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4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解析版)

专题1.4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解析版)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讲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

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答案】D

【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D项正确。2.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

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提倡男女平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从爱才爱民的客观角度评价武则天,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C项正确。材料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与“天理人欲”的束缚没有关系,排除A。材料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无法体现李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经世致用的思想,而是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认识到这属于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注意排除天理人欲、经世致用等干扰信息,即可正确判断。3.《明夷待访录》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

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众治”

C.提出君臣平等D.认为工商皆本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A项正确。“众治”是指不是一人专制的治国方式,但与材料强调反对君主专制不符,排除B。材料

没有涉及君臣平等的信息,而是强调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工商皆本的信息,而是强调作者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

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

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D.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A

【解析】材料中“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意在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意在主张民主,反对专制,二者的思想都具有启蒙特质,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启蒙运动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忽略不计,真正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时间主要是中国开启近代化历史阶段之后,排除;C项,反对君主专制实际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排除;D项,黄宗羲属于地主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排除。

5.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潮

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D.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其所反映的是对人本身欲望的追求,要求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故D项正确;这一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A 项;材料的主旨中并没有涉及到民主的内容与要求,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对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对理学的创新,排除C项。

6.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C.应建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D.统治者应该重视教化百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并没有否定君主制度,故排除A项;在黄宗羲理想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学校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统治者并不直接教化万民,故排除C、D项;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由此主张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故选B。

【点睛】

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他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的主张,这样学校就成了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C

【解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C,ABD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8.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

【答案】D

【解析】A项表达了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但不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的要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南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发展要求重视工商业,而不是“重农抑商”,由此可知“工商皆本”的思想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实践出真理,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经济发展的作用,D项与之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明朝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明朝民主思潮兴起的经济基础。本题要抓住“本质”和“时代发展”

等关键词,本质应该优先从经济基础去理解,民主批判相对应的经济基础应该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时代发展的要求”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对应的思想主张是发展工商业经济。

9.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这反映了

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答案】D

【解析】明朝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后期学风由空谈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说明时代特征促进学风的转变,故D正确;A中开始不符合题意;批评君主专制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故B错误;程朱理学依然是社会的统治思想,故C错误。

10.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据此可知

A.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儒学影响得以扩展

C.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D.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答案】B

【解析】表格体现出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大幅度提升,这说明接受儒学教育的八旗子弟越来越多,即儒学影响得以扩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满清贵族垄断政权,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表格未涉及地域平衡问题,故D项错误。

11.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答案】C

【解析】材料只是举一例,不能得出“普遍接受”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女诗人的观点,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

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不只是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12.《中西方哲学之比较》中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指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们则有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这样的设想。……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①16至17世纪的中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日趋成熟与质变

②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中西方思想主张不同的主要原因

③中西方思想主张的不同反映了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④黄宗羲们的主张局限于封建范畴,孟德斯鸠们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西方的启蒙运动和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但发展的层次、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一些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属于地主阶级(或封建士大夫)的进步思想;后者法国则提出了一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属于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因此①说法错误,排除后选B。

考点:中西方历史·中西方思想·中西方启蒙思想

【名师点睛】运用比较法对比中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认识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即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这一基本原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第41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1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背景 (1)经济: 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阻碍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4)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代表人物及主张 【教材补遗】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3.影响 (1)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思想家们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其思想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史论拓展】理解明清之际思想的双重性

(1)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 (2)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 考点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主张及特点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史论结合】 史料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百余年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船山思问录》解读第一则史料反映了李贽的思想主张,表明李贽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反对盲从孔子。第二则史料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表明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抨击了君主专制。第三则史料体现了顾炎武的主张,表明顾炎武主张注重实学,强调经世致用。第四则史料反映了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表明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主张遵循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问题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思想的本质。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含解析)

第12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明清之际进步儒学出现的背景 1.政治。 (1)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市民工商业阶层扩大。 2.经济。 (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拜金逐利之风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并走向极端,文化专制日益严重。 (2)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易错修正]明清时期,理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答案:明朝的王阳明发展了理学,重视个体作用,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理学强调的儒家伦理和心学重建道德信仰,对维系家族和睦、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具有积极作用。 二明清之际进步儒学的概况 1.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 思想家代表作主要思想 (1)李贽《焚书》①反对盲目崇拜孔子和儒

