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科护理体查要点

肿瘤科护理体查要点

肿瘤科护理体查要点
肿瘤科护理体查要点

肿瘤科护理体查要点

【操作流程】

一.向患者自我介绍,解释检查目的

二.全身一般状况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性别、年龄、发育和体型、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步态

三.头颈部检查

1.观察头部外形的情况,触诊头颅。看头颅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头皮有无血

肿,头发分布是否均匀,有无脱发等。

2.观察头面部皮肤有无出血点、紫癜或瘀斑

3.观察眼睑有无水肿;巩膜颜色,将上、下眼睑外翻观察结膜有无充血或苍白。

4.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形状,观察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对光/间接对光)。

5.观察鼻翼有无煽动,用手电筒照射外鼻道观察鼻腔有无分泌物,鼻粘膜有无

充血或出血。

6.把耳廓向外上牵拉,用手电筒照射外耳道,观察外耳道有无分泌物,外耳道

皮肤有无出血。

7.观察嘴唇颜色,嘱病人张口,用压舌板分别将两侧颊部、口腔上下部括开,

在手电筒照射下观察有无溃疡、出血点、麻疹粘膜斑、白斑,观察口腔粘膜是否完整,牙龈有无充血或出血。嘱患者下颌自然下垂,压舌板轻压舌前2/3处,让患者发出“啊”音,观察软腭, 扁桃体、悬雍垂,咽后壁和情况。

8.淋巴结触诊: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

上。

触诊方法:检查颈部淋巴结时,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或肌肉松弛,有利于触诊。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让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摸至锁骨后深部。

四.前胸部检查

1.充分暴露胸部,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紫癜或瘀斑。

2.用拇指按压胸骨是否有胸骨压痛。

五.上肢检查

1.充分暴露上肢,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紫癜、瘀斑或血肿。

2.用手指提捏起手背的皮肤观察皮肤的弹性。

3.触诊淋巴结: 腋窝(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滑车上

触诊方法: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检查者以左/右手扶托被检查者左/右前臂,也可以叫被检查者做耸肩的动作,以右/左手向滑车上由浅及深进行触诊。

4.观察甲床颜色,苍白或红润,看有无反甲。

5.观察肘关节皮肤有无受压性发红、有无破损溃烂。

六.腹部检查(采用深部触诊法)

1.请患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

2.肝脾触诊:

1)单手法触诊肝脏: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侧腹部估计肝下缘的下方或叩诊肝浊音界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需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右叶和左叶,如果有肝脏肿大需在平静呼吸时分别测量肿大的肝下缘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2)双手法触诊肝脏: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

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

就更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3.叩诊肝上界和肝下界:

(1)叩诊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为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实音,此处的肝脏不再被肺所遮盖而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

(2)叩诊肝下界: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肝下界。因肝下界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或叩听法确定。

(3)匀称体型者的正常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上界在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二者之间的距离为肝上下径,约为9~11cm;在右腋中线上,其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其上界为第10肋间。矮胖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高一个肋间,瘦长体型者则可低一个肋间。(4)肝区叩击痛

4.脾脏触诊

双手法触诊脾脏:检查者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并限制了胸廓活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自脐平面开始配合呼吸,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脾尖,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脾缘或肋缘为止。在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则容易触到。

七.下肢检查

1.充分暴露下肢,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紫癜、瘀斑或血肿。

2.触诊淋巴结: 腹股沟(上群---下群)---腘窝。

触诊方法:检查腹股沟淋巴结时,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3.按压踝关节附近和胫前部所在组织,确定有无凹陷性水肿存在。

4.足跟部皮肤有无受压性发红、有无破损溃烂。

八.背部检查

1.充分暴露背部,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

2.肩胛骨、骶尾部骨隆突处皮肤无受压性发红、有无破损溃烂。

九.其他部位检查

依据患者主诉不适症状,可增加相应的检查部位。

【体查要求】

1.应以患者为中心,要关心、体贴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做好检查环境的遮挡;另外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3.护士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诚恳和蔼。

4.护士应站在病人右侧。检查病人前,应有礼貌地对病人做自我介绍,并说明体格检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便于更好地取得病人密切配合。检查结束应对病人的配合与协作表示感谢。

5.检查病人时光线应适当,室内应温暖,环境应安静;检查手法应规范轻柔;

被检查部位暴露应充分。

6.全身体格检查时应全面、有序、重点、规范和正确。

7.体格检查要按一定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避免反复翻动病人,力求建立规范的检查顺序。通常首先进行生命征和一般检查,然后按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顺序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根据病情轻重、避免影响检查结果等因素,可调整检查顺序,利于及时抢救和处理病人。

8.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等的对照检查。

9.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复查,这样才能有助于病情观察,有助于补充和修正诊断。

【肿瘤专科体查要点提示】

1.浅表淋巴结应用滑动触诊法进行检查。为了避免遗漏,应按一定顺序检查,其顺序为:耳前、耳后、

枕后、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等。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肿大淋巴结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并同时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知识点解析】

一、正常表浅淋巴结分布

1.正常情况下,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多为0.2~o.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可滑动,与毗邻组织无粘连,常呈链状与组群分布,通常不易触及。

2.表浅淋巴结的部位

(1)耳前淋巴结:位于耳屏前方。

(2)耳后淋巴结:位于耳后乳突表面、胸锁乳突肌止点处,亦称为乳突淋巴结。

(3)枕后淋巴结: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与胸锁乳突肌止点之间。

(4)颌下淋巴结:位于颌下腺附近,在下颌角与颏部之中间部位。

(5)颏下淋巴结:位于颏下三角内,下颌舌骨肌表面,两侧下颌骨前端中点后方。

(6)颈前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下颌角处。

(7)颈后淋巴结:位于斜方肌前缘。

(8)锁骨上淋巴结:位于锁骨与胸锁乳突肌所形成的夹角处。(图3-2-8)

(9)腋窝淋巴结:是上肢最大的淋巴结组群,可分为五群:

1)外侧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外侧壁。

2)胸肌淋巴结群:位于胸大肌下缘深部。

3)肩胛下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后皱襞深部。

4)中央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及前锯肌处。

5)腋尖淋巴结群:位于腋窝顶部。

(10)滑车上淋巴结:位于上臂内侧,内上髁上方3~4cm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问沟内。

(11)腹股沟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三角内,它又分为上、下两群:①上群: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韧带平行排列,故又称为腹股沟韧带横组或水平组。②下群:位于大隐静脉上端,沿静脉走向排列,故又称为腹股沟淋巴结纵组或垂直组。

(12)胭窝淋巴结:位于小隐静脉和胭静脉的汇合处。

二、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特点

恶性肿瘤所致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可光滑或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不容易推动,一般无压痛。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为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肿瘤科体查重点—癌痛评估要点】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性骨折、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

(二)量化评估原则。

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1.数字分级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见图1)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图1.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

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见图2)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图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1)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3)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三)全面评估原则。

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见附件1),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当重视和鼓励患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四)动态评估原则。

癌痛动态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在止痛治疗期间,应当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

附件

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

患者姓名:病案号:诊断:

评估时间:评估医师:

1.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过疼痛经历(如轻微头痛、扭伤后痛、牙痛)。除这些常见的疼痛外,现在您是否还感到有别的类型的疼痛?⑴是⑵否

2.请您在下图中标出您的疼痛部位,并在疼痛最剧烈的部位以“X”标出。

3.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最剧烈的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4.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最轻微的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5.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的平均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6.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您目前的疼痛程度。

(不痛)012345678910(最剧烈)

7.您希望接受何种药物或治疗控制您的疼痛?

