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学习资料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学习资料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学习资料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学习资料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两首诗的语言美,并评析两首诗的意境创造及差异。

摘要:“诗仙”李白与现代诗人席慕蓉两位都是著名的诗人,他们所写下的的不朽诗歌总是被众人歌颂着。李白与席慕蓉的诗歌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有着自己的强烈特色,将心中那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心中那股浓郁的思乡之情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但两人写下的思乡之诗仍有一些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从作者背景,创作背景、语言美学等方面比较和评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与席慕蓉的《乡愁》异同之处。

绪论: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诗的语言简练而且具有形象,以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在此之前,中国诗的演变就从二言到四言,到骚体楚辞、五言、七言、杂言、到再前格律诗,到最终形成的格律诗。经过了清末的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白话形式的现代诗,打破了古诗旧有的韵律和格式,形式自由开放,反映了新生活和新思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号青莲居士,表现了诗人对洁净芬芳、一尘不染的莲花的喜爱,显示出自己高尚的情操,与世无争的生活追求。他又号“谪仙人”,是因为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惊叹李白的天赋才华,称他为“谪仙人”。李白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爱饮酒作诗,其诗歌的基调气势磅礴、自由奔放,被后人誉为“诗仙”。二十四岁时,他就开始四处漫游,结交了不少友人如孟浩然。在政治上因权贵遭人谗言,以梁宋为中心,再次漫游,与杜甫成了忘年之交。安史之乱时,受到牵连被流放中郎,但不久后就被赦免。晚年在金陵病逝,留下《李太白集》。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出生于四川,全名穆伦·席连勃。她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曾获得多项奖项,同时也是一名散文家和诗人。她的父母亲是蒙古人,是个知识分子。与李白不同,席慕蓉从小就出生在四川,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她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定居于台湾。多次的迁居、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席慕蓉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淡淡的“乡愁”,对于生活在汉族社会的她来说,父母亲口中

所描述的美好家乡,一直是她心中的期待与盼望。席慕蓉的作品大多数是关于爱情、人生、乡愁,包含着她对生命的热爱,故乡的浓郁思念以及对人生的看待。

诗人的乡愁诗总是自相矛盾,漂泊流浪的游子并不时常回乡探望,回乡也只不过是暂时留一会儿然后又离开,在他乡吐露出自己心里难解的乡愁滋味。也许正是因为诗人都皆有这种离乡思乡的矛盾心理,才使乡愁一直都是中华诗歌里永远不可缺的题材之一。

诗歌原文

《渡荆门1送别》李白

渡远2荆门外,来从楚国3游。

山随平野4尽,江5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6,云生结海楼7。

仍8怜故乡水,万里9送行舟。

词句注释

1.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

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2.远:远自。

3.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频频。

9.万里:喻行程之远。

白话译文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主题

《渡荆门送别》与《乡愁》这两首诗以各自的的诠释方式表达出作者对自己美好的故乡做出的思念情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一幅山水画,全诗前三句都在描写长江两岸展现出的壮阔、秀丽景色,除了借此诗来反映出自己当时心境开朗,心怀大志,勤奋上进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自离乡以来对故乡的眷恋和依依不舍。这首乡愁的诗除了乡情之外,还夹杂着作者的奋发图强,想要达到梦想的豁达心怀。

作为画家的席慕容的《乡愁》整首诗却是以几个图画的呈现方式来表达她对故乡的浓浓情思和惆怅不已的情绪。席慕蓉与李白不同,她通过描绘思念之晚的画面和意象,表达自己思乡的苦闷之情,身在异乡的游子想要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更以意象来代表自己对家乡的想念有增无减,日益剧增,直到永远。《乡愁》传达了作者本身对家乡的渴望渴求,里头所使用的意象更是为整首诗蒙上了一层忧郁的气氛,让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心中难以解开的乡结。

创作背景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诗仙李白在年轻的时期,他离开家乡蜀山去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自幼饱读诗书,建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不屑与其他士大夫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来,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高官的的赏识推荐给皇上所用。李白在十五六岁时,便乘船离开家乡四川,带着心中那股雄心壮志,开始辞亲远游,途中经巴渝,出三峡,船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地便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船上的青年诗人,描写沿路欣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两岸风景逐渐变化的景色,视野的开阔令他的心情变得开朗,兴致勃勃,同时也回忆起了自己从小居住的蜀山,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诗中的结尾点名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把故乡拟作为人“送别”作者,将作者仍心系故乡的忧郁心情独特地表达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别具一格。

席慕蓉是蒙古人,她从小跟着父母亲到处迁移,即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生长。她根本没见过自己的家乡,而家乡的样子都是由父母口头转诉,听他们说草原的辽阔美丽,说他们是如何在那片草原上奔驰。席慕蓉对于父母口中的故乡,充满着好奇与期待,总是在想象着故乡的模样。长期定居在台湾的她,在四十六岁以前都没踏过故乡的土地,只有凭自己的想像力和父母的描述来猜测家乡的模样,通过诗来暂时解开自己对朝思暮想的故乡的思念情怀。席慕蓉这一生早期的生活较为漂泊不定,早期她在汉人的社会长大,可怜的是她在活了大半辈子之后才有机会能够亲眼目睹家乡的风采,踏上家乡的土地,感受蒙古草原的气息。

李白从小能够在自己的故乡出生、长大、学习,在故乡留在种种难忘的回忆,所以自然在远游的时候会想起住了十年以上的故乡,回忆那些在故乡的欢乐时光。而席慕蓉的命运却很不幸运,除了无法在自己的家乡长大之外,根本没有对故乡的记忆,而且还要在汉人的社会里听见别人对自己民族的误解和歧视,对她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怀念故乡的诗比起李白更加的忧郁、痛苦和想念。

诗歌的语言美

抒情美

抒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可以释放自己的心中情感。李白和席慕容都使用间接手法,托物比兴,婉约地将自己的浓浓醇厚的情感,融入于情景事物之中,比起平铺直叙,含蓄的方法更能深刻地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然而两人抒发自己情感的当儿,碍于身份背景和生活遭遇,叙写的方法截然不同。

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时并没有使用中国诗歌的传统意象,反而是运用词句之间的夸张手法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颔联和颈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都是以长江的两岸,作者沿江看到的景色,山河秀丽,辽阔平野来描写,诗歌里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抒发心中的开朗心境。李白经过了蜀山的险要地势,一出三峡就见到辽阔无边的平原,从狭小的视线一下子变得宽敞,心中难以压抑的澎湃心情就以长江两旁的景象表达出来。接着,颈联的上句写晚上,皎洁明月银辉四射,月影倒映,"飞"字的动感十足,唤起诗人的美妙联想。下句写白天,天空的彩云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作者以夸张手法写出自然景象的变化,想要实

