期建设目标

?搭建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为政府内部办公提供数据交换采集综合信息库;

?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地方标准和规范,为以后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规范指导。

远期建设目标

?通过数据交换建立企业信息库,实现政务、企业数据共享,为网上行政审批提供决策数据;

?建立业务数据的集中采集平台,实现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的在线、实时采集。

3.2 建设思路

要实现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必须先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交换平台实现各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集成,实现原有各业务系统在数据级集成,保证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在建立的数据交换平台基础上,针对各业务系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配置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映射关系,形成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当平台建立好以后,业务应用可以任意扩展,添加新的共享数据。

3.3 建设原则

全市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不影响现有或其它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和信息安全;

?技术要成熟、可靠,在节约成本投入的前提下确保平台建设质量;

?建立一个坚实的系统应用平台,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技术易于更新,网络及业务规模可以逐步扩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第四章总体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

4.2 系统逻辑结构

业务系统的资源交换是通过中间件进行交换和共享。其中,发送模块负责从业务系统接收信息、把信息的格式转换成中间件可识别的格式、和把转换后的信

息发送给中间件;接收模块负责从中间件接收信息、把信息的格式转换成接收系统可识别的格式、和把转换后的信息发送给业务系统

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B

业业业业A

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业业业业

4.3 系统物理结构

业务系统通过交换平台接入点连接业务系统,接入交换平台的业务系统,需要开发相应的适配器,如下图:

第五章数据交换平台功能设计

5.1 交换中心管理系统

5.1.1数据交换标准定义

根据对目标系统综合性应用内容的需求分析,定义出一系列的数据交换标准。这些标准将反映各个应用所需要的数据的结构。同时在标准中定义的还有数据“宿主”位置等信息,表示该块数据将向哪个业务系统请求获得。

所有的数据交换标准定义信息,均以XML结构记录。可以通过数据交换标准定义管理工具完成如下功能:

?新建标准、修改或删除标准;

?维护标准中的属性,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宿主”位置、缺省过滤条件等;

?实现对用户身份识别与管理权限控制;

5.1.2数据交换流程定义

数据交换是依据数据交换流程实现的,针对不同的数据,需要设定和管理不同的数据流转过程。该模块的作用是提供图形化界面,供给数据交换平台的管理人员实现数据流转过程的定义。数据交换流转过程的描述也采用XML方式。

具体功能如下:

?新建流程、修改或删除流程

?维护流程的规则、数据加工过程和数据路由方式

?实现对用户身份识别与管理权限控制

5.1.3数据交换标准与内部数据结构的映射管理

由于数据交换标准并不知道在具体业务系统内的相应数据的位置、属性、名称等等信息,所以需要在业务系统内对数据交换标准中的对应项有一个映射关系的定义。这种定义包括数据项与数据项的对应或组合对应(公式化)、数据类型的匹配或转换关系、数据项位置描述记录等等。以XML结构保存定义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