8.在过去的24小时内,由于药物或治疗的作用,您的疼痛缓解了多少?请选择下面的一个百分数,以表示疼痛缓解的程度。

(无缓解)010%20%30%40%50%60%70%80%90%100%(完全缓解)

9.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疼痛对您的影响

(1)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 10(完全影响)

(2)对情绪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 10(完全影响)

(3)对行走能力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 10(完全影响)

(4)对日常工作的影响(包括外出工作和家务劳动)

(无影响)0123456789 10(完全影响)

(5)对与他人关系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 10(完全影响)

(6)对睡眠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 10(完全影响)

(7)对生活兴趣的影响

(无影响)0123456789 10(完全影响)

【肿瘤科常见实体瘤评估要点】

一、乳房肿瘤的体格检查

正常儿童及男子乳房(breast)一般不明显,乳头位置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正常女性乳房在青春期逐渐增大,呈半球形,乳头也逐渐长大呈圆柱形。

乳房的检查应依据正确的程序,不能仅检查病人叙述不适的部位,以免发生漏诊,除检查乳房外,还应包括引流乳房部位的淋巴结。检查时患者的衣服应脱至腰部以充分暴露胸部,并有良好的照明。病人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一般先作视诊,然后再作触诊。

(一)视诊

1.对称性(symmetry)正常女性坐位时一般情况下两侧乳房基本对称,但亦有轻度不对称者,此系由于两侧乳房发育程度不完全相同的结果。一侧乳房明显增大见于先天畸形、囊肿形成、炎症或肿瘤等。一侧乳房明显缩小则多因发育不全之故。

2.表观情况(superficial appearance)乳房皮肤发红提示局部炎症或乳癌累及浅表淋巴管引起的癌性淋巴管炎。前者常伴局部肿、热、痛,后者局部皮肤每呈深红色,不伴热痛,可予鉴别。

乳房肿瘤时常因血供增加,皮肤浅表血管可见。此外,还应注意乳房皮肤有无溃疡、色素沉着和瘢痕等。

乳房水肿使毛囊和毛囊开口变得明显可见,见于乳腺癌和炎症。癌肿引起的水肿为癌细胞浸润阻塞皮肤淋巴管所致,称之为淋巴水肿。此时,因毛囊及毛囊孔明显下陷,故局部皮肤外观呈“橘皮”或“猪皮”样。炎症水肿由于炎症刺激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至血管外,并进入细胞问隙之故,常伴有皮肤发红。乳房皮肤水肿应注意其确切部位和范围。3.乳头(nipple)必须注意乳头的位置、大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倒置或内翻(inversion)。乳头回缩,如系自幼发生,为发育异常;如为近期发生则可能为乳癌。乳头出现分泌物提示乳腺导管有病变,分泌物可呈浆液性,黄色、绿色或血性。出血常见于导管内良性乳突状瘤所引起,但亦见于乳癌的患者。乳头分泌物由清亮变为绿色或黄色,常见于慢性囊性乳腺炎。妊娠时乳头及其活动度均增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乳晕可出现明显色素沉着。

4.皮肤回缩(skin retraction)乳房皮肤回缩可由于外伤或炎症,使局部脂肪坏死,成纤维细胞增生,造成受累区域乳房表层和深层之间悬韧带纤维缩短之故。然而,必须注意,如无确切的乳房急性炎症的病史,皮肤回缩常提示恶性肿瘤的存在,特别当尚无局部肿块、皮肤固定和溃疡等晚期乳癌表现的患者,轻度的皮肤回缩,常为早期乳癌的征象。

为了能发现早期乳房皮肤回缩的现象,检查时应请患者接受各种能使前胸肌收缩、乳房悬韧带拉紧的上肢动作,如双手上举超过头部,或相互推压双手掌面或双手推压两侧髋部等,均有助于查见乳房皮肤或乳头回缩的征象。

5.腋窝和锁骨上窝完整的乳房视诊还应包括乳房淋巴引流最重要的区域。必须详细观察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红肿、包块、溃疡、瘘管和瘢痕等。

(二)触诊

乳房的上界是第2或第3肋骨,下界是第6或第7肋骨,内界起自胸骨缘,外界止于腋前线。

触诊乳房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当仰卧位检查时,可垫以小枕头抬高肩部使乳房能较对称地位于胸壁上,以便进行详细地检查。以乳头为中心作一垂直线和水平线,可将乳房分为4个象限,便于记录病变部位。

触诊先由健侧乳房开始,后检查患侧。检查者的手指和手掌应平置在乳房上,应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检查左侧乳房时由外上象限开始,然后顺时针方向进行由浅入深触诊直至4个象限检查完毕为止,最后触诊乳头。以同样方式检查右侧乳房,但沿逆时钟方向进行,触诊乳房时应着重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和包块。乳头有无硬结、弹性消失和分泌物。

正常乳房呈模糊的颗粒感和柔韧感,皮下脂肪组织的多寡,可影响乳房触诊的感觉,青年人乳房柔软,质地均匀一致,而老年人则多呈纤维和结节感。乳房是由腺体组织的小叶所组成,当

触及小叶时,切勿误认为肿块。月经期乳房小叶充血,乳房有紧张感,月经后充血迅即消退。妊娠期乳房增大并有柔韧感,而哺乳期则呈结节感。触诊乳房时必须注意下列物理征象。

1.硬度和弹性(consistency and elasticity)硬度增加和弹性消失提示皮下组织被炎症或新生物所浸润。此外,还应注意乳头的硬度和弹性,当乳晕下有癌肿存在时,该区域皮肤的弹性常消失。

