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3

陈 颖1 葛毅强2 苏 宁1 徐宝梁1

1(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25)2(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100045)

摘 要 随着各国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督机构对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日益重视,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这篇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2种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食品,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第一作者:博士,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葛毅强)。

3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资金项目 收稿时间:2003-01-09

2001年度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

估计已达5260万km 2,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被制作成为人类消费的食品,转基因食品的份额在食品市场中正不断加大,进入人们的食物链。这一方面展示出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巨大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的争论。

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以及出于国际贸易的需要,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督机构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主要有2种,第一种是建立在以核酸为基础的PCR 检验方法,如检测特异插入功能基因DNA 的PCR 方法、巢式PCR 方法、核酸杂交方法,检测特异插入基因表达RNA 的R T 2PCR 方法和核酸杂交方法;第二种是检验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2蛋白质的方法如EL ISA 、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检测插入基因表达蛋白功能的生化活性检测方法等。目前以PCR 方法灵敏度最高,适用范围最广。

1 以核酸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111 核酸的提取

提取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DNA ,是进行以核酸为基础的PCR 检测的前提条件。由于食品成分复杂,除含有多种原料组分外,还含有盐、糖、油、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此外,加工过程中的煎、炸、煮、烤等工艺使原料中的DNA 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特别是食品中DNA 的提取具有其特殊性。由于食品的加工工艺,食品成分等的不同,对于不同种类的食品以及同种原料的不同加工产品,其DNA 的提取方法均有所不同。Vollenhofer 等分别采用试剂盒和CTAB 法从大豆蛋白、豆奶、大豆粉、玉米片中提取出了进行PCR 检测的DNA [1]。Zimmermann 等尝试了Wizard 试剂盒法、CTAB 法、ROSE 法、ROSEX 法、Al 2kali 法、SDS/proteinase K 法等9种方法,对大豆加工食品如豆腐、豆粉、卵磷脂中的DNA 进行了提取,发现不同的提取方法,DNA 提取效率差别很大;简单快速的提取方

法其DNA 提取效率高,质量较差,而通过核

酸吸附方法提取的DNA 产量较低,但质量较好,更适宜于PCR 扩增[2]。对于深加工食品如食用油中DNA 的提取也一直在探索之中,迄今为止国际上有2篇关于从食用油提取DNA 的报道[3,4],但Pauli 等认为精炼油中已没有遗传物质存在,而仅在粗制油中有

2

8综

述与专题评论

DNA残留[4]。国内覃文等报道利用加入担体DNA,可从食用油中提取出适宜PCR扩增的DNA[5]。

112 检测方法

11211 定性PCR技术

在食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中PCR方法因其灵敏度高而被广泛使用,而在PCR检测方法中,定性PCR技术又是转基因食品检测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本国有关食品法规的标准检测方法[6,7]。

通过对35S启动子、NOS终止子、N PTII等基因的检测,可以获得对几乎所有的转基因产品筛选检测结果。Shirai等通过对35S启动子、NOS终止子的检测,实现了对抗草甘膦大豆Roundup2Ready转基因成分的筛选检测[8]。Vollenhofer等设计了针对35S启动子、NOS终止子、N PTII基因检测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检测了转基因大豆Roundup2Ready、抗虫Bt玉米原粮及深加工食品,并采用Southern杂交和限制性内切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确证[1]。此外,定性PCR 技术还能鉴别转基因产品的品种。Matsuoka 等通过对7种转基因玉米(Event176、Bt11、T25、MON810、G A21、DLL25和MON802)转入的外源基因的序列分析,设计了14对检测该7种转基因玉米启动子、终止子和结构基因的引物,分别对转基因玉米、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了PCR 扩增检测,同时为检测所设计引物的特异性,还对其他作物如水稻、大麦、小麦等进行了PCR扩增,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品种[9]。国内蒋原等利用PCR定性检测技术研究探索了转基因大豆Roundup2Ready的检测方法[10]。曹际娟等对转基因玉米及其粗加工食品,如爆米花、熟玉米棒、速溶玉米片的基因进行了PCR定性检测,对转基因玉米的检测低限达011%[11]。迄今为止,利用定性PCR检测技术可检测如Roundup Ready TM大豆、Event176玉米、Bt11玉米、Mon810玉米、G A21玉米、T25玉米、DLL25玉米、MON802玉米、Flavr Savr TM番茄、Zeneca番

茄、Liberty Link TM油菜等多种转基因作

物[2,12~19]。

大多数定性PCR检测技术是采用单一

的一套寡核苷酸引物以扩增一个靶序列,但

有时需要在一个单一反应中同时扩增多个序

列,因此,定性PCR从扩增序列的多寡来分,

可分为标准PCR和多重PCR。

自从有研究表明PCR可以扩增人类肌

营养不良蛋白基因多个基因座以来,多重PCR已发展成为一种通用技术。现在多重PCR已可应用于病原体鉴别、性别筛选、连

锁分析、法医研究、模板定量和遗传疾病诊

断。与标准PCR相比,多重PCR经过单一

的扩增即可同时得到多个所需的DNA序

列,对于检测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的DNA

样品明显地减少了反应次数,大大节省了时

间和精力,但要获得高效率的多重PCR则需

整体考虑并需要多步尝试以优化反应条件。

目前国际上有研究小组正致力于此方面的研

究,但迄今为止只有2篇相关报道。Matsuo2

ka等根据转入的外源基因的序列,通过设计

特异引物,建立了5种允许在日本销售的转

基因玉米(Bt11,Even176,Mon810,T25and

G A21)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

低限为015%[20]。Tao等通过研究在一次PCR反应中可检测CaMV35S启动子、NOS

启动子、NOS终止子、N PT2II基因、GUS基

因、EPSPS基因和Cp TI基因等7种基因,利

用该多重PCR反应体系,能有效地检测如大

豆和烟草中的转基因成分,检测低限达1个

拷贝[21]。

定性PCR扩增后DNA片段一般采用琼

脂糖凝胶电泳对其结果进行检测,但是,凝胶

中所显示的条带并不能证明观察到的DNA

片段就一定是所预期的产物。若要进一步证

实扩增产物的正确性,可通过分析产物序列,

选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

切,然后电泳检测是否有预期大小的DNA

38

片段。也可直接对扩增产物进行DNA 测序及Southern 杂交,以确定结果的正确性。

由于定性PCR 检验方法所需设备较简单,试剂也相对便宜,是目前转基因食品检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存在PCR 结果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操作过程易造成污染等缺点。11212 定量PCR 检测技术

