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脾胃病护理常规

脾胃病护理常规

脾胃病护理常规
脾胃病护理常规

脾胃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脾胃病一般护理常规

( 一) 生活起居护理

(1) 病室保持舒适、整齐、清洁、安静,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便于患者安心休

养。

(2) 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许可再做适当的运动。

( 二) 情志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宣传情志因素在治疗疾病及恢复健

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其以乐观精神面对疾病,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 三) 饮食护理

(1) 对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腺炎等患者,应根据个体病情

需要,做好饮食指导工作,急性期患者按医嘱予禁食。

(2) 饮食宜清淡,宜进食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暂禁食

者遵医嘱静脉补液,补充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

(3) 患者呕吐时宜取半侧卧位,头偏一侧,以免呕吐物吸人呼吸道,引起窒息。久痢

者,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压迫和其他增加腹压的机械性刺激,以减弱肠道的蠕动,减少大便次数,减轻腹痛症状。

( 四) 用药护理

便秘或大便干结,可用蜂蜜冲水饮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或每日 2 次,练习腹式呼吸,以增强腹部肌力,指导患者在下腹部顺结肠走向顺时针按摩,时间为20 min 。疼痛严重者,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 五)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了解有无呕吐、呃逆、泛酸、嗳气、腹胀、腹痛、腹泻、便

秘、便血等。

(2) 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详细记

录次数、量、性质,并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及时清除污物,消除秽臭之物。注意口腔卫

生,口干口苦明显时,或胃酸过多者,可用淡盐水或菊花水漱口。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肛

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3) 腹痛时,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有病情变化及时

报告医生

(4) 危重及急性期的患者,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性脑病、急性胰腺

炎等病,症状明显,嘱绝对卧床休息,并做好翻身防褥疮等基础护理。待症状缓解后可适当活动,缓解期和恢可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

(5) 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等检查时,做好术前解释工作,使

患者能理解并给予配合,术后严格做好饮食指导、运动宣教。

( 六) 出院指导

(1) 对恢复期患者落实好健康宣教,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节制烟酒的重要性。

(2) 指导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3) 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4) 调摄情志,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嗔怒。

(5) 生活起居有节,顺应四时变化,防外感之邪,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经常发生疼痛的胃脘部疾患。病位在胃,主要涉及脾、

胃、肝等脏腑,胃脘痛因脾胃受损、气血不调等所致。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

不良、消化性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病位在肝、肾、脾。常见证有肝火亢盛、气虚痰浊、

阴虚阳亢、阴阳两虚。

一、临床表现

以病人自觉胃脘部痞塞、胀满或胀痛不适,按之无形,压之无痛,伴有饮食减少、嗳气

多、大便不正常等症状。

二、临证护理

1 .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

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1) 病室温度适宜,根据季节或气温得变化增减衣被。

(2) 气虚消瘦者,饭后宜休息片刻,再适当运动,如散步等。

(3)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

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调畅情志,保持心态平和。

(5) 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者,遵医嘱予" 双柏散(本院经验方)敷贴" 治疗。

2 .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

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1) 起居护理: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暖,避风寒,根据季节或气温得变化增减衣被。

(2)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胃脘胀满或胃痛的诱因。如胃痛突然

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做好心理护理,使其保持心态平和。向其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4)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者,遵医嘱予" 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3.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痞塞不舒,情绪不遂时易加重或复发。两胁胀满;纳少泛

恶;心烦易怒,善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1) 室温适宜,宜偏凉。

(2) 急性发作期胃痛持续,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疼痛较剧烈者

床边加护栏,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3) 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4) 口干口苦明显时,可用淡盐水或菊花水漱口。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

(5)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4 .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

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

(1) 注意休息,病室宜偏凉,避免劳累、熬夜等。口干口苦明显时,可用淡盐水或菊花

水漱口。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

(2)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5.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

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1) 注意休息,病室应朝阳,避免劳累、熬夜等。

(2) 胃酸缺乏者可于饭后吃少许山楂片或口含话梅,以酸甘助运。

(3)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

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三、饮食护理

1.脾胃气虚证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忌生冷油腻、辛辣刺

激、甜粘、煎炸、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饮食宜益气健脾,平素可予

山药、莲子、扁豆、苡米煲汤;进食茯苓大枣山药粥:茯苓20 克,大枣10 克,山药20 克,粳米50 克。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等。

2.脾胃虚寒证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寒凉及肥

甘、甜粘、炙煿之品。避免过饥才食,定时进食。戒烟酒、浓茶、咖啡。饮食调护:饮食宜

温补脾胃散寒止痛,平时常服用红参,多食生姜、红糖、胡椒;或进食红枣生姜大米粥:大

红枣7 枚、生姜 2 片、大米50 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

3.肝胃不和证宜进食清淡全流或半流,疏肝理气的饮食,多食白萝卜、橘皮、金橘

饮、荷叶粥等。不宜吃甜饮料。平素可食陈皮茯苓粥:茯苓20 克水煎取汁,加陈皮10 克、大米50 克,熬煮成粥。

4.脾胃湿热证宜清淡饮食,避免过饱,忌食辛辣、煎炸、肥厚甘腻、燥热之品。平

素可予白豆蔻、薏米、赤小豆、冬瓜煲汤;或进食薏米大米粥:薏米30 克,豆蔻10 克,大米50 克。薏米洗净下锅,锅内注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至薏米开裂时,再将大米、豆蔻洗

净后同时下入锅同煮。

5 .胃阴不足证多用润燥生津及清补饮食,如石斛、百合、沙参、麦冬、梨、白木耳,

适当进食果品。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服蜂蜜或麻仁丸,忌食辛辣、煎炸以及浓茶、咖啡

等刺激性燥热食品和饮料。平素可食枸杞百合粥:枸杞10 克、百合10 克、山药10 克、大米50 克,加水煮成粥。

四、用药护理

1、遵医嘱服健胃消胀片或人参胃康片等中成药,以理气止痛。

(1)健胃消胀片(院内制剂):每次3-6 片,每日 3 次,适用于气滞、脘腹胀闷者。

(2)人参胃康片(院内制剂):每次3-6 片,每日 3 次,适用于脾虚夹瘀夹热,或内镜

下糜烂者。

(3)健脾开胃饮(院内制剂):每次1-2 支,每日2-3 次,平补平泻,适用于体弱、年

幼的患者。

2、在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切勿随便使用镇痛剂,遵医嘱给药,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

3、中药汤剂应少量多次频服、温服。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宜热服,或服药后进食

热粥,以助药力。

4、双柏散外敷腹部,温度需适宜,为病人试温后再敷,腹痛原因不明者禁用。孕产妇

忌用或禁用。

5、抗酸药一般宜餐后半小时或一小时后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多于空腹时服用;胃动力

药则于餐前半小时服用;助消化药宜餐后半小时服用。

五、情志护理

1、运用放松疗法,看书或听轻音乐,以转移注意力,避免因情绪紧张,加重疼痛感。

2、鼓励患者倾诉,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3、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安定情绪,静心休养。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而诱发胃痛。