2.压痛(tenderness)乳房的某一区域压痛提示其下有炎症存在。月经期乳房亦较敏感,而恶性病变则甚少出现压痛。

3.包块(masses)如有包块存在应注意下列特征。

(1)部位(location):必须指明包块的确切部位。一般包块的定位方法是以乳头为中

心,按时钟钟点的方位和轴向予以描述。此外还应作出包块与乳头间距离的记录,使

包块的定位确切无误。

(2)大小(size):必须描写其长度、宽度和厚度,以便为将来包块增大或缩小时进行

比较。

(3)外形(contour):包块的外形是否规则,边缘是否迟钝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大

多数良性肿瘤表面多光滑规整,而恶性肿瘤则凹凸不平,边缘多固定。然而,必须注

意炎性病变亦可出现不规则的外形。

(4)硬度(consistency):包块的硬软度必须明确叙述。一般可描写为柔软的、囊性的、

中等硬度或坚硬等。良性肿瘤多呈柔软或囊性感觉;坚硬伴表面不规则者多提示恶性

病变。但坚硬区域亦可由炎性病变所引起。

(5)压痛(tenderness):必须确定包块是否具有压痛及其程度。一般炎性病变常表现

为中度至重度压痛,而大多数恶性病变压痛则不明显。

(6)活动度(mobility):检查者应确定病变是否可自由移动,如仅能向某一方向移动

或固定不动,则应明确包块系固定于皮肤、乳腺周围组织抑或固定于深部结构。大多

数良性病变的包块其活动度较大,炎性病变则较固定,而早期恶性包块虽可活动,但

当病程发展至晚期,其他结构被癌肿侵犯时,其固定度则明显增加。

乳房触诊后,还应仔细触诊腋窝、锁骨上窝及颈部的淋巴结有否肿大或其他异常。因此处常为乳房炎症或恶性肿瘤扩展和转移的所在。

二、肺部肿瘤的体查

肺部肿瘤患者由于肿瘤造成肺部呼吸功能的改变,会出现一系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体征的改变。但体征的改变不具有特征性。此处不作详述。

三、肝脏肿瘤的检查

肝癌起病多较隐匿,早期常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时,通常已属于中晚期肝癌。在进行体查时需结合腹部的查体方法进行全面体查。

(一)症状

肝癌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临床期肝癌症状虽多,但无特异性,通常发展迅速,且不易为一般治疗所缓解。肝癌的常见症状有肝区痛、腹部包块、纳差、乏力、消瘦、原因不明发热、腹泻、右肩酸痛等。

1.肝区痛

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可因肿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张力增加、肝癌侵犯包膜或癌结节破裂出血等所致。多位于剑突下或右肋部,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呼吸时加重或表现为急腹痛。若肿瘤位于肝右叶膈顶部,则疼痛常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如位于肝左叶,则较早出现中上腹胀痛,偶可出现左季肋部或背部疼痛;如癌肿位于肝实质深部,一般很少有疼痛。肝区突然剧痛伴有肝区触痛或腹膜刺激症状,常为肝包膜下出血或肝癌破裂的表现。

2.消化道症状

常见有纳差、恶心、腹胀及腹泻等,以纳差和腹胀最常见。常与肿瘤压迫或累及胃、肝导致功能损害等有关。腹胀多与肿瘤巨大、胃肠胀气或腹水有关。腹泻常系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形成,导致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和肠功能紊乱,引起机体抵抗力减退,并发肠道感染,以及腹水引起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所致。由于机体抵抗力减退,易并发肠道感染、原发性腹膜炎等。

3.乏力、消瘦

常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恶病质。

4.发热

多因肿瘤坏死、合并感染及肿瘤代谢产物或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引起。热型不规则,常不伴寒战,多在37.5~38℃左右,少数可达39℃。

5.出血倾向

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因肝癌体积不断增大,有功能的肝组织逐渐减少,导致肝功能失代偿或合并重度肝硬化,凝血机制障碍,或晚期肿瘤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所致。

6.癌旁综合征

可为首发症状。常见有: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男性乳房发育、高血钙、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罕见的有:皮肤卟啉症、肥大性骨关节炎、甲状腺病变、性早熟、类癌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病变等。

临床工作中,容易将肝癌引起的右肩部疼痛误诊为肩关节炎;将上腹部及右下腹疼痛常误诊为胆囊炎、胃炎及阑尾炎;腹泻、发热误诊为肠炎。故对有肝病背景的人出现有右肩痛、肝区疼痛,原因不明发热或腹泻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肝癌的可能。

(二)体征

肝癌的体征取决于病人就诊时病期的早晚,早期肝癌常只有肝脏轻度肿大。常见的体征有肝区肿块、肝肿大伴或不伴结节、黄疸、腹水、脾肿大、下肢水肿以及其他肝硬化表现(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等,多属晚期表现。

1.肝肿大与肝区肿块

进行性肝肿大是肝癌最常见的体征。肝右叶上段癌肿可表现为肝上界上移、横膈抬高、运动受限或固定;肝右叶下段癌肿常可直接扪及肿块;左叶的癌肿常表现为剑突下肿块,表面质硬呈结节感。肝区肿块常呈巨块型、质硬,有时可扪及多结节或巨块兼有较小结节,除非已有包膜下破裂或肝包膜浸润,一般在结节部位并无明显压痛。若发生坏死液化或瘤内出血,则肿块有时质地变软甚至可有囊性感。

2.黄疽

为肝癌常见体征之一,表现为巩膜和皮肤黄染。因癌肿压迫或侵管、肝门区肿大淋巴结压迫胆管、总胆管癌栓形成或肝功能障碍等所致。通旦出现黄疸,多属晚期,但肝门区肝癌及合并胆管癌栓者可较早出现黄疸。

3.腹水

单纯肝硬化引起者其程度与张力较轻,门静脉主干癌栓引起者常增长为张力较大的腹水,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引起者更为严重,且常伴下肢水肿、腹痛。癌破裂可引起血性腹水,癌浸润腹膜则可引起癌性腹水。

4.其他

脾肿大、下肢水肿及其他肝硬化表现(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等)。

附录:

全身体格检查基本项目 (电子版) (下划线内容为肿瘤专科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护患关系)(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9)测血压

2.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11)触诊头颅

(12)视诊双眼及眉毛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泪囊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

(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向)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聚合反射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音)

(26)观察外鼻

(27)触诊外鼻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

(33)检查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

(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3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

(3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3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40)暴露颈部

(41)检查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4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43)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运动)

(44)触诊耳前淋巴结

(45)触诊耳后淋巴结

(46)触诊枕后淋巴结

(47)触诊颌下淋巴结

(48)触诊颏下淋巴结

(49)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

(50)触诊颈后淋巴结

(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52)触诊甲状软骨

(53)触诊甲状腺峡部

(54)触诊甲状腺侧叶

(55)分别触诊左右颈总动脉

(56)触诊气管位置

(57)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3.前侧胸部

(58)暴露胸部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65)检查双侧呼吸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

