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

1概念

1.1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大肠菌群(Coliformgroup)是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由于微量的粪便难以用化学的方法检测出来,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1.2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AEC).。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G-)。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

微米。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

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

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泻和成人肋膜炎。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莱德伯格(Lederberg)采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肠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2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关系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大场菌群的一种,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它来表征食品是否受到粪便的污染,而典型的大肠杆菌作为食品是否近期粪便的污染与污染程度,非典型大肠杆菌表征食品是否受到陈旧粪便的污染与污程度。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述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院系: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食科114 姓名:张花 学号: 114031431 组长:张军玲 成员:张花 赵晶郁 朱娟娟 大肠杆菌Petrifilm测试片计数法 摘要 食品检测是反映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的卫生与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而大肠菌群检测则是食品检测的重要指标均之一。根据定义大肠菌群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碱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其主要检测意义在于反映食品卫生状况并推测其在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Petrifilm大肠菌群测试片是由美国3M生产的一种预先制备好的VRB平板培养基系统,并添加了TTC作为菌落指示剂便于菌落判读,而上层薄膜可以起到对大肠菌群发酵产生的气体截留的作用。该方法目前已被多数权威机构认可,并在国内很多实验室开展运用。 关键词大肠杆菌 Petrifilm测试法

1设备和材料 1.1恒温培养箱:36±1℃。 1.2冰箱2~5℃。 1.3恒温水浴箱:44.5±0.2℃。 1.4天平:感量0.1g。 1.5均质器 1.6振荡器。 1.7无菌吸管:lmL(具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8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 1.9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1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LST )肉汤。 2.2EC肉汤。 2.3蛋白胨水。 2.4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P-VP实验用)。 2.5磷酸盐缓冲液。 2.6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 压灭菌15min。 2.71mol/L氢氧化钠(NaOH ) :称取40g 氢氧化钠溶于1000ml蒸馏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固体样品) 药品: 1、平板计数琼脂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 3、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 4、氯化钠 设备材料: 烧杯、三角瓶、广口瓶、培养皿、刻度吸管、倒气管、玻璃 棒、试管、硅胶塞、洗耳球、棉花、布或报纸等。 一、准备工作 (指导书是按一个样品所需物品准备的,实验室可按样品量增加) 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准备----用于菌落总数测定 将三角瓶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平板计数琼脂使用说明称量,加 2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加热煮沸,充分溶解,盖上硅胶塞,用报纸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用于大肠菌群测定 (a)将烧杯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使用说明称量,加1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充分溶解。 (b)用10ml(毫升)的吸管分装到9支(18*180规格)试管中,每支试管加10ml的月桂基溶液LST (合计90毫升)。 (c)9支试管分别放入倒气管(开口向下),排气,盖上硅胶塞。

3、0.85%的生理盐水----用于样品稀释 将广口瓶去皮,称取氯化钠1.91g加225ml蒸馏水,摇匀,用报纸 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同样配制第二瓶。 4、准备2个空试管,盖上硅胶塞----用于样品稀释。 5、准备8个培养皿,用布包扎好。 6、准备至少3支5ml和1支10ml带有刻度的吸管,用布包扎好(顶部可用棉球塞住,防止吸液时,液体不慎吸入洗耳球)。 7、准备操作的工具:剪刀1把、镊子1个、勺子等打开产品包装所需工具,用布包扎好。 二、使用灭菌锅灭菌 1、检查灭菌锅底部加热管水位是否正常,水位要高过加热丝。 2、将上面准备好的7步骤物品逐一放入锅内,注意:滴定管吸口向下,有棉球的向上。 3、盖上火菌锅盖子时,将排气管插到排气口内,注意从对角线开始拧紧螺丝,将排气阀打开(安全阀始终关闭),通电后,待排气阀放气3分钟后(锅内冷空气已经排完),关闭排气阀。 4、查看灭菌锅的压力表,当温度升到121°,压力升到0.1MP(兆帕)时,灭菌维持15分钟后(温度和压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断电自然冷却到接近“ 0”度后,慢慢打开排气阀,再对角拧开灭菌锅。 三、无菌操作 进无菌室前的准备:放好工具(酒精灯,记号笔,消毒用75%酒精棉球,洗耳球,电子称),打开紫外线杀菌灯,杀菌30分钟后关闭,再等