六、并发症护理

1、上消化道出血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

(2)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安慰患者,静卧少动,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4)若见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大无根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输血,补充血容量,氧气吸入,药物止血。

(5)大出血期间禁食,血止后予流质或半流饮食。忌辛辣、煎炙、烟酒等动火之品。恢复期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富营养食物,如莲子粥、山药粥。

(6)严密观察出血的色、质、量、部位,并做好记录,随时注意有无疼痛加重、心悸、出冷汗及脉搏、血压的变化。

2、胃穿孔

(1)病室环境安静,取半坐卧位,休克者取平卧位。

(2)多与患者交谈,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3)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开通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治疗。

(4)密切观察胃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幽门梗阻

(1)禁食,行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密切观察24h出入量,并据此调整输液的种类和速度。

(3)需手术治疗者,应立即配合做好术前各项准备。

七、健康指导

1、平素宜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生冷、不洁之食物,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2、注意劳逸适度,保持情绪平和,勿因七情内伤损伤脾胃,加重病情。胃痛发作时及

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合理用药,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慢跑等运动,量力而行,以增强体质,调

畅气机。

5、胃脘痛多为慢性过程,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所以应长期坚持治疗。

二、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痞病是以病人自觉心下胃脘部痞塞、胀满或胀痛不适,按之无形,压之无痛,伴有饮

食减少、嗳气多、大便不正常等的病证。胃痞病和胃脘痛位在胃,主要涉及脾、胃、肝等脏

腑。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

病程迁延,发展缓慢,可有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胃脘饱胀,钝痛,烧灼痛,嗳气,泛酸,恶心和呕吐,少数可有上消化道出血,或出现明显畏食,贫血和体重减轻,有时可有

上腹轻压痛。

二、临证护理

1 .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食少纳呆。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暖气;呃逆;疲乏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1) 病室温度适宜,根据季节或气温的变化增减衣被。

(2) 气虚消瘦者,饭后宜休息片刻,再适当运动,如散步等。

(3)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

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调畅情志,保持心态平和。

(5) 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者,遵医嘱予" 双柏散(本院经验方)敷贴" 治疗。

2 .肝胃不和证胃部胀痛;两胁胀满。纳少泛恶;痞塞不舒;心烦易怒;善叹息;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

(1) 室温适宜,宜偏凉。

(2) 急性发作期胃痛持续,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疼痛较剧烈者

床边加护栏,缓解后可下床活动。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胃脘胀满或胃痛的诱因。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

处理。

(3) 口干口苦明显时,可用淡盐水或菊花水漱口。保持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起居护

理: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暖,避风寒,根据季节或气温得变化增减衣被。做好心理护理,使

其保持心态平和。向其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4)注意食后不可即怒,怒后不可即食,进餐前后保持心情愉快。

(5)调畅情志,保持心态平和。

(6)中药汤剂宜凉服。

(7)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者,遵医嘱予" 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3.脾胃虚寒证胃寒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纳呆;神疲倦怠;手足不温;

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

(1) 室温宜暖,注意保暖,避风寒,根据季节或气温的变化增减衣被。

(2) 中药汤剂宜温服。

(3) 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4)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

(5)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4 .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苔黄厚腻。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恶心呕吐;小便

短黄;食少纳呆;脉滑。

(1) 起居护理:注意休息,病室宜偏凉,避免劳累、熬夜等;注意口腔清洁。

(2)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

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5.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嘈杂泛酸。遇冷加重;口干口苦;肢冷便溏;嗳气;

纳呆;舌淡苔白;脉弦数。

(1) 起居护理:注意休息,病室温度适宜,避免劳累、熬夜等;注意口腔清洁。

(2) 中药汤剂宜温服。

(3) 注意观察胃脘胀满或胃痛程度及伴随症状,如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

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三、饮食护理

1.脾虚气滞证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不宜过饱。忌生冷油

腻、辛辣刺激、甜粘、煎炸、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饮食宜益气健脾,平素可予山药、莲子、扁豆、苡米煲汤;食疗方:茯苓陈皮粥:陈皮5g,茯苓20 克,粳米50 克,同煮成粥。

2.肝胃不和证宜进食清淡全流或半流,疏肝理气的饮食,如绿豆汤、金橘饮、荷叶

粥等。不宜吃甜饮料。平素可食陈皮茯苓粥:茯苓20 克水煎取汁,加陈皮10 克、大米50 克,熬煮成粥。

3.脾胃虚寒证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寒凉及肥

甘、甜粘、炙煿之品。避免过饥才食,定时进食。戒烟酒、浓茶、咖啡。饮食宜温补脾胃散

寒止痛。平时常服用红参,多食生姜、红糖、胡椒;或进食红枣生姜大米粥:大红枣7 枚、生姜 2 片、大米50 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

4.脾胃湿热证宜清淡饮食,避免过饱,忌食辛辣、煎炸、肥厚甘腻、燥热之品。平

素可予白豆蔻、薏米、赤小豆、冬瓜煲汤;或进食薏米大米粥:薏米30 克,豆蔻10 克,大米50 克。薏米洗净下锅,锅内注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至薏米开裂时,再将大米、豆蔻洗

净后入锅同煮。

5 .寒热错杂证宜清淡饮食,避免过饱,忌食生冷、辛辣、煎炸、肥厚甘腻、燥热之

品。饮食可热食或温食。

四、用药护理

1、助消化药在应用的同时,必须注意消化不良的病因,如为器质性疾病引起,要针对

病因,同时进行治疗。

2、乳酶生、胰酶、胃酶、多酶片等不宜与酸性药物及铝制剂、抗菌药、活性炭、鞣酸

等同时服用,也不宜用热水送服。

3、根据辨证遵医嘱口服健胃消胀片、人参胃康片、健脾开胃饮等。

(1)健胃消胀片(院内制剂):每次3-6 片,每日3次,适用于气滞、脘腹胀闷者。

(2)人参胃康片(院内制剂):每次3-6片,每日3次,适用于脾虚夹瘀夹热,或内镜下

糜烂者。

(3)健脾开胃饮(院内制剂):每次1-2 支,每日2-3 次,平补平泻,适用于体弱、年幼

的患者。

精神因素是造成消化不良的主要诱因,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恶性情绪刺激。

1、运用放松疗法,看书或听轻音乐,以转移注意力,避免因情绪紧张,加重疼痛感。

2、鼓励患者倾诉,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3、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安定情绪,静心休养。

六、并发症护理

1、上腹部疼痛剧烈,腹肌紧张,估计有胃穿孔可能,及下腹胀满,肠鸣音消失或肠道

绞窄梗阻有坏死穿孔可能者。禁食、禁水,补液,胃肠减压,禁用泻药或灌肠,做好术前准

备。

2、出现胃痛加剧,或伴呕吐,或全腹硬满;或呕血黑便、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烦躁

不安、血压下降时,及时报告医生。按血症护理常规护理。

七、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适寒温,防六淫,注意腹部保暖。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2、饮食有节:以少食多餐,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应注意消食排气,祛除胃

肠积滞,忌刺激、油腻和难消化食物。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汤水和吃体积太大的食物,要细瞬

