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个人感想

关于“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个人感想

关于“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个人感想
关于“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个人感想

关于“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个人感想

在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想要真正掌握工程质量的管理并非易事。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抓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才是硬道理。原因是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较多的不定因素。

实习过程中有了解到“PDCA循环”,该循环又称为质量环,P为plan,D为do,C 为check,A为action。由此,不难理解该循环中各个阶段所要表达的含义。对于施工管理人员来说,我认为在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属于重头,也就是该质量环中的D阶段。

D阶段为工程实施阶段,该阶段是对P(计划)阶段的实施,同时也是为C、A阶段提供质量依据的阶段。我个人认为现场质量管理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

1、合理的施工方案

2、施工材料的准备,一定要按照要求来,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用。

3、施工人员,正如人机料法环理论中所阐述的,“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一群有执行力、充满凝聚力的人一起工作的团队才能使一个项目充满希望。另外,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并且做好施工结束后的跟踪工作。

4、不仅是管理人员,工人也是影响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此外,管理人员应向工人做好关于工程质量的交底工作。工人的工作疏忽来自两部分,一是工人自身,再者就是管理的交底不到位。

抓好D阶段,再在C、A阶段下功夫,也就是查缺补漏,做出总结,并及时向管理人员和工人反馈。为下一个循环的P阶段指明方向。

(个人理解考虑不够周全,望指出!)

林晓东

2016年8月31日

浅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浅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这里的“有效”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XX《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80个成员国和19个国际或地方组织的专家,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 在我国,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讲,这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

效性呢?简单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质量理念支持;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企业的执行力度低。现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如下分析和探讨: 1. 质量理念树立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相信企业管理者都有非常的认知度。关键是,有的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通过策划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的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将顾客的需求错误理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指导具体工作并达到工作目标。 影响质量理念的树立有几个关键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和保证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一是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是决定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发展取决于领导,如领导层有远见卓识,志在谋求长远发展必然要引入先进的

新版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新版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变化 添加时间:2014-10-05 17:19:33 浏览:1823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自2012年以来一直忙于标准的修订工作。尽管距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15版的正式发布还有一年多,但对于众多现行ISO9001:2008版标准的认证成员而言,尽早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改版意图以及修订后的语言表述差异成为必要之务。此外,新版标准的委员会草案版本已于2013年发布。作为即将实施的新版标准的蓝本,该草案自然成为各个方面的关注所在。 目标 虽然修订后的标准不会改变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却对表述语言及管理方法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此次修订的目标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为今后十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一个稳定的框架,并引入八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加强可追溯性方面的一致性;突出“客户中心”理念;注重领导力;强调人的参与;系统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惠互利的供方关系。 2)具有足够的通用性,能适用于各个行业或领域的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3)继续对当前为获得满意结果进行有效流程管理保持关注。 4)将2000年重大修订以来的质量管理实践和技术方面的变化纳入考虑范围,例如:用于控制客户资产的条形码系统;更为全面、高度整合的质量管理体系(QMS)软件;电子版本的质量手册、流程和表格;在作为企业必须的认证标准之外,客户对审计价值的期望;流程方法中日渐突出的持续改进衡量指标。 5)反映组织运营所面临的日益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工作环境变化,如:员工的文化背景日趋多元化;客户对速度、价格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出于对事故和成本的考虑而日益关注企业内部的环境和安全问题;有助于多功能岗位发展的精益管理环境。 6)采用ISO导则—附件SL(高层结构)规定的通用结构、核心文本及定义,确保与其他ISO管理体系(如ISO14001)的兼容性。 7)简化组织对标准的有效执行及合规审查。 8)采用简洁的表述方式,确保新版标准的通俗易懂及对质量管理要求的一致解读。 术语 ISO9001:2015新版标准在术语方面进行了很多意义重大的调整。在委员会草案中,“产品”一词被“商品和服务”所取代,以体现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帮助服务领域的用户根据自身独特的质量管理要求,更有效地应用标准。“文件”和“记录”被“文件化信息”所代替,从而促使组织利用新标准辨识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利益相关方的议题、要求及期望。此外,“持续改进”一词也被“改进”所替代。

