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理工大学通信技术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复习知识点

河南理工大学通信技术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复习知识点

河南理工大学通信技术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复习知识点
河南理工大学通信技术在铁路方面的应用复习知识点

1.CTCS0级:通用机车信号+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CTCS1级:主体机车信号+安全型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CTCS2级:轨道传输信息,车-地一体化,地面可不设通过信号机

CTCS3级:无线传输信息+采用轨道电路

CTCS4级:无线传输信息

2.铁路信号:保证列车行车安全、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高运输效率、提供列车运行信息、改善劳动强度

3.铁路信号系统:车站联锁系统(联锁:信号、道岔、进路之间一定的操作顺序和制约关系)、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含区间闭塞系统,对列车运行方向、运行间隔、运行速度进行控制)、调度集中系统(调度员直接控制列车)、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4.

5.现代铁路信号系统组成:调度集中系统(CTC)、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无线闭塞中心RBC、列控中心TCC、轨道电路、应答器、车载设备等)、信号集中监测(CSM)

6.通信技术在铁路信号的应用:

(3)网络通信技术:

(4)车-地通信技术:实现地面设备对列车运行控制的关键。

(5)安全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故障-安全性。

7.铁路信号系统对通信有哪些要求:

8.数据通信: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包括数据的传输和数据传输前后的处理两方面)

数字通信: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

二者区别:数据通信是对整个消息或信息的传递通信,而数字通信是一种通信方式,是一种通信信号。

9.数据通信系统组成:

10.数据通信方式: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异步和同步通信方式,点对点连接和多点连接(一对一、多对多),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通信(传输单向、分时双向、同时双向),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

有效性:

(1)码元:波特Bd

(2)码元进制:M 进制码元,即调制模式

(3)码元传输速率R B (波形速率、调制速率、符号速率):波特Bd ,B=1/T

(4)数据信息速率R b (比特率、传信率):bit/s 或bps ,M T R 2b log 1?=

可靠性:

(1)误码率P e (2)误信率P b

11.数据通信网功能与分类:

12.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传输线路)及其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组成,位于DTE 与中央计算机系统之间,作用是为数据通信提供数字传输信道。

数据链路:由控制装置(传输控制器和通信控制器)和数据电路组成。

13.

6

-b 1025.636002120054?=??=

P 14.

1

)二进制:s /bit 12001108331log 1d 120010833116-2b 6-=??=?==?==

M T R B T R B (2)十六进制:s /bit 48024108331log 1d 120010833116-2b 6-=??=?==?==

M T R B T R B 15.数据通信网网络拓扑:

(1)环型拓扑(令牌环网):闭合环路、不同段使用同种传输介质、单向

(2)星型拓扑(IEEE802.3局域网):各节点点对点链路呈星型分布连至中央处理器

(3)总线网络(IEEE802.4令牌环网、现场总线):共享一条数据通道

(4)树型拓扑:节点按层次连接,同层节点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

(5)网状拓扑:节点间任意连接,没有规律

16.优缺点:

(1)环型

(2)星型

(3)总线

(4)树型

(5)网状

17.

18.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令牌访问控制方式、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19.CSMA/CD介质访问方式原理:发送站检测通信信道中的载波信号。如果未检测到载波信号,说明没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或者说信

道上没有数据,该站可以发送。否则,说明

信道上有数据,等待一定时间后再次试探,

直到能够发送数据为止。当信号在电缆中传

送时,每个站都能检测到,并判定接收还是

忽略数据帧,由于数据在网中传输需要时间,

位置靠后的站就听不到消息,而信道中确实

有信号传送,则发生冲突。此时用到冲突检

测,每个发送站同时监听自己的信号,若该

信号出现错误,发送至再发送一个干扰信息

加强冲突。任何站听到干扰信号后,均停止一段时间再去试探。

20.(1)令牌环控制方式原理:

(2)令牌传送总线方式原理:

(3)二者区别:前者是按物理地址传递令牌,后者是按逻辑地址传递令牌

21.(1)双绞线结构特点:将一对绝缘线扭绞在一起,任意拧成螺旋状

要求:10Mbit/s以太网,距离不超过100m,加中继距离可达十几公里

优: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安装容易

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2)同轴电缆结构特点:四层,由内向外为中心导体、绝缘层、导体网、保护皮要求:基带同轴电缆传输距离可达4-6km,宽带可达几十公里。传输速度10Mbit/s,最大可达20Mbit/s

抗干扰性好,价格高

多用于长途电话、局域网通信等

22.光纤通信原理:发送端:电光转换

接收端:光电转换

种类:单模(单一反射角度),多模(多种反射角度)

优缺点:

23.无线通信:

(1)微波通信:使用波长为1m或0.1mm(频率为0.3GHZ-3THZ)的电磁波进行的通信

(2)卫星通信:信道由两个地球站和卫星转发器组成,地球站相当于数字微波中继信道中的终端站;卫星转发器相当于数字微波中继信道的中继站。

24.数据通信网交换技术

(1)定义: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所采用的方式

(2)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包交换)

25.(1)电路交换:面向连接,必须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联网。

公众电话网、移动网

缺点:网络利用率低、电路利用率低、传输质量差、有损呼

(2)报文交换:数据+报头,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报头中含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公用电报网、email

优点:线路利用率高、信息传输可靠性高、不同类型终端互通、无损呼、实现通报文通信。

26.分组交换:将数据分割为许多小段数据,加上进行选路、校验等头部字段,作为数据的传输单位,即分组。

(1)原理:(书p23)将分组按照“存储-转发”和面向无连接的交换方式,交换机根据网络能力和用户要求动态分配带宽。

(2)分类:数据报(分组--小报文)、虚电路(逻辑链路,而非物理链路)。

(3)特点:优:①实时性好、时延小②经济性好③少出错率

缺:①需较强处理能力的设备②传输效率低③接受需按编号排序

27.不同交换方式适用环境及特点:

28.(1)数据通信网:由许多遵循网络协议,并具有信息交换与处理功能的节点互联而成的通信网络。

(2)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约定或标准。(层次结构)

(3)网络体系结构:定义网络标准和软件如何相互作用和运行的逻辑结构,详细说明通信协议、消息格式和互操作所需要的标准。(如ISO/OSI)

29.ISO/OSI网络体系结构组成及各层功能:

(1)物理层PH:利用物理传输媒介为它的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电气特性、机械特性)

(2)数据链路层DL:提供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有关功能和规程。(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3)网络层N:路由选择,将发送端传输层的分组交付接收端的传输层。拥塞控制。提供信息分组数/字符数/比特数,作为收费依据。

(4)传输层T: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细节,透明传输报文,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只存在在端系统(主机中),也称主机-主机层。

(5)会话层S:对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任务进行启动和停止调度。

(6)表示层P:对两个相互通信系统中所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进行处理,使得各应用进程间可以相互通信。

(7)应用层A:向终端用户提供直接服务。

30.各层传输内容:

(1)物理层: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以帧为单位,一定数量的数据信息+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3)网络层:分组(或包),信息分组数/字符数/比特数

(4)传输层:报文(5)会话层:报文(6)表示层:表达方式

(7)应用层:应用软件或固件中的一部分内容

31.由上到下,7、6、5完成面向信息处理,4负责数据通信的最高层,3、2、1面向网络通信

32.计算机网络

(1)组成: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2)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3.