慢咽。

禁暴饮暴食,以七分饱为宜,笋、芹菜等粗纤类不宜多吃。面食、萝卜、薯类易胀气类

也少吃。

3、保持情绪稳定,勿因七情内伤损伤脾胃,加重病情。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慢跑等运动,量力而行,以增强体质,调

畅气机。

5、合理用药,遵医嘱服药。胃痞病多为慢性过程,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所以应长

期坚持治疗。

三、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

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现代医学的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

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的病证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

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

1 .脾虚湿阻证大便时溏时泻,餐后即泻,或有黏液;腹痛隐隐绵绵;劳累或受凉后

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舌淡边齿痕苔白腻;

(1) 病室温度稍暖,慎防劳倦伤脾,注意腹部保暖。

(2) 观察大便的量、色、气味及次数,有无里急后重感。脉搏、呼吸、口渴、尿量、

皮肤弹性等变化。

(3) 遵医嘱准确留取大便标本。

(4) 注意肛周皮肤清洁。

(5) 可作腹部按摩疗法。

2 .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发作常和情绪有关;急躁,易怒,善叹息。两

胁胀满;②纳少泛恶;脉弦细。

(1) 注意休息,避免劳倦。

(2) 具有传染性者,执行消化道隔离。

(3) 便后及时清倒大便,保持肛周清洁。

(4)遵医嘱准确留取大便标本。

(5)观察大便的量、色、气味及次数,有无里急后重感。脉搏、呼吸、口渴、尿量、

皮肤弹性等变化。

(6)遵医嘱予"中药封包" 治疗。

3.脾肾阳虚证晨起腹痛即腹泻,完谷不化;腹部冷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腰膝

酸软;不思饮食;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1) 注意保暖,且勿受凉,必要时可采用腹部热敷法。

(2) 遵医嘱准确留取大便标本。

(3) 急性泄泻者,宜卧床休息。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4) 观察患者大便的时间,粪便的情况,伴发的症状,诱发因素,与寒热饮食的关系以

明确诊断。

(5) 遵医嘱予" 中药封包(胃腹散)" 治疗。

4 .脾胃湿热证泻泄腹痛,泄而不爽,粪色黄而臭;泄泻腹痛,泄下急迫;肛门灼热。

胸闷不舒,烦渴引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 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2) 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

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3) 遵医嘱准确留取大便标本。

(4)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观察大便的量、色、气味及次数,脉搏、呼吸、口渴、尿量、皮肤弹性等变

化。

(5) 遵医嘱予“中药封包(胃腹散)”治疗。

三、饮食护理

1.脾虚湿阻证饮食宜清淡、少渣、少油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鼓励病人多喝水,饮

食有节制,不可过饱,忌辛辣、生冷、油腻、煎炸、坚硬之品。食疗方:山药、莲子、扁豆、

薏苡仁煲汤;茯苓大枣山药粥:茯苓20 克,大枣10 克,山药20 克,粳米50 克。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

2.肝郁脾虚证悲伤、发怒、生气时切不可进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醇酒

等助湿困脾生热之品。忌食南瓜、山芋、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多食白萝卜、橘皮等以调

理气机。食疗方:陈皮茯苓粥:茯苓20 克水煎取汁,加陈皮10 克、大米50 克,熬煮成粥。

3.脾肾阳虚证饮食应定时定量,食物以软、烂、温热及少食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

油腻、辛辣刺激和坚硬不消化食物,忌酒禁烟。食疗方:平时常服用红参,多食生姜、红糖、胡椒;红枣生姜大米粥:大红枣7 枚、生姜 2 片、大米50 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

4.脾胃湿热证饮食宜清淡爽口,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

食疗方:薏米大米粥:薏苡仁30 克,豆蔻10 克,大米50 克。薏米洗净下锅,锅内注入适

量清水,置火上煮至薏米开裂时,再将大米、豆蔻洗净后同时下入锅同煮。

四、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热服。

2、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皮疹、关节痛等。

3、药物保留灌肠宜在晚睡前执行。

4、中成药:健脾开胃饮:每次1-2 支,每日2-3 次。

五、情志护理

急性泄泻给予情志疏导,多安慰病人,以免情绪急躁;久泻病人易思虑过度伤脾,消除

其焦虑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肝气郁滞者,忌恼怒,保持情绪舒畅。

六、并发症护理

1、脱水、酸中毒

(1)保持病室通风,整洁、卧床休息。

(2)轻度脱水者遵医嘱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者在最初1h静脉快速输液,以补足血容量,待血压上升,脉搏增强后,再减慢输液速度,一般宜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遵医嘱静滴

补碱,及时进行血气分析,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皮肤弹性、口渴、尿量等有无改善。

(4)可喝些淡盐开水、菜汤、米汤、果汁、米粥等,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发热

(1)病室应安静、舒适,定时开窗通风,勿着凉。

(2)高热时予以冰敷,温水、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大量出汗、热

退后,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及时监测体温的变化,做好记录。

(3)可予鲜马齿苋汁、鲜蒲公英汁、鲜芦根汁、藕汁、绿豆汤服食。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5)多与患者交谈,消除其焦虑、忧思情绪,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3、休克

(1)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

(2)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注意根据病情、药物性质调整输液速度。

(3)加强病情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口渴、肢温、尿量等情况,并详细

记录。

4、肠穿孔:行结肠内窥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时,若要清洁灌肠应以低压生理盐水灌肠,

避免压力过高,防止肠穿孔。

5、臀红:便后用吸水性强的软卫生纸搽试或温水抹洗,久泻者可温水坐浴或肛门热敷,

改善局部循环。肛周皮肤潮红可予TDP灯照射,后用茶籽油、或氧化锌油涂抹。

七、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食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保持心情舒畅。

2、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如体操、太极拳、气功等。

3、泄泻病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甜冷、肥腻的食物。

四、肠覃

肠覃是大肠黏膜上向肠腔凸起的赘生物,是以便血、黏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泻为特

征的一种病证。常见证型有湿热瘀阻、脾虚湿瘀、气滞血瘀。相当于西医学的肠息肉。

一、临床表现

1 .便血常见症状,患者常无其他自觉症状,仅便后有鲜红或暗红色液体排出。

2 .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有些患者为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排便不畅感。

