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园林水景的生态设计

浅析园林水景的生态设计

浅析园林水景的生态设计
浅析园林水景的生态设计

浅析园林水景的生态设计

园林的构成要素包括地形、植物、建筑、水体,作为灵性与智慧的象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论语·雍也》),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对水就有着极深的喜爱。

古典园林更讲求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趣,甚至有“园无水则不活”的说法。水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现代园林中,城市水体作为天然的缓冲器,能够有效地调节城市的温湿度、滋润净化空气、减少粉尘、降低噪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根据不同水体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功能性质等实际条件,对城市中的河流、人工湖泊、小型水体等进行合理的生态设计与规划,能够充分发挥水体在城市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由于现代城市园林内的水体主要为封闭的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再加上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污染排放的叠加影响,许多城市景观水体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不堪重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生态设计实质上是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将环境因素纳入作品的设计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水体景观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争取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力、持续发展。

1 生态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安全、经济、合理性相结合

景观是个容器,主角是人,是提供给人来使用的。景观有了使用者创造出来的气氛它才美。人的身体尺度、空间活动范围、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是设计前提,景、水、植物、场所、空间等的设计都应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的。一个好的水景设计应当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提供给人舒适感、安全感、健康的生活环境。人体85%是水,跟水融为一体,就会感受到它的灵性。水景设计理念不仅要考虑到“观赏”,还要考虑“用景”。通过入水踏步,亲水平台,漫水桥,斜坡绿地等空间处理手法,为人类的亲水性提供充足的场所。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高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不规则池岸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形式自由,岸边石头供乘坐树木可以纳凉。岸这时缩短了人与水的距离满足了亲水的需求。水给人柔美的同时,也是深浅莫测充满危机的,注意护岸的设计,护岸分别有垂直式护岸、倾斜式护岸、台阶式护岸、人工沙滨。栅栏是防止掉入水中的安全设置,特别是深水区外围更要注意设计,但不要过分追求安全性而设置很多栅栏,会失去水景的固有活力。

1.2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资源和当地文化资源

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点,周围环境的不同,把人文景观、地方文脉一同考虑到水景设计中,提高住区的文化内涵。在多雨地区可以将区域内的雨水通过收集,处理应用到水景中,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在干旱地区,以小取胜,多采用点状、线状水体。艺带性的巧妙设计,不在乎以量取胜,要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水景观。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以最小的水量制造出最漂亮的水景应该设计师的努力方向。如上海太空小花园,水景系统是德国人制作的,36小时循环一次,循环利用只要补充一点蒸发水就可以。

1.3生态化,创造湿地景观并与绿地系统融合

引入湿地景观是在住区内引入人工湿地的建设,是对于人造水景水质改善的另一个有效办法。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建在英国约克郡Earby的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处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连续运行直到1992年,目前,人工湿地因其优良的水质净化功能,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其次,与绿地系统融合,保护~定宽度的自然生态和绿化用地,以植物造景为主,强调整体性,形成一条连续的绿色走廊。水系周围绿化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维持水系地貌特征,绿色植物强大的根系是滨水区岩石、土壤天然的固结网。如果没有人工驳岸岸线的维护,绿化带一旦破坏,水对岸线侵蚀,会导致景观变迁,河流改道,甚至危及安全。绿化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改善小气候;吸收,隔挡噪音。水和绿化浑然一体的水景观,兼容二者的性质,可形成舒适怡人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色。

2生态设计方法

2.1水源选择与水质处理

景观水体的水源应优先选择再生水和径流雨水,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时一般会在补水水源进入景观水体前采取一定的净化措施,比如在景观水体前端设置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物理沉降、根系阻截、化学沉淀、土壤及植物根系表面的吸附以及微生物代谢等协同作用,使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被吸收或分解,水质得到净化。也可以设置前置塘或水生植物等净化进入景观水体的径流雨水,进行净化和初期处理,使补水水源的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无论是选择再生水或是径流雨水作为景观水体补水水源,在进入水体时水质应满足景观用水标准,为景观水体的水质保障打好基础。

传统水景治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包括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底泥疏浚、曝气充氧)、化学方法、微生物方法、水生动植物系统修复和生物浮岛等方法,传统水景治理方法,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各种弊端,水景住宅的用水成本及水质养护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由于目前水景住宅设计中普遍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一般的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等)大都未按自然水体设计,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基本上没有自净能力。且其内部结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的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变得混浊不堪,甚至发臭、发黑,严重影响水体美观。对于人造水景而言,水体变质除设计不合理外,“死水”是最大原因。由于把自来水、地下水等用于景观水体更换与维护,费用太高,所以有时只能眼看着水质变坏而无能为力。中水回用的最大作用是在替代。假如环境用水,如绿化、河湖用水,冲洗马路,降尘用水,冲洗车辆、冲厕所的杂用水等考虑使用中水替代,将大大减少清洁水源的消耗。中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活水”。由于中水的产生是不间断的,这些中

水补充至景观用水中后,无疑经过循环,可令“死水”复活,从而使景观水体水质得到很大改善。

相比较而言,nars (natural aquascape restoration system) 自然水景系统,作为应采用较为科学的综合设计和治理的办法之一,以较低的成本营造一个长期清澈、自然的水体景观,它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nars 底质综合治理、nars 水质综合治理、nars微生物菌群、nars 水生动植物系统和其它措施(如突变事件而导致的水质变化等),综合了各种水景生态设计和综合治理技术,并同时承担设计和治理,避免了传统水景中先设计后施工再治理的弊病,也节省了大量的工程费用。