现心中远大抱负的积极上进,词语间透露出了豁然开朗的心境。这一联景象壮观,想象丰富,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兴奋喜悦之情。诗歌的末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与前几句不同,将笔锋的方向一转,对缓缓流动的长江写入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作者将故乡比拟成富有情感的人,不远路途的遥远,送别离开故乡的作者,凸显出了作者思念家乡含情脉脉的情感。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风格豪迈洒脱又有几分含蓄。《渡荆门送别》所写的景物全染上了诗人内心的感情色彩,荆门外雄壮奇伟的自然景色,与这位青年诗人初离故土,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追求那不平凡事业的广阔胸怀和奔放热情的情调是完全一致的。

《乡愁》里采用了一般中国古诗词所用的传统意象来表达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即笛、月亮、和独创的不老之树作为意象,代表了作者心中的思乡情愫。自古以来笛声就与思念有着密切关联,其悲凉、悠扬的音乐总是触人幽思,汇合诗人的种种情怀。诗人不明说却以笛子的凄清远扬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思乡之情,惆怅的情感,凄凉的乡愁心情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席慕蓉也使用了月亮,这个人类相思感情的载体,象征着团员,圆满的意象烘托出思想的愁绪,寄托对故乡相思之情。每到深夜,就会听见悠长悲伤的基调的笛声,望着与家乡同样的月亮,思想情感变得更加浓烈。第二节写模糊的怅惘”描写了因时间的变化,造成作者对故乡的面貌已变得模糊不清,好像被弥漫不清的雾阻挡了一样,用抽象的事物叙述主观的感受、“增添了几分悲伤和痛苦的情感。“从“月夜响起的笛声”到“雾中的离别”,思乡的痛苦更上一层,深化了离开家乡而思乡的痛苦。最后,没有年轮的树更是代表她对故乡的绵绵情感,作者借树表达出她对故乡的感情就像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一样,永远都不会枯萎老去,就像是在与故乡作下承诺。作者思乡之情就像树一样根深蒂固,越扎越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也逐渐增加,像陈年老酒一样越久越浓厚,此情将保持不变,永生不灭。

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词创作重视艺术性,有这几个严格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讲究词的搭配、音调和谐、对偶和押韵,增强诗歌的音乐感。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是唐代的五言律诗,包含了旋律美和节奏感,整首诗气势磅礴,婉转悠扬。相反的《乡愁》根据现代诗的格式,打破传统的韵律美格式,但却不失优美感,读起来的时候诗歌仍然透出了淡雅却又深重的情感思绪。

《渡荆门送别》全诗一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作者巧用平仄,来增加节奏感和韵律美。这首律诗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这音调的变化,美妙的节奏使整句念起来通畅顺口,韵律和谐、节奏轻快、给人欢唱淋漓,视野风景的转换随着诗句的音乐也变得气势磅礴,增加了整首诗的语气。作者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诗句对仗工整,结构整齐。举个例子,颔联中,名词“山”对名词“江”、动词“随”对动词“入”、名词“平野”对名词“大荒”、形容词“尽”对形容词“流”,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主谓“月下”对“云生”、动词“飞”对“结”、名词“天镜”对“海楼”。诗句的结构、字数、词性相同,这两个诗句又是对偶中的串对,即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递进的意思,读起来节奏锵锵有力,也方便背诵,朗朗上口。此诗的韵脚分别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即游、流、楼、舟,押的韵是“u”,使诗歌韵律和谐,节奏轻快,自由流畅,给人欢畅淋漓的音乐享受。

席慕容的《乡愁》却好像一篇精致的短篇散文,全诗分为三节。前面两节各分为两行,字数差别不大,音节平稳和谐,结构有条不紊,显得整齐有条理。诗歌的第三节仿佛是独立的诗句,有异于前两节,它的结构分为三行,字数差别甚远,但是音节的变调却没有太大的转换。最后一句“永不老去”简短的四个字,语气柔和但带出来的的意义并没被削弱,相反的朗读整首诗时,具有牧歌式的情调同时带出了沉重的忧郁和惆怅之情。韵既可体出表达风格,韵脚分为两种,即表达激昂感情和表达柔和感情的韵脚。《乡愁》中用了“笛”(i)、“起”(i)、“离”(i)、“去”(ü)属于细致辙中的一七辙,表达哀怨的感情、表现出纤细、柔美的风格,有利于抒发对故乡缠绵而忧伤的思念。

含蓄美

含蓄美就是将感情做一些艺术手法的处理,采用婉约,婉转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是许多抒情类文学作品富有的特征之一。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李白的写实风格多变不一,写着这首诗的时候采用了含蓄的艺术手法,席慕蓉这位心思细腻的女性作家用运用了自己独创的艺术手法,比起李白,她的写作手法和意象较为明显。

诗歌是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言简义繁,能够展现出人们生活的多种风采,姿态。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信息含量多,诗歌里包含表面和深层的意思。李白在这首诗里做到了“有垠之中求无垠,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这首诗歌表面上来看,是作者某一天乘船到处游玩,写下这首诗记录自己沿着长江观看到景色。但是若再反复吟诵这首诗篇的话,就能够从中体会到诗歌里头所蕴含着的深刻意义。首联那句交代了作者出游要去目的地,为下文做了铺垫。接着,颔联和颈联除了描写出山河两岸,天空与河面相映而成的景色之外,字词之间也透露出作者第一次出蜀山,经过了多天的山峦重叠的险要地带,看见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感到惊叹,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豁然开朗的心情也不言而喻。除此之外,这心情其实也包含着作者心中怀着不同与常人的政治抱负,一心要做出贡献,满腔热血的积极心情。接着,尾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的乡情,其独创的艺术手法新颖特别,不禁让人觉得生动有趣,让人感觉作者似乎不好意思说出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才将长江拟人化,说是故乡不舍得他。整首诗乍看之下似乎是风景诗,但尾联却由欣赏美景的情感转入沉重的的乡情之叹作为结尾,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席慕蓉对于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惆怅之情,选用了几个较为深刻的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感。首先,第一节的第一个词语就是“故乡”,所要表达的主题很明确地表达出来,思乡之情一览无遗。第一意象,笛声在安静凄清的夜晚默默低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离愁的情感。随后,作为意象的月亮容易令人想到李白的“举头望明月”和苏轼的“但愿人婵娟”的诗句,展现出乡愁和无法团圆的寂寞惆怅。接着,作者使用“模糊”这词来描写对故乡的印象,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作者已很久没回到家乡。在最后一节,独特的意象——树表达方式较为不明显,细细咀嚼其中的文字后,才明白是对故乡永远的眷恋。

意境美

意境指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情调和境界,艺术的最高境界之一,将客观的事物如生活或是自然景象与作者的主观感情相融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统一的境界。诗歌属于抒情文体,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美。李白和席慕容,一个是唐朝“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仙,一个是获奖无数的现代