34.(1)PMA:向PLS提供服务。功能:冲突检测、超长控制、发送和接收串行比特流。(2)PLS:如图。

(3)数据链路层:帧的传送与控制。

①MAC:(与媒体有关)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将帧拆卸、比特差错检测和寻址等。

②LLC:(与媒体无关)建立和释放逻辑链路层的逻辑连接,提供与高层的接口、差错控制及给帧加上序号。

35.网络互联:解决子网间数据流通,实现互联网内资源共享

36.通过互联网网络互联:源网协议→互联网协议→目的网协议

通过网络连接器网络互联:

37.不同网络互联设备在网络中位置、基本工作原理:

(1)中继器:物理层。(再生器而非放大器)

接收报文信号,将其整形放大、重新复制,转发至下一网段或其他介质段。

(2)网桥:数据链路层。

存储转发设备,连接同构型局域网,具备寻址、路径选择功能。起输入过滤作用,根据帧中的目的地址(MAC地址),若源站与目的站在同一局域网内则抛弃,否则转发。(3)路由器:网络层。

为某次特定的传输选择一条最好的路径,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4)交换机:第二层、第三层或第四层。

(5)网关(网间协议变换器):应用层。

实现不同通信协议、不同网络操作系统的网络之间的互联,与网络的具体协议有关,因而用于不同网络间转换连接的网关是不相同的。协议转换、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网络之间信息可靠传输、路由选择、将分组分段和组装。

38.列车通信网络TCN:列控有效性、安全性、旅客舒适性。

(1)体系结构:

总线层次:①列车总线:连接不同车厢节点。②车厢总线:连接同一车厢内节点。

列车通信网络包括:用于连接多个车厢的列车总线,用于连接一个车厢内多个控制设备的车厢总线。二者通过一个扮演网关功能的节点互联。

(2)

(3)列车通信网络特点:

39.(1)节点:列车总线上连接的设备,可连接多个也可不连接车厢总线。可当网关。(2)主节点:有动力装置。

(3)从节点:无动力装置。

(4)控制节点(总线主设备):有且仅有一个,必须为主节点。

40.(1)列车总线:由各个车厢内固定安装的电缆通过车厢之间的互联而构成。

特点:自组态,编组改编时,总线自动重新构成,得到总线主设备,并自动指定各节点地址、位置和识别运行方向。

(2)车厢总线:连接车厢设备,周期性广播用于牵引和列车控制的时间等严格数据。

车厢设备:通信网上各种信息的发源地,服务命令的执行机构。

特点:①结构和地址固定。

②一对多点的主从结构,由总线管理器负责。

③可有多个总线管理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主动,其他冗余备用,它们之间可以切换。

41.总线通信数据类型:

(1)过程数据:①功能:用于表示列车内设备状态的变量,对车辆设备的控制变量。

②特点:长度短、时间性强,传输时间确定、有界。

周期性发送。定时刷新,是无确认的广播通信。

(2)消息数据:冗长不频繁,偶发性数据

①功能:诊断功能、旅客服务功能的消息。

②特点:长度不定、不紧迫、不频繁。

(3)监督数据:①功能:同一总线上主设备对从设备的状态校验、列车初运行和其他管理用的数据。

②特点:帧很短。只在网络初始化或网络重构时才进行传输。

传输与其他两种数据不发生冲突。

42.列车正常运行时,为保证过程数据的确定、及时发送,总线按时间分为周期相和偶发相。(1)周期相:主设备按预先定义好的周期列表轮询各设备。(过程数据)

从设备以周期帧(总线初始化时定义)广播应答。(监督数据)

(2)偶发相:主设备对从设备轮询偶发性数据,若有,则以带有数据的帧应答。(消息数据)(3)二者特点:

43.变量和消息服务:

(1)过程变量:周期性数据,有效更新(不需要恢复、确认)

(2)消息数据:非周期数据,与事件有关(需要确认,丢失需重发)

44.多功能车辆总线MVB:

(1)MVB物理层:提供机械、电气、功能特性。

①OGF光纤(2000m):传送的是光信号。

特点:光学玻璃纤维介质,星型连接或点到点方式下最大距离2000m。

②EMD具有变压器隔离的屏蔽双绞线(200m):基带曼彻斯特编码。

特点:电气中距离介质,传送距离≤200m,每段最多支持32个设备(无中继器),屏蔽双绞线,变压器隔离。

③ESD符合RS485的背板总线或双绞线(20m):基带曼彻斯特编码。

特点:电气短距离介质,传送距离≤20m,使用标准RS-485收发器,每段最多支持32个设备(一个段内)。

*所有介质通过中继器进行,运行速度均在1.5Mbps下。

(2)MVB拓扑结构:为便于扩充新节点,通常采用总线型。

(3)MVB信号编码:MVB速率1.5MB/s,数据采用曼彻斯特编码。NH--high,HL--low。(4)MVB数据链路层:主设备帧+相应从设备帧=报文。

①主设备帧:总线主设备生成。

结构:

②从设备帧:从设备响应主设备帧时发送。

结构:

(5)MVB帧起始定界符:9bit帧源定界符开头。

①主设备帧起始符MSD②从设备帧起始符SSD

(6)MVB帧结束分界符:①介质为ESD:添加一个NL编码,并停止发送。

②介质为EMD:在NL编码后加一个NH编码,并停止发送。

③介质为光纤:添加一个NL编码,并停止发送。

(7)MVB信号传输:

(8)MVB中有16种报文,由主设备帧中的F-code区分。

(9)Process-Data(过程数据)报文:对F-code=0...4和Logical-Address的Master-Frame进行响应。

帧长度:①主设备帧:16bits

②从设备帧:16,32,64,128,256bits(每64位后加一个8位的校验码,若不满64位也加)

(10)Message-Data(消息数据)报文:对F-code=12和设备地址的Master-Frame进行响应。

帧长度:固定256bits,包含一个供所有设备译码的目的地址。

(11)Supervisory-Data(监督数据)报文:对F-code=8,9,13,14或15的Master-Frame进行响应。帧长度:总是16bits。

特例:F-code=15为读设备状态,总线主设备轮询检查各设备状态。

(12)MVB主设备:可有多个,同一时间只有一个(MVB单主设备控制),可位于总线任意位置,对各端口周期性轮询。

45.绞线式列车总线WTB:既可用于固定编组列车也可用于非固定编组列车。

(1)WTB拓扑:端节点、中间节点、终端器,端车、中间车、尾车。

(2)车辆之间标准通信接口(动态编组)数据率:1Mbps(屏蔽双绞线)。

(3)电缆规范:屏蔽双绞线,允许速度1.0Mbit/s,860m长,包括干线电缆、扩展电缆、耦合电缆,可使用自动连接器连接电缆,也可手动插拔电缆。

(4)标记:每一根线分别标识X、Y,屏蔽层为S。

(5)总线主控制:可有多个,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可切换。

(6)WTB初运行:总线主控制指示中间节点连接电缆节,命令末端节点插入端接器。

(7)