(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

(68)叩诊双侧肺尖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70)听诊双侧肺尖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73)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75)触诊心前区

(76)叩诊心脏左、右侧相对浊音界

(77)用硬尺分别测量各标记点距离正中线的垂直距离

(78)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79)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0)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1)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2)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听诊先用膜式胸件,酌情用钟式胸件补充

4.背部

(83)请受检者坐起

(84)充分暴露背部

(85)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86)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8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88)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89)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0)叩诊双侧后胸部

(91)叩诊双侧肺下界

(92)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93)听诊双侧后胸部

(94)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95)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96)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97)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椎有无叩击痛

(98)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99)直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5.腹部

(137)检查肩关节运动

(138)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

(139)检查肱二头肌反射

(140)检查肱三头肌反射

(141)检查桡骨膜反射

(142)检查Hoffmann征

7.下肢

(143)正确暴露下肢

(144)观察双下肢皮肤、外形等

(145)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

(146)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横组

(147)触诊腹股沟淋巴结纵组

(148)触诊股动脉搏动

(149)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150)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屈髋)

(151)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

(152)检查膝关节屈曲运动

(153)检查髌阵挛

(154)触诊踝关节及跟腱

(155)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56)触诊双足背动脉

(157)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

(158)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159)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

(160)检查屈趾、伸趾运动

(161)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

(162)检查膝腱反射

(163)检查跟腱反射

(164)检查Babinski征

(165)检查Chaddock征

(166)检查Oppenheim征

(167)检查Gordon征

(168)检查Kernig征

(169)检查Brudzinski征

(170)检查Lasegue征

(171)检查踝阵挛

8.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检查)

(172)嘱受检者左侧卧位,右腿屈曲

(173)观察肛门、肛周、会荫区

(174)戴上手套,食指涂以润滑剂行直肠指检(175)观察指套是否有分泌物

9.外生殖器检查(仅必要时检查)

(176)解释检查必要性,消除顾虑,保护隐私(177)确认膀胱已排空,受检者仰卧位

男性:

(178)视诊荫毛、荫茎、冠状沟、龟头、包皮(179)视诊尿道外口

(180)视诊荫囊,必要时作提睾反射

(181)触诊双侧睾丸、附睾、精索

女性:

(178)视诊荫毛、荫阜、大小荫唇、荫蒂

(179)视诊尿道口及荫道口

(180)触诊荫埠、大小荫唇

(181)触诊尿道旁腺、巴氏腺

10.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182)请受检者站立

(183)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184)检查双手快速轮替动作

(185)检查Romberg征(闭目难立征)

(186)观察步态

(187)检查屈腰运动

(188)检查伸腰运动

(189)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190)检查腰椎旋转运动

肺炎病人护理常规[内容详细]

肺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能,注意保暖。 2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通风。 3高热期应进食高营养的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不能进食者适当补液;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 4加强口腔护理,肺炎患者体温较高,如果口腔内存留食物残渣,宜于细菌生长繁殖而发生口腔炎,口腔的清洁还可以促进食欲。应在饭前、饭后协助患者漱口,如口唇有疱疹者局部涂碘甘油等。 (二)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体温超过39度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放置冰袋或30%~50%的酒精或温水檫浴,冰盐水灌肠等,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注意保暖。鼓励多饮水,每天饮水量1000~2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观察热性变化规律。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退热剂,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热退后要鼓励患者增加呼吸运动,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并发症出现。 2胸痛的护理:协助患者取患侧卧位以降低患侧胸廓活动度,疼痛明显时可按医嘱小剂量服用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 3咳嗽、咳痰的护理:观察痰液颜色和量,及时正确收集痰标本,于晨起漱口三次,将深部咳出的痰置于痰培养皿中,1小时内及时送检作痰细菌培养,了解病原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鼓励多饮水,保持气道湿润;剧烈刺激性干咳者遵医嘱给予可待因糖浆(惠菲宁)10ml,每天2~3次,并观察疗效。 (三)病情观察 1用药观察: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体温、咳嗽、胸痛等情况,如体温不退或下降后又升高应考虑有其他病变并存可能,如休克、脓胸等,需进一步检查。观察各类抗生素的反应,用药前按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胃肠道反应较著,静脉滴注易引起静脉炎。应注意药物浓度、滴速和用药间隔及配伍禁忌。 2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当出现高热骤降至常温一下、脉搏细速、脉压变小、呼吸浅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冷出汗、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30ml)等休克征象时,立即与医生联系并配合处理。 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一般护理系统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每天起居规律,早睡早起,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 当的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方式可结合患者爱好,老年人 以散步为宜,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以免导致并发症。 2饮食:饮食控制是重要性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计

CABG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大血管外科ICU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官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冠状动脉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心肌血氧供应与需求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病。外科治疗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评估】: 1、按体外循环术后评估 2、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吸烟史。 3、心绞痛类型及规律:评估心功能、EF值。 4、心电图:有ST段及T波改变。 5、辅助检查: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常见护理问题】: 1、围术期心梗与动脉痉挛、血运重建不完全有关。 2、低心排血量与术前心功能差及心脏手术有关 3、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及血容量不足有关 4、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下肢大隐静脉取出有关。 【护理措施】: 1、按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2、围术期心梗的护理措施 (1)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ST~T弓背上抬、T波改变和心肌缺血情况,连续3天定时做床旁心电图检查,每天复查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2)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有效应用抗凝、抗聚类药物,确保血管桥的通畅,并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4)保证氧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减少心肌的耗氧。 3、循环维护 (1)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监测心指数、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尽早发现低心排看,及时处理。 (2)遵医嘱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增强心肌

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与末梢循环。术后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 出量,保持液体平衡。 (3)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镇静以提高氧分压,减少组织氧耗,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4)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观察有无肝脏肿大及胸腹腔积液。及时查血气,监测电解质及酸碱,保持内环境紊乱。 (5)观察体温及四肢末梢的情况,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6)经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者,循环仍无改善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 4、心律失常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 (1)室性早搏注意补钾,维持血钾在4-4.5mmol/L,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原因为,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或患者应激状态所致,给予 充分镇静,给予强心药物治疗。 5、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 (1)观察下肢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或感染迹象。 (2)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并观察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3)抬高患肢15~30°,利于下肢静脉回流,预防组织水肿;间断活动患肢,防止血栓形成。 (4)术后24小时拆除弹力绷带。 6、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监测血糖,必要时给胰岛素,开始进食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并尽可能使用术前口服的降糖药及剂量。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情绪波动,注意休息,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服用药物,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护理评价】: 1、无围术期心梗发生,或围术期心梗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病人能安全的度过术后危险期,无出血、酸碱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神经内科实习心得