(完整版)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8个步骤: 1.确定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该流程同样适用于保持和持续改进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 按照ISO9000:2000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传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分四个阶段:前期准备、体系策划、体系建立、体系试运行。(一)前期准备阶段 1、思想准备 组织的各级领导在贯彻《标准》(简称贯标)上统一思想认识,贯标是实行科学管理、完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的需要,只有充分统一认识,做好思想准备,才能自觉而积极地以推动贯标工作,严格依据《标准》逐步建立和强化质量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自我完善机制,完善和规范本组织管理制度,保证组织活动或过程科学、规范地运作,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2、组织培训 (1)选择培训对象:组织活动(过程)中全部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是贯标的骨干力量,贯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取决于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负责人对《标准》的理解。 (2)培训内容: ①2000版GB/T19000族标准基础知识, ②《标准》的理解和实施, 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3、建立贯标运行机构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思路与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思路与方法 当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公司要立于不败之地。需要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力争超出顾客期望。下面是为大家分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思路与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阶段导入阶段 1.1质量体系策划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每项工作的开展均应参照PDCA模式在开始前进行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也一样。应成立由公司高层领导参与的质量体系推进小组,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编制体系建设计划、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体系文件的编制和评审、确定体系的范围以及是否需请咨询公司等。 1.2培训 公司在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需同步调查公司各阶层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了解及掌握程度,查看公司内审员资源能否达公司发展需求。一般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即包含对公司中高层领导及各部门重点业务人员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内审员进行的培训计划,确保各部门在编制体系文件时不与标准条款相违背。必要时可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及质量意识普及。 为避免体系文件的系统性、整体性不强,以及脱离实际等,标准条款的培训需在体系文件编制前进行。 第二阶段体系建立

2.1体系文件编制 2.2.1过程识别 质量体系推进小组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 等以过程的方法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分为COP顾客导向过程、MOP 管理过程、SOP支持过程。其中:管理导向的过程用来建立基本的管理平台确保顾客导向过程的实施;支持导向过程是支持顾客导向过程,是实现和完成顾客导向过程的关键;管理导向过程和支持导向过程均 服务于顾客导向过程,确保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各过程之间的关系可用矩阵图形式表述。 2.2.2体系文件编制 除质量手册是统一编制外,其他文件均由过程归口职责部门分 别编制,先编制出初稿,再由业务相关部门共同评审,有利于文件的后期执行。为确保质量体系文件的协调和统一,应形成“质量体系文件目录”,避免文件的重复和缺失。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的关键是既要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也要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文件编制顺序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文件,四阶表单则随二、三阶文件一并生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3.1体系文件试运行 初版体系文件生效后先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一般2~3个月。 体系文件试运行期间质量部负责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 包括:文件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实际使用表单与随文件生效表单的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 0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项目、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3.0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项目变更的批准,管理事业部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生产事业部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生产设施的变更。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4.0 变更类型: 4.1工艺、技术变更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4.2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4.3管理变更 a.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b.人员的变更 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d.管理职责的变更 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4.4 项目变更 a.公司、分公司规模扩展项目的变更 b.计划、在建的工程项目的变更

c.公司重大科技、创新、课题项目的变更 d.公司重大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变更。 e.新建、改建、扩建公司现有基础设施的变更。 5.0 变更审批程序: 变更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变更的风险情况分析、申请计划的审批、变更所需对比试验(试验、验证)的申请及实施、试验结果评价及审批、通知相关方、新编及修改文件、变更前培训、变更实施、变更实施后再评价等。 5.1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 5.1.1部门申请变更需填写变更申请计划表,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 5.1.2申请计划表提交至所属系统主管部门。 5.2变更申请计划表的审批。所属系统主管部门对申请部门提交的变更申请计划表进行预 审批后,交质检负责人进行复审批,最后交总经理予以批准。 5.3变更对比试验(验证)申请及实施。对于批准的变更申请计划,需要进行试验(验证) 的,申请部门向系统主管部门进行变更对比试验(验证)的申请,经过批准后,申请部门实施变更的对比试验(验证)。 5.3.1对比试验实施:对比试验需至少进行三批。实施部门需汇总试验数据并写出试验总结和 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变更前后的操作方法、质量对比分析,必要时还需提供产品或成果 稳定性试验数据,以此作为最终批准变更前的数据支持。 5.3.2验证:对于批准验证的变更申请计划,由变更实施部门组织编写验证方案,经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创始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目????的:增进顾客满意 功????能:质量评价和监督 (二)概念 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1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意,不诱导消费者. (三)发展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重新颁布实施。2000年,ISO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了重大改版。2008年,再次系统进行了改进,强调持续改进。 ISO9000标准的由来1.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 随着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选择和控制供应商,纷纷制定国家或公司标准,对公司内部和供方的质量活动制定质量体系要求,产生了质量保证标准。 2.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产物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产品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趋势,寻求消除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措施,ISO/TC176组织各国专家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 ISO9000族标准2000版的修订过程 1998年02月WD—工作组草案 1998年09月CD1—委员会草案(1版)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的报告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的报告 (管理评审文件6 ) 一.内容提要 1. 市场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供销部) 2. 供应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供销部) 3 技术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技检部) 4. 组织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办公室) 5. 总结 二.市场的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影响预测报告 (供销部) 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给我公司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由于保持架制造的技术含量并不十分高,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参与的企业日益增长,加之主机厂为了抢占市场,实施低价竞争,对其供应商施行竞价投标,致使产品的价格下滑。保持架产品属料重工轻产品,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这对成本的压力十分明显,所以质量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历来是十分敏感。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是保持架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主机厂的质量索赔也一年比一年严格,PPM值考核基数年年降低,人本公司产品系列全,单个产品每季度销售量多,要想不被考核只有做到零缺陷,但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事,随着营业额的增加带来索赔和罚款随之增加。但更重要的是顾客要求一天比一天严格,而且在过去认为是合格品,现在未必合格,在合格边缘上产品今天会被判为不合格品,所以我公司在产品检验必须执行加严的内控标准,制定加严的内控标准是2007年下半年工作的重点。 编制:2007年6月28日 审核;2007年6月28日 批准:2007年6月28日