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菌落总数的测定 1.准备工作: 1.1先将所有仪器用报纸包好,所需药品配置好,放入121℃灭菌锅灭菌15min 分钟 1.1微检室提前开好紫外线灯杀菌30分钟以上。 1.2把灭好菌的培养基加热溶解,放置50℃的水浴锅恒温备用 2.样品处理:先用酒精对产品外袋消毒,然后打开放入放入研钵中压碎或用剪刀剪碎(注:手部接触的部分要丢弃) 3.称取25ɡ样品于225ml生理盐水中,摇匀生理盐水中,摇匀。各吸1ml至两个培养皿中,倒入培养琼脂,转动平板混匀。 4.待琼脂凝固后放翻转平皿,放入36±1℃无菌培养箱培养48小时。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1.称取25ɡ处理好的样品于225ml生理盐水中,摇匀。各吸取10ml至3根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LST)肉汤双料管中,再各吸取1ml至3根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LST)肉汤单料管和9ml生理盐水中,把试管中样液和生理盐水摇匀,用另一支移液管分别吸取1ml至另外3根单料管中。 2.把试管塞好放入36±1℃无菌培养箱培养24小时,观察导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48小时,不产气者为阴性,产气者进行复发酵实验。 3.复发酵实验: 用接种环从所有48小时内发酵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分别取1环,移种于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管中,36±1℃培养48小时,观察是否产气,产气者为大肠菌群阳性。 4.大肠菌群最可能(MPN)的报告 根据大肠菌群阳性管数,检索MPN表报告每克(或毫升)样品中大肠杆菌的MPN 值。 (1)营养琼脂的配置:称取23.5g于1L蒸馏水中,加热沸腾至完全溶解,分装于500ml锥形瓶中,1瓶大约装350ml,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LST)肉汤双料管配置:称取17.8g于300ml蒸馏水中,加热沸腾至完全溶解,分装于有倒立发酵管的试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分钟。(注:单料其他成分不变,水分加倍) (3)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配置:称取40g于1L蒸馏水中,热沸腾至完全溶解,分装于有倒立发酵管的试管中,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分钟。(4)生理盐水配置:称取8.6ɡ氯化钠于1L蒸馏水溶解,量取225ml于250ml 锥形瓶中,瓶口用塑料塞塞住且用报纸包好, 121℃高压灭菌15分钟。

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大肠菌群及检验 一、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

作中。 二、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由于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因此大肠菌群的检测一般都是按照它的定义进行。目前国内采用的进出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两个标准方法在检测程序上略有不同。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具体操作参见GB4789.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等效采用美国FDA的标准方法,用于对出口食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检测。本方法采用两步法:推测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LST肉汤。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证