神经内科实习心得 一 在神内科实习的几个星期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铺床、更换雾化瓶、加药、换水、测体温、测血压、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铺床要注意节力原则,因为病房会有很多张床铺;湿化液一般在湿化瓶的一半即可;加药、换水、都必须注意查对制度……了解到这个科室一般常用的药物,头孢类、氨曲南、的作用是消炎,奥美拉唑钠的作用是保胃,苦参、苦黄的作用是清热利湿,血栓通的作用是扩血管,脱氧核甘酸钠、胸腺肽α1是保护肝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钠,香菇多糖是化疗药物的辅药。 在皮下和肌肉注射的时候要绷紧皮肤,进针速度要快,推药的速度要慢,拔针速度要快。在肌肉注射时,对定位还不够自信,因为病人的体位、姿势、胖瘦程度等都有可能影响判断,实际和理论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还是需要多多练习吧。 在病房的时候实际我们实习同学跟病人的沟通并不多,只是如果你对病人表示的关心,病人都可以感受到,病人也会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的。不要介意病人的脾气,你可以想成

是生病了心情不好,我们只要包容一下就好,也可以想成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要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动真格的生气。总之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好心态,这样工作才会开心,你的好心情别人也可以感受到,我们是没有脾气的。 这就是我在神内二区实习学到的新知识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 带着对临床生活的向往,带着对医生生涯的崇拜,我在今年暑假开始了一个医学生的第一次课间实习。 转眼间已经实习了16天了。还记得第一天我胆怯的样子,处处很小心,一上午不知道渴、不知道饿,紧张得不得了,现在想来当时真的有点好笑。毕竟自己刚读完大二,只是学完了解剖、组胚、生理、生化,知识储备确实有限。第一次跟主任查房,生怕人家问出些自己答不出的。只见主任拿个小锤敲敲胳膊敲敲腿,挺有意思的。回到办公室,主任向大家介绍了我的身份,并且指定了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带我。从这以后,我就开始正式跟老师学如何开化验单、开处方、写大病志、出院小节、死亡报卡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是对我很严格,错一个字整页就重写,使得我现在用老师的话说就是“你办事,我放心”,那是因为深知“从头再来”的不易。 现在想想这16天过得真的很充实:我学会了如何看脑

肺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肺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1、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其咳嗽的频率、程度等。 2、遵医嘱留取新鲜痰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 3、对呼吸困难、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脑组织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咳痰,床旁备有负压吸引装置、开口器,必要时吸痰 5、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的能量。 6、给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7、指导协助翻身、拍背、行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咳痰。必要时遵医使用超声雾化和蒸气吸入,湿化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 二、气体交换受损、低效型呼吸型 1、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有利于呼吸,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因合适的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咳痰,从而减轻呼吸困难。 2、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一般1-2/min,同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鼓励患者有意识地使用呼吸技术(包括缩拢嘴唇呼吸和用膈肌呼吸),以增加肺活量。 4、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温湿度适宜。

5、心理护理:因不良情绪可以加重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安全感。 6、用药护理支气管舒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剂,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7、嘱患者戒烟、酒,减少其对肺部的刺激。 8、遵医嘱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三、睡眠型态紊乱 1、评估导致病人睡眠型态紊乱的具体原因(属于病理生理、心理或情境哪一方面的因素)。病人睡眠型态,如早醒、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与医师沟通,遵医嘱用药。 2、尽量减少或消除影响病人睡眠型态的相关因素;如治疗躯体、精神不适和疾病;及时妥善处理好病人的排泄问题。协助医生调整影响睡眠规律的药物种类、剂量或给药时间。为病人安排合理的运动、活动及减少白天卧床、睡眠。帮助病人适应生活方式或环境的改变。夜间病人睡眠时,除必要的观察和操作外,不宜干扰病人睡眠。 3、心理护理措施: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及兴奋程度,从而改善病人的睡眠医. 四、活动无耐力 1、鼓励病人充分卧床休息。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卫生纸、茶杯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3、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指导陪护协助其日常生活活动,以减少能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了解病人心脏及循环情况、既往治疗过程、用药及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 2、协助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完成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导管、超声心动、磁共振、胸部影像及生化等检查。 3、减轻心脏负荷适度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对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协助。保证充足的睡眠。 (1)对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发绀的病人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2)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常。 (4)避免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4、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鼓励多食动物蛋白及含钾高的食物。 5、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水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盐饮食。 7、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者,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8、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9、指导病人缓慢深吸气后缩唇吸气,可将气管内的分泌物由下往上推,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上移而咳出,利于肺扩张,预防肺不张。 10、术后由于留置各种管道,活动受限,为预防并发症,向病人讲解翻身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按全身麻醉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心

动过速等症状,术后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 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观察病人是否存在与呼吸机对抗,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拔除气管插管后血气值应保持在正常范围。 5、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定时吸痰,拔管后每1~2小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1次,定时给予雾化吸入;无法自行咳痰者,协助咳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 6、定时观察尿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因循环血量不足而造成的少尿或无尿,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在心电监护下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第二天可在床旁椅上坐数分钟;第三天协助病人床边走动,一旦出现疲乏、气急、脉率过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周围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病情较重、老年人及自理能力较差者,协助完成肝肾、呼吸、凝血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检查。 2、戒烟。 3、血管造影的观察及护理 (1)准备血管造影部位的皮肤,若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或毛囊炎应更换造影部位。 (2)进行碘过敏试验。 (3)动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20分钟,并加压包扎24小时(静 分钟),若动脉搏动、皮温、皮肤颜色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10 及感觉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营养不良者,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5、合并症的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6、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7、教会病人掌握进行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 8、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将患肢远端抬高,高于心脏20—30cm,避免关节过曲、挤压、扭曲血管及剧烈运动。 2、定时监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定时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 4、 5、定时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有无缺血性剧痛,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警惕有无动脉血栓或栓塞的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遵医嘱定时监测气 - 1 - 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遵医嘱定时给予雾化吸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定时观察病人意识变化,注意有无脑血栓征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3、观察有无肠麻痹、肠绞痛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遵医嘱测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等。 5、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鼓励病人术后进行床上肌肉伸缩运动及早期离进行功能锻炼,注意有无肢体肿胀,预防血栓的形成。 6、观察有无皮肤紫癜、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 时通知医生。 7、术后留置多种管道,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进行病室空气培养预防感染的发生;有感染征象时,遵医嘱及时进行血、尿、痰的细菌培养。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 【概念】

肺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肺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肺炎病人的护理 本节考点:肺炎病人护理,其中休克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为重点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或间质内的急性渗出性炎症。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一、按解剖位置分类 (一)按解剖位置分类 1.大叶性肺炎炎症起于肺泡,通过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蔓延,以致一个肺段或肺叶发生炎症(肺实变),故又称为肺泡性肺炎。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 2.小叶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播散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炎。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可由细菌、病毒及支原体引起。