画家,作诗的时候,根据当时的情感经历,以自己的风格勾勒出两个不同特色的画面。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就像是一幅从蜀山三峡,那不见天日的山峦中驶入平坦辽阔的草原的风水画,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随后的壮阔景观。这首诗的写景与普通的风水画不同,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词句中的“随”和“入”的动态描写,带动了整首诗的视觉角度,让人感觉这是一幅充满动态的山水画。“平野”、“大荒”代表辽阔,平坦的原野,区区几个文字的描述,就已经能够将静止的山河变成富有气息的动态图画,生动的描写长江两旁的特有景色。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也反衬出了当时江水的平静。就因为晚上江上的水没刮大风,所以江水才没起涟漪,圆月的身影才能完美无缺映照在江面上,形成一幅水中映月图;白天的时候,飘荡在天空的云朵变化无穷,连结在一起,在阳光折射的条件下,构成了中国人成为仙境的海市蜃楼,空中出现一幅彩霞图。作者描绘的迷人景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以排山倒海的形式描写远景和近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属于高境界的山水画。这首诗也是属于诗歌语言里的“兴趣之境”,“兴”除了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也包括了引起人们感兴趣的核心内容,即雅趣、情趣和乐趣。诗人是因为心里有那种闲情雅兴,心中难掩兴奋的心情,才会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中雄伟奇丽的画面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和随意的拼凑。荆门外的所有景色都与长江密不可分:群山是长江两岸的群山,平野是长江流经的平野,月影是长江水中的月影,行云是长江上空的行云,“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水也是长江之水。它们以长江为中心,共同和谐地构制成一幅雄伟奇丽的江景图,这个背景对于表现诗人喜悦和青春蓬勃的朝气可谓相得益彰。

如果说《渡荆门送别》是属于“兴趣之境”,那么席慕蓉写的这首《乡愁》就与他不同,《乡愁》是属于“意境之境”,属于“兴趣之境”的上一层升华,充满色彩、形态声韵之外,还是一种想象和虚拟的抽象意境,靠心灵的揣摩。色、形、声是构成形式的基础材料,这些材料在大自然中更是无时无刻出现在我们的周遭。席慕蓉描绘出三个不同的情景来创造意境,色调上是以淡寓浓,从虚实相生中显出淡雅的艺术效果。第一节,作者利用月夜的笛声来营造整个诗的凄清的氛围,把人带进梦幻般的意境中,将自己思念故乡的深厚情怀,将无形的思念化作为有形的事物,利用意义深刻的两个意象来勾勒出一幅飘扬着婉转悠扬的笛声,凄凉孤单的月夜。故乡的歌就像笛子

吹出来的凄凉音韵,悠长清淡的笛声穿透人心,尤其是在万籁俱寂的月夜,响起的乡愁之音仿佛在耳边缭绕不停,拨动人的心弦,久久无法令人释怀。第二节,作者将故乡这个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惆怅,类似于通感,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独特而有新意。接着把故乡的“面貌”和那种“怅惆”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一非常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使读者进一步体会乡愁的滋味。第三节作者把对故乡永远的怀念形象化,将它化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简单的勾勒却透露出乡愁这份情感的永恒。这首诗大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第二节写离别时,表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惆;第三节写离别后,表现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眼前似乎展现相思图、离乡图、老树图三幅格调迥异的画面。第一幅清新淡雅, 明朗欢快; 第二幅模糊朦胧, 沉闷惆怅; 第三幅阴冷凄凉, 悲痛忧伤。诗人以极具画面感的场景, 变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为具体, 凭借超凡的想象力, 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出那沉重的缠绵的思乡之情。

修辞美——艺术研炼

诗歌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研炼,尤其是炼字因为诗歌里的任何一个字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所蕴蓄的涵义,特色和表现功能,能够体现出整首诗句的形象、气势、韵律等,从而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抒发。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经过词语的千锤百炼,其用字的精辟之处成为后世所传诵的诗歌。首联交代了作者的出发点和去处,“渡”让人能联想作者此次出游的交通工具——小船,“游”则交代了作者出游的目的。第二句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除了对仗押韵之外,使用的字词更是恰当,让整幅风水画变得生动灵活。“随”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字则力透纸背,完美的写出将长江水的川流不息和壮观气势。颔联所使用的字词就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山峦和草原的位置逐渐转换和推移,给人以顺畅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动态的感觉让人深刻感受到乘船出三峡的真实感。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用的“飞”和“结”巧妙描绘自然事物的变化,赋予他们生命力,将它们拟人化,月亮和云朵像人一样能够擅自活动,交织成秀丽的山水画,高阔的天空更与上一句的平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形容江河两岸的辽阔景象的当儿也融入了作者欣喜的心情。尾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字很

好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表面上是说怜惜送别自己的故乡,其实是在同情离乡、孤独寂寞的自己。“万里”是一个很长远的距离,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思是那么的远长,“送”点明主题,与诗歌的名字《渡荆门送别》形成了前呼后应。

古诗和现代诗在语言形式上有着极大的区别,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改革开放后现代诗的出现,打破格律限制之后的自由形式是现代诗创作的基础,可是作者仍然必须保持简单韵律的自由语言形式。《乡愁》和大多数新诗一样,炼句的方式属于换骨法则,就是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对诗词句法进行改造。席慕蓉融合了古人时常在诗词所运用的传统意象,月、夜晚、笛声、雾和三个典型的画面,以自己的言语重新组合,将自己独创的意象,模糊,挥手,怅惘、没有年轮的树融合在其中,重现了凄清的思想之夜、挥泪离别的场面和象征对家乡永远怀念的永驻之树。整首诗的结构分为三节,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文章中的句式可以说是形散神不散,格式虽然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但文中对思念祖国大陆的情感描写的淋漓尽致。

艺术夸张

艺术夸张就是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对诗歌中的对象进行适度的放大,使其具有的某些特征或动作夸大明显,但同时又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至于离奇。作品更加生动,增添审美趣味。李白是唐代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势雄壮、豪放不羁,最喜爱的大自然的景物进行夸张的艺术手法。席慕容描写乡愁的这首诗里也运用了夸张手法,可是描写的对象是自创的意象。

李白写的《渡荆门送别》颈联和尾句都穿插着夸张手法,表达自己心情,抒发难以抑止的情感。颈联中前一句,挂在天空的圆月,明亮得就像反射光芒的镜子一样,影子倒映在缓慢的江水上,作者把那个倒影比喻成是天上的镜子擅自飞下凡间,“飞”让诗句变得动态化,让人读了生动有趣,气势磅礴。接着,李白又将天空中飘动,变化无穷的云朵,“结”表达构成云层的动态,美丽的景象宛如海市蜃楼的仙境。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赋予大自然新生命,感染了读者的心情,感受到自由奔放,放荡不羁的心情。李白还是用了数量化的夸张手法,达到的惊叹的审美效果能形容和突出乡愁之深,思乡之苦。尾句提及江水对他依依不舍,于是便随作者“走”万里的“路”,“万”代表的数量极大,作者借此手法来道出自己对故乡的浓厚情思,惜别之情。