(8)WTB物理层:通信速率1Mbit/s,长度860m,22节26m长的UIC列车,可连接至少32个节点。

(9)WTB链路层帧格式:

①WTB信号表示:(不同于MVB的曼彻斯特编码形式)上升沿1,下降沿0。

②WTB帧格式:总线主设备发布的主帧+从设备响应的从帧=一个报文(与MVB区别:主帧从帧格式统一)

③WTB帧头编码:

④WTB终止分界符:将使电路维持2.0BT宽正电平。

⑤WTB总线数据完整性:曼彻斯特编码提高了检错能力;HDLC的CRC-16标准校验序列提供高强度的错误检测;长度校验提高检测帧同步错误的能力。

(10)WTB报文:主设备对从设备轮询,主帧从帧都采用广播方式,一次轮询中,主帧+其响应从帧=报文。(主帧从帧为同类型)

①过程数据报文:过程数据请求帧+过程数据响应帧。

②消息数据报文:消息数据请求帧+消息数据响应帧。目标地址为单个节点地址或广播地址。

不同于过程数据,消息数据长度可变,也可为空。

③监视数据报文:为初运行及组态控制发送。监视请求帧+监视数据响应帧。

46.TCN应用:动力集中(动力在车头,车头带车厢);动力分散(动力分布在几个车厢)

47.计算机网络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8.TCP/IP四层/五层体系结构:

①1+2为网络接口层(四层时)

②3,4不变

③5为OSI七层模型中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49.五层体系结构下数据发送接收过程:

(1)发送:

①②③

(2)接收:①

②③④

⑥AP2收到了AP1发来的应用程序数据。

50.TCP/IP各层功能及协议:

51.网际协议IP:网络层协议,连接网络及相关设备。

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IPv4:

(1)IP地址:给每个连接因特网的主机/路由器分配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32位标识符。

IP地址::={<网络号net-id>,<主机号host-id>}

(2)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8位为一个字节)

(3)IP地址分类:

(4)特殊IP地址:

①全0地址:0.0.0.0,本机地址。②全1地址:255.255.255.255,受限广播地址

③主机号全1地址[子网号:1...1]:保留作为定向广播。

④主机号全0地址[子网号:0...0]:表示网络本身。

*每个子网都占用③④两个特殊地址,其余可分配给主机和网关。

⑤127.0.0.0:测试TCP/IP与本机进程间的通信,网络号为127的分组永不会出现在网络上,它不是一个网络地址。

⑥127.0.0.1:表示主机本身。

⑦192.X.X.X和10.X.X.X:局域网的保留地址。

(5)常用的三种IP地址:A,B,C

(6)同一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中的网络号必须一样。

(7)IP地址-子网掩码:IPv4规定了A类、B类、C类三种标准子网掩码。

A类:255.0.0.0B类:255.255.0.0C类:255.255.255.0

子网掩码用于判断两台计算机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是从IP地址抽取网络号的工具。同IP地址,点分十进制,4个十进制数表示。

(8)给定IP地址、子网掩码→对应网络号、主机号:

前3个为连续的1,故网

络号长度为3。

2进制→10进制计算

为C类

所求为网络号。

求主机号:子网掩码取反再与IP地址相与→0.0.0.32故主机号为32。

byte 608480bit 4803215=÷=

?完全相同才为同一子网。

(9)IPv4

数据报格式:

注释:①版本:占4bit ,指IP 协议版本。②首部长度:占4bit ,可表示最大数值15个单位,③服务类型:占8bit

,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

④总长度:占16bit ,首部+数据。

⑤标识:占16bit ,计数器。唯一标示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报。

⑥标志:占3bit 。最低位MF=0(标识这是数据报片的最后一个);MF=1(后面还有分片)⑦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某分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

⑧生存时间(TTL ):8位,单位秒,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

⑨协议:8位,数据报数据为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IP 层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

5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1)特点:无连接;不可靠;传输效率高;是用于传输量比较少的情况。

铁路通信技术总结

铁路通信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铁路通信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关于对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思考关于对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思考 【摘要】现如今,通信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光电子技术等的结合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高速化、智能化、数字化等。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通信技术手段还可以克服时间与空间限制,这样一来,无论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和他人通过语音、数据视频等进行交流。照此发展速度,可以满足旅客的各种信息交流的需求,比如:与他人进行图像、传真、数据交流等。除此之外,今后铁路列车将朝着高速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为确保行车的安全,从而对人机进行合理化控制,同时又能提高运输效率,力求逐步完善通信功能。本文主要对现代铁路通信技术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详细对现代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加以阐述,同时又指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关键词】铁路通信;通信信号;通信系统 1前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范文TOP100这样一来,要求现代科技人员要完全打破传统铁路通信网接入模式,而是要使用更为先进的有线与无线通信传输方式与接入方式,进

而能够快速升级铁路通信,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样一来,使铁路通信网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关于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论述 对高速铁路来说,通信技术不再是单纯的提供话音或者是报文传输手段。然而,更多的在信号系统中充当着传输与监控数据的角色。现代铁路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通信技术、安全、行车组织等的相互融合;其次,系统设计是以综合集成与集散控制为指导思想的;再次,其管理决策是以人机交互、优势互补的方法。这是从构思、实施再到运行管理的一个过程,同时又是确保铁路安全运行的主导作用的体现,从而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采集、运输和处理等功能,确保铁路的高速运行。 3我国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60年代以前,铁路常常选用的通信技术为架空明线、电子管载波、交换机、直流脉冲调度电话等。第二阶段,60年代后期,采用以小同轴电缆、纵横交换机、双音频调度电话等。上述两个阶段我国铁路通信技术始终停留在模拟通信的阶段。直到80年代后,开始使用数字通信技术。精品此阶段的主要特点为使用光缆、数字复用传输、列车无线通信等。例如:大秦数字通信网建成标志着我国的铁路通信技术由模拟制开始转向数字制方向。 4现代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