菌落总数(cfu)和大肠菌群(mpn)的区别复习过程

菌落总数(c f u)和大肠菌群(m p n)的区别

摘要: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食品中安全性指标,针对食品微生物检测中茵落总数结果很高但大肠菌群很低进行分析。 关键词: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食品 我国的国家标准绝大多数食品都制订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指标,并对其数量做了详细的规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食品中安全性指标,是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常见指标,常常受到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高度父注,菌落总数的报告单位是cfu/g (ml ),大肠菌群的报告位是mpn/100g ( ml),那么cfu,mpn 是什么含义呢,有的食品微生物检测中菌落总数结果很高但大肠菌群很低,有关企业对此不太理解,现在将做一下解释说明。 L菌落总数(cfu) 菌落总数是用来判定食品在被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叶中,卫生质量的高低首先决定食品原料的来源.原料的卫生与否,是否被污染过,这是根本原因,其次是环境卫生水平的高低,再次就是加工人员和加工工具的卫生状况,要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就必须保证所加工的原料来源,环境,加工工具和人员符合卫生标准,但是如何判定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产品做出一个科学的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卫生质量的优劣,也可以用这一方法观察出食品中细菌的繁殖动态,以便于对被捡样品进行卫生评价时提供科学依据。 菌落总数中的菌落英文意思是(colony),定义为细菌和其他几种做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所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的相同细菌聚集而成的,故又有细菌集落之称。各种细菌的菌落各自具有一定的特征,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鉴别某种细菌,为卫生检验提供依据,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 g ).体积(m1) 或表面积(clni) 内所含能于某种固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生成的细菌集落的总数。其培养的原理是以检样在被稀释到一定体积后,吸取一定量的检样,检样中的细菌细胞和培养基混合后,每个细菌细胞部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的假设为基础的.由于检验中采用的是37℃有氧条件下培养。因而并不能测出每克或每毫升样品内的实际活菌数,其中的微嗜氧菌,厌氧菌,冷营养菌在此条件下都不能生长,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一些细菌的生长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培养的只是一群能在普通营养琼脂中发育中发育的嗜中温的需氧兼性厌氧的细菌总数,只有具备每种细菌生长要求的特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将所有细菌全部培养出来,因此要的到全部的茼落总数应将检样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但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对食品中菌落总数的规定并不需要接种不同的非选择性培养基,原因就是标准所规定的数值全部是在37℃有氧条件下测定得出的。 Cfu是colong forming units的英文缩写,意思是菌落形成单位数,鉴于食品检样的细菌

2020临床初级检验技士考试《微生物》章节训练题库:肠杆菌科及检验

2020临床初级检验技士考试《微生物》章节训练题库:肠杆菌科及检验 一、A1 1、下列关于肠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病原群,说法错误 的是 A、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 B、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C、EIEC引起黏液脓血便 D、EHEC可引起严重的腹痛、痉挛,严重者可发展为急 性肾衰竭 E、EAgg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 2、S-R变异是 A、抗原性变异 B、鞭毛变异 C、耐药变异 D、菌落变异 E、毒力变异 3、志贺菌属分群、分型的依据是 A、O抗原

B、H抗原 C、K抗原 D、V抗原 E、O抗原和K抗原 4、无鞭毛的细菌是 A、埃希菌属 B、沙门菌属 C、志贺菌属 D、变形杆菌属 E、枸橼酸杆菌属 5、肠杆菌科细菌的鞭毛抗原是 A、O抗原 B、H抗原 C、Vi抗原 D、K抗原 E、Vi抗原和K抗原 6、志贺菌属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包括哪些血清群(型)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是 7、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志贺菌具有鉴别性的生化反应是 A、发酵乳糖 B、发酵山梨醇 C、发酵葡萄糖 D、硫化氢试验 E、明胶水解试验 8、下列细菌中,引起细菌性痢疾症状最轻的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不对 9、根据O抗原,志贺菌属分为多个群,其中A群为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E、痢疾杆菌 10、宋内志贺菌 A、为A群志贺菌 B、为B群志贺菌 C、包括10个血清型 D、培养中常有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E、快速发酵乳糖 11、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试验是 A、氧化酶和动力试验 B、血清凝集试验 C、加热破坏K抗原 D、在KIA上培养24小时以上 E、免疫荧光菌球法 12、在志贺菌中,其中一个血清群的菌落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诊断血清中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这个血清群是 A、A群 B、B群 C、C群