席慕蓉在诗歌里的第三节对自己的独创意象使用了扩大夸张。作者在诗歌里设定了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也不会枯萎衰老。试问这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树呢?凡是生命就都会有走向生命尽头的那一天。在这里作者设定这棵长生不老的树是为了更加强烈的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像这棵永远常驻的树一样,思想的情感永远不会随着时间,年龄而变得衰老,逐渐消失,而是保持不变,永生不灭。

哲理美

哲理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让人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和道理,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李白的诗句大多数采用了夸张与主观的写作手法,对大自然美丽的风光有着独特的审美视角。席慕蓉诗中的的场景多数描写离别的惆怅,使诗歌衍生出深刻的道理。

仔细咀嚼李白诗词中的文字和创造的意境,从中感受在山峡里多天不见天日,忽然一出三峡映入眼帘的是辽阔平坦的草原、奔流不止的江水、皎洁的明月、水面上的月影和变化无穷的天空,就会产生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把读者带入山河壮丽的环境中,不仅给人清新的体验,还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宏伟。这也令人联想到“柳暗花民又一村”的诗句,表示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经历过了艰难挫折,就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也能令人领悟到一些生活的哲理包括了自己大胆追求梦想的心愿和怀念故乡的愁绪。它让人明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好好设定人生目标,确立目标之后,不要空想不做,必须付出实际行动,趁自己还年轻的时候,暂时忍耐离别的痛苦,努力的去追求目标,别人生留白,才不枉自己来到世界走一回。

席慕容的诗歌里虽然缺少描述大自然的变化的情境,但是她写的《乡愁》字行间却透露出人生的哲理,指点迷津通过抒情而言志。读者能从诗句中明白痛苦的离别之苦,对故土的眷恋是从古至今,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因此,每个人应该有时间时,就赶紧回故乡看看周围的环境,找回以前的朋友,也要时常关心,孝顺父母。不要等到记忆变得模糊时,才关心周围的亲人朋友,要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道理,失去时才后悔莫及。

风格美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创作特色,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文学载体表现出其语言的特有格调。从独特的语言艺术可以看出诗人的气

质、美学观念、人生遭遇等,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李白的送别诗《渡荆门送别》叙述的是对从小长大的地方的故乡的思念,而早年生活漂泊的席慕蓉则是对素未谋面的故乡的思念。两人的题材一样是思乡诗,可是李白的格律诗受到那时代诗歌格式的牵制,席慕蓉的现代诗则自由发挥却又不失美感。

唐诗的形式多样化,基本形式基本分为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渡荆门送别》是属于近体诗的五言律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句数限定为五言八句,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中间四句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这时期最杰出的代表,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明了他将李、杜并尊,赞颂他们的作品风格。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在诗歌里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一方面赞美大自然的壮观和绮丽的风景,另一方面又透露出他的远大抱负,开阔的心情,又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豪迈雄起的风格,使用了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制造出博大、广阔的形象、弘远的意境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读者从诗句中就能够理解李白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语言浅白易懂,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李白这首送别诗与一般传统的送别诗不一样。一般的送别诗多以送别朋友,告别亲人,分别情人为题材,而这首诗看不出是李白送别朋友,还是父老乡亲在送别李白,又或是情人的挥泪离别。这首诗风格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情意婉曲,想象瑰丽,是送别诗中的具有特色的佳作。

法国作家布丰说过:“风格即人格。”席慕容的诗歌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抒情和字词的风格,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诗句里蕴藉着的哲理是诗人的生活经历,清丽脱俗,让人读起来,细而不腻,一首席慕容的《乡愁》蕴含了多少淡淡的惆怅,勾起多少异乡游子思乡之情。席慕容是蒙古族,却并非生于内蒙古。“思乡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她淡淡的思乡之愁从这些诗句开始。等待四十多年以来的家乡是她日日夜夜的梦,她将哀愁幻化成句句诗句,平衡她的内心世界。“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思乡的思绪总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袭上心头,简单的诗句,韵味十足,这样轻描淡写而不是凝练的语言,勾勒出来的是带有深重情感的意境。《乡愁》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的怅惘、离别后不老的树,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乡愁》的体裁是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

点,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哲理,篇幅短小,使用叙述性的语言。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散文诗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内容的结合体,形式上像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内容上像诗一样的抒情言志。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己的诗走进散文!”可以说概括了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其特点为形散而神不散,取材广泛但为了不偏离主题而使用了意义深刻的意象如月亮。散文诗让作者托物言志,融情于景,语言凝练更是勾勒出生动的场面,显出更深远的情感。

总结:李白和席慕容的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深爱祖国、爱民族、爱自己的故乡。但碍于时代、生活境遇和个性的不同,他们采用不同的艺术方法,描述自己对故乡那份浓厚,挥之不去的情感。一个是古代浪漫主义诗人,一个现代著名女诗人。李白诗风飘逸俊美,席慕蓉诗风细腻缠绵,一个表现的是豪放不羁,一个表现的是淡雅剔透。文学史上出现的这两颗闪耀之星,创作的不朽诗篇感染了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值得令人感到骄傲与自豪,更值得学习和效仿。

我给母亲写一首诗歌-作文

我给母亲写一首诗歌 母亲在我眼中是那么的朴实,又那么的伟大,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歌咏母亲!母亲是一个沉重的名词,那晚,我用那笨拙的双手和简单的语言来诠释了它。 外面白雪皑皑,屋里的我早已心急如焚,妈妈出去一会儿怎么还不回来,我小声嘀咕着。 叮咚一阵门铃响使我惊喜万分,打开门看到一个胖乎乎的雪人儿,嗯?快把布子拿来,奥,是妈妈啊,还以为做了个梦呢,梦见一个大胖兔子。 说话间我把布子递给了妈妈。 妈妈进了屋,我抬头问她:你去干什么了,急死我了,妈妈看着我说:我去给你买新鲜的土豆,你不是说学校里没有你爱吃的包子和土豆丝吗?今晚我就让你大饱口福,我高兴的跳起来,准备亲妈妈一口,却看见妈妈鼻尖,脸颊都通红,身上还有一层寒意,脸颊上的血丝如同丝网,一处不落的布满了妈妈的面孔,鼻尖更加通红了的草莓尖,我急忙拉起妈妈的手,呀,好冰!妈妈突然将手缩了回去,似乎害怕冰了我的手。 我生气的说: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真是的,妈妈却说:别摸。 你体质差小心感冒,喝你最讨厌的中药。 她好似没有听见我的话,只让我离她远点,远点。 外面的天色暗了,雪伴着我的泪珠轻盈的落下,妈妈还嘀咕着,