三.供应变更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供销部) 一.2005年钢材开始涨价,2006年达到高峰,几乎涨价1倍都多。但是汽车零部件的售价并没有涨价,反而下降。这使得公司的经营处于更加富有挑战性。保持架钢价格的上扬,促使公司的经营只能是内部节约挖潜,精打细算,任何对原材料的浪费,都会增加成本,减少效益。 二.由于山东聊城一带,基本形成全国保持架生产加工民营生产基地之一,对供方的选择有天时、地利优势,在此种形势下,我公司时时关注保持架钢价格走势,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合格供方. 编制:2007年6月28日 审核;2007年6月28日 批准:2007年6月28日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 规定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变更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项目、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0 职责: 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项目变更的批准,管理事业部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生产事业部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生产设施的变更。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变更类型: 工艺、技术变更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管理变更 a.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b.人员的变更 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d.管理职责的变更 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项目变更 a.公司、分公司规模扩展项目的变更。 b.计划、在建的工程项目的变更。 c.公司重大科技、创新、课题项目的变更。 d.公司重大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变更。 e.新建、改建、扩建公司现有基础设施的变更。 变更审批程序: 变更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变更的风险情况分析、申请计划的审批、变更所需对比试验(试验、验证)的申请及实施、试验结果评价及审批、通知相关方、新编及修改文件、变更前培训、变更实施、变更实施后再评价等。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一、医疗器械的概述 (一)医疗器械的定义 制造商的预期用途是为下列一个或多个特定目的用于人类的,不论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机器、用具、植入物、体外试剂或校准物、软件、材料或者其他相似或相关物品。这些目的是: ?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补偿; ?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支持或维持生命; ?妊娠控制; ?医疗器械的消毒; ?通过对取自人体的样本进行体外检查的方式来提供医疗信息; 其作用于人体体表或体内的主要设计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二)医疗器械的分类 1)有源医疗器械:任何依靠电能或其他能源而不是直接由人体或重力产生的能源来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能源的种类:电能、核能、射线能、超声波能、电磁波能、热能等)2)植入性医疗器械:任何通过外科手段来达到下列目的的医疗器械: 全部或部分插入人体或自然腔口中;或 为替代上表皮或眼表面用的并且使其在体内至少留30天,且只能通过内科或外科手段取出。3)有源植入医疗器械:任何通过外科或内科手段,拟部分或全部插入人体,或通过医疗手段介入自然腔口且拟留在体内的有源医疗器械。 4)无菌医疗器械:旨在满足无菌要求的医疗器械类别。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管理 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是根据产品的风险程度,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产品,对不同