(完整版)实验9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实验九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技术。 2.预习第六章细菌学检验法的关内容。 二.原理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多管发酵法的原理是根据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以及具备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呈杆状等有关特性,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检验求得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数。试验结果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表示。 三.仪器 (1)高压蒸气灭菌器。 (2)恒温培养箱、冰箱。 (3)生物显微镜、载玻片。 (4)酒精灯、镍铬丝接种棒。 (5)培养皿(直径100mm)、试管(5×150mm),吸管(1、5、10mL)、烧杯(200、500、2000mL)、锥形瓶(500、1000mL)、采样瓶。 四.培养基及染色剂的制备 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10g蛋白胨、3g牛肉膏、5g乳糖和5g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溶液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试管中,于121℃高压灭菌器中灭菌15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制备方法配制。除蒸馏水外,各组份用量增加至三倍。 3.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①贮备培养基的制备:于2000mL烧杯中,先将20~30g琼脂加到9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3.5g磷酸氢二钾及10g蛋白胨,混匀,使其溶解,再用蒸馏水补充到1000mL,调节溶液pH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10g乳糖,混匀,定量分装于250mL或500mL锥形瓶内,置于高压灭菌器中,在121℃灭菌15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②平皿培养基的制备:将上法制备的贮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锥形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试管中;再按比例称取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灭菌试管内,加灭菌水少许使其溶解,再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0min(灭菌)。用灭菌吸管吸取已灭菌的亚硫酸钠溶液,滴加于碱性品红乙醇溶液内至深红色再褪至淡红色为止(不宜加多)。将此混合液全部加入已融化的贮备培养基内,并充分混匀(防止产生气泡)。立即将此培养基适量(约15mL)倾入已灭菌的平皿内,待冷却凝固后,置于冰箱内备用,但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两周。如培养基已由淡红色变成深红色,则不能再用。 4.伊红美培养基: ①贮备培养基的制备:于2000mL烧杯中,先将20~30g琼脂加到9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再家人2.0g邻酸二氢钾及10g蛋白胨,混合使之溶解,用蒸馏水补充至1000mL,调节溶液pH值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10g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250mL或500mL锥形瓶内,于121℃高压灭菌15min,贮于冷暗处备用。

水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4.1 在2个装有50ml三倍浓缩乳糖胆盐培养液的大试管或烧杯内各加入水样100mL。 4.2 在10支装有5mL三倍浓缩乳糖胆盐培养液的试管里各加入水样10mL。 4.3 轻摇试管,使液体充分混匀,置36±1℃培养箱中,培养24h。 4.4 观察每管是否产气,如不产气则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若有气体产生则为推测性试验阳性,需做进一步的证实试验。 5 证实试验 5.1 平板分离 自推测性检验阳性管中取一接种环培养液,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1℃培养箱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典型的大肠菌群菌落为黑紫色或红紫色,具有金属光泽。 5.2 复发酵试验 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1或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于36±1℃培养箱中,培养24h。5.3 凡乳糖发酵管最终产酸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胞杆菌,为大肠菌群阳性。记下证实实验的阳性管数,查最大可能数(MPN)检索表得出10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的MPN值。 总大肠菌群(MPN)检索表 二、大肠菌群膜法测定 1 定义 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为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将带菌滤膜贴在含乳糖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小时后,呈现深暗红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2 仪器 2.1 滤器 2.2 滤膜,孔径0.45μm。直径根据滤器规格,目前常用的有35mm和27mm两种。 2.3 抽滤设备 2.4 无齿镊子 2.5 其它仪器见《GB/T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中第3章。 3 培养基 3.1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 3.1.1 成分:蛋白胨10g 酵母浸膏5g 牛肉膏5g 乳糖10g 琼脂10~20g 磷酸氢二钾3.5g

重组人IL-2大肠杆菌工程菌质粒稳定性的研究

重组人IL-2大肠杆菌工程菌质粒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 基因工程菌中质粒稳定性对于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有着重要影响,但基因工程菌在传代中经常出现质粒不稳定遗传的现象。本试验通过在工程菌的培养过程中添加抗生素这一选择压力和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的方式来提高基因工程菌的稳定性,并通过双酶切电泳分析及高效率的诱导表达外源蛋白来进行检测,得出工程菌在LB(-)和LB(+)平板上都能生长且形态相似;电泳图平行、酶切片段的位置大致一致;诱导表达的外源基因的质粒稳定。提高质粒稳定性有利于外源蛋白表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发酵。 关键词:基因工程菌;质粒;稳定性 -I-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plasmid of recombinant human IL-2 E.coli bacteria Abstract Escherichia coli. plasmid stability for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bacteria fermentation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in the mid-recurring genetic instability of the plasmid. This experiment in engineering from the training course to add the option of antibiotic pressur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duced by way of reference high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stability and digested by electrophoresis and high efficiency induced expression of foreign proteins to detect, the virus can grow in the panel of LB(-) and LB(+), and the morphology is similar; The electrophoregram is parallel,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ragment is consistenct roughly; Inducible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s is stabile. We improve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foreign gene in order to meet the large-scale fermentation. Key words: Genetic engineering ; plasmid ; stability -II-

