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砸缸救人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庭院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司马光急中生智,用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的小司马光形象。

【学情分析】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生会觉得很难读,很难懂。教师要注重引导的方法,抓住本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

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乐趣。【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跌”等字,能正确书写“司、庭”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能够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朗读课文、想象画面,通过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紧急关头的不同表现,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从中受到启发,明白遇事要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文言文,借助注释讲故事。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看看歌曲中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司马光砸缸》)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司马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对司马光有什么了解吗?(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他复姓司马,名光,是900多年前北宋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师相机补充播放视频《司马光》。)

3.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比现代文要简洁、凝练。)

二、字词大闯关

过渡:要想读懂司马光的这个小故事,必须闯过字词关才行。(闯关之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第一关:我会认读。(课件出示生字:司跌皆弃持)

学生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识字:

(1)小组代表认读生字。(相机正音)

(2)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加一加:皆=比+白

比一比:“同”和“司”相对照。

换偏旁:待——持

(3)生领读。

“司” 示例:我认识这个生字,它读作sī。我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因为“司” 和“同”只有一笔之差。谁还能为大家分享一下其他记住这个字的方法。(我还有其他记住这个字的方法??)下面,我来领读一下这个生字:司。

2.第二关:我会读写。

课件出示:

司庭登跌众弃持

(1)指名读,齐读。

(2)学生口头组词。如:

司:司机、公司

庭:家庭、庭院

登:登山、登上

跌:跌倒、跌落

众:众多、众人

弃:抛弃、丢弃

持:持之以恒、坚持

( 3)观察字形以及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 4)教师范写“登”。学生书空,然后练写。 (关注学生坐姿,

安。)

解。)

群儿戏于庭.。(庭:庭院)

一儿登.瓮.。(登:登上;瓮:口小肚大的陶器。指生观察课文插图, 缸。登瓮就是指爬上水缸。 )

足跌.没水中。(跌:跌落)

光.持.石击瓮破之。 (光:司马光;持:拿着。 )

4.第四关:我会感知。

三、朗读课文,读好节奏

课件出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节课所学的田字格生字。

2.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直接导入

生谈收获: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写字展示,评议交流。

(6)抄写生字和生词。

生词:

家庭 庭院 登山 登上 跌倒 跌落 众多 众人

抛弃 丢弃 持有 手持 司机 公司

3.第三关:我会理解。 (生想一想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教师相机 出示图片 ,帮助学生理

头正、身直、臂开、足 了解此处的瓮是水

播放 动画课文《司马光》 ,边看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w èng ),足跌( di ē)没水中。众皆 jiē)弃( q ì)去,光持 ch í) 石击瓮破之,水迸( b èng ),儿得活。

1.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

2. 同桌二人互读,读通句子,画出节奏。

3. 指名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 )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的这个小故事。

二、再读课文,局部探究

1【.课件出示课文插画】指生说说插画内容(可以试着用文中的话和自己的话两种方式)根据插画,了解故事内容。

2.小组合作。

(1)组内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我会填:

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一个小朋友爬上了(水缸),失足掉进了(水缸),其他小朋友(都跑了),司马光用(石头)使劲(砸水缸),(水缸)破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3)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提问,解决疑难。

起因:儿——跌没水

经过:光——击瓮

结果:儿——得活

4.重点讲解:

别的小朋友都吓跑了,司马光呢?

课件出示: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光”指什么?(司马光)想一想,在古代,你的名字会是怎样的称呼?(学生用实际名字练说。)

(2)你能把描写司马光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吗?(持、击)指生表演动作。

(3)如果你是司马光,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我一定要救我的伙伴。我不能慌,我要慌了就没人能救他了。”)

(4)经过司马光的努力,那个孩子得救了吗?(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5.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爱动脑筋的人。)

三、拓展积累,情感升华

1.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2.课堂活动:分组读一读、演一演、讲一讲这个故事。

读:心情语气快慢轻重

演:读想演

讲:读圈讲

(1)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组,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汇报。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找一找其他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起因:儿——跌没水

经过:光——击瓮

结果:儿——得活

《秋天的雨》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课文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挑战。教学时,要积极创设情境,并抓住一个“读”字,始终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根据教材的

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采用读、思、品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将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盒、颜”等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2 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学习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秋天景物的表达方式,感受秋天的美。

3.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第2 自然段,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寓情导学

1.教师引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是秋天。秋天来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一番吧!

2.板书课题: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试着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加点字注音):

钥.匙.五彩缤.纷一枚.争.着勾.住

小喇.叭.加紧.厚.厚的丰.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