随着各国有关转基因成分(GMO )标签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GMO 的准确定量检测显得日趋重要。挪威是世界上第一个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含量标识的国家,该国对转基因的限量为2%;欧盟规定食品中GMO 成分超过1%则必须进行标识;日本的限量标识为5%。定性PCR 因其高敏感性所造成的假阳性现象,以及由于操作误差和一些反应抑制因素带来假阴性现象,使该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其最大的不足是无法对GMO 进行定量分析。为此,研究者们在定性筛选PCR 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定量GMO 的PCR 检测方法。1121211 竞争PCR

竞争PCR 法是用在转基因食品GMO 含量检测中最早的一种半定量检测方法,目前已建立了对35S 启动子、NOS 终止子、Roundup 2Ready 大豆、Bt11、Bt176玉米等转

基因产品的竞争性PCR 检测方法[2,22~24]。

通过构建含有修饰过的内部标准DNA 片断(竞争DNA ),使其与待测DNA 进行共扩增,因竞争DNA 片断和待测DNA 的大小不同,经琼脂糖凝胶可将两者分开,通过竞争DNA 扩增产物和转基因成分扩增浓度的比对进行定量分析(见图1)。

定量竞争PCR 法的实验原理比较巧妙,实验程序设计较为严谨,采用构建的竞争DNA 与样品DNA 在同一体系中相互竞争相

同底物和引物,并根据电泳结果作工作曲线图,从而得到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竞争PCR 法与定性PCR 法相比大大降低了实验室间的实验误差,竞争PCR 法完全可以对转基因食品的GMO 含量进行检测,包括有关

法规确定的GMO 含量的下限量[25]。此方法对实验仪器要求不高,不足之处是需要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标准竞争DNA ,对一般实验室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若将此前期工作转化为商业化运作,直接向实验室提供标准竞争DNA ,后期工作则可在一些已有能力检测GMO 含量的实验室较为方便地进行,因而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定量检测方法。

图1 竞争PCR 示意图

1121212 实时定量PCR (real 2time PCR )

R T 2PCR 是一种基于检测PCR 反应过

程中荧光的释放而直接判断产物量的方法。不同的杂交探针会根据合成的DNA 量的不同释放荧光。此方法需设计一个内部探针,该探针包含5′端荧光报告因子和3′端猝灭因子。PCR 反应前,由于猝灭因子与荧光报告因子的位置相近,使荧光受到抑制而检测不到荧光信号。随着PCR 反应从上游的PCR 引物开始,引物和标记探针与目标DNA 分子中对应的互补序列复性,聚合酶与探针相遇,利用其5′核酸外切酶活性使报告因子释放,产生的荧光可被内设的激光器记录,记录到的荧光强度可反映PCR 的产物量,从而实现实时定量分析。

首次利用实时定量PCR 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是在1999年,Vaitilingom 等对食品中Event Bt176玉米以及Roundup 2Ready 大

4

8综

述与专题评论

豆的成分进行了定量检测[26];随后有研究建立了Roundup2Ready转基因大豆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认为定量检测的检测低限应分为绝对低限,相对低限和实际低限,该方法的绝对检测低限为1个起始模板拷贝,而实际检测低限为30个拷贝[27]。Brodmann 等对4种欧盟认可的转基因玉米(Event176, Bt11,Mon810and T25)及食品中转基因玉米的成分进行了实时定量PCR检测,其检测低限可达011%,即约36个拷贝,重复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转基因玉米品种检测的标准偏差为5%~20%[28]。

real2time法的灵敏度至少是竞争PCR 的10倍,可检测到每克样品中2pg转基因的DNA量。该实验操作自动化,可在提取DNA后3h内完成检测分析。无需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避免了溴化乙锭的污染,检测信号具有特异性,对未加工、加工和混和的样品都可检测。缺点是所需仪器设备价格昂贵,较难推广。

2 以蛋白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蛋白检测方法的主要原理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创始于1971年,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技术,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EL ISA属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包被抗原或抗体后,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使酶标抗体结合到载体上,使结合的酶标抗体和游离的酶标抗体分离,洗去游离酶标抗体,加入底物显色,根据颜色深浅定性或定量。

在GMO检测中,蛋白与其特异抗体相结合,该抗体可以识别外源基因,并与其结合,然后通过显色反应显示结果。利用酶标记及免疫学方法可以定性或定量检测植物外源基因的表达蛋白,进行相关的测定研究[29,30]。已有实验室研究出了比较成熟的EL ISA方法,并且已经商业化,制成了非常方便使用的试纸条,如美国Strategic Diag2 nostic公司,研制开发了检测转基因玉米和

大豆的Trait快速检测试纸条,EL ISA定量、

半定量检测试剂盒,操作简便、快捷。

EL ISA的简便、敏感使它得到越来越广

泛的应用,现代仪器设备的发展使EL ISA的

操作流程更加规范化,稳定性和重复性进一

步提高。但是,EL ISA测定往往出现较高本

底。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抗原和抗体不

纯;(2)植物样品中的过氧化物酶或多或少的

被包被。而且,应用试纸条检测转基因食品

时,只对原料有较好的结果,对于加工过的食

品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蛋白检测在转基食

品检测中不能作为首选方法。

3 结 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转基

因产品的检测研究日益关注,我国也出台了

相应的法规条例。目前,我国对转基因食品

的检测工作主要集中在检验检疫系统中。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

术研究所设立转基因食品检测研究中心,建

立了从食用油中提取DNA,并对食用油中的

转基因成分进行定性检测的方法,方法的灵

敏度和准确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研究开

发了与转基因检测行业标准配套的试剂盒

50种,为国内进一步开展食品中转基因成分

检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Vollenhofer S,Burg K,Schmidt J et al.J.Agric.