总大肠菌群数量测定

总大肠菌群 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监测中,普遍采用正常的肠道细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定肠道致病菌。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总大肠菌群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总大肠菌群可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检验。 一多管发酵法 1应用范围 1.1本法适用于饮用水、水源水,特别是浑浊度含量高的水质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1.2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的含量,表明水被粪便污染程度,而且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 2原理 根据总大肠菌群应具有的生物特性, 产气,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产生典型菌落。 3仪器 3.1显微镜 3.2革兰氏染色用有关器材。 3.3高压蒸汽灭菌器。 3.4干热灭菌箱。 3.5恒温箱。

3.6冰箱。 3.7放大镜。 3.8试管、平皿(直径 4培养基 4.1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4.1.1成分 蛋白胨10g 牛肉膏3g 乳糖5g 氯化钠5g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蒸馏水1000ml 4.1.2制法 将蛋白胨、牛肉膏、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4.2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按上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浓缩三倍配制。4.3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供多管发酵法用)4.3.1成分 蛋白胨10g

乳糖10g 磷酸氢二钾3.5g 琼脂15~30g 蒸馏水1000ml 无水亚硫酸钠5g左右 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 4.3.2储备培养基的制备如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9cm)、刻度吸管等,置于干热灭菌箱中 1ml 10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充分混匀,分装于装有倒管的试管中,在37℃24h内能发酵乳糖并产酸160℃灭菌2h 调整pH为7.2~7.4,再加入1ml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以115℃乳糖及氯化钠置于 20ml 先将琼脂加至900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磷酸氢二钾及蛋白胨,混匀使之溶解,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0ml,调整PH值为7.2~7.4,趁热用脱脂棉或绒布过滤,再加入乳糖,混匀后定量分装于烧瓶内,置高压蒸汽灭菌中以115℃灭菌20min,贮存于冷暗处备用。 4.3.3平皿培养基的配制 将上法制备的储备培养基加热融化,根据烧瓶内培养基的容量,用灭菌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的5%碱性品红乙醇溶液,置于灭菌空试管中。再按比例称取所需的无水亚硫酸钠置于另一个灭菌空试管内,加灭菌水少许使其溶解后,置于沸水浴中煮沸10min以灭菌。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临床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各种肠杆菌科病原菌的种类与耐药情况已发生变化,造成的感染临床治疗困难。现对本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及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制定经验治疗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来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肠杆菌科细菌,去除同一患者中同一部位所获重复菌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符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1]。 1.1.2抗菌药物及试剂药敏纸片及琼脂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产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与培养按临床微生物培养操作规范进行标本的采集与培养[2]。 1.2.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肠杆菌科编码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判断药物敏感性。1.2.3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测定:参照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表型确定法[3]。 1.3数据处理将结果输入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同一患者的相同菌株只作1次分析。 2结果 2.1肠杆菌科细菌检出情况本院5年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661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株280株,占42.4%。2007—2011年产ESBLs菌株分布情况见表1。 2.2菌种分布与变迁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从2007年的98株到2011年161株,而且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见表2。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赵海1,沙迎菁2(1.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宁夏青铜峡751600;2.青铜峡市妇幼保健所检验科,宁夏青铜峡751600)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并分析该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200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纸片扩散法中的筛选试验和确认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福氏志贺菌、变形杆菌属和沙雷菌属。耐药分析显示,亚胺培南一直对所有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舒巴坦。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除大肠埃希菌以外的其他肠杆菌细菌抗菌活性好。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逐年增高。结论院内细菌耐药性监测不仅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还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肠杆菌科;抗菌药;抗药性,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6-2424-02中图法分类号:R378.2文献标识码: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i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Zhao Hai1,Sha Yingqing2(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Qingtongxia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Qingtongxia,Ningxia751600,China;2.Department of Laboratory,Qingtongxia Municip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Qingtongxia,Ningxia75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ynamically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clinical specimens in this hospital.Methods The screening test and verification test in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promulgated by the the American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in2000were adopte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used K-B method.Results The most commo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were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Shigella flexneri,proteus and Serratia.The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imipenem always matained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all commo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followed by amikacin,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cefepime/sul-bactam.Fluoroquinolones had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other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except Escherichia coli.The propor-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ESBLs-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Conclusion The drug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of nosocomial bacteria can not only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but also delay the pro-duction and spread of drug resistance. 【Key words】Beta-lactamases;Enterobacteriaceae;Anti-bacterial agents;Drug resistance,bacterial;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 表1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情况(株) 年度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合计 98 111 140 151 161 661 24 34 63 65 67 253 47 50 52 55 57 261 15 18 16 17 19 85 8 6 6 10 13 43 4 3 3 4 5 19 32 37 61 71 79 280 32.7 33.3 43.6 47.0 49.1 42.4 总数痰尿大便咽拭子大便ESBLs阳性阳性率(%)