让我去卧室睡觉。 我走进房间拉开被子睡下了,望着外面的雪地反射亮光,听着妈妈在厨房忙来忙去的脚步声。 我起身将灯打开,这时妈妈在外面说:怎么了,我吵着你了吗?是不是生妈妈的气没给你做菜还是很冷啊?听见妈妈的话我忍着哭声说:没事说完就再没听见一点声音,我好奇的打开门看,除了一点,妈妈什么都没有变,她点起来脚尖还在蹑手蹑脚的做菜。 看到这些我再也忍不住感动的泪水,心血来潮拿起纸和笔,坐在桌前写下这首诗:梦天与地离的那么远你在天边看着我成长我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你的晴、阴、风、雨;转眼间你到我的身边那么熟悉又那么神秘似水中看月如雾里看花水干了,雾散了;花落了,梦也醒了一床棉被已在我身一份温暖温馨了整个房间……外面是你忙碌的身影是你踮起脚尖的爱是你利落的刀法是你完成的一盘佳肴时针在转动时光在流逝你的身影却从未静止你的爱却从不流失一个幻想在我脑中滋生我多么想让它成为现实妈妈!在下辈子让我做你的母亲让你做我女儿好好享受这份永恒的爱也让我弥补我犯得错误睡意征服了我的双眸梦里,我沉醉在母亲的角色……王晓霞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一方面表现在字数的齐整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压韵和平仄相对上。 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 至于现代诗,它的妙处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新奇上,并且更符合大部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创造一种气氛。另外,我国的现代诗起源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前后,跟随白话文一同成长起来。现代诗打破格律限制之后的自由形式始终是它创作的基础。 诗歌的意义、诗歌的真理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辈业余作者妄谈这一话题多少有些贻笑方家。谈论这一话题需要认真深刻的思考与对诗歌本身历史的研究与思考,还须诗人本身具备深厚的诗歌理论修养。 有人说诗歌是为自己写的,我不太赞同,但也不全然反对——人是社会的人,诗人也一样,具有社会性,诗人永远是社会的一分子,没有诗人不食人间烟火

竟能写出绝世华章。水、沙粒、云霞,只是大海或者小溪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天上的一片云。诗人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他自己,是个体,有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这个社会有共性的东西也有本身的特质,一粒沙子有大小,有质地的分别。这些都可以在某位诗人的诗歌中得到展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在我理解,纯为个人心灵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它的社会价值并不积极,在这里也无客观体现,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作为优秀诗篇留传后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纯粹而简洁的现代诗,类似真理的诗歌,于社会的价值却同样在这首诗中没有彻底展现,对灵魂的启示作用倒是不容忽视。对比二者,到底是古诗出色还是现代诗歌优秀,谁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无论诗人是孤独无比,灵气非凡还是高瞻远瞩放眼未来铁肩担道义,从本质上说,仍然属于这个社会,同时属于个人。 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尤其是在平仄的讲究上。计较形式,也就是说,固执地以为,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字数完成它,是有害的,弊大于利。现代诗歌缘何兴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现代诗歌创作,是这个时代乃至更远的将来诗歌创作的主流,这从我们在

现代诗两首.教案及练习

《现代诗两首》、《致空气》、《樵夫,别砍那棵树》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3、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4、体会“老橡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现代诗两首》 一、《长城谣》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ài yáo jùdiān fén chì 隘口歌谣蹲踞山巅焚起敕勒川 (三)默读课文,赏析诗歌: 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2、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悲欢、恩怨、无情、冷眼。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3、第二节写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明确:总、一……就……,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4、第三节写了什么? 明确:(不眠)梦回长城 5、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明确:“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四)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二、《一片槐树叶》

五首经典现代诗及赏析

01.《相信未来》 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1968年的一首朦胧诗。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文赏析: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 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 通读该诗,虽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古今时代诗的异同

古今时代诗的异同 古体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股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 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现代诗按照表达方式划分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叙事诗 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韵脚诗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 而古体诗更注重押韵押韵, 押韵亦称“压韵”。作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谓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上拘,第二、四、六字必须按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

现代诗20首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1

关于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改正稿)

关于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 沈秋伟 我国的现代诗大致是这样一种产物,即中国历史文化内容的承传与西洋话语方式的结合。就诗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言,则大致还是凭借西方诗歌的分析和批评工具来进行,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经常见到的见诸报端的某些涉及诗歌评价的文章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诗歌的读后感和读诗笔记。 前几天,根据职工文学社和作协的安排,我临时抱佛脚,看了几本新诗论,一知半解,趁今天的机会,也来谈一谈现代诗歌的几个问题,目的是想与在座各位一起探讨一下现代诗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第一部分: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 1.关于最大量意识状态问题。 平常评价一首诗是好是坏,有没有味道,常常只有感觉到,而这种感觉又难于言表。这常令我们习惯于现代分析的人十分苦恼,为什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对隐藏在诗歌文句背后的意识状态难于描摹。我们常说这首诗太直白,就是说这首诗文字后面基本是一片空白,有时我们还说,这首诗文字挺美,但没有含蓄,也就是说这首诗徒有其表,背后所承载的意识状态量不足。

最大量意识状态理论是西方诗歌批评的要旨。其基本原理就是一首诗所涵含的意识状态的多少是衡量这首诗质量的重要标准。我国台湾诗人洛夫有一说法:“我们判断一首诗的纯粹性,应以其所含诗素密度大小而定。”这个“诗素”与“意识状态量”异曲同工。 最大量意识状态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作用全在它对人生经验的推广和加深以及最大可能量意识活动的获得。需要说明的是,表现在现代诗人作品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同时显现,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象征思维与敏锐感觉的相互渗透随处可见。卞之琳一首短诗,大意是“我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实际上是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结合的典型。诗虽短到极致,其意识状态却十分丰富。 2.关于象征主义 现代诗中象征手法滥觞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到本世纪初,英美诗坛上意象流派充斥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当然,我国古代诗歌中早已充满了象征主义的气氛,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英美意象派诗歌发源于二十世纪初。庞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把“诗艺的最终成就”写成: (1)按照我所见的事物来描绘 (2)美