类别产品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办法,不能混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注:管理类别查询《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及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随时公布的产品分类界定通知。 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认证用标准: YY/T0287-2003idt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企业申请时)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一)ISO13485:2003(国内等同转换标准YY/T0287-2003)标准介绍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3年7月15日发布ISO13485: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国际标准,该标准是专门用于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完全独立的标准。该标准是以ISO9001:2000标准为基础,采用了ISO9000:2000标准的质量管理理念,引用了ISO9001:2000标准的结构、条款和格式,包含了ISO9001:2000标准的大部分质量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以医疗器械法规为主线,强调实施医疗器械法规的重要性,提出相关的医疗器械法规要求,通过满足医疗器械法规要求,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同采用了ISO13485:2003标准,在2003年9月17日发布了YY/T0287-2003/ISO13485:2003标准。 (二)与ISO9001:2000标准的关系 该标准是以ISO9001:2000为基础的独立标准,遵循了ISO9001:2000标准的格式、结构、过程方法,并且不加更改直接引用ISO9001:2000标准的大部分要求,因此两个标准有许多共同点;另一方面,ISO13485对于ISO9001:2000标准中规定的要求进行了部分的删减,或以增加信息或裁剪的方式进行局部的更改或增加附加内容。删减了ISO9001:2000中不适于作为法规要求的某些要求。删减了ISO9001:2000中“持续改进”和“顾客满意”的

【AAA】2018年最新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主要变化特点对比解析

【AAA 】2018年最新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主要变化特点 对比解析 一、依据《附录SL 》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调整; 二、用“产品和服务”替代了“产品”,强调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标准的适用性更广泛;(1、4.3c); 三、借鉴了初始评审的理念,明确提出了“评审组织所处环境”的要求;(4.1、4.2); 四、更关注风险和机会,明确提出“确定风险和机会应对措施”的要求;(6.1.1、6.1.2) 五、用“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取代“采购”,包括“外包过程”;(8.4) 六、提出了“知识”也是一种资源,是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7.1.6) 七、更高强调了最高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承诺,最高管理者要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推动过程方法及基于风险的思想的应用;(5.1.1) 八、明确提出将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过程;(6.1.2、8.1) 2015版9001标准涵盖的时空、视野和格局,控制主线,方法论,知识管理,更加注重实效的理念 一、标准涵盖的时空、视野和格局

二、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主线 1、2008版 标准控制主线: 解决5个基本问题:做什么(5目标)、谁来做(5管理职责)、用什么做(6资源管理)、如何做(7产品实现)、如何管理和改进(8测量、分析和改进) 2、2015版 标准控制主线: 较之2008版 9001标准,2015版9001标准的控制链向前延伸,包括:识别并理解组织面临环境,以及市场需要什么→组织当前的产品(和服务)定位和市场定位是什么(解决当前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组织未来产品(和服务)定位和市场定位是什么(解决未来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5个基本问题,即:做什么(目标)、谁来做(管理职责)、用什么做(资源管理)、如何做(产品实现)、如何管理和改进(测量、分析和改进) 2015版9001标准基于组织面临的市场环境,对组织的当前与未来市场风险、机遇与产品定位作出预测与策划,从战略层面进行风险与机遇的识别与控制策划,解决当前和未产品的“适销对路”实现了一个大格局的、超前的预防机制。 三、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三个核心的方法论

ISO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I S O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创始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目?的:增进顾客满意 功?能:质量评价和监督 (二)概念 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ISO9000族标准是(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1用于证实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 意。随着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 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 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审核的依 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 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 意,不诱导. (三)发展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和方面的系列标准。1994年,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重新颁布实施。2000年,ISO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了重大改版。2008年,再次系统进行了改进,强调持续改进。 ISO9000标准的由来1.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 随着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为了保证,选择和控制供应商,纷纷制定国家或公司标准,对公司内部和供方的质量活动制定质量体系要求,产生了质量保证标准。 2.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产物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产品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趋势,寻求消除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措施,ISO/TC176组织各国专家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 ISO9000族标准2000版的修订过程 1998年02月WD—工作组草案 1998年09月CD1—委员会草案(1版) 1999年02月CD2—委员会草案(2版)