2.2水岸景观设计

主要包括景观水体水面的景观营造和生态堤岸的营造。水体水面的景观营造主要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所选择水源的水质来决定。根据景观水体中不同水深配置能适应本地气候、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同时又能起到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在水深小于0.3m的水域,种植干屈菜、地肤、水蓼、三棱草、慈姑等浅水植物;水深大于0.3m小于0.6m的水域,种植芦苇、菖蒲、水葱等挺水植物;而在水深0.6m~1.0m左右的水域,可种植睡莲、荷花等沉水植物,并可根据需要和水面的大小不同布置植物网箱,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而且景观水体中心可放置生物浮岛,并根据当地气候特征种植适合的植物,利用土壤和植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分解来对水体进行净化,生物浮岛既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又可起到景观的用。

生态堤岸的营造有多种方式,包括自然原型驳岸和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揍树以及芦苇、芭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我国传统的治河六柳法即是这方面的总结。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障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保护堤岸,固土、防止雨季水土流失;其次是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进行过滤、渗透和净化,既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进行预处理,以保证进入景观水体的水质,同时起到造景的作用,使整个生态堤岸具有生态和景观双重效果。

水体设计应从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污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景观生态设计中,要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进行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在水体型态设计时,应尽量符合水体的自然弯曲型态,

避免死角区域的存在,并随地形和功能力求做到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学原则中的和谐、自然均衡原则。

水体设计应从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如污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在景观生态设计中,要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进行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在水体型态设计时,应尽量符合水体的自然弯曲型态,避免死角区域的存在,并随地形和功能力求做到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学原则中的和谐、自然均衡原则。

水体驳岸线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种。自然式驳岸用自然山石砌成,或平缓的草地,也有部分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的。自然式水体的驳岸线曲折优美、变化丰富,其水面通过堤、岛等园林要素的分割与围合形成开合、聚散大小不同的空间,使水面呈现迷离、幽深、多变的空间效果,引人无限的遐想。如苏州拙政园西部塔影亭和艺圃南斋小院一带的溪流,岸边全用自然石叠置,造成溪流湍急、冲刷河床、石骨嶙峋的景象。规则式,水体外形轮廓为几何形。主要有方形、多边行、圆形及各种几何形的组合,其驳岸多为整齐的直驳岸,用条石、块石和砖等砌筑。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中很少见,一般只见于与建筑结合的水庭中,如寺院、会馆、书院、宅邸等。为了与建筑协调,中心以规则式水体形成具有向心、内聚空间特性的庭园空间。规则式水体简洁明快,几何形状或规则图案表现了平面形体的美感,有时为了缓和规则式水池的严肃往往以植物、花坛、建筑小品等将其柔化。混合式: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混合式水体,混合式水体往往分段布置,靠近建筑或广场地方的驳岸线做成规则式,以与建筑和广场形状协调,靠近山地等自然地形的地方则采用自然式驳岸线,以保证周围环境的自然特色。在基址条件复杂,园林元素多变的场地中,如果既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也没有控制全园的轴线就比较适合随形就势地采用混合式水体。

2.3水体景观布置

不同的水面形态具有不同的景观构成功能,曲折的水道与形态自由的边界给人以亲切、随意之感,大面积的水面给人以开阔、舒展之感。水景空间的布局,贵在聚分,或聚或散,或收或放,蜿蜒曲折,或以自然形态为美,或以人工造景为美。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为理水,“理水”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整理、梳理之意。理水艺术凝聚了历代造园艺术家和匠师的智慧和经验。园林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之水的提炼和概括。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这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理水方法有分、隔、破、绕、掩、映、近、静、声、活等十种,造园必须根据主题意境,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匠心独运的巧妙设计。

对于水景的布局,首先应该了解水源的情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沟通水系,引活水入园,或在池中挖井泉,使池水不断更新,这是中国园林理水的先决条件,

如果最后能溢入自然水系则更为理想。例如在苏州园林中,古代造园家们采用了在池内挖井的方法,使井与园外河道相通,解决了水质问题。另外还要根据水的来龙去脉,结合地形确定水池出入口的具体位置,采用“藏”的手法在水源尽头的岸上种植灌木、矮树、藤等对源头进行遮挡。选址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周围天然水体形态的优劣,尽可能利用天然水体。

其次,要充分利用水系限定划分校园空间。用水系划分空间,可以保证视线的连续和渗透,水体的可塑性和趣味性,又给空间增加了几份自然和亲切。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累土者四”,这实际就是虚实比例关系的处理问题,否则,水面过大可能失之于空旷单调,过小则可能易使人感到拥挤闭塞?如果没有适当的空地为辅,就会造成这样的状况。例如:常熟虚廓园,池沼在园中占据了很大面积,一览无余,令人感到过于空旷,缺少曲折幽深的感觉,失之于过虚;而上海秋霞圃,池沼相对面积过小,加之四周建筑、山石密布如屏,使人感到空间狭小、封闭压抑,缺少自然清旷的感觉,失之于过实。中国建筑规划中曾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也是基于功能上景物上的平衡而来。没有三分水供给不了二分竹(花草木林)的需要,园林中建筑密度不大于百分之十六(六分之一)也是一个很合理的密度。

最后,要“主次分明,聚散有致”,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水面大则分,小则聚,分则萦回,聚则浩淼,分而不乱,聚而不死,分聚结合相得益彰。可以通过水面组织观赏空间,园中的主体水景往往是全园的中心,构成较为开阔的空间,是游人集中、活动频繁的区域,而散落的溪巷泉流,曲折迂回,则成为配景。造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用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所以它尤其适合于小型庭院。集中用水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大型的皇家苑囿,北海、颐和园以及圆明园中的福海就是大面积集中用水的典型,《园冶》所谓“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的情景在这样的大园中就可领略得到。但由于水面过于辽阔,所以采用以水面包围陆地形成岛屿的形式。在岛的四周环列建筑,形成一种离心和扩散的格局。布局时常把湖中之岛偏于一侧,把水面分成大小极悬殊的两个部分。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相互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水因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分散用水还可以随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凡水面开阔的地方都可以借亭台楼阁或山石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而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可起沟通连接的作用。为了求得水体变化可设计强烈的宽窄对比,一般忌宽求窄,忌直求曲。借窄的段落起收束视野的作用,至宽的段落便顿觉开朗,荡舟其间可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2.4水生植物配置