总大肠菌群检验的实验设计

总大肠菌群检验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总大肠菌群的数量指标在环境领域的重要性,学会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2、通过检验过程,了解大肠菌群的生化特性。 3、掌握根据国标设计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人的肠道中主要存在3大类细菌:大肠菌群;肠球菌;产气夹馍杆菌。由于大肠菌群的数量大,在体外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相近,且检验方法比较简便,故被定为检验肠道致病菌的指示菌。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和耐热大肠菌群等指标。修订了总大肠菌群的指标: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菌落总数(CFU/mL)的限值为100(见附表)。 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多管发酵和滤膜法。前者被称为水的标准分析法,即将一定量的样品接种到乳糖发酵管,根据发酵反应的结果,确证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后,在检索表中查出大肠菌群的近似值。后者是一种快速的替代方法,能测定大体积的水样,但只局限于饮用水或较洁净的水。本实验采取多管发酵法。 三、实验器材 1、器皿:显微镜、锥形瓶(500ml)、发酵试管(18×180mm)10支、发酵锥形瓶(100ml)2只、移液管10ml一支、量筒(100ml)一支、培养皿(Φ90mm)10套、接种环、试管架。 2、试剂、材料:革兰氏染色液、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1、采样:用事先灭好菌的500mL锥形瓶取宿舍饮用水400mL,先让出水口流一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进入无菌室步骤 1.进入无菌室前应打开紫光灯进行灭菌,时间为0。5—1小时。 2.关灯后0?5小时后放可进入。 3.进入更衣间更换衣服,佩带口罩、帽子、鞋套 实验步骤 1,进入无菌室后,先把酒精灯点燃,然后在用酒精棉进行手部消毒。(酒精棉是用75%的酒精加入脱脂棉中制成) 2,准备双料管3根,单料管6根,培养皿7个。 3,直接从原液中吸取10ml放入双料管,(3根每根各10ml) 4,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5,再吸取原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6,再吸取原液1ml放入盐水管中制成-1梯度的样液 7,更换一根吸管,从-1梯度的样液吸取1ml样液放入单料管中(3根每根各1ml) 8,再吸取-1梯度样液1ml放入培养皿中(2个培养皿各1ml) 9,再把每个培养皿中到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允(注另作3个培养皿:空气空白,把培养皿打开十分钟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琼脂空白,把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盐水空白,吸1ml生理盐水放入培养皿中,倒入营养琼脂平铺底部摇匀。) 10,把全部作好的放入培养箱中,温度36C+-1×C,大肠24H+-2H,菌落48H+-2H,(待培养皿中的琼脂凝固后反转过来放入培养箱中) 11,梯度:-1梯度为1ml原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2梯度为1ml-1梯度样液加入9ml生理盐水配成 -3梯度-4梯度配制方法和-1、-2梯度的配制方法一样 12,如果大肠初发酵产生气泡,用接种笔沾一个产气的液在伊红美兰平板上画之字形然后放入培养箱中36C,24H+-2H 。(接种笔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在酒精灯上消毒。所画之形不能划破伊红美兰琼脂表面) 13,取出后在用接种笔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入乳糖复发酵管中,然后再培养36C+-1C,24H++-2H。 14,再在伊红美兰平板之字形上挑菌,放到载玻片上作镜检。(方法见标准) 15,只有镜检成紫红色和乳糖复发酵管产气同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断定这根管是不合格。16,清洗消毒这根试管前必须进行消毒霉菌,121C,0。5小时同时不能放气。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质粒DNA的转化操作步骤 该实验主要有两个用途: 1.重组质粒的鉴定。当质粒的重组或其它载体重组后,通常会发生质粒的重组失败,包括质粒的自身环化。因而要求进行筛选,把重组成功的质粒找出来。在目前常用的质粒和其它载体中含有相应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一旦重组成功,质粒环化(包括自身环化),抗生素抗性基因表达,被转化的大肠杆菌便具备抗相应抗生素的能力,可以含该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传代,不然,重组失败,大肠杆菌便不能抵抗该抗生素而死亡。 2.为扩增质粒和其它载体作准备。由于大肠杆菌繁殖快,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一代仅需要20~30分钟,而且常用质粒可以在大肠杆菌中达到几百个拷贝,因此,通过对转化成功的大肠杆菌培养,可以在短时内极大地扩增目的质粒。(作为分子生物学用大肠杆菌,是经过实验室改造过的工程菌。) 【原理】 转化是将外源DNA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转化所用的受体细胞一般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变异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R-, M-)。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受体细胞)经理化方法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暂时性改变,成为能允许外源DNA分子进入的感受态细胞。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和表达实现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具有了新的遗传性状。将经过转化的细胞在筛选培养基上培养,即可筛选出转化子(带有异源DNA分子的细胞)。 本实验采用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其原理是细胞处于0~4℃,CaCl2低渗溶液中,大肠杆菌细胞膨胀成球状。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酶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90秒热激处理,促进细胞吸收DNA得合物。将细菌放置在非选择性培养基中(无抗LB培养液)于37℃振动培养一段时间,可使细菌复苏,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在转化过程中获得的新的表型,提高转化效率。如氨苄青霉素耐药(Ampr)得到表达,然后将此细菌培养物涂在含Amp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倒置培养过夜,即可获得细菌菌落。 本实验是将[ 某]重组质粒转化DH5α扩增菌,转化后在含Amp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生长的菌落即为含重组质粒的工程菌。含[ 某]重组质粒的DH5α菌用于质粒DNA的扩增,获得的质粒将作为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底物DNA。 【实验步骤】 自-70℃冰箱中取出受感态大肠杆菌,插入湿冰中溶解约15分钟,轻轻混匀。吸取50ul移入1.5ml管,并立刻将细菌放回-70℃冰箱。 细菌50 ul 质粒1 ul 轻轻混匀,静置冰上30分钟。 于42℃水浴中热休克细菌90秒,迅速移入湿冰中,静置3分钟,加入700ul无抗LB 培养液,放入37℃恒温箱摇床,220rpm摇晃培养45min。取30-200ul涂于含氨卞青霉素的LB琼脂平板皿上,待干燥后,倒置,存放于37℃的培养箱中过夜。 次日,检查各培养皿中是否出现菌落。

