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

苯
苯

第2课时苯

一、苯

1.

2.

3.

(1)苯的氧化反应

①苯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______的火焰,有浓烟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苯的取代反应

①与Br2反应

在Fe或FeBr3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的____,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HNO3反应(硝化反应)

在浓H2SO4作用下,苯在50~60 ℃时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反应在____条件下进行。

(3)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键长相等)。

(2)苯______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______反应。

(4)和为__________物质。

5.苯的发现及用途

(1)__________是第一个研究苯的科学家,德国化学家__________确定了苯环的结构。

(2)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__。

二、芳香烃和苯的同系物

1.芳香烃: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多个______的烃。

2.苯的同系物:分子结构中只含有______苯环且取代基为__________的芳香烃,其分子

通式为C n H2n-6(n≥6)。

重点一苯的分子结构

1.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

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

下同液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2.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的是()

A.CH2===CHCl

D.CH3—CH===CH2

重点二苯的物理性质

3.下列各组物质,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与溴苯B.溴苯与水

C.酒精与水D.苯与硝基苯

4.苯加溴水后,振荡,溴水层颜色变浅,这是由于()

A.溴挥发了B.发生了取代反应

C.发生了萃取D.发生了加成反应

知识点三苯的化学性质

5.下列物质中,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是()

A.苯B.甲苯C.乙烯D.乙烷

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在溴化铁存在时与溴(液)的反应

B.苯在镍作催化剂时与H2的反应

C.苯在空气中燃烧

D.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分层

作业

1.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 t苯泄入路边300 m的水渠,造成严重危害,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溶于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2.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3.通常情况下,苯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这是由于()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不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是由苯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

D.苯是芳香烃

4.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5.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都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6.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B.苯、酒精、四氯化碳

C.硝基苯、四氯化碳D.酒精、醋酸

7.苯分子实际上不具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简单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有()

①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②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③苯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己烷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

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A.①③④B.③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练方法技巧——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

8.已知二氯苯有3种同分异构体,则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9.物质A的分子式为C12H12,结构简式为,已知苯环上的二溴代物有9种同分异构体,由此推测A的苯环上的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A.9种B.10种C.11种D.12种

10.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如:

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中具有下列性质的是

(1)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纯溴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

(2)见光能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生成乙烷,加水生成酒精的是________。

11.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并验证其中一种产物。试完成下列问题: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管b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管c的下口可否浸没于液面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________出现,这是由于反应

生成的________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5)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________________生成,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_。

第2课时 苯

基础落实 一、

1.无色 液体 有毒 不溶 小

2.C 6H 6 平面正六边形 单键和

双键

3.(1)①明亮 2C 6H 6+15O 2――→点燃

12CO 2+6H 2O ②褪色

4.(1)完全相同 (2)不能 (3)取代 (4)同一种 5.(1)法拉第 凯库勒 (2)有机溶剂 二、 1.苯环

2.一个 烷烃基 对点训练 1.C

2.D [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面问题,必须熟悉三种代表物的空间结构。即:CH 4,

正四面体结构;CH 2===CH 2,平面结构;,平面结构。A 中把氯原子看作氢原子,所以全部共面;B 中把苯环看作氢原子,所以全部共面;D 中含有甲基(—CH 3),所以不可能所有的原子共面。]

3.B 4.C

5.C 6.A

1.A [苯不易溶于水,所以大量苯不会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但是仍然会对周边农田、

水渠造成污染。]

2.D [苯、汽油均不溶于水,但苯和汽油能相溶,充分混合后,苯、汽油混合液在上层,水在下层,D 项符合。]

3.C [物质的结构决定它的性质,苯的化学性质稳定取决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 4.B [A 项为取代反应;B 项为加成反应;C 项是乙烯的氧化反应;D 项是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是物理变化。]

5.C [C 项中可认为是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乙烯基取代,由于单键可以旋转,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6.B [利用各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异、密度大小进行分析。A 项三种物质均不溶于水,苯、己烷密度均小于水,不能区分;B 项苯、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前者密度小于水,后者大于水,酒精溶于水,现象各不相同,可区分;C 项硝基苯、四氯化碳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大,不能区分;D 项酒精、醋酸均溶于水,不能区分。]

7.C [关键是怎样把结构和性质联系起来,需要我们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苯分子若是单、双键交替结构,则间位二元取代物和是相

同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和是不同的;若存在典型的碳碳双键,必然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能与H 2发生加成反应,也容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因此,②③⑤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典型的碳碳双键。]

8.B [在二氯苯中有2个氯原子和4个氢原子,四氯苯中有4个氯原子和2个氢原子,如果把2个氢原子看成2个氯原子,4个氯原子看成4个氢原子,这样,两者的结构就完全相同,也应为3种。]

9.A

10.Ⅰ.(1)C 6H 14 (2)C 5H 10 (3)C 7H 12 (4)C 10H 8

Ⅱ.(1)苯 (2)甲烷 (3)乙烯

解析 在用键线式表示有机物时,每一条线表示一个化学键,每个端点、拐点、变点均表示一个碳原子。故在确定碳原子个数后,利用碳原子的成键个数可确定分子中的氢原子数。

11.(1)苯 液溴 铁屑 (2)导气 冷凝回流

(3)不可以,因为反应生成的HBr 极易溶于水,会使d 中液体倒吸 (4)白雾 HBr (5)