Food Chem.,1999,47:5038~5043

2 Z immermann A,Luthy J,Pauli U.Z.Lebensm.

Unters.Forsch. A.,1998,207:71~90

3 Hellebrand M,Nagy M,Morsel J T.Z.

Lebensm.Unters.Forch. A.,1998,206:237~

242

4 Pauli U,Liniger M,Z immermann A.Z.

Lebensm.Unters.Forsch. A.,1998,207:264

~267

5 覃 文,董 洁,邓鸿铃等.中国油脂,2002,27

(2):4~6

58

6 Anklam E.Anal Chimi Acta ,1999,393:177~

1797 Lipp M ,Anklam E ,Brodmann P et al.Food Con 2trol ,1999,10:379~383

8 Shirai N ,Momma K ,Ozawa S et al.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1998,62(7):1461~14649 Matsuoka T ,Kuribara H ,Takubo K et al.J Agric

Food Chem ,2002,50:2100~210910 蒋 原,祝长青,林 安.检验检疫科学,2001,

11(4):11~1311 曹际娟,陈明生,卢行安.玉米科学,2001,9(2):

87~91

12 Meyer R ,Jaccaud E.Euro.Food Chem (IX ).

Switzerland :Congress Interlaken ,1997.23~2813 K oppel E ,Stadler M ,Luthy J et al.Mitt G eb

Lebensm Hyg ,1997,88:164~175

14 Studer E ,Dahinden I ,Luthy et al.Mitt G eb

Lebensm Hyg ,1997,88:515~524

15 Hupfer C ,Hotael H ,Sachse K et al.Z Lebensm

Unters Forsch A ,1998,206:203~207

16 Z immermann A ,Hemmer W ,Liniger M et al.

Lebensm Wiss Technol ,2000,31:664~66717 Meyer R Z.Lebensm Unters Forsch A ,1995,

201:583~586

18 Broll H ,Jansen B ,S piegelberg A et al.Dtsch Lebensm Rundsch ,1999,95:48~51

19 Waiblinger H U ,Wurz A ,Freyer R et al.Dtsch

Lebensm Rudsch ,1999,95:192~195

20 Matsuoda T ,Kuribara H ,Takubo K et al.J

Food Hyg S oc ,1001,42(1):24~32

21 Tao Z ,Cai X F ,Y ang S et al.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2001,19:289~298

22 Hardegger M ,Brodmann P ,Hermann A.Eur

Food Hyg S oc ,2001,42(1):24~32

23 Studer E ,Rhyer C ,Luthy J et al.Z Lebensm

Unters Forsch A ,1998,207:207~213

24 Hupfer C ,Hotzel H ,Sachse K et al.Eur Food

Res Technol ,2000,212:95~99

25 Philipp Hubner.Food Control ,1999,10:353~

35826 Vaitilingom M ,Pijnenburg H ,G endre F et al.J

Agri Food Chem ,1999,47:5261~526627 Berdal K G ,Jensen A H.Eur.Food Res Tech 2

nol ,2001,213:432~43828 Brodmann Peter D ,Igl E C.J of AOAC Intera 2

tional ,2002,85(3):646~65329 Lipp M ,Anklam E ,Stave J M.J of AOAC In 2

ternational ,2000,83(4):919~92730 赵文军,陈红运,黄文胜等.植物检验,2001,15

(5):297~299

Progress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G enetically Modif ied Food

Chen Y ing 1 G e Y iqiang 2 Su Ning 1 Xu Boliang 1

1(China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Beijng ,100025)

2(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ral ,Beijing ,100045)

ABSTRACT Detection method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have been developing very fast in the last decade and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government and food supervision administra 2tion.Two main methods for GMO food detection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heir de 2tection procedur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traits.K ey w ords food ,genetically modified comonents ,detection method

新书介绍

《禽蛋制品生产技术》

介绍了禽蛋的贮藏保鲜,皮蛋、咸蛋、糟蛋、干蛋品、湿蛋品、蛋粉、冰蛋品等产品的加工,还介绍了蛋黄酱、蛋类罐头、蛋品饮料、鸡蛋酸奶、液态蛋、风味熟制蛋、蛋类果冻、醉蛋的加工工艺。为了提高蛋品工业的经济效益,还介绍了禽蛋中溶菌酶、卵磷脂、胆固醇、免疫球队蛋白、蛋白多肽、蛋黄油、鸡类粘蛋白等高效物质的提取技术。适于蛋品生产者、禽蛋养殖人员、大中专院校食品专业师生使用。

该书大32开,定价:30元,另加15%邮挂费(可从本刊编辑部订购)。

6

8综

述与专题评论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检测

南京农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学号: 姓名: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印制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检测方法 摘要:自1996年以来,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检测变的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毒理性和致敏性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并从重组DNA本身以及其产物等角度探讨了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以期使读者对转基因食品有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益处;安全性评价;检测方法 Progress in Safety Assess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bstract: Since the large-scale commercialized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started in 1996, it has brought great socioeconomic benefits to human beings. Yet transgenic technology may give rise to certain risks, so it is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assessment and detection of GM foods. In this paper, the safety evaluation contents of GM food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oxicity, allergenicity, etc. and discussed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GM f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ombinant DNA and its products. The target of this paper is to enable the reader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food safety of GM foods. Key words: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benefit; safety evaluation; detection methods 前言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已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产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引起的潜在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争论的焦点。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与政治、宗教等复杂的社会因素以及国际贸易相交织的综合性问题。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将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跟上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主流,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提高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近几年的科学研究,科学、客观的分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且列举出几种检测转基因食品的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抽样及制样方法征求意见稿