人工景观水体的植物配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水边的植物配置,二是水生植物配置。合

理选用了水边植物后,在配置上应该注意几点。一是林冠线,即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体轮廓线,要与水景的风格相协调。如“水边宜柳”是中国园林水旁植物配置的一种传统形式,但是,水边植树也不完全局限于这一形式,如曲院风荷的水池旁种植了高耸向上的水杉)、落羽松

等树木,也产生了不错的艺术效果。概园水杉等树种直立向上.与水平面一蛏一横,符台了艺术构图上的对比规律。特别是水杉群植所形成的林冠线与水面对比所形成的效果还是比较协调的,如果只是将一两株水杉孤植于岸边,那肯定会觉得不协调了。这种与水面形成对比

的配置形式,宜群植不宜孤植,但同时要与园林风格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有的人以为植物的多样性就是大量的栽种各种植物,实际上,盲目种植会限制植物应有的生长空间,并不能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在这种时候,分析林冠线与水体的视觉协稠性.有利于我们剔除一些不必要的盲目种植。二是季相色彩.景观水体的水质会因季节变化而产生变化,而植物也随四季变化,产生不同的季相色彩,一方面能丰富水景,另一方面也能对整个生态空间有所助益。春季以为粉红色花的台欢树、垂吊着满树黄花的栾树,秋季以各种色叶术如枫、鸡爪槭等槭类栽植于水边,都会大为丰富水景的季相色彩。冬季,可以种植梅花等,也可利用摆设耐寒艳丽的盆栽以弥补季相不足。

水生植物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四类。为了达到生态处理水质的

效果,我们在选择水生植物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情况以及水质的状况优先选择一些对水体修复具备良好效果的植物, 植物配置时,挺水植物只能配置在深lm之内的浅水中.使植物挺出水面,如德国鸢尾、黄菖蒲、花菖蒲、千屈菜,芦苇、香蒲等;浮叶植物可延至稍深的水域种植,叶漂浮在水面上.点缀水景,如荷花、睡莲、铜钱草等:漂浮植物全植株都漂浮在水面或水中,所以配置起来比较灵活,如风眼莲、浮萍等;沉水植物种类繁多,有金茨藻、苦草、伊乐藻等,这类植物在景观效果上不会很明显,但对水体的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合理加以利用。

水生植物的选择设计时要根据水体环境条件和特点,因“水”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

种类进行种植设计。如大面积的湖泊、池沼设计时,种植莲藕、芦苇等,较小的庭园水体,则点缀种植水生观赏花卉,如荷花、睡莲、玉莲、香蒲、水葱等。水体种植布局设计总的要求是要留出一定面积的活泼水面,并且植物布置有疏有密,有断有续,富于变化,使水面景色更为生动。水生植物选择,除考虑水体深浅外,还应考虑水面环境特点,可布置一种或多种植物。多种植物搭配时,既要满足生态要求,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如香蒲与睡莲搭配种植,既有高低姿态对比,又能相互映衬,协调生长。

水景植物的种植分三种方式,自然式种植,容器种植和种植床种植。水生植物种植应根

据各种类的生态习性与生活方式、应用地条件、水体驳岸类型、景观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来采用相应的种植形式。自然式种植即把植物直接种植在水体底泥中,此种方法灵活多变,可以充分结合驳岸与水体,营造出自然美观的水景效果,不过因为不加限制,植物容易通过自繁衍而超出设计的范围,因此要适当加以管理控制。容器种植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的种植方法。此种植方式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整体景观要求进行布置,有利于精致小景的营造。种植床种植是用材料围合一定面积的种植床来种植水生植物,它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较为有效地限定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从而有利于保持水生植物景观的稳定性。三种方式各有其运用的方法,可以在水景的营造中合理利用。

2.5声、色、光的设计

“光影因借,声色俱全”,巧妙运用因借手法营造声、色、光影的水景。

声:声音的设计主要针对动态的水体。自然中的水滴、流水、瀑布等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而且音域很广。水流的声音也和撞击物的质地、摆放角度也有关。还可以利用改变流水的速度改变水流的音量。利用水声成景在我国园林中不乏其例,如:圆明园中的夹镜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大多是利用大自然各种水声加以命名,或以文人想象而赋予的美丽名称。同样借雨也可营造出水景,如: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响声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在我国古代园林水景中还有一个极具声响创意的实例:江苏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它是引无锡惠山的泉水,由山的腹地经过曲折的溪流进入寄畅园水池的西北角,沿着这条溪流,叠石砌成山间的石堑道,使水由石上跌落于堑道中,产生叮叮咚咚不同的回响声,细听之,犹如不同音阶的琴声一样,故名八音涧。人行堑道中就可听到那空谷流音似的回响声。这种独创的景观,与中国文人们所欣赏的雨打芭蕉的声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如八音涧这种完全人造的水景,在古代园林中是并不常见的。

色:万物之色水最素淡,可结合水边景物赋予水色彩,广阔湖蓝色(水与天空),潺潺流水绿色(陆地和水中植物),增加景观欣赏的可变色(自然土壤),还可采用投射光或在水下安装彩色防水灯具的办法,以增加水景的色彩效果。灯光对渲染水景特别是制造夜间水景有着神奇、变幻、引人入胜的效果。灯具的色彩可根据季节的变化控制冷暖色调,给人亲近自然的感觉。

光影:水面本身的波光;水中物体倒影成景;波光的反射,这是水面的独有特性。光影给人漂浮感、虚拟感,并且可利用水的性质形成一种人工美。最为著名的是清代承德避暑山庄的日月同辉的形象景观:在水池旁堆山叠石造一个月亮形的洞口,利用白天的日光,计算