3.间质性肺炎为肺间质的炎症。 (二)按病因学分类 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其次为病毒、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均可引起肺炎。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杆菌。 (三)根据感染来源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 2.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肺炎。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等。 二、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典型病变呈大叶性分布。临床表现以寒战、高热、咳嗽、及咳铁锈色痰为特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当全身抵抗力低下时,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后,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而发病。受凉、淋雨、过劳、酒醉、长期卧床等均可使全身免疫功能降低,而易致肺部感染。病人多见于既往健康的男性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表现起病多急骤,寒战、高热,数小时内体温可高达39~41℃,呈稽留热型。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明显,咳嗽时加剧。干咳,少量黏痰,典型者在发病2~3天时咯铁锈色痰。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感染严重病人可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嗜睡、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感染中毒病人易发生休克型肺炎,表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嗜睡、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少尿或无尿。可以体温不升,常无咳嗽、咳痰现象。 2.体征肺实变时表现为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干湿性啰音,累及胸膜时,可闻胸膜摩擦音。休克型肺炎出现休克体征。病变广泛者可因缺氧而引起气急和发绀。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三)辅助检查

心脏肿瘤护理常规

心脏肿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心脏肿瘤是指发生在心腔或心肌内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良性以左房粘液瘤最为常见,恶性以肉瘤多见。 (二)临床表现 1、心脏内血流阻塞 2、心律失常 3、栓塞及进行性加重的全身反应 4、感染征象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焦虑与可能发生猝死有关。 (2)自理能力缺陷与活动可致瘤体碎片脱落,瘤体碎片栓塞脑血管引起肢体瘫痪有关。 (3)有猝死的可能与粘液瘤瘤体阻塞房室瓣瓣口,变换体位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5)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6)血栓与粘液瘤质脆易碎,碎片随血流栓塞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关。(7)潜在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手术、血容量不足、严重的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失衡等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手术、麻醉、呼吸机的使用、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等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术后呼吸不畅、伤口疼痛等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配合、康复知识。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观察有无栓塞的情况:如有栓塞,四肢及末梢可出现麻木,甚至无脉症。(4)经常巡视患者,询问患者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有无头晕、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降低患者猝死的可能性。 (5)观察心理情况,避免情绪激动,以防发生猝死和栓塞。 2、术后: (1)中枢神经系统监护,评估有无栓塞征象。 (2)心血管系统监护。 (3)呼吸系统监护。 (4)肾功能监护。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引流液的监测。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给予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营养。 (3)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和过急变换体位,以防发生猝死和栓塞。 (4)观察有无栓塞征象:如有栓塞,四肢及末梢可出现麻木,甚至无脉症。(5)密切观察其有无心力衰竭症状,发现血压下降、测不到,神志不清,应考虑有瘤体阻塞房室瓣瓣口可能,应立即将患者置头低足高位,或将患者倒立,尽快解除阻塞情况,紧急情况下立即通知医师床旁开胸。 (6)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及时评估有无栓塞征象。 3、术后转出CICU 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1、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 2、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症。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心包炎:胸口疼痛、呼吸困难以及发热、出汗、疲乏等一些全身症状。心包摩擦间是典型体征。 2、缩窄性心包炎:呼吸困难、腹部膨胀、下肢浮肿。主要体征为颈静脉始终。(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有关。 (2)疼痛胸痛,与心包炎症有关。 (3)体液过多与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有关。 (4)体温过高与心包炎症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结核、肿瘤等病因有关。 (7)焦虑与病因诊断不明、病情重、疗效不佳有关。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力衰竭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手术、麻醉、呼吸机的使用、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等有关。 (3)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感染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术后呼吸不畅、伤口疼痛等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配合、康复知识。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观察T、P、R、BP基本生命体征。

(2)观察活动耐力及活动量。 (3)观察饮食,营养状况。 (4)观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量、颜色、性状。(5)观察水肿程度,胸腹水量,测量腹围。 2、术后 (1)循环系统监护。 (2)呼吸系统监护。 (3)中枢神经系统监护。 (4)肾功能监护。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6)引流液的监测。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指导进高蛋白、低盐饮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3)活动:限制患者活动量,防止心肌做功加强而引发心力衰竭。 (4)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按专科药物护理常规。 (5)遵医嘱给予利尿药,准确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6)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7)腹水量多者,每日测腹围,观察体重变化。 (8)加强皮肤护理,水肿、腹水患者预防压疮发生。 2、术后转入CICU 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遵医嘱应用利尿药和血管收缩药(多巴胺),以降低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使用洋地黄,控制心率,注意监测血钾含量。 (3)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4)控制液体入量,避免短时间内输液过多过快。

肺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肺炎资料)

肺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肺炎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寒战、高热、胸痛。当肺部炎症广泛时,通气/血流比例减低,出现低氧血症,表现为气促、紫绀。严重感染可伴发休克、胸膜炎。 治疗主要为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 常见护理问题有:①清理呼吸道无效;②气体交换受损;③疼痛;④体温过高;⑤潜在并发症--胸膜炎;⑥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痰多、粘稠。疲乏或咳嗽无力。 [主要表现] 喉头痰鸣,咳嗽,但是咳出的痰液少或粘稠。 [护理目标] 病人咳嗽或咳痰后呼吸平稳,呼吸道通畅。病人掌握有效的排痰技巧。 [护理措施] 遵医嘱正确留取痰标本。 观察病人咳嗽的性质,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和气味。并注意有无咯血。 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咯痰,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2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必要时吸痰。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50%-70%,避免烟雾及灰尘的刺激,吸烟者劝其戒烟。 指导病人采用体位引流法促进痰液排出,每日1-3次,每次15-30min,体位引流应在餐前1h进行,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窒息。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 缺氧明显者给予吸氧。 痰液粘稠者遵医嘱使用雾化器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 遵医嘱给药,并观察药物疗效。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有效地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排痰技巧。

二、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气道内分泌物的堆积。肺部炎症广泛,通气/血流比例减低。 [主要表现] 病人呼吸急促、紫绀,低氧血症。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最佳的气体交换状态,表现为呼吸平稳,低氧血症改善 [护理措施]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每2-4h测量1次,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的性质、频率、节律、型态、深度及有无呼吸困难。 给病人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如半卧位或高枕卧位。 遵医嘱吸氧,保持鼻导管通畅,保证氧疗效果。 病人呼吸困难、紫绀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 根据病情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并做好准备。 遵医嘱给抗生素,并观察药物疗效。 [重点评价] 病人呼吸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值。 三、疼痛 [相关因素] 炎症累及胸膜。高热时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频繁咳嗽。 [主要表现] 病人诉说胸痛、全身肌肉疼痛,痛苦面容,强迫体位。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强。 [护理措施] 对于频繁的干咳,可遵医嘱适当使用药物镇咳。 全身肌肉疼痛者可给予按摩。 嘱病人多饮水,每日不少于3000ml,以利代谢产物的排泄。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观察止痛效果。 维持舒适的体位,如胸痛时可取健侧卧位。 [重点评价]病人疼痛是否缓解。

