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pdf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pdf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 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 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市级课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市级课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本课题中“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指通过开展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两种方式,学习中国与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制度等,以提高师生国际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国际素养,具体包括师生的外语水平,对国际惯例、各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国际交往和国际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二、问题的提出 背景一:国际理解教育是二战以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战以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极力倡导国际理解教育。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章程规定教育应增进不同文化、种族与地区之间交流与理解;1948年国际公共教育大会建议各国教育部及其他教育当局鼓励培养青少年的国际理解精神;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关于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教育以及关于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教育的建议》;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4届国际理解教育大会,通过了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各种规程和建议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在努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50年历程记载着国际理解教育在国际杜会上的曲折文化,体现出教育应增强受教育者的国际意识,使他们具备国际理解的态度,促进国际理解。面向全球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国际理解教育是让学生拥有理解、包容不同文化、习俗的胸怀和品质,并树立世界公民意识,形成“地球村”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国际责任感与国际意识。应该说,国际理解,是全球化背景下本着对不同民族的关爱提出的理念与策略,并试图通过国际理解实现全球不同文化民族的平等与团结。国际形势风云变化,我们将面临更多的全球性环境破坏、生态失衡、核毁灭的威胁、贫富差距等重大问题。迫使全人类必须携起手来保护共同享有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谋求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之间的偏见、失信和敌意的心理因素需要教育来消除,要求各国教育从狭隘的民族情感中解脱出来,共同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以后地球的变化看谁,看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我们能在小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爱好和平的种子,那我们的未来就会非常美好。 背景二: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及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中国目前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配合与推动新课程改革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倡导。让学生养成自尊自重、全面发展的人格基础和正确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同时在中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还应包括中国的国情和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人们平等友好地交往,形成民族平等意识和民族团结合作精神。 背景三:深圳正在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 深圳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提出争取用二十年时间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奋斗目标。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必然要求大力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此背景下,南山区教育局提出抢占教育国际化制高点的奋斗目标。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同样要求大力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可以说,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内在需要,是深圳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作为特区,深圳的对外贸易形式日趋多样化,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外游客日益增多,国际经济、科学、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就要求作为深圳人,国际意识更应该逐渐提高,这既对我市的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也为我们的国际理解教育的进行提供了外部环境。 背景四:我校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已有二年多的实践,为课题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校自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校本课题“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两年来,围绕这一教育行动,我校强化了英语教学、开发多门中西文化校本课程,去年组织了“世界风情大巡游”,并与深圳、香港部分国际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作为课题支持人的王小维校长主持“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校本课题“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成果获得南山区2003- 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要走向世界”教育行动研究所收集的

探究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过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019254915.html, 探究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过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作者:陆枫郑醉榴 来源:《启迪与智慧·下旬刊》2020年第02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不同教育阶段,均需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国文化交流,深化学生对不同国家与文化的认识。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以教师讲解及多媒体展示为主,学生参与性偏低,教学效果不佳。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现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通常不涵盖敏感的政治或经济内容,主要要求教师利用外国文化现象,进行中西方政治和经济差异的分析,结合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过程,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选择,从而构成将文化为核心的逻辑体。就目前研究内容而言,我国学术界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借鉴和探索阶段、融合阶段。但实际上,我国学者关于小学英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的内容相对较少,且国际理解教育仅存在于部分一线城市的英语教学中,普及渗透效果不佳,导致小学英语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缺乏成功经验参考。就此,在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课堂教学表现出如下问题:(1)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将国际理解教育看作是简单的国外文化介绍,并未将其提升到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层面;(2)教师缺乏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仅注重语言、语法与词汇教学,忽略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 二、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为解决小学英语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的问题,小学英语教师可将绘本教学为基础,通过英文绘本的使用,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丰富学生的国际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阐述国际理解教育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该教材的每个单元具有不同主题,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选择相应的绘本,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绘本内容,深化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认识。 (一)利用绘本拓展课题内容 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程中,单纯讲解或介绍英语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不佳,教师可引入绘本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完成知识复习,而在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例如,在某堂字母复习课中,教师引入Bill编写的英文字母绘本《Chicka Chicka Boom Boom》,教师利用扫描仪将绘本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利用多媒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攻略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攻略 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吴薇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含义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的任务中,规定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三大攻略 接下来将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的教材谈一谈国际理解教育的挖掘与渗透! (一)教材文本攻略——挖掘教材文本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增进对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相互理解与宽容。 1. 立足教材,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如:六年级上册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 的Culture Time板块中呈现了美国牛仔的服饰和苏格兰人的传统民族服饰,孩子们在看到美国牛仔服饰的时候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觉得很帅气,但是看到苏格兰短裙时,却在偷偷的捂着嘴笑,有的孩子还表现出不认同的表情:男孩子怎么可以穿裙子呢? 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真正了解了这些文化差异后,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就增强了,也就能够正确的认识苏格兰短裙,去了解它的历史,尊重他的文化。 2. 立足教材,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是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更要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教育,要让学生能恰当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中西