质量体系新旧版本对照表

ISO9001:2015版与GB/T19001-2008版条款要求的对照及变化 序 号 ISO9001-2015条款GB∕T19001-2008条款变化和新要求备注 1 4.组织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1.0范围 1.1总则 将与组织的战略有关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列入标准要求,并要求进行监视 和评审 2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 1.1总则将相关方与QMS的需求和希望列入标准要求并要求监视评审 3 4.3确定QMS的范围1.2应用 4.2.2质量手册 新增加的要求,确定QMS范围时要考虑4.1、4.2的要求,提出QMS范 围应文件化,内容包括QMS的产品和服务,如标准的某些要求不能应用, 应证明其合理性等两个方面,不再提及“删减”条款的要求。 4 4.4QMS及其过程 4 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1、突出了过程及其应用 2、增加了过程的职责权限分配、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的策划与控制、对支持过程必要的运行程序形成文件和过程按策划实施保持记录方面作出总要求,未明确要求建立文件化的QMS,比较灵活。 5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5.1.1领导作用和对QMS的承诺 5 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1、突出了最高管理者的核心力量,强化了领导力的要求 2、对最高管理者提出了10条要求,增加了①对QMS有效性负责②确保 QMS要求整合到组织的业务流程中③促进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思维的 应用④确保QMS实现预期效果⑤支持员工作业贡献,支持其他管理层成 员的领导作用等要求。 6 5.1.2顾客为关注焦点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变化不大,增加可能影响产品服务符合性和提高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得到确定和应用。 7 5.2方针 5.3质量方针增加了方针应支持其战略方向,适用时为相关方所获取的要求 8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5.5.1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1、增加了最高管理者分配职责和权限的5条要求,强调了最高管理者对 QMS有效性负责的责任 2、删除了任命管代规定,展示了加强最高管理者的要求和管理的灵活性 9 6 QMS的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5.4.2QMS策划 8.5.3预防措施 新增加要求将风险及其控制引入QMS,要求组织考虑其环境,确定应对 风险和机遇,策划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在QMS中整合实施的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简述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它将资源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一般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与改进活动相关的过程组成,可以理解为涵盖了从确定顾客需求、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交付之前全过程的策划、实施、监控、纠正与改进活动的要求,一般以文件化的方式,成为组织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ISO9000族系列标准,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规模与性质的组织,该类标准由若干相互关联或补充的单个标准组成,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提出的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经过数次的改版。在此标准基础上,不同的行业又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如ISO 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等。 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改进; (6)循证决策;(7)关系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特性 1.符合性 要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2.唯一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 3.系统性 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 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 4.全面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 5.预防性 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 6.动态性 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 7.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求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应最佳化,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 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一)它代表现代企业思考如何真正发挥体系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 (二)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 (三)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管理的基础; (四)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项目、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0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项目变更的批准,管理事业部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生产事业部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生产设施的变更。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4.0 变更类型: 4.1工艺、技术变更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4.2设备设施的变更 a.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4.3管理变更 a.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 b.人员的变更 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d.管理职责的变更 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4.4项目变更 a.公司、分公司规模扩展项目的变更。 b.计划、在建的工程项目的变更。 c.公司重大科技、创新、课题项目的变更。 d.公司重大新产品、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变更。 e.新建、改建、扩建公司现有基础设施的变更。 5.0 变更审批程序: 变更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变更的风险情况分析、申请计划的审批、变更所需对比试验(试验、验证)的申请及实施、试验结果评价及审批、通知相关方、新编及修改文件、变更前培训、变更实施、变更实施后再评价等。 5.1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第七讲: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这是管理评审应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不少组织开展管理评审时,未能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而是流于形式或走过场,起不到质量管理体系应有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作用。 对这三性的简单理解: 适宜性:能不能用 充分性:够不够用 有效性:有没有用 一、适宜性 适宜性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这种适宜过程应是动态的,即质量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体系应体现组织的特点,与组织内外部情况相适应,适合于组织的运动。而却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修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组织的内部环境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领导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由于组织所处的内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内

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变更,组织应即使调整或改进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做到“你变我也变”,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地与内部环境地变化相适应。 二、充分性 充分性指质量管理体系对组织全部质量活动过程覆盖和控制地过程,即质量管理体系地要求、过程展开和受控是否全面,也可以理解为体系的完善程度。 充分性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合理,过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程序完善,资源充足,具有充分满足顾客和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的能力,因此,组织在建立、运行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时,要考虑体系的结构和过程的合理性,评价其是否符合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组织的需要和组织的能力,是否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持续改进。具体讲,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组织是否识别了所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否对已识别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了适当的表述,是否根据控制的需要对过程予以充分的展开。如果某一过程(特别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影响的过程)没有被识别,或者尽管识别了某一过程,但对如何确保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没有给予适当的规定,或者对过程控制和管理职责作出规定,就会因过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造成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充分。 第二是组织在实施各种持续改进时,可能会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存在诸多考虑的活动,或者结构不合理、删减标准条款不恰当、职责权限及接口规定不明确、资源配置不足、文件不能满足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与运行和控制的需要、所需的信息不够、采用的方法不当等,出现这些情况就是没有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三、有效性 有效性指组织对完成所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所进行的度量,即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完成体系所需的过程或者活动而达到所设定的质量方针和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ISO9001质量管理 体系简介 1