《铁路供电远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则》(2014)195

TG/GD107-2014 铁路供电远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铁路供电远动系统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主要技术装备,是保障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设施,是铁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供电远动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供电远动系统包括牵引供电远动系统和电力远动系统。 第三条供电远动系统调度主站应集中设置总公司、铁路局,并按照高铁、普速两套系统分别设置。 高铁调度主站监控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电力设备运行。 普速调度主站监控普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运行。 普速电力远动系统调度主站应设置在供电段。 第四条本规则适用于调度主站集中设置在铁路局的供电远动系统管理。调度主站设置在铁路局管内其他处所的远动系统由各铁路局自行制定管理规则。 铁路总公司供电远动系统调度主站管理规则另行制定。 第五条本规则明确规定了供电远动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供电调度使用供电远动系统还应执行《铁路供电调度规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总公司供电部、铁路局供电处是供电远动系统技术主管部门。 第七条总公司供电远动系统调度主站硬件设备及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由总公司信息中心负责维护。铁路局供电远动系统调度主站硬件设备及系统软件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维护,应用软件由供电部门负责维护,被控站设备由供电段(维管段)负责运行维护。 第八条供电远动检测室归属铁路局供电部门管理,应配备专业人员和必要的仪器、仪表、备品备件、试验设备(见附件1),建立模拟检测实验室,负责调度主站应用软件日常维护、状态监测,数据分析,定期对供电远动系统功能进行校验,及时发现、协调处理供电远动系统故障,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第九条供电远动系统各部门维护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十条铁路局供电处。 (一)负责全局供电远动系统的专业管理工作。 (二)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供电远动系统的维护和故障处理。 (三)负责审批供电远动系统的投运、停用。

铁路通信的发展趋势

铁路通信的发展趋势 铁路通信网发展至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模拟到数字,从电缆到光缆,从PDH到SDH,从STM到ATM,从ATM到IP/DWDM……。一代又一代新技术、新系统层出不穷。然而,绝大多数新技术、新系统都是应用于骨干网中,用户接入网仍为模拟双绞线技术所主宰。由于社会经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单纯的语音业务已难以满足用户和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光纤技术的出现,以及用户对新业务,尤其是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增加,给整个网络的结构带来了影响,同时也为用户接入网的改造和更新带来了转机。所谓接入网是指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由于骨干网一般采用光纤结构,传输速度快,因此,接入网便成为了整个网络系统的瓶颈 2 铁路无线通信接入网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国铁路车站值班员和编组场内线路值班员开始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和站内无线电话,采用工作频率为2MHz和40MHz的电子管设备。70年代初,全部改用150MHz和450MHz频段的晶体管设备。80年代初,在编组场上推广应用携带小型的150MHz、450MHz的站内无线电话。铁路沿线维护作业人员的无线电话也相继推广使用。养路、施工的报警无线装置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并进行了山区隧道区段的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试验。形成了铁路无线通信的覆盖范围为铁路沿线的狭长地带和站场、车站所在地的区域。由于铁路沿线地形复杂、无线电传播环境恶劣,加之列车的快速移动,决定了铁路无线通信网与公用移动通信网和区域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的差别,它是一种属于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链状网。 3 铁路无线通信接入网的应用现状 由于铁路列车具有高速运动的特点,因而无线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铁路现代化改造进程的迅速推进,从前单一的无线列调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铁路无线通信的需要,这样就迫切需要建设一套适合于铁路现代化运营指挥需要的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系统必须可以实现调度中心与车站值班员之间、车站值班员与列车司机之间、列车司机与调度中心之间的通话功能,必须可以实现线路管理区间的公务移动通信功能,同时还必须能够实现调度中心与列车司机室之间实时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这样,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GSMforRailways)就应运而生了。GSM-Railway属于专用移动通信的一种,专用于铁路的日常运营管理,是非常有效的调度指挥通信工具。GSM-R是基于分组数据的通信方式。它在GSMPhase2+的规范协议的高级语音呼叫功能,如组呼、广播呼叫、多优先级抢占和强拆业务的基础上,加入了基于位置寻址和功能寻址等功能,适用于铁路通信特别是铁路专用调度通信的需要。主要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区段养护维修作业通信、应急通信、隧道通信等语音通信功能,可为列车自动控制与检测信息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并可提供列车自动寻址和旅客服务。 4 铁路无线通信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铁路安全、重载、信息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对无线通信业务需求日益增多,铁路客票、机务、工务、车辆、电务等多个部门均需提供车地之间无线数据传输通道。铁路车地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需求包括:工务轨道动态监测信息无线传输;工务线路环境监测信息无线传输;客车运行安全监控信息(TCDS)无线传

铁路信号维修规则(新)