浅黄色沉淀 Ag ++Br -

===AgBr ↓

解析 烧瓶a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 6H 6+Br 2――→FeBr 3

C 6H 5Br +HBr ,该反应放热,容易使溴挥发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如果没有导管b 的冷凝回流作用,挥发出来的溴蒸气溶解在

水中生成HBr ,也能和锥形瓶d 中的AgNO 3反应,则无法检验产物中是否有HBr 。

苯抽提装置操作要点

苯抽提装置操作要点 针对近期苯抽提装置波动,产品质量和平稳率不达标的现状,制定了操作要点13条,要求各班严格执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达标,平稳运行。 1、预见性判断,提前调整,精确操作; 2、循环到位,取样准确,分析、外操岗位人员紧密配合; 3、提高工艺指标执行精度,确保装置平稳; ① C801灵敏板温度控制123±1℃。根据车间生产指令要求 调整,保证重组分中苯含量合格,满足全厂油品调和的需要; ② C851灵敏板温度TI8212,控制135-140℃。调整手段有a、 塔底加热蒸汽;b、调整溶剂比;c、调整换热温差TI8205;d、调整回流; ③ C852灵敏板温差控制-15±5℃。保证D854苯含量99.9% 以上; ④ C852负压控制在-35±5 Kpa,保证苯有效拔出。 ⑤ C852底温控制170±2℃,保证苯有效拔出,提高贫溶剂 的质量。 ⑥控制溶剂进料温度90~95℃。提高溶剂选择性,保证C6 组分中苯的吸收效果;

4、根据C801顶分析结果和C851灵敏板温度TI8213温度变化,调整混苯量,使操作平稳。 5、对于容易波动的(中压蒸汽压力、D853液位、C851塔底加热蒸汽FIC8204等)参数和部位要加强监控,及时调整; 6、严格控制脱戊烷塔C201塔顶温度90±2℃,保证脱C6塔进料性质稳定; 7、装置一旦出现波动或D854样纯度小于99.7%,白土罐及时改走副线; 8、根据进料量及时调整溶剂比; 9、加强各回流罐的脱水(2次/班); 10、控制好溶剂再生系统操作,保证再生溶剂效果; 11、每月15日、30日加注消泡剂2.5kg。 12、每天白班测定贫溶剂PH值,保证PH 5.5-8;每月5日加单乙醇胺5.0kg。 13、如果发生冲塔处置如下: ①第一时间减小塔底蒸汽,全回流操作,抽提蒸馏系统切进料。当塔底液位抽空时,停塔底泵,见液位后重新启动。 ②及时将非芳改进TK851,防止溶剂跑损。操作调整正常后,非芳分析合格后(环丁砜≤1ppm、总硫≤2ppm、苯≤0.5ω%)方可改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1 2020年5月29日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设计说明书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一、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8%的氯苯60000吨,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为38%(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3.回流比,2R min;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8.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文档仅供参考 1 2020年5月29日 1.组分的饱和蒸汽压οi p (mmHg)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 3)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 1124-=ρ 式中的t 为温度,℃。 3.组分的表面张力σ(mN/m) 双组分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 A B B A B A m x x σσσσσ+= (B A x x 、为A 、B 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8 .01238.01 2??? ? ??--=t t t t r r c c (氯苯的临界温度:C ?=2.359c t ) 5.其它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纯苯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纯苯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2.1 纯苯生产方法 目前世界上纯苯生产主要来自于石油馏分催化重整生成油和裂解汽油,少部分来自煤焦油。 2.1.1 催化重整生产苯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从催化重整得到的纯苯约占全部来源的38%。催化重整工艺对我国三苯产量的贡献已经超过600万吨,催化重整生产苯的特点是含甲苯及对二甲苯多,含苯较少,例如半再生重整典型收率为…… 2.1.2 高温裂解制乙烯副产苯 高温裂解汽油副产苯是苯的第二大来源,从催化重整油芳烃及裂解汽油芳烃这两大来源所产生的BTX(苯、甲苯、二甲苯)占全部芳烃来源的83.1%,在典型情况下,以石脑油为原料,采用深度裂解条件时,可得苯…… 2.1.3 煤加工副产苯 20世纪60年代以前,苯的生产主要来自煤焦油,煤加工有3种途径;煤的焦化、气化及液化,从中皆可获得苯。随着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目前通过煤加工生产的苯在目前全球苯的总产量中比重不到10%。但随着近年油价的居高不下,带动了下游产品石油苯价格的不断攀升,客观上推动了焦化苯的发展。国内焦化纯苯产量2006年比2005年同比增长了27%……