SN/T1194—×××× I ICS SN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 抽样及制样方法 Methods of sampling and preparation of samples for 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omponents in plants and their derived products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SN/T1194—×××× II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代替SN/T1194-2003《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际娟、郑江、陈红运、黄新、陈颖、朱水芳。 本标准系代替了SN/T1194-2003。

SN/T1194—×××× 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 抽样和制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的抽样和制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及其产品转基因成份检测的抽样和制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 0798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检验名词术语 SN/T 0799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检验一般规则 SN/T 0800.1 进出口粮油、饲料检验抽样和制样方法 SN/T 0952 进出口商品抽样检验程序孤立批计数抽样批不合格品率的估计及样本量的选(适用于批量较大的情形) GB/T 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19495.1 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 GB/T19495.7 转基因产品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 3 定义及术语 3.1 定义 转基因植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指用基因工程技术或者现代生物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植物。 3.2 术语 本标准采用SN/T 0798中的一般术语以及GB/T19495.1、GB/T19495.7中的术语。 4 总则 4.1 一般规定 4.1.1 抽取及制备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4.1.2 应确保抽样器具清洁、干燥、无异味,抽样、制样器具及样品容器所用材质不应对待抽取样品造成污染。 4.1.3 为避免交叉污染,尽可能使用不同的抽样和制样器具或设备抽取和制备不同交付批的样品,盛装样品的容器或包装应尽可能一次性使用。如果不能做到(例如使用机械取样设备时),则应在抽取和制备一个交付批的样品后使用适当方法清洁所有器具和设备。 4.1.4 在所有抽样过程中应避免样品散落,防止有活性的生物污染生态环境。 4.1.5 应在物理隔离的区域制备样品,防止对其他区域或实验室的污染,并应及时清洁制样区域。4.1.6 必要时使用DNA销毁剂处理抽样和制样器具和设备、样品容器及制样区域。 4.1.7 适用时,应参照GB/T 1949 5.1《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中的规定防止污染。 4.1.8 抽样时应注意保护样品,抽样器具和样品容器应存放于清洁的环境中,避免雨水和灰尘等外来物引起的污染。 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对免疫力的影响 摘要:在转基因食品正在走进生活时,其现状研究便极为重要。在此浅显介绍转基因食品概况、安全性的情况,及对免疫力的影响。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免疫力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及农产品进出口步伐将大大加快,转基因食品也将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1.转基因食品概况 1.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2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大体上可分3类:(1)转基因植物食品。如转基因的大豆、玉米、番茄等,是转基因食品中种类较多的一类,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营养及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抗逆境生存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改良品种,以及提高产量。(2)转基因动物食品。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转基因动物的产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经处理后可以生产更多具有优良品质的奶和肉。(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如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而制得的高品质的葡萄酒、啤酒、酱油和面包等。 2.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要问,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英国的阿伯丁罗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随即,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查,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1999年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目前尚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危险。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试题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应液态食品的和。 2.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混匀等处理工作。 3.食品中水的有在形式有和两种。 4.膳食纤维是指有在于食物不能被人体消化的和的总和。 5.碘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的重要组成成分。 6.食品中甜味剂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等。 7.合成色素是用人工方法合成得到的,主要来源于及副产品。 8.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一般包括三个步聚:即、和浓缩。9.赭曲霉毒素的基本化学结构是由连接到β-苯基丙氨酸上的衍生物。 10.镉是一种蓄积性毒物,主要蓄积部位是肾和。 11.丙稀酰胺由于分子中含和,具有两个活性中心,所以是一种化学性质相当活泼的化合物。 12.雷因许氏试验是常用于和快速检验的定性实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关于保健食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B、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C、适宜特定人群食用 D、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2.标准分析法的研制程序包括() A.立项 B、起草 C、征求意见 D、审查 3.食品样品制备的一般步骤分为() A.去除非食品部分 B、除去机械杂质 C、均匀化处理 D、无机化处理 4.在常压下于()0C()h干燥食品样品,使其中水分蒸发逸出,食品样品质量达到恒重。 A.950C-1050C B、900C-1000C C、2-4h D、4-6h 5.通常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待测目标序列 B、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C、PCR反应体系的构建 D、电泳及结果分系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海豚毒素是一种小分子非蛋白类神经毒素,其毒性比剧毒药物青化钾还要大1000倍,与人的致死量为0.5mg() 2.塑料种类繁多,按受热后的性能变化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 3.将真核细胞中主要的已知基因mRNA通过逆转录PCR扩增合成不同基因的c DNA探针,并制 成基因芯片。() 4.现场样品的采集必须遵照统计学意义上的随机原则,从而使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能最终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是热力加工食品,其形成的机制目前基本的到确认。()6.PCBs不是公认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7.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挥发性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银白色软金属,原子量112.41,密度8.6,熔点320.90C,沸点7670C。() 8.C d 9.氨基甲酸酯是继有机磷农药后的一类重要的防腐剂。() 10.皂苷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生理作用,它可以抵制血清中指类氧化,抵制过氧化酯质生成。()

