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下册地第13课中的一首古诗。本课还编排了一首《绝句》,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著名的两位大诗人。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蕴,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短短28字,就展现了一幅气势宏伟的写意山水图。

本诗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李白并不陌生,肯定也会背诵他写的许多古诗,但是学生只是会读会背,并没有真正了解古诗中蕴含的深意。因为唐朝毕竟是遥远的过去,学生对于古代社会环境和生活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欠缺,造成了学习古诗的障碍。所以,在古诗教学中,首先就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诗歌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古诗的进一步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出示李白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层全面地领悟诗意,体会情感。

课标对于第二学段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李白的诗歌风格热情奔放,本诗以大胆夸张的想象和豪放的语言构成一幅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字里行间都飘荡着浪漫主义色彩,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知道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从诗句的关键字词展开分析,领悟诗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由于本诗中充满大胆奇特的想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根据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学会“紫、尺、疑”三个生字,结合画面,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体会夸张比喻的表达效果。

3、领悟本诗的主要内容,想象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体会诗人李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种古诗学习的基本模式。

这首诗我使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第三、四点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轻松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三、说学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阅读体验:

1、朗读感悟法,。对于古诗的学习,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一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阶段,初读感知诗意;第二阶段,再度加深理解;第三阶段,诵读深化诗意。反复朗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古诗,从不断地朗诵中感悟诗歌。

2、想象理解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透过语言文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加深理解,深化感悟,真正做到学到了一首古诗,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会以“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基本模式来学习古诗。我将分为五个步骤来详细介绍。

(一)以旧引新,知诗人

上课开始,我会说“大家都知道大诗人李白吧,谁能来背一背他的诗”学生应该都能背出几首诗来。“大家都背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简单介绍一下李白及创作背景,李白是隐居庐山时,观赏庐山瀑布而生发感叹写下了这首诗。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的教学,新旧联系,进行知识的衔接。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兴致高涨地背诵李白的诗歌中进一步了解诗人。

(二)观赏风景,解诗题

板书课题后,教师提问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先解字,解释“望”的意思,说明诗人是在远处观赏瀑布。再说说“瀑布”是什么,情学生描述一下你见过的瀑布。教师说明瀑布是从山的高处水流倾泻下来,速度很快,像一块白布挂在山前。引导学生自己解释诗题,由字及词,联系生活实际,既能认识瀑布,又为接下来诗句的分析做铺垫。最后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光,亲眼目睹瀑布的形态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庐山之境。

(三)朗读古诗,明诗意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指名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再全班齐读。通过这几次的朗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了古诗,初步感知诗意。

2、默读古诗,逐句理解诗意。

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

(1)默读古诗,请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生紫烟”中“生”的意思是产生,香炉峰产生了紫烟。整句翻译: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阳光透过,就好像紫色的烟雾在环绕着。

(3)出示紫烟环绕山峰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解释更加明显直接,容易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场景的优美。

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说说诗句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遥”说明诗人从远处看,观赏距离之远。“挂”是悬

挂的意思。整句翻译:远远望去,瀑布像一块白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的,写出了山之高,瀑布挂下来好像有三千尺。此时告诉学生夸张的修辞并不是实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当时诗人看到此景的感叹。

整句翻译:高崖上飞泻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银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整句翻译: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说明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来说说,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

(3)出示图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

3、再读古诗,想象诗境。在逐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请学生再读一遍古诗。古诗的学习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体感受诗意。化零为整,让学生掌握诗歌大意。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想象,将文字还原成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画面,试着背诵。

(四)漫游诗境,悟诗情

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那诗人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诗人对于庐山瀑布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把景物写的这么美,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啊。告诉学生这就是借景抒情。最后,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朗诵,请学生闭上眼睛,再次想象诗境,体会诗情。不仅巩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还陶冶性情,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魅力。

(五)拓展迁移,总结古诗学法

教回顾教学过程,总结出学习古诗的基本模式“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课后请学生一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按照这个方法自主学习,组织全班交流。语文学习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应该灵活把握教材,以课堂为主,并延伸到课堂外,课内课外实现联系,拓展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实践和运用。

(六)学写生字

出示三个生字,重点范写“紫、疑”,讲解注意点,学生描摹仿写。

至此,我已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

以上就是我对《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设想。在掌握古诗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融入古诗,感受古诗。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体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感受古诗的意蕴和魅力。以上设想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部编版语文三上】19 海滨小城 说课稿(2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2篇) 19 海滨小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阅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说教法 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感情朗读→课堂总结。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朗读训练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教师扮演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阅读评价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拉近距离。 1.同学们,你去过海滨吗?你想了解海滨小城是什么样子的吗? 2.板书课题:19 海滨小城。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内容?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 绝句》说课稿