2.1.4 轻质烃芳烃化生产苯 低碳烃类或液化石油气可选择性地转化成苯,目前轻质烃的芳烃化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技术,发展较快,在中东地区新建的装置多采用这种方式。其主要的工艺包括以下几种: 1)ALPHA工艺。日本Asahi化学工业公司及其子公司Sanyo化学工业公司联合开发,原料为C3~C8,已于1993年建成第一套工业装置。 2)AROMAX工艺。美国Chevron公司开发。加工环烷基石脑油,在美国、日本、沙特建成了多套装置。 3)Cylcar工艺。由英国BP公司和美国UOP公司联合开发,以C3~C4烷烃为原料,芳烃收率62%~66%。 在工艺生产中,由于供需平衡及产品获利的需要,发展了芳烃之间的转化技术,以进行它们之间需求量的调节,这些工艺包括:脱烷基、歧化、烷基转移,甲基化和异构化等。同时,发展了重芳烃轻质化技术,把重芳烃也加入到转化工艺的原料中。由于对产品结构要求的不同,可以设计出各种流程方案,例如:加氢脱烷基装置可以对苯和甲苯的产量进行调节,脱烷基装置也可以把较重的C9芳烃与甲苯一起加工,提高苯的产量。美国Arco公司和烃研究公司开发了HAD热脱烷基工艺,在低浓度下操作可得到较高的苯收率。美国Gulf公司开发的THD工艺与之相似。这些工艺适宜转化来自BTX分离的主要含有甲苯等芳烃的工艺物料。三菱化学的MHC工艺是一种能处理大量非芳烃组分的热脱烷基工艺,可以使用纯度较低的氢,降低对补充氢的要求。歧化装置可以从甲苯生产高质量的苯和二甲苯,近年来,UOP对Tatoray工艺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向增加重芳烃处理能力的方向发展。其最新推出的TA-20型催化剂,已于2004年在印尼投入工业应用。该催化剂具有金属加氢裂解功能,提高了芳烃处理能力,在质量空速2.35h-1、氢烃摩尔比为4的操作条件下,能加工甲苯30%(质量比)的混合进料,且进料中允许C10+芳烃含量。与其原来的TA-5催化剂相比,TA-20催化剂的长周期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异构化装置也可以选择将乙苯脱烷基成苯,例如UOP公司将I-400

脱噻吩精制焦化苯工艺的研究进展(可编辑修改word版)

脱噻吩精制焦化苯工艺的研究进展 谭小耀王祥生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催化剂研究所,大连,116012) 提要概述了从焦化苯中脱除噻吩的工艺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 点,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焦化苯,噻吩,脱硫 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十分广泛的工业用途,其主要的来源之 一是煤高温裂解后得到的焦化苯。由于化学工业对苯质量的要求很高, 制取深度净化甚至不含噻吩的合成苯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我国的焦 化苯资源极为丰富,约占我国苯总产量的 40 %~50 %,但由于含有各种 杂质,特别是硫化物,如 0.2 %~1.6 %(质量分数,下同)的噻吩,0.3 %~0.4 %的二硫化碳等,从而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深加工利用,它不能直 接用于化工合成,必须预先进行脱硫精制,主要是噻吩的脱除。 根据苯和噻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表 1 所示),通常可以用萃 取精馏法、冷冻结晶法、吸附分离法等物理方法和催化加氢法、硫酸精 制法以及选择氧化法等化学方法脱除焦化苯中的噻吩。本文就这些焦化 苯精制工艺以及近期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 表 1 苯和噻吩的物理化学性质 1精制方法 1.1吸附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是利用苯与噻吩的分子大小和分子极性的差异来分离脱除焦化苯 中的噻吩。60 年代以来人们对吸附法脱噻吩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具有 较大吸附容量和高吸附选择性的吸附剂,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八面沸石分子筛。然而,尽管通常的八面沸石分子筛从烷烃中选择吸附噻吩的容量可达15 %以上,但它对 苯和噻吩却没有吸附选择性,因此不能直接用来脱除苯中的噻吩。相应的,经过 一定的离子交换改性后的X 型和Y 型分子筛,由于加入了某些离子后改进了吸附 剂的孔径大小及分布、表面性质、电场分布、酸碱性、表面自由力以及极性等,因而具有了一定的选择性,如CaX、NiX、CoX 等,其中尤以NiCaX[1]分子筛的吸 附容量最大,当Ni 含量为4.09 %时,其动态吸附量达0.54 mg/g 吸附剂。改性Y 分子筛也具有较优良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其中用于改性的金属离子主要有稀土离子、Cu2+、Ag+、Ni+等,且其选择吸附能力依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方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工艺计算书 目录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8%的氯苯50000t,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为38%<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底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三.塔板类型 筛板或浮阀塔板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五.厂址 厂址为天津地区。 六.设计内容 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2.塔板数的确定; 3.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4.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5.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6.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7.塔板负荷性能图; 8.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 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10.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 11.绘制塔板施工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作); 12.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七.设计基础数据 苯-氯苯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数据 ×

符号说明: a ——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m3——填料的总比表面积,㎡/m3 a t ——填料的润湿比表面积,㎡/m3 a w ——塔板开孔区面积,m2 A a ——降液管截面积,m2 A f ——筛孔总面积,m2 A ——塔截面积,m2 A t ——流量系数,无因次 c C——计算umax时的负荷系数,m/s d ——填料直径,m d ——筛孔直径,m 0 D ——塔径,m D ——液体扩散系数,m2/s L D ——气体扩散系数,m2/s V e ——液沫夹带量,kg(液>/kg(气> v E——液流收缩系数,无因次 ——总板效率,无因次 E T F——气相动能因子,kg1/2/(s.m1/2> ——筛孔气相动能因子, F g——重力加速度,9.81m/s2 h——填料层分段高度,m HETP关联式常数 ——进口堰与降液管间的水平距离,m h 1 h ——与干板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液柱 c h ——与液体流过降液管的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 d h ——塔板上鼓泡层高度,m f ——与板上液层阻力相当的液柱高度,m液柱 h l h ——板上清液层高度,m L ——允许的最大填料层高度,m h max h ——降液管的低隙高度,m ——堰上液层高度,m h OW h ——出口堰高度,m W ——进口堰高度,m h’ W h δ——与克服表面张力的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液柱