(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深刻启迪。 [巩固自查]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位清代女性的主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主张女性也应该德才兼备。说明了清代出现了反对传统伦理的思想。 [易错修正]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儒学,彻底否定了儒学的思想主张。 答案: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

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2.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一般很少被人谈起:一是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核心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1: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①……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②。 [史料探究]依据史料1,分析李贽的思想特点。 [史料研读]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 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1.背景 (1)经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2)政治: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 (3)思想: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动摇。 2.思想主张: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 (1)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2)主张自由、自治,发展人的个性。 (3)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过分推崇儒家经典。 3.影响:反对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 1.李贽的“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提示 离经叛道中的“经”与“道”是传统的封建儒学思想。“离经叛道”就是指违反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1.背景 (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2.共同点: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

3.代表人物及主张 4.影响: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出自哪位思想家?这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提示 (1)顾炎武; (2)经世致用。 3.在世界观方面,王夫之与王阳明的观点有何不同? 提示 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王阳明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 4.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提示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专题1.4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解析版)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讲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 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答案】D 【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D项正确。2.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 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提倡男女平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贽从爱才爱民的客观角度评价武则天,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C项正确。材料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与“天理人欲”的束缚没有关系,排除A。材料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无法体现李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经世致用的思想,而是强调统治者爱才爱民,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认识到这属于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注意排除天理人欲、经世致用等干扰信息,即可正确判断。3.《明夷待访录》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 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众治” C.提出君臣平等D.认为工商皆本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A项正确。“众治”是指不是一人专制的治国方式,但与材料强调反对君主专制不符,排除B。材料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完美版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的相关知识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 通过分析理解材料共同进行问题探究,进而了解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用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 本课原始材料较多,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引导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来进行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本课设计了四道合作探究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全面地把握明清之际主要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及其影响等,从而完成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简述汉代“私奔再嫁司马相如”的故事,然后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明理学,那么理学家会怎么评价这件事呢?(学生回答“反对”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但是明朝的李贽却热情的赞扬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和道学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李贽还有哪些思想,他又为什么自命为“异端”呢? 讲授新课 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释义: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李贽的思想被称作离经叛道,那么什么是“离经叛道”和“异端”呢? “离经叛道”,是指破除个人迷信,敢于对传统的封建思想、礼教挑战,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异端”,是指不属于正统思想的思想派别,通常含有负面的含意,或称旁门左道;但也可指不重要的思想流派,即小道。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训练点1李贽的离经叛道 1.冯元仲称赞李贽“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B ) A.民为贵,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解析:A项是孟子的主张,C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程颐的主张,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所以选B。 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与其对立( A ) 解析:李贽是我国古代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迷信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封建道义,主张寡妇再嫁,肯定妇女的地位。可见他的思想和程颐的思想明显对立。 3.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C ) A.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解析:根据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可知,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故B项错误;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故D 项错误。 4.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B )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 4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

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JI CHU PAI CHA 基础排查) 理一理 一、历史背景 1.政治: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2.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李贽 (1)思想主张 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③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主要思想: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②评价: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 ①主要思想: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在实践中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②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

①主要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评价 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JING WEI DIAN BO 精微点拨) 想一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 提示: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即理学的伦理、教条。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上提出了哪些进步的主张? 提示: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经济:提出工商皆本。 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什么没有发展为西方式的启蒙思想? 提示:(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4.概括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 提示:(1)政治: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者队伍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文化:理学僵化、进步思想出现、明清小说盛行。 总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使中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课时作业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A ) A.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B.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变化的反映,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的是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项。 2.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李贽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李贽( D ) C.批评社会吏治腐败D.具有离经叛道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对李贽的评价,都认为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而不是认为李贽缺乏良好道德素养,故A项错误。从纪昀的“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中可知批判李贽,而不是推崇李贽,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批评社会吏治腐败,而是强调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故C项错误。 3.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节选自《藏书》)下列诗句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 ) A.“穿衣吃饭,人伦物理” B.“农工商皆本”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从材料“人必有私”“节选自《藏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朝李贽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李贽的思想,符合题意;B项是黄宗羲提出的,排除;C 项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D项是朱熹的思想,排除。 4.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是源于( C ) A.抗清斗争的高涨B.宋明理学的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思想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个人私利的主张,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

