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读《论语》01

我读《论语》01

我读《论语》01
我读《论语》01

我读《论语》01

展开全文

《论语》其书:全书20篇,512章,约2万余字。

《论语》其意:

“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

《论语》内容及体裁:

是孔子语言行为的记载,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提问的记载,或者是孔子的学生回答别人言论的记载。

是孔子生活的实录,也可以说是一部传记。

它是一部语录体的作品。

记得文哥中有一句流行的话: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

顶一万句。

套用到这里:孔夫子的话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实践出真知,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的作者:

由孔子和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汇编而成,所以是经典。孔子其人:

孔子,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园前551—公园前479年。

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母亲对他一生影响很大,当然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好学。

孔子30岁时就办了一件在当时轰动一时,在以后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大事,民间办学,后来的私塾,现在的民办学校也许都与孔子的办学理念有关。

孔子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开山鼻祖,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自己上私塾时因为没有孔子的画像,就对着一幅梅花鹿的画像鞠躬。

可见孔子的确被塾师尊崇,现代学校很少见到孔子的画像,挂的都是像爱因斯坦一类的外国名人的画像,是不是有点崇洋媚外,或数典忘祖之嫌啊。

孔子做了43年教师,据说学生有3000多人,有大出息的学生只有72人,也就是能做官从政的有72个。

都说名师出高徒,孔子这样的万代师表,高徒的比例也只有

2.4%,普通教师不比汗颜。

孔子不是一个安分守己仅仅满足于做老师的人,他的野心其实很大,他眼中的有出息的学生,用现在通俗点的话来说,大都是一些政客。

在他去各国游说,穷困潦倒的时候,之所以还有那么多学生跟随,因为孔子的梦想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而优则仕。

学习成绩优秀就k可以做官。

拿破仑我不是说不想当元帅的柿饼不是好士兵吗?

这句话孔子早就说了,不想做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他老人家虽然没有这么直白,但“学而优则仕”不是挑明了吗?

孔子的梦想在51岁以后实现了,他做了鲁国的大官,与强大的齐国斗智斗勇,取得了外交上的辉煌胜利。

如果没有这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不知道孔子的名字和他的言行会不会被记载并流传下来?

如果孔子门下没有那72贤弟子,能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孔子的语录还会不会流传?

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身逢乱世,心怀远虑,加上能言善思,有着一双看透世事的慧眼。

有主见,不妥协,睿智的主张能吸引大波年轻的粉丝,他们互粉互动,抱团成长。

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

他们互相成就,互相吸引。

虽没有现代便捷的通讯设备,酒香不怕巷子深,孔子的大名早就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家喻户晓了。

你以为他办学校跟现在的民办学校一样吗?完全两码事。

现代人一切向钱看,孔子一切向前看。虽然读音相同,意义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民办学校那么多,也有些民办非常火,却再也没有有名如孔子的思想家,教育家出现的原因。

孔子爱名,不爱钱。现代人爱名更爱钱。

有钱的名人更吃香,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名利双收,湖北衡水中学名声在外。

他们更在意什么?不言自明,读者不是傻子,百姓不是没有分辨力。

孔子也爱名,也一心想出人头地。

可他是为了站在高处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推广自己的思想,不是为名利而炒作,夸大宣传,言过其实,若为利,宁愿死。

这就是一个虽然主张“学而优则仕”,却仍被世人爱戴的孔子。孔子爱学生是真爱,他主张“有教无类”。

我们现在的名人名校,与名利二字脱不了干系。

衡水中学,没钱能上吗?新东方打遍天下无敌手,做大做强

给普通百姓实惠了吗?

未上课,先给钱,规矩谁定的?培训机构都这样,龙头老大新东方树立了榜样。

私立学校有才没钱你试试?门都进不了。

最后就剩下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有才有钱有门路的都可以奔着私立学校去了,去不了的还可以到类似新东方的机构去学。

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普通小民,就只能眼巴巴希望公办学校的老师能善待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重温经典,感受时代大潮下孔子的非凡魅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