《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绝句》。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环节、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上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一)说教学目标 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二年半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山行》,《草》等简单的古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教学中我准备把重点放在故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 材: 《望庐山瀑布》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的第二首诗,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本单元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和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并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朗读方法。 在了解学情和本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我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学写“炉、烟”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画面激活想象、感受诗意,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韵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积累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熟读成诵。 借助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意境。 二、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品读感悟法”进行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精心准备了每一张幻灯片,利用长短符号、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品味诗情画意。 三、说学法: 依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上,主要通过“看、听、想、说、读”等活动,让学生使用“批注、自主探究”等方法去观察、去想象、去积累、去使用语言、去感受古诗韵律之美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一部分学生没看见过瀑布,瀑布图片的播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识记“瀑布”两个生字,相信孩子们印象会更深刻。2、解诗题、知诗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这篇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从文字上去懂得海边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观赏为主,运用为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赏海边美景,激起他们对大海的憧憬之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五、说教法。 1.观赏法: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2.提问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带出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希望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 3.练习法:本课纵然是观赏为主,运用为辅,但也不能疏忽运用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仿写练习。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

《望庐山瀑布》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体会诗句含义。在 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 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 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瀑布视频,音乐 【学生准备】收集诗人李白的古诗和生平简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来说一下你去过哪里?那里的景色美不美?那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庐山的景色可 美了,你们愿意来跟着老师欣赏一下吗?看过庐山的风景后你们有 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庐山在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每年要接 纳上百万的游客,那里的景色很美,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

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号称“诗仙”。唐代著名诗人,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2、那你们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李白写的诗?(咱们班的小诗人真不错) 三、理解诗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望”是什么意思?(板书:看)“望庐山瀑布”又是什么意思?(站在远处看庐山的瀑布)。 四、读文识字 1、庐山的风景很美,让我们看看唐代大诗人李白见到庐山的瀑布又是用怎样的诗句来形容的吧!读读诗句,在读的过程当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同桌交流一下,注意要把古诗读正确。 2、出示要学习的四个生字一起学习。 庐:庐山、庐舍、茅庐瀑:瀑布、飞瀑 炉:火炉、锅炉、炉子 疑:怀疑、疑问(部首:疋pi三声,) 3、字词大家读的很好,那古诗呢?我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读古诗,你们愿意听听嘛?(链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鼓励)学生评价。

三年级《海滨小城》的说课稿

三年级《海滨小城》的说课稿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海滨小城》是人教版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小城美丽的景象。他用了五组画面分边是:海天的远景画、早晨海上日出画、渔船归来海边沙滩画、小城庭院画、小城公园画、小城街道画。作者用这一幅幅画面把小城的美展现出来,表现出了他独特的选材能力和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 正因为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这两种能力,本教材才把它选入进来。其目的彰然昭示,那就是让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在不同的地点安排材料写好景物。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懂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2、能力性目标 使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让学生学会按地点安排材料的写法。 3、方法性目标多读多想,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够合作学习;能够探 究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先概括后 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实际法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是学生练习写景的好范文。在学习时一定要让学生和自已平时的练习联系起来,主动去发现汲取好的写作方法。 学习完课文后总结时,可以从自已的家乡想起,看看自已的家乡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地方。你自已在对家乡的了解中是不是也有特别让你自豪的地方。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海滨小城》的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出示海滨的画面让学生看朗读要求再听范读,之后可以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比赛读等等,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3、合作、探究学习法 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中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合作学习方式应该是生生间也包括师生间的合作。如:在课文中学生对“镀”字的理解出现了困难。这时教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和同学们讨论,讨论中让学生理解“镀”和“遮盖”的不同之处,说那层金黄色应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9海滨小城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 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这篇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 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从文字上去懂得海边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观赏为主,运用为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赏海边美景,激起他们对大海的憧憬之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 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 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五、说教法。 1.观赏法: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 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 和整洁。 2.提问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 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

(完整版)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设计者:何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对“瀑布”这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思考,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瀑布的特点。针对大家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瀑布,同时展示从各个方位看到的瀑布的图片,加以解说。 2.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提出“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个步骤。 二:教学内容呈现 1.读诗 (诗歌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听配音朗诵,并指出生字词)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紫zǐ川chuān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李白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2.解诗(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释义)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释义)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释义)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疑:怀疑。 (释义)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9海滨小城说课稿