浅谈现代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

浅谈现代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 诗歌应该多样化,他不能排除任何风格的语言形式。当今网上、诗刊除了现代诗之外,仍有大量的古诗词,而且人们仍然乐道于平仄与尾韵的技巧,包括词。作为文学创作人,你总不能将其排除在文人之外吧。 难道诗人就喜欢进入这种模式?“存在即道理”,一切自然存在的都有他的合理性,我分析了一下,在头条上大量的诗歌几乎都带有古典诗歌,张口就来的人也大有人在,这在回复中可以看。例如:在“诗词大会”、“诗词欣赏”、“唐宋诗词”等热词搜索中,圈子非常热闹,好像远比现代诗繁荣。我很纳闷,现代诗怎么了? 在头条中,搜索现代诗,谈论最多的仍然是评论或相关余秀华的文章,再就是所谓的“梨花体、垃圾派”等,也有常写批评文章的郑正西老先生。鲜有热门的现代诗也只有“徐志摩”、“海子”、“席慕蓉”、“余光中”等国内外名家的作品,偶尔看到诗人芒克出新的作品,却也响应程度不高,点评也不专业,不到位。另外,其他几位知名的诗人如:老巢、李元胜、大连点点、海啸、王久辛等诗人外,很少再见有其他诗人注册了,而且这些已注册的诗人大多沉默不语,半月不更新。头条更多的热门基本属于国内外社会热点现象、书法、情感等方面内容。发现也有几个现代诗圈子,却好像没有古典诗圈子热闹,例如那个“中国诗词大会”,可能是借电视火起来的。这是为什么?我感到一种压抑,一种现代诗的冷门感觉,从头条里可以折射出现代诗目前状况的影子。 头条的另一种情况,也反应在优秀古典诗歌传播的专家教授与浮于表面的普通爱好者形成二种落差。前者的创作呈专业性,后者则是中年人古诗创作者。而现代诗,比较有热闹气氛的则是写现代诗的女性比较多,大多写爱情诗,文艺特浓的抒情模式,但总体缺少对社会及其他主题的涉入。还有一种情况,而且比较多见,那就是由于手机的便利阅读,使许多作者采用分行格式来写,其形式就像现代诗歌。因此,相当多的作者把日常也作为诗来写,这进一步增加了我选择阅读的难度。这样,可能错误地判断创作诗歌的从简性、日常性、便利性,更有作者也自称为诗人,冠以主题,误认为现代诗好写,另外头条的打卡也促使了这种情况的重复发生。 如何恢复人们对现代诗的热情?这是一件压在诗人们头顶上的事,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能办到的,我只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如何让更多的社会文友加入到现代诗爱好者当中来,如何推广我心目中的几百名优秀现代诗人的作品,这很难。仿佛以小我之力怎能行使狂澜之舵? 现代诗与古典诗,可以追溯到我国“五四运动”时期,30年代初期,关于古文与白话文之争。当时是以胡适、吴稚晖、鲁迅等新文化创作者与朱光潜、梁启超等人之争;是当时建议古诗文入教材与现代文学可能对孩子的影响之争,争论了相当时段。如今,现代语言对时代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古典运词的应用。因此,可能古典文(八股文)会因各种束缚和教义而退居二线,如同戏曲与现代电影、歌曲一样,但不泛古典精髓的再创造与承传,这种意义上的承传个人认为,不是语言上的再仿造,而是从语言形式上划掉,从精神、信仰、道德伦理思想上的重建与承传。 不难看出,现代诗歌(含当代诗人)有着不朽的创造魅力,这种魅力是来源于继承与开创上的成功,我国早期现代诗人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新文化运动”胡适;“九叶新派”郑敏、陈敬容、唐祈等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顾城、海子、北岛等;以及70年代至80年代改革开放出现的“中间代”诗人,他们的创作更激情,洒脱,如安琪、江非、伊甸、樊子、黄梵、马高明、凡果、大解、臧棣、叶匡政、陈先发等诗人,他们以鲜明的诗风和不屈的人格以及对诗学的探索精神,树立了当代诗人的形象。

比较大小谢诗歌的异同

比较大小谢诗歌的异同 谢灵运(385~433),生于东晋大士族家庭,,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刘宋时为永嘉太守,历任秘书监、侍中、临川内史。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作永嘉太守以后写的。在这些诗里,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谢朓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宣城太守,因称谢宣城。晚于谢灵运的时代,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他的感情丰富细腻,书卷气很浓,性格单纯,没有世俗影响。 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悲剧性诗人.他在仕途受阻、进身乏路的"幽愤"之中,为寻找"宣泄处",便转而走向山水自然,以他独到的审情调、趋向所创造出来的山水审美诗篇。谢朓与谢灵运同族,经历类似。 谢灵运诗喜欢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他以生动鲜明的辞色,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创作了一大批以山水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的雏形。而且由此开始,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谢灵运第一个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为山水诗展示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同时,他在继承前代古诗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极貌写物”的各种表现技巧。而谢眺山水诗比谢灵运山水诗要丰富,谢眺所生活时代统治阶级政治斗争分场激烈,他在

诗歌中表现了对政治的畏惧和不满,反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和,和谢灵运相比,诗歌的社会意义更加突出。 如果说大谢诗脱胎于前晋的玄言诗,那么小谢则换骨于大谢。 尤其是在景物描写、语言风格等方面,共同之处可见一斑。在景物描写上,他们的山水诗都注重色彩的涂饰,重色好丽,并且都抓住了山水诗描写上崇尚工巧,追求形似,精雕细刻,穷形尽相的特点;在语言风格上,大小谢山水诗注重声韵对仗,多用偶句。这反映小谢在山水诗创作上对大谢的继承。 然而,大谢的山水诗几乎都是在独游的情况下创作的。因为是独游,诗人不受其他社会活动的干扰,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到个人与自然山水的交流过程中,对客观山水的审美才得以进行,进而促使他在游赏中努力寻找能表现自己个性化体验的独特意象。正因如此,山水诗的写景才摆脱了以往的在公宴、送别等题材中借景抒情的从属地位,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在大谢的山水诗里,虽然诗或有些微夸饰,但仍很像游记。他喜欢用移步换景的铺叙,一步一景,一步山一步水地一路写下来,喜欢用大赋手法——“寓目辙书”地刻画山水,而且务须“内无乏思,外无遗物”(《诗品》)。正因为如此,在他的诗歌里,会有刻意的排偶的感觉。何景明在《与李空同书》中说道:“古诗之法亦亡于谢……陆诗语排体不排也,谢则体、语具排矣。”在他的诗歌中对偶主要运用于写景和叙事部分,对偶是描摹自然山水的主要方式。如“白云抱幽石,绿蓧媚清连”(《过始宁野》),“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

中国着名现代诗十首

中国著名现代诗十首(不得不读) 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看过好多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科学馆和瑞士表那阕如何精彩的文字,说是古典与现代结合云云,不过,个人认为,这两个意象的出现也许就是这首诗唯一的败笔,西装和瓜皮帽的搭配让人看着怎么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 三、第八首,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冯文柄把他酷爱的老庄融入诗中,作品中到处流淌着思想。那些所谓的哲理诗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四、第七首,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

