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3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选出给加点字注音和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答:()(2分)

A、浣(huàn)妆:梳洗打扮。斑斓(lán):颜色错阿灿烂。

B、炫(xuàn)目:耀眼。参差(cī):指不整齐,不一致

C、潸然(shān):流泪的样子。倏(shū)地:忽然,极快的。

D、桑梓(zī):桑树和梓树。许诺(luò):应承。

3、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标题: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全过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4、默写填空。(3分)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②,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对曰:“,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B、《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C、《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渔家傲,词题。()

D、17世纪,欧洲各国盛行航海,许多与航海相关的游记体小说应运而生。其间影响较大的是美国作家笛福的《鲁兵逊漂流记》和他的同胞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6、下面一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6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①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护的。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③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④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A、第句语序不当,修改:

B、第句搭配不当,修改:

C、第句用词不当,修改: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看海》这篇文章,完成7——11题(15分)

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

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

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

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

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这种时候游人寥寥。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

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有时我们都停下来,

都不说话。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

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

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

稀的残红。女儿看看,说:“好看。”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但我知道,这

还不是大自然。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第一次是

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

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

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

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

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

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

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

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

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

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

物圈的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

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

易举地淹没了可以称作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

还是地平线。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

类语言的终点站,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

以依凭……

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与大自然的沟

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

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结了露珠的叶子

瞥了一眼,却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

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们。这种在刹那之

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

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

的相遇。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

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7、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3分)

①: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感受极深,牢记于心,不能忘怀。

②: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③: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8、作者为什么要带女儿去“看海”?(2分)

答:

9、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

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请按要求答题。(4分)

①两次相遇:第一次是第二次是:

②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与大自然

,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10、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进行简要的赏析,然后仿写句子。(4分)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

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①赏析:

②仿写:

11、结合全文,对文章最后一段该做怎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走下大海时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

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

B、只有和大海相遇,才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一份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C、大海是博大的,我们对大海的认识还只是“刹那间”的。作

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大海,享受这份恐惧和惊喜。

D、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作者意

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7题。(15分)

不必在乎

①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如果这类做人的根本都

不在乎,那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

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②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的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

万万,谁能数得清?达观者宠亦(),辱亦(),早就有“宠辱不惊,看

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③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绝不能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那就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

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一点,量力而拼,从容而搏,()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无也

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④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

成败之间这种辨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

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

不馁,即不骄纵自己,隳颓自己。

⑤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

是丧失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

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极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

去说吧!

⑥至于那些不涉及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好友的误解,等等,则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

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事事认识一致,处处无怨

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

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

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⑦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进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对任何事都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

是多么令人神往!

12、第②③段四个()中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4分)

A、自然

B、泰然

C、坦然

D、淡然

13、第③段“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是。

第⑦段“人达到了这种境界”中加点的“这种”指代的是

。(2分)

14、第④段引用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成失败之母。”两句名言,如果删去其中一处好不好?为什

么?(2分)

答:

15、第⑤段中的“侏儒症”在文中指什么?(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16、文章主要论说“许多事不必在乎”,但却以“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开头,哪些事是应该在乎的?为什么要在乎?(2分)

答: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答:

(三)阅读《古文二则》,完成18-20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②空乏其身空乏:

③不知其旨也旨: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强:

19、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动心忍性译文:

②教学相长译文: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论点告诫人们:

;在写法上,这篇文章,

,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②《教学相长》全文只四句话,短小精悍,,。第一句用不亲自品尝就不能知晓美味比喻。

三、作文21、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

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

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2、D

3、汉语走进捷克小学课堂捷克小学首琖汉语课程5、

√√xx6、A、④把“从小”调到“培养”前B、③在“养成”前加“能否’或去掉“能否”C、①“保护”改为“保存”

7、刻骨铭心不可企及麻木不仁8、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

感悟9、①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

闯进了河西走廊②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

10、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11、D12\DBCA13、3段名利7段:对任何事都拿得起,甩得开14、不好,删去后就不能更全面地表现成败之间的辩证关系。15、文中

指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确一言一语,甚至一声

咳嗽都煞费猜疑,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

16、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因为些是做人的根本。

17、只有不在乎宠辱、名利、成败、人言和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人才能活得豁达潇洒、

18、这样的穷困缺乏味美自己督促自己19、略20、要有忧患意思,不可耽于安逸享乐;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逐层论证,层次井然、;不学习就无从了解学问道理的妙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