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技术改良食物品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先是对转基因技术和食物的概念、主要方法两个方面作了简要叙述,然后重点从转基因技术在食物改良中的具体应用和转基因技术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作了综述。 关键字:基因重组克隆扩增 引言 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杂合DNA或称嵌合DNA分子,然后将其导入特定的宿主细胞,得到大量扩增和表达,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产生新的基因产物。转基因技术主要有6个步骤[1]包括,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的分离,.在体外,目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细胞繁殖目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分析,并设法使之实现功能蛋白的表达。转基因技术的方法体,从大量的细胞繁殖体中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株,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农杆菌介导法,病毒介导法,化学物质诱导法,电激穿孔法,脂质体法,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2]。 食物指人们每天必需摄取的营养物质,包括由于转基因技术从本质上改变生物及食物的特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食品科技工作者的欢迎。米饭、谷类等。食物品质指食品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的总和,便构成了食品质量的内涵。可以包括安全性、营养性、可食用性、经济性等几个方面,食品的安全性是指食品在消费者食用、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的能力。食物的品质是由本身的基因所决定,而转基因技术能从根本上改变基因组成。因此,转基因技术在改变食品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1983年以来第一次转基因食品问世并开始种植,今天已经有43种植物转基因成功并开始于田间试验,其中改良食品质量的占21·4%,包括小麦、玉米、西瓜、土豆,有30多种开始商业用作。下面,我们用具体实例介绍一下基因对于食品品质的改良。 1、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1.1改良植物性食品品质的进展 1.1.1改良小麦营养品质—氨基酸、淀粉含量 由于小麦及其禾谷类作物种子蛋白质中几乎都存在着必需氨基酸匮乏的问题,即营养组成不平衡,因而影响了种子蛋白的完全利用。禾谷类作物包括小麦在内的种子储藏蛋白中最缺乏的是赖氨酸和苏氨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很低,赖氨酸平均含量为3.0%(1.5%~4.5%),苏氨酸平均为1.4%(0.8%~2.0%)(Bright and Shewry,1983)。国际粮农组织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公布的氨基酸理想含量为赖氨酸5.5%,苏氨酸4%。小麦种子蛋白的赖氨酸含量变幅为1.77%~4.15%,平均为3.03%,远远低于FAO要求的理想含量水平,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因此,提高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对进一步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姬生栋等[3](2001)用离子注入法转大豆DNA至小麦品种新麦9号,结果表明,当代转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得到高蛋白f>19%)和低蛋白含量(≤13.99%两种极端变异新材料,并且DNA导入方式对当代籽粒蛋白质含量无影响,无论导入大豆全长DNA 还是片段DNA,均引起当代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为了提高小麦Lys

诸多检测、实验让你自己判断转基因大豆油是否安全无害!

诸多检测、实验让你自己判断转基因大豆油是否安全无害! 作者:半解一知半解时间:2013年6月17日 闲话少说,我们看看以下国内一流的研究、检测部门多年来的检测记录吧,自己判断转基因大豆油到底是不是安全无害: 1。《中国油脂》2002年2期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PCR法定性检测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 【摘要】:食用油脂(尤其是精炼油)被认为几乎不含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针对食用油脂中DNA含量极低、破坏严重的特点,成功地建立了食用油脂中DNA提取方法,并从中检测出玉米、大豆内源基因(IVR, Lectin)以及外源抗虫基因[CryIA(b)]和抗除草剂基因(EPSPS),为油脂进行核酸类生物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2。《华北农学报》2004年1期天津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豆色拉油中转基因成份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大豆色拉油中DNA较难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充分乳化、延长醇沉淀时间和反复富集小片段DNA等措施,有效地从大豆色拉油中提取到DNA,并通过大豆特异内源基因扩增得以证明。从两个不同品种商品大豆色拉油中检测出35S启动子和NOS 终止子外源调控序列,并通过增加所用DNA模板用量检测出目 的基因EPSPS序列,建立了大豆色拉油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7年安徽大学《食用油DNA 提取方法及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 该论文明确说明:“通过优化实验对普通PCR法检测外源基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最佳反应条件”、“可提供一种比普通PCR更可靠灵敏的转基因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4。《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6月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转基因大豆及其深加工产品的PCR检测》: 【摘要】:以PCR技术为基础,建立了从大豆及其深加工产品中检测转基因成分的方法.大豆及其深加工产品采用改良的CTAB法进行DNA提取纯化,大豆色拉油DNA则用试剂盒方法进行了提取纯化.对提取的DNA用PCR方法对大豆特异性内源基因lectin进行扩增,设计CaMV35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特异性引物对其是否含有转基因成份进行初步的定性PCR筛选,并用抗除草剂基因CP4EPSPS对阳性结果进行确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对大豆深加工产品的DNA有很好的提取效果,而试剂盒方法对色拉油的DNA有良好的提取效果;PCR检测转基因的方法快速高效,检测结果与标准相符. 5。《中国油脂》2007年8期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食品中心《食用大豆油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摘要】: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是当前食品检验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针对食用油脂中DNA含量极低、DNA序列片段短、破坏严重的特点,建立了食用油脂中DNA提取方法,通过实时荧光PCR可检测出大豆内源基因(Lectin)以及外源抗除草剂基因EPSPS,为食用油脂进行核酸类生物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6。《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河北农业大学《五重PCR 检测转基因大豆及其食用油脂的研究》 【摘要】:随着转基因产品商品化,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加工而成的转基因食品在传统食品市场中的份额在不断加大,转基因食品已经不知不觉的走进了人们的餐桌,进入了食物链。然而,转基因食品中含有新的遗传物质,即外源DNA以及由外源基因编码的新蛋白,而传统食品是不存在这些情况的,并且传统食品是经过人类几千年的食用证明是安全的,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难题;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确定,因此,目前各国对转基因食品都采用

第七章 转基因食品的质量控制(4)

第七章转基因食品的质量控制(4)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 1.掌握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2.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3.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4.掌握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和标识管理办法。 第一节转基因食品概况 一、转基因食品概念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有利于人类的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生物体内,改变其遗传组成,使其获得原先不具备的品质与特性的生物,称之为转基因生物。在联合国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上,称做“改性活生物体”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简称LMOs(是指任何具有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遗传材料新异组合的活生物体,其中包括不能繁殖的生物体、病毒和类病毒),或者叫“遗传饰变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例如:科学家将北极鱼的基因移植到西红柿身上,使西红柿可以抗寒;将人类生物激素基因移植到鲤鱼身上,使鲤鱼可以生长得更快更大;将土壤微生物的毒蛋白基因移植到水稻身上,使水稻可以抗虫,就成为转基因水稻。 转基因食品是转基因生物的产品或者加工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使用“生物工程食品”(bioengineeredfood)一词、欧洲使用“新型食品”(Novel foods)一词,把转基因食品包括在内。在欧盟新型食品条例中将转基因食品定义为:“一种由经基因修饰的生物体生产的或该物质本身的食品。”这包括了经修饰的基因物质和蛋白质等。转基因食品可以是活体的,能够遗传或者复制遗传材料,例如转基因的油菜籽、番茄、大豆等为活体。也可以是非活体的,例如大豆油、豆腐等。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来源于植物性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动物还不多,几乎没有商业化的生产。 二、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1.按照来源分类 转基因食品按照来源不同可分成三类: ①转基因植物食品。在转基因食品中数量最多,是由转基因农作物生产、加工而成。 ②转基因动物食品:由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肉、蛋、奶等及其加工产品。 ③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利用转基因微生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 目前较为生产技术较为成熟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有: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土豆、转基因油菜、转基因小麦以及它们作为原料经过加工而得到的各种食品等等。 2.按照转入基因性状分类 转基因生物实际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育种的产物,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基因在现有农作物中进行表达,因此转基因食品都具有某些利于生产或消费的优良性状,目前转基因食品中所转入的基因主要有以下类型: ①抗除草剂。农作物转入耐除草剂的基因以后,使用草甘膦除草剂的时候,所有其它杂草都死,就该种作物不死,因此可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目前具有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 ②抗病、虫基因。把一种抗病毒或抗虫的基因转到农作物里面,农作物就能够表达毒性的蛋白质,对病毒和虫害具有抵抗力。目前具有该种行状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番茄、辣椒等,有的已投入商业化生产,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畜伤亡等事故。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材料