苯硝化生产硝基苯工艺过程与防范对策

苯硝化生产硝基苯工艺过程与防范对策 摘要 本文对硝基苯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简要阐述,分析了生产工艺危险性,并列举案例分析,最后针对硝基苯的安全生产,提出了安全预防措施,这对硝基苯的生产能长期、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硝基苯工艺危险性预防措施 引言 硝基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用于生产苯胺、联苯胺、二硝基苯等多种医药和染料行业,也可用作于农药、炸药及橡胶硫化促进剂的原料,其中主要用途是制取苯胺和聚氨酯泡沫塑料,目前,90%以上的硝基苯用于生产苯胺[1-3]。工业上硝基苯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苯硝化反应、硝基苯洗涤、硝基苯精馏等单元过程,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强腐蚀、强氧化的化学危险品。由于苯硝化反应中副反应生成的杂质(主要是硝基酚盐类)爆炸危险性很高,而且极易积累在精馏塔釜等受热部位,监测和处理不及时就容易发生爆炸,使其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灾害性的特点。因此对苯硝化生产硝基苯工艺过程进行危险性定量分析及对爆炸事故的安全研究,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1 硝基苯生产工艺 1.1硝基苯简介 硝基苯,有机化合物,又名密斑油、苦杏仁油,无色或微黄色具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4]。化学式为C6H5NO2,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相对密度1.205,熔点6℃,沸点210~211℃,闪点为87.8℃,爆炸下限为1.8%(93.3℃)。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遇明火、高热会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剧烈。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640mg/kg),硝基苯由苯经硝酸和硫酸混合硝化而得。实验室制硝基苯由于溶有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有颜色,除杂方式:加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1.2硝基苯的应用 硝基苯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染料、香料、炸药等有机合成工业,经催化加氢或铁粉还原可得苯胺,这是硝基苯的最主要用途,由苯胺进而生产各种有机

【开题报告】苯并噻吩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结构单元的合成

开题报告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苯并噻吩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结构单元的合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有机光电器件以其成本低廉、大面积和可弯曲而被广泛关注,尤其是液晶和有机光电器件等可用于移动电子器件的显示部分。相对于传统的无机半导体材料和碳纳米管,有机材料具有易于通过分子裁剪调控材料性能,器件制备温度低,和柔性基底相容,可用于大面积显示领域等突出优势。尽管目前部分有机半导体材料其光电性能已达到实用化程度,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要想真正实现工业化应用,发展新的性能更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仍然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报道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主要是基于芳香苯环和含硫、硒、氮等杂原子的五元芳香杂环形成的大共轭结构体系。通常利用更大的结构单元如萘、蒽、并二噻吩、并三噻吩、苯并噻吩等来合成新型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这些芳香环单元以不同的结合形式形成了结构不同、性质各异的半导体材料。其中,苯并噻吩是一类重要的合成结构单元,利用其噻吩环的活性可以合成很多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然而,当噻吩环的α-位和β-被占用时,苯并噻吩便很难进行修饰。如果在其苯环上引入双甲基,便可以进行多种修饰,用其合成更多的性能优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然而,目前有关二甲基苯并噻吩的合成很少报道,且难以获得,因而限制了其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合成及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 利用简单的步骤合成二甲基苯并噻吩,将有利于合成更多性能优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从而推动其在有机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利用简单的四步反应合成二甲基苯并噻吩。 研究内容:邻二甲苯在低温下双溴化,然后通过比较便宜的2-甲基-2-羟基-3-丁炔进行Sonogashira交联偶合反应,得到带炔醇键的化合物,再在强碱作用下回流脱去端基得到炔化合物,进一步插硫关环得到二甲基苯并噻吩。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苯芳香烃完整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苯的物理性质。 2.苯的分子结构。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点。 3.苯的化学性质,苯的化学性质与烷烃、烯烃的异同。 4.苯的同系物。苯与苯的同系物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异同。在苯的同系物分子中,苯环与侧链之间的相互影响。 5.苯的溴代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冷凝回流。 6.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比较简单的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命名。 (二)能力训练点 苯的溴代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实验,都是只有要求认真观察才可能得到全面、正确结论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养成观察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教学中,可用于能力培养的要素很多,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地挖掘利用。如苯的基本化学性质(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与溴水的作用)与苯的分子结构的推测;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与苯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的关系;苯、烷烃、烯 第 1 页,共19页

烃在结构、性质的对比;苯与苯的同系物在结构与性质上的差别以及由此说明的问题等。 3.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 本节涉及的苯及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的化学方程式较多,写起来比较麻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练习。使他们做到熟练书写的同时,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技能。 (三)德育渗透点 1.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勤奋-机遇”关系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学中应适当向学生介绍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 2.关于苯的结构研究的历史,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螺璇式上升”教育引导的素材。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教育的典型教材,教学中要注意用好。苯、苯的同系物性质的对比,对分子中不同原子团间相互影响的说明,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的教育的材料。 3.通过对苯、甲苯化学性质异同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在甲苯的分子中苯环与甲基间的相互影响,这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甲苯的化学性质,又可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第 2 页,共19页