3 .腹痛以隐痛为主,大便时或便后加重,不向其他部位放射。出现肠套叠时,表

现为剧烈的腹痛及典型的腹膜刺激症状。

二、临证护理

1 .湿热瘀阻便血,色暗红或鲜红夹瘀块,或伴腹痛,痛有定处,口干口苦,舌暗红

或淡暗,可见舌底脉络迂曲或瘀斑,苔黄或黄腻,脉不流利或涩。

(1) 可予四黄散加蜂蜜调外冷敷痛处。

(2) 口干口苦者予淡盐水漱口,生地、麦冬泡水饮。

(3) 中药保留灌肠,取肠涤清或大承气汤煎剂100 ml ,调配锡类散l g ,灌完嘱患者臀部垫高半小时。

2 .脾虚湿瘀疲倦乏力,或伴纳呆,便溏,可伴便血色淡红,有时夹瘀块,舌淡红或

淡暗,可见舌底脉络迂曲或瘀斑,苔白或白腻,脉细或弱,欠流利或涩。

(1) 疲倦乏力者可艾灸百会、神门、脾俞等穴,配合按摩内关、足三里等穴。

(2) 可针刺放血拔罐,以祛湿除瘀。

3 .气滞血瘀时有腹部胀痛,情绪不畅可诱发,便后则舒,舌淡红或淡暗,可见舌底

脉络迂曲或瘀斑,苔薄,脉弦涩。

(1) 腹部胀痛时,予中药封包(胃腹散)外敷,以行气止痛,或按摩腹部,右手按在

左手背上,用左掌心在脐的周围顺时针方向按摩36 次。

(2) 情志不畅者可使用王不留行贴耳部肝区穴,每日可用指腹按压数次,如有不适即

予撤除。

(3) 如舌质瘀点多或舌底静脉曲张者,可予放血疗法,每次选取瘀点或曲张最甚点2~

4 处进行放血。

三、饮食护理

1 .湿热瘀阻可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早晨饮冷开水一杯,食用清热利湿之品,如莲

藕、西瓜、苋菜、荸荠等。可用生地、麦冬煎水代茶饮。食疗方:藕豆煎、五味芦根饮、玉

米须蚌肉汤。

2 .脾虚湿瘀饮食宜健脾除湿逐瘀之品,如薏苡仁粥、白术饼等,忌食生冷、油腻,

损脾助湿之物。

3 .气滞血瘀可食陈皮瘦肉粥理气,气行则湿化,茯苓山药瘦肉汤健脾渗湿,或食行

气化瘀之品,如山楂、玫瑰花茶等。

四、用药护理

(1) 湿热者中药汤剂宜饭前凉服,脾胃虚弱者中药汤剂宜热服,服药后宜进热粥、热

饮,以助药力。

(2) 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

五、情志护理

向病人讲明疾病的演变和预后情况,消除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六、并发症护理

肠梗阻

(1) 心理护理: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2) 饮食护理:暂禁食、禁水,待排气、排便,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忌食易产

气的豆类、甜食、牛奶等。饮食循序渐进。

(3) 体位:生命体征平稳者可给予半坐卧位,以减轻腹胀。

(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腹痛、如持续性腹痛

伴阵发性加重,腹膜刺激征出现,呕吐物呈血色或棕色,这些都提示有绞窄性肠梗阻出现。

应及时做好急症手术前的准备。

(5) 胃肠减压的护理:为减轻减压管对胃黏膜的刺激,可每日用滴管向插有胃管的鼻

孔内滴数滴石蜡油。每日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保持引流通畅。

(6) 呕吐的护理:呕吐时嘱患者坐起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

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保持口腔洁净。

(7) 准确记录24 h 出入液量。由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为防止掩盖病情禁用止

痛药,可给予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抗胆碱类药物。

(8) 肠梗阻患者由于不能进食及频繁呕吐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造成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甚者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补液量和速度。

七、健康指导

(1) 养成良好与规律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2) 避免久坐不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观察粪便有无黏液及

血丝。便秘时切忌滥用泻药。戒烟,忌酒及辛辣刺激食物。鼓励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进行适

当的锻炼,尤其是腹肌的锻炼,以利于促进肠蠕动。

(3) 按时按量坚持服药,注意休息、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志舒畅,忌怒。

(4) 如有大便带血、腹痛及其他不适,及早咨询医生或送院就诊,定时大便常规检查。

(5) 定期复查电子肠镜,内镜下的息肉摘除术后 3 个月内复查,如无残留则半年内需

到医院复查。多发性息肉一般要求半年到一年内复查,主要是防止息肉遗漏。

六、便血

凡血从肛门排出体外,无论在大便前、大便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与大便混杂而下,均称为便血。常见证型为肠道湿热、气虚不摄、脾胃虚寒。西医学中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

溃疡、炎症、息肉等引起的便血均可参考本章护理。

一、临床表现

出血量较少时,可呈柏油样黑便,黏稠而发亮,出血量较多时可呈暗红色糊状便,或

鲜血便,或血水便,腹痛或有或无,发热、便频,严重者伴有头昏、心悸、乏力、出汗、口

渴、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

二、临证护理

1 .肠道湿热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腹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1) 晨起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搓热双手,右手按在左手背上,

用左掌心在脐的周围顺时针方向按摩36 次。

(2) 疼痛较甚时,可配合按摩中脘、合谷、内关等穴止痛,禁用温热疗法。

(3) 口苦可用麦冬、鲜芦根、石斛煎汤代茶饮。

2 .气虚不摄便鲜红或紫暗,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淡,脉细。

(1)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疲劳。

(2) 便血较频时给予三七粉、云南白药口服,予凝血酶加冰盐水口服,遵医嘱用药。

(3) 心悸少寐者可于晚上给予开天门,以刺激经络,促进睡眠,或可用耳穴贴压疗法

治疗。

3 .脾胃虚寒便血紫暗,或呈黑便,腹部隐痛,便溏,喜温,喜热饮,面色不华,

倦怠懒言,舌淡,脉细。

(1) 注意腹部保暖,适当用中药封包(胃腹散)外敷腹部。

(2) 倦怠者可配合按摩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3) 隐痛时,可于中脘、足三里用艾箱灸,以温中散寒止痛。

三、饮食护理

1 .肠道湿热饮食宜清化湿热,凉血止血之品,可食用藕粉、绿豆汤、黑木耳粥

等,或用小蓟煎汤代茶饮。

2 .气虚不摄饮食宜益气补血摄血之品,可食用鸡蛋、鸡肉、鱼、猪肝、黑木耳、龙

眼、大枣等,食疗可用黄芪鳝鱼粥等,少量多餐。

3 .脾胃虚寒饮食宜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之品,可食用小米、山药、莲子、薏苡仁、

猪肚、羊乳等,食疗可用姜枣汤、山药粥、大枣粥等,以调理脾胃。

四、用药护理

(1) 对于热证引起的便血,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气虚便血者,中药汤剂宜温热服用,

但出血期间不宜过热,脾胃虚寒者中药汤剂宜食前空腹温服。消化道出血行胃肠减压或三腔二囊管止血者,可将药液由胃管内注入(给药前抽尽胃内容物) 。

(2)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为及时输血、输液、给药等做好准备。

五、情志护理

1、便血时,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做好开导工作,平时指导病人善于克服不良情绪。

2、鼓励患者倾诉,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保持乐观情绪,使气血流畅,增强脾胃

功能。

3、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安定情绪,静心休养。避免精神紧张、情绪

激动。

六、并发症护理

血脱

(1)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取正确体位。

(2) 大量出血在呕血期间注意防误吸,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切忌下床排便。注意排