19 海滨小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阅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说教法 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感情朗读→课堂总结。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朗读训练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教师扮演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阅读评价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拉近距离。 1.同学们,你去过海滨吗?你想了解海滨小城是什么样子的吗? 2.板书课题:19 海滨小城。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内容?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学习成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Wanglushan Waterfall Talking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7课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注意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的古诗教学,要求与高段的有很大不同,一二年级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能熟读成诵就行了。因此,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根据古诗特点和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通过文白对读,了解诗意;通过品评诗句,体会诗句的意境和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意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欣赏庐山风景,导入课题,引入庐山,了解庐山,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准备。 一边是外校老师,一边是二年级的孩子们,彼此陌生的双方,怎样才能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以便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进入学习呢?小孩子天性好玩,我抓住这一特征说: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修订稿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上次课我们一起到中国的首都北京走了一趟,我们一起领略欣赏了北京的美丽风景,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山玩水,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课件出示庐山风光片,学生观看,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如此迷人,古往今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曾熟悉的诗人李白也曾到此一游,并即兴写下了一首诗,老师今天把这首诗带来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解诗人李白,回忆李白写过的诗 三、解读课题 1.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指导说明课题中的关键字“望”,这个望是什么意思啊?看,瞧的意思。那能不能改成看或瞧呢?不能。因为望是从远处看的意思。 大家有见过瀑布的吗瀑布是什么样子的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 四、初读古诗 ◆教师:李白望到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指出诗文中的多音字“庐”“炉”加以区别。 2、课件出示:生字—拼音—组词—词语(学生带读— 指名读—齐读)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再次朗读,读出节奏,画出节奏。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部编版三年级上海滨小城说课稿

《海滨小城》说课稿 城子小学王贺楠 一、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其中第四、五、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段落的关键句,能帮助学生理解一段话的大意,需要重点品读。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差,语文素养偏低,学困生较多,所以一节课的内容设计不宜过多,目标不宜太难。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对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2、能找出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话。 其中重点和难点都是能找出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环节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关于祖国大好山川的词语和诗句,希望他们能积累下来。之后我补充出示了一些关于校园风景的词语,要求学生速读速记,希望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也为最后的练笔埋下伏笔。

接着我设置了回顾复习环节,回顾复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出示词语检查读词,旨在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要求学生速度课文,回顾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 在精读指导这一环节,我带领学生重点品读了第四段,希望学生在品读第四段的过程中学到方法,自学五、六自然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想想每句话都写了什么。然后逐句品读第四段的四句话,明确第一句写小城庭院树多,第二句写树种类多,第三句写树叶香,第四句写树的花美。引导学生从“满街满院,热闹,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等词句理解写“叶香、花美”其实也是在写树多,明白2-4句都是围绕第一句写的。之后我设计了师生对读环节,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由全体同学读第一句,三组同学分别读二、三、四句,让学生从侧面理解后三句话是围绕第一句写的。我又设计了补充想象读环节,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品读完第四段后,我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五六段中的一段,巩固自己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给了学生一句话“我们的校园很美丽”,希望学生围绕这句话,从不同角度写出校园的美,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完成练笔,我又出示了课前已经出示过的关于校园风景的词语。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的第二、三、四句是围绕第一句写的,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二年级下册语文《望庐山瀑布》优秀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望庐山瀑布》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望庐山瀑布》优秀说课稿 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浏览庐山为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所激发,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强烈热爱之情。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为瀑布衬景。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点题。诗人视线由上而下,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河流挂在山前。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崚。全句写出了瀑布之高、之急。使人身临其境。 末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天河落地的奇思妙想,写出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及雄伟气势,可谓神来之笔。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即常说的九重天,九天为第九层,是最高处。此处,“九天”与“三千尺”对应,更增添了瀑布的磅礴之势,

这首诗从遥看到疑是,见景生情,由实而虚,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把庐山瀑布之壮,推向神奇、瑰丽、高远的境界。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也是李白山水佳作的代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尺”“疑”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境。 说教法、学法 一、让学生带着体验学 通过图片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对庐山瀑布鲜活的立体印象,在初步感受庐山美的基础上,体味诗人与他们相同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跨越理解古诗的障碍,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理解诗歌,体味诗情。 二、让学生自主地学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获得香炉峰云雾缭绕、瀑布垂挂山前的直观印象基础上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继而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群策群力,最后大堂交流,鼓励畅所欲言,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⑴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⑶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⑶“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⑷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理解:川,河流。 ⑶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生质疑: ⑴“生”为什么不用“升”?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②生,产生而后升起。 ⑵“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①学生交流。 ②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新人教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说课稿(2018年7月第1版)