试以一首古诗词与现代诗做比较,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两首诗的语言美,并评析两首诗的意境创造及差异。 摘要:“诗仙”李白与现代诗人席慕蓉两位都是著名的诗人,他们所写下的的不朽诗歌总是 被众人歌颂着。李白与席慕蓉的诗歌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有着自己的强烈特色,将心中那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心中那股浓郁的思乡之情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但两人写下的思乡之诗仍有一些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从作者背景,创作背景、语言美学等方面比较和评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与席慕蓉的《乡愁》异同之处。 绪论: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之一。诗的语言简练而且具有形象,以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在此之前,中国诗的演变就从二言到四言,到骚体楚辞、五言、七言、杂言、到再前格律诗,到最终形成的格律诗。经过了清末的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白话形式的现代诗,打破了古诗旧有的韵律和格式,形式自由开放,反映了新生活和新思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号青莲居士,表现了诗人对洁净芬芳、一 尘不染的莲花的喜爱,显示出自己高尚的情操,与世无争的生活追求。他又号“谪仙人”,是因为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惊叹李白的天赋才华,称他为“谪仙人”。李白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爱饮酒作诗,其诗歌的基调气势磅礴、自由奔放,被后人誉为“诗仙”。二十四岁时,他就开始四处漫游,结交了不少友人如孟浩然。在政治上因权贵遭人谗言,以梁宋为中心,再次漫游,与杜甫成了忘年之交。安史之乱时,受到牵连被流放中郎,但不久后就被赦免。晚年在金陵病逝,留下《李太白集》。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出生于四川,全名穆伦·席连勃。她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曾获得多项奖项,同时也是一名散文家和诗人。她的父母亲是蒙古人,是个知识分子。与李白不同,席慕蓉从小就出生在四川,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她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定居于台湾。多次的迁居、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席慕蓉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淡淡的“乡愁”,对于生活在汉族社会的她来说,父母亲口中所描述的美好家乡,一直是她心中的期待与盼望。席慕蓉的作品大多数是关于爱情、人生、乡愁,包含着她对生命的热爱,故乡的浓郁思念以及对人生的看待。

描写大自然的诗 关于描写大自然的现代诗20首

描写大自然的诗关于描写大自然的现代诗20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大自然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无时无刻不让人震撼,震撼它的美妙,它的神奇,它的广大,还有它的千变万化。 而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总会不禁萌生与它融为一体的想法。因此,人们常常会选择走出繁华的都市,让自己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也正是如此,一首首描写大自然的诗被写下来了。 1、《梦想拥有大自然的浪漫》 大自然的浪漫总让人冲动 五月的雨同样富有激情 涌入大地的怀抱 洗涤万物的心灵 飘落的花瓣是春的缩影 幼嫩的果子是夏的起程

风起云涌缠绵着季节的变换 电闪雷鸣奔腾在宇宙的胸怀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浪漫 冲动激情让人留恋 回味人的收获 是雨后的清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 多少个梦想让大脑膨胀 年少青春永恒 是生活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枝繁叶茂 风花雪月蓝天白云 山川河流电闪雷鸣 都是大自然浪漫的资本 我们梦想着拥有 只管让五月的雨浸透全身 用炽热的心煮沸这春天最后的雨化做一股蒸气富有激情 和大自然一起浪漫 诉说情怀 2、《致大自然》 天空将无数种韵律轻飘在亮色下

履履辙迹 岁月的流逝有时象一首歌 当你在这里想起 快乐时光似曾把记忆 留在广远的地方 我不会相思 却带着快慰热衷于你的情意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时候 有我的爱心难以叙述 象昨日的阳光今天如这时的你把我挽留 必竟是夏季 一个美妙的故事成熟在雨季 象春风得意之时迎接你 用已然忘却紧锁的心扉围绕你说一声久别后那漫长的凝视 就足使你眼泪莹莹 如气象万千的远古小径 只有一种声音回荡 那无边的翠绿连接着欣欣的里程不会停息 是绿色的曼妙是红色的娇柔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区别 我国的汉语诗歌从历史、时间上,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什么是古典诗歌?所谓古典诗歌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产生的各种诗歌体裁形式,它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艺术。古典诗歌,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诗词,它从形式上包括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通常只有五言诗、七言诗两类。五言诗和七言诗又可分为古诗和律诗两大类。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又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古典诗歌又可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两类。什么是古典格律诗歌?古典格律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格律诗歌包括律绝、律诗和排律、词、曲。古典格律诗歌格律严谨,在字数、句数、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什么是古典风体诗歌?古典风体诗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古典风体诗歌包括诗经体诗歌、楚辞体诗歌、乐府体诗歌和古体诗。古典风体诗歌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言。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现代诗歌的特点是: 1.形式比较自由。 2.内容比较开放。 3.意象重于修辞。 4.形象性更为鲜明。 5.必须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又可分为现代格律诗歌和现代风体诗歌。什么是现代凤体诗歌?现代风体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例如,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于进水,字潇涵,号潇涵轩主。1970年生,山东荣成人。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与研究。他是当代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旗手。出版了主题诗集《姐姐》、诗歌专著《论律体新诗》、《诗帜》等。 《姐姐》是一部主题诗集。整部诗集,有两大创新:一是体裁的创新,根据诗歌的发展规律,打造全新的现代诗歌体裁——“律体新诗”。二是修辞格式的创新,首次运用了大对仗、大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语势,升华诗歌的情感之美。“律体新诗”又有二大特点:一是以意传神,主题鲜明,昂扬向上,并采用跌宕起伏、一唱三叹的节奏,反复烘托意境,深化意象。二是以律立体,韵贯首尾,以韵律的回环往复,塑造诗歌的声韵之美。 什么是现代格律诗歌?现代格律诗歌是以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例如,于进水的《诗帜》。《诗帜》是中华诗歌复兴的旗帜和纲领。《诗帜》分为:《诗帜》的核心思想和伟大意义;诗歌的本质;诗歌的概念和分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作用;诗歌的格式;诗歌的结构章法;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韵表;诗歌分类表和诗歌各种体裁范例十个部分。《诗帜》规范了诗歌的含义、概括了诗歌的特征、明

写一首关于青春的诗歌

写一首关于青春的诗歌 实现梦想比睡在床上的梦想更灿烂,我们的青春应该是励志的。那么关于青春励志的诗歌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有关青春励志的诗歌,供大家参考。 歌颂青春励志的诗歌:青春就像一朵艳丽的花儿青春就像一朵艳丽的花儿 阿呢多姿 青春就像那蓝天上的白云 天真无暇 青春有限 一定要珍惜 何为青春? 是那自由奔放的滔滔江水? 是那广阔无边的大海? 我想不是, 青春是杯浓啡咖, 虽可以使人精神为之振奋, 但仍不免有丝丝的苦涩。 青春是一株无名的小草。 它虽不怎麼起眼,

却经得起风吹雨打。 青春是一把未开锋的宝剑。 只会越磨越利。 我拥有青春, 所以我赞美青春, 我要用我嘶哑的喉咙来歌颂青春, 青春是一个金光四溢的太阳, 给大地带了无限的生机, 它也将因它的起起落落而更加的让人怀念。 让人无法忘记。 我赞美青春, 是因为我拥有, 我歌颂青春是因为它的美好, 和短暂。 歌颂青春励志的诗歌:青春的篇章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 深远辽阔,富于幻想。 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 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 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把光和温暖无私地奉献。 青春是白色的,似雪似浪,如云如月,白洁无瑕。