铁运公司铁路信号维修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确保铁路信号设备的正常运用,加强信号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特制定《铁运公司铁路信号维修细则》。 第二条信号设备维修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计划修与整修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良好。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优化维修作业方式方法,提高维修效率,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维修管理水平,保证信号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在规定的寿命期内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地运用。 第三条铁路信号设备维修工作应坚持以安全和质量为主的原则,依据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和磨损程度相应地进行月度计表、状态维修、故障修。测试工作是信号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在月度计表、状态维修、故障修之中。 第四条铁路信号设备维修工作应以安全管理为核心,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质量验收制,建立设备质量、技术、设备、成本管理台账。铁路信号维修工作必须与工务工区实行密切协作的制度,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第二章信号设备维修分类 第五条月度计表(占计划60%) 月度计表是每月对信号设备进行的日常养护和集中检修,通过维修,保持设备性能,预防设备故障,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 第六条状态维修(占计划30%) 状态维修是根据设备特性变化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状态修要求建立信号设备技术档案,信号值班人员每天通过信号微机软件和设备记录信号设备技术参数,信号技术员通过技术参数分析后随时掌握该设备工作状态及变化趋势,预防可能出现的故障。 第七条故障修(占计划10%) 故障修是当信号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时,故障处理人员应严格按故障处理程序处理,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最新版)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确保铁路信号设备的正常运用, 加强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特制定《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第2条铁路信号设备是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组织方式,实现行车指挥现代化的关键设施。电务部门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心,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保证信号设备处于良好运用状态(原为:正常运用)。 第3条铁路信号维护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运输安全。信号工是铁路主要行车工种。信号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铁路有关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法制观念,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保证行车、设备及人身安全。 第4条铁路信号设备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具有点多线长、设置分散、布局成网、不间断运用、结合部多、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其维护工作技术要求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各级电务部门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电务职工队伍素质。参加信号工作的新职工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纪律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第5条信号维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预防与整修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良好。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提高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优化维护作业方式方法,推进修程修制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维护管理水平。 第6条《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是做好信号维护工作的基本规则,电务及有关部门制定的细则、标准、办法等,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规定。 第二章管理 第一节通则 (全部内容进行修改、增加) 第7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由维修、中修、大修三部分组成,测试工作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在维修、中修、大修之中。 第8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按期大修、强化中修、确保维修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安全和质量为主的原则,依据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和磨损程度做好大修、中修和维修工作,保证信号设备符合技术标准,在规定的寿命期内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地运用。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最新版)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第一章总则第 1条为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 , 确保铁路信号设备的正常运用加强信 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 特制定《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 第 2条铁路信号设备是指挥列车运行, 保证行车安全, 提高运输效率, 改善行车组织方式 , 实现行车指挥现代化的关键设施。电务部门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政策 , 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 心 , 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 保证信号设备处于良好运用状态(原为:正常运用)。 第 3条铁路信号维护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号工是铁路主要行车工种。信号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铁路有关法规产法制观念 , 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 保证行车、设备及人身安全。, 直接涉及运输安全。信 , 牢固树立安全生 第 4条铁路信号设备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具有点多线长、设置分散、布局成网、 不间断运用、结合部多、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其维护工作技术要求高 , 既相对独立 , 又相互联 系 , 因此 , 各级电务部门必须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业务知 识培训 , 不断提高电务职工队伍素质。参加信号工作的新职工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和 安全纪律培训 , 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第 5条信号维护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贯彻预防与整修相结合的原则 , 确保信号设备运用状态良好。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 提高信号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优化维护作业方式方法,推进修程修制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维护 管理水平。 第 6条《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是做好信号维护工作的基本规则, 电务及有关部门制定的 细则、标准、办法等 , 必须符合本规则的规定。 第二章管理 第一节通则 (全部内容进行修改、增加) 第 7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由维修、中修、大修三部分组 成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 包含在维修、中修、大修之中。 , 测试工作是信号设备维 第 8条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按期大修、强化中修、确保维修的指导思想 以安全和质量为主的原则, 依据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和磨损程度做好大修、中修和维 修工作,保证信号设备符合技术标准, 在规定的寿命期内性能良好、质量稳定、安全可 靠地运用。 , 坚持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浅谈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浅谈 摘要:从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技术浅谈,全面了解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高新技术,掌握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特点,对高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高新技术浅谈 随着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八纵八横的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现代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技术分析,全面掌握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高新技术,了解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特点,以指导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 一、高速铁路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1.1 信息管理要求 高速铁路要求与沿线行车、旅客服务相关的数据与信息,采用计算机网络相连的方式输送和交换,保证运营的高效,使高速铁路的运营纳入信息化管理。 1.2 调度控制要求 传统铁路的运营调度方式,是以下达话音指令为主实施行车指挥的。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要求行车指挥采用计算机管理、传输指令数据为主的调度方式,在区间控制列车运行的系统也采用计算机和数据控制。 1.3 通信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系统中,要求以数字网络技术对综合调度系统进行技术支撑;较大的站间距需要引入区间接入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信息要通过光纤网络传输;车上和地面之间采用综合无线通信系统,且传递信息从运营调度指挥扩大到客运服务、动车组数据与信息;无线通信系统要适应300公里/小时的运营速度。 1.4 通信业务需求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业务需求体系在:一是为高速铁路信号、综合调度、信息化系统等专业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网络服务;二是为高速铁路运输提供高质量的调度通信、旅客服务信息、会议电视、移动通信业务。 二、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分析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 1987年铁电务(1987)401号 总则 铁路通信是指挥列车运行,组织铁路运输生产,提高效率,保证安全,传输各种信息及公务联络的重要设施。通信部门各单位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为用户服务的方针,做到通信联络迅速、正确、保密、稳定。 通信工作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度与性能并重的原则,全面安排,认真完成大、中、维修计划,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经常保持设备完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铁路通信具有点多线长、布局成网、分散维护、集中使用的特点。维护管理必须树立全程全网观念,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基层建设,搞好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基础工作,应用先进技术,掌握技术业务,密切协作,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是铁路通信维护工作的准则。各单位必须遵照本规则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本规则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铁道部。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 1987年铁电务(1987)401号 总则 铁路通信是指挥列车运行,组织铁路运输生产,提高效率,保证安全,传输各种信息及公务联络的重要设施。通信部门各单位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为用户服务的方针,做到通信联络迅速、正确、保密、稳定。 通信工作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度与性能并重的原则,全面安排,认真完成大、中、维修计划,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经常保持设备完好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铁路通信具有点多线长、布局成网、分散维护、集中使用的特点。维护管理必须树立全程全网观念,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基层建设,搞好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基础工作,应用先进技术,掌握技术业务,密切协作,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铁路通信技术维护规则》是铁路通信维护工作的准则。各单位必须遵照本规则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0-13T11:16:27.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商宝山 [导读] 不仅能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基于此,文章就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天津南环铁路电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81 摘要:铁路交通运输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更是存在着非常紧密联系。通信技术在我国铁路干线中有着非常广泛应用,加强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力度,将现代通信技术运用到高速铁路中,不仅能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基于此,文章就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铁路通信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铁路中加强通信技术运用的重要意义 铁路通信技术就是通信手段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从铁路诞生以来,通信技术经历了由简单的通话调度技术以及报文传输技术发展到了如今的现代化通信技术,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铁路系统中通信技术主要是传输和监控铁路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将实时的数据传输给指挥中心,通过“人机对话”模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和控制,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包括对行车安全和可靠的控制、行车调度自动化控制、路况的实时监控、设备状况的检测、故障报警和分析等方面。 目前,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线路覆盖区域越来越为广泛,铁路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也得到了国家众多部门的高度重视。铁路通信技术与客运专线的融合,使得我国铁路与客运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非常可观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应用还存在着众多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通信技术在铁路系统中的应用 2.1有线通信技术 铁路工程中应用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对基站之间的连接和固定方式以及设施之间的通讯方式进行重要应用,从而达到安全效率高、质量优化和成本低的效果。目前,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进行综合性建设,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实现了光纤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传输过程中,这项技术在对数据和图像处理上,实现了数据相互融合和交换,在速度上实现了提升,可以达到80Gbit/s,从而可以提高这项技术对数据和图像的传送速度。近年来,通信技术创新较多,随着ATM交换技术、IP通信技术、PTN分组化技术(PTN=分组技术+SDH体验+G/EPON)、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等技术的不断更新,创建了接入网和骨干网等连接方式,保证了通信传输技术的安全和效率。 2.2无线通信技术 在铁路工程运输过程中,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是最直接的目标,因此,为了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需要通过技术应用来实现。传统的铁路工程项目的通信技术,只是在列车即将行驶或即将进站的环节进行应用,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一般不进行无线通信,使这项技术在应用环节上受到了限制,也限制了铁路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因而应建设先进、发展速度快的系统,在全线区间实现指挥中心和列车运行期间的通信功能。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为铁路运输提供语音通信、调度通信、列车控制数据传输、调度命令和无线车次号校核信息传送等业务。 2.3集群通信技术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专业化的移动通信系统,其功能性相对比较强大,能够实现通信和程序控制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相互结合,并且实现集中控制和通信一体化发展。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对信道进行分配,并利用无线拨号方式将技术进行系统化分配,能对系统资源和效率进行充分利用,提升通信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服务质量,降低系统损耗。但是系统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公用网络的选择和分配的问题,网络信息不完善或网络容易受到干扰等情况。 3.以光纤通信在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 3.1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光纤通信 铁路通信系统处理提供信息收集与传输平台以外,还连接很多传输系统,其中包括通信专业接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号专业调度集中系统、微机监测系统、列控监测系统;PASCA-DA系统;信息专业旅客服务系统、票务系统、经营管理信息系统、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等,并提供包括64Kb/s、2Mb/s、155Mb/s、622Mb/s、2.5Gb/s、10M/100M及光纤传输通道。在铁路通信的整个传输系统中,中继层和接入层的光纤传输结构不同,中继层的作用是保护光信号不丢失,并且能将信息正确的传输到正确的路线上,因此需要采用高于SDH2.5Gb/s的速率等级,接入层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是建立自愈网路,其速率等级高于SDH622Mb/s即可。此外环境也是影响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铁路运输过程中经过山区和隧道,这些复杂的环境会阻断或影响GSM-R信号传递,车辆脱离控制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现在光纤技术运用到铁路通信中,在铁路周边建立光纤直放站,辅助天线传播方式,使整个传输系统包括近端机、远端机、光纤、耦合器、天馈线或漏缆等部件,在平坦的地区只需要使用光缆传递信息即可,即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亦可以节约成本。光缆纤芯数量应满足相关业务需要。 3.2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光纤网络 在列车通信系统中,地面设备会不断收集列车运行控制所需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经过轨道电路和点式环线传递给列车头部的信息接收器,列车操控员在接收信息以后对其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钢轨(或无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经过计算测绘出最佳的速度变化曲线,将绘制的速度曲线与实际运行速度进行对比,如果差别不大就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如果差距太大,其影响因素多,其中包括雾气等影响因素,则需要列车员作出紧急处理。CTC系统采用光纤将各个串行接口与计算机联锁,车站列控中心系统设备相连;采用光电隔离串行接口通信方式与无线车次号校核、调度命令无线传送、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装置、微机监测等系统设备相连。将这个系统信息传递方式有电缆传播转变成光纤传播,可以在雷雨天气不受雷电的影响,保证信息传播过程畅通无阻。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革,铁路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高的要求和网络保障。相信通过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