ISO9001: -6-5 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一般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经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国际标准ISO9001: 是由ISO/TC176/SC2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会按ISO/IEC指令-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草案规定第三部分(1997版本)制定。 对第二版作了技术性修订的第三版一经出版,将取代第二版(ISO9001:1994)。 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版已合并到本国际标准中,ISO9001: 一经出版,将取消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已经使用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组织可采取限制应用范围或剔除某些要求的方式,来使用本标准。 本版ISO9001对条款标题进行了更改,不再包括质量保证条款。 2

这反映了本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状况,即不但提出合格产品和/或服务的质量保证,而且包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能证明满足客户满意度的能力。本版ISO9001已经发展成为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配套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改进指南。这两个标准已被设计成一起使用,但同时又可作为单独的文本使用。为容易使用,这两个国际标准结构类似,范围不同。ISO9001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能够保证合格产品和/或服务的方式使用,也可作为认证目的来使用。ISO9004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所有方面对指南,以改进组织全面的质量行为。 ISO9001和ISO9004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如硬件、软件、过程和服务),同时也为相关作用者的特定部门可能提出的要求提供了基础。本标准引用了建立术语和定义的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和术语。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的制定已和ISO/TC207/SC1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会进行了协调,以使其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使用指南说明兼容。 本标准的附录A仅供参考。 0 引言 3

ISO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一、ISO9000系列标准发展简介 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制定 的所有标准统称为ISO族标准。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 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第一套具有管理 性质的国际标准。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以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 标准为依据进行的第三方认证活动,以绝对的权力和威信保证公开、公正、公平 及相互间的充分信任。其系列标准发展历程如下: ●1980年,“质量”一词被定义为企业动作及绩效中所展现的组织能力。导 致一些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产生,而由于跨国贸易的逐渐形成,跨行业、跨国 度的新标准也呼之欲出。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TC176技术委员会,联系53个国家,致力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发展。颁布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标准。 ●1992年,中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形成GB/T19000系列标准。 欧共体提出欧共体内部各国企业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完善质量体系,美国把此 作为“进入全球质量运动会的规则”。 ●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 :1994系列标准。世界各 大企业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松下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等纷纷通过了认证, 并要求他们的分供方通过ISO9000认证。 ●1996年,我国政府部门如:电子部、石油部、建设部等逐步将通过ISO9000 认证作为政府采购的条件之一,从而推动了我国ISO9000认证事业迅速发展。200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2000系列标准,更适应新时期 各行业质量管理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导致顾客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否拥有ISO9000证书,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持续生产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是否具有与国际管理行为接轨能力的重要标志,因而ISO9000族标准已成为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第十章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第一节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原理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基础 管理是一个企业必需的活动。没有管理,一个企业就不可能运行。建筑行业人员流动频繁,工种交叉复杂,管理幅度较大。因此管理是多方面的。当管理与企业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以及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开展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有效的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体系。该体系称之为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良好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研究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建筑产品及建筑质量管理特点所决定的。但其主要运作原理是与其他行业企业相一致的。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目的是通过对过程的识别和控制;以及有效的系统性协调,鼓励企业分析顾客要求,使企业始终能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工程产品,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提供信认,为企业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并改进企业的业绩。这条运作主线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的方法,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基础。 二、质量管理体系系统方法的逻辑步骤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管理的系统方法”在ISO9000族标准中的具体应用,该方法给出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及运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确定顾客需求和期望 确定企业的顾客群掌握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其程度和水平。 2.制定方针和目标 围绕顾客和其他相关的需求和期望,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并在此框架之下,建立企业的可测量的质量标准,为企业的将来描绘出远景规划。 3.综合考虑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所确定的质量目标,确定其全部的实现过程及相应的管理过程或支持过程的职责。 4.对每个设计、施工、服务过程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确定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应当根据过程的活动性质、过程的结果以及类别而确定,包括测量的依据、程序和手段等。 5.应用测量方法,以确定每个过程的现行有效性。 6.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7.寻找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机会。 8.确定并优先考虑那些能提供最佳结果的改进。 9.为实施已确定的改进,对战略、过程和资源进行策划。 10.实施改进计划。 11.监控改进结果。应明确监控的对象、方法、程序和效果。 12.对照预期效果,评价实际结果。应明确合适的评价方法。 13.评审改进活动,以确定适宜的后续措施。还应考虑对后续措施的监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