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损伤血络。

(3) 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

(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做好血型检查与交叉配血的准

备。

(5)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尿量、面色、脉象及汗出等的变化,如出现面色

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脉微细弱等,应立即给予去枕平卧、临测血压、吸氧,并迅速

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准备好三腔二囊管、吸引器、静脉切开包和止血药。

(6) 观察吐血及黑便的量、性质、次数,肠鸣音情况和伴随的症状,准确记录,保留

标本送检。

(7) 保持大便通畅,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护理。

(8) 注意饮食调节,急性期应禁食,并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或银荷漱口液

漱口。血止之后宜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七、健康指导

(1) 告知患者有关出血的知识,尤其是激发、加重和缓解的因素,使患者掌握基本的

预防措施。

(2)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顺应四时变化,防止外感时邪,平时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

(3)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情绪过激,以调畅气血,达到阴阳平衡,五脏安和。

(4) 饮食有节,饮食定时,进食易消化食物,防止暴饮暴食,避免过饥过饱,忌肥腻、

腥味、生冷、粗硬等食物,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5) 有消化道溃疡者,定时定量服药,禁用或慎用非甾体消炎药。

(6) 加强锻炼,可做气功、打太极拳、做体操、练八段锦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7) 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门诊随诊,发现便血情况立即就诊。

七、胰瘅

胰瘅是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腹胀,腹膜刺激征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常

见证型:肝郁气滞、脾胃实热、肝脾湿热、蛔扰胆胰。西医学中的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等疾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

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及腹胀,轻至中度发热,局部压痛,有腹膜刺激

征或伴有腹水( 腹穿或见血性腹水)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低血压甚至休克。严重者出现特殊皮肤变化,如两侧腰部皮肤呈暗灰蓝色,称Grey-Tumer 征,或出现脐周围皮肤青紫,称Cullen 征。手足抽搐,出现肺、心、肾等某一器官或多器官的功能紊乱或衰竭等。

二、临证护理

1 .肝郁气滞上腹或近两胁处胀痛、窜痛持续不断,阵阵加剧,按之痛甚,恶心呕

吐,大便不畅,或有轻度发热。舌淡红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弦滑。

(1) 胀痛不适时予双柏散(本院经验方)中药粉剂用水和蜜搅拌成膏温敷痛处,有清

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2) 可用中药封包(胃腹散)热熨上腹部、脾俞至大肠俞的区域( 双侧) ,有健脾祛邪、

通畅气机、行气通腑之功。

2 .脾胃实热上腹或全腹疼痛剧烈,拒按,稍按即痛如刀割,腹胀难忍,可见腹大硬

满,时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或红暗,苔黄厚或燥,脉弦数或

洪数。

(1) 疼痛较甚时,可配合按摩中脘、合谷、内关等穴止痛,禁用温热疗法。

(2) 可用中频治疗仪电疗天枢、大肠俞、上巨虚,疏通腑气,有利于传导功能的恢复;

曲池、合谷泻大肠腑气,中脘通降腑气,足三里、内关通胃腑,诸穴合用,调理胃肠功能,

行气止痛,通腑气,使热毒排出。

(3) 中药外敷,将芒硝打碎,用纱布袋包好,平放于腹部脐周,用胶带固定,芒硝变硬

后及时更换。

3 .肝脾湿热上腹或左右上腹疼痛,绞痛、窜痛或牵引肩背,脘腹胀满拒按,常有口苦

口干,恶心呕吐,不欲进食,身目发黄,尿色黄,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润或红暗,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1) 疼痛不适时,予双柏散(本院经验方)中药粉剂用水和蜜搅拌成膏温敷痛处,以通

络止痛。

(2) 口干口苦可用西洋参、麦冬、沙参、玉竹泡水代茶饮。

(3) 大承气汤为方加减保留灌肠,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改善微循环和促进肠蠕动的

作用,既可泻其热结,又可缓解患者腹胀和腹痛之状。

4 .蛔扰胆胰起病常在右上腹部,钻痛、顶痛,有急有缓,继而上腹或偏左侧胀痛不止,

阵发性加剧,拒按,压痛,恶心呕吐,或呕吐蛔虫,发热,黄疸。舌红暗或红,苔黄腻,脉

弦紧或弦细略数。

(1) 双柏散(经验方)敷贴治疗:中药粉剂用水和蜜搅拌成膏,外敷于腹部剧痛部位可止痛。

(2) 用芒硝粉15g、甘遂末0.5g、冰片粉0.5g,调均匀,敷于胰脓肿或囊肿处。

(3) 耳穴疗法,取耳甲艇部位的胰胆穴,用王不留行贴敷。

三、饮食护理

1 .肝郁气滞急性期或持续疼痛时禁食,行胃肠减压。病情稳定后可进食,宜进食疏

肝理气之品,如陈皮、金橘、萝卜、玫瑰花等,食疗方有佛手柑粥、白豆蔻粥。禁烟酒。

2 .脾胃实热急性期宜禁食,行胃肠减压。病情稳定可进食后,宜少食多餐,饮食忌

烤熏甜腻之品,可食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以清热泻火。食疗方有砂仁冬

瓜汤:砂仁10 g,冬瓜300 g,先将砂仁煮沸后,再入切成片的冬瓜,待冬瓜熟后加入适量

调味品即可,可用于餐后汤饮,也可当作菜肴,可清热和胃。

3 .肝脾湿热急性期或持续疼痛时禁食,行胃肠减压。恢复期不宜早进食,待病情稳

定后宜进食清热健脾利湿之品,如小米、山药、莲子、薏苡仁等,食疗方有党参延胡肉汤、

黄花菜马齿苋饮、丝瓜汁饮、薏苡仁粥等,忌辛辣调味品。

4 .蛔扰胆胰持续疼痛时禁食,行胃肠减压。进食宜清淡忌油腻,食疗方有山楂荷叶

煎,煮猪胰,取汁饮用。

四、用药护理

(1) 中药汤剂宜温服,可少量多次分服。药过凉也可引起不适或呕吐,可用生姜汁滴舌

根防止呕吐。

(2) 若行胃肠减压者,鼻饲汤剂:注入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并通畅,抽尽胃液,如胃液

为血性,应暂停注入。注入速度不应过快,注入前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总量<200 ml。注入后夹管1.5 h 为佳,既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也不会使腹胀、腹痛加重。再开

放胃管,行胃肠减压,将胃管长度延长55~65 cm能够充分引出胃内的积液、积气,引流更

为彻底。

(3) 中药保留灌肠是本病患者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一般多在晚间进行,灌肠后告诉患

者卧床休息1~2 h ,根据病情床上变换体位即左侧卧位一膝胸位一右侧卧位,让药液在肠

道充分接触,提高治疗效果。

(4) 驱蛔药宜在清晨空腹或睡前半空腹时服用。

(5) 敷药时间为4~6 h ,注意调好的双柏散温度不可以太高,以防烫伤患者皮肤,以

患者耐受为度。

(6) 热熨每次30 min ,每日 2 次,中间间隔 6 h 。药熨过程中告知患者宜来回游走于

作用部位不可长时间停留于某一部位,以免灼伤皮肤。

五、情志护理

1、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里状况,掌握患者存在的不良心里和情绪,及时进行

心理疏导。

2、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治疗成功的病例,使病

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向患者讲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和悲观,增强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六、并发症护理