神经内科病案

2009年3月12 1 神经内科真的是一个专科性十分强的科,它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诊断思维、诊断流程、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治疗方法和原则。大内科、外科甚至妇产科经常都会邀请神经内科的医生进行会诊。会诊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患者诉头痛、头昏,有时是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有时是患者出现抽搐......。我在浏览这一版时十分欣赏教授查房经验汇总的帖子,如今我自己在想,既然神经内的会诊如此之多,大家为何不再一起分享一下会诊的经验呢?会诊要求我们更短时间完成神经内科诊疗过程的思考,尤其是急会诊要求我们快速作出判断和处理。 我先来一个吧! 1、肾内科请会诊,透析后发生四肢抽搐。 会诊时:患者无意识障碍,四肢抽动,颅神经(-),颈软无抵抗。肌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考虑多为透析后电解质紊乱,主要可能为钙缺乏。故而建议急查电解质,同时给予25%GS 10 ml+葡萄糖酸钙10 ml缓慢静推,地西泮10ml缓慢静推。患者抽动渐缓解。电解质回报:血钙低。 2、如果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发生癫痫,一般都使用地西泮,因为地西泮虽然经肾代谢,但是代谢的非常快,不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 2 小兵一个,还没资格会诊,听二线讲过一个有趣的病例 某次急诊科请会诊,一位老年女性出现精神症状,烦躁不安,张口咬人,肢体乱动,查体不合作,追问病史曾在外院肌注过胃复安,考虑药物引起中枢神经及锥体外系损害,给予肌注安定后逐渐缓解。 体会:老年人除神经系统本身或系统疾病导致神经系统表现外,要注意问用药史,排除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3 上周会诊的一个患者(我院同事的一个亲戚),因左侧上眼睑下垂2月余就诊,因为我院门诊看面瘫在当地小有名气,于是先到面瘫专科就诊,排除面瘫;而后又到眼科就诊,因为患者左眼睑可以上抬,眼球活动自如,排除眼科疾病,随后又让他科里的主任(外科)看了看,又给推到我这里。神经科查体:神清语利,双侧额纹对称,左侧眼裂变小,左侧眼睑可上抬,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右侧瞳孔直径3mm,均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眼球略显下陷,双眼视力粗测不同?(患者为50多岁农村女性,有些老花眼,自己没有发现双眼视力变化),鼻唇沟对称,面部感觉正常,示齿不偏,伸舌居中,双侧转头有力对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很典型的Horner综合症,就是患者没有左侧颜面无汗症状,可能因为是是冬天的原因吧。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亦无明显的异常包块和肿大的淋巴结(幸好不是肺癌),于是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4 最近一个外科术后病人急会诊,病人表现为偏身抽搐,但神智清,能言语,口齿因抽搐稍不清,查体:生命体征正常,除了抽搐,未发现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急查头颅CT未见异常。后来测一指尖血糖发现患者血糖高达25mmol/l.没用止痉药物,应用胰岛素后血糖正常,抽搐也随之停止。 5 一临产妇出现喘憋、烦躁不安,焦虑,急请神内会诊。查体两肺无干湿罗音,心率100神经系统无异常,进一步追问病史,3年前曾发现血糖高,后自行降至正常,遂急查血糖33mmol/l,尿酮体3+,急按酮症酸中毒处理。(后分析所谓喘憋其实是深大呼吸) 6 一顺产妇产后反复不自主双眼向上凝视,神清,无抽慉,无阳性体征。前面医生会诊认为头孢哌銅副作用致,停用后还发,值班我会诊,追问发现使用镇痛泵,妇产科值班医生不知镇痛泵药物成分,电话问麻醉医生,为五弗利多·的卡因·芬太尼,分析为五弗利多的锥体外系反应,停镇痛泵及口服安定后,回访未再发,证实推测。 其后外科有一例骨折使用镇痛泵病人,出现四肢不自主阵发抖动,按上处理未发。

1血管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小结

1血管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小结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小结一转眼,血管生涯将告一段落。 虽然这段有点苦有点累,还是挺让人开心的。 查房换药写病程记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 在血管外科,早上八点半就查房,之后换药。 当然,在血管外科最苦的就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学习开化验单,写病历,换药拆线上手术等,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看似简单的操作实施起来竟然这么困难。 手术虽然不是每个都积极的上台,但是跟过王兵崔文军安乾秦龙飞司江涛王颖丁语等主任的手术,即使跟台看看还是很长见识的,静脉曲张手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激光治疗术造影术支架治疗术等等。 对移动系统技术的了解还有介入治疗都让我耳目一新。 在一个科室待久了,感觉大家真的如同家人一样,老师的关心,整科室的协作,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 血管外科医生大都是性情中人,平时再好,一旦做错事,他们批评起人来不给你留一点面子。 忘不了第一次看朱刚教授做截肢手术,朱刚教授做的真的非常完美,无可挑剔,同时也明白看好病是花大钱的。 更忘不了的是月号一个急诊外伤车祸入院的一位岁的老伯伯,左

足严重开放性毁损尿道断裂右髂外动脉栓塞,从晚上八点半进手术室忙到凌晨两点半手术才结束,送病人进入,至到第二天中午十一点病人才脱离危险,从安返普通病房。 这段血管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理的人才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此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感谢上级医生和护士,再次感谢我的那些带教老师王兵崔文军安乾秦龙飞司江涛王颖丁语等。 姓名:朱显威日期:年月日第二篇:护士外科实习自我鉴定字转眼间,一个多月的生涯已告一段落,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 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外科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