着曰影出现的时间,将月牙洞折射于水面,产生月牙的倒影,这时天上的日光与水中的虚幻月影就构成了日月同辉的景观。这种以日月同辉的为主题,利用水面突破时间概念,创造出一种极具民族文化与性格的水景实例是颇为罕见的。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对水有着与生俱来的向往,我们生活的环境与水环境息息相关。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说:水是生命,水本身是个生态系统,在设计时不能把水当作一潭死水对待。水需要土壤的环境,要有生物的环境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使它有自我调节功能、自我净化功能,水景不能仅仅为水做水。这种水环境不仅仅是指生产生活用水方面,也包括了供人们休憩娱乐的水体景观。应用生态学理论,合理的利用各种方法、措施,对园林水景进行生态设计,创造出令人生理、心理和现在、未来需求都能得以满足的水景区,使绿地、建筑、水系等各因素科学组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这既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目标,也是生态美的重要原则。

作者简介

黄生林,1976年生,男,江西南康人,工程师,江西农业大学毕业,浙江大学2010级风景园林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滨海盐碱地景观绿化研究。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四大要点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四大要点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应以保护自然能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循环过程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园林景观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应顺应自然。自然界是没有废物的。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自然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动性,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在设计时,应该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要体现地域特点,并且是节约能源资源的设计。此类设计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要保留当地的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尽可能采用可循环资源进行设计,对场地中需要的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施工中的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达到节约环境资源的目的。 3、需要处理好园林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园林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在做景观生态规划时,人与自然的纽带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4、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模拟植物自然配置,作为反映环境中物种的稳定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重要表现,物种多样性反映了植物群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由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增加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设计,可以使植物景观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对保持物种资源多样性、文化特质多样性和环境艺术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环境意义。

浅析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设计

浅析景观设计中水景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04T17:43:42.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黄博文姜军谭宇 [导读] 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工程需要对水景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水景类型及其生态价值与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营造手法,对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原则及其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景观设计;水景景观;类型;生态价值;营造手法;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是适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水景设计在当前园林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也是一门艺术,带有巧妙借用之特点,可将自然与设计完美契合在一起。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1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水景景观类型及其生态价值 1.1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类型。主要有:(1)喷泉:水自下而上喷涌,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2)瀑布跌水: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在视觉、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3)涌泉与溪流:涌泉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状态下的承压水形式,与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主要设计构成有管道、泵以及喷嘴等部分。溪流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可涉入式与不可涉入式。其中,可涉人式水深一般在0.3米左右,可有效防范儿童溺水,而且水底还做了防滑保护措施,可供儿童戏水;不可涉入溪流则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的种养为主,并以此来增加其观赏性与趣味性。 1.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生态价值。通过相关的优秀园林设计证明,水景景观以其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同时,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境。 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营造手法 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营造手法主要有:(1)多角度设计。设计师首先应当能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有效运用之,同时还要求寻找自然原型,研究对象具有相似的环境、地形地貌等。我们可将原型探寻的范围划定在同一个自然带之内,然后通过地貌等,对原型进行研究,这是营造水景的一种重要手法。(2)顺其理,理其形。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全面掌握与模仿的自然水景意境、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营造天然式的水景使人们感受到该水景如同自然天成一般。(2)分要素与造意境。园林水景景观效果是通过分要素与造意境手法表现出来的,首先应当了解水景营造之要素。应当不断地对水景景观整体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考究,从而采用艺术手段将水景营造之意图充分的表现出来。 3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原则及其设计要点分析 3.1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原则分析。主要有:(1)突出特色原则。在园林工程水景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园林整体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水乡气息较为浓重的园林可将水景作为重点予以突出,从而给人灵动之感;对于那些气氛相对厚重的园林可将水景设计当作一种辅助手段,以恢弘基础为基调给人清新之感。()统一协调原则。园林工程水景设计过程中的统一协调原则主要是指水景营造时应与园林中的其他环境和景观品质相衬托、相协调。要全面考虑设计环境的水源、气候等生态条件,即水景风格应当与环境、建筑风格等相一致。(3)形式恰当原则。对于多数的园林水体面积而言,应当以其美观、实用性为标准。