生命科学前沿讲座论文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姓名:陈继款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信息学 年级:2008级 学号:080567011 指导老师:薛李春 总成绩: 2010年07月02日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目前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5 000万hm2以上,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被直接或间接的制成人类的食品,呈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转基因作物作为一种新物种,其对人体健康、生态平衡是否具有危害还未确定。许多国家以立法或其他形式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记。我国于2001年5月23日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20日开始实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检验检疫和标识制度。世界各国均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具是否为转基因产品的认定报告。因此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核酸水平,即检测遗传物质中是否含有插入的外源基因;二是蛋白质水平,即通过插入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产物或其功能进行检测,或者是检测插入外源基因对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检测外源基因对插入位点附近基因影响及对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由于该类型检测成本高,所需时间长,且被认为重要性较低,目前该类检测实际工作中较少涉及。本文分别对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水平上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1核酸水平 主要检测报告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是当前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重要手段。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胭脂碱合酶NOS终止子等10多种基因和基因片段广泛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这就为检测转基因食品提供了便利。核酸水平的检测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1.1定性检测 1.1.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996年德国伯恩斯坦大学的Meyer Rolf等论证了PCR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可能性。利用该方法在鉴定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RoundUp ReadyTM Soybean(RRS)和转基因抗虫玉米系列标准品Btl76 Maxi maizer的实验中,可以检测到仅为0.5%转基因成分。Matsuoka等通过对7种转基因玉米转入的外源基因的序列分析,设计了14对检测该7种转基因玉米启动子、终止子和结构基因的引物,分别对转基因玉米、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同时为检测所设计引物的特异性,还对其他作物如水稻、大麦、小麦等进行了PCR扩增,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品种。每一次实验均需要设有阴性及阳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性。在样品采集及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止污染。 1.1.2多重PCR 多重PCR是常规PCR方法的改进,它是在同一个反应中同时扩增两个或多个目标基因序列。这种方法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并且能降低检测成本。多重PCR可以同时针对几个靶位点进行PCR技术检测。V.T.Forte等利用其设计的多重PCR方法对转基因大豆和Bt玉米样品进行实际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其检测结果可以精确到2%~0.1%的范围。Permingeat等仅用两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收稿日期:2006-09-28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宫雪超,于丽杰,高金秋 (哈尔滨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对植物转基因过程中报告基因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和鉴定方法、转基因植物检测和鉴定方法的评价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检测;鉴定;评价 [中图分类法]Q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80(2007)01-0015-03 植物转基因实验因受体系统的限制,外源基因的转化频率较低,为了达到转化目的,必然要获得大量的转化材料,如何在数以千万计的转化植株或细胞中,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转基因阳性植株或细胞,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整合的方式如何,整合到染色体上的外源基因是否正确表达等问题,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外源基因表达的不同水平,对外源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分为三个水平进行:整合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本文从外源基因表达的不同水平,阐述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1外源基因整合水平的鉴定 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转化成功,首先是对报告基因进行检测,必要时再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检测目的基因需要采用分子杂交方法. 1.1报告基因 报告基因必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表达产物和产物的类似功能在未转化的植物细胞内并不存在;二是便于检测.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使用的报告基因一般是编码酶的基因.大致分为两类:抗性基因和编码催化人工底物产生颜色变化的酶基因.现在常用的报告基因主要有:gus基因、cat基因、冠瘿碱合成酶基因、np tò基因、gf p基因、bar 基因[1]、荧光素酶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近年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在植物基因转化及基因表达调控中得到应用,并显示出较其他几个报告基因更大的优越性. gf p基因的检测gf p基因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于各种生物的基因转化;o检测方法简便,无需底物、酶、辅因子等物质,只要有紫外光或蓝光照射,其表达产物就可以发出绿色荧光,这对转化细胞的检测极为有利;?便于活体检测,十分有利于活体内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检测时可获得直观信息,有利于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及防范.若此报告基因通过自然杂交扩散到其他栽培植物或杂草中时,很容易通过光照获得直观信息. gus基因的检测g us基因也是广泛用作转基因植物、细菌和真菌的报告基因,尤其是在研究外源基因瞬时表达的转化试验中,gus基因应用的最多.gus基因3-端与其他结构形成的融合基因能正常表达,所产生的融合蛋白仍具有gus活性,这为研究外源基因表达的具体细胞部位及组织部位提供了条件,这是它的一大优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植物在胚胎状态时能产生内源gus活性,Sory u[2]在转基因R0和R1代的子叶、花粉和胚珠中检测到g us活性,随着组织的成熟衰老,g us表达逐渐停止.在实验过程中要设定严格的阴性对照.g us活性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组织化学法、色谱法、荧光法等,其中植物切片gus 组织化学定位分析是分辨组织中不同细胞个体和不同的细胞类型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有效方法. 1.2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 n)是首选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PCR技术能够有效地扩增低拷贝的靶片段DNA,可以检测到每克样品含有20pg~10ng的转化基因成分,对转基因产品大分子量DNA检测的灵敏度可以达到样品含量的0.0001%[3].因为PCR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所需的模板量仅为10ng以内,所以为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在转化材料少又需及早检测的时候.现在已经利用该技术对欧美杨[4]、番茄[5]、辣椒、葡萄、豆瓣菜、小麦[6]等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是转基因植物鉴定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7].PCR检测具有DNA用量少,操作简单,成本低,耗时少,不需要同位素等优点,但PCR检测也存在缺点,由于PCR扩增十分灵敏,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扩增,因此检测只能作为初步结果. 1.3Southern杂交 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染色体上整合情况的最可靠方法是DNA So uther n杂交,只有经过分子杂交鉴定为阳性的植株才可以称为转基因植物. # 15 #