神经系统题库1-0-8

神经系统题库1-0-8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5个月。主诉:反复发热伴呕吐10天,加重2天。病史:患儿于10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无惊厥,曾查血常规WBC14×109L,中性粒细胞0.82,按"上感"治疗好转,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呕吐3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委靡,二便正常,吃奶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出生后母乳喂养。查体:T38.6℃,P142次/分.R44次/分,BP8065mmHg,体重8.0kg,身长68cm,头围42.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 0.8cm×0.8cm,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凯尔尼格征(+),巴宾斯基征(-)。辅助检查:Hb115gL,WBC28.6×109L,PLT150×109L;粪常规(-);腰穿,滴速60滴/分,血性微浑浊,脑脊液白细胞数362×106/L,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占86%,生化:糖2.4mmol/L,蛋白1.31gL,氯化物110mmol/L。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5岁。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3天。病史:患者3天前晨起时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初能持物及勉强行走,第二天发现病情进展,以致不能行走,持物困难,无头痛及呕吐,无发热、咳嗽,无意识不清,在家未治疗来医院就诊。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查体: T36.6℃,P82次/分,R18次/分,BP14098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左侧Babinski征阳性,左侧偏身浅感觉减退,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Hb115gL,WBC8.6×109L,PLT150×109L;粪常规(-);尿常规(-)。

法洛四联症护理常规

法洛四联症 ﹙一﹚定义 法洛四联症是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在内的联合心脏畸形,是常见的复杂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1、发绀:新生儿即可发绀,哭闹时更加显著,随年龄的增大而逐年加重 2、气促和呼吸困难:患儿步行后可出现气促,喜爱蹲踞是特征性姿态,蹲踞时发绀和呼吸困难有所减轻;严重患儿常在活动后突然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出现缺氧性昏厥和抽搐,甚至死亡。多伴发育障碍,口唇、指(趾)甲床发绀、杵状指(趾)。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四﹚观察要点(如手术分术前、术后)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适当限制重症患儿活动,当缺氧发作时,立即吸氧、休息,以防缺氧性晕厥。 (4)血红蛋白较高患者,平时需多饮水,小儿术前3—4小时饮一次糖水或淡奶,或者给予静脉补液,防止脱水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诱发缺氧发作。 (5)密切观察其有无心力衰竭、感冒或肺部感染等症状。 (6)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7)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8)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呼吸功能维护:呼吸机辅助,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从4cmH2O 开始,切忌瞬间加大,以免发生气胸。 (3)吸痰次数不应过频,充分镇静,防止躁动。 (4)密切监测心率(律)变化:带临时起搏器患者固定好起搏导线及按起搏器护理。 (5)补充血容量同时注意心功能维护。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严格限制入量,在急性渗出期,按医嘱及时补充血浆和白蛋白。 (3)并发症的观察、预防、护理:IIIo房室传导阻滞,确保起搏器的使用或异丙肾上腺素的应用。

肺炎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肺炎病人得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 重点:肺炎球菌肺炎病人得身体状况与并发症;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休克型肺炎得护理。难点:监测病情,早期发现重症肺炎征象。注意:典型肺炎球菌肺炎与休克型肺炎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不同点。 肺炎就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得终末气道,肺泡,肺实质或间质内得急性渗出性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就是呼吸道得常见病与多发病。 分类: 病因分类: 细菌性肺炎: 需氧G+球菌:肺炎链球菌 需氧G-菌:肺炎。流感,绿脓杆菌 厌氧杆菌:棒状,棱形杆菌 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支原体,军团菌,衣原体等, 病毒性肺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真菌性肺炎:白念,曲菌,放线菌, 其她疾病所致肺炎:立克次体,弓形体,原虫,寄生虫. 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解剖学分类:大叶性肺炎(肺泡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性),间质性肺炎。 按患病环境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患得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得病原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得肺炎.如:空气吸入,血流散播,邻近感染部位蔓延;上呼吸道定植菌得误吸。

医院获得性肺炎: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得肺炎,也包括出院后48h内发生得肺炎。以G-为主,还可通过误吸胃肠道得定植菌(胃管反流)或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致病菌引起。 肺炎球菌肺炎:就是由肺炎球菌引起得,以肺实变为特征得肺炎,就是最常见得感染性肺炎,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病人为既往健康得青壮年,老年或婴幼儿,男性多见,少数情况可发生菌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发病机制:1淋雨,受凉,疲劳,醉酒,大手术等 2患有COPD,糖尿病,肿瘤等 3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生素, 4吸烟,使咽部存在肺炎球菌,抵抗力下降,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分裂繁殖,肺泡充血水肿,通过肺泡间孔炎症扩散,形成肺炎。 临床表现: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大多数患者有发热。早期肺部无明显异常,重症患者可有呼吸频率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典型时有肺实变,如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与支气管呼吸音等,也可闻及湿罗音,并发胸腔积液者,患者胸部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可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比

精选-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般护理常规。 (2)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防持续处于高压状态,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3)降压:若血压高达142/101mmH(或比术前增高38mmH以上时,遵医嘱及时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或酚妥拉明等,给药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准确记录用药量;根据血压变化遵医嘱随时调整剂量,使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注意避光,8小时后应更换药液,以免药物分解,影响疗效。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血压变化,防止高血压脑病出现,依血压调整降压药用量,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行切断缝合术后早期,避免用力剧烈咳嗽。 (4)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密切观察患者发音情况,术后1?2日若出现单纯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常规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常规 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和/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最长可留置1年。 一、适应症: 1缺乏血管通道的倾向;2五天以上的静脉治疗;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升压药物、补充氯化钾;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脂肪乳、蛋白等;5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以及反复采血;6输液泵或压力输液,只需避免使用高压注射泵;7.危重病人抢救;8同样适用于儿童 二、禁忌症 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3预插管途径有感染源;4既往史:预插管途径有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5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6患者确诊或疑似导管的材料有过敏史 三、优点: 1、病人活动方便; 2、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输液的痛苦和不适; 3、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输液途径; 4、可长期保留血管内 四、 四.注意事项 1.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A.穿刺前应当了解患者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B.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避免穿刺进入动脉,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 C.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进行加压止血。 2.穿刺后的注意事项: A.输入全血,血浆蛋白等粘性较大的液体后,应当以等渗液体冲管,防止管腔堵塞。输入化疗药物前后均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B.可以使用PICC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者输液泵给药,但是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C.严禁用小于10毫升注射器,否则如导管阻塞可以导致导管破裂。 D.护士为PICC置管患者进行操作时,应当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E.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 五、置管术后的护理 1.置管术后24小时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更换贴膜时,护士应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并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是否脱出或进入体内;贴膜有无潮湿、脱落、污染,是否到期。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而上揭去透明敷料。 2.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 3.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10毫升以上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0~20毫升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并正压封管。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先回抽,小的血凝块可抽出使导管通畅,若回抽困难,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快推入血管。 4.治疗间歇期每周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更换贴膜,正压接头。 5.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发生感染时应及时处理或者拔管。 6.导管留置期间应注意观察各种并发症,若出现静脉炎、穿刺点出血、渗液、心率失常、导管移位、脱出、导管堵塞、血栓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应给予相应处理 六.指导患者: 1.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使患者轻松,确保患者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态。 2.告知家属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帖膜,贴摸有卷曲,松动贴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