2017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试题库

3 .《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屏蔽室应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应( A ).A、不大于5 Q B、等于5 Q C、不大于10 Q D、等于 10Q 4 .《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屏蔽室的衰耗在使用频率范围内, 屏蔽衰耗(A ).A、不小于100db B、不小于80db C、不小于70db D、不小于65db 5 .《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固定设置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应(C ).A、小于5 Q B、小于15 Q C、小于10 Q D、小于20 Q 7 .无线列调检修工区对出入库机车电台进行逐一检修,确保机车电台(A )良好出库.A、100% B、95%C、98%D、99% 隧道内电缆支架的安装位置距离钢轨面高度一般为(A)m. 4.8 ?4.9 B、4.5 ?4.8 C、2.5 ?5 D、4.0 ?4.5 《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机车电台的驻波比为(B). 小于1.5 B、不大于1.5 C、小于2.0 D、不大于2.0 10 .《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400MHz 列调机车电台调制接收 带宽为(A). A、不小于2 X5KHZ B、6KHz C、15KHZ D、不小于5KHz 11.《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B、C制式的车站电台场强覆盖

范围应不少于两相邻车站电台之间距离的(C). A、1/5 B、2/5 C、1/2 D、1/3 12.《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按95%的地点和时间概率,非 电气化区段450MHz机车电台接收机输出端的电压信噪比不低于 20dB时,接收机的最小接收电平不小于(D ). A、10dB 止、6dB yC、3 dB 卩 三、判断题铁路专用无线通信障碍分为通信一类障碍和通信二类障碍两 1. 种(2)

2011级铁道信号专业教学计划说明

2011级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520205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铁路发展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文化基础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具有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在铁路、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及大型厂矿的铁路运输部门从事信号设备的测试、检修、维修、故障处理能力及对铁路信号设备进行施工安装、调试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规格和适应的岗位群 (一)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电务部门,从事铁路信号技术工作,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铁道信号方面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1.贯彻执行《铁路信号维护规则》,从事信号设备维修养护、技术改造等工作。 2.贯彻执行《铁路信号施工规范》,从事信号设备施工和大修等工作。 3.还可从事本部门的经营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工程设计、技术改进、科技开发,试验研究等领域从事一般技术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 (2)掌握学习专业知识必备的基础知识。 (3)掌握学习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必备的预备知识。 (4)掌握识读、绘制铁路信号工程图纸的知识。 (5)具有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对铁路信号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分析与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及对铁道信号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的能力。 (3)运用有关的仪器仪表对铁道信号器材进行测试检修的能力。 (4)对铁道信号设备进行设计和小型改革的能力。 (5)获取一定专业信息的能力。 (6)一定的在本专业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7)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8)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本专业相关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3.素质结构 (1)具有铁道通信信号从业人员的精神和气质,爱岗敬业。 (2)具有较强的安全作业意识。 (3)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具备适应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的潜力。 四、教学内容 本专业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时分配及比例(见附表一) 1.理论及分散实践教学78周,集中实践教学30周,第6学期安排集中实践教学。 2.教学总时数304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79学时,实践教学1364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为0.55 : 0.45。 3.每周总学时数不超过26学时。 (二)课程设置及要求 必修课 1. 思政 本课程分四个学期四个内容开设,包括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概论。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育 主要学习田径、球类、体操等各项运动和体育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造就健美的体魄。

铁路通信网组成概述

铁路通信网组成概述 铁路通信网包括:有线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 有线通信网:长途通信网、地区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无线通信网:数字无线通信网和模拟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 长途通信网:干线通信网、局线通信网;支线通信网; 地区通信网:地区自动通信网和人工通信网(音频总机);专用通信网:列调、货调、会议、办公、车号、TDCS、客票、货票、车辆监控(红外线)、应急通信等等。 干线通信网:铁路总公司—铁路局之间通信,即:北京—南京、上海、沈阳、西安、广州(枢纽局)—南昌、哈尔宾、乌鲁木齐、济南。 局线通信网:铁路局—枢纽地区,沈阳—大连、锦州、长春、吉林、通辽、丹东、图们、通化等等; 支线通信网:枢纽地区—站段地区,吉林—梅河口、磐石、蛟河、通化、图们、烟筒山、白河、辽源等等; 通信网组成:枢纽有人值守通信机房,无人值守通信机房,区间线路(光缆、电缆、架空明线,架空光缆、架空电缆,直埋光缆、直埋电缆、直埋光电缆等等) 有人值守通信机房设备:传输设备、中继设备、电源设备、光设备、电缆设备、数字通信设备、模拟通信设备等等。