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的检测原理

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的检测原理 一、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简介概述: 托普云农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用于快速检测种子或植物叶片等样品中的转基BtCry1Ab/1Ac,灵敏度为1%,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10-15分钟,适用于各类企业及检测机构。 大多数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在耕种、收割、运输、储存与加工过程同时混入食品,不管是要对转基因食品贴示标签,亦或是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原料分别进行输送,转基因食品的原料和食品检测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要区别开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进行标识,而食品中转基因含量的多少加以限制,更加需要有效准确的基因检测设备与良好的检测技术。 跟随着每个国家转基因标识制度纷纷相继建立和老百姓对转基因产品高度关注度的提高,老百姓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与准确性相继提出了更加严格性的要求,而因此各个转基因检测技术与转基因检测设备更成为了大家研究的热点和探讨的话题,最近十几年来国外的科学研究一直处于前沿,为了促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相关科技技术研发、推广发展,托普云农也致力于让老百姓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知了解! 托普云农专业检测团队采用PCR技术,从分子水平检测农产品、加工原料、成品中的转基因成分,为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检测机构、研究院所提供全面快速、简便经济的专业基因检测服务。为您食品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仅需30秒转基因现真身 在实验室里,托普云农工作人员演示转基因快速检测的过程。桌上的两个纸袋中,分别装有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稻谷。工作人员各取数粒研磨成粉,分别装入两只试管,滴入缓冲液静置,待固体物质沉底后,取出2张转基因检测试纸分别蘸取上面的清液。30秒后,试纸呈现出不同的标记。 其中1张上、下两条检测线均呈现紫红色,为转基因样本,另外一张仅下检测线呈现紫红色,为非转基因。“试纸样式、检测原理、使用方法与早孕试纸类似。”试纸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原理,如果样本中存在转基因抗原,与试纸上的转基因抗体结合就会使上、下检测线同时显色。 三、转基因食品快速检测试纸快速检测意义不凡 农业部印发《2015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对水稻、玉米等进行重点监管,建议利用试纸条等快速检测方法,降低成本,扩大监测范

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验方法编制说明

附件7: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草案编制说明(参考格式) 标准草案名称 中文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验方法 英文Protocol of the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nd their derived products 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一致程度情况□等同 □修改 ?非等效 标准号 英文名称 Protocol of the real-time PCR for detect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nd their derived products 中文名称 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 检验方法 任务来源批准立项 的文件名 称和文件 号 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 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验 方法 计划编号2011B477r 制(修)订情况□制定?修订替代的标准编号SN/T 1204-2003 起止时间2012年12 月--- 2013 年12 月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检科院 起草团队中国检科院,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专业类别□食品(化妆品)检验;□卫生检疫;□动物检疫;?植物检疫; □纺织产品检验;□轻工产品检验;□机电产品检验;□化工、矿产品和金属材料检验;□管理;□鉴定;□包装及危险化学品

标准体系表代 码 调整情况无调整2 背景情况

目的、意义原标准是10年前制定的,200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只有8亿公顷,至2012年,种植面积达亿公顷,全球59个国家或地区批准了2497项申请,涉及25种作物319个转化体。转基因产品呈现出生物技术产品品种多、性状全、成分复杂等新特点,原有标准所涉及的检测方法远远无法满足日常转基因检测的需求。具体存在的问题有,1、转基因筛查用通用元件有很大的发展,急需补充完善相应的检测方法;2、原有标准中的一些检测方法有更新,可采用更先进更灵敏的检测方法;3、品系检测是目前转基因鉴定的重点,原标准中尚未涉及,需制定系统覆盖我国主要进出口作物的品系检测方法;4、现有的标准检测方法较分散,在实际的检测操作中带来很大的不便。基于上述背景,本标准拟制定一项内容全,适用面广,可操作性强、灵敏度高的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方法。 与国内外相关 标准、文献的关 系 引用国际国内已发布的权威标准方法,属于标准等同采用。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doc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为提高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效率,该研究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转基因食品潜在威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转基因食品安全特性进行总结性研究。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监管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现状对我国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转基因食品法律监管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制定针对性策略作为参考意见,便于提升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提高安全监管资源有效利用。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法律规制;现状 1转基因食品特性 1.1转基因食品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直接将多项优越基因结合在一起,促进食品具备需求特性。相较于传统农作物,转基因食品具有多方面优越性[2]。首先,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促进农作物本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并提高农作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并可提高其生长速度。该特性可有效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并能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其次,转基因食品可改变其原有味道,满足人们的味觉需求。当前一些人们经常食用的高营养、高质量食品,多数存在口味不佳等情况,导致多数人存在偏食情况,影响身体健康。转基因食品可在保持食品营养的同时提高其口味,不仅能降低食品生产成本,还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伤害。总体来看,转基因食品可将人们需求的食品特性综合在一起,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多方面需求,并可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3]。