通常情况下,园林水景的水池面积以园林总面积的30%为宜,水池中的倒影极具观赏价值。当前最能体现形式恰当设计原则的即为美国的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的广场水景,堪称美国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水景设计作品。 3.2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要点分析。景观设计中的水景景观设计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水与人的距离,让人尽可能融入到水景中。具体表现为:(1)驳岸设计要点分析。驳岸主要作用是稳定水岸,是陆向水的过渡,使水岸不会因为水淹或雨水冲刷而破坏。亲水性分析:驳岸引人前往水边,将水与陆地自然过渡,使人们的视野因岸的延伸而开阔、延伸,见到水就很想自然地接近,轻步在驳岸上,不禁使人为之神醉,仿佛置身于龙宫通道之上。设计要点:按形式临水驳岸可分为三类,斜式驳岸、阶梯式驳岸、直式驳岸,常规情况之下,驳岸组成部分主要有墙身、压顶、垫层、基础桩、基础等,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驳岸顶部压顶,驳岸的主体部分墙身,常见的有用砖、水泥、混凝土、软卵石等砌成,也有一些地方使用临时性墙身,用竹、木板等材料制成的,基础宽度则为高度的0.6~0.8倍,常见厚度为400mm。基础与地基之间用碎石铺成,属于垫层,为了加强驳岸承载力,将木桩或混凝土桩打入土层,属于基础桩。为避免土层沉降不均匀,还常能看见伸缩缝与沉降缝设计,保持驳岸稳定性。(2)步石设计要点分析。步石设计是将零散的叠石按一定间距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它的设计是便于人们通过的一种步道。又称汀步、跳墩子。亲水性分析:步石的美,主要在于可以有效的缩短人与水之间的距离,能够使人与水更加亲近,人们漫步汀步上,清可见底的流水在脚边环绕,低头可见游鱼调皮嬉戏悠闲自得,宛如身处凌波境;细细品味,水愈发显得无穷无尽,仿佛置身于汪洋之中,回望来时的小路,若隐若现, “水因断而流远”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设计要点:一般情况下,步石分为面层和基础两部分,面层建议采用预制混凝土步石或表面平整的经防滑处理的块石,面料的材质、颜色、形状相互搭配而不致显得突兀,与周边环境互相协调,表面积至少为40×40cm,至少土中基础长度为上部分土的2倍。以水位最高位作为步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解读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摘要:从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五个方面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实践创作研究时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策略的解读,为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宽泛的思想平台,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介入设计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园林景观的创作研究。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space order, dimension expediency, artistic quality of visual effect, ecological feature of environment and containment of the lieu. The exploration of these problems provides a wide platform for designers to express their thinking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 which helps them take every detail into consideration to carry out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Key words: space; dimension; visual effect; environment; site; landscape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 摘要新时期下,我国正在全力倡导构建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为响应号召,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景区正积极向绿色、生态景观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园林景观在设计时融入生态理念则具有了必要的现实意义,既不失景观美感,同时也可维持园区内部的生态平衡。对此,本文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出发,深入探讨了生态理念在园林建设中的实践应用,旨在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型;分析研究 1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满足社会人文生态需求 园林景观的设计首先应满足社会人文生态的需求,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高升,人们的生活节奏在日益加快,一系列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园林景区除了具备基本的旅游功能,还可为人们提供一个绝佳的游憩空间,深切满足人们内心回归大自然的渴望,通过塑造生态和谐的园林景观,不仅能够给予人们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愉悦身心,极尽彰显人文社会的风范[1]。 1.2 突显地域文化特征 每个地域都拥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文化即相当于地区的灵魂,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切不可盲目追求新意,而忽略了真正的文化内涵。其中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地区的社会习俗、文化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例如我国悠久的关陇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所以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必须尊重且传承地域文化,向人们展示出地域生态园林景观独特的灵魂美。 1.3 维持园林景观生态平衡 生態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即是要维持内部的生态平衡,唯有如此,才可推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并尽早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伟大战略计划。在具体的实践中,可通过充分调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功能,以维持园林景观的生态平衡,有助于阻止生态环境恶化,且引领生态系统逐渐向协调平衡的方向演变[2]。 1.4 保护园林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所要遵守的核心原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为景区挑选引进品种优良且适应力较强的植物,以丰富园林景区的植物种类,增强内部生态稳定性,并显著降低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率,同时也可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促进园林的生态和谐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水景在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本身具有了灵活以及巧与因借等特点,能够很好的组织空间和协调水景观变化的作用,能起到更好的确定游览线路以及给人的方向感很明确。全面的掌握和理解他的一些特性,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的表达设计和意图。 前言 水遇到风,可以凉风袭人,给人凉爽的感觉;遇到光可 以光芒四射,给人带来活泼、热情的感觉。所以适当的做一 些水景设计,能够使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生态环境中, 水是最活跃和动感的因素,对于流动的水可以使人的情绪更 加激昂。但对于大片平静的水,有安抚人们心灵的作用。大 面积的水还能够把空气中的微尘给吸收掉,可以对空气起到 净化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人居住起 来更加的舒适,这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效果。 1.水景设计的概况 在各种风格不同的景观设计中,水景都有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水是景观设计中不可以缺少的、很有魅力的一种元素。有一些设计师们把水景设计称作是一颗大树:它的根部具有中国古园林文化的艺术特色;它的源泉来自于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它的枝干就是表现不同姿态的水景,比如垂落、喷涌、静态和流变的水景;它的叶子是那些用水为重要元素的景观,例如亭榭、动植物、船桥和其他同样性质形象的景