休克

(1)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体位取中凹卧位,注意保温。

(2) 尽快消除引起休克原因,如镇静、镇痛( 禁用吗啡,以防加重病情) ,抗感染。

(3) 给氧,鼻导管给氧2~4 L/min,保持通畅,必要时可用面罩吸氧。出现急性肺损

伤导致呼吸衰竭时可给呼吸兴奋药。

(4)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可做静脉切开,以利于血容量的补充和用药,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根据病情掌握药量、滴速,保证准确及时给药。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必要时用药物雾化吸人,有支气管痉挛可给氨茶碱、

氢化可的松,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如出现喉头梗阻时,行气管切开。

(6) 早期在扩容疗法同时可酌情应用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提升血

压,一般维持血压在(80~100) /(60 ~70)mmHg即可,不可过高。当血容量补足时,也可用

血管扩张药,如异丙肾上腺素、苄胺唑啉等。输入此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尿量,避免药液外溢至血管外。

(7)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准确记录。

1) 密切观察脉搏(P) 、呼吸(R) 、血压(BP) 的变化,根据病情15~30 min 测量1 次。

2) 体温每 4 h 测1 次,低于正常时要保温,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避免体温骤降,

以免虚脱加重休克。

3) 观察意识,当中枢神经细胞轻度缺氧时,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兴奋,甚至狂躁;

随着休克加重,由兴奋转抑制,患者表现为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应适当加以约

束以防意外损伤,亦可使用镇静剂,但需注意血压变化。

4) 注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如面色苍白常表示有大出血,口唇或指甲发绀说明微

循环血流不足或瘀滞,当胸前或腹壁有出血时,提示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出现,如四肢厥冷表示休克加重应保温。

5) 注意尿液的量、颜色、比重、pH 值,病情重或尿少者应留置导尿,每小时记录一次

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在15 ml 以下或尿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防急性肾衰。保持导尿

管通畅,预防泌尿系统逆行感染。

6) 严密观察心率变化,如脉数,末梢紫绀伴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咯血性泡沫痰,提示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7) 测中心静脉压(CVP),可作为调整血容量及心功能之标志。休克期CVP在10 cmH。

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一.疾病名称 中医名称:项痹 西医名称:颈椎病 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 (1)颈肩痛 (2)颈部活动受限 (3)手指麻木 (4)头晕、恶心 (5)瘫痪 三.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程度 (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 四.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 (1)保守治疗 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 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 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露 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精)

急诊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1、高热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卧床休息,若出现谵妄,神志不清,惊厥者,应加床栏,减少刺激,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以防坠床和舌咬伤。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或按医嘱补液。鼓励病员多饮水,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避免组织脱水。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T ,P ,R 一次,可行头部冷敷,或给予醇浴,温水擦浴,或按医嘱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半小时后必须测体温,观察热型及出汗情况,并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每日用朵贝氏液或生理盐水漱口3-4次,口唇干燥者涂以甘油或石腊油.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大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衣服,防止受凉.诊断未明,疑为传染病者,应暂时隔离,并配合医生及时留好标本送验,以期早日明确诊断. 2、休克护理常规 按该科一般护理常规。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抢救室内,采取头与腿均抬高30度与平卧位交替使用。备齐一切抢救用物和药品。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吸氧,提高血氧含量,纠正缺氧对休克的危害。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根据病情在输液前抽血,做好各种急测工作。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严密观察意识,表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皮肤色泽,肢端温度等改变,并作好记录。留置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特别注意尿量,比重,颜色及酸碱度等.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管道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体温过低者要注意保温. 3、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常规 立即停止给药,将病员平卧,就地抢救。吸氧.迅速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可静注,小儿酌减,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毫升,直到脱离危险期。严重者,应立即静注地塞米松5-10MG .抗组织胺内药物的应用,如盐酸异丙嗪25-50MG 或苯海拉明40MG 肌注。针刺人中,十宣,内关,足三里,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病病人护理常规目录 1、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2、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3、糖尿病病人护理常规 4、冠心病病人护理常规 5、肺炎病人护理常规 6、肠炎病人护理常规 7、急性肺水肿病人护理常规 8、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9、支气管炎病人护理常规 10、抢救护理常规 11、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2、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3、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伴随症状;评估病人的体液平衡状况、皮肤弹性和精神状态。 2、监测体温。37.2℃以上者每日测试体温4次,直到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 3、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或遵医嘱给予药物(如消炎痛拴、巴米尔、安痛定等)。降温后30分钟复测体温,在体温单上记录。 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出入量、血清电解质等变化。 5、病人的安全管理。高热者嘱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防止病人虚脱造成跌倒、摔伤等安全隐患。 6、营养支持。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7、基础护理。每日根据病情做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更换病号服,保持干燥;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

高血压病人护理常规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4.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5.用药护理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中医外科护理学常规(常见病)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外科 胁痛 一、定义: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起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纳食减少,身困乏力,口淡乏味,脘腹痞胀,苔白,脉弦。 3.肝胆湿热 胁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4、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 5、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悠悠不侏,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

眩,或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三、一般护理 1、按痛证的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病室宜安静,病情缓解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3、(1)密切观察胁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以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实证和虚证。如胀痛且痛无定处,多属气滞;刺痛剧有定处,多属血瘀;隐痛不已,多属肝阴不足;阵发性绞痛,多为胆石症状。 (2)观察体温、肤色等变化,若寒战高热,上腹剧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呕吐,便秘等症,提示可能有胆囊化脓、穿孔等并发症,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或手术前准备工作。 四、临证护理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十宣放血;湿热重者遵医嘱针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 2、疼痛重者可叩捶胆俞和肝俞;或吴茱萸、食盐各适量,炒热熨胁痛区,用于气郁胁痛。 3、黄疸复者遵医嘱针刺至阳、腕骨、阴陵泉;或耳穴压籽肝、胆十二指肠、神门等穴或给予茵陈、虎杖煎汤代茶饮。 4、大便燥结可用大黄汤灌肠。 5、呕吐重者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或药物穴位注射。 6、胁痛伴恶寒发热或厥脱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复感风寒邪。