苯氯苯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课程设计

苯氯苯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课程设计

苯-氯苯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 目录 设计任务书 3 设计说明书 6

1 概述 6 2 设计方案确定 7 3 设计计算 (8) 3.1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8 3.1.1原料液、塔顶及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8 3.1.2塔顶产品产量、釜残液量及进料流量计算8 3.2 塔板数的确定8 3.2.1.1 q值的计算 8 3.2.1.2 最小回流比的求取 8 3.2.1.3求操作线方程9 3.2.1.4求理论板数:逐板计算法 10 N11 3.2.1.4实际塔板数 P 3.3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11 3.3.1操作压力计算11 3.3.2操作温度计算11 3.3.3平均摩尔质量计算12 3.3.4平均密度计算12 3.3.5体积流率计算13 3.3.6液体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14 3.3.7液体平均粘度计算15 3.4 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15 3.4.1塔径的计算15 3.4.2塔高的计算16 3.5 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17 3.5.1精馏段计算18 3.6 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20

3.6.1精馏段流体力学验算21 3.7塔板负荷性能图23 3.7.1精馏段负荷性能图23 4附属设备选型26 4.1再沸器的选择26 4.1.1 再沸器的热量衡算26 4.1.2饱和蒸汽用量26 4.1.3再沸器的加热面积26 4.2 冷凝器的选择27 4.2.1全凝器热量衡算27 4.2.2冷却水用量27 4.2.3冷凝器的选择27 4.3塔内其他构件28 4.3.1进料管28 4.3.2回流管28 4.3.3塔顶蒸汽管28 4.3.4塔底出料速度29 5设计数据列表29 6 设计评述30 7参考文献30

羟混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参考范文)

羟混苯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羟混苯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 该羟混苯项目计划总投资6828.2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897.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37%;流动资金930.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63%。 达产年营业收入7811.00万元,总成本费用6109.97万元,税金及附加119.03万元,利润总额1701.03万元,利税总额2054.68万元,税后净利润1275.7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78.9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4.91%,投资利税率30.09%,投资回报率18.68%,全部投资回收期6.85年,提供就业职位125个。 报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组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经营管理等初步方案;结合项目特点提出合理的总体及分年度实施进度计划。 ...... 主要内容:概述、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市场分析、产品规划分析、项目选址规划、土建工程方案、工艺概述、环境保护可行性、生产安全、项目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评估、综合评估等。

第一章概述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羟混苯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产业基地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2718.02平方米(折合约34.06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2.91%,建筑容积率1.1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0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3.16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2718.0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6563.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671.3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9753.70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802.10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71台(套),设备购置费2517.26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571677.52千瓦时,折合70.26吨标准煤。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课程设计精品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课程设计精品

海南大学 课程设计书 系(部、中心)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10级2班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名称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化工单元设备设计任务书(苯—氯苯精馏装置设计) 一、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装置,要求年产纯度为99.5%的氯苯26000吨,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得高于2%,原料液含氯苯35%(以上均为质量百分数)。 二、设计条件 (一)精馏塔 (1)塔顶压力 4KPa(表) (2)进料热状态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底加热蒸汽压力 0.5MPa(表) (5)单板压降≤0.7KPa (6)全塔效率 E T=54% (7)塔板类型——筛板或浮阀塔板(F1型) (二)换热器 ——配置于精馏装置中的预热器冷凝器冷却器再沸器等选一设计(1)加热介质——饱和水蒸汽0.3MPa(绝); (2)冷却介质——冷却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温度40℃; (3)换热器允许压降≯5 10Pa; (4)换热器类型——标准型列管式或板式换热器。 三、工作日 每年工作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四、生产厂址 海南洋浦工业开发区 五、设计内容 (一)选择合适的精馏塔 (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2)塔板数的确定; (3)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4)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的计算;

(5)塔板的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6)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与塔板负荷性能图; (7)精馏塔接管尺寸计算; (8)绘制精馏装置工艺流程图; (9)绘制精馏塔设计条件图; (10)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讨论。 (二)选择合适的换热的 (1)确定设计方案 ——选择换热器类型;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2)确定物性数据 (3)估算传热面积 (4)工艺结构尺寸 (5)换热器核算 (6)绘制换热器设计示意图; (7)对换热器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讨论。