小学英语国际理解《走近新西兰》教案

小学英语国际理解课程之大洋洲(一) 走进新西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学生介绍、教师讲解等方式初步了解新西兰,对新西兰的科技文化和著名景点等感兴趣。 2.鼓励学生自查资料、办手抄报或剪贴报以及画画等方式来增进学生对新西兰的了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国家象征、景点、社会。 教学方法:观看PPT、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新西兰 1.区域位置 2.国旗 3.国徽 4.国花 5.国歌 6.首都 7.面积、人口8.宗教、名族 9.科技、教育10.重要景点 11.风俗文化 区域位置

新西兰畜牧业发达,剪羊毛及牧羊犬驱赶羊群的精彩表演,吸引着众多游人。那充满传奇色彩、别具一格的毛利木雕,富有战斗气息、威武雄健的毛利歌舞,让游人一饱眼福。新西兰北岛千姿百态的地热景观和南岛多姿多彩的冰川湖泊,形成了新西兰特有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新西兰确是使人留恋的地方。 国旗 新西兰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地为深蓝色,左上方为英国国旗,右边有四颗镶白边的红色五角星,四颗星排列均不对称。 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国歌 新西兰畜牧业发达,剪羊毛及牧羊犬驱赶羊群的精彩表演,吸引着众多游人。那充满传奇色彩、别具一格的毛利木雕,富有战斗气息、威武雄健的毛利歌舞,让游人一饱眼福。新西兰北岛千姿百态的地热景观和南岛多姿多彩的冰川湖泊,形成了新西兰特有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新西兰确是使人留恋的地方。 国花 新西兰国花:桫椤、银蕨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建设方案

XX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建设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以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质和能力的人,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中小学实施国际理解课程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艺术交流、竞赛活动、主题灾践活动等途径开展,以引导少年儿童获取4富的国际理解态度与全球意识,使学生既富有民族精神,又具备一定的国际责任感,能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与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提高与人交征、与人共处、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开放的国际社会、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一、课程背景: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源自以下需求: 1,基于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中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序、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 我 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需要我们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具各而1 国际责任感和人类共同宋誉感,要从命球角度上考虑问题而1 非局限的思维;并需进一步提高学生跨文化比较能力,让学 生在热爱本民族、本国家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能够以“世界公民”的胸怀来尊重、包容别国的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支持与理念引领 新课程致力于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倡导有效学2、探究学2、体验学习等开放性的学习方式等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习方法的指导板块。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尊自重、全面发展的人格基础和正确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能力。六一小学自主探究、发展思维的“易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速常教学突显赏认教育、理解教育和尊重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灾施。 3,基于学校的亨人目标、现实条件与发展需要 六一小学拥有一支开放、活力1足的年轻教师队伍和具 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有人方式的校长和领 导团队,其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和中华情怀的六艺少年。国外优秀课程资源的引进,开放、自主的“易课堂”教学模式也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建设目标 1.通过国际理解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理解不同的文化、独特性与差异性。 2,懂得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初步具备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们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 3,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往活动,树立乐学、好学的学习价值观念以及积极向上的成就价值观。 4,在动手制作、参观访问、交流访学、模拟联合国等活动中形成较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激发探索世界的欲望,具有全球化意识。 实施内容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结合八一小学的核心文化“礼、乐、体、御、书、数”,开设模拟联合国课程、

陈家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

陈家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 在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已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而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独立存在。全球性环境破坏、核战争威胁、贫富两极分化、恐怖活动猖獗、艾滋病泛滥等重大问题,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而需要各国进行合作。在此背景下,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世界胸怀和眼光的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青少年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国际流动将成为中国未来一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个国家不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一个民族不吸纳世界优秀文化,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想象的。教科书不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 一、指导思想 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范围内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成为全球性的疑难问题。人口教育、环境教育、人权教育、开发教育等诸多教育课题随之被密切关注,致使各国从考虑人类生存的全球角度进行携手合作。1983年,邓小平高瞻远瞩,提

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使人类的交往更加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型人才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目标,初步使学生拥有运用国际交流语言、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学生国际视野与中国意识,为他们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具有善良、平等、公正、友爱、宽容、聪颖、诚实等优秀品质的二十一世纪新人。 二、实施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先进文化。使学生了解各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各民族的习俗特点,了解各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和联系,了解全球生态状况等等。 2、形成海纳百川的国际理解态度。使学生在了解国际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关心人类共同问题,形成“地球村”的概念。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国际责任感,提高国际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跳出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从全人类、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3、掌握求实创新的国际竞争本领。大力引进先进的国际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追求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高尚,能适应世界的发展变化,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4、培养诚信儒雅的国际交往品格。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