外科常见疾病_护理常规

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急性穿孔 1、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病人取半卧位,如有休克应取平卧位。 (3)、留置胃管、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4)、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如有休克,应按休克处理。(5)、严密观察病情,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痛部位、性质、有无加重。(6)进行术前备皮等工作。 2、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回病房后立即接好各种引流管,如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3)术后继续禁食,补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4)、血压平稳后改半坐卧位,以利腹腔内渗液的引流。观察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如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5)术后如有发热,腹泻及上腹疼痛,应通报医生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腹腔脓肿,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二)、急性大出血 1、术前护理 (1)、严格执行饮食护理和管理。 (2)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3)、严密观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4)、记录咯血与便血的量,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血等。 (5)、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血压略低于正常值为宜,避免因血压过高引起再出血。 (6)、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术后护理 (1)、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护理。 (2)、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及观察有否继续出血。 (3)、注意观察胃管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4)、术后48小时,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排便,可拨除胃管,先饮少量水,如无腹胀、腹痛、术后72小时可进流质。 胃切除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一般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一天过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 3、术前留置胃管,抽空胃液。如幽门梗阻者,应于手术前三天开始洗胃。 4、需行结肠或空肠代胃者,术前三天应开始准备肠道(包括进流质饮食、服用新霉素或红霉素、术前清洁灌肠等。) 5 需要继续剖胸手术者,术前应做口腔护理并辅导病人练习腹式呼吸及咯血。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麻醉后及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诊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病人有专人护理,护士了解病情,做到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饮 食、治疗、存在护理问题、心理、主要化验指标。 2、新入院或新转入的病人要做入室评估。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心率高于120次分或 低于60次分或较前有明显变化时;突发心律不齐,频发早搏;血压低于90/60mmHg或高于160/90或较前有明显变化时;病人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鼻翼煽动,自己无法解释无法处理时;呼吸低于10次分或高于40次分时;SpO2低于90%或下降5%排除仪器故障、接触不良时;体温高于39度或短时间上升2度时。 4、保证监护仪正常工作,电极片、指套接触良好,各种波形、数据清晰显示。各监 护线路整齐。 5、如病人使用冰帽,应每1小时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耳部保护情况,每班检查 所垫毛巾是否潮湿,枕部是否受压。 6、气管插管病人,注意检查气囊压力每班1次,记录插管深度每班一次。 7、气管切开病人,注意检查气囊压力每班1次,检查固定带每班1次。对于气管切 开初期,随时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在窦道形成(5-7天)之前严防管路脱出,并于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8、使用呼吸机病人,每小时检查管路一次,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及时倾倒积 水瓶内的积水,保证气管插管末端或气管切开口处于管道最高处,防止冷凝水逆流入气道内引起窒息或肺炎。 9、带有胃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留置针患者,按相应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0、躁动病人做好保护性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镇静剂持续泵入。 11、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到“三短”:指(趾)甲短、胡子短、头发短;“六洁”:口 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做到病人全身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等渍迹。 12、皮肤护理:患者病情允许者,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为病人擦洗全身;每两小时 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一次;进行无创血压监测者,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必要时袖带内垫两层纱布,防止患者上臂皮肤损伤。压疮高危患者及时填写评估表,并与家属沟通。皮肤完整性破坏者,及时填写压疮报告,并给予处理措施。 13、为患者翻身时,至少2名护士分立于患者两侧。首先整理管道,保证所有管道 足够长1名护士负责头肩、呼吸机管路,另一名负责协助病人翻身、看监护仪。 翻身结束后,整理所有管道,使病人处于舒适体位,监护线、输液管、尿管夹子等不得被压于身下。 14、积极促进患者排痰:定时翻身拍背后,应为病人吸痰;雾化结束后应为协助病 人翻身拍背,鼓励咳痰或为病人吸痰。 15、吸痰用盐水、气管内滴药每24小时更换一次。 16、做好护理记录,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记录字迹清楚,描写确切, 记录及时。病情相对平稳者,每1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尿量。 17、正确执行医嘱,除抢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执行医嘱后,及时在医嘱单上 签字。

产科十种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产科一般护理 一、护理措施 1.热情接待:产妇人院后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携产妇至床旁,说明呼叫器的使用方法。 2.介绍环境:包括浴室及卫生间的使用,医院的规章制度,取得产妇和家属的合作,通知医生。 3.填写病历:填写住院病历及护理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详细阅读门诊、急诊病历记录,询问病史,进行一般产科检查,制定护理计划。 4.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食物。 5.向家属说明产妇情况,取得家属合作。 6.嘱产妇若有破膜、见红、宫缩情况应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护士应说明破膜后的注意事项。 7.每周测体重2次(晨起,勿食,相同的衣服),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 8.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体温超过37.5℃者改为3次。必要时改试口表。 9.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监测胎心变化。 10.第二产程产妇进产房后,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1)产妇回休养室时,详细交待分娩情况及特殊治疗,了解新生儿一般情况。 (2)向产妇交待分娩后注意事项,如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多饮水,早下床活动等。 (3)产后24小时内的最初几个小时,护士应主动床旁巡视,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更换会阴垫。若出血多,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4)提供一个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能量。一般产后12小时内卧床休息,第1次下床活动床旁应有人帮助,逐步增加活动量。 (5)预防尿潴留:嘱产妇产后6小时内应排尿1次,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而出血。护士应主动提供便器或搀扶上厕所,若因膀胱过胀失去张力,不能自行排尿,试行诱导法:①温水冲洗外阴或尿道口使括约肌松弛;②便盆内盛热水熏蒸;③搀扶上厕所听流水声;④针灸:关元、气海、三阴交;⑤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mg协助排尿;⑥无效者,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尿管,长期开放,24小时后拔除。如导尿时尿量>1000ml,应用止血钳夹闭尿管20分钟后再开放,以后定期开放,可帮助膀胱恢复功能。 (6)预防产后便秘:12小时后应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若产后2日仍未排便,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7)注意卫生,可擦浴,勤换内衣,保持皮肤干燥。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冒。 (8)每日测体温、脉搏2次,血压1次。若体温超过37.5℃,应改为测3次/日,并及时报告医生。 11.生殖器官护理: (1)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排出的情况,排空膀胱了解宫底高度。观察恶露排出量、颜色、气味、性状等。必要时保留会阴垫,排出物有可疑情况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2)会阴护理:由于分娩扩张会阴有水肿,撕裂及侧切伤口,又紧靠肛门易 被污染,应经常清洁更换会阴垫,会阴冲洗,2次/日,至拆线,有肿胀者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2次/日,肛门痔疮肿物可给予20%鞣酸软膏涂患处或加50%硫酸镁冷敷。 (3)恢复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弹性,指导产妇适当坚持做产后保健操,避免产褥期过早劳动,预防阴道壁膨出,预防子宫脱垂。 12.母乳喂养指导: (1)按需喂养。 (2)正确含接姿势及体位。 (3)预防乳胀、乳头皲裂。 (4)母婴分离时如何保持泌乳。 13.计划生育指导。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流程及操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操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测量生命体征,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必要时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

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流程:

各科常见病精深中医护理_常规

中医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温湿度。 (3 )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14、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5、预防院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重点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包皮环切术后的护理常规 1、术后及时排尿,避免因心理因素发生尿储留。 2、排尿时应注意避免尿液浸湿包扎切口的敷料,导致切口感染;如敷料潮湿及时更换。 3、术后保持心情稳定,30-40天内禁止同房(性行为),避免阴茎勃起,若有阴茎勃起的状况时,请用一只手护住伤口,另一只手用力捏痛龟头,让阴茎自然消退,以免伤口裂开。 4、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隔日换药一次;如切口有轻微疼痛,可口服止痛药物。 5、术后3~4日内,睡前也可服用镇静剂如安定2.5毫克,以防阴茎勃起,引起疼痛或出血。 6、一周内禁止饮酒和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7、术后最好穿宽松棉质内裤,避免龟头摩擦衣物后阴茎勃起影响切口愈合。 8、如果出现切口肿痛或出血请及时回医院就诊。 9、根据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拆线。 前列腺炎的护理常规 1、避免感冒、受凉(司机久坐受凉):可引起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尿道内压增加、前列腺管收缩而妨碍前列腺液排泄;寒冷也可以导致尿道内压增加而引起逆流。 2、多喝水,多排尿:因为浓度高的尿液会对前列腺产生较多的刺激。 3、多放松、不过劳、不熬夜:生活有规律,加强身体锻炼,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提高机体抗病力。每日睡前热水坐浴,定期进行前列腺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炎性分泌物排出 4、规律的性生活:性生活不正常,性生活过频、性交被迫中断等,都可使前列腺不正常充血,导致前列腺炎症的发生。 5、洗温水澡:洗温水澡可以舒解肌肉与前列腺的紧张,因此可以减缓症状。