海滨小城说课稿 (一线教师纯手写)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海滨小城》,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海滨小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十九课。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

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 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 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 作。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 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首先与学生进行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海滨小城》。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题,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 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 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自己通过阅读了解到的海滨小城?(板书: 美丽、整洁)在此基础上小组交流: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 整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我进行小结并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 道。然后我继续问学生:课文中描写的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 些内容是写小城的?学生自由发言,我继续进行小结:海滨——大海、沙滩; 小城——庭院、公园、街道。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我首先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2)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邓小华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二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培养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二、说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识本诗的“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大致领悟诗意,感悟诗人对祖国山河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大致领悟诗意,感悟诗人对祖国山河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能学得快活,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赏诗——读诗——背诗——悟诗”的四步骤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把瀑布的影视文件,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 五、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我采取“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的学习方法,采用自学——质疑,全班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看”,学生看到了什么?“听”,学生听到了什么?“说”,学生该怎么说自己的独到见解?“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始终在我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在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六、说步骤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从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 说教材: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在情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海天辽阔,小城玲珑,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说学情: 学生总体聪明、可爱、想象力丰富。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为教学重难点,希望能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大板块攻破这一教学难关。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找中心句”、“标关键词”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难点:掌握“找中心句”、“标关键词”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座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板书课题) 板书时,教学滨字,前鼻音,形声字,表示水边,近水的地方。因此海滨指的就是海边。教读海滨,所以其实这篇课文从海滨和小城两个地方展开了介绍。 2、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从课文中欣赏这海滨小城的美景了,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读之前,老师有几点自读要求。请一位同学大声、清晰的读给大家听。下面开始自读课文吧。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是海滨,哪一部分是小城?(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词语:海滨浩瀚海鸥胳臂遍地满载栽树理睬每逢榕树石凳咯吱 (1)带拼音检查词语提示最后一横行注意后鼻音读准确(2)去拼音检查词语 (3)提示:第一行藏着一个多音字,出示臂的两种读音(4)目光聚焦到第二横行有两个形近字:载和栽 出示图片连线区分两个生字的不同,再提及还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师板书生字,生描红、临写。 解决了生字词的难题,相信现在我们能顺利的浏览这海滨小城的风景了。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望天门山 说课稿

望天门山说课稿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课后要求两首古诗

任选一首默写,可在第二课时再让学生做选择。) 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多媒体(幻灯、挂图、录音机、课件等)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如绘画、配乐吟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并用举一反三法来开阔学生视野,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更加热爱祖国,以此来突破难点。 2、学法。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读读讲讲,做尝试的练习,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学程序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 下面,我就侧重地做个解说。 1.诗人解题意。 我首先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导入,(幻灯出示诗句和插图)。学生一定非常熟悉,这首诗同是李白所著,又是从“望”字着眼,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当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下册地第13课中的一首古诗。本课还编排了一首《绝句》,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着名的两位大诗人。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蕴,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短短28字,就展现了一幅气势宏伟的写意山水图。 本诗作者李白,是唐朝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李白并不陌生,肯定也会背诵他写的许多古诗,但是学生只是会读会背,并没有真正了解古诗中蕴含的深意。因为唐朝毕竟是遥远的过去,学生对于古代社会环境和生活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欠缺,造成了学习古诗的障碍。所以,在古诗教学中,首先就要了解诗人的生平、诗歌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古诗的进一步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出示李白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深层全面地领悟诗意,体会情感。 课标对于第二学段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李白的诗歌风格热情奔放,本诗以大胆夸张的想象和豪放的语言构成一幅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字里行间都飘荡着浪漫主义色彩,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知道学生在熟读成诵的

基础上,从诗句的关键字词展开分析,领悟诗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由于本诗中充满大胆奇特的想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根据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学会“紫、尺、疑”三个生字,结合画面,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体会夸张比喻的表达效果。 3、领悟本诗的主要内容,想象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体会诗人李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种古诗学习的基本模式。 这首诗我使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第三、四点是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轻松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三、说学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阅读体验: 1、朗读感悟法,。对于古诗的学习,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一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阶段,初读感知诗意;第二阶段,再度加深理解;第三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