1.2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 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市场食品的一部分,且当前并未有明确案例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安全性存在威胁,但从实验以及理论分析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仍旧存在一些潜在威胁[4]。首先,转基因食品存在食用风险。转基因食品自身基因的改变导致其营养成分发生变化,虽然转基因食品是人们为得到食品某种特性而研究出来的新型综合食品,但在转基因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可控制因素,无法人为控制食品营养物质组成,且通过对转基因大豆的性质试验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对除草剂等农药具有良好抗性,但其自身营养成分含量直线下降。当前在食品转基因过程中会转入一些非食用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进行堆积,并在达到一定含量后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一些抗虫农作物中的蛋白酶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即这些农作物既会对害虫造成危害,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5]。其次,转基因食品存在生态环境风险。当前一些转基因生物被导入抗虫基因,在其培育生长过程中容易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可能发生基因漂移或基因逃逸等情况,从而导致周边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转基因食品因为其优良品种特性会直接威胁生物链,一些较为常见的益虫会受到影响,并可能出现灭绝情况,从而直接对整个生物链造成影响;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其他生物产生一些抗性,直接改变其基因走向,不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2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会造成传统食品自然属性的改变,满足人们良性需求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结合一些科学研究成果,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2.1潜在毒性问题

转基因材料的检测

转基因材料的检测 —转病毒复制酶基因“华农1号”番木瓜的PCR检测 摘要:本实验采用定性的一次PCR反应分析方法,根据提供的转基因植物材料中转入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基因本身的DNA序列,设计出四对特异的PCR扩增引物35S-F与35S-R、NPT1-F与NPT1-R、HN1F与HN1R、HN2F与HN2R,两对非特异性的PCR扩增引物Nos2-F与Nos2-R 、HN3F与HN3R,然后以华农1号转基因木瓜、野生型木瓜、待测样品的DNA为模板,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显示野生型木瓜都没有扩增出条带,转基因木瓜都扩增出条带,待测样品除了NPT1-F与NPT1-R没有扩增出条带,其他都有,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为转基因产品。关键词:转基因;PCR定性检测;转病毒复制酶基因;华农1号 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在全球开始进入商品化生产,经过12年的发展,其种植的面积从当年的170万hm2扩大到2007年的1.14亿hm2 [1],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多个国家和地区强制要求对含有一定阈值以上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进行标识,如欧盟规定转基因成分含量标识的阈值是0.9%[2],韩国为3.0%[3], 日本是5%[4]等,而美国和加拿大则采用了推荐而非强制的标识制度。我国也从2002年3月开始,要求对大豆、玉米、棉花、番茄、油菜等5种作物的17种产品进行标识[5],为了适应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要求,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

以基于其中外源DNA检测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应用最广泛[6]。 转基因材料的检测主要是针对选择性标记和报告基因、转入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方面的检测,是当前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重要手段。如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胭脂碱合酶NOS终止子等10多种基因和基因片段广泛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这就为检测转基因材料/食品提供了便利。核酸水平的检测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了病毒具有交互保护作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也利用这一原理开展了大量的转病毒部分基因组的转基因工作,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有了新的发展。抗病毒基因多数来自于病毒本身的基因,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等,并已经在番木瓜上获得成功转化[7]。 本实验根据提供的转基因植物材料中转入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基因本身的DNA序列,设计出几个适用于检测转基因材料的引物对,然后以野生型番木瓜和转基因番木瓜“华农1号”以及待测样品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鉴别待测样品是否为转基因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华农1号 野生型木瓜 待检测样品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1.2.1.1 称取0.5 g的植物叶片,搁置于研钵中,加入液氮,捣碎叶片。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 第4章 DNA提取和纯化 M.Somma

目录 第4章 DNA提取和纯化 引言 3 提取方法 4 纯化方法 4 CTAB提取和纯化方法 6 分光光度计测定DNA含量9 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原理9 核酸浓度测定10 实验12 参考文献16

引言 在所有重组DNA技术和大多数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核酸的提取和纯化是实验的第一步。核酸提取方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从不同来源的材料中获得高纯度的核酸,以便于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ian Reaction, PCR) 进行转基因品系的特异性分析。核酸的质量和纯度是PCR分析的关键因素之一。获取高纯度的核酸,避免抑制污染物,需要选择合适的DNA提取方法。表1列出了在PCR检测中可能抑制反应效率的污染物。为了防止由于样品中PCR抑制物的存在导致出现假阴性结果,强烈推荐设置一个对照实验以测试PCR抑制作用。基于此目的,一般采用植物特异性(真核或叶绿体) 或种属特异性的PCR检测。 表1. PCR反应过程中的一些抑制物 抑制物抑制浓度 SDS > 0.005% 苯酚> 0.2% 乙醇> 1% 异丙醇> 1% 乙酸钠> 5 mM 氯化钠> 25 mM EDTA > 0.5 mM 血色素> 1 mg/ml 肝磷脂> 0.15 i.m/ml 尿素> 20 mM 反应混合物> 15% 目前有许多种核酸提取和纯化技术,一般基于以下准则来选择最适宜的提取纯化技术:z目标核酸 z来源生物 z起始材料(组织、叶片、种子、加工过的材料等) z对结果的要求(产量、纯度、纯化所需时间等等) z下游应用 (PCR、克隆、标记、印迹、RT-PCR、cDNA合成等等)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 (三)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第三条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类新资源食品,须经卫生部审查批准后方可生产或者进口。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也不得用作食品或食品原料。 第四条转基因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其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不得对人体造成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第五条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不得低于对应的原有食品。 第六条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企业须达到国家有关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所生产经营的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应当保留转基因食品进(出)货记录,包括进(出)货单位、地址、数量,相关记录至少保留二年备查。

第二章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评价 第七条卫生部建立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制度。 卫生部制定和颁布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规程及有关标准。 第八条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价、实质等同、个案处理等原则。 第九条卫生部设立转基因食品专家委员会,负责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的评价工作。委员会由食品安全、营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十条卫生部根据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工作的需要,认定具备条件的检验机构承担对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评价的验证工作。 第三章申报与批准 第十一条生产或者进口转基因食品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批准文件; (三)企业标准; (四)食用安全性的保证措施; (五)设计包装及标识样稿; (六)与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有关的技术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