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黄政发[2012]26号

【发布部门】黄冈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7.04

【实施日期】2012.07.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

(黄政发〔2012〕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就加强全市城乡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城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到2011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91%,城镇化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市城市、重点镇的综合实力和城镇功能明显增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但是,全市城乡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是统

筹城乡建设的思路不够明确,城市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乡村规划落后于乡村建设,城乡建设品位不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缺位,城乡建设缺乏合力;农村滥占耕地,违法、无序建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城乡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我市已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城镇化加速期,城乡建设既面临难得机遇,又存在严峻挑战。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四个黄冈”、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把全市城乡建设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二、明确城乡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心城市、重点镇和村庄为核心,以实施城镇建设年度“八个一”工程竞赛活动、“211”小城镇建设工程、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为抓手,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先导,以创新城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建设质量,为实现后发赶超目标、建设“四个黄冈”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做强做大做优中心城镇,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集约发展。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主导,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村庄协调发

展。

--坚持规划引导。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合理布局,切实加强城乡空间管治和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法定性,以规划引导城乡科学统筹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城乡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城乡建设的各个层面,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坚持打造特色。依托区域优秀特色传统文化,吸收现代文化精萃,结合自然和人文特点,加强单体工程建筑设计,提升建设品位,打造精品工程,既展现时代特色,又彰显文化底蕴。

(三)工作目标

--实现“五个全覆盖”。到2015年,实现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全覆盖、城乡建设开发管理全覆盖、城乡城管执法全覆盖、城乡交通建设管理全覆盖、城乡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全覆盖。

--城乡建设进程全面加快。到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达400万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3%,年均提高1.5%以上。黄冈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麻城、武穴两市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红安、罗田、浠水、蕲春、黄梅5县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团风、英山两县城区人口10万人以上;建成13个镇区人口6万人以上的重点中心镇和10个3万人左右的特色镇;建成100个省级宜居村庄,200个市级宜居村庄,200个有特色、上规模的中心村或农村新社区。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45平方米,农村消除D级危房;单位庭院、居民小区“四化”(绿化、亮化、净化、

美化)达标率市区达90%,县城区达85%;市、县所在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5%和75%;重点镇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50%和40%,乡村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0%和70%以上;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城市燃气化率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地分别达90%和70%,小城镇达30%;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8%,排水服务面积达90%。

--区域性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加强道路交通、站场、物流设施、公交、供电、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与农村的对接和共享。依托过境国道、省道、大别山旅游公路和现有高速公路网,加快道路交通和农村公路建设,构建黄冈城镇群“半小时通行圈”,打通对外快速通道。城镇乡村公路硬化完好率和机动车可通达率均达100%。

三、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城乡建设

(四)实施城乡统一规划。根据新形势要求,统筹城乡规划,把县市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适时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对区域范围内城镇建设发展、空间资源利用、水资源配置、生态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