无人值守通信机房:传输设备、接入网设备、电源设备、数调设备等等。 区间线路设备:光缆、电缆、架空明线,架空光缆、架空电缆,直埋光缆、直埋电缆、直埋光电缆等等 其中:直埋光缆:光缆线路(8芯、12芯、24芯、塑料、嵌装、光电缆等等)、光缆检查井、光缆中继设备、光缆标、光缆警示牌、光缆接头盒、光缆引入(光缆尾纤、光缆终端盒)等等; 直埋电缆:电缆线路(对称5、10、20、30、100、200、500、800、同轴、光电缆)、电缆充气设备、电缆井、电缆中继设备、电缆接头盒、电缆引入(电缆分线箱、电缆交接箱、电缆汇接设备)电缆标、电缆警示牌等等。 架空光缆:架空光缆线路、架空杆路(电杆,角杆曲线杆、河口杆试验杆、横担、拉线、掌角、拉板、瓷瓶绝缘子)钢绞线、穿钉、光缆接头盒等等。 地区通信:电话交换机(机房)、地区电缆、用户电话机等等。 专用通信:1.列车调度电话网,铁道部—铁路局—地区站段—车站运转室,(数调主系统、数调分系统、调度值班台、车站值班台、调度电话机等)。 2.货调通信网:铁道部—铁路局—地区站段—车站货运室,(数调主系统、数调分系统、调度值班台、车站值班台、调

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试题库

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试题库

————————————————————————————————作者: ————————————————————————————————日期:

3.《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屏蔽室应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应( A ).A、不大于5ΩB、等于5ΩC、不大于10ΩD、等于10Ω 4.《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屏蔽室的衰耗在使用频率范围内,屏蔽衰耗( A).A、不小于100db B、不小于80dbC、不小于70db D、不小于65db 5.《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固定设置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应( C ).A、小于5ΩB、小于15ΩC、小于10ΩD、小于20Ω 7.无线列调检修工区对出入库机车电台进行逐一检修,确保机车电台( A)良好出库.A、100% B、95%C、98%D、99% 8.隧道内电缆支架的安装位置距离钢轨面高度一般为(A)m. A、4.8~4.9 B、4.5~4.8 C、2.5~5 D、4.0~ 4.5 9.《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机车电台的驻波比为(B). A、小于1.5 B、不大于1.5 C、小于2.0 D、不大 于2.0 10.《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400MHz列调机车电台调制接收带宽为(A).

A、不小于2×5KHz B、6KHz C、15KHZD、不小于 5KHz 11.《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B、C制式的车站电台场强覆盖范围应不少于两相邻车站电台之间距离的(C). A、1/5 B、2/5 C、1/2 D、1/3 12.《铁路通信维护规则》规定,按95%的地点和时间概率,非电气化区段450MHz机车电台接收机输出端的电压信噪比不低于20dB时,接收机的最小接收电平不小于( D ). A、10dBμ B、6dBμ C、3 dBμ D、0 dBμ 三、判断题 1.铁路专用无线通信障碍分为通信一类障碍和通信二类障碍两种(√) 2.屏蔽室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3.设备大修一般按系统进行,逐段实施。单项设备指标下降严重,影响系统质量时,只能对此项设备进行重点整治或中修,不能进行单项大修(×). 4.无线列调区间设备失效达8h,为通信一类障碍(√). 5.无线通信系统大修期一般规定为系统10~15年,车载台10年,固定电台

铁路通信发展史

中国铁路通信发展史 通信073 马增伟 200709206 一、以架空明线为主的建设和技术发展时期 从1876年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铁路通信主要采用架空明线。这一时期经历了建国前后近100年之久,从技术发展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铁路通信的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简单的单线弯钩通信电线路逐步发展为双线横担线路;从以电报通信为主逐步发展为电报、电话并用,且以双线电话通信为主。 中国铁路初创时期,铁路通信线路十分简陋。在电话发明后,1896年我国京奉铁路开始在电报线上开通风拿波式电话,1899年开始采用磁石电话作为各站电话。采用电话比采用电报联络更为方便、快捷,缩短了联系时间,相应提高了运输效率。为进一步适应铁路运输增长的需要,20世纪初,一些铁路开始改造通信线路,增设了行车管理和调度指挥用的铜电话线,提高了电线路的技术标准,增加了线条数量,逐步从以电报通信为主转为电话、电报并用,并以音频电话通信为主。 这一时期,随着铁路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铁路内部公务联络增加,一些铁路逐步建立了地区通信和电报、电话交换所。如中东铁路1903年在宽城子(现长春)站开始采用了磁石交换机,南满铁路也在此期间建立了一批电话所。 2.铁路区域性通信网形成和发展阶段 1930年3月“满铁”在沈阳-大连间安装开通了铁路上第一条3路载波电路,开始了架空电线路的频率复用。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东北地区已经开通了大量3路和单路载波电路。1940年前后,继东北地区之后,华北地区的铁路通信也相应开通了大量载波电路,长途通信有了进一步发展。当时铁路通信在东北、华北地区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区域性传输网。

8高速铁路采用的通信信号技术

高速铁路的通信信号技术 及系统设计与实施 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 铁路通信信号技术的发展是随着近百年的铁路发展以及继电器、半导体、电子信息技术的变化,不断的演进与发展的。几十年来,出现过路牌、路票信号标志、信号机色灯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又出现半自动、自动闭塞设备,ATS自动停车设备,列车控制设备ATC,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以及调度监督和调度集中CTC系统等。在通信领域,也从专用调度通信话路逐渐发展成话音、数据共存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无线列调发展成铁路综合无线通信系统。近年来,又出现了现场总线、列车总线和通信信号共用的综合光纤安全局域网技术。使铁路通信信号步入了数字和网络世界。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主要是由调度中心、车站微机联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所组成。在这些系统之间,若干不同功能的局域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广域网,光纤构成的通信链路组成了具有保护功能的网络,传输着有关的信息,支撑着列车的安全运营。在高速铁路中,运营管理和调度指挥是通过网络中传递的数据实现的,传统的话音调度指挥方式不再适应。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地介绍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中心,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专用通信网络系统等几个部分。 1 / 27

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中心一.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不同之处主要有:高速铁路设置综合调度系统,对列车运营指挥实行集中控制方式,同时负责与行车有关的管理工作。世界各国高速铁路的行车调度系统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高速客运专线,列车都在运行本线到发,机车车辆基本在高速线范围运转。调度系统充分利用上述运营特点的有利因素,以行车指挥为中心,集多种业务调度和管理功能于一体,构成综合调度系统,全线就采用这种由一个综合调度所集中指挥。日本的新干线和法国的TGV系统。第二类为客货混合运输高速线,列车类别多,速度差别大,与既有线行车组织和管理的关系密切,列车运行秩序易受引入线、相临既有线列车运行不正常情况的影响,行车调度业务难度大,这种高速就采ICE线难以建立综合调度系统,仍采用行车调度中心的方式。德国用这一类的调度形式。京沪高速铁路 是一条与既有京沪线平行修建的高速客运专线。高速线建成以后,线路实行以高速为主,高、中速客运列车混合运输的运营模式,既有线将主要为货物运输使用。设置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是2 / 27 保证高速列车运营的基本需求,而中速列车跨越高速线与既有线运行,又要求调度系统必须解决跨线运行列车调度指挥的衔接问题。