观。 中国园林具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所以可以知道水在景观里的重要性。但是,如今的一些水景状况让人很堪忧。城市里随处都可以看见的大喷泉但是都不喷水,到处都是污染了的小溪、河流,更有一些早已干了的水池,这在水景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人们虽然都有亲水的本性,而且设计师也在想办法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现在水资源的缺乏,要怎么去营造一个能够满足大家认可的水景呢,这成了现在设计师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水的特性及水景的设计形式 2.1.人的亲水性 人们大多都喜欢水,当距离水很近的时候我们可以接触到水,用我们的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感受水所带来的亲切感,而水的温度、气味水雾刺激着我们,可以让我们感到兴奋。当距离水很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视觉来感受水的存在,被水吸引过去,然后达到近距离接触;如果水景设置的隐蔽,可以用水所发出的声音来吸引人们。 通过人们的亲水性,可以通过缩短人们与水面的距离,在比较安全的情况可以让人们可以融入到水景当中。人们可以通过自己喜好跟水接触,小孩子喜欢在比较浅的水里玩耍,到水中尽情玩乐。 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也可以潜进水里,身临其境更好的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

浅析园林工程的水景设计

浅析园林工程的水景设计 发表时间:2018-07-16T10:55:58.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林笑涵 [导读] 摘要: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园林工程中的水景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 烟台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水景工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现代园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园林工程中的水景设计对于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工程离不开水景点缀。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工程需要对水景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园林工程中主要的水景类型及其生态价值以及园林工程中水景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原则,对园林工程中的水景营造手法及其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园林工程;水景;类型;生态价值;设计;重要性;原则;手法;要点 一、园林工程中主要的水景类型及其生态价值 1、园林工程中的水景类型。主要有:(1)喷泉:水自下而上喷涌,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2)涌泉与溪流:涌泉主要是在模仿自然状态下的承压水形式,与跌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主要设计构成有管道、泵以及喷嘴等部分。溪流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可涉入式与不可涉入式。其中,可涉人式水深一般在0.3米左右,可有效防范儿童溺水,而且水底还做了防滑保护措施,可供儿童戏水;不可涉入溪流则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的种养为主,并以此来增加其观赏性与趣味性。(3)瀑布跌水: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在视觉、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 2、园林工程中的水景生态价值。通过优秀园林设计证明,水景以其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同时,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环境。 二、园林工程中水景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原则 1、园林工程中水景设计的重要性。园林工程中的水景设计是适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水景设计在当前园林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也是一门艺术,带有巧妙借用之特点,可将自然与设计完美契合在一起。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在园林工程中的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占有重要地位。 2、园林工程中水景设计的原则。主要有:(1)统一协调原则。园林工程水景设计过程中的统一协调原则主要是指水景营造时应与园林中的其他环境和景观品质相衬托、相协调。要全面考虑设计环境的水源、气候等生态条件,即水景风格应当与环境、建筑风格等相一致。(2)形式恰当原则。对于多数的园林水体面积而言,应当以其美观、实用性为标准。通常情况下,园林水景的水池面积以园林总面积的30%为宜,水池中的倒影极具观赏价值。当前最能体现形式恰当设计原则的即为美国的波特兰大市大会堂前的广场水景,堪称美国至今为止最精彩的水景设计作品。(3)突出特色原则。在园林工程水景设计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园林整体与水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水乡气息较为浓重的园林可将水景作为重点予以突出,从而给人灵动之感;对于那些气氛相对厚重的园林可将水景设计当作一种辅助手段,以恢弘基础为基调给人清新之感。 三、园林工程中的水景营造手法及其设计要点分析 1、园林工程中的水景营造手法。主要有:(1)多角度设计。设计师首先应当能够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并有效运用之,同时还要求寻找自然原型,研究对象具有相似的环境、地形地貌等。我们可将原型探寻的范围划定在同一个自然带之内,然后通过地貌等,对原型进行研究,这是营造水景的一种重要手法。(2)顺其理,理其形。这种调整是建立在全面掌握要模仿的自然水景意境、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营造天然式的水景使人们感受到该水景如同自然天成一般。(2)分要素与造意境。园林水景效果是通过分要素与造意境手法表现出来的,首先应当了解水景营造之要素。应当不断地对水景整体规划进行整体把握,对上述要素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考究,从而采用艺术手段将水景营造之意图充分的表现出来。 2、园林工程中的水景设计要点分析。园林工程中的水景设计,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水与人的距离,让人尽可能融入到水景中。(1)步石设计要点分析。步石设计是将零散的叠石按一定间距点缀于窄而浅的水面上,它的设计是便于人们通过的一种步道。又称汀步、跳墩子。亲水性分析:步石的美,主要在于可以有效的缩短人与水之间的距离,能够使人与水更加亲近,人们漫步汀步上,清可见底的流水在脚边环绕,低头可见游鱼调皮嬉戏悠闲自得,宛如身处凌波境;细细品味,水愈发显得无穷无尽,仿佛置身于汪洋之中,回望来时的小路,若隐若现,“水因断而流远”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设计要点:一般情况下,步石分为面层和基础两部分,面层建议采用预制混凝土步石或表面平整的经防滑处理的块石,面料的材质、颜色、形状相互搭配而不致显得突兀,与周边环境互相协调,表面积至少为40×40cm,至少土中基础长度为上部分土的2倍。以水位最高位作为步石露出水面高度,设计步石必须在水深浅于80cm的水体内方可使用,相邻两步石间距20~30cm,路线应该灵动,保持一定的曲折,增添自然情趣。(2)驳岸设计要点分析。驳岸主要作用是稳定水岸,是陆向水的过渡,使水岸不会因为水淹或雨水冲刷而破坏。亲水性分析:驳岸引人前往水边,将水与陆地自然过渡,使人们的视野因岸的延伸而开阔、延伸,见到水就很想自然地接近,轻步在驳岸上,不禁使人为之神醉,仿佛置身于龙宫通道之上。设计要点:按形式临水驳岸可分为三类,斜式驳岸、阶梯式驳岸、直式驳岸,常规情况之下,驳岸组成部分主要有墙身、压顶、垫层、基础桩、基础等,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驳岸顶部压顶,驳岸的主体部分墙身,常见的有用砖、水泥、混凝土、软卵石等砌成,也有一些地方使用临时性墙身,用竹、木板等材料制成的,基础宽度则为高度的0.6~0.8倍,常见厚度为400mm。基础与地基之间用碎石铺成,属于垫层,为了加强驳岸承载力,将木桩或混凝土桩打入土层,属于基础桩。为避免土层沉降不均匀,还常能看见伸缩缝与沉降缝设计,保持驳岸稳定性。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大力倡导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本文简要概述了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总结了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并高度概括了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前言:近年来,人类越来越能认识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许多生产活动和一些设计工作都开始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我们的景观设计更是一项可以很直观的提现生态理念的工作。生态景观概念很早就已经提出,它一方面是指我们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人、景观和自然三者做到协调发展,并且合理的、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最终构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和环境发展的生态景观,而另一方面生态景观也可以是指我们最终设计完成的景观,完全符合生态规律,完整的表现出大自然所固有的景观特点。 1.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能源的消耗都越来越严重,惨重的后果现在已经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沙尘暴等现象的增加和资源的短缺。这些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里,生态文化和生态理念被不断的提出,生态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赋予了及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渐渐的都要贯穿节能和环保的生态思想。 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都陆续的与生态的概念相结合,而在我们的景观设计行业当中,也提出了生态景观的概念,生景观设计是具有必要性的。首先,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生态已经成为主流文化,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景观行业也贯彻生态的思想和文化。在人类的居住环境当中不能缺少相应的景观设计,而在景观的建造于改造当中已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消耗着更多的资源,所以在我们的景观设计就要尽量的减小不必要的消耗。而最近几年由于景观设计技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巧妙构造方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实施了生态理念的景观设计,这样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资源和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就是现今我们景观设计行业的现状也使得提出生态景观设计成为必然。因为,现在生态文化的提倡,使得人们也逐渐把是够符合生态理念作为评价景观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1],所以,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的设计中要对于景观的生态理念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在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行业中,生态景观的理念成为重中之重,是我们的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某一处景观的时候所必须想到,必须贯穿在景观的构造中的一种理念。 2.生态景观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水景设计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水景设计 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 专业:2013级风景园艺 姓名:陈艺琳 学号:1002130104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水景设计 摘要:水是大自然中最有灵性、最活泼、最具有变化色彩的因素。它具有魔幻般的吸引力,清新洁净、晶莹剔透、既柔媚又强韧,以其特有的形态及所蕴涵的哲理思维来融入诗文、绘画、音乐、戏曲等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而且水体已经成为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具有魅力的一种构景要素。水景观在水景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水景变化的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明确的方向感。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 一、园林水景设计概况 在自然界中,水是生态循环最重要的一节。因此,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可以说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