考点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一、辩证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表现

【历年真题】 1.(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7.4·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解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C项错误;明清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但还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020高中历史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嵇文甫先生在评价某一思想家时说:“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这种大胆的言论,正可和当时西方的宗教革命家互相辉映.他们都充满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他使道学中兴,使道学更加精练.”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B.王阳明 C.李贽D.朱熹 C [根据材料“他居然敢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什么圣贤榜样,道理格式,都不放在眼里”可知,他反对对孔子唯命是从,四位思想家中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人是李贽,故答案为C 项.] 2.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

A.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 B.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 [工商皆本是明代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提出的学说;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排除A、D两项;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和“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映了李贽揭露明朝政治的黑暗,对封建的三纲五常礼教是极大的挑战,故选C项。] 3.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 [材料的言论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排除A项;B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情境导入孔尚任和《桃花扇》 孔尚任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桃花扇》。以明朝灭亡,南明遗事为背景,以李湘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诉说南明小朝廷兴亡的国家故事。 孔尚任生活于明亡清初,这时有一批隐居乡野,不仕清朝、缅怀故土的知识分子们著书立说,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之承古萌新。 探究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朱义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势力壮大。 思想:理学僵化、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 探究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与继承,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1、离经叛道的李贽 (1)是非标准 材料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熹《朱子语类》 神化孔子;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答耿中丞书》 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2)伦理思想 材料二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熹《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 肯定人的正当私欲,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材料三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夫所贵乎明王者,不过以知人为难,爱养人才为急耳。今观娄、郝、姚、宋诸贤,并罗列于则天之朝,迨及开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后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处于正统地位的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很大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异质”指的是黄宗羲等人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这一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与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 答案:A 2.黄宗羲指出,“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这表明黄宗羲主张() 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D.古今贯通 解析:根据材料“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必先穷经’,‘兼令读史’”得出黄宗羲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观点,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古今贯通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 答案:A 3.明清时期一些有批判精神的学者掀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其中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著名思想家是() A.王阳明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独治”,主张吸收更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的“众治”,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清儒学案·亭林学案》),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答案:C 4.唐甄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可见,唐甄() A.提倡君臣共治天下B.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C.否定君主专制统治D.肯定社会平等观念 解析:据材料“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 跃的儒家思想 选择题 清史专家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学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明末清初时期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指的转变是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而这种转变与明末清初政治环境的变化有关,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这样背景下出现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故选A项。明清儒家是对先秦的儒家学说批判继承,B项表述不合史实,不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

出理学的弊端,不选C项。清代传统经学不是近代民主思想,不选D 项。 选择题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姓名 时期 历史评价 生卒年 1527~1602 “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A.黄宗羲B.李贽C.王夫之D.顾炎武 【答案】B 【解析】材料“务反宋儒道学之说”“狂悖乖谬,非圣无法”说