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食品商务网 2005-12-14 12:0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 SN 0169-92 代替 ZB X09 002一88 Method for examination of coliform, fecal coliform and escherichia coli in food for export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出口食品的检验。 2 设备和材料 2.1 吸管: 1mL,具0.1mL刻度;5mL和10mL,具1mL刻度。 2.2 水浴箱:44.5±0.5℃。 2.3 培养箱:36±1℃,44.5±0.5℃。 2.4 冰箱: 0~5℃和-15~-20℃。 2.5 均质器。 2.6 乳钵和研棒。 2.7 平皿:直径90mm。 2.8 天平:感量0.1g。 2.9 显微镜。 2.10 稀释瓶:100mL、200mL和500mL三角烧瓶及广口瓶。 2.11 玻璃珠:直径约5mm。 2.12 菌落计数器。 3 培养基及试剂 3.1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月示)(LST)肉汤。 3.2 煌绿乳糖胆盐(BGLB)肉汤。 3.3 EC 肉汤。 3.4 伊红美蓝琼脂(EMB)。 3.5 营养琼脂斜面。 3.6 色氨酸肉汤。 3.7 MR-VP培养基。 3.8 Korser氏枸椽酸盐肉汤。 3.9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 3.10 Butterfield 氏磷酸盐缓冲稀释液。 3.11 生理盐水。 3.12 革兰氏染色液。 3.13 Kovacs氏靛基质试剂。 3.14 甲基红指示剂。 3.15 Voges-pros kauer(V-P)试剂。 4 样品制备 4.1 以无菌操作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如有包装则用75%乙醇在开口处擦拭后取样。若不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一)水样的采集 供细菌学检验的水样,必须按一般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采集,并保证再运送、贮存过程中不受污染。水样从采集到检验不应超过4h,在0~4℃下保存不应超过24h ,如不能在4h 内分析,应在检验报告上注明保存时间和条件。 1、自来水取样:应在水龙头打开放水5min,再用无菌容器接取水样,待分析。如水样内含有余氯,则采样瓶灭菌后按每500mL水样加3%Na2S2O3.5H2O溶液1mL。 2、江、河、湖、池自然水体取样:可用采样器,采样瓶应先灭菌。采样后,瓶内应留有空隙。如果与其他化验项目联合取样,细菌学分析水样应采在其他样品之前。 (二)初发酵试验 1.水样稀释:制备水样10-1、10-2的稀释液,方法为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水样10mL放于盛有90mL无菌水和若干玻璃珠的锥形瓶中,充分振荡使混合均匀,并使其中的细菌尽量呈单个存在,即为10-1稀释液;再从10-1制备10-2稀释液。以此类推,稀释到所需倍数。 2.接种和培养:以无菌操作于5支三倍浓缩培养基(接种前一定应先检查杜汉氏小管内有无气泡)中各加入水样10mL,5支普通培养基试管中加入水样1mL,5支普通培养基试管中加入10-1稀释液1mL,小心混匀放入37℃培养箱中培养24h 。此即5管法。 3.结果观察:37℃中培养24h后取出观察,观察有无气体(杜汉氏小管内有无气体)和酸产生(培养基有无变色)。在48h之间,培养管内倒置的杜汉氏小管内有任何量的气体积累,或培养基颜色从紫色变为黄色,便可初步断定为阳性反应。 若所测定的15支管中均为阳性反应,说明浓水样污染严重,可将样品进一步稀释后,再按上述方法接种、培养和观察。