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纵观当今许多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都无一不借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来提高园景的档次和增添实用功能。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静态水景,或是动态水景,都离不开花木来创造意境。 二、水景在东方历史文化上的体现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的,是具有东方魅力的空间环境艺术。由江南一带的园林到北方宫廷的皇家宫苑,从皇家宫苑到普通居民的家庭,水景观在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典型园林中,水景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缺少,当时就有“无水不成园,无园不水”的说法,在中国园林的五要素中,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要素,这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周文王建造有水池,在水池中养了一些花鸟鱼虫,这是我国非常早的水池模式。“引渭水为池,筑蓬、赢,刻石为鲸,长两百丈,”由此而产生的“一池三山”的模式对景观的理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文人顺应当时的潮流开始把感情寄托在山水中,对当时的园林规划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当时的文人雅士开始借助于潺潺的流水来传递感情并且赋予其诗词,随后,当时的皇宫园林也开始引入了这种模式,后来逐渐的演变成了一种对于后世的水景观设计规划具有重要影响的水景模式。“一池三山”的水景模式

浅谈生态性景观设计方法

浅谈生态性景观设计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环境利用与改造的强度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带来对水体、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导致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灾害等频频发生,自然、人为灾害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持续下降,给环境及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不得不反思自身的发展模式,探索科学的发展观。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实现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采取相应的生态策略削减生态赤字,达到生态平衡。通过城市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构建城市自然生态安全网络,确保城市基本的生态安全。并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 生态设计一词来源于如何对自然的物质与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循环并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满足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社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需要。生态设计的概念产生之前,一般的表述为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环境净化等。 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建筑师对房屋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的重新认识与控制利用途径;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以及农业生产者对于种植养殖对象的合理空间、时间结构的设计利用等,都属于生态设计的范畴。由于生态设计的多样性及方法同环境紧密结合联系在一起,国际上生态设计和国内关于生态设计及生态规划的相关原理,都结合了环境学、生态学及工程学的一些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演化。目前就有关的生态设计实践中及设计系统所应用的实例,阐述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一、尊重自然、整体优先的设计原则 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小地对原始自然环

浅谈园林绿化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浅谈园林绿化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该文阐述了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及今后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标签生态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1 我国生态园林的现状 1.1 植物造景存在的生态问题 植物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 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草坪的盲目使用一些公园布局大片娇贵的绿色草坪,而维护这些娇贵草坪的生长,首先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其次为使之不生杂草,要喷撒化学除草剂,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从生态效果来看,草坪无论在保持水土,还是制造氧气方面都大大低于相同投影面积的树木。 (2)绿篱花坛过度频繁设置人们在赞叹其绚烂多姿的时候,却也因大面积绿篱花坛的的使用侵占了人居环境,使得人的休闲空间、行道空间变得萎缩,这样的景观华而不实。 (3)洋花洋草泛滥,乡土草木难寻现在许多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花草树木已难见到,举目尽收的多是外来花草。1999年,我国进口草籽6500t,2002年增加到13500 t,年增速超过50%。这种洋花洋草一统天下的绿化格局,既难彰显地方特色,又增加了后期管理负担以及外来种入侵的危险性。 (4)树种单一,稳定性差目前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使用的落叶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长江以南城市绿化树种多是香樟。由于植物群落中物种间存在竞争和相互依存关系,若植物种类单一,势必生长不良,虫害发生概率高,群落稳定性下降,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 (5)大树进城,利小弊大一些大城市为了加快本地绿化进程和景观美学效果,将山上的大树、老树搬进城里,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大树进城后,或因路途遥远,路上水分散失,成活率降低;或因水土不服,气候不适,死亡率较高。即使侥幸存活下来,老树生长高峰已过,进城后生长缓慢,起不到应有的生态效果,只能作为“古董树”观赏。 (6)追求形式美,缺乏科学内涵由于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形式美成了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设计(一)