明该思想家挑战儒学权威,否定孔子是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此思想是李贽的思想,故选B项。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王夫之主张唯物论,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选ACD 三项。 选择题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该书 A.宣扬西方的启蒙思想主张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答案】B 【解析】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早期民主思想家,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因此遭到统治者查禁,故选B项。17世纪西方启蒙思想还没有传入中国,不选A 项。D项是李贽的思想,不选D项。C项是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不选C项。 选择题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含解析)北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隋文帝曾多次下旨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 C.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D.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 D[隋文帝提倡儒学,而《隋书》所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与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旨不一致,说明当时佛道影响力较强,故选D项;复兴儒学是士大夫的一种追求,但是并不能得出是士大夫的首要任务,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三教合一的趋势,排除B项;C项与材料隋文帝提倡儒学的主张相矛盾,排除。] 2.战国时期荀子吸收法家学说,倡导“礼法并用”。汉代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提出新儒学。宋代儒学大家糅合佛、道思想,创立理学。据此可知,儒学在古代中国经久不衰的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的良好局面B.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 C.封建帝王的大力推崇D.儒学自身的趋时更新 D[由题干信息可知,儒学会吸收当时的先进思想,将其整合到思想体系中促进自身进步,故选D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帝王的贡献,只有儒学大师的作为,排除C项。] 3.朱熹曾说:“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这表明朱熹的思想( ) A.具有唯物主义色彩B.实现了儒学的思辨化 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D.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 D[材料中朱熹认为格物就是要用“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即观察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客观存在的东西找出理论规律,这一思路符合近代实验科学的要求,证明朱熹思想包含了一定的科学因素,故选D项;朱熹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排除A项;朱熹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但是材料并未体现这方面的观点,排除B项;经世致用思想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朱熹的格物思想并未体现对国事的关注,排除C项。] 4.“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 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37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辩。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解析:选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但政治上专制统治强化,故人们提出了要求个性、肯定个人价值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 2.(2019·洛阳统考)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与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这些学者倡导实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故C项错误。 3.(2019·承德联校期末)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宗教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解析:选D。据材料中“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再结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评传统儒学可知,明清时期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故D项正确。 4.(2019·临沂质检)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 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 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word完整版)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高考导航】 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以文明史观审视历史的今天,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题型上,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演变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明清思想为重中之重。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当前全球祭孔、开办孔子学院、《论语》热等现象理解儒学与国家建设的联系;二是结合和谐社会构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热点问题,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三是注意纵向和横向分析、比较。如纵向梳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横向比较明清民主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等。 【考点梳理】 一、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形成 1.源头:百家争鸣 (1)背景: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文化繁荣。 (2)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法治”;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3)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透析:①百家争鸣的出现反映了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的时代特征。②儒家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包含辩证思想.三者互补,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 例1。(2011年上海单科卷,第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 B 2.形成与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思想 (1)创始:孔子。①主要思想:“仁"(核心);德治;有教无类。②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 (2)发展:孟子和荀子。①孟子:把“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被称为“亚圣";《孟子》在南宋被列为四书。②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天人关系上,提出“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 透析: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关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刻影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不断吸纳、融合各流派的观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③孔孟提出的修身、治国等思想,寄希望于人的本性的自觉,如“克己复礼”等,带有理想主义成分。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并非美好,在强调自我修养的同时,更注重“师”与“法”的教育与规范作用,带有现实主义倾向。 例2。(2011年广东文综卷,第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课时规范练34_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含答案

课时规范练3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5)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上产生了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对“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评价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传统儒学进入反思和批判阶段 C.突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D.促进面向世界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 ,只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 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与材料中“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相符,故B项正确;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但儒 家思想仍未获得突破,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由于统治阶级思想压迫,并未走向世界,故D项错误。 2.(2018山东济宁期末,7)明代中叶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 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其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离经叛道 B.追求真理 C.反对理学 D.强调民本 ,反对盲从孔子的观点,这对几千年来把孔子奉为至圣 先师的传统儒学来说,是离经叛道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讲的是一个人一定会有过错,这跟追求真理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李贽反对盲从孔子,但是不能说 明他就反对理学,故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与民本观点无关,故D项错误。 3.(2018河北邢台质检,7)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 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人教必修作业:第一单元 第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等级提升] 1.(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 C 解析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仍居于统治地位,A项错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彻底否定,B项错误,C项正确;“自由”“平等”是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体现,不符合明清时期封建制度下的思想启蒙的史实,D项错误。 2.(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B.都否定“天理”的存在 C.都反思了当时的正统思想 D.都挑战权威、反对孔子 答案 C 解析近代思想启蒙主要表现为反专制求民主,由此可知王阳明的主张还不

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A项错误;王阳明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没有否定“天理”的存在,B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心”,李贽强调的是“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两者都是对当时正统思想的反思,故C项正确;王阳明只是对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并非反对孔子,D项错误。 3.(2018·天津静海一中月考)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答案 C 解析材料只举一例,不能得出“普遍接受”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女诗人的观点,不能代表“主要的评价标准”,B项错误;材料以一个女诗人的德才观,反映出清代女性中对传统伦理的反思,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不只是自身的权益,D项错误。 4.(2018·四川雅安中学月考)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对比来看,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人本身更为重视,与西方的人文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