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主要鉴定特性2

菌属菌种 葡萄糖 产酸葡萄糖 产气 乳糖 硫化氫 (H2S) 吲哚 (Ind) 枸橼酸盐 (Cit) 脲酶 (Ure) 动力 (Mot) 鸟氨酸 (Orn) 赖氨酸 (Lys)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100 95 95 1 98 1 1 95 65 90 志贺菌属A、B、C群志贺菌100 0 0 0 45 0 0 0 0 0 D群宋内志贺菌100 0 2 0 0 0 0 0 98 0 爱德华菌属迟缓爱德华菌100 100 0 100 99 1 0 98 100 100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100 0 1 97 0 0 0 95 97 98 枸橼酸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100 89 78 78 33 78 44 89 0 0 异型枸橼酸菌100 98 50 0 99 99 75 95 99 0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100 97 98 0 0 98 95 0 0 98催娩克雷伯菌100 97 100 0 99 95 90 0 0 99 肠杆菌属产气肠杆菌100 100 95 0 0 95 2 97 98 98 阴沟肠杆菌100 100 93 0 0 100 65 95 96 0 哈夫尼亞菌属蜂房哈夫尼菌100 98 5 0 0 10 4 85 98 100 多源菌属聚团肠杆菌100 20 40 0 20 50 20 85 0 0 沙雷菌属粘质沙雷菌100 55 2 0 1 98 15 97 99 99 变形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100 85 2 95 98 15 95 95 0 0 奇异变形杆菌100 96 2 98 2 65 98 95 99 0 摩根菌属摩根摩根菌99 90 1 20 95 0 95 95 95 1 普罗威登斯菌属雷氏普罗威登斯菌100 10 5 0 99 95 98 94 0 0 耶尔森菌属小肠耶尔森菌100 5 5 0 50 0 75 2 95 0 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红色鉴定关键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