苯胺生产工艺

7万吨/年苯胺装置 1 项目名称 7万吨/年苯胺装置 2 工艺总说明 反应过程: 硝酸和苯反应,生成硝基苯: C6H6+HNO3→C6H5-NO2+H2O 硝基苯加氢生成苯胺,硝基苯中O被H取代: C6H5-NO2+H2→C6H5-NH2+O2 生产苯胺的原料硝基苯由硝基苯单元提供,该原料的生产主要是苯绝热硝化后经分离、酸洗、碱洗后获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进一步精制得精硝基苯。精硝基苯与氢气同时进入苯胺单元经气化混合、加氢还原,获得粗苯胺,粗苯胺经废水处理、精制,生产出MDI级苯胺产品。目前硝基苯生产主要采用混酸硝化法。一般有两种工艺,一种是传统的等温硝化法,另一种是绝热硝化法。绝热硝化法在国内还没有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中,国内采用的均为传统的等温硝化法,即苯硝化后经中和、分离、水洗,获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进一步精制获得精硝基苯。 生产苯胺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铁粉还原法、催化加氢法及苯酚氨化法等。还原后的粗苯胺经进一步精制得到精苯胺。 2.1 硝化工艺技术路线 a) 传统硝化法(等温硝化法) 传统硝化法是将苯与用硫酸和硝酸配制的混酸在釜式硝化器(硝化锅)中进行硝化,所用硝化器一般为带有强力搅拌的耐酸铸铁或碳钢釜。消化器内装有冷却蛇管,以导出硝化反应热。硝基苯生产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硝化时苯和混酸同时进料,硝化器串联操作,硝化温度控制在68~78℃。 因硝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及时有效地排除热量,是硝化器设计的首要前提。当反应体系温升过高会引起副反应,使硝基酚类副产物增加,而这些酚类副产物是造成硝基苯生产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硝化器应设有充分的搅拌和冷却装置,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搅拌效果。为保证安全操作,需设有自控仪表及安全连锁系统。 在连续硝化生产工艺中,硝化器除釜式串联形式外,还有环形硝化器形式。 环形硝化器是将两个列管式硝化器串联,在一侧硝化器上用立式轴流泵进行强制循环,用冷却水移出反应热。目前在国内,环形硝化器的生产能力均不大,还没有在大型的硝基苯生产装置上使用。 釜式串联形式的硝化器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吉林石化分公司现有装置的硝化反应器即为四釜串联形式的传统的等温硝化反应器,其单线生产能力可达到10万吨/年硝基苯。 b) 绝热硝化法 德国PLINKE公司的绝热硝化工艺有三个主要阶段:硝化、废酸浓缩、产品分离。其反应过程是将过量的苯预热到100℃后与混酸一同加到硝化器中,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物料的出口温度在120~140℃之间。反应物经分离后,分出的废酸进入闪蒸器,利用本身热量将废酸浓度提高到70%,与60%的硝酸混合后循环使用。有机相经酸洗、碱洗、水洗及分离后,得粗硝基苯。粗硝基苯经气提后,蒸出未反应的过量苯,可得到精硝基苯。 c) 传统硝化法和绝热硝化法的比较 绝热硝化与传统硝化方法相比,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即:用稀硝酸替代浓硝酸,增加了混酸中水的含量;取消硝化器中的冷却装置,在压力下完成硝化反应。采用绝热硝化法具有以下特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 案例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喷漆工人混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述 2007年5月3日15时,某防腐公司劳务队3名油漆工在江南造船集团责任有限公司7万6千吨散货船(H2320)四号大舱进行喷漆作业(自述均佩带防毒面罩),17∶30左右其中1人首先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另2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这3人相继被监护人员发现后救出,于18∶55分被送入瑞金医院急诊救治。 该船甲板至舱底有5层楼深。发生中毒的3名工人当时就在舱底处喷漆作业,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已有3条送风管被放入舱底送风,而四号大舱的入口处已成为一个排风口。调查人员在距舱底3层半楼的高处(由于晚间无照明设施)设点采样(采样时间21∶50~ 22∶10)。采样结果为苯3.1mg/m3、3.4mg/m3、甲苯13.8mg/m3、 13.3mg/m3、二甲苯161.0mg/m3、150.3mg/m3。根据现场调查与专家会诊结果,初步诊断本次中毒为一起急性职业性混苯中毒事件。 事故分析

三苯属于芳香烃类化合物,是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挥发。造船业常用作溶剂、稀释剂。在空气中以气状态存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急性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汽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症状。轻度有黏膜刺激征,随即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重症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昏迷、谵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苯中毒主要临床症状表现:①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会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②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苯中毒早期的红细胞由于代偿作用及其寿命较长,数量未见明显减少,但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调查发现事故现场二甲苯浓度超标(检测结果二甲苯161.0mg/m3、150.3mg/m3,最高容许浓度

苯(C6H6) 【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透明,易燃液体。分子式:C6H6 比重:0.8794 熔点:5.51℃沸点:80.1℃,闪点:-0.11℃, 自燃点:562.2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4~8.0%。不溶于水。遇热源、明火燃烧爆炸。 主要用于制造洗涤剂、杀虫剂和油漆清洁剂,苯可作为汽油一部份。 【毒性及燃爆性】 急性中毒作用主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蒸气对粘膜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液态苯直接吸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气肿和出血。苯蒸气经呼吸道吸入的最初几分钟吸取率最高。 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用干粉、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蒸气能沿地面流动到火源处并回火,属于甲类火灾危险品。 【个人防护装备-PPE】 吸入:如蒸气火烟雾浓度不明时会爆炸。高浓度时应戴用褐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物质及人员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皮肤: 如需要应使用手部防护-手套、身体防护-防护服/工作服、足部防护-安全鞋/防化靴。 眼睛: 戴用化学防溅镜或面罩。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运输及使用】 遵守储藏和运输易燃物质的规则, 储藏于密闭的、置于地面上的容器内, 放置在有通风设备的阴凉地方, 避免阳光直晒, 远离禁忌物与热源, 采用无火花的通风系统和电气设备. 使用“用毒品”、“易燃物品”标志。 【应急处理】 吸入: 脱离苯产生源或搬移患者至空气新鲜处, 如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接触: 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患眼至少20分钟. 皮肤接触: 脱去受污染的衣服, 立即缓和地抹去和擦去残余物质, 缓和、充分地用水和无摩擦性肥皂洗涤. 口服: 用水充分涮口, 不可催吐, 给患者饮水250毫升.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应知应会】 苯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 吸入或口服大量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 长期接触对造血系统造成危害。 防护需佩带褐色色标的放毒面具和身体防护-防护服/工作服、手部防护-手套、足部防护-安全鞋/防化靴等。 中毒者脱离产生源至新鲜空气处,一切患者应请医生治疗。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新型汽油脱硫技术的对比