铁路通信铁塔维护管理办法

铁路通信铁塔维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铁路通信铁塔(以下简称“铁塔”)是铁路通信网重要的配套设备、基础性设施,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设备。通信铁塔的安全,直接关系铁路无线通信业务的正常运用和行车安全,为加强通信铁塔的安全风险管理,防止铁塔倾斜、倾覆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侵入铁路限界危及行车安全,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通信维护规则》以及铁路安全风险有关管理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铁塔作为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无线网和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载体,其结构分为钢管塔、角钢塔、单管塔、拉线塔等类型。一般由塔体、基础、防雷接地和平台、爬梯、防护网、天线支架等附属设施组成。 第三条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铁路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通信铁塔的建设标准,加强铁塔的专业化设计、施工、监理和技术检验检测,加大工程质量源头治理力度。建立铁塔质量跟踪制度,健全铁塔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 第四条各设备维护单位应结合实际,推进通信铁塔安全风险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风险控制,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增强对通信铁塔的安全管控能力。 — 1 —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管内所有的通信铁塔。 第二章通信铁塔维护项目及周期 第六条通信铁塔实行日常检修、集中检修和重点整修的维护方式。 (一)日常检修 1.铁塔日常检修是对铁塔基础、塔体结构、防雷地线、警示标牌的日常性定期巡视检查,预防和消除铁塔安全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和快速进行处理的日常性维护。 2.铁塔日常检修每月进行一次,日常巡视每半月进行一次。由各设备维护管理单位负责,各设备维护管理单位要按车间、班组管辖区段,将通信铁塔维护包保到人。 3.日常检修项目。 (1)铁塔监测告警、倾斜度及基础沉降情况检查(利用铁塔监测系统进行此项检查)。 (2)铁塔倾斜度、基础沉降告警分析(利用铁塔监测系统监测分析)。 (3)铁塔外观结构、地锚、螺栓检查。 (4)铁塔平台、爬梯、防护网、天线支架等附属构件外观检查。 (5)铁塔基础状态及周围环境检查。 (6)检查地线连接情况。 (7)铁塔顶航空标志灯、安全警示标志牌检查。 — 2 —

高速铁路现场信号设备(TCC、LEU、CTC)维修作业标准

高速铁路现场信号设备(TCC、LEU、CTC)维修 作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电务系统高速铁路现场信号设备的列控中心(TCC)、地面电子单元(LEU)、调度集中(CTC)维修的工作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铁路电务系统高速铁路现场信号设备(TCC、LEU、CTC)维修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高速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准入管理办法 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 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铁路局电务系统现场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制度 铁路局高速铁路信号设备检修标准化作业程序及质量标准

铁路局高速铁路岗位准入管理实施办法 3、工作内容与要求 3.1日常巡检作业 3.1.1作业前准备 3.1.1.1召开作业准备会,作业负责人布置巡检任务,明确作 业地点、时间、任务及相关人员分工。 3.1.1.2班前安全讲话,安全员布置劳动安全和行车安全的具 体措施并督导检查。 3.1.1.3工具材料准备,检查通信工具作用良好、电池电量充足;准备好相关工具材料,并逐一清点登记。 3.1.1.4作业人员按规定正确穿防护服、佩戴标志及携带规定 的防护用具。 3.1.2登记联系 3.1.2.1严格执行《铁路局电务系统现场作业控制制度》的有 关规定。 3.1.2.2作业前,室内联系防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在《行车设 备检查登记簿》或《行车设备施工登记薄》内进行登记。 3.1.2.3作业人员须经室内联系防护人员同意,方可进行作业。 3.1.2.4作业过程中,室内联系防护人员须随时监视设备运用 情况。 3.1.3巡视检查内容

铁路通信接入网技术

铁路通信接入网技术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铁路传输技术;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对铁路通信接入网技术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SDH传输技术、ATM 网络传输技术、MSTP传输技术、RTKGPS网络传输技术、高速率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光纤用户环路技术、铁路通信网是保证行车安全、提升运输效率的有力工具,我国铁路引入现代通信技术还不久,对铁路通信工程建设还需要一段时间对其了解、分析和试验,对其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技术问题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为铁路通信现代化作出贡献、现代化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具体材料详见: 论文关键词:铁路通信技术;接入网技术 论文摘要: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与准高速化方向的迈进,为保证有效的人机控制和提升运输效率,要求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技术构成先进的铁路通信网。主要介绍了在现实的铁路通信工程建设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1铁路传输技术 1.1SDH传输技术 SDH是取代PDH的新数字传输网体制,主要针对光纤传输,是在SONET 的标准基础上形成的。它把信号固定在帧结构中,复用后以一定的速率在光纤上传送。SDH是在电路层上对信号进行复用和上下。当带着信号的光纤通ODF(光纤分配架)进入ADM时,信号必须通过O/E转换和设备上的支路卡才能下成2Mb/s的基本电信号,并经过通信电缆和DDF(数字配线架)接到用户接口或基站BTS(基站收发信机)。 1.2ATM网络传输技术

ATM是一种基于信元的交换和复用技术,即一种转换模式,在这一模式 中信息被组织成信元。它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输声音、数据和视频 信号。每个信元有53个字节,开头的五个字节为信头,用以传输信元的 地址和其他一些控制信息,后面的48个字节用以传输信息。利用标准 长度的这种数据包,通过硬件实现数据转换,这比软件更快速、经济、 便宜。同时,ATM工作速度有很大的伸缩性,在光缆上可以超过2.5Gbps。 在网络传输中,为了使多个用户共享高速线路,通常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时分复用方式又可分为同步传输模式和异步传输模式。在数字通信中 通常采用同步传输模式,这种传输模式把时间划分为一个个相等的片段,成为时隙,一定量的时隙组成一个帧,一个信道在一个帧里占用一个时隙,一个用户占用一个或多个信道。而在异步传输模式中,各终端之间 不存有共同的时间参考,各个时隙没有固定的占用者。在ATM中时隙有 固定的长度而且比较短,一个时隙传输一个信元,每一个信元相当一个 分组。各信道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和排列规则来占用时隙,信息量大的信 道占用的时隙多。 1.3MSTP传输技术 MSTP依托于SDH平台,可基于SDH多种线路速率实现,包括l55Mb/s、622Mb/S、2.5Gb/s和10Gb/s等。一方面,MSTP保留了SDH固有的交叉 能力和传统的PDH业务接口与低速SDH业务接口,继续满足TDM业务的 需求;另一方面,MSTP提供ATM处理、以太网透传、以太网二层交换、RPR处理、MPLS处理等功能来满足对数据业务的汇聚、梳理和整合的 需求。 1.4RTKGPS网络传输技术 随着GPS无验潮测深技术应用的持续深入,传统电台数据链的传输模 式已不能满足长距离RTK作业的需要。而网络RTK技术则是利用网络 来取代UHF电台进行数据传输,它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抗干扰性强, 已成为数据链传输的新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