6、避免久坐:久坐可直接压迫会阴部。如骑自行车、骑马、长途驾驶等等都可导致会阴部充血和前列腺充血,引起排尿困难及痔疮加重,尤其以长时间骑自行车最为常见。 7、按摩小腹。点压脐下气海、关元等穴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小便后稍加压力按摩,可促进膀胱排空。 8、慎用药物。有些药物可加重排尿困难,故宜慎用或最好不用。 9、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贪食辛辣油腻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湿热内生,蕴积于生殖器官而使其充血并引起性兴奋,引起前列腺充血水肿而导致前列腺的炎症。 附:前列腺炎的危害及影响 1、影响性功能:前列腺炎容易导致阳萎、早泄。由于疾病长期未能治愈,各种症状和不适在性交后加重,或直接影响性生活的感受和质量,对患者造成一种恶性刺激,渐渐对性表现出一种厌恶感,导致阳萎、早泄等现象。 2、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炎症的刺激,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腰骶、会阴、睾丸等部位胀痛、尿不尽、夜尿频多等,使患者烦躁不安,影响工作和生活。 3、影响生育可导致男性不育:长期的慢性炎症,使前列腺液成分发生变化,前列腺分泌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精液的液化时间,精子活力下降,可以导致男性不育。 4、传染配偶引起妇科炎症:前列腺炎可以传染给妻子,特别是一些特殊病菌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其炎症可以通过性交途径传染给妻子。如霉菌性前列腺炎、滴虫性前列腺炎、淋病性前列腺炎、非淋菌性(衣原体、支原体)前列腺炎等。 5、导致内分泌失调引起精神异常:由于前列腺发生炎症,内分泌失调,可引起神经衰弱,以致精神发生异常;亦可出现失眠多梦、乏力头晕、思维迟

2、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 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 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精选.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 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 【皮疹护理】 1.卧床休息 2.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卧床休息 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 上压痛反应 2.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 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4.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 5.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

最新康复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脑出血后遗症康复护理常规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脑出血的发病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饮酒、用力排便、气候变化剧烈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有些患者抢救虽幸免不死,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失语、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后遗症均在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会加大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般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①仰卧位时,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患侧上肢 日固定于枕头上,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者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患侧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必须保持90°,以免引起足下垂。②患侧卧位时,躯干稍微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③健侧卧位时,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为前倾。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头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 2、语言训练针对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让其跟着示范者的口型先进行数字、单词的练习, 逐渐过渡到进行短句、整句的训练。而针对能听、能看但不能理解含义的感觉性失语病人,可通过与其交谈,对其进行指物、指图、指字训练,增加其理解能力,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3、床上训练鼓励病人早期利用健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通过健手的主动练习带动及促 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随着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练习,从向患侧转动过渡到向健侧转动;从需他人帮助到独立完成。自己能翻身后可进行坐位练习,同时下肢进行抬腿锻炼,上肢从抓、拿、握开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卧床期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等自我运动。 4、床下训练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并稳立于床沿,双手扶床栏,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到20分钟时,可逐渐短步走,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曲。 以免形成“内屈脚”,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重返社会。 5、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产生痛苦、绝望、急躁不安、 恐惧、害怕、焦虑、自卑心理,造成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患者,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6、安全护理床栏加护,加强巡视、床头警示牌标识、环境适宜。 7、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排便困难时使 用开塞露等简易通便法协助排便,切忌用力。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

常见护理常规

第一章常见护理常规 肿瘤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情况及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做好入院指导。 (二)护理要点 1.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环境和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因此,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精神支柱。 3.病室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症特点调节适宜的温度。 4.新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日4h次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1次。 5.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应体力的活动,晚期重症者应卧床休息。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6.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8.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9.维护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剧烈偶吐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情况。 11.做好肛周护理。如有便秘及腹泻及时处理。 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 13.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三)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用药指导,放射野皮肤护理指导,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护理指导,头颈部放疗患者坚持张口锻炼方法,及定期随访。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病情重、复杂、变化快,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而出现生命危险,护士应全面、仔细、慎密地观察病情,认真执行专科护理常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护理措施 一、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二、护士长将危重病人作为重点管理内容,监督检查和指导护理措施的实施,并每日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督促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质量。 三、专业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认真评估病人病情与护理需要,熟悉危重病人病情、主要治疗,制定护理计划,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四、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工作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措施到位,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及时正确完成各种治疗,严格执行口头、书面、床旁交接班,保证抢救药品器材备齐、功能完好。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根据病情和医嘱做好病情观察,包括神志、精神状态、、面色、瞳孔、生命体征、皮肤、引流、症状及体征等,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至少15分钟内应重新测量、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处理记录。 2、每日至少测量4次体温,连续测量3天,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测

量。 3、观察病人尿量,病情危重的一级护理病人记录出入量,各班按时小结和24小时总结,不足24小时按实际时间记录。 4、按需做好抢救准备,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应急备用状态。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 1、神志清楚的病人,鼓励其咳痰,定时翻身叩背,促使痰液引流。痰液不易排出时,可遵医嘱行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防止缺氧窒息。 2、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退或消失,应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 七、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1、做到病人卫生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2、口腔护理:指导或帮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使病人舒适,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 3、眼睛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保护,应定时眼药水及涂金霉素眼膏,可用湿纱布覆盖双眼,以防眼球干燥及角膜溃疡。 4、根据病情酌情采取适当的给予卧位,使病人舒适,肢体处于功能位。 5、评估危重病人压疮危险因素,高危压疮病人及时填报“压疮防治申请表”,认真落实“压疮预防管理制度”及预防护理措施,做好告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仅供参考)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饮食的关系。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史。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

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者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甘之品。 5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6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着,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2)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着,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痛,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4)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7 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 (2)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1、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 给予舒适的卧位。 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 尿管。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 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巡 视一次;备齐各种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 吸机辅助呼吸。 6、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 受压、堵塞、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 好记录。 7、确保病人安全:对瞻望、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 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紧闭、抽搐的个人,可使用牙垫,防止 舌咬伤。 8、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 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

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 肠外营养。 9、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或眼睑闭合不全者应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纱以保护角膜。 (2)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3)皮肤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平整、干燥。 (4)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位,适当应用体位垫,每2小时按摩肢体1次,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 血栓及足下垂的发生。 (5)预防泌尿系感染: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尿液逆流;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10、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者可给予人工通便 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 11、做好心理护理,限制探视人员。 1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床头交接班。 危重病人护理工作流程、应急方案: 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