犹如一张白纸,如写的文字,爱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青春是无色的。像风变幻无穷,像雾绚丽迷人。 放纵它,遗憾终生;驾驭它,乘风破浪。 青春是彩色的,拥有了它,便拥有了七彩人生。 青春是一首漂亮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 让我们真诚地把握住它,让青春之花绽放四季。 青春 云彩还在天空徘徊 青春之花却毫不犹豫地粲然开放了 有人说 珍藏在人生册页中的青春花瓣 或许只是 一双永不能忘的双眸 一个令人心动的微笑 我想说 青春的光芒 在冉冉升起时会很明亮 青春的花朵 在经历过风霜雪雨后会熠熠生辉 青春的历程 在不断搏击后才能谱写壮丽篇章 歌颂青春励志的诗歌:青春之诗青春是一首

一、古代诗词与现代诗词有密切联系

一、古代诗词与现代诗词有密切联系 (一)、诗词改编歌词类型 由诗词改编为歌词我把它们分为三种形式: 1、以原诗词谱上曲 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的《明月几时有》,是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基础上编曲演唱的;徐小凤演唱的李商隐《无题》等等。 2、借鉴古诗词中的一些名句融入现代歌词中 《新鸳鸯蝴蝶梦》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面桃花》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等。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下面来详细的举几个例子: (1)在台湾,我最喜欢的词人是林利南,他与游鸿明这个实力唱将可谓珠联壁合。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游鸿明是少有的专心创作的音乐人,他的“游式情歌”相当独特。他们仿照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创作了《诗人的眼泪》,无论是词是曲,都是一首绝佳的音乐作品。 李煜,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宋灭南唐后,他当了囚徒,过了两年多“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日子终被毒死。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在感情的深度上和在艺术表现的力量上有突出的成就,他用天才创意把词的题材和它所能负载的意境从狭窄的天地中突破出来,扩展提高了词的表现生活和抒发情感的能力,使词在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与古典诗歌一同受尊重的地位。[1] 这首词的原文如下: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词表达了作者遭受重大的迫害后产生的深沉的哀愁。作者把社会人生的重大感慨写进了词中,使词这种民歌小曲变的深沉宏大,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本词同朴素的语言,依据词调的节奏诉说了发自内心的感想,慢声长吟,极富词的艺术特点,因此成为了一首历史名作。[2]而歌手游鸿明却把目光放在了另一个角度,他眼中的李煜是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性情中人。歌手自己说它改编成的已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恋,经过古典诗词的帮衬,果然耳目一新。改编后的歌词如下:《诗人的眼泪》作词:林利南演唱:游鸿明 春色转呀夜色转呀/玉郎不还家/真教人心啊梦啊魂啊/逐杨花/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往事知多少/心里面想吧啊轻啊细如发/新秋年年有/惆怅还依旧/只是朱颜瘦/天空飘着雪/诗人的泪/两者都太悲都太美/因为爱情化作冰冷白雪/结晶破碎/天空飘着雪/诗人的泪/手提金屐鞋步香阶/背负原罪/愿意为爱独憔悴。 这首词还被阎肃改为一首名为《昨夜东风》的歌,那英演唱。词人阎肃可谓德高望重了,他创作的歌曲无论词曲都胜人一筹,又有实力唱将那英演唱,更唱出了恢宏大气。歌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回首月明中/老来方觉知音少/人去应留当日情浊酒一杯梦万重/醒何处觅芳踪/南海浪卷瀛台恨/卿未负我我负卿 /天浩缈/水朦胧/上下求索空缱绻/伫望九洲曙色红 /云迷蒙/路纵横/上下求索空缱绻/伫望九洲曙色红 (2)说到词的缠绵婉约,有一位词人和李煜相近,他的词也是直抒胸臆,自然流丽,他就是清初我最喜欢的词人纳兰性德,他身为康熙的贴身护卫,有着为国报效的壮志和理想。在征战的路途中,词人心系故园,他将思乡的孤独和寂寞,都划成了力透纸背的文字。写下了这首《长相思》。[3]在电视剧《七剑下天山》的片尾曲中,作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诗人的这种情绪,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和乐器,将塞外风情边塞风光的主体表现得淋漓尽致,配以柯以敏高

3 现代诗二首练习题

3 现代诗二首 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 wěi cháo bà mián biǎn 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 【甩用】()法()头利()()开 【青清】()草()醒()闲()菜 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 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 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是倦了,驮着斜阳回去。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的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写一句拟人句: 六、想一想,花牛还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3 现代诗二首答案

一、归巢.---cháo 芦苇.--- wěi 霸.占--- bà压扁.--- biǎn 冬眠.---mián 二、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 三、D C A B 四、1.× 2.× 3.√ 4.× 五、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六、花牛在草地里叫,夕阳露出红红的笑脸。

古诗和现代诗

开满鲜花的头[意]贾尼·罗大里刑文健亓菡/译 如果头上不长头发, 种满鲜花该是怎样的景象? 一眼就可以看出, 谁心地善良, 谁心情悲伤。 前额长着一束玫瑰花的人, 不会做坏事。 头上长着沉默的紫罗兰的人, 有点儿黑色幽默。 顶着一头零乱的大荨麻的人呢?一定思维混乱, 每天早晨徒劳地 浪费一瓶或两瓶头油。 云(台湾)于衍锟 云是, 走动的鞋子。 走过高山, 走过大海, 走过很多地方。 轻飘飘的鞋子, 走过的路, 一点痕迹也没有。 落叶叶琦 秋 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从这儿到那儿, 都有着他, 蹒跚的足迹。 初雪柯岩 昨天,我做梦了, 梦见漫天飞雪, 那么急, 那么密, 可是我怎么也抓不到手里 …… 今天, 你真的来了, 可我一点也不敢碰你, 怎么你, 你—— 比梦更美丽! 跌倒(台湾)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我将做一个什么[加拿 大]丹尼斯·李著任溶溶/译 “你将做一个什么?” 大人问个没完。 “做舞蹈家? 做医生? 还是做个潜水员?” “你将做一个什么?” 大人老是缠着问, 好像要我不做我, 改做一个什么人。 我大起来做喷嚏大王, 把细菌打到敌人身上! 我大起来做只癞蛤蟆, 呱呱呱呱专门问傻话! 我大起来做个小小孩。 整天淘气,把他们气坏! 24.《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25.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6.《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27.杜甫《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8.《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29.《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 ——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 中文081班张俏玲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的不同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 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如在《将进酒》里,李白将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醉意使李白纵情狂欢,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一种鄙弃世俗的非凡的自信。虽壮志难酬,但李白却没有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认为“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有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在《登高》里,诗人杜甫塑造了一位壮志难酬、长年飘泊、老病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饱含了诗人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与孤独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也表现了诗人浓厚的忧国伤时之情。 三、意象、意境组合与营造的不同 李白所创造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奔腾咆哮的黄河与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如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从天而降,写出了一泻千里,不可抵挡之势。 而杜甫伤时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瘦马、孤舟等,在这些被损弃与被遗忘的生物身上,杜甫表现了多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思。在《登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