新型汽油脱硫技术的对比 摘要:文章针对两种汽油脱硫新技术:RSDS-Ⅱ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和S-Zorb 吸附脱硫技术,从反应机理、技术特点、设备特点各方面逐一对比,为炼油企业选择更适合生产实际的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油脱硫对比 1、前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各国对发动机燃料的组成进行了日趋严格的限制,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将有效的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2017年10月执行的国V汽油标准要求成品汽油中的硫含量须小于10μg/g。 我国汽油组分将长期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其份额占到80%左右。汽油质量升级主要是提高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控制汽油中的硫、烯烃、芳烃含量和辛烷值等主要指标,与相应的国际标准接轨。而且我国绝大多数的催化裂化装置为重油和渣油催化裂化,和普通催化裂化相比,汽油中的硫含量更高,汽油脱硫难度更大,开发清洁燃料技术成为当前炼油行业技术创新的重点。 中国炼油企业多年来狠抓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以生产清洁燃料为主要目标,针对催化汽油脱硫技术引进和开发了两种新型工艺:(1)一次性买断引进美国康菲公司开发的S-sorb汽油吸附脱硫技术,2007年在燕山分公司建成国内第一套12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2)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长岭分公司合作开发的RSDS-Ⅱ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2008年在长岭分公司30万吨/年选择性加氢装置成功进行工业化试验。本文对这两种新工艺的反应机理、技术特点进行介绍、对比,为炼油企业选择更适合生产实际的汽油质量升级技术提供参考。 2、反应机理 为了了解RSDS-Ⅱ加氢脱硫和S-Zorb吸附脱硫这两类催化汽油脱硫工艺的区别,首先从脱硫机理比较。 大部分FCC汽油中的硫主要以四种方式存在,即:硫醇、硫化物(包括线性和立体)、噻吩和苯噻吩;硫醇和硫化物的加氢反应很快,通常在直接脱硫的条件下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噻吩和苯噻吩的加氢脱硫与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速率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工艺计算书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工艺计 算书 1

2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工艺计算书(精馏段部分)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工与材料系 5月27日

课程设计题目一——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座苯-氯苯连续精馏塔,要求年产纯度为99.8%的氯苯50000t/a,塔顶馏出液中含氯苯不高于2%。原料液中含氯苯为35%(以上均为质量%)。 二、操作条件 1.塔顶压强4kPa(表压); 2.进料热状况,自选; 3.回流比,自选; 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506kPa; 5.单板压降不大于0.7kPa; 6.年工作日33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2.塔的工艺计算;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结构的设计计算; 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的设计计算; 5.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1 2020年5月29日

2 2020年5月29日 6.塔的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 7.辅助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8.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的绘制; 9.对本设计的评述或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四、基础数据 1.组分的饱和蒸汽压οi p (mmHg) 2.组分的液相密度ρ(kg/m 3)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 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 1124-=ρ 式中的t 为温度,℃。 3.组分的表面张力σ(mN/m)

3 2020年5月29日 双组分混合液体的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 A B B A B A m x x σσσσσ+= (B A x x 、为A 、B 组分的摩尔分率) 4.氯苯的汽化潜热 常压沸点下的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纯组分的汽化潜热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8 .01 238 .012??? ? ??--=t t t t r r c c (氯苯的临界温度:C ?=2.359c t ) 5.其它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附参考答案: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计算书(精馏段部分) 苯-氯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计算书(精馏段部分)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原料液经卧式列管式预热器预热至泡点后送入连续板式精馏塔(筛板塔),塔顶上升蒸汽流采用强制循环式列管全凝器冷凝后一部分作为回流液,其余作为产品经冷却后送至苯液贮罐;塔釜采用热虹吸立式再沸器提供汽相流,塔釜产品经卧式列管式冷却器冷却后送入氯苯贮罐。流程图略。

纯苯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

纯苯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 预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纯苯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 世界纯苯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世界纯苯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据美国化学品制造联合公司(CMAI)统计,2007年的世界纯苯产能中,亚洲占42%、北美占23%、西欧占22%。2008年全球纯苯生产能力达到5 153万t/a,产量为4 090万t。装置平均开工率为79%。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2008年产能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和%。世界主要的纯苯生产国为美国、日本、我国和韩国,亚洲和中东是世界苯生产发展最快的地区。据CMAI预测,全球纯苯生产能力增速,…… 表 2008年世界纯苯产能产量情况表 图 2008年世界纯苯主要地区产能结构图

中国纯苯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纯苯生产现状 我国纯苯行业经历了近些年的长足发展,不仅从产量、技术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产业链发展迅速,涉及上万种产品,并且国际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目前,我国纯苯产量主要由4部分组成,乙烯装置联产、炼油厂重整芳烃抽提、对二甲苯装置甲苯歧化和煤焦油抽提。过去国内煤焦油抽提制纯苯的精制过程以酸洗法为主,制的苯纯度低,污染严重,被淘汰。自2006年国内开发的焦化苯加氢工艺工业化后,国内新建了多套这类装置,其产品质量基本可以满足下游化工装置的需求,规模以5万t/a或8万t/a为主。2010年,国内纯苯生产企业70余家,生产能力约800万t/a,石油苯产能650万吨/年,产量约530万t;焦化苯和加氢苯产量130万吨。 近几年石油苯产能增长迅速,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现有乙烯装置改扩建使其配套芳烃抽提装置能力提高和新建大型乙烯工程中的芳烃装置投产;二是炼厂芳烃装置的改扩建及新建能力;三是PX装置的新、扩建增加苯的生产能力。 焦化苯加氢作为趋势产业,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加氢焦化苯在质量上不仅完全达到了石油苯的技术指标要求,可实现甲苯、二甲苯等化学品的有效分离,而且价格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以粗苯为原料的加氢焦化苯生产成本较石油苯约低1 600元/t,最高时相差3 500元/t,高额利润推动了焦化苯加氢工艺迅猛发展。目前,已投产焦化苯加氢的企业总计22家,粗苯加工能力234万t/a。加氢焦化苯的市场表现对于焦化及石油芳烃格局势必有较大影响,必将快速挤占酸洗工艺的焦化纯苯市场份额。国内焦化苯加氢主要厂家产能统计见表3。 未来两年,国内焦化粗苯产量为200万-250万t/a,而粗苯加工能力将达到500万-600万t/a,即使在焦化企业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原料缺口仍将达到50%以上。粗苯资源少、价格高,纯苯产能大、需求少,必将促使纯苯加工企