园林景观庭院中的水体设计(一)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2)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 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 发表时间:2015-01-27T10:29:02.3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黄艳丽[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后遗症。 黄艳丽 云南尚艺灵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带来了一系列的发展后遗症。目前全球的环境都在逐渐被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渐严重。但是我们知道,地球只有一个,环境被破坏之后,将无法挽回。所以,必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就要注意其植物的配置和生态化的建设,本文就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前言:目前生态园林设计是建立在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上的,同时依据园林设计本身所必须的山石、水、植物以及建筑等各种要素综合考虑,最后再结合生态的理念对园林进行设计和建设。对于生态园林设计,其中植物的配置是非常有讲究的,只有切合做好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那么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的人工系统。 1.生态园林设计的缘由 1.1 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的生态环境都受到巨大的影响,其破坏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目前比较常见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有森林的乱砍乱伐,同时绿地和一些原生态的环境和植被也被破坏,这些都会直接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的减少。同时土地的涵养水和肥力的能力也在逐渐的下降,土地没有了植被就会很容易被沙化,从而导致可以耕作的土地变少,沙尘暴的形成。另一方面,对于水质的破坏也是比较严重的,这就会使得能喝的淡水的数量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导致海洋的污染,一些污染物的出现。天气也会因此变得反复无常,比如酸雨这样恶劣的现象也会出现,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环境的破坏带来的是氧气层的破坏,这样紫外线就会强烈的反射到地面,给人们的身体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影响。全体气温也因此在逐渐升高,这让生态中出现了反常的现象,对生物的多样性的也有影响,诸多的物种面临着消失的威胁。正是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就使得生态性的园林设计变的非常的必要。 1.2 园林设计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需要,目前园林设计也随之不断的在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园林设计时,有的人的设计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认为园林设计就是用来美化城市的,便一味的追求效果就引入了一些新物种。但是这些新的物种不一定就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造成新来物种侵害老物种的现象,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是极大的破坏。这样盲目的不顾及生态环境的行为,就会导致浪费人力物力,同时破坏环境的平衡。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国一些设计者认为西方的园林设计很好,便采取拿来主义,整个就照搬西方的园林设计模式,从而就导致了没有创新性,对于其设计的模式是否符合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没有考虑。现在的园林设计还只是在比较模糊抽象的阶段,并没有那么成熟。同时在技术手段和科学原理上,我国的生态园林设计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对于目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的发现并改进,这就需要进行生态园林的设计和开发,以保证城市的绿化和可持续发展。 2.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可以帮助改善空气质量 在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植物配置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改善空气的质量。只有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合理,那么就会对空气的净化起到多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可以保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多,二氧化碳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那么植物就刚好具备吸收二氧化碳并且吐出氧气的功能,这样一来就会使得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断循环中保持平衡的状态。另一方面,植物是可以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的,比如在工业生产中常会排放出二氧化硫的气体,其危害性比较大,同时在一些瓷器制造厂中排放一种剧毒的有害气体氟化氢,这些有害的气体都是可以通过植物进行吸收的,从而达到改善空气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在空气中,还包含着放射性的物质,这时植物就可以对这些物质进行过滤和吸收。我们知道,在空气中还有最普通的一种物质就是灰尘,这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植物就可以固定灰尘,吸收阻碍灰尘。在空气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细菌,这是人眼看不到的,植物就会分泌挥发性物质来进行杀菌。因此,植物的配置可以改善空气,从而对生态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2 可以改善水质和减少噪音 在水中的植物配置,可以改善水的质量,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在水质不好情况下,一般会存在悬浮物,这时水草和芦苇就起到很好的作用。若是水中存在重金属,可以采取种植绿萍和菱角来吸收其中的重金属。同时,我们知道树林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调查证明在树林多的水域,其中的细菌和污染也比较少。现在城市中,车辆和人的数量非常多,所以噪音也越来越大,这会让人产生烦躁的心情,对听力也会有影响。那么植物的树叶和水上的气孔是可以将噪声吸收的。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很重要,可以起到改善水质和降低噪音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2.3 可以改善气候和水土的平衡 对于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其可以调节气温、湿度,从而达到改善气候的目的。植物可以形成阴凉之处,使得让阳光之间照射地面的机会变小,同时植物吸热蒸发水分就会吸热,从而气温就会有所降低,以达到改善气候的作用。在遇到大雨的情况下,如果土地有植物的保护,那么雨水会先冲刷植物而减少了对土地的直接影响,那么就能保持水土的平衡。同时,对于树木的落叶是可以减少地表的径流的,它的根可以固定土地。因此,植物配置对改善气候和保证水土的平衡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如何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更好地应用植物配置 3.1 植物配置的各因素保证一致性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其植物的配置务必要求在树形、颜色、植物的线条、和植物的比例在丰富多样的基础上的保证一致性。这就要求其设计的结果呈现出不同基础上的相似性,不要让人感觉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那样就会失去了美感。在颜色的选择上,也要尽力做到一致性。只有做好了植物配置的各因素的一致性,那么给人才会有一致的美感。

园林景观设计6大生态性策略

园林景观设计6大生态性策略 园林景观设计6大生态性策略如下: 一、以当地资源作为设计基础 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当地自然资源与条件作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凸显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附近自然资源的保护,将绿色空间与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改善作用发挥最大。 此外,在上述基础上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发挥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出一个生态宜居环境,构建出一个良性循环、互相依存的复合生态系统。 二、维持物种多样化 物种多样化是自然环境较为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当今生态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热点与重点内容。园林物种多样化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当中,物种间是呈现一种互补状态,而非竞争的态势。 所以物种多样化直接反映着园林景观生态水平的高低,并且直接影响着本群落的稳定。此外,物种系统化与多样化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生态系统抵抗能力,减少大面积物种灾害发生率。所以,景观设计过程中应以维持物种多样化为要素,并尽量选择和园林植被结构较为相近的生物群落。 三、合理增加绿量

绿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一项必不可少之元素,亦是绿地生态功能的基本保障。合理增加绿量首先应选择适应性强、光合效率高以及叶面积指数高的植被。其次,应根据植物类别以及其在生态位、空间、时间上的不同来合理搭配植被,以构成一个层次鲜明、搭配合理、植被优势互补的综合生态群落。该群落不但对绿地功能、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还能有效使用园林空间,提升园林利用率,大大增加绿量,让绿地在局限条件下将其景观与生态效益发挥最大化。 四、科学规划设计 第一、需对园林建设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进行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并对土地利用适宜性与生态敏感性进行科学评估。 第二、对设计与规划区域中人类活动以及生物、物理元素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并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 第三、制订合理生态资源保护性建设规划,对园林建设生态性目标、行动纲领以及指标体系进行明确。 第四、组织相关机构或人员参与到园林景观规划的决策过程中,广泛征集相关人员的意见,并将优秀的建议加入到规划方案当中,以提高规划的成功率与实效性。 五、以改善生态条件为设计前提 在设计过程中,应将草木、灌木、乔木作为重点布设对象,在垂直空间上,应侧重合理搭配植物草本以及乔灌木的分层结构,全面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在水平空间上尽可能将其设计形成一个立体、大面积负面屏障,以充分扩大园林绿化面积,从而有效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