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新)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新)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预案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和及时处置,防范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方案。

1.风险预警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的危险因素和不良事件。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2.风险预警原则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四个不放过”,即:医疗过失的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科室(人)未吸取教训不放过,医疗安全隐患未消除不放过,未订出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切实做好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和处置工作。

3.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医疗服务工作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级风险预警信息

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违反工作纪律

①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②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③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散布患者的隐私;

④贬低或打击同行,给患方造成误会或不满;

⑤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⑥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2)违反制度规范

①违反核心医疗工作制度;

②违反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常规。

(3)医疗保障缺陷

①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

②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

③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④内固定断裂、松动;

⑤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工作;

(4)医疗文书缺陷

①未在规定时限内规范书写和完成病历;

②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和输血史;

③未按规定时限及时完成会诊记录;

④未按规定时限完成病例讨论记录;

⑤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及时、规范地签订知情同意书;

⑥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

⑦出具各种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

⑧诊疗记录字迹潦草、签名不正规、越权签名或未进行审签;

⑨以刮、粘、涂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

⑩诊疗科室、病案室对病历资料保管不当,造成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复制。

(5)医疗不良事件

①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②治疗、检查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

③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④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⑤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⑥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⑦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⑧管路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⑨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⑩检查、检验事件:遗失检查检验标本,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规定;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未进行复核或未通知临床科室及时重查;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处方事件:配方时未能及时发现用药不当、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用法错误;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

?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

?其它不良事件。

二级风险预警信息

(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

(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风险预警;

(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5000元。

三级风险预警信息

(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

(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5000元;

(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声誉;

(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4.预警信息来源

(1)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院长查房等;

(2)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

(3)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

(4)患方反映、投诉或举报;

(5)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

(6)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

5.风险预警管理

(1)科室主任为预防、监控和处理医疗风险的第一责任人。

(2)科室质控小组全面负责医疗风险预防、风险评估、质量监控、风险处置、缺陷整改等工作,对医疗风险作定期总结,跟踪评价,结果向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报告。

(3)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疗风险预警和处置管理的职能部门,接受科室医疗风险的预警和报告,并作出相应反应。

(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应对医疗风险预警和处置的管理工作。

(5)医院的急诊、手术科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新技术、新项目、重大手术和疑难、危重、医疗争议病例等是医疗风险重点监控对象。

6.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1)立案

①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

②投诉立案纪检监察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及时立案。

(2)处置程序

①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反馈。

②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并查实后,及时通知其限期整改。

③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必须做出自查或说明,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做出处理。

(3)处罚

①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②根据医院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处罚。

③在处罚时要区别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