上海涂料研究所防腐方案

上海市涂料研究所 目录 一、技术方案设计 1.编制依据 2.工程范围 3.涂装配套方案 4.产品介绍 5.涂装施工通用规范 6.施工工艺及过程控制 7.施工工具及检测仪器 二、技术服务承诺 三、企业简介 四、附件 1.企业资质文件 2.用户报告 3.各类标准 4.各类检验报告

技术方案设计 1.编制依据 1.1依据浙江舟山液体化工品中转基地工程-罐区贮运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1.2根据所储存物料的化学性质。 1.3根据业主提出的初步要求。 2.工程范围 2.1工程概况 2.1.1工程项目名称:浙江舟山液体化工品中转基地工程-罐区贮运系统 2.1.2工程建设地址:浙江舟山 2.1.3建设单位: 2.2工程内容 本次工程是对浙江舟山液体化工品中转基地工程-罐区贮运系统项目中的化学品储罐内外壁,进行符合节能条件的防腐蚀涂装;内壁符合化学品存储条件的防腐蚀涂装。 3.涂装配套方案 3.1涂装部位 化学品储罐内外壁、内壁 3.2基层材料 碳钢 3.3使用环境 内壁:化学有机溶剂长期浸泡; 外壁:沿海气候; 3.4配套方案 3.4.1内壁(含底板) 3.4.1.1除乙二醇、消防水、污水储罐外的其他储罐 3.4.1.1.1表面处理 安装完毕后,用高压水枪进行除锈达到WS2.5级,并喷涂缓 蚀剂; 3.4.1.1.2涂层系统 不涂装,表面处理完后应立即进行通风干燥处理,并充氮气

保护; 3.4.1.1.3需要进行阳极保护; 3.4.1.2乙二醇储罐 3.4.1.2.1表面处理 安装完毕后,内壁现场喷砂除锈至Sa2.5级; 3.4.1.2.2涂层系统 内壁热喷涂不锈钢; 3.4.1.3消防水、污水储罐 3.4.1.3.1表面处理 工厂化抛丸处理至Sa2.5级,表面粗糙度35-75μm 3.4.1.3.3需要阳极保护 3.4.2外壁(不含底板) 3.4.2.1混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二甲苯、甲苯、乙二醇、甲醇、正丁醇、异丁醇储罐、消防水罐、污水罐 3.4.2.1.1表面处理 工厂化抛丸处理至Sa2.5级,表面粗糙度35-75μm 3.4.2.2苯、对二甲苯、苯乙烯储罐侧板 3.4.2.2.1表面处理 工厂化抛丸处理至Sa2.5级,表面粗糙度35-75μm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苯·乙苯填料塔精馏设计 学院河南城建学院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 1024102 姓名周利芳 学号 102410213 指导教师丁明杰 2013年 1月 9 日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 1.题目:苯-乙苯填料塔连续精馏工艺操作单元设计 2.任务内容 (1)生产能力:4.5万吨/年(苯-乙苯料液); (2)原料组成:40%苯,60%乙苯(质量分率,下同); (3)产品要求:塔顶馏出液苯含量97%,釜液苯含量2% ; (4)生产方法:采用填料塔连续精馏工艺; (5)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填料塔设计计算、设备选型; (6)物料热量一览表:物料衡算一览表;热量消耗一览表; (7)设计图纸图表:物料衡算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填料塔设备图; (8)设计说明书:设计方案说明;设计计算过程;物料衡算一览表;热量消耗一览表;工艺流程简图;工艺参数一览表;主设备图。 3.设计条件: (1)操作压强:塔顶压强为常压; (2)进料状况:泡点; (3)传热方式:间接蒸汽加热;塔顶循环水冷; (4)回流比:2或自选。

目录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苯的性质 (1) 1.2乙苯的性质 (2) 1.3精馏塔的介绍 (2) 1.4精馏原理 (3) 第二章苯-乙苯基本物性参数 (4) 第三章设计部分 3.1设计方案的确定 (4) 3.1.1装置流程的确定 (6) 3.1.2操作压力的选择 (6) 3.1.3进料热况的选择 (6) 3.1.4加热方式的选择 (6) 3.1.5 回流比的选择 (6) 3.1. 6填料因子的选择 (7) 3.2 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7) 3.2.1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7) 3.2.2热量衡算 (9) 3.2.3 理论及实际塔板数计算 (10) 3.2.4精馏塔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 (11) 3.2.5塔径设计计算 (13) 3.2.6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计算 (15) 3.2.7精馏塔的高度 (18) 3.2.8工艺流程简图 (19) 3.2.9精馏塔设计一览表 (20) 3.2